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即时检测:专题一文言文阅读定点突破2文言文断句Word版含解析
断句(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與俐庄钱1.【2018年高考课标全国I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
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EFrrrsmi-E Err农。
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大悦,涣由此显名。
州举茂才,除温令。
县多奸滑,积为人患。
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
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
后坐考妖言不实论。
岁余,征拜侍御史。
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
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
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
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
百姓市道莫不咨嗟。
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
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
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
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
其政化怀物如此。
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
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
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
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
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B.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C.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D.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解折】d本题考查文肯文断旬能力*姿尊站扎住砰于寺K重餐名词%盛词,煨蜒其旌甸于申之当的成分皿旬子申所程劉的昨同,町以判新出即句话正琏剤分Z前口八州旬;吨同,四个进戎的殊一个区别在材淒少讦除A 覩译为“王渎丰少比喜赶嫦侠77更蔚連•匚捉食C\ D.怨遵对仗的虧则,舟敦侑季/习《尚书》/ 谡律令冲巒成幼宾纯帆故选B =2.【2015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二板块古诗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高考题型一文言断句课件新人教版

名师点睛
文段中的“其积于中 者”与“其发于外者”, “其清音幽韵”与“其 雄辞闳辩”是对偶句; “ 浩 如 江 河 之 停 蓄 ”“ 烂 如 日 星 之 光 辉”“凄如飘风急雨之 骤至”“快如轻车骏马 之奔驰”是对偶句和排 比句。 根据语言特点, 确 定句读也就容易断开了。
高考题型(一)
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是考查考生是否真正理解文言文的有效手段之一, 需 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综合考 查实虚词理解、句式判断和语气的分析能力。断句的基本原则是 “句意重于词义”“语意重于结构”, “断句”重于“标点”; 解 答文言断句题的关键是找准着眼点(即“标志”),用好排除法。
典题试做
名师点睛
7大着眼点
(三)找虚词, 定句读。 “夫、 惟、盖、今夫、若夫、凡” 等经常出现在句首,“乎、 哉、也、矣、欤、焉、耳” 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尾, “以、于、为、而、则” 等连词常出现在句中,关 联词“苟、虽、虽然、纵、 纵使、向使、假使、至于、 且夫、于是、至若、若、 故、是故”大多出现在一 句话的开头。着眼于上述 虚词,有助于准确断句。
名师点睛
句中“冠足以修 敬 ”“ 衣 足 以 掩 形御寒”结构相 似,“不务其 饰 ”“ 不 务 其 美”结构相同, “ 身 服 不 杂 彩 ”“ 首 服 不 镂 刻”结构相同,据 此 即 可 在 “敬”“饰” “寒”“美” “彩”后面断开。
7大着眼点
(四)辨句式, 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 行文中 常常上下句用相同 的字数和结构, 或者 两句之间讲究意思 的正反对比, 考生可 以根据这些特点断 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 句、被动句、宾语前 置句、固定句式 ( 千 万不要把固定结构 拆分开 ) 都可以“ 贡 ”“ 过 ” 的 发出者分别是 “高丽、使者”, 所以应该紧跟着 发出动作的主语; 动 词 “ 谓 ” “奏”的发出者 都是“宰相”,所 以两个动词之间 应注意断开。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2课 典型例题(含解析)

