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检查概述
实验室检查名词解释

实验室检查名词解释1. 实验室检查简介实验室检查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测试和观察方法,对人体体液、组织、器官等生物学样本进行化学、生物学和物理学特性的测定,以提供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和监测的有关信息。
实验室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辅助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2. 实验室检查的分类实验室检查可以按照检测项目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项:2.1 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参数,以评估患者的血液功能和健康状况。
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等。
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贫血、感染、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
2.2 尿液检查尿液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尿液样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参数,以评估患者的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健康状况。
常见的尿液检查项目包括尿常规、尿蛋白定量、尿沉渣镜检等。
尿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尿路感染、肾功能损害、糖尿病等疾病。
2.3 粪便检查粪便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粪便样本,分析其中的成分和参数,以评估患者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常见的粪便检查项目包括隐血试验、寄生虫检查、菌群定量等。
粪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检测消化道出血、肠道感染、消化不良等疾病。
2.4 生化检查生化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尿液、其他体液样本,分析其中的生化物质,以评估患者的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情况。
常见的生化检查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脂肪代谢等指标。
生化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各种疾病,如肝炎、肾炎、代谢紊乱等。
2.5 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是指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其中的免疫学指标,以评估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和疾病状态。
常见的免疫学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抗体测定、细胞免疫功能检测、自身抗体检测等。
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等。
3. 实验室检查的意义和作用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3.1 辅助诊断实验室检查可以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信息,帮助医生明确诊断,辅助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2024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3篇)

2024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实验室安全检查是确保实验室工作场所安全和保障实验人员健康的重要环节。
2024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实验室基础设施安全检查:1. 实验室建筑结构和安全出口的检查,确保实验室建筑的结构稳固,疏散通道畅通,并配备紧急疏散设施和应急照明设备。
2. 实验室电气设备和线路的安全检查,包括插座、开关、电源保护设备等是否正常运行,线路是否符合规范并有防护措施。
3. 实验室供水、供气、排水和排气设施的检查,确保水、气、排水管道和设备的安全可靠,防止漏水、泄气、堵塞等情况发生。
4. 实验室通风和空调设备的检查,包括通风系统的运行情况、滤网更换状况、排风扇和排风口的有效性等,以确保实验室空气质量合格。
5. 实验室照明设备的检查,确保实验室内的照明充足且安全可靠,防止照明设备过热或短路引发火灾。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检查:1. 检查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规范、合理,并与实验室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确保实验室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 检查实验室事故应急预案的完善程度,包括事故报告和处置程序、应急设施的储备和演练等,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
3. 检查实验室安全文明规范的落实情况,包括实验室内的禁烟、禁饮食、禁私自更改设备等规定的执行情况。
4. 检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维护制度,包括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定期维护、校准和保养等,确保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安全。
三、实验室危险品管理检查:1. 检查实验室危险品存储和标识情况,包括危险品的分类存放、标识、包装,防火、防爆等措施是否得当,以确保危险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
2. 检查实验室危险废物管理情况,包括危险废物的分类、储存和处置,是否符合环保要求,防止对环境产生污染和健康影响。
3. 检查实验室化学品使用和储存的规范性,包括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储存容器的密闭性、标识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是否到位。
四、实验室个人防护设备检查:1. 检查实验室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情况,包括安全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呼吸防护设备等是否齐全、正确佩戴。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二)

