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4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题型_断句题教案

浙江省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题型_断句题教案

题型4 断句题多数省市的高考都考查了文言文断句的能力,从命题的情况看,有的采用客观题的形式,从文中选取五十字左右的一段文字,给出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供考生选择。

还有的采用主观题形式,直接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即要求考生用斜(竖)线标记出语句停顿的位置。

无论采用哪种命题方式,其基本要求、基本的解题方法是相同的。

浙江卷的主观断句题,相对来说试题难度稍大,注意结合文意进行断句。

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一、断句的基本方法1.字句必须能讲通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辨析] 例子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即“____________”,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答案】其不屈/正也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辨析] 按以上断句,“陈德华、高费聚”成了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早年跟随朱元璋起兵的名将。

所以此句应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辨析]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应断为“__________________”。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答案】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辨析下面句子断句不当之处。

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辨析] 断句者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也就是“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应断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文言断句高三三班

2018年高考文言断句高三三班

参考答案: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 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 /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参考译文:
于休烈不久调任工部侍郎、修撰国史,进献《五代帝 王论》,皇帝非常赞许他。宰相李揆为人骄傲且嫉妒贤能, 因为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齐列,嫉妒他,上奏折让于休
烈任国子祭酒,权且留在史馆修撰(史书)以此来压制他。
•知识点释析
什么叫“断句”?
古书是不加标点的,读书时要自己断句。古人 读书,一句话完了,常常在字的旁边加一个点或 圆 圈,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读时需要有一个 停顿,就在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
合称句读。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例:①夫 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②若夫 霪雨霏霏。(《岳阳楼记》) .. ③王无罪岁,斯 天下之民至焉。(《寡人之于国也》) . 加点的虚词作为发语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 应断开。
(2)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 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 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例: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 ②何可胜道也哉 !(《游褒禅山记》) .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逍遥游》) .
应断开。
加点的虚词都是疑问词,一般放在句首,与前一句
(4)复音虚词(包括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
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 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例:①至若 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 ②然则 诸侯之地有限。(《六国论》) .. ③是故 弟子不必不如师。 ( 《师说》 ) ..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学生版

2018年高考文言文断句断句方法及练习学生版

高三文言断句题练习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4.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5分)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章句上》)5.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名,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取材于《世说新语·伤逝》)7.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5分)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第4课时 成稿 初稿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第4课时 成稿 初稿

二轮专题复习提升训练之文言文阅读第4课时编制:李珍和审核:高三语文组②包科领导:【课前热身】1.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不可能_________。

(2)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_______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

(3)女主人公憧憬的丈夫是: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一定是卓有成就的,一定会成为______的人。

A.一挥而就当仁不让深孚众望B.一蹴而就责无旁贷不孚众望C.一挥而就义不容辞不孚众望D.一蹴而就当仁不让深孚众望2.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B.最近众多的准妈妈提前赴港待产,引起了媒体关注,主流观点多从基本保障的角度评论这一现象,也有媒体提出了异议,我认为是正确的。

C.对于多数“90后”而言,发生于他们出生之前的事情,如果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多少瓜葛,便只是教科书和互联网上的“传说”和“存档”而已。

D.有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和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⑥从表面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A.②③①④⑤⑥ B.②③⑥④①⑤ C.③①⑤②④⑥ D.③④②①⑥⑤一、文言文阅读(1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加粗词语,并完成4—7题。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含解析)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练基础1、【18届福建省长汀、连城一中等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查道字湛然,歙州休宁人。

