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费支出统计指标

教育经费支出统计指标

教育经费支出统计指标

与2004年国家一般预算支出目级科目对照表教财基2-3表

中国教育发展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中国1986年开始实施义务教育法,2006年对该法进行了全面修订。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中国义务教育事业在很多方面取得新进展,已进入全面普及和巩固提高阶段。 一、中国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行政体制 中国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在现阶段,基础教育以地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和10多项教育行政法规。教育部在职权范围内发布了200多项教育行政规章,有利地促进了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 在教育经费方面,实行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目前,属中央直接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在中央财政拨款中安排解决;属地方管理的学校,所需经费从地方财政中安排解决;农村乡、村和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主要由主办单位安排解决,国家给予适当补助;社会团体和贤达人士举办的学校,所需经费由主办者自行筹措(包括向学生收费,向社会募捐等)。除上述经费来源外,国家提倡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勤工俭学,通过向社会提供服务增加一些经费收入,以改善办学条件。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2004年1月6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大发展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分析:1995——20xx年

中国教育经费的结构分析:1995——20xx年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对1995年——20xx年我国教育经费的数据梳理,对比OECD国家数据资料,对我国教育经费总量、来源结构、分配结构和使用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经费总量不断增长,其占GDP的比例逐渐提高,20xx年达到4.87%,与OECD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差距在一步步减少;财政性教育经费、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占据教育经费来源前三位,与OECD国家相比,财政性教育经费少15%左右;教育经费偏向于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从生均成本指数看,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中指数都在降低,但是都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初等教育生均成本指数不断提高,但是低于OECD国家5%;教育经费使用结构上,基本建设支出比例相对不足,事业性支出中,公用部分不断增加,容易导致效率低下。政策建议是: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特别是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教育经费的比例,确保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 4%的目标;教育经费的提供必须多元化,政府必须创造良好的法律法规,为我国民营教育的发展、社会捐赠等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教育经费应该进一步向初等教育倾斜,不断增加初等教育经费,逐渐减少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大对中西部基本建设支出力度,改善教学环境,不断提高事业性支出中用于个人部分的比例,降低公用部分比例,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育经费;高等教育;基本建设支出;民营教育 [中图分类号]G5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87—(20xx)03—0069—07 教育作为科技进步、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原动力,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自从人力资本理论诞生以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社会政策的核心环节,教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政府公共支出的重点领域之一。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财政领域内的矛盾重点也将发生重要变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再一次提出:到20xx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 GDP4%。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政策目标,4%的达成将标志着我国教育财政一个新阶段的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将继续提高,持续提高的经费需求和有限的经费供给能力之间的矛盾仍将是教育系统面临的长期问题。然而,教育经费分配的公平以及经费的使用效率将会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因此教育财政应该更多地将目光转向教育系统内部,从教育经费总量、来源构成、分配模式以及使用去向上更加深入地研究教育体系内的财政与经济问题。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我国教育经费结构变化趋势,通过与OECD国家教育经费的比较,更好地理解我国教育财政的现状并提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教育培训业的现状: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全球化和服务国际化的时代,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教育也作为服务业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教育市场呈现旺盛的增长趋势,成为我国经济领域闪亮的市场热点,成为创业投资最热门的关键词。2008年面对房地产、股票等投资市场的不景气,专家指出,中国的教育市场巨大,机会仍然很多,但是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行业将进入比拼内功和规模的圈地时代。有关专家表示教育业是未来投资的热点,全国教育市场巨大,市县级城市市场急需开发,新一轮的教育掘金行动即将开启! 根据国家教育部《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未来5到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潜在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培训,超出3000多亿的市场,并且正以每年30%速度急速增长,每年参加各类培训的青少年儿童超过1亿人次。目前,我国现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而在大中城市,90%以上小学生在课后接受各种各样的辅导,这是一个无比巨大的需求群体市场。 幼儿教育市场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近两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除去风险投资商的青睐,国际教育集团参与度也在提高。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投资教育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多。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市场空间巨大。统计数据显示,教育支出在中国已经超过其他生活费用成为仅次于食物的第二大日常支出。预计到2010年,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潜在规模达3000亿元人民币。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中国的教育培训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教育培训机构已有近万家,但资金规模超过10亿元的屈指可数。教育培训业,还是一座尚待开发的“富矿”。目前全国品牌化的教育机构像新东方、巨人教育、安博教育、环球雅思等教育培训机构占据英语、课外辅导、职业教育等行业领头地位。在2008年到2009年培生出版公司先后并购了华尔街英语和上海乐宁英语,这是国际教育机构强势进入中国教育的一个趋势。 而中小机构发展也面临着危机,主要是人才缺乏、教学科研力量的薄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低下,在经济危机面前很难快速发展。教育培训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将出现综合化发展,专业教育机构将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融资后的教育机构为了扩张,将继续收购全国地方大型教育机构,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 二、教育培训业近两年的发展特点: 1、品牌教育综合化发展 在教育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以新东方为例上市后新东方开始在幼儿教育、职业教育、中高考辅导、个性化家教等领域强势进攻,利用新东方的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巨人教育集团在融资前就开始了在全国发展的战略部署,融资后在全国并购了一些地方大型培训机构,很快实现了集团化的运营模式,同时巨人的幼儿教育和家教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综合化的品牌格局。同时巨人教育集团注重开辟

