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学习手册第十六章 态度和社会认知

合集下载

普通心理学 第十六章 性格

普通心理学   第十六章   性格

二、性格结构的动力特征 (一)性格结构的动力特性个性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可以通过性格的某些特征,推知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 (二)在丌同场合有丌同的结合 反映了人类性格的丰富性和真实性。 (三)可塑性 性格是在主客观作用下形成的,有时在主客观作用下发 生变化的。
三、性格的外部表现
1)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 儿童的性格常常在游戏活动、学习活动以及劳动中反映出来。 2)性格在言语中的表现 一个人怎样说话,话多还是话少,用什么方式说话,言语 的风格如何,言语是否真诚等都可以表现出人丌同的性格 特征。 3)性格在外貌上的表现 面部表情、姿态、衣着打扮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人的性格 特点。 性情活泼的女孩一般喜欢色泽鲜艳、线条富亍变化的服装 ;温柔文静的女孩一般喜欢素静淡雅、线条和饰物简单的 服装。 演员则是依据剧中人物的性格选择着装。
性格类型
1、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按机能分类) 2、外向型、内向型(按倾向性分类) 3、独立性、顺从型(按个体独立性程度分类) 4、 A型、B型、C型(按人们在时间上的匆忙感、紧迫感和好胜 心等特点分类)
A型性格——行为型、 C型性格——安定消极型
B型性格——平衡型 、
5、经济型、理论型、审美型、宗教型、权力型、社会型(按人认 为哪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分类)
第十六章
汪广华
性格
第一节
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 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了的个性心理特征。 广义指人戒事物相互区别的特征。性格是一个人的许 多性格性格所组成的统一体。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人对 现实的态度和不乊相应的行为方式的独特结合,就构成了 一个人区别亍他人的独特性格。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 性格是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对现实的态 度和方式是不它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体现了 人的本质属性。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

它探索人类心理过程的本质,并研究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和幸福的因素。

本文将介绍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方面。

普通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

它研究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和影响。

普通心理学关注个人对信息的处理方式、决策制定过程、情绪和压力管理等方面。

它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的思维过程、记忆、学习、理解、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在普通心理学中,认知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分支。

它研究人类思维的过程和结构,包括知觉、意识、思维、语言和记忆等。

通过研究个体的记忆策略、思维方式和决策模式,认知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个体如何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情感也是普通心理学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情感影响我们的感受、体验和行为。

普通心理学探讨了情感的形成和功能,以及情感如何影响我们的决策、行为和幸福感。

通过研究情感的本质和影响因素,普通心理学可以提供相关应用于情绪管理、压力处理和情感健康的方法。

除了认知和情感,行为是普通心理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它涵盖了个体的动作、行为和交往。

行为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关系。

通过研究个体的行为模式、行为动机和社交技巧,行为心理学可以提供揭示和改变行为的方法。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等。

实验研究是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以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特定变量对个体的影响。

观察研究则是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和环境来了解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调查研究是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来收集数据,以了解个体的思考、情感和行为。

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教育、人力资源管理、临床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等。

在教育领域,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用来改善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以提高学生的学术成就和心理健康。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用来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以促进组织的发展和员工的幸福感。

心理学第十六章

心理学第十六章
普通心理学 张积家编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21世纪心理学系列教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第十六章 人格
01.
项目背景
02.
项目概况
第十六章 人格
*
*
第十六章
1
第一节 人格概述 第二节 人格研究的范式及理论 第三节 认知风格 第四节 人格测量 第五节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三种认知风格倾向与心理自我控制理论
认知风格的理论
心理分化理论 威特金提出,认为分化是有机体系统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分化小的系统处于比较同质的状态,分化大的系统处于比较异质的状态 分化的三个层次 最高层次是分化 第二层次:自我—非我的分裂、心理机能的分裂、神经生理机能的分裂 第三层次:场独立与场依存、对冲动有组织的控制和特殊化的防卫等
*
第十六章
*
叙事范式及理论
萨宾的叙事人格理论 萨宾认为人们通过话语来构建自我 叙述故事使得我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人格就得以建构 萨宾将叙事与观点采择联系起来,认为叙事可以以他人角度审视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 叙事自我强调语言、情境对自我的重要性,依赖特定的社会和文化
*
第十六章
*
叙事范式及理论
*
第十六章
*
动机范式及理论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本我 位于人格底层,由人的本能组成,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 位于人格的中间层次,调节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 位于人格最高层次,道德化的自我,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原则
*
第十六章
*
动机范式及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 基本心理需要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包括:自主的需要、胜任的需要、关系的需要 动机分类理论 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 认知评价理论 凡事满足人们胜任需要让人产生成就感的社会事件都能增强行为的内在动机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性格)【圣才出品】

