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形象塑造与研究-----与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社科

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申报材料

项目名称城市形象塑造与研究-----与江苏省

淮安市为例

项目负责人沈艳华

推荐单位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填表日期 2015年5月

城市形象塑造与研究-----与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沈艳华,刘文文,南京林业大学南方学院

摘要:城市形象是城市的内在素质和文化内涵在城市外部形态上的直观反映,是该城市有别于其他城市的深刻印象,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价值。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源,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淮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年代久远,但是城市历史文化与目前城市形象有所偏差,地域特色不够鲜明。今后应以地域文化为根基,围绕城市文化构建城市主题标志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努力把淮安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关键词:城市形象;形象定位;设计探讨;对策措施

1 城市形象塑造的概念

1.1 城市形象的内涵

城市形象犹如人的形象,自从有了城市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城市形象。早在原始公社向私有制转化过程中,城市形象就已经开始出现,那时候用“石墙、城楼、雉堞围绕着石砌和砖造房屋的城市”,就是最早的城市形象。

美国著名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60) 在其《城市形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城市形象”的概念,当时城市形象的内涵仅仅是指“城市景观”,局限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范畴之内【1】。后来艾什沃思和科特勒(Ashworth& Kotler(1988,1993) 等从城市营销的角度对城市形象进行了集大成式的论述,认为城市形象是人们对某一城市的信念、观念和印象的总和,是人们对城市相关信息的联想与简化,是人们对城市大量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和提炼的产物。使城市形象的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大幅拓展。

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国内学者对城市形象的探讨愈来愈深入。关于城市形象的定义很多,总体说来,城市形象的内涵应该涉及一个城市的历史沿革、自然风貌、文化遗产、精神传承、都市文明、经济基础、市民素质、城市风尚等等,也应涉及城市的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发展模式、生活质量等。

1.2 城市形象的基本构成要素

城市形象塑造既要符合实际, 也要面向未来, 表达出区域的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形象形成的原理,城市形象塑造可从理念识别(mind identity,MI),行为识别(behavior identity,BI)和视觉识别(visual identity,VI)三方面进行设计与建设。

城市理念形象是指城市的本质物征反映到城市外在表现形式,是维系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原动力,主要包含了城市各种生产活动形象(理念识别)。例如,城市主导产业理念、生产经销理念、经济效益理念【2】。

城市行为形象城市是由人和物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中各种各样人的文化程度、精神风貌、行为言论、服务水平、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市民的生活水准、居住及生产环境、公共关系等都反映了该城市文明程度。

城市视觉形象是一个城市最外露、最直观的表现,主要包括城市规划、设计、标志、造型、基础设施等;一个良好的城市视觉形象,应使这些视觉要素明确传达出城市的文化取向。如景德镇的城市建设,就应让人切身的感受到“中国瓷都”的视觉形象特征。

2 淮安市城市形象的历史现状分析

2.1 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之一。

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直接的可以说淮安是一座运河历史文化名城。自隋唐开通京杭大运河以来,淮安便成为这一生命线上重要的商贸港口和军事要塞,享有“七省咽喉”之称,是历朝漕运、盐运的中心和税关要地,与扬州、苏州、淮安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历史上文人辈出,名士云集,主要也得益于“运河之都”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交通便利,使得淮安城市大商大贾云集,经济、教育、文化、政治极度繁荣【3】。明清鼎盛时期,享有“壮丽东南第一州”之誉。至晚清和民国年间,由于陆上交通的发展和战事对河涌的破坏,其作用才有所渐退。淮安城市的繁华,带来了人文荟萃的局面。吴承恩,吴鞠通,韩信、枚乘、梁红玉、关天培、刘鹗,王瑶卿、周信芳、谢铁骊,陈白尘等名人都诞生在这里。最值得人们引以自豪和骄傲的是,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4】。

2.2 今日淮安城市

今日淮安全市总面积1.01 万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540万,辖清河区、清浦区、淮阴区( 原淮阴县)、楚州区( 原县级淮安市) 和金湖、盱眙、涟水、洪泽4县,是江苏仅次于徐州的苏北第二大城市。淮安是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全省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沿河和围湖治理整顿工程, 更为淮安城市形象、景观塑造提供了与众不同的主题。一方面保护了水资源的质量, 另一方面也使水上娱乐、水产品产业、淮安城区水循环系统、城市水景文化得到良性发展。通过城市自然美环境的创造, 吸引和推动旅游、城市生态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淮安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实力逐步

增强。目前,城市正围绕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淮安建成苏北腹地重要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按照“东扩南连、三城融合、五区联动”的发展思路,着力构筑大交通,培育大产业,发展大流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努力把淮安建成经济充满活力、城市特色彰显、生活品质良好、人居环境优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3 优越的区位为淮安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提供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

优越的地理区位具有吸纳生产要素、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等功能,是城市形成的主要原动力之一。在全国版图上,淮安地处我国承南启北的地理位置,介于黄河、长江之间,地处京杭大运河的中段,是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素有“五水之交,七省咽喉,京师门户”之称。明清时期,淮安是全国的交通枢纽、经济重镇、文化高地和军事要地; 鼎盛时期,淮安是全国的漕运指挥中心、漕船制造中心、漕粮治理中心和淮北盐集散中心,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从全省来看,淮安是苏北五市的几何中心,是盐城至宿迁、连云港至南京、徐州至南通和泰州的中点,也是承接上海、苏南向苏北产业辐射的接力点和支撑点,具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天然“地理中心”的优势。

2.4 已具备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基础。

淮安是一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既有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有现代文明的滋润。经过建国后60多年的建设,淮安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日臻完善。2008 年以来,淮安的GDP 增速和财政收入增速明显快于全省平均速度,与全省经济发展差距相对值在缩小,淮安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加。2007 年以来,中心城市建设维护费用年递增30% 以上,2011 年将超过550亿元,城市发展的后劲充足。到2010年底,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千米,人口规模为120万人,城市面积和人口规模均居苏北第二位; 城市基础设施较好,人均道路面积15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近40%,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燃气普及率98%。已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和“国家环保模范城”等称号,充分表明淮安具有建设成区域重要中心城市的发展基础。

2.5 淮安文化产业得到较大发展。

文化是城市的记忆, 是区域人文精神的活水源头, 是体现城市社会美和城市形象的无形要素。淮安的城市文化特征是古运河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 是社会美与艺术美在时代年轮中的融合, 包括街景、建筑风格、城市色彩、信息文化和生活理念和行为文化等。淮安经营城市的推广活动, 使淮安的文化渐为人知, 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两者相互促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