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习俗_插柳(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插柳

幼儿园清明节活动方案:插柳活动背景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寄托思念亲人、缅怀历史的时刻。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本幼儿园计划举办一场插柳活动。
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觉意识。
2.让幼儿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
3.让幼儿在亲近自然的活动中,感受并认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4.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情感、审美、健康和智力等多方面综合素质。
活动时间4月3日上午9点30分至10点30分。
活动对象全园幼儿。
活动流程1.导入活动:教师对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插柳的含义进行简介,引导幼儿进入活动氛围。
2.准备活动:教师带领幼儿接近大自然,让幼儿在感受小河流水和鱼儿嬉戏中享受生活美好。
教师解释了何为柳枝,让幼儿在园内观察柳树,了解柳枝外形和大小。
3.活动正式开始:教师给每个幼儿分配一根柳枝,让幼儿用美术刀轻轻削去柳枝上的草叶。
4.插柳:教师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小河边,让幼儿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将削好的柳枝插在泥土中。
5.活动总结: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表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表扬和鼓励,让其体验到成功和成就感。
活动要求1.注意孩子的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范;2.注意环保,鼓励垃圾分类、植树种草,营造干净整洁的环境;3.让幼儿积极参与,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提供适宜的机会,创造丰富多彩的体验,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4.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使幼儿在不断实践中发展成为独立、自信、富有创造性的人。
活动效果1.具体了解清明节的历史背景和插柳的含义。
2.感知时代发展,了解中国文化传统。
3.体验大自然的自然生态美。
4.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5.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发展潜能。
清明习俗插柳(幼儿园教案)

清明习俗插柳(幼儿园教案)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清明节的习俗,知道插柳的意义。
2. 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准备:1. 绿柳枝条、剪刀、绳子、盆栽等材料。
2. 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清明节的时间、习俗,引导幼儿关注插柳这一传统习俗。
2. 展示插柳的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插柳的过程和意义。
二、观察绿柳(5分钟)1. 带领幼儿户外观察绿柳,了解绿柳的特点,如枝条、叶子等。
2. 让幼儿亲手触摸绿柳枝条,感受其柔软和生命力。
三、制作插柳(5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插柳,讲解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幼儿动手制作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四、插柳盆栽(5分钟)1. 教师展示如何将插柳放入盆栽中,讲解养护方法。
五、总结与展示(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
2. 展示幼儿制作的插柳作品,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成果。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清明习俗插柳的兴趣。
2. 关注幼儿在制作插柳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表现。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评价他们的创作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了解柳树文化(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向幼儿介绍柳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柳树代表着柔韧、生命力等。
2. 让幼儿讨论柳树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幼儿尊重不同文化。
七、诗歌朗诵(5分钟)1. 教师选择与柳树有关的诗歌,如《江南柳》、《插柳》等,向幼儿朗诵。
2. 引导幼儿跟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八、柳笛制作(5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用柳枝制作柳笛,讲解制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亲手制作柳笛,体验传统手工艺的乐趣。
九、户外插柳(10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户外,选择合适的地方进行插柳活动。
清明节幼儿园活动教案(9篇)

清明节幼儿园活动教案(9篇)清明节幼儿园活动教案1活动目的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活动准备柳枝假设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②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
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
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
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⑤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
附:介之推的故事远在两、三千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儿子重耳被骊姬陷害,长期逃亡在外,一共过了19年,才回国当上国君,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
晋文公在外逃亡的这些年中,多亏了一些大臣辅保,所以他即位后,马上对随同他一起逃亡的大臣逐个论功行赏。
介之推是一位十分忠诚的有功之臣,他跟随晋文公在外十九年,有一次,晋文公被困在魏国,吃不上饭,他就偷偷地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给晋文公吃。
插柳枝幼儿园教案

插柳枝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插柳枝活动的来源和传统意义,培养幼儿民族文化自觉。
2.培养幼儿探究、观察、发现、动手能力。
3.通过模拟参加插柳枝活动,培养幼儿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4.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理解插柳枝活动的美好寓意。
二、教学内容1.活动介绍:通过幼儿讨论、观察图片、幻灯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了解插柳枝活动的来历和传统意义。
2.实际操作:准备鲜活柳枝,给每个班级分配一个柳枝插花的任务,带领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指导幼儿认真插柳,体验插柳枝的过程,感受插柳枝的意义,并展示幼儿的作品。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1.为幼儿播放插柳枝活动的视频或幻灯片,让幼儿认识插柳枝的来源、意义和历史背景。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讨论,引导幼儿感受插柳枝美好寓意,并举一些与插柳枝相关的传统民俗活动。
第二步:实际操作1.教师向幼儿介绍柳枝的外观、特点和用途,并告诉幼儿如何认真选择柳枝。
2.每个班级分配一个柳枝插花的任务,带领幼儿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指导幼儿手法、姿势、用力和步骤,引导他们体验插柳枝的过程,感受插柳枝的意义,展示幼儿的作品。
第三步:反思活动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当天的活动过程,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教师指导幼儿欣赏班级其他小朋友插柳枝的作品,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学评价1.幼儿是否能准确理解插柳枝活动的意义和来源,以及相关的传统民俗活动。
2.幼儿是否能认真插柳、体验插柳过程,并了解插柳枝活动的美好寓意。
3.幼儿展示出的插柳枝作品是否具有美感和艺术性。
4.幼儿是否能与班级中的其他小朋友合作、分享,发现、欣赏他人作品的价值和美。
幼儿园插柳戴柳教案

