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起保停控制线路
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电动机自锁控制电路是一种用于短时间运行控制的电动正转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如下:
1. 按下启动按钮SB2,这一动作会接通电源,使得KM线圈得电。
此时,KM触点处于接通状态,这将使得电机能够保持运转。
2. 当按下停止按钮SB1时,接触器失电释放,电机停止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电路保护环节如熔断器和热继电器会确保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安全。
3. 电路中存在的自锁触点线路使得KM线圈保持得电状态,从而保证电机继续运转。
该线路可实现欠电压和失电压保护,以及过载保护,从而确保电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定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长时间运行控制,通常使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这一线路加入了停止按钮SB2和自锁触点线路,以便在电机停止运行后,确保KM线圈能够恢复失电状态,从而达到保护电机的目的。
电机控制线路图大全

电机控制线路图大全Y-△(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接触器应用接线图Y-△降压启动适用于正常工作时定子绕组作三角形连接的电动机。
由于方法简便且经济,所以使用较普遍,但启动转矩只有全压启动的三分之…,故只适用于空载或轻载启动。
Y-△启动器有OX3-13、Qx3—30、、Qx3—55、QX3—125型等。
OX3后丽的数字系指额定电压为380V时,启动器可控制电动机的最大功率值(以kW计)。
OX3—13型Y-△自动启动器的控制线路如图11—11所示。
()合上电源开关Qs后,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和KMl线圈同时获电吸合,KM和KMl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成Y降压启动,与此同时,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同时获电,I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星形——三角形( Y —△)降压起动是指电动机起动时,把定子绕组接成星形,以降低起动电压,减小起动电流;待电动机起动后,再把定子绕组改接成三角形,使电动机全压运行。
Y —△起动只能用于正常运行时为△形接法的电动机。
1.按钮、接触器控制 Y —△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 2.19 ( a )为按钮、接触器控制 Y —△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线路的工作原理为:按下起动按钮 SB1 , KM1 、 KM2 得电吸合, KM1 自锁,电动机星形起动,待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按下 SB2 , KM2 断电、 KM3 得电并自锁,电动机转换成三角形全压运行。
2.时间继电器控制 Y —△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 2.19 ( b )为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 Y —△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电路的工作原理为:按下起动按钮 SB1 , KM1 、 KM2 得电吸合,电动机星形起动,同时 KT 也得电,经延时后时间继电器 KT 常闭触头打开,使得 KM2 断电,常开触头闭合,使得 KM3 得电闭合并自锁,电动机由星形切换成三角形正常运行。
图2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2是定子串电阻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电动机接线图-控制线路图大全

电动机接线图-控制线路图大全Y-△(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接触器应用接线图Y-△降压启动适用于正常工作时定子绕组作三角形连接的电动机。
由于方法简便且经济,所以使用较普遍,但启动转矩只有全压启动的三分之…,故只适用于空载或轻载启动。
Y-△启动器有OX3-13、Qx3—30、、Qx3—55、QX3—125型等。
OX3后丽的数字系指额定电压为380V时,启动器可控制电动机的最大功率值(以kW计)。
OX3—13型Y-△自动启动器的控制线路如图11—11所示。
()合上电源开关Qs后,按下启动按钮SB2,接触器KM和KMl线圈同时获电吸合,KM和KMl主触头闭合,电动机接成Y降压启动,与此同时,时间继电器KT的线圈同时获电,I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星形——三角形(Y—△)降压起动是指电动机起动时,把定子绕组接成星形,以降低起动电压,减小起动电流;待电动机起动后,再把定子绕组改接成三角形,使电动机全压运行。
Y—△起动只能用于正常运行时为△形接法的电动机。
1.按钮、接触器控制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2.19(a)为按钮、接触器控制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
线路的工作原理为:按下起动按钮SB1,KM1、KM2得电吸合,KM1自锁,电动机星形起动,待电动机转速接近额定转速时,按下SB2,KM2断电、KM3得电并自锁,电动机转换成三角形全压运行。
2.时间继电器控制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图2.19(b)为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电路的工作原理为:按下起动按钮SB1,KM1、KM2得电吸合,电动机星形起动,同时KT也得电,经延时后时间继电器KT常闭触头打开,使得KM2断电,常开触头闭合,使得KM3得电闭合并自锁,电动机由星形切换成三角形正常运行。
串电阻(或电抗)降压起动控制线路在电动机起动过程中,常在三相定子电路中串接电阻(或电抗)来降低定子绕组上的电压,使电动机在降低了的电压下起动,以达到限制起动电流的目的。
电动机控制线路

