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附:知识整合及重点考向)

地理考点—中国的地理差异与四大分区(附:知识整合及重点考向)知识整合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
(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
(1)农业:西牧东耕、南稻北麦。
(2)人口、城市、交通线:东密西疏。
(3)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南北差异不明显。
二、四大地理分区
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将我国分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区域。
三、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
(1)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3)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4)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5)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
(6)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7)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重点考向
考向一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
考向二四大地理区域
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差异。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1、读图回答问题:
A图 B图 (1)A图和B所代表的景观可能同时出现吗?为什么? 2月正值冬季,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导致 可能 南北景观差异明显。 北方 南方 (2)图A属于 地区,图B属于 地区。
1、有关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全部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B、不受冬季季风的影 响 C、同时受来自太平洋、印度洋季风气候 D、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梅雨、春旱
延安窑洞
傣家竹楼
蒙古族为了适应经常搬迁的 流动生活,喜欢居住在帐篷、蒙 古包等易于拆装的住房里。
西北部人 口少,人 口密度小
东南部人 口多,人 口密度大
哈尔滨
北京
沈阳
兰州
西安 郑州 徐州
上海
成都 重庆 武汉
南昌
株洲
昆明 南宁
广州
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
上海菜
东北菜
四川菜
山西菜
3、秦岭——淮河一线
地理意义
1月0℃等温线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分界线
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秦岭北坡700米以下在 气候上属于暖温带,植 被是落叶阔叶林。这里 的水果与秦岭南坡亚热 带的水果有很大的不同。
南稻北麦 这是稻田景观。
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
半
3.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地形因素
青藏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合作交流
举例说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提示:可以从衣、食、住、行、玩等 方面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开描述
广州人与哈尔滨人的对话 我们一般午后 要休息一会,晚上9 点以后喜欢走上大街, 很晚才回家。
中国的地理差异

地理差异对生产的影响
牧场
渔业
地理差异对生活、文化的影响
广东早茶
西北饮食
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不同
吊 脚 楼
骑楼
四合院
我国南北差异举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概括
南繁北齐(语言) 南细北爽(性格) 南柔北刚(戏曲) 南米北面(饮食) 南甜北咸(饮食)
含义
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 划一
南方人说话比较婉转,北方人 比较直率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 半湿润 淮河 湿 润
暖温带
秦岭 淮河
亚热带
针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 素
植被类型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 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 雨林
主要原因:
受气温条件的 不同? 制约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候的影响
温故知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图1 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 温故知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南景观
水田
冬季河流不结冰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以北景观
思考
划分界线A、B、C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越向北气温越低。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2)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我国地势特点: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在自然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
例如,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
种植业作物料作物大豆(地形区:东北平原)平原、四川盆地)糖料作物甜菜(地形区:东北平原)甘蔗(地形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其它经济作物棉花(地形区:华北平原)棉花(地形区:长江中下游)、茶、竹子等作物熟制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珠江三角洲:一年三熟交通运输方式陆运为主水运为主传统交通工具:南船北马传统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优点:防寒保温屋顶坡度大,墙体高优点:通风散热传统运动项目溜冰、滑雪赛龙舟主要食物面食米饭传统饮食习惯:南米北面文化剧种梆子、秦腔,唱腔高亢越剧、黄梅戏,唱腔委婉园林规模庞大小巧玲珑二、四大地理区域读图回答问题:1、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A 南方地区、B 北方地区、C 西北方地区、D 青藏方地区。
2、(1)图中1是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划分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2)图中2是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划分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夏季风或降水,与400mm等降水量线分布接近。
该分界线北端大致沿大兴安岭(山脉)分布。
(3)图中3是青藏地区和另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划分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与第一、二阶梯分界线分布接近,大致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山脉)分布。
中国的地理差异