幼儿园插柳戴柳教案一、教学背景柳树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符号之一,它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柳树的形态优美,枝叶柔软,适合用于艺术创作。
通过插柳和戴柳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幼儿感受到柳树的美丽与魅力。
二、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柳树的形态和特点;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3.提升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4.培养幼儿对柳树的情感和兴趣。
三、教学准备1.新鲜柳枝若干;2.小剪刀;3.色彩丰富的丝带。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导观察1.引导幼儿观察老师采来的新鲜柳枝,让幼儿仔细观察柳枝的形态和特点。
2.通过提问,让幼儿描述柳枝的形状、颜色和质感,引导幼儿发表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步:插柳活动1.将柳枝切成适当的长度,确保每个幼儿都能拿到一根柳枝。
2.引导幼儿利用小剪刀将柳枝处理整齐,如有多余的枝条可以剪掉。
3.引导幼儿将柳枝插入花盆或花瓶中,使其稳定立住。
第三步:戴柳活动1.准备好色彩丰富的丝带。
2.将丝带绑成一个圆圈状,大小适中,适合幼儿头部戴住。
3.让幼儿一个接一个地戴上丝带,将其头部包围起来。
4.引导幼儿用双手轻轻托住柳枝,感受柳枝柔软的触感和丝带的颜色。
第四步:创意创作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的柳枝,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利用柳枝进行创意创作。
2.提醒幼儿可以将柳枝编织成简单的手环、头饰等小饰品。
3.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不限制创作的方式和形式。
五、教学总结通过插柳戴柳的活动,幼儿除了了解柳树的形态和特点,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这个活动也能够提升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感知能力。
通过亲自参与创作,幼儿还能培养对柳树的情感和兴趣。
这个教案旨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美丽的自然。
小班清明节插柳活动教案

小班清明节插柳活动教案小班清明节插柳活动教案1活动前言:在一年之中有许多的传统节日,其清明就是春季中的节日之一,但是小朋友们对于清明节了解多少呢?以下就让我们以清明节为主题探讨下有关四季中的节日,及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活动目标:1.理解四季轮换,感知清明是春天的节日,产生进一步探索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爱好。
2.喜欢古诗、古画等一些表达方式,在欣赏与体验中加深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3.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敏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
活动准备:清明上河图、有关清明照片。
活动过程:一、猜猜讲讲,理解四季轮换。
1.演示画面一,看到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新的一年又从1月开始,从12月结束。
2.演示画面二,现在,你们又想到了什么?小结:一年有四季,一年中,我们从春天开始,然后经过夏天和秋天,紧接着是冬天,这之后又是春天。
一年又一年,季节就是这样在不停的交替着。
3.演示画面三,前些时候我们在日历上发现了一些节气,想一想,她们可能会在什么季节?4.小结:一年从春天开始,过了立春,是惊蛰,过了春分,是---,过了大寒,又是立春,节气能告诉我们季节的变化。
二、看看找找,感知清明。
1.现在我们处在什么季节?2.春天里除了有立春、惊蛰、春分这些节气,还有哪些节气?(引出清明)。
3.从文字上看,清明可能是什么意思?4.今天王老师准备了许多图片,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些与清明有关?幼儿分组商讨。
(再现与迁移已有阅历:咏柳、游园不值、清明时节等古诗)。
5.小结:清明不仅是春天的节气还是春天的重大的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的节日。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踏青到大自然的怀抱,享受着春天温和的气候和万物苏醒带来的欢乐,感谢先烈、祖先给我们制造的美妙生活。
三、视听欣赏,感受传统艺术。
1.清明这个节日在中国古代就有了。
中国古代的人不仅用文字、古诗记载了清明,还用绘画的方式进行了记录。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插柳》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插柳》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插柳这种舞蹈,并能够跟随伴奏跳起来;2.能够理解插柳这个舞蹈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3.能够感受插柳的舞蹈魅力,提高幼儿园儿童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讲解插柳这种舞蹈的背景和渊源;2.跟随音乐伴奏教授插柳舞蹈的基本步骤;3.制作插柳舞蹈小道具;4.分组比赛学习大班插柳小组。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插柳的背景和渊源1.教师介绍插柳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向学生讲述其文化背景和发展历程。
2.老师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插柳的舞蹈特点和独特魅力。
3.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谈论和拓展插柳的背景信息,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种舞蹈文化。
步骤二:教授插柳的基本步骤1.游戏:带领学生们一起玩转舞蹈小游戏,以更轻松的方式通过视觉教学理解插柳基本操作。
2.音乐编排:老师将适当的音乐编排到课程中,并带领学生利用音乐掌握插柳动作。
步骤三:制作插柳舞蹈小道具1.教师为学生准备多种小型工具和素材,包括绢花和竹节等材料。
2.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学生和老师一起制作一批用于表演和练习的插柳小道具。
步骤四:分组比赛学习大班插柳小组1.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并添加学生的个人特点和特长。
2.在调整班级的人员分组方案后,每个小组也可以未来比赛练习时选择一个形象代表来进行表演。
步骤五:总结性教学讲解1.教师将插柳的文化背景和舞蹈魅力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回望本次活动的学习历程。
2.通过反思发现本次学习活动的优缺点并给予评价。
3.让学生能够在活动的总结环节中反应和表现自己的舞蹈审美和风格。
四、教学评估1.教师在课堂上观察考评学生的活动表现,对个人表现进行点评和评分。
2.老师在历史渊源方面进行问答,让学生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五、教学体会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学生了解了插柳这种舞蹈的文化背景和渊源,并学会跳起基本舞蹈步骤。
学生利用制作好的道具进行小组表演,展示了他们的舞蹈理解和舞蹈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整个班级的氛围和参与度较高,学生们在轻松和快乐的环境中感受了插柳的神韵和舞蹈魅力。
清明习俗插柳(幼儿园教案)