实验室检查包括哪些项目(二)引言概述:实验室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诊断方法,通过对人体样本的生化、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本文将介绍实验室检查的常见项目。
正文内容:一、血液检查1.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
2. 血糖检查:用于评估血糖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其他代谢性疾病。
3. 凝血功能检查:通过测量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4. 血脂检查:包括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用于评估血脂水平和心血管疾病风险。
5. 电解质检查:测量血液中的钠、钾、氯等电解质浓度,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
二、尿液检查1. 尿常规:包括尿液颜色、比重、PH值、蛋白质、葡萄糖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2. 尿沉渣检查:通过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等,帮助诊断尿路感染、结石等疾病。
3. 尿蛋白定量:用于评估肾脏疾病的程度和监测疾病的进展。
4. 尿培养:将尿液样本进行培养,检测其中是否存在细菌或其他感染性病原体。
5.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用于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和其他肾脏疾病。
三、生化检查1. 肝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谷丙转氨酶、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用于评估肝脏功能和肝疾病。
2. 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用于评估肾脏功能和肾疾病。
3. 电解质检查:测量血液中的钠、钾、氯等电解质浓度,评估电解质平衡情况。
4. 血清蛋白检查:用于评估营养状况和炎症反应情况。
5. 血清酶学检查:包括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用于评估各种组织损伤情况。
四、微生物学检查1. 细菌培养和鉴定: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培养和鉴定,帮助确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
2. 病毒学检查:包括病毒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方法,用于诊断病毒感染。
3. 真菌培养和鉴定:通过培养和鉴定真菌,帮助诊断真菌感染。
2023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2023年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可能包括:
1. 实验室设施的安全性检查:检查实验室的建筑结构、通风系统、电气设备等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否存在漏电、电源短路等风险。
2. 实验室用品的安全性检查:检查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试剂、器材等是否标识清晰、存放合理,是否存在过期、损坏的情况。
3. 实验室操作规程的检查:检查实验室是否建立了详细的操作规程,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操作安全、规范。
4. 实验室废物处理的检查:检查实验室是否合理处理废弃物、化学废液等,是否存在未经处理的废物堆积情况。
5. 实验室防护设施的检查:检查实验室的防火设施、紧急疏散通道、安全眼镜、防护手套等是否完整、易于操作。
6. 实验室安全意识的检查:检查实验室是否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开展安全演习,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7. 实验室安全检查记录的整理:整理安全检查记录,记录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间表。
8. 安全设施的维护保养:检查实验室的安全设施是否正常运行,如紧急停电开关、疏散指示灯等,如有故障及时维修。
9.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的评估:评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能够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类安全风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一种可能的安全检查内容,并非具体的指导,具体的实验室安全检查会根据实验室类型、实验室所处的国家和地区的法规要求以及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实验室人员应根据当地的法规要求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安全检查和管理。
实验室检查

能分裂
成熟池:晚幼粒、杆状核
贮备池:部分杆状核、分叶核,成熟后在贮备池
中停留3~5d,其数量约为外周血的5~20倍。
循环池:一半随血液而循环 边缘池:半数粘附于微静脉血管壁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1)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70%,绝对值>7×109/L
Ⅰ型(空泡型、浆细胞型)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型)
1.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再生性左移 退行性左移 核右移
(1)、核左移
三、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ESR):简称血沉,是指离体抗凝血 静置后,红细胞在单位时间内沉降的速度。体内红细胞能 保持悬浮稳定性,离体后由于红细胞比重较血浆大,能自 然下沉。血沉一般分为3期:缗钱状红细胞形成期、快速沉 降期、细胞堆积期。健康人血沉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 内,而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可明显增快。
中毒颗粒
空泡
Döhleih 小体:
退行性变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棒状小体:只出现在白血病细胞中,故见到 棒状小体即可确诊为白血病。
2、淋巴细胞:在传单、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 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时或过敏源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 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形淋色细胞。分3型。
二、现代实验室检查的特点
优点:标本断提高。
局限性
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一)标本采集的基本要求 1. 完整:按检验项目的特点进行处理,以保
持标本的完整性。 2. 新鲜:尽量缩短从标本采集到检验完毕所
间隔的时间。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
1. 采集前准备 2. 血液标本的分类 3. 采血部位与方法 4. 采血时间 5. 采血容器 6. 血标本的处理 7. 不合格的血标本及其预防措施
实验室基本检查项目

实验室基本检查项目实验室基本检查项目为我们了解实验室的状态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进行实验前,进行一系列的基本检查是必要的,以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实验条件的稳定性。
本文将从实验室基本检查的意义、检查项目及其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实验室基本检查的意义实验室基本检查是指对实验室设备、仪器以及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它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实验效率、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验室基本检查,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故障和缺陷,及时进行维修和更换,保证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实验室基本检查项目及其注意事项1. 仪器设备检查在仪器设备检查时,需要关注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读数是否准确、仪器是否有异常噪声等。
需检查仪器的电源和电缆是否正常,排除一切不良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2. 实验室环境检查实验室环境检查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的检测。
温度和湿度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保持稳定。
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烈光线照射到实验样品上。
3. 实验材料检查实验材料检查包括实验样品、试剂、溶液等材料的检查。
要注意检查实验样品是否完整、试剂是否过期以及溶液是否浑浊等。
合理使用和储存这些实验材料,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和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是至关重要的。
实验记录应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参数、实验结果等。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统计学方法和数据处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实验室基本检查是实验室管理的基础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效率的提高。
只有通过严格进行实验室基本检查,我们才能够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实验中,我们不仅要仔细和细致地进行实验操作,还要时刻关注实验室的检查项目,保证实验环境的稳定和实验设备的正常运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获得高质量、可靠的实验数据,并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范本(2篇)