电动机控制线路图1手动正转控制利用铁壳开关或胶盖瓷底刀开关的控制线路如图1所示。
在一般工厂中使用的三相电风扇及砂轮机等设备常采用这种控制线路。
图中QS-FU表示铁壳开关(或胶盖瓷底刀开关)。
当合上铁壳开关,电动机就能转动,从而带动生产机械旋转。
拉闸后,熔断器就脱离电源,以保证安全。
2.采用转换开关的控制转换开关控制线路如图2所示。
图中QS为转换开关,也叫组合开关。
它的作用是引入电源或控制小容量电动机的启动和停止。
图2采用转换开关的控制机床电气控制中常用的转换开关有HZ10系列。
这种转换开关有3副静触片,每一触片的一端固定在绝缘垫板上,另一端伸出盒外,并附有接线柱,以便和电源、用电设备相接。
3个动触片装至绝缘垫板上,垫板套在附有手柄的绝缘杆上。
手柄能向任一方向每次转动90°,并带动3个动触片分别与3副静触片同时通断。
3.用倒顺开关的正反转控制常用的倒顺开关有HZ3-132型和QX1-13M/4.5型,其控制线路如图3所示。
图3用倒顺开关的正反转控制倒顺开关有6个接线柱,L1、L2和L3分别接三相电源,D1、D2和D3分别接电动机。
倒顺开关的手柄有3个位置:当手柄处于停止位置时,开关的两组动触片都不与静触片接触,所以电路不通,电动机不转;当手柄拨到正转位置时,A、B、C、F触点闭合,电动机接通电源正向运转;当电动机需向反方向运转时,可把倒顺开关手柄拨到反转位置上,这时A、B、D、E触片接通,电动机换相反转。
在使用过程中电动机处于正转状态时欲使它反转,必须先把手柄拨至停转位置,使它停转,然后再把手柄拨至反转位置,使它反转。
倒顺开关一般适用于4.5kW以下的电动机控制线路。
4.具有自锁的正转控制具有自锁的正转控制线路如图4所示。
当启动电动机时合上电源开关QS,按下启动按钮SB1,接触器KM线圈获电,KM主触点闭合,使电动机M运转;松开SB1,由于接触器KM常开辅助触点闭合自锁,控制电路仍保持接通,电动机M继续运转。
电动机常见启动控制回路讲解

第四页,共56页。
电器控制原理图的绘制规则(续前)
⑤ 所有电器的图形符号,都按没有通电、无外力作用下的 开闭状态绘制。(例如,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吸 引线圈不通电状态画;万能转换开关按手柄处于零位时 的状态画;按钮、行程开关的触点按不受外力作用时的 状态画等)。
KT通电 常开延时闭合 KM1通电 常闭断开 绕组Y接
KM2
松开SB2,
电机仍处于Y
接起动状态。 第三十八页,共56页。
. .
SB1
KM接通电源 KM1—绕组Y连接 KM2—绕组 连接
KT 延时时间到:
SB2 FR
KM2 KM
KM1
KM
通
电
KT
KM1
通断 电电
通断 KT
电电
KT
通
电
KM2 KM2
KT 常闭触点延时断开,常开触点延时闭合:
⑥ 电气元件应按功能布置,并尽可能按水平顺序排列, 其布局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电路垂直布 置时,类似项目宜横向对齐;水平布置时,类似项目 应纵向对齐。
⑦ 电气原理图中,有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要用 黑圆点表示;无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不画黑圆 点。
第五页,共56页。
分析和设计控制电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即可使电动机反转。
需要用两个接触器来实现这一要求。
当正转接触器工作时,电动机正转; 当反转接触器工作时,将电动机接到电源的任
意两根联线对调一下,电动机反转。
第二十九页,共56页。
(1)正反转的控制线路: SBF和SBR决不允许同时按下, 否则造成电源两相短路。
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电路原理图解

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电路原理图解在装有多台电动机的生产机械上,各电动机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有时需按一定的顺序启动或停止,才能保证操作过程的合理和工作的安全可靠。
顺序控制——要求几台电动机的启动或停止必须按一定的先后顺序来完成的控制方式。
1、电路原理图2、电路组成本电路由电源隔离开关 QS;熔断器 FU1、FU2;交流接触器 KM1、KM2;热继电器 FR1、FR2;启动按钮 SB1、SB2;停机按钮 SB3 及电动机M1、M2 组成。
3、技术要求电动机 M1 先行启动后电动机 M2 才可启动,停止,两台电动机同时停止。
4、工作原理(1)合上 QS,电源引入。
(2)启动 M1按下按钮SB1→KM1 线圈得电→→KM1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1 启动连续运转。
→KM1 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3)启动 M2当M1启动后,按下启动按钮SB2→KM2线圈得电→ →KM2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2 启动连续运转。
→KM2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4)停止按下按钮SB3→→ KM1 线圈失电→→KM1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1 失电停转。
→KM1 动合触头分断→解除自锁。
→ KM2 线圈失电→→KM2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2 失电停转。
→KM2 动合触头分断→解除自锁。
(5)停止使用时,断开电源开关 QS。
5、顺序控制线路的其它形式(1)主电路实现顺序控制线路的特点是电动机 M2 的主电路接在 KM(或 KM1)主触头的下面。
主电路实现顺序控制的工作原理(2)合上电源开关 QS。
(3)启动:按下按钮SB1→KM1 线圈得电→→KM1 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1 启动连续运转。
→KM1 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再按下按钮SB2→KM2线圈得电→→KM2主触头闭合→电动机 M2 启动连续运转。
→KM2 动合触头闭合→实现自锁。
(4)停止:按下SB3→控制电路失电→KM1、KM2 主触头分断→电动机 M1、M2 同时停转。
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启逆停控制电路教学设计