XX全国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

XX全国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 度 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有利于更好地为制定完善教育财政政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服务,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范文,欢迎阅读。 XX全国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全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分三次发布,同时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第一次由教育部在门户网站上公布全国年度教育经费初步统计情况,第二次由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以公告形式公布全国及各省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总体情况,第三次由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以《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形式公布全国及各省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最终数据。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统计和财政部门必须在XX年年底前建立本省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公告其所辖每个地级、县级地区的年度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内容重点反映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情况、财政投入情况等。 《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研究建立全国教育经费管理

信息系统,对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的采集、填报、审核、传输、存储、应用和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管控,提高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共享共用水平,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各地要将教育经费统计信息化工作纳入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各地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能力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 该《意见》详细内容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国家管理决策需要而开展的。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统计体系不断完善、调查制度不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成果运用能力不断提升,为制定完善教育财政政策、落实教育投入责任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供了坚实依据,为开展教育研究工作、进行社会宣传监督提供了丰富资料。 但是,当前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数据公布制度不健全、数据分析应用不深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结果的运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是服务教育财政投入决策、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规范教育经费统计行为,建立制度规范统一、流程分工合理、行为严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

中国教育发展概况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向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国家制定了多种法律,从不同角度保障人人受教育的权利,其中特别强调少数民族、儿童、妇女和残疾人接受教育的权利。经过50年的努力,中国的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方政府办学为主;高等教育以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办学的体制;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在政府统筹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业、事业单位办学和社会各方面联合办学。

中国教育部是管理中国教育事业的最高行政机构,负责贯彻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教育工作的具体政策,统筹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协调全国各部门有关教育的工作,统一部署和指导教育体制的改革。 1978年以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 多 自1978年以来,教育经费逐年增加。1998年全国教育投入2949.06亿元,其中政府投资2032.45亿元,1565.59亿元属于严格的国家预算拨款。

二、中国的教育体系 中国教育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即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 业生升学率达到94.3%。初中阶段义务教育也有一定的发展。 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初中6.44万所,招生数2183.44万人;在校生5811.6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6%,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0%。1999年全国共有普通高中1.41

