骨质疏松症的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

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

老年人骨质疏松要如何护理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常见且典型的骨骼疾病,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疾病的发展和发展,会增加骨脆性继而增加骨折发生几率。

骨质疏松症没有发病年龄限制,但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折,继而造成老年人致残和致死。

1、正确认识骨质疏松1.1流行病学骨质疏松是我国常见病,50岁以上人群,女性该病的患病率高达20.7% ,男性为 14.4%。

1.2症状发病初期患者无明显表现,随病情的进展和骨量的丢失,骨微结构被明显破坏,会导致患者会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症状。

典型症状:(1)乏力:简单劳动后乏力加重。

(2)疼痛:腰背疼痛、全身骨痛疼痛较为常见,通常在翻身时、起坐时会出现,夜间时疼痛会加重。

(3)脊柱变形:多见于骨质疏松严重患者,椎体压缩会导致骨折出现,身高变矮、脊柱畸形。

(4)骨折:轻微外力、简单运动便可造成送骨折,且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极易发生二次骨折。

其他症状:多数患者合并存在恐惧、焦虑心理,老年患者生活自主能力大幅下降。

1.3疾病分类临床将骨质疏松症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以及老年骨质疏松症(70岁以后)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且病因尚未明确)。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具体是指明确病因以及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药物所引起的骨质疏松。

1.4病因部分研究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和发展,与遗传因素、营养状况以及雌激素因素和物理因素有关,以上因素联合作用,会减少骨形成、增加骨吸收。

主要病因:(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会对骨髓大小、骨量、结构产生直接影响,父母骨质疏松会大幅增加子女的骨质疏松发病率。

(2)雌激素因素:雌激素会抑制骨吸收,是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尤其是绝经后,体内的雌激素缺乏,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减弱继而增加骨细胞数量、增强骨吸收功能。

(3)营养状况:钙磷比值合理时,会促进肠内钙吸收,但我国成人平均膳食钙磷比值为1:3.2,而高磷、低钙膳食方式会直接减少钙吸收。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对经皮椎体成形术了解甚少,许多存在着思想顾虑,主要是担心手术会发生并发症和后遗症,而且怀疑该项微创技术的效果,护士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手术方法及效果,介绍其优点,如创伤小、起效快,或请已做过此手术患者现身讲解,使之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以减轻其焦虑提高信任感。

2、体位指导:由于手术时需要采取俯卧位,故在术前开始训练指导患者的姿势,指导轴线翻身,使患者能逐渐耐受俯卧位。

具体方法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头偏向一侧,胸部和两肩膀处垫小软枕,下腹及骨盆处使用大软枕,使身体处于过伸体位,双手臂置于肩部上方,肘关节轻度屈曲或在两边感舒适的位置,时间要从短逐渐延长,要超过30分钟,每天进行2次。

3、疼痛护理:遵医嘱给予镇痛药。

4、饮食护理: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清淡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

二、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间歇解除压迫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故卧床期间应每2~3小时给患者翻身1次,翻身时采用轴线翻身法,避免在床上拖拽患者,以减少局部皮肤剪切力,防止压疮的发生。

3、术后锻炼:患者术后6h即鼓励患者做床上四肢全范围关节功能锻炼,术后第二天就可在使用腰围下下床在床边站立,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先摇高床头,让患者适应,如无头昏眼花再坐起下床站立,在这期间可能有腰背部的酸胀,轻微疼痛不适,要告之患者是正常现象,消除其顾虑。

然后慢慢指导患者在室内行走,注意要使用防滑鞋,要在护理人员的看护下进行,防止意外的发生。

如患者身体耐受程度差,可借助助行器行走,同时在患者卧位时可行腰背部的肌肉功能锻炼。

参考文献:《积水潭脊柱外科护理与康复》2016年8月第1版拟定:陈** 审核:护理部修订日期:2020年9月。

骨质疏松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骨质疏松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骨质疏松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1. 什么是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听起来就像个老年人的专属标签,但其实谁都可能中招,特别是上了年纪的朋友。

