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诗意_高适

合集下载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_《别董大》唐诗鉴赏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_《别董大》唐诗鉴赏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_《别董大》唐诗鉴赏《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希望你会喜欢。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原文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词句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适《别董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高适《别董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本文是关于高适《别董大》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感谢您的阅读!【原文】: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日光昏暗。

(4)知己:了解自己的人,好朋友。

(5)谁人:哪个人。

(6)君:你,这里指董大。

【翻译】: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

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作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唐诗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高适《别董大二首》原文译文赏析

高适《别董大二首》原文|译文|赏析'《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唐代: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

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洛已经十多年。

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翮(hé):鸟的羽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京洛:长安和洛阳。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这两首送别诗作于公元747年(天宝六年),当时高适在睢阳,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别董大》唐 高适诗句意思

《别董大》唐 高适诗句意思

《别董大》唐高适诗句意思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唐代高适写的那首。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你看啊,这开篇高适就给咱描绘了一幅相当壮阔又有点苍凉的画面。

那千里都是黄云啊,大白天的就跟黄昏似的,昏昏暗暗的。

北风呼呼地吹着,大雁在这风雪里艰难地飞着。

这就好像咱们的生活,有时候就会碰到这样乌云密布、困难重重的时候。

你想啊,董大这时候要走了,面对这样的环境,得多难受啊。

我仿佛能看到高适和董大站在这一片天地之间,风刮着他们的衣服猎猎作响。

高适就对董大说:“兄弟啊,这环境是不咋地,可你知道吗?你就像那一颗明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高适可真够意思啊!他这是在告诉董大,别担心前面的路没有朋友,你这么厉害,全天下谁不知道你呢?这就好比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不管到哪里,都会有人看到它的光芒。

董大听到这话,心里肯定暖乎乎的。

他可能会说:“高兄啊,你可真会安慰人,可我这一去,前途未卜啊。

”高适拍拍他的肩膀说:“你这是想啥呢?你的才华就像那宝剑的锋芒,怎么可能被埋没呢?”咱们再深入地琢磨琢磨这诗里的感情。

高适为啥要这么说呢?他是真的对董大充满了信心。

在那样一个交通不便、信息传播也不发达的时代,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就像咱们现在突然要去一个完全没去过的、还特别偏远的地方,心里肯定会打鼓啊。

可高适呢,他就是要用自己的话,给董大打打气。

这可不是那种虚情假意的安慰,是从心底里觉得董大是个人才。

你说,要是你身边有这么一个朋友,在你要离开去闯荡的时候,对你说这样的话,你是不是会特别感动?就像在寒冷的冬天里,突然有人给你送来了一盆炭火。

董大当时肯定也是这样的感觉。

他听了高适的话,可能就会挺起胸膛,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从高适的角度来看呢,他也是有不舍得的。

这就好比两个好伙伴,一直在一起玩啊、一起做事,突然有一个要走了。

那心里肯定不是滋味儿。

可是高适他没有把这种不舍得变成那种哭哭啼啼的情绪。

他用一种很豁达的方式来表达。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的诗意

《别董大》的诗意:高适与董大离别了很久之后再次相逢在了一起,他们经过了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将要奔向他方,故作此赠别之作。

而且,他们两个人的困境都是一样的所以他们都有相同的感慨。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这两句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

“六翮飘飘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逄无酒钱。

”可见他当时也还处于“无酒钱”的“贫贱”境遇之中。

这两首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精编版)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精编版)

关于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离别的古诗高适《别董大》赏析,希望你会喜欢。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原文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词句注释⑴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⑵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

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

⑶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⑷六翮(hé):谓鸟类双翅中的正羽,用以指鸟的两翼。

翮,禽鸟羽毛中间的硬管,代指鸟翼。

飘飖(yáo):飘动。

六翮飘飖,比喻四处奔波而无结果。

⑸京洛:本指洛阳,后多泛指国都。

离别的古诗《别董大》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二首》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

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

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席间咏琴客》)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

但在这两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两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情境相媲美。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

《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

这首诗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别董大》古诗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别董大作者: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一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

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

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

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

高适于此自是高手。

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高适《别董大》 (带拼音、注释、译文)

高适《别董大》 (带拼音、注释、译文)

高适《别董大》 (带拼音、注释、译文)《别bié董dǒng大dà》作zuò者zhě:高gāo适shì千qiān里lǐ黄huáng云yún白bái日rì曛xūn, 北běi风fēng吹chuī雁yàn雪xuě纷fēn纷fēn。

莫mò愁chóu前qián路lù无wú知zhī己jǐ, 天tiān下xià谁shuí人rén不bù识shí君jūn?作者介绍:高适(704年-765年),字达夫 [1] ,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

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注释: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曛 :昏暗。

谁人:哪个人。

君:你,这里指董大。

译文:无边无际弥漫着黄云让西下的太阳暗谈无光,北风呼号群雁南飞,大雪纷纷落下。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天下谁会不知道您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诗意_高适
【别董大】
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

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

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
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

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注词释义】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

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

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

这里指董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