万所,招生数396.32万人,在校生1049.71万人。1998年职业中学10074所,招生217.6万人,在校生541.6万人。 1999年全国共有为聋哑、弱智等残疾儿童举办的特殊教育学校达1520所,在校生37.16万人,比上年增加1.32万人。半数以上的适龄残疾儿童均能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全 年 1999年普通中专学校达到3962所,在校生515.50万人。普通中专招生科类结构有所变化,财经、体育、艺术类呈增长趋,工科类呈下降趋势。1999年全国职业高中学校达8317所,招生数160.38万人,在校生443.84万人。1999年全国技工学校达到4098所,招生数51.55万人,在校生156.05万人。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解决对策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班级:动物营养2班 姓名:李久日学号:201140511215 课程论文题目: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解决对策 课程名称:市场经济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及解决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日趋完善。但其办学条件与城市基础教育相比,仍相差甚远。因此,了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现状,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效益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对策 教育资源,总的来说,包含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及管理资源等几个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日趋完善。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条件与城市基础教育相比,仍相差甚远。因此,了解中国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现状,对于我们研究如何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开发,优化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效益有重要意义。一、农村基础教育资源配置现状(一)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较之城市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情况,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近十年来这种状况虽有所改变,但其在教育投入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偏低,甚至近年来又有下降的趋势。 事实上,国家财政投入中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更多用于城市基础教育。尽管国家在保证义务教育投入的工作中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在实际投入中偏向城市基础教育,城乡差距拉大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正是由于财政投入的低水准,很多农村基础教育的正常运转都很困难,更别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素养、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改革。 (二)农村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差,城乡差距逐渐拉大。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受旧的办学体制的影响,基础教育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速度轻成效的现象,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人、财、物资源严重浪费的一系列问题。 教育公平,是我国在新时期致力发展的一种新教育观。然而在基础教育方面,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城乡差距仍然在拉大,导致学校与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各个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以亳州为例,好的学校不仅有图书馆、实验室,还有配套齐全的体育馆、塑胶跑道;差的乡村学校连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其结果必然是如报纸所报道的:“最好的中小学校在中国,最差的中小学校也在中国。” (三)师资力量配置不合理。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各级各类学校,其教师资源配置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从纵向上来看,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有失公平。实施教师资源配置的主体单位,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 培训材料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 2015年11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目录 一、总说明 (1) 二、报表目录 (10) 三、调查表式 (11) (一)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11) (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13) (三)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15) (四)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17) (五)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18) (六)高等学校支出与成本情况表 (21) (七)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 (23) (八)高等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 (26) (九)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 (27) (十)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29) (十一)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 (30) (十二)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31) (十三)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 (35) (十四)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 (38) (十五)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 (39) (十六)地(市、州、盟)基本情况表 (40) (十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 (41) (十八)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 (42) (十九)教育部门财政投入情况季报表 (43) 四、主要指标解释 (44) (一)教财基1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 (44) 教财基1-1表:《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 (44) 教财基1-2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46) 教财基1-2F1 表:《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 (48) 教财基1-2F2表:《高等学校非同级补助收入情况表》 (49) 教财基1-3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49) 教财基1-3F1表:《高等学校教育支出与成本情况表》 (55) 教财基1-4表:《高等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 (58) (二)教财基2表:《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 (59) 教财基2-1表:《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 (60) 教财基2-2表:《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 (61) 教财基2-3表:《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 (63) 教财基2-3F表:《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补助支出情况表》 (70) 教财基2-4表:《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 (70) (三)教财基3表:《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 (71) (四)教财基4表:《地(市、州、盟)基本情况表》 (72) (五)教财基5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 (72) (六)基补1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 (73) (七)季报表:《教育部门财政投入情况季报表》 (74) 五、附录 (76) 代码匹配表 (76)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doc

《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近日公布研究结果后,“高等教育公平”成为热点话题。记者就此采访了课题主持人杨东平教授——— 五大差距影响高等教育公平高中机会不均等延伸至高等教育 记者:什么是教育公平?目前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十五”计划中有关教育指导思想第一次提出教育公平这一概念。《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问题研究》这一课题采用的数据主要为历年国家公布的统计资料,2000年人口普查的数据,10个省市高中抽样问卷调查的结果以及部分高校问卷调查的结果。 研究发现,影响高等教育公平的主要因素中,按重要性程度依次为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民族差距、性别差距。同时,阶层差距正在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 课题的主要结论有三:一是城乡差距正在改善,二是阶层差距正在凸现,三是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 虽然城市学生高考入学机会仍然大大高于农村学生,但这一恶化的趋势在减小,同时从总量的、宏观的不均衡,转为隐性的、更深的层面。它主要体现为城乡学生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分布。农村学生主要集中在相对薄弱的地方院校,主要分布于农林、军事、教育等收费较低的学科,他们中许多人处于贫困状态。 阶层差距正在凸现。随着在近年来的社会转型中城乡差距、贫富差距逐渐拉大,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的阶层差距逐渐扩大,成为显著的问题。具有更多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优势阶层子女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机会,较多地分布在重点学校和优势学科。他们的录取分数低于低阶层家庭的学生。 大学教育机会是高中教育的扩展和延续。现实存在的各种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差距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结构性不均等的一部分,在相当程度上是高中教育阶段机会不均等的一种累积和延续。上个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不是建立在基础教育的相应发展之上,而是单向突进的。1998年至2002年,高等教育的升学率从46.1%上升到83.5%,共上升了37.4个百分点,而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却仅仅增长了7.6个百分点。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急剧扩大,高中教育的发展滞后,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机会获得的最为狭窄的瓶颈。 有了起点的公平、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 记者:哪些措施有利于使高等教育机会更趋均衡? 杨:一是改变高中教育状况。目前高中主要设在城市,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较少,而且城市生均经费比农村高出很多。有些地方在尝试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教育,打破城乡二元的传统格局。如浙江义乌统一城市农村教师工资标准,农村教师还有额外补贴。北京市正在修订《普通教育事业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纲要》,将首次取消