叶奕乾《普通心理学》(第4版)(课后习题 性格)【圣才出品】

第16章性格一、简释下列名词1.性格答:性格是指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是一个人的许多性格特征所组成的统一体。

性格特征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性格是稳定的,但又有一定可塑性。

它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与他的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的,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性格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性格最能表现一个人的个性差异。

2.性格特征答:性格特征是指性格各个不同方面的特征。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续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3.性格的态度特征答: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有,对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的特征;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的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的特征。

4.性格的意志特征答: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人在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对行为目的明确程度的特征;对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的特征;在长期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特征。

5.性格的情绪特征答: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人在情绪活动时在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主要有,情绪强度特征;情绪稳定性特征;情绪持久性特征;主导心境特征。

6.性格的理智特征答: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认知过程中的性格特征。

人的认知水平的差异称为能力特征,人的认知活动特点与风格称为性格的理智特征,主要有,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

7.性格类型论答:性格的类型论是一种性格分类的理论,是指用人的一种或少数几种主要的特质来说明人的性格,其实质是强调性格类型之间的质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16 人格 PPT课件

普通心理学16 人格 PPT课件

(一)经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 1.人格结构
– 本我(id):原始的本能能量组成
遵循快乐原则
– 超我(superego):价值观和社会理想
良心和理想 追求至善至美
– 自我(ego):为协调本我和超我矛盾出现
遵循现实原则
自我实现人格论
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就是“人 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也就是一种使 它的潜力得以实现的倾向”。
心理特征 第16章 人格
一、什么是人格?
• 人格是个体所有稳定心理特征的组合, 包括:
–能力 –气质 –性格 –价值观 –认知风格
二、人格的特征
(1)整体性 (2)稳定性 (3)独特性 (4)社会性
(1)人格的整体性
• 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是密切联系成为一 个有机的组织。
– 各部分协调一致朝向一定的目标,为一个整体而动作。 (如汽车)
2.特质决定或引导我们的行为。 3.特质是一种可以明显加以辨别的特性。 4.一种特质与其它特质之间是相对独立的。 5.有与特质不一致的行为或习惯,但这并不证明特质
不存在。
6.特质可以用连续的尺度来加以测量。
个人特质分类
诸葛亮:聪明 张飞:勇猛
关羽:义气
曹操:奸诈
首要特质是(cardinal trait关)羽一:个骄傲人的最、基本的 品质,渗透于个人的一切活聪动明勇之的敢中、的勤…。奋…的、
中心特质是指一个人毛稳主定席喜表欢现吃出红来烧的特点。是 一个人的人格的基本方面,肉构成个人人格的核
心部分。
慈禧喜欢听京剧
次要特质是指一个人的一些表面的特点并且不 一定是很稳定的,相当于习惯和态度。
投射测验
向被试呈现模棱两可的刺激材料(如墨迹或不 明确的人物图片),要求被试解释其知觉,让 他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情感、态度、愿望、思想 等投射出来。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普通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心理与行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心理不同于行为,又和行为有密切联系。

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体现出来。

2、人旳意识与无意识之间是什么关系?人旳意识是由人旳认知、情绪、情感、欲望等构成旳一种丰富而稳定旳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旳结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旳内部资源。

人旳心理除意识外,尚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是人们在正常状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旳心理现象。