第02课典型例题一、(2016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度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日:“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
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卒,年八十。
帝临哭,辍朝三日。
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二、(2016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_文言文断句课件

【解析】 要给画波浪线部分文字断句,可以先寻找作为断 句标志的虚词:盖、于、而、夫、惟、是以、乃、虽、者、故、 也;再确定所列虚词所处位置:“盖、而、夫、惟、是以、乃、 虽、故”属于句首虚词, “者、也”属于句尾虚词, “于”属于 句中虚词。由此,就可以准确断句。
【答案】 盖其患在于责其义之太深/而求其法之太切/夫六 经之道/惟其近于人情/是以久传而不废/而世之迂学/乃皆曲为之 说/虽其义之不至于此者/必强牵合以为如此 /故其论委曲而莫通 也
一、断句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文意, 因此断句前不要急于答题, 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 能断开的地方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 地方。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
二、断句的基本方法技巧 1.弄通文意,定句读 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 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 然就理解了。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 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 : (1)先通读全文, 了解文意, 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 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
齐桓公问管仲:“当君王的人,应把什么当作最宝贵 的?”(管仲回答)说:“应把天当作最宝贵的。”(于是)齐桓公 仰起头望着天。管仲说:“我所说的‘天’,不是苍苍莽莽的 天。给民众当君主的,要把百姓当作天。(对于一个国家来说,) 百姓亲附,就可安宁;百姓辅助,就能强盛;百姓反对,就很 危险;百姓背弃,就要灭亡。百姓怨恨他们的君主,最后政权 却不灭亡的,是从来就没有过的。”
4.抓动词,定句读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 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了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 思,从而可以正确断句。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段颎字纪明,武威姑臧人也。
颎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初举孝廉,为宪陵园丞、阳陵令,所在有能政。
迁辽东属国都尉。
时鲜卑犯塞,颎即率所领驰赴之。
既而恐贼惊去,乃使驿骑诈赍玺书诏颎,颎于道伪退,潜于还路设伏。
虏以为信然,乃入追颎。
颎因大纵兵,悉斩获之。
坐诈玺书伏重刑,以有功论司寇。
刑竟,征拜议郎。
羌与烧何大帅寇张掖,攻没钜鹿坞,杀属国吏民,又招同种千余落,并兵晨奔颊军。
颎下马大战,至日中,刀折矢尽,虏亦引退。
颎追之,且斗且行,昼夜相攻,割肉食雪,四十余日,遂至河首积石山,出塞二千余里,斩烧何大帅,首虏五千余人。
颊将兵万余人,赍十五日粮,从彭阳直指高平,与先零诸种战于逢义山。
虏兵盛,颎众恐。
颎乃令军中张镞利刃,长矛三重,挟以强弩,列轻骑为左右翼。
激怒兵将日:“今去家数千里,进则事成,走必尽死,努力共功名!”因大呼,众皆应声腾赴,颊驰骑于傍,突而击之,虏众大溃。
时,窦太后临朝,下诏日:“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曾未浃日,凶丑奔破,连尸积俘,掠获无算。
洗雪百年之逋负,以慰忠将之亡魂。
功用显著,朕甚嘉之。
须东羌尽定,当并录功勤。
今且赐颎钱二十万,以家一人为郎中。
”敕中藏府调金钱彩物,增助军费。
颎行军仁爱,士卒疾病者,亲自瞻省,手为裹创。
在边十余年,未尝一日蓐寝。
与将士同苦,故皆乐为死战。
党中常侍王甫。
时司隶校尉阳球奏诛王甫,并及颊,就狱中诘责之,遂饮鸩死。
(摘自《后汉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B.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C.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D.先零东羌历载/为患颎前陈状/欲必扫灭/涉履霜雪兼行/晨夜身当矢石/感厉吏士/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

2018高考语文一轮文言文阅读过关精练(附答案)1.文言文阅读冯琦,字用韫,临朐人。
幼颖敏绝人。
年十九,举万历五年进士,授编修。
与修《会典》成,进侍讲,充日讲官。
三王并封议起,移书王锡爵力争之。
进少詹事,掌翰林院事。
改吏部,莅政勤敏,力抑营竞,尚书李戴倚重之。
二十七年九月,太白、太阴同见于.午;又狄道山崩,平地涌大小山五。