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范本实验室安全检查是确保实验室环境安全、杜绝危险因素的重要工作。
下面将介绍实验室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范本。
1.场所环境实验室的场所环境安全是保障实验室工作顺利进行的第一步。
检查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内部无燃烧性、易燃性和易爆性气体、液体或固体等,确保实验室内部无明火现象。
- 实验室内通风设施完备,确保气流流通,并有足够的通风量。
- 实验室内无杂物堆放,通道畅通,以方便实验人员的工作和疏散。
- 实验室内紧急出口、安全疏散通道是否明确标识。
- 实验室内紧急照明和避难设施是否完好可用。
2.实验设备与仪器安全实验室中使用的各类设备和仪器应合理配置、安全可靠。
在检查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实验室中的设备和仪器是否定期维护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 使用的高能源设备是否配备了过载保护装置,并进行了安全接地。
- 实验室中使用的化学实验台、蒸馏设备等是否稳固牢固,以防止倾倒或翻倒造成伤害。
- 实验室操作台是否整洁有序,无堆积的杂物或碎屑,以确保安全操作。
- 实验室使用的电气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电器安全检查。
3.化学品与实验物品储存化学品和实验物品的储存要求严格,以避免事故发生。
检查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品储存区是否设有防火柜或质量合格的化学品柜,能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
- 化学品储存区内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楚,防止混存和误用。
- 设施是否适应存储物品的特殊要求,如冷藏和腐蚀品的储存设施等。
- 保持危险物品的密闭包装,防止泄露或风险扩散。
4.实验操作流程实验操作流程是实验室安全检查的核心内容。
在检查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是否有合理的实验操作指导书或方法标准,并向实验人员进行培训。
- 实验操作台上是否摆放了必要而充足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实验手套、安全眼镜、防护面罩、实验服等。
- 实验操作者是否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按照实验要求正确佩戴。
- 实验操作过程中是否有显著的警示标识,如“高温注意”、“强酸注意”等。
实验室常规检查报告