它就像一个隐形的小偷,悄悄把我们的骨头变得脆弱,没事儿的时候就像鸡蛋一样,轻轻一碰就碎。

哎呀,要是我们能多点儿了解,早早预防,那可就好得多了。

2. 骨质疏松的护理措施2.1 健康饮食首先,咱们得从饮食入手。

多吃些钙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酸奶、豆腐和深绿色蔬菜,像是菠菜和西兰花。

记住,补钙可不是一次两次就完事儿的,得坚持,每天都给自己补充点儿。

再说了,吃东西的时候别只盯着好吃的,要考虑营养,毕竟健康可是最重要的“美味”。

当然,维生素D也不能少,它可是钙吸收的小帮手。

阳光下的散步,晒晒太阳,让身体自然合成维生素D,简直是免费的养生法。

好吧,别老待在空调房,偶尔出门走走,心情也能变得更好。

多接触大自然,心情愉悦,骨头也会高兴。

2.2 适量运动再来说说运动。

运动不光能让你肌肉结实,还能让骨头更强壮。

你以为就得去健身房挥汗如雨?其实,散步、骑自行车、游泳都很好。

每天动一动,活动活动筋骨,别让自己变成“沙发土豆”。

还有,要记得拉伸和做一些负重练习,增强骨密度。

总之,动起来,生活才有意思!3. 健康指导3.1 定期检查定期去医院检查骨密度,这可是个好习惯。

你可别想着“我才不老,没事儿的”,检查就像定期给汽车保养,早发现问题,早解决。

医生的建议可不能忽视,听听专业人士的话,别让骨头在你不注意的时候悄悄叛变。

3.2 注意生活习惯说到生活习惯,烟酒可得戒掉。

烟雾缭绕的环境对骨头可没好处,酒精也是个坏小子,喝多了对身体的影响可大着呢。

还有,别总熬夜,早睡早起才能让身体更健康,骨头也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生活作息规律,不仅有利于身体,还能让你精神百倍,真是一举两得。

4. 总结总之,骨质疏松虽然听起来有点可怕,但只要我们多加注意,从饮食、运动、检查到生活习惯,逐步改善,完全可以把它扼杀在摇篮里!就像老话说的:“细节决定成败”,从小事做起,慢慢改变,终会收获健康的身体。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护理骨质疏松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单位体积内骨组织减少,骨骼脆性增加的一组全身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

西医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物理因素,免疫功能,营养状况,激素调控,生活习惯,饮食方式等因素相关[1]。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2]。

中医认为,肾主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骼有赖髓以充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 “肾生骨髓,在体为骨,在脏为肾”。

如果肾精不足骨和骨髓营养不足就会发生骨骼病变。

故《灵枢?本神论》有“精伤则骨酸痿厥”之论,指出人体骨骼的强健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肾中精气充盈,阴阳协调,则骨骼的化生有源,强健有力; 若肾精不足、肾气亏虚,阴阳失调则骨髓失充,骨骼失养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因而在骨质疏松症开展具有独特的优势。

现将我科骨质疏松症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常规护理1.1生活起居生活起居护理春夏季节保护病人的阳气不要消耗过分,秋冬时节注意防寒保暖,平时洗用之水温度适宜,冷暖交替时,注意衣服的添减,避免风寒侵袭,走平地,穿平跟鞋,上下楼梯时动作宜缓慢,勿持重物。

病人应有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多的工作和活动。

生活起居有规律,多进行户外运动,指导病人在室外多晒太阳,防止跌倒及受伤的可能性。

1.2饮食护理中医在临床实践中很早就注意到疾病与饮食的关系。

早在《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中就有这样的论述:“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3]。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中提到:“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灾。

” [4]给骨质疏松的病人以正确的饮食指导非常必要,亦可以防患于未然。

1.2.1 应摄入足够的钙多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主要有牛奶、豆制品、虾皮,每日饮牛奶二杯。