琦草疏,偕尚书戴上言:“近见山陷成谷地涌成山则自开辟以来而今再见也窃惟上天无私惟民是听欲承天意当顺民心。
比来天下赋额,视.二十年以前,十增其四。
自矿税使出,而民间之苦更甚。
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
诸中使(1)衔命而出,运机如鬼蜮,取财尽锱铢。
贫者家无储蓄,惟恃经营。
夺其数钱之利,已绝.其一日之生。
今日犹承平,民已汹汹,脱有风尘之警,天下谁可保信者?若.一方穷民倡乱,而四面应之,于何征兵,于何取饷哉!天心仁爱,明示咎徵.,诚欲陛下翻然改悟,坐弭祸乱。
夫四方钱谷,皆有定额,近者征调频仍,正额犹逋,何从得羡?伏望陛下穆然远览,亟与廷臣共图修弭,无令海内赤子,结怨熙朝,千秋青史,贻讥圣德。
”不报。
寻拜礼部尚书。
帝(2)将册立东宫,诏下期迫,中官(3)掌司设监者以.供费不给为词。
琦曰:“今日礼为重,不可与争。
”其弟瑗,户部主事,适辇饷银四万出都,琦立追还,给费,事乃克济。
三十年,帝有疾,谕停矿税,既而悔之。
琦与同列合疏争,且.请躬郊庙祭享,御殿受朝,不纳。
湖广税监陈奉以虐民撤还,会陕西黄河竭,琦乞征还,皆不报.。
时士大夫多崇释氏教,士子作文,每窃其绪言,鄙弃传注。
前尚书余继登奏请约禁,然习尚如故。
琦乃复极陈其弊,帝为下诏戒厉。
琦明习典故,学有根柢。
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内阁缺人,帝已简用朱国祚及琦。
而沈一贯密揭,言二人年未及艾,盖少需之,先用老成者。
乃改命沈鲤、朱赓,琦素善病,至是笃。
十六疏乞休,不允。
卒于官,年仅四十六。
遗疏请厉明作,发章奏,补缺官,推诚接下,收拾人心。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1.3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第3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 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郑译,字正义,荥阳开封人也。
译颇有学识,兼知钟律,善骑射。
周武帝时,译时丧妻,帝命译尚梁安固公主。
及帝亲总万机,以为御正下大夫,俄转太子宫尹。
时太子多失德,内史中大夫乌丸轨每劝帝废太子而立秦王,由是太子恒不自安。
其后诏太子西征吐谷浑,太子乃阴谓译曰:“秦王,上爱子也。
乌丸轨,上信臣也。
今吾此行,得无扶苏之事乎?”译曰:“愿殿下勉著仁孝,无失子道而已。
勿为他虑。
”太子然之。
既破贼,译以功最,赐爵开国子,邑三百户。
后坐亵狎皇太子,帝大怒,除名为民。
太子复召之,译戏狎如初。
因言于太子曰:“殿下何时可得据天下?”太子悦而益昵之。
及帝崩,太子嗣位,是为宣帝。
译颇专权,时帝幸东京,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坐是复除名为民。
刘昉数言于帝,帝复召之,顾待如初。
初,高祖①与译有同学之旧,译又素知高祖相表有奇,倾心相结。
及高祖为大冢宰,总百揆,以译兼领天官都府司会,总六府事。
出入卧内,言无不从,赏赐玉帛不可胜计。
每出入,以甲士从。
俄而进位上柱国,恕以十死。
译性轻险,不亲职务,而赃货狼籍。
高祖阴疏之,然以其有定策功,不忍废放。
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
译犹坐厅事,无所关预。
译惧,顿首求解职,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
及上受禅,以上柱国公归第,赏赐丰厚。
译自以被疏,阴呼道士章醮②以祈福助,其婢奏译厌蛊左道。
译又与母别居,为宪司所劾,由是除名。
开皇十一年,以疾卒官,时年五十二。
(选自《隋书·列传第三》,有删节)【注】①高祖:指隋文帝。
②章醮:道教的一种祈祷形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帝亲总万机 总:统管。
B.愿殿下勉著仁孝勉:努力。
C.译擅取官材,自营私第营:经营。
D.阴敕官属不得白事于译敕:告诫。
解析 营:建造。
答案 C2.下列“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御正下大夫B.高祖宽谕之,接以恩礼C.以上柱国公归第D.阴呼道士章醮以祈福助解析 D项中的“以”为连词,其余三项中的“以”都为介词。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练习:文言文阅读 第一章 专题三考点突破 考点二文言断句 Word版含答案.doc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顿号(“、”)断开,叫“读”。
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而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高考考查断句的省份和试题在增多,北大、清华、复旦等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试卷也纷纷采用这种题型。
高考考查的断句远不像古人断句那么难,它所选的材料篇幅不长,较浅易;考查形式只是要求用斜线(“/”)标出停顿的地方即可,不需要标上具体的标点。
但是,它需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常识。
断句的基础在于对文意的领会,而真正的基础在于平时加强对文言文的诵读,增强语感,提高能力。
此外,须掌握一定的断句方法。
Ⅰ掌握断句的基本要求1.字句必须能讲通。
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
(《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例子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点断,成为“其不屈,正也”。
