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版】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练习: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含答案)
2018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真题

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
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高考真题体验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四个选项前四处 断句均一致,从第五处开始不同。结合画波浪线部分的大
一、考点说明
1、内容要求
文言文断句是考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 文言文的基本功。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 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 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 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2、能力要求:理解B
乃移居雍/ C.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 移/居雍/ D.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 移/居雍/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A.郡邻于蜀数 / 被侵掠 / 户口减削 / 寇盗充/ 斥芝倾心镇卫 B.郡邻于蜀 / 数被侵掠 / 户口减削 / 寇盗充斥 / 芝倾心镇卫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C.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 D.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
妻子死后,他又续弦,后妻生了一个幼子。 老头立下遗嘱,说明财产的分配方法。女 婿看了,就想把遗产全部占有,而老头的 后妻不服,认为遗产应给他的儿子。双方 争执不下,告到官府。县官判决遗产归老 头的幼子。那么他们双方各是如何来点读 下面这份无标点的遗嘱呢? 七十老翁产一子人曰非是也家业尽付 与女婿外人不得干预
考点1 断句 讲义(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三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考点断句讲义[2017·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
父思,武昌太守。
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
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
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
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
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
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之弘微。
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
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
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
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
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
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
母忧..去职。
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
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
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
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
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
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
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
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
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
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
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思路梳理1.明确考点辨别要求本题考查学生断句的能力,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
(完整版)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答案

2018 年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项强化练习题组一客观选择题组1.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郗超与谢玄不善。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惟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 选自《世说新语·识鉴》)对文段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A.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 必能立勋。
B.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C.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D.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郗超和谢玄不和。
这时,苻坚打算灭了晋期,已经占据了梁州、岐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
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北伐苻坚,人们私下里有些不赞成的言论,只有郗超同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事,发现他用人都能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每个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
”大功告成以后,当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2.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完成文后题目。
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
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众舁柩至船头,为陈设祭品。
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
”众愕然,请先生下,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
”众大惊,争前挽先生,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学生版

高三文言断句题练习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4.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5分)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章句上》)5.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名,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取材于《世说新语·伤逝》)7.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5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有妙法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断句有妙法Llt32100两步解题流程——快析巧断定答案全国卷对断句的考查,主要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这种命题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
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停顿,但难度不大。
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
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步骤: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找出选项中断句停顿点的不同之处,将四个选项两两分组,相同点多者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先根据第一步的分组,将两组进行比对分析,排除有明显错误的一组。
再在剩余的两个选项中,依据断句六大标志,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选项。
[典例示范](2016·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万历五年进士。
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
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
改巡山西。
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
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
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
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
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技法演示]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是不同的。
高考真题断句专项 含答案