膳食中应给予充足的钙,正常成人每日需要钙800mg,老年人应给予1000mg。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

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又分为两个亚型,即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Ⅱ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本节主要介绍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1. 病因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于绝经期后女性。

Ⅱ型:即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2倍以上。

②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亢、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1型糖尿病等)或全身性疾病(如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神经性厌食、慢性肾衰竭、SLE等)引起。

2. 发病机制正常成熟骨的代谢主要以骨重建形式进行,在多种因素的调节下,骨吸收和骨形成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凡能引起骨吸收增加或骨形成减少的因素都会导致骨质量降低(骨皮质菲薄,骨小梁稀疏萎缩,类骨质层变薄),骨脆性增加,甚至发生骨折。

(1) 骨吸收增加①骨吸收由破骨细胞介导,使骨基质中的矿物质被游离。

雌激素缺乏可使破骨细胞功能增强,骨丢失加速,这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

②活性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素分泌增多,均可导致骨吸收加速,引起骨钙减少;妊娠和哺乳期,母体钙的需求增加,若饮食钙含量不足,也易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2) 骨形成减少骨形成由成骨细胞介导,向骨基质分泌胶原蛋白和其他基质物质,为矿物质的沉积提供纤维网架,类骨质被矿化为正常骨组织。

遗传、食物中钙的摄入量,都可影响骨形成的速度。

此外,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如运动较少,吸烟,酗酒,高蛋白质、高盐饮食,大量饮用咖啡、浓茶,光照不足等,均为骨质疏松症的易发因素。

二、护理评估(一) 健康史评估患者的年龄、饮食种类及习惯,生活方式、居住环境等,询问女性患者妊娠、哺乳和月经情况,了解有无引起骨质疏松症相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和全身性疾病,以及运动情况等。

骨质疏松护理诊断

骨质疏松护理诊断

骨质疏松护理
1、有受伤的危险与股指数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2、疼痛:骨痛与股指数松有关
3、保持健康无效与日常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4、躯体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中钙、蛋白质和维生素Dd摄入不足有关
6、潜在并发症:骨折
护理措施
1、受伤的危险
(1)预防跌倒环境安全,有防滑措施,过道无杂物,灯光明暗适宜,家具不经常更换位置,日常用品尽量放在床边。

指导病人维持良好姿势,在改变姿势时动作缓慢,,必要时使用手杖等;衣服鞋子大小合适。

护士加强巡视
(2)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

骨质疏松的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

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3、饮食护理: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

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4、运动指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

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

6、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

骨质疏松患者的日常护理如何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日常护理如何预防骨折

骨质疏松患者的日常护理如何预防骨折在骨质疏松患者的日常护理中,预防骨折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和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骨折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骨折的实用方法。

1. 室内安全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是预防骨折的首要任务。

在居住区域内移除不必要的障碍物和杂物,保持地面清洁平整。

将家具和其他家居物品放置在易到达且稳固的位置,以确保患者行动安全。

2. 明智的运动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骨密度、增强肌肉和改善平衡能力,进而减少骨折风险。

推荐骨质疏松患者进行低冲击性的活动,例如散步、游泳、瑜伽和太极等。

同时,避免高冲击性运动和剧烈活动,如跳跃和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3. 补充适量钙和维生素D钙是骨骼健康所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D则有助于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在日常饮食中,可以摄取富含钙的食物,例如奶制品、豆类、坚果和绿叶蔬菜。

同时,因为维生素D主要来自阳光照射,可以适量晒太阳或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的药物。

4. 减小摔倒风险摔倒是骨折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为了减少摔倒的可能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在家中安装防滑地毯或使用防滑垫,特别是在厨房和浴室等容易湿滑的地方。