2019年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告

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告 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告 20XX全国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和完善教 育经费统计工作的意见》,首次提出全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分三 次发布,同时各省将建立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第一次由 教育部在门户网站上公布全国年度教育经费初步统计情况,第二次由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和财政部以公告形式公布全国及各省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总体情况,第三次由教育部和国家统计局以《中国教育经费 统计年鉴》形式公布全国及各省份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最终数据。 教育部要求各省级教育、统计和财政部门必须在20XX年年底前建立本省份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公告其所辖每个地级、县级地区的 年度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内容重点反映教育经费的总体投入情况、财政投入情况等。 《意见》指出,教育部将研究建立全国教育经费管理信息系统,对 教育经费统计数据的采集、填报、审核、传输、存储、应用和管理等进行全过程管控,提高教育经费统计数据共享共用水平,实现数据互 联互通,消除信息“孤岛”。各地要将教育经费统计信息化工作纳入 教育信息化整体工作统筹规划、同步实施。各地要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和系统运维能力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安全。 该《意见》详细内容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育经费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 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是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国家管理决策需要而开展的。近年来,我国教育经费统计体系不断完善、调查制度不断健全、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成果运用能力不断提升,为制定完善教育财政政策、落实教育投入责任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供了坚实依据,为开展教育研究工作、进行社会宣传监督提供了丰富资料。 但是,当前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还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统计队伍不稳定、统计数据公布制度不健全、数据分析应用不深入等问题,直接影响了教育经费统计工作质量和统计结果的运用。新形势下加强和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是服务教育财政投入决策、完善教育治理体系和提高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内在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依法规范教育经费统计行为,建立制度规范统一、流程分工合理、行为严谨细致、数据质量可控、数据公布及时、结果有效运用、保障措施有力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体系。 二、进一步完善教育经费统计工作 (一)严格依法统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法律法规和教育经费统计调查制度,实施教育经费统计工作。教育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要求,借鉴国际通用统计标准,牵头负责设计科学规范、统一完整的指标体系,制定全国统一的年度、季度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全面反映教育经费规模、结构、特点和使用效益。报表制度报经国家统计局批准后,

自己整理的部分CNKI年鉴和统计数据信息

1、年鉴和统计数据的收录情况 年鉴总计2582种,20783本,共计18020076条; 统计年鉴931种,6449册,共计1948510个条目。 2、年鉴和统计数据有何异同? 中国年鉴网络出版库内容:按行业分地理历史、政治军事外交、法律、经济总类、财政金融、城乡建设与国土资源、农业、工业、交通邮政信息产业、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科技工作与成果、社会科学工作与成果、教育、文化体育事业、医药卫生、人物等十六大行业;按行政区划分,可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地方年鉴。 统计数据库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统计类年鉴与资料——收录我国历年正式出版的中央和省、市级统计年鉴301种,共3559册,占历年全部正式出版统计年鉴的99%。其中,我国仍在连续出版的160种统计年鉴全部收录,包括中央级统计年鉴47种,地方统计年鉴113种。此外,还收录了各类调查报告、(经济、人口、农业)普查报告等统计资料,共计387种815册。全部统计类年鉴与资料囊括统计指标1100万个、统计数据2.25亿条。 2、政府/产业统计指标与数据——采集我国政府部门和各行业协会通过年鉴、报告等形式发布的统计数据3800万条,涉及统计指标45万个,来源于98种共580多册权威年鉴和报告。 3、经济发展与运行最新季/月度指标与数据——采集国家和各省各市统计局、人民银行、商务部、海关总署等发布的我国经济发展与运行状况最新统计数据145万条,涉及统计指标1.2万个。 4、国际组织年度统计指标与数据——采集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OECD 及各行业国际组织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380万条,涉及统计指标4500个。 统计数据库中的部分数据来自于年鉴数据库,弥补了“统计数字散落于各年份年鉴资料表格内,关联程度差,查找整理指标数据过程繁杂”的缺点。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作者:————————————————————————————————日期:

浅谈我国教育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趋势 【摘要】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活动。我国古代自孔子时期 就开始了教育的发展,随后而来的官学到私学,中国的教育发展同国外一 样,先后经历了古代,近代以及现代的种种历程,这其中,有传承,有改 变,也有新的发展。当今社会,是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全球经济的 快速发展,在21世纪的今天,新的方式,不断变换的引导着教育发展多 元化的趋势。本文旨在对教育发展历程的总结中,对于我国教育现状提出 了一些解决的方式并提出对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指出创新并且有 针对性的 教学,同时也能更好的继承教育的发展,不断前进。 【关键词】科技创新教育现状发展历程未来教育 绪论 当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逐渐风靡于而今世界的各个角落时,随其而来的是各个国家或者说整个社会对于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化产业的一种深切关注,因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出发,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一种代表性的表现形式,而教育事业作为知识经济发展的一种前提条件,这样的社会境况对于它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会。 传统意义上认为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生产经验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对适龄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而从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

最新中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资料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可以用多方面的指标来衡量,但较能说明问题的,则是普九、扫除青壮年文盲以及发展中学以上教育等层面,下面以小学学龄童入学率、小学五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升学率、小学辍学率、初中辍学率、每万人口中在校学生数等指标来对三大经济地带教育发展差距进行比较。 第一,普九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从发展不平衡的角度看,我国三大地带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呈现出东部发展水平大于中部发展水平,中部发展水平大于西部发展水平的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以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三项增长指标上的差距仍然很大。如1998年,小学五年巩固率、小学毕业升学率这两个指标,东西部相差22.81个百分点和10.28个百分点,中西部相差20.81个百分点和9.12个百分点。 第二,扫除青壮年文盲差距。1997年,文盲半文盲占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东西部差距为12.61个百分点,中西部差距为13.42个百分点。 第三,发展中学以上教育的差距。每万人口中的在校学生数,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1997年,从每万人口中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来看:东部地区为31.79人,中部地区为22.82人,西部地区为20.38人,东中部差距为8.97人,东西部差距为11.41人。从高校规模的另一角度看,三大地带拥有普通高校数的差距也很明显。1997年,东部地区拥有普通高校483所,占全国比重47.4%,中部地区拥有普通高校334所,占全国比重32.7%,西部地区拥有普通高校203所,占全国比重19.9%。 除了这些数字指标之外,比较直接能体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还有教育资源的差距。教育资源包括软件与硬件,软件主要指的是师资力量,硬件主要指的是学校基础建设,在许多发达地区,很多学校无论是在软件还是硬件上已经向现代化一流学校迈进,尤其是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完成,而在一些不发达地区,很多学校却还在为各方面条件基本达标而努力,根本谈不上任何信息化建设。这种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是中国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基本国情。 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原因探究 (一)生产力发展不平衡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根源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教育部财务司 二ΟΟ七年十一月

第一章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填报说明 一、统计目的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特制定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式,供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市、州、盟)、县(市、区、旗)教育行政部门填报。 二、统计范围 本表统计范围包括: 1、凡列入财政部制定的《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第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和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 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 3、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普通高等学校(含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职业高中、普通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等;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并抄送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 说明:本套报表中央所属各级各类学校、事业单位按照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填报。 三、统计时间 统计时间:1月1日至12月31日 四、代码说明