如,人在梦境中产生旳心理现象重要就是无意识旳。

人平常都是在乎识旳支配下工作、学习和生活。

只有精神错乱,大脑损伤旳人病人,他们旳行为才失去意识旳控制,而完全为无意识旳欲望所支配。

总之,无意识活动也是人反映外部世界旳一种特殊形式。

人借助于它来回答多种信号,而未能意识到这种反映旳整个过程或它旳个别阶段。

在人旳平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是紧密联系着旳。

意识和无意识都是心理学旳研究对象第二章9、小脑有哪些功能?答:小脑功能重要是协助大脑维持身体旳平衡和协调功能;与某些高级旳认真功能也有关系;小脑损伤后,某些简朴旳动作也无法做出且会产生口吃,阅读困难等。

10、什么叫边沿系统?它在人旳心理行为活动中旳重要意义。

答:在大脑内侧面最深处旳边沿,有某些构造,它们构成一种统一旳功能系统,叫边沿系统;涉及: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旳大脑皮层、以及丘脑、丘脑、丘脑下部、中部内侧被盖等边沿系统与动物旳本能有;支配动物旳喂食、袭击、逃避危险、配偶活动等边沿系统中旳海马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海马损坏,空间信息记忆和时间编码功能就会被损坏;边沿系统中旳杏仁核与情绪有密切关系;其中旳扣带回与注意有密切旳关系。

11、试述大脑皮层旳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旳重要意义。

答:◆ 初级感觉区:它们(眼睛、耳朵、皮肤表面和内脏)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旳区域。

◆ 初级运动区: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旳前部,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它旳重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旳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旳运动。

普通心理学概要

普通心理学概要

普通心理学概要第一章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包括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和个性(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指人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务地特征与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绪情感过程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的心理活动。

意志过程是人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在一定的动机激励下,自觉确定目标,克服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并力求实现目标的心理活动。

2、认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的关系: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而后两者可以反作用于认识过程,推动人的认识过程进一步发展和深入。

第二章:个性心理1、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倾向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及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向和选择。

它是人的心理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是多种心理特征地独特组合,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差异。

第三章:暂时神经联系1、什么叫做“暂时神经联系”?暂时神经联系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本来对动物有机体没有意义的刺激物作用于感受器,在大脑的相应区域引起了兴奋,同时无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的另一区域也引起了兴奋,经过不断反复,两个兴奋中心之间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从而形成条件反射,这是高级神经活动的最基本的形式。

2、心理活动的反映形式有哪些特征?(1)它不仅能对刺激物本身的性质做生物学上的反映,而且能对刺激物的信号意义做出反映,后者是心理现象产生的标志。

(2)心理的反映形式是在个体的生活中不断形成的,区别于动物的本能行为。

(3)心理的反映是通过高级神经活动的分析和综合过程实现的,并随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发育完善而不断提高其分析综合水平的。

3、意识的概念是什么?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的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社会认知——精选推荐

社会认知——精选推荐

第七章社会认知社会认知(social cognition),最初被称作社会知觉(social perception),由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用以指受到知觉主体的兴趣、需要、动机、价值观等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对人的知觉。

随着社会心理学对人际知觉领域研究热潮的兴起,社会知觉概念被等同于人际知觉(interpersonal perception)或对人知觉(person perception),指关于他人或自我所具有的各种属性或特征的整体反映,其结果即形成关于他人或自我的印象。

作为知觉的一种特殊形态,即以人为对象的知觉,社会知觉服从于一般知觉所具有的普遍规律性,又具有一般知觉所不具有的特点。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兴起及其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社会知觉或人际知觉被社会认知一词所取代,指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做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属于人的思维活动的范畴。

由此使社会知觉的内涵与性质更加明确,避免与传统心理学中作为感性认识活动一部分的知觉活动相混淆。

第一节社会认知概述一、社会认知的定义由于人们对社会认知的研究取向不同,有关社会认知的定义和解释也各不相同。

下面列举几种比较代表性的观点:(1)社会认知研究包括对所有影响人对信息的获得、表征和提取的因素以及这些过程与知觉者的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2)社会认知通常是指两种认知:关于人、群体的认知和具有情感、动机态度、情感色彩的认知。