- 使用适当的照明,确保整个居住区域明亮,特别是在夜间。

- 在床边、卫生间和可能需要用手扶的地方安装扶手和栏杆。

- 经常检查视力,并使用正确配戴的眼镜或隐形眼镜。

5. 定期医疗检查定期进行医疗检查是及早发现和管理骨质疏松的关键。

通过进行骨密度检查,可以评估骨质状况并确定相关的治疗方案。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推荐适当的药物和治疗,在加强骨骼和预防骨折方面提供指导。

6. 合理用药在预防骨折的过程中,患者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治疗以增强骨骼。

常见的药物包括钙补充剂、维生素D和双磷酸盐类药物等。

然而,用药前应咨询医生,了解和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和副作用。

总之,预防骨折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室内安全、适度运动、合理饮食、定期医疗检查,以及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补充,患者可以降低骨折的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质疏松症护理常规
[定义]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

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

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

原发性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退化为特征的,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胳疾病。

[护理问题]
1、躯体活动障碍:与骨骼变化引起活动范围受限有关。

2、保持健康无效:与日常体力活动不足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饮食中钙、蛋白质、维生素D的摄入不足有关。

4、潜在并发症:骨折。

5、疼痛:与骨质疏松有关。

6、有受伤的危险:与骨质疏松导致骨骼脆性增加有关。

[观察要点]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间隔时间等等。

2、观察有无身长缩短、驼背。

3、了解患者有无呼吸功能下降。

老年人多数有没程度肺气肿,肺功能随着增龄而下降,若再加骨质疏松症所致胸廓畸形,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护士应与患者交朋友,应理解尊重他们,做到关心、耐心、细心,与他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认真倾听患者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生活情况,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给以开导,帮助他们纠正心理失衡状态,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适当娱乐、听音乐、冥想,使情绪放松以减轻疼痛。

这样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减轻症状,提高疗效,促进康复,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文化层次,不同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等人群,做好针对性的心理疏导。

3、饮食护理:钙有广泛的食物来源,通过膳食来源达到最佳钙摄入是最优先的方法。

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配餐,烹调时间不宜过长。

4、运动指导:运动项目的选择应依个体的年龄、性别、健康状况、体能等特点及运动史选择适当的方式、时间、强度等。

5、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根据不同的疏松程度,按医嘱及时、正规用药,严密注意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掌握合理的用药途径,每种药的用法、注意事项必须详细告诉患者,如使用激素时要注意乳腺癌、中风和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预防。

6、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做到营养搭配合理;避免酗酒、嗜烟、饮过量的浓茶、浓咖啡及碳酸饮料;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加户外活动,适当日晒。

[健康教育]
1、注意营养:注意增加营养,重视蛋白质、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和钙、磷的补充,改善膳食结构,多摄入富含钙质的食物,如可多食牛乳、骨头汤、豆制品、水果及新鲜蔬菜等。

2、戒烟戒酒:酒精中毒可致骨质疏松,吸烟过多能增加血液酸度,使骨质溶解。

3、重视运动:经常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如散步、走路、太极拳、健身操、小跑步、轻跳步或原地轻跳以及游泳等,但不宜剧烈运动。

应自幼养成每日适度运动的良好习惯,并长期坚持。

4、多接受日光浴:多到户外活动,进行适量日光浴,以增加维生素D的生成。

并注意防寒保暖。

5、不滥用药物:某些药物对骨代谢有不良影响,因此用药时要权衡利弊,不随意用药,不滥用药物,特别是要慎用激素类药物。

6、尽早预防: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发生与否,取决于一个人青年时间峰值骨量达到的水平。

若峰值骨量比较高,则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性就低。

人从出生至20岁时是骨量随年龄增长而持续增加的时期,30岁时人体骨量达到峰值后,又随年龄增加而逐渐丢失。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症要从儿童时期做起,至少应从年轻时开始,以努力提高峰值骨量,增加抗骨质疏松的储备能力,进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

6、避免发生骨折:户外活动、外出、夜间起床应倍加小心,减少和避免受伤,以免引起骨折。

一旦发生骨折,即需卧床休息.并用夹板或支架妥善固定,及时送往医院医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