任务实施
1.原理分析
2.线路的连接
3.功能测试
1.原理分析
三相异步电动机顺启逆停控制电路如图所示,左边为主电路,右边为控制电路。QF是电源开关;KM1为控制M1交流接触器,KM2为控制M2交流接触器;FR1为保护M1的热继电器,FR2为保护M2的热继电器。SB5是控制电动机M1的停止按钮,SB6是控制电动机M2的停止按钮,SB1是控制电动机M1的启动按钮。SB2控制电动机M2的启动按钮。M1、M2是两台三相异步电动机;
7min
课堂小结
小结本次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1.组织各组总结,要求学生自主发言;
2.教师总结。
1.小组讨论:总结本次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及难点内容,积极发言;
2.听老师发言,做好课堂笔记。
5min
作业布置
巩固提高
布置课堂拓展任务,组织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品,将教学仪器等摆放规范整齐。
明确任务,按时完成;按照“8S”要求整理工位。
1.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做好记录;
2.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示范完成线路的连接。
3以小组为单位,按照教师示范完成电路功能的测试。
45m
检查各小组完成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价;请学生就他们的操作情况进行自评,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老师进行师评。
1.积极参与评价;
2.听老师的点评。
认真思考老师的问题,积极课堂互动;听讲,做好笔记。
3min
创设分析任务
分析工作场景,思考电动机顺启逆停控制电路的原理图如何设计
创设任务
电动机如何才能够自动循环控制呢?
思考三相异步电动机自动循环控制电路与正反转控制电路相比,电路结构有哪些不同?电路会有哪些改进呢?同学们试着设计该电路的原理图。
控制线路与梯形图的基础知识详解

控制线路与梯形图的基础知识详解一、起动、自锁和停止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起动、自锁和停止控制能使用驱动指令(OUT),也能够使用置位指令(SET、RST)来实现。
1、采用线圈驱动指令实现起动、自锁和停止控制线路与梯形图说明:点击起动按钮SB1时,PLC内部梯形图程序中的起动触点X000闭合,输出线圈Y000得电,输出端子Y0内部硬触点闭合,Y0端子与COM端子之间内部接通,接触器线圈KM得电,主电路中的KM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起动。
点击停止按钮SB2时,PLC内部梯形图程序中的停止触点X001断开,输出线圈Y000失电,Y0、COM端子之间的内部硬触点断开,接触器线圈KM失电,主电路中的KM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失电停转。
2、采用置位复位指令实现起动、自锁和停止控制其PLC接线图与上面类似。
线路与梯形图说明:点击起动按钮SB1时,梯形图中的起动触点X000闭合,[SET Y000]指令执行,指令执行结果将输出继电器线圈Y000置1,相当于线圈Y000得电,使Y0、COM 端子之间的内部硬触点接通,接触器线圈KM得电,主电路中的KM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起动。
点击停止按钮SB2时,梯形图程序中的停止触点X001闭合,[RST Y000]指令被执行,指令执行结果将输出线圈Y000复位,相当于线圈Y000失电,Y0、COM 端子之间的内部硬触点断开,接触器线圈KM失电,主电路中的KM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失电停转。
二、正、反转联锁控制的PLC线路与梯形图线路与梯形图说明如下:1)、正转联锁控制点击正转按钮SB1→梯形图程序中的正转触点X000闭合→线圈Y000得电→Y000自锁触点闭合,Y000联锁触点断开,Y0端子与COM端子间的内部硬触点闭合→Y000自锁触点闭合,使线圈Y000在X000触点断开后仍可得电;Y000联锁触点断开,使线圈Y001即使在X001触点闭合(误操作SB2引起)时也无法得电,实现联锁控制;Y0端子与COM端子间的内部硬触点闭合,接触器KM1线圈得电,主电路中的KM1主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正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