甲【2018全国2】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B.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 读律令/略举大义/乙【2018全国1】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 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丙【2014全国2】4.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丁【2017全国卷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戊【2016全国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己【2015全国2】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B.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 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庚【2015全国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___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参考答案(王涣,字稚子,广汉(郡名。
2018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题08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测)(含解析)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班级学号得分1.【2018届广东省中山市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种谊字.寿翁。
熙宁中,兄古入对,神宗问其家世,命谊以官。
从高遵裕复洮、岷,又平山后羌,至熙河副将。
使青唐,董毡遣鬼章迎候境上,取道故为回枉,以夸险远。
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外为路都监。
自兰州渡河讨贼,斩首六百,累转西京使。
元祐..初,知岷州。
鬼章诱杀景思立,后益自矜,大有窥故土之心,使其子诣宗哥请益兵入寇,且结属羌为内应。
谊刺得其情,上疏请除之。
诏遣游师雄就商利害,遂与姚兕合兵出讨。
羌迎战,击走之,追奔至洮州。
谊亟进攻,晨雾蔽野,跬步不可辨。
谊曰:“吾军远来,彼固不知厚薄,乘此可一鼓而下也。
”遂亲鼓之。
有顷,雾霁,先登者已得城,鬼章就执。
谊戏问之曰:“别后安否?”不能对,徐谓人曰:“我生恶种谊,今日果为所擒。
天不使我复有故土,命也。
”遂俘以归。
拜西上阁门使、康州刺史,徙知鄜州。
夏人..犯延安,赵禼使谊统诸将。
敌闻谊至,皆溃去。
延安人谓:“得谊,胜精兵二十万。
”进熙河钤辖、知兰州...。
兰州与通远皆绝塞,中间保障不相接,腴田多弃不耕,谊请城于李诺平以扼冲要。
会迁东上阁门使、保州团练使,卒,年五十五。
谊倜傥有气节,喜读书。
莅军整严,令一下,死不敢避;遇敌,度不胜不出,故每战未尝负败。
岷羌酋包顺、包诚恃功骄恣,前守务姑息,谊至,厚待之。
适有小过,叱下吏,将置法,顺、诚叩头伏罪,愿效命以赎。
乃使输金出之,群羌畏惕。
及洮州之役,二人功最多。
(节选自《宋史·种谊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B.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C.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D.谊固习其地里/诮之曰/尔跳梁坎井间/谓我不知远近邪/命趋便道/鬼章怒/胁以兵/谊声气不动/卒改涂/【答案】D(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古代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含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断句【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
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5 断句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随堂演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季文子相宣成①,无衣帛之妾②,无食粟之马。
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其以子为爱,且不华国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
(《国语·鲁语》) 【注】①宣成:指春秋时期鲁宣公和鲁成公。
②妾:指婢女。
解析:本句中“然、矣、而、无乃、乎”等虚词给我们很好的帮助,在解决了这些之后,再找主宾:“其父兄”“吾”“人之父兄”等又帮助
我们确定在哪里断句。
答案: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参考译文:季文子任鲁宣公和鲁成公相国,没有一个穿丝绸衣服的婢女,没有一匹吃粮食的马。
仲孙它劝谏他说:“您担任鲁国的上卿,辅佐了两代国君,婢女不穿绸衣,马不吃粮食,人们或许会认为您是吝
啬的,况且这样也使国家不光彩啊!”文子说:“我也愿意那样。
然而我看到国家的百姓,那些父老兄长吃着粗粮又穿着破衣的很多,我因此不
敢不节俭。
人们的父老兄长吃粗粮穿破衣,而我让婢女和马匹穿好的吃好的,恐怕不是辅助君主的人该做的事吧?况且我听说凭借道德显荣才可以为国争光,没有听说因为婢女穿得好和马匹吃得好可以为国争光。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句用“/”断句。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
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曰:“伯也隐。
”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
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
(选自明·刘基《郁离子》)
解析:首先看虚词“而、则、焉”,再看表示人的“王”“子”,表示时间的名词“今”,指示代词“是”。
答案:不如捐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
参考译文:周厉王派芮伯率领军队征讨戎族,(芮伯)得到(一匹)好马,准备把它献给厉王。
芮季说:“不如把它丢掉。
厉王贪得无厌而且
轻信别人的话。
今天班师回朝献了马,厉王左右的人必然认为您不会就只收获一匹马,于是都向您索要。
您没有东西应付他们,那么就会到厉王那儿去说谗言,厉王必定相信那些话的。
这是(自己)买祸啊。
”(芮
伯)不听,最后还是献了马。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索求,(没有得到)就到厉王那进谗言,说:“芮伯还有隐藏(没有全部献给国王)。
”厉王发怒,
驱逐了芮伯。
君子认为芮伯也是有罪的啊。
知道厉王贪财还去招惹
他,(这是)芮伯的罪过啊。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给画线内容用“/”断句。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
戎。
解析:“曰、而”处停顿很明显;两个人名以及“臣”“陛下”处又给
断句以帮助,“生孝”“死孝”对举,又要停顿。
答案: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参考译文: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
此
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
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和峤吗?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
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
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
课案训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给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
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病!”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解析: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答案: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参考译文:赵襄子喝酒五日五夜不停止,对侍奉的人说:“我确实是个国士!喝酒五天五夜了,却没有一点儿病。
”优莫说:“您努力吧!还和商纣王差两天。
商纣王七天七夜,可是您才五天。
”襄子害怕了,对优莫说:“既然如此,那么,我要灭亡吗?”优莫说:“不会灭亡。
”襄子说:“和商纣王差两天,不灭亡还等待什么呢?”优莫说:“夏桀王和商纣王的灭亡,是因为他们分别遇到了商汤王和周武王。
现在天下的君主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
夏桀王和商纣王同时在世,怎么能互相使对方灭亡呢?但是也危险了。
”
2.将下面一段文字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