B
1月0℃ 等温线
800毫米
c
界线c
中国地势图
昆仑山
c 祁连山
横 断 山
降水 地势 气温和降水 (气候)
名称 称 主导因素 主导因素 名 界线 界线 AA
界线 界线
自然环境的差异
气温、降水、地形地势、 植被、土壤等
人文景观的差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农业、工业、人口、城市、 交通、民居、饮食等。
地理差异显著:
1、气温差异:由南向北:气温越低。 纬度 因素 2、降水差异:自东南向西北:降水 越来越少。
海陆 因素 3、地势高低起伏差异:自西向东:地 势越来越低。 地形 因素
秦岭---淮河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以北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年降水量 小于800mm 主要地形 平原、高原等 有结冰 冬季河流是否结冰 农田类型 旱地 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 花生 主要油料作物 甜菜 主要糖料作物 传统民居结构 传统交通方式 秦岭淮河以南 高于0℃ 大于800mm
高原、盆地、平原等 无结冰
主要原因 北方: 为什么 温带落叶阔叶林 植被 为什么 不同? 类型 不同? 气 温 南方: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共同的影响因素
气 候
河流 为什么 流量 不同? 北方: 流量小
为什么 主要原因 不同?
南方: 流量大
降 水
四大地理区域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划分依据
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的 特点
存在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
长江三角洲 如 自然区域: 温度带 干湿区
热带
地形区
工业区
经济区域:如:
经济特区
牧区、农耕区 湖北省 行政区域: 如:省、县、乡 谷城县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大 兴 安 岭
西北内陆:干旱的环境下沙漠、戈壁广布
祁
昆
仑山 脉
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
连 山 脉
太 行 山 脉
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第一级阶梯
横 断山
脉
巫 山 雪
第三级阶梯
第二级阶梯峰
山
东南沿海:湿润的环境下山清水秀
从图5.1可以看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差异显著。
我们一般午后不休息, 一年中除夏季外,晚上 8点以后,大街上就很 少有行人了。
我们一般午后要休息 一会,晚上9点以后喜 欢走上大街,很晚才 回家。
广州人
哈尔滨人
图5.2
广州人和哈尔滨人的对话
阅读材料
我国饮食习俗的地方差异
我国的饮食习俗地区差异很大。苏州人、无锡人、上海人喜欢吃甜 是很有名的,糖是他们做菜必不可少的原料。山东、河北以及东北三省 的居民口味偏咸。湖南、湖北、江西、贵州、四川、重庆等地居民多喜 辣。山西人口味偏酸,以能吃醋闻名。人们饮食口味差异的形成,与当 地气候、水质等自然条件有一定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不同地区的人们交往频繁,带动了烹饪技术和饮食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作为辣味菜代表的川菜火爆全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 子。
图5.1
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
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 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 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图5.2)。
黑龙江:长冬短夏,一年中有近半年天寒地冻,银装素裹
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八年级地理重要必修知识点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名师点睛理解地理区域界线确定的主导因素是学习并掌握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名师点睛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第六章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1、黑土地、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优势:平原面积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二、“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自然环境(1)位置、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中国的地理差异

高于0°C 大于800毫米
主要地形
河流冬季结冰 (有或无) 农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气候类型
高原、平原 高原、丘陵、平原、
有
无
以旱地为主 小麦
温带季风气候中国的地理差异
以水田为主 水稻
亚热带季风气候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干湿地区 温度带
植被类型
河流流量
半湿润地区
湿润地区
暖温带
以落叶 阔叶林为主
项目 农业
2.人类活动差异
差异
具有西 牧 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人口、城市、交通线 表现为 东密西疏 的分布特点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 高 西部 低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比较项目 (自然地理要素)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1月份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低于0°C
大于400毫米小于800毫米
1.观察图5.5中的界线A,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相比较: (1)界线A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4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2)确定界线A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降水(水分)因素
C
A
B
200mm 400mm 800mm 1 600mm
中国的地理差异
活动 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2.观察图5.5中的界线B,并与图5.1中的等降水量线、1月等温线相比较:
(1)界线B大致与1月哪条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1月0°C等温线相接近
(2)界线B大致与哪条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800mm等降水量线最接近
(3)确定界线B考虑主导因素是什么?
气温、降水(气候)
接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和 (山脉)
区的分界
秦岭----淮河线以北 1 月平均气温 河流结冰状况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问题 2,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差异
展 示 质 疑
问题 3: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点 拨 拓 展
老师小结
总 结 测 评
1.下列语句中,描写南方地区景观的是( ) A.千里冰雪,万里雪飘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D 远看似山,近看似川 2.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景观是我国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北方地区相符的是( ) A.居民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多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 C.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当地的一些剧种:如梆子、秦腔,唱腔 高亢
课 前 预 习
预 习 指 导 与 反 馈
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
疑问随笔
读”中国区域示意图”完成以下问题:
自 学 交 流
⑴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的名称; A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_
D____________
⑵太阳能、地热能都非常丰富的区域是 (填字母) ⑶图中 A ,D 两区的分界线与 毫米等降水量线相似,与我国 线相似。 ⑷A 区和 B 区的界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它与 (河流)一线分布大体相一致。 问题 1.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的地理差异 秦岭----淮河线以南
备 注
重点 难点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主要地理环境特征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主要地理环境特征 1 .我国划分四大地理区域根据各地的 , , 和 的不同 2.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与 和 分界线近 似,或与 年等降水量线的 段最为接近,确定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3.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 年等降水量线和 等温线一致,即 与 一线大体一致, 确定该界 线的主导因素是 ( ) 4.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的分界线:与地势 , 阶梯的分界线基本 吻合,确定该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 5.内蒙古是 牧场,优良畜种是 , . 6.新疆是 牧场.优良畜种是 . 7.青海和西藏是是 牧场,优良畜种是 . 课堂活动设计
流 光 岭 中 学 八 年 级
课题 课型 新授
地理
导 学 案(2015 年 12 月版)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时 第 1 课时 24 学期总序号 课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主备教师 杨和平 审核人
殷美莲
1、四大地理区域的名称及划分依据。 2、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的差异。 导学目标 3、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 4、通过复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