实验室常规检查报告一、检查目的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环境、设施、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实验质量和效率,我们对实验室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常规检查。
二、检查时间2023年2月24日三、检查内容1. 实验室安全- 检查项1:实验室是否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指示牌,如:危险品标志、逃生路线等。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项2:实验室是否配备了必要的消防设施,如:灭火器、消防栓等。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项3:实验室是否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如:通风柜、排风系统等。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2. 实验室环境- 检查项4:实验室是否有足够的光线和良好的照明设施。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项5:实验室是否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如:地漏、排水沟等。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项6:实验室是否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如:药品柜、仪器柜等。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3. 实验室设施与设备- 检查项7:实验室是否有必要的实验设施和设备,如:显微镜、天平、移液器等。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项8:实验室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有无损坏或需要维修的情况。
- 检查结果:大部分设备工作正常,但有1台显微镜需要进行维修。
4. 实验操作规范性- 检查项9:实验操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 检查项10:实验操作是否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 检查结果:符合要求四、检查结论实验室整体情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环境整洁,设备正常运行。
但仍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下:1. 对损坏的显微镜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使用。
2. 定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五、改进措施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定期检查实验室设施设备,确保其安全运行。
2. 加强实验室环境建设,保持实验室整洁,营造良好的实验氛围。
3. 提高实验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加强实验技能培训,规范实验操作。
六、后续工作计划1. 定期进行实验室常规检查,确保实验室安全、环境、设施、设备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学习重点与要求
1. 熟悉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的临床价值、参考 范围,能够解释其临床意义,以作为观察与 判断病情、确立护理诊断时的参考
2. 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指导正确 地采集和处理检验标本
6
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处理
(一)标本采集前的因素及处理 (二)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因素及处理 (三)标本采集后的因素及处理
? 目前推广采用标准 真 空采血管
– 头盖和标签颜色显示 采血管内添加剂种类 和检测用途,可根据 需要选用
28
提醒医生注意,并作出必要的安排,如停药或 推迟给药,直至完成检验 ? 不能停用的药物应在检验单上注明,以便解释 结果时参考
136. 检验申请Fra bibliotek完整与准确性?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生日期、入院日期、 住院号、病区病床号
? 医生姓名、申请日期和标本采集时间 ? 标本类型 ? 申请检验的项目
14
(二)标本采集过程中的因素及处理
第六章 实验室检查 第一节 概 述
1
教学内容
一、实验室检查的定义 二、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 三、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及处理 四、血液标本的采集
2
一、实验室检查的定 义
? 通过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方法,对患 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组织标本 和细胞取样等进行检查
? 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形态或器官的 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的 检查方法
– 空腹采血:空腹8小时后采血 – 特定时间采血:在指定的时间采血 – 随时或急诊采血:采血时间不受或无法限制
23
(三)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
1. 静脉采血 2. 皮肤穿刺采血 3. 动脉采血
24
1. 静脉采血(视频)
? 首选肘部静脉 ? 采集标本应注意
– 避免采用手臂下垂位 – 不拍打手臂 – 针头进入静脉的同时立即松开止血带 – 血液标本注入试管时不宜用力或过快 – 采集抗凝血标本注意血液与抗凝剂的比例,立即轻
动
11
4. 体位
? 在卧位或站立位等不同体位下采集标本可影响 某些检验的结果
? 应建议患者在接受血清清蛋白、酶、三酰甘油、 胆固醇、钙、铁等易受体位影响的检验项目标 本采集前 不要长久站立
12
5. 药物
? 激素、解热镇痛药、抗肿瘤药、抗生素等多种 药物可影响检验结果
? 通常采血前1日起尽可能避免使用任何药物 ? 受检者在应用某种可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时应
21
(一)血液标本的类型
1. 全血标本
– 需加用抗凝剂,用于临床血液学检查
2. 血浆标本
– 适合内分泌激素、血栓和止血检测
3. 血清标本
– 适合于临床化学和免疫学的检测
22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
? 采血时间以 上午7:00时~9:00时较为适宜 ? 静脉血液标本最好于起床后 1小时内采集 ? 门诊患者静坐半小时以后再采血 ? 不同血液检验项目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
7
(一)标本采集前的因素及处理
1. 饮食 2. 情绪 3. 体力活动 4. 体位 5. 药物 6. 检验申请的完整与准确性
8
1. 饮食
? 进食可使血液某些化学成分改变从而影响检验 结果
? 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取决于饮食的成分和进 食的时间
? 除急诊或其他特殊原因外,一般要求 空腹8小 时以后采血
17
3. 标本溶血
? 血液标本外观呈红色或粉红色提示标本 发生溶血,系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可 严重干扰检验结果
? 采血时注射器和 容器必须干燥 ,抽血后 将血液沿容器壁 缓慢注入 可防止血标本 溶血
18
4. 标本污染
? 以输液时采血所致的标本污染最常见
? 应避免从正在滴注葡萄糖盐水的患者身上采集 血液标本进行葡萄糖或电解质测定,如必须检 验,亦应在输液的对侧肢体采集并在检验申请 单上注明
1. 标本与受检者不符 2. 应用止血带 3. 标本溶血 4. 标本污染
15
1. 标本与受检者不符
? 可导致错误的结论,甚至引起严重的后果 ? 采集标本前核对受检者,避免误采集他人的标
本
16
2. 应用止血带
? 结扎止血带可使血液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 检验结果
? 采集静脉血液标本时应尽量缩短止血带结扎的 时间,最好在针头进入静脉的同时立即松开止 血带
9
2. 情绪
? 检验前紧张、恐惧或焦虑可使血液内多种成分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检验结果,尤其是肾上腺素、 血气分析等项目
? 检验前应对受检者作必要的解释、安慰和指导, 使其处于 比较平静 的情绪状态
10
3. 体力活动
? 剧烈活动可使许多血液生化成分发生变化 ? 标本采集前应嘱受检者注意 休息、避免剧烈活
3
二、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
(一)实验室检查与临床护理的关系 (二)学习重点与要求
4
(一)实验室检查与护理的关系
1. 实验标本的采集
– 采集标本前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解释与指导 – 采集标本 – 标本采集后处理
2. 实验室检查结果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 观察与判断病情变化及治疗和护理效果的重要参考 – 确立护理诊断的重要依据
19
(三)标本采集后的因素及处理
? 主要涉及标本采集后的处理和送检
– 标本采集当时或采集以后,应按各检验项目的特点 和要求进行相应处理,以达到保持标本完整性的目 的
– 标本一经采集后要尽快送检,不能及时送检亦应按 要求予以适当保存
20
四、血液标本的采集
(一)血液标本的类型 (二)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 (三)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 (四)采血容器
轻颠倒混匀
25
2. 皮肤穿刺采血(视频)
? 又称毛细血管或末梢 采血
? 一般使用采血针在消 毒后的指端或耳垂等 部位采集血液
26
3. 动脉采血(视频)
? 主要用于血气分析 ? 多在桡动脉、股动脉
采血 ? 采集的血液标本必须
与空气隔绝,立即送 检
27
(四)采血容器
? 传统采血容器为血清 管、各种抗凝试管或 其他特殊试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