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符合情理及作者的原意。
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明通览》)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成了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而查《明史》并无此二人,倒是有“陈德、华高、费聚”三人,他们都是作为早年从朱元璋起兵的名将,分别在卷130、131立有专传。
所以此句应标点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顾及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代文化知识。
例(1)夫唯禽兽无礼。
……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使人有礼,自知别于禽兽。
(《礼记》)“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
本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
“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例(2)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点突破2 文言文断句题组一客观选择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率教传赵率教,陕西人。
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
率教受知于经略袁应泰,擢副总兵,典中军事。
天启元年,辽阳破,率教潜逃,罪当死,幸免。
(选自《明史•赵率教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B.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C.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D.万历中/历官延绥/参将屡著战功/已/劾罢/辽事急/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解析:B 根据前后文的语境,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已”以及特殊句式“诏废将蓄家丁者赴军前立功”,同时采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译文:赵率教,陕西人。
万历年间,他做过延绥参将,屡建战功。
不久,受人弹劾,被罢了官。
辽东战事紧急,朝廷发布诏书让被罢官而养有家丁的将领带兵到前线立功。
率教得到经略袁应泰的赏识,被提升为副总兵,掌管中军的事务。
天启元年(1621),辽阳被攻下,率教偷跑了,罪当处死,却侥幸获免。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学颜传建州都督王杲以索降人不得,入掠抚顺,守将贾汝翼诘责之。
杲益憾,约诸部为寇,副总兵赵完责汝翼启衅,学颜奏曰:“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
”赵完惧,馈金貂,学颜发之,诏逮完,而宣谕王杲如学颜策。
选自《明史·张学颜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B.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C.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D.汝翼却杲馈遗/惩其违抗/实伸国威/苟缘此罢斥/是进退边将皆敌主之矣/臣谓宜谕王杲送还/俘掠否则调兵/剿杀毋事姑息以蓄祸解析:C 文中张学颜正直敢言,忠于国家。
女真首领王杲想聚众作乱,张学颜上奏请朝廷不要姑息王杲,并下令逮捕袒护王杲的赵完,来维护国家利益。
据此理解,通过文中体现张学颜态度的动词,如“却”“惩”“伸”等,句首虚词“苟”、句末虚词“矣”等进行断句。
参考译文:建州都督王杲因为向投降的人索要财物而没有得到,就进入抚顺抢劫,守将贾汝翼指责他。
王杲更加愤恨,约了各部落做强盗,副总兵赵完指责贾汝翼挑起事端,张学颜上奏说:“贾汝翼阻止王杲逼求降者赠送礼品,惩罚王杲违抗命令,实在是伸张了国威,(贾汝翼)如果因为这个而被罢免,这是升降边将都由敌人主导了。
我认为应该命令王杲送还俘虏去的人和掠夺去的物,否则调兵剿灭他,不要姑息而积下祸患。
”赵完害怕,赠送金貂给张学颜,张学颜揭发他,皇帝下令逮捕赵完,而发布命令给王杲,按照张学颜的计策办。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解析:B 首先明确句中的“江”是指上句所讲的“宋江”,然后关注段中的人名、地名等及文中的有固定作用和固定位置的虚词,进行合理的断句。
参考译文:宋江劫掠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
如今青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
”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
”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68岁。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柴成务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文集二十卷。