(一)地区代码 地区代码由八位阿拉伯数字组成,其中前六位采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统一标准行政区划代码,后两位为自编码。解释如下:第一、第二位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标识。 第三、第四位为地(市、州、盟)标识。 第五、第六位为县 (市、区、旗)标识。 第七、第八位为乡、镇标识。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从01开始自行顺序编写。 省、地(市、州、盟) 、县 (市、区、旗)本级代码均在其国标代码末位后加00,全部补齐八位。 (二)县级属性代码 行政区划属性: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填报。具体标识代码如下: “1”表示市辖区 “2”表示县级市 “3”表示非少数民族县 “4”表示少数民族自治县(凡少数民族自治州下属各县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县) “5”表示非少数民族自治旗 “6”表示少数民族自治旗(同少数民族自治县) “7”表示特区 “8”表示农场(林场、牧场) 经济属性:按照国务院扶贫办或省级扶贫办公布的数字填报。 “1”表示非贫困县 “2”表示省级贫困县 “3”表示国家级贫困县 义务教育普及情况:按照截至统计年度末由教育部公布的全县(市、区、旗)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填报。 “1”表示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2”表示未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边境属性:按照国家民委公布的中国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名单填报。 “1”表示非陆地边境县 “2”表示陆地边境县 (三)单位代码 单位代码指统计范围所列填报单位的代码。 1.普通高等本科学校代码:采用教育部制定、全国通用的普通高等学校代码,为5位数,其首位码为“1”。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 执笔人袁振国 内容提要: 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持续拉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这种差距表现在城乡、地区、阶层、类别四个方面。如果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教育支出、人 均财政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两组经济发展指标和教育投入指标来考察东 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就会发现教育差距比经济差距拉得更大更快。 由于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种差距将会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科学 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导致差距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公共政策是 最主要的。因此,消除教育贫困,缩小教育差距的责任主要在政府,政府应该通过 调整和制定公共政策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公共教育 政策领域必须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差距/消除教育贫困/大众教育取向 在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总体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一是它的全局性,即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小康,而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小康;二是它的全方位性,即不仅是经济上的小康,而且是政治民主、科教发展、文化繁荣,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小康;三是它的全体性,即不是部分地区而是全部地区的小康,不是部分人而是全部人的小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扭转我国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的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缩小差距,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突现时代精神和实现历史跨越的内在要求。 教育差距是社会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的研究表明,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差距会严重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缩小教育的差距比缩小其他差距更困难、更缓慢。缩小社会差距,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缩小教育差距也无可避免地成为公共政策的重大命题,应该放到宏观战略地位予以考虑。 一、教育差距的严峻现实 教育差距既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又表现为不同教育类别之间的差距,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型大学与非研究型大学、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差距。 (一)教育的城乡差距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审核方案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审核方案 一、报表要求 表中数据与2012年决算数据一致,并通过最终审核确认方可报表。报表用A4纸打印并盖公章。同时提交电子版报表,电子报表通过上报程序报送,报表需校验通过,不能存在强制性错误信息,提示性错误信息要填写说明。 二、基本情况表审核要求——教财基1-1表、教财基2-1表 1. 年初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月1日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 2. 年末在职教职工: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与财决附06机构人员情况表年末实有人数中的在职人员的合计数一致)。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与京财教育补01表:实有专任教师人数一致)。 3. 年末离退休人员: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与财决附06机构人员情况表年末实有人数中的离退休人员的合计数一致)。 4. 学生数:填报由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计划,并具有正式学籍的学生,包括博士生、硕士生、普通本科生、普通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学生、来华留学生、中专生等。此处填写的学生数为折合数:学生数=博士生×3+硕

士生×2+普通本专科生(高职生)+函授夜大生÷3+来华留学生×2.5+中专生÷1.5。 (折合前数据与财决附07学生学员统计表一致,其中研究生等于国家任务生加自筹经费生) 5. 年末校舍面积:按统计年度12月31日实际数填报。校舍面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的各种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及其他用房的建筑面积。不包括已交付使用但未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各种用房的建筑面积及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房改中已售给教职工个人并完成固定资产移交的房屋面积。 “其中:危房”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校舍建筑总面积中由授权机关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危险房屋鉴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125-99〕)进行鉴定,并出具危险房屋安全鉴定报告的校舍面积,包括B、C、D 三个级别。 6. 年末固定资产总值: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总价值,即会计报表固定资产科目的期末数。(与财决附03-1资产情况表(补充表)中的固定资产总额一致)(1)房屋和建筑物: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中按固定资产分类房屋和建筑物价值。 (2)专用设备:填报统计年度末学校固定资产中按固定资产分类专用设备价值。 7. 本年新建、改扩建校舍:填报统计年度内学校完成