清明习俗插柳(幼儿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插柳的习俗和意义。
2. 通过观察、体验和动手操作,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观察力。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插柳的习俗和意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幼儿理解清明节插柳的文化内涵。
2. 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发挥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柳枝、剪刀、插座等材料。
2. 与清明节相关的故事、图片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幼儿介绍清明节的时间和特点,引导幼儿关注清明节的自然环境。
2. 提问:“你们知道清明节有什么习俗吗?”引导幼儿思考并回答。
二、讲解清明节插柳的习俗(5分钟)1. 教师讲解清明节插柳的来历和意义,让幼儿了解插柳是为了纪念介子推,并寓意着生命的新生。
2. 展示清明节插柳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并描述。
三、动手插柳(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合适的柳枝,让幼儿观察柳枝的特点。
2. 教师示范如何插柳,讲解插柳的技巧。
3. 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四、分享和展示(5分钟)1. 幼儿展示自己的插柳作品,让其他幼儿欣赏。
2.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清明节插柳的习俗和意义。
2. 教师与幼儿一起反思活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清明节插柳习俗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动手插柳过程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创造力等。
3. 关注幼儿在分享和交流中的表现,如合作精神、沟通能力等。
六、清明节插柳的故事(5分钟)1. 教师讲述一个与清明节插柳相关的传统故事,如《介子推母葬柳》。
2. 引导幼儿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如忠诚、孝顺等。
七、柳枝诗歌欣赏(5分钟)1. 教师挑选一些描述柳枝的诗歌,让幼儿欣赏。
2. 引导幼儿感受诗歌中的意境,如柔美的柳枝、春天的气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明习俗_插柳(幼儿园教案):
清明习俗_插柳(幼儿园教案)活动目的:
1.让幼儿了解,插柳是黄河口一带清明节期间的一种习俗,并知道其由来。
2.通过插柳活动,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3.让幼儿理解插柳的意义,懂得植树造林的好处。
活动准备:
柳枝若干,小铁铲、小水桶的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小面包车一辆。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清明节插柳的习俗。
①启发提问:“清明时节,草青树绿,黄河口一带的人们有一种习俗即折柳枝,这是为什么?”(人们要插柳) ②教师:“小朋友知道吗,人们为什么要在清明节插柳?”介绍插柳习俗的来历:晋文公在清明节的第二天,到大臣介之推坟前祭奠时,发现与介之推同时被烧死的柳树复活了,晋文公便掐下柳枝插在了头上,他的群臣也仿效晋文公掐戴柳枝另外还有一种民谣说:“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
” 2.向幼儿讲解插柳的意义,激发幼儿动手插柳的兴趣。
①插柳可以渲染节日的气氛,增添节日乐趣。
②插柳可以绿化周围的环境,每到柳枝展绿的时候,它便告诉小
朋友们春天已来到了。
3.组织幼儿在院子周围进行插柳活动。
①要求:四个小朋友一组,其中一人用小桶提水,两人用小铁铲松土,一人拿柳枝。
四人要团结协作,看哪一组插得好又快。
②方法:先用小铁铲松好土,然后浇水,最后插柳枝。
③幼儿动手插柳,教师巡回指导。
如:松土时可找个松软的地方,松的土要稍深点,以免柳枝歪斜不牢固 ;浇水不能太多。
④柳枝插完后,教师组织幼儿将工具放好,然后小结活动的情况,表扬不怕脏、不怕累的幼儿及团结协作好的小组。
⑤要求幼儿每天给柳枝浇水,轮流看护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