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六十五)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B.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C.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D.成务有词/学博闻稽古/善谈论好/谐笑士人/重其文/雅然为郡/乏廉称/时论惜之解析:B 古人写文章很讲究语句的整齐对称,行文中常常上下句有相同的字数和结构,对偶、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根据上述情况,“善谈论/好谐笑”是正确的停顿,排除C、D。
“词学”是一个词,是指诗、词、曲、对联等韵文组合方面的学问。
“博闻稽古”是一个词,综合这两点,排除A。
参考译文:柴成务有文学才能,学识广博,研习古事,善于谈论,爱开玩笑,士人推重他的文雅。
但在任地方官时缺少廉洁的美誉,人们感到惋惜。
有文集二十卷。
柴成务六十六岁才有儿子,他死的时候,儿子才六岁,朝廷任命(他的儿子)为奉礼郎,取名贻范,后来成为国子博士。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问达传父丧除,起故官,历工科左给事中。
帝方营建两宫,中官利干没,复兴他役,问达力请停止,不纳。
俄陈矿税之害,言:“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
(节选自《明史·张问达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B.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C.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D.阉尹一朝衔命/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而孙朝所携程守训陈保辈至/箠杀命吏/毁室庐/掘坟墓/不一按问/若万方怨恫何解析:B 这是张问达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
句中郡守、抚按均为官职名称,且分别作纠(弹)的宾语。
并且“辄敢纠弹郡守/甚且纠抚按重臣”两句构成递进关系,符合对弊端危害的阐述思路,排除A。
孙朝、程守训、陈保分别为人名,用以陈述后面所犯的罪行,所以“而”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承递关系,排除C。
根据“至”的意思(到……的地步), 排除D。
参考译文:服完父亲的丧礼后复官,担任工科左给事中。
皇帝正在营造宫殿,朝内太监侵吞公款从中获益,又兴建其他项目。
张问达极力请求停工,皇帝不采纳。
不久陈述收取矿税的弊病,说:“宦官一旦奉了皇帝的命令,就敢于检举弹劾地方长官,甚而至于督抚、按察使等重臣。
而孙朝与程守训、陈保一帮人相勾结,竟达到将朝廷差遣官吏鞭打至死,毁坏房屋,挖掘坟墓的地步。
皇帝如果不详细追查,将怎样安抚全国各地的不满情绪啊!”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邦瑞传鸾又欲节制边将,罢筑蓟镇边垣。
邦瑞皆以为不可。
鸾大憾,益肆谗构。
会邦瑞复陈安攘大计,遂严旨落职,以冠带办事。
居数日,大计自陈。
竟除名,以赵锦代。
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
(选自《明史》卷一百九十九列传第八十七)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B.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C.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D.邦瑞去鸾/益横明年诛死/锦亦坐党比遣戍/于是/帝渐思之逾十年/京营缺人帝/曰非邦瑞不可/乃起/故官解析:C 注意人名只能作主语或宾语,宾语后应断句,所以“邦瑞”“鸾”“锦”应该是主语或宾语。
故可排除A、D。
“曰”后应断句。
排除B。
参考译文:仇鸾又想节制守边将领,停止修筑蓟镇的边墙。
王邦瑞都认为不可行。
仇鸾非常恨他,更加肆意进谗言诬陷他。
恰逢王邦瑞又陈述剿抚大计,(皇帝)于是下严厉的诏令免去他的官职,让他以一般官吏的身份办事。
过了几天,官吏考核时自我陈述。
最终被除去官籍,让赵锦代替。
王邦瑞离职,仇鸾更加专横,第二年被杀,赵锦也因结党被定罪贬戍边关,在这个时候,皇帝渐渐思念王邦瑞。
过了十年,京营缺人,皇帝说:“非王邦瑞不可。
”就起用他任原来的官职。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雷有终传李顺之乱,王师西征,命(雷有终)与裴庄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
调发兵食,规画戎事,皆有节制。
师行至峡中,遇盗格斗,众渴乏,会天雨,军士以兜牟承水饮之,且行且战,进至广安军,军垒频江,三面树栅。
会夜阴晦,贼众奄至,鼓噪举火,士伍恐惧,有终安坐栉发自若。
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
(选自《宋史·雷有终传》,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B.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C.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D.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解析:D “贼围既合”是“敌人包围圈合拢之后”的意思,而“有终”是人名,是事件的指挥者,所以排除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