市2017年教育经费统计分析报告

XX市教育局 2017年度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分析报告 教育经费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2017年,xx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高度重视加强教育经费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努力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加快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全市教育事业有了新的更好的发展。现将xx市2017年教育经费投入支出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xx市教育基本情况 2017年末,全市总人口624.8万人,生产总值2748590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63856万元,财政经常性收入1852953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6365781万元,上级教育转移支付306651万元。 2017年末,全市纳入教育经费统计的各级各类学校及单位共3440个,其中:独立设置的幼儿园72所(公办18所、民办54所),普通小学87所(公办80所、民办7所),普通初级中学27所(公办21所、民办6所),普通高级中学8所(公办4所、民办4所),中等职业高中2所(公办1所、民办1所),教育行政单位1个(汇川市教育局),教育事业单位2个(汇川市教研室、汇川市招考办)。

2017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行政、事业单位在职教职工95233人,其中,独立设置的幼儿园1819人(民办幼儿园1369人),普通小学2734人(民办学校328人),普通初级中学1788人(民办学校174人),普通高级中学965人(民办学校183人),中等职业高中250人(民办学校51人)。2017年末,全市离退休人员计1690人。 2017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人数为98346人,其中:独立设置的幼儿园15593人(民办幼儿园9828人),普通小学44620人(民办学校5151人),普通初级中学21818人(民办学校2111人),普通高级中学11972人(民办学校1985人),中等职业高中4343人(民办学校672人)。 二、教育经费投入支出情况 一)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2017年,全市教育经费总投入1,715,581万元,比2016年1,546,905万元增加了168676万元,增长10.9%,具体情况如下: 1、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480,445万元 (1)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1,444,329万元; ①公共财政教育经费1,286,242万元。 a 教育事业费1,160,440万元

中国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浅谈中国教育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间的竞争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教育所造就的人才这一首要国家资源之间的竞争,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教育所培养的人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当今国家与社会的面貌。针对中国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的意见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教育教育的本质素质教育发展方向 关于教育的定义,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学者从各种角度对教育是什么都做过尝试性回答。我国的蔡元培先生提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的器具。”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教育研究报告说:“教育是保证人人享有他们为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尽可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而需要的思想、判断、感情和想象发面的自由。” 由以上概念看来,教育是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那么,教育的本质意义又在于什么呢?我们对教育本质的探索从孔子到今天,也有几千年了,但人类社会对教育的认识在不断发展,因此对教育本质的研究也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意见一致的,就是认为教育应具有按意图主动影响他人的作用。教育的本质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脑海里,而是要让曾经谈过的东西启发自己的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必须建立在健全的人格上,缺乏应该有的人格。就会在以后的事业发展道路上产生不良的影响。而人格的培养就如同名刀是由名匠不断的锤炼而成的。人格的培养也要在经过千锤百炼,炼就人格的的名匠就是教育。教育是培养一个人的人格,知识的接受只是教育的第二意义,现在的教育名为教育,但不能算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是提高一个人的人性。传授知识,不能算是教育的目的。给成长中的人以知识是给他们兵器,兵器要碰到人才才能发挥它的功效。这绝不是教育的本身。教育的中心是以一个人的人格为第一,至于知识、技术以类的可说是附属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我国教育体制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阶段。我国教育现状与建立文明强盛之国家以及和谐之社会对教育要求的差距非常明显。一方面,在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另一方面,教育问题层出不穷,严重束缚了人才的全面发展。 中国教育问题是社会最大的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是:1.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合理;2.学生的课业负担沉重;3.教育腐败。4.德育教育薄弱,学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不知道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甚至不进行爱国教育。5.应试教育,学习是为了高考,结果高分低能,培养不出顶尖人才。6.教育产业化。7.学校行政化。 一教育的不公,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几十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就是这投入不足的经费,又把重点放在了城市,城市又放在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大学。整个农村教育基础薄弱,校舍,师资,设备。经费问题,长期以来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仍是杯水车薪,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资源配置不公,重城市,轻农村。我国政府应亟待解决这一问题。 二中国“格式化”的教育 看着中国学生在世界各项竞赛中获得金奖的确值得我们欣慰,但我们的学生从没有获得诺贝尔大奖也是不争的事实。难道中国学生却是缺少创造力,还是我们的教育出了一些问题呢?走进中国的教学课堂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就是一个“格式化”的过程。所有的人都在全力以赴的记忆那些僵死的、芜杂的公式,使用同样的方式说话,用同一个模式去思考问题,做同样玩文字或者数字的游戏题目。于是“生产”出了大量思维僵化、创造力枯竭的学生。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