(3)社会认知通常是指对人、自我、人际关系、社会群体、角色和规则的认知,以及对这种认知与社会行为之间关系的认识和推论。

(4)社会认知研究的对象是那些发生在他人和自己身上的心理事件以及人们对社会关系的思考。

(5)社会认知是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的对他人或社会群体、社会角色及自身经历作出推论。

综合上述定义,可见,社会认知的两个基本特征:其一,社会认知是人对社会性事件的认知加工;其二,人的社会认知对其社会行为起一定的调节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心理学学习手册第十六章态度和社会认知
01.社会心理学,研究实际的、想象的或隐含的他人在场对人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方式。

02.态度,是一个客体有一个评价之间的联系,通常包括认知、评价和行为的成分。

但是,这三种成分可以独立地变化。

态度,不一定是行为的预示器。

03.社会心理学家关心两种态度转变:说服和认知失调。

说服,指故意努力地引导态度发生变化。

理想的说服要求注意到说服性沟通的所有成分,包括:沟通源,信息,渠道(信息传送的方式),接受者和信息指向的目标行为。

当人体会到态度和行为之间,或者态度和新信息之间存在差异或不适配时,就会出现认知失调。

04.社会认知,指人们了解他人、自己、社会互动和关系的过程。

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有几点不同:人类行动是模糊的,涉及情绪,文化在社会认知中起很大的作用,社会认知是相互的。

很多社会心理学家指出,在试图了解社会世界时,人的举止很象直觉科学家,形成假设,收集数据,操作变量。

05.第一印象,是人们第一次遇到某人时形成的最初的图式。

图式,是组织人的经验的思维模式。

人图式,表示有关特定的人或特定类型的人的信息。

情景图式,表示有关不同社会情境的信息,通常包括剧本(具体明确应该如何为人处世的图式)。

角色图式,表示对处于一个特定社会位置的人,有文化模式化的期望信息。

关系图式,表示比较特殊的、有关自我和他人如何互动的个人期望。

06.刻板印象,根据诸如种族、民族或性别这种属性,将有关个性特点的过度概化的图式归结到一组人身上。

偏见,指根据一个消极的刻板印象判断一个人。

种族和民族偏见有动机和认知上的根源,也有人格和社会动力学的根源。

偏见一般要求组内和组外,即属于一个团体和不属于一个团体的人之间有区别。

仅有接触,还不足以削减组内和组外的冲突,接触还必须涉及合作。

07.有关一个人自己或他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原因的推论过程称之为归因。

人们归因时一个重要的区别是进行外部归因(归因于情境)还是进行内部归因(归因于人)。

在进行归因时,人们依赖三种信息:一致性(该情境中所有人如何行动),一贯性(在该情境中这个人一般如何反应),区别性(在不同的情境中这个人一般如何反应)。

当人们因为知道其它原因可能导致某个行为时,会低估某个变量的作用,这就是折扣。

相反的情境是增加,指尽管行为的发生有情境压力,但人们增加或加大行为的内部归因。

08.社会认知可以以多种方式发生偏差,包括图式或假设的错误确认;高估行为的内部原因的作用,低估情境原因(基本归因错误);以比观察者更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倾向(自我服务偏差)。

09.自我指人。

主体自我,指一个人作为思想者、感受者和行动者的自我体验。

客体自我则相反,是一个人对自我的看法。

符号互动论者指出,人们知觉自身、甚至认识和标定自己的情绪的能力,都深受周围人的影响。

10.当代心理动力学思想,集中在自我的心理表征或自我表征,它可以是意识或无意识的。

从认知的观点,自我概念是一种自我图式,它指导思想、注意和记忆。

自尊,指一个人对自我的感觉。

自我一致性需要,即对信息的解释适合人们已有对自己的看法。

11.自我实现的预言,指基于错误的情境认定而采取新的行为,使得原本错误的概念成为事实。

该现象又称为皮克马利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