道幼沉嶷不群,罕言笑,喜亲笔砚。

未冠,以词业称。

侍母渡江,奉养以孝闻。

母尝病,思鳜羹,方冬苦寒,市之不获。

道泣祷于河,凿冰取之,得鳜尺许以馈。

母疾寻愈。

端拱初,举进士高第。

寇准荐其才,授著作佐郎。

淳化中,蜀寇叛,命道通判遂州。

有使两川者,得道公正清洁之状以闻,优诏嘉奖。

迁秘书丞,俄徙知果州。

时寇党尚有伏岩谷依险为栅者,其酋何彦忠集其徒二百余,止西充之大木槽,彀弓露刃。

诏书招谕之,未下,咸请发兵殄之。

道曰:“彼愚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罪,欲延命须臾尔。

其党岂无诖误邪?”遂微服单马数仆不持尺刃间关林壑百里许直趋贼所初悉惊畏持满外向道神色自若,踞胡床而坐,谕以诏意。

或识之曰:“郡守也,尝闻其仁,是宁害我者?”即相率投兵* * *罗拜,号呼请罪,悉给券归农。

天禧元年,知虢州。

秋,蝗灾民歉,道不候报,出官廩米赈之,又设粥糜以救饥者,给州麦四千斛为种于民,民赖以济,所全活万余人。

二年五月,卒。

讣闻,真宗轸惜之。

诏其子奉礼郎循之乘传往治丧事。

道性淳厚,有犯不较,所至务宽恕,胥吏有过未尝笞罚,民讼逋负者,或出己钱偿之,以是颇不治。

尝出按部,路侧有佳枣,从者摘以献,道即计直挂钱于树而去。

儿时尝戏画地为大第,曰:“此当分赡孤遗。

”及居京师,家甚贫,多聚亲族之茕独者,禄赐所得,散施随尽,不以屑意。

与人交,情分切至,废弃孤露者,待之愈厚,多所周给。

初,赴举,贫不能上,亲族裒钱三万遗之。

道出滑台,过父友吕翁家。

翁丧,贫窭无以葬,其母兄将鬻女以襄事。

道倾褚中钱与之,且为其女择婿,别加资遣。

又故人卒,贫甚,质女婢于人。

道为赎之,嫁士族。

搢•绅.服其履行。

好学,嗜弈棋。

平居多茹蔬,或止一食,默坐终日,服玩极于卑俭。

享年六十四。

2018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课件 高考第3大题 一 考点5 断 句

2018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二轮复习与策略课件 高考第3大题 一 考点5 断 句
考生甲忽略了材料中的标志,而考生乙则没有抓住关键的动词进行断句,致 使均没有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 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 之势//何以异此
【参考译文】 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已经治理得很好了。唯独我认为还没有。那些 说天下安定并治理得很好了的人,不是愚昧无知就是阿谀逢迎,都不是真正了解 什么是治乱本质的人。有人抱着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睡在这堆木柴之 上,火还没有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便认为这是安宁的地方,现在国家的局势,与 此有什么不同!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节选),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分) 【导学号:74812043】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注]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 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 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 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 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一、善抓标志,巧断句(针对“短板一”) 1.析对话 文言文中的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 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 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2.辨虚词 文言文,虚词多用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因此虚词是文言断句的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一般来说,虚词有其独特 的位置。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等常 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 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含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目标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断句【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

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语文文言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语文文言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 文标志,如:“曰” “言”“云”“道”“说”等。根据这 些标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断句的地方。 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 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 人和“曰”字的情况。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 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 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 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 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 行断句。 比如:中郎将、屯骑校尉、郎中、工部 员外郎、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兵部侍郎、 秘书郎、太守、刺史、长史、黜陟使、枢密 使、节度使、右仆射、史馆修撰、黄门郎、 国子祭酒、文学掾。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 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 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 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 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 所 以 乃 受 炙 人 也(南朝刘义庆 《世说新语》)
【参考答案】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赴宴),觉(发 觉)行炙人(端烤肉的下人)有欲炙之色(神 色),因(因此)辍(停止,放下,让出)己 施(给)焉(兼词,于之)。同坐嗤(chī讥笑) 之。荣曰:“岂(难道,哪里,怎么)有终日 执之,而(却)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 (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每经危急, 常有一人左右(在左右保护,帮助)己(自 己),问其所以(怎样做的原因),乃受炙人 也。
文 言 断 句 步 骤 及 方 法
一、对话标志断句法
二、重要名词断句法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重要虚词断句法 四、特殊句式断句法 五、修辞方式断句法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 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文言文断句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忌不自信C.大王来何操?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2.从句式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B.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3.下面两组句子朗读时语气停顿全部正确的一项分别是()(1)A.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B.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A.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君/知其难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二、强化练习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鲜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5.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

永乐二年进士。

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

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

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

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

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

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明年进兵,大破之。

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

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

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

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

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

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

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

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

不然,恐贻大患。

”兵部议,寝不行。

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

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

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

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

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

”也先逡巡引去。

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

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

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

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

许之。

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7.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

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

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

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四、高考链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

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

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其子而授禹。

至公也。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

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巨子可谓公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去私》)注释:【1tun),均为人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至.公也A.到达B.极、最C.至于D.导致②忍.所私以行大义B.忍耐 B.容忍C.对……狠心D.抑制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其.谁可而为之B.午非子之.子邪君知其.难也今者有小人之.言C.而遂.杀之D.伤人者.刑后遂.无问津者同予者.何人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与其子而授舜没有传位给自己的儿子而传给了舜B.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您的发问是恰当的,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C.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在这件事上先生还是听我的吧D.此所以禁杀伤人也这是用来禁止杀伤人的法令参考答案一、1.B 2.A 3.A D二、4.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5.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三、6. C 文言断句有其规律可循。

一是句末语气词,比如“也、耶、乎……”;二是句首发语词,比如“若夫、至若、盖、唯……”;三是名词或代词,一般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四是排偶的句式;五是顶真的修辞。

先浏览选段,了解大意;然后先易后难。

本题主要根据意思进行断句。

句意为:每年从冬天到第二年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才开始耕种,七月又要割草,八月以后,修缮关塞,一年中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

况且边塞土地贫瘠,霜露早降,收入微薄,如果再征税,那么百姓不会再耕种,必然会导致逃逸。

断后要通读,一检查意思是否讲得通;二是检查内容是否合理。

7.B本题A项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

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C项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项“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

8.D可使用假设法与代入法,与选项所在段落进行比较:D项结合文本内容“兵部议,寝不行。

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

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可知,兵部并没有采纳亨信的建议。

四、9.B【解析】文中的“至公也”是评论尧舜禅让的行为是天下最公正的。

C【解析】文中的“所私”指巨子的儿子,意思是用对自己的儿子狠心的方式来伸张大义。

10.A【解析】选项A中第一个“其”表疑问语气,第二个“其”是代词。

B选项两个“之”都是助词“的”的意思,C选项遂都是于是就,D选项者都表示“……的人”。

11.B【解析】“君问可”的意思应该是国君您问我谁可以担当此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