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3 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处理:教育经费情况(全国与各省级指标,便于2004-2017多年数据分析对比,缺2012)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https://img.taocdn.com/s3/m/3d8b8ba1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e.png)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正文:----------------------------------------------------------------------------------------------------------------------------------------------------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3]7号)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27695.97亿元,比上年的23869.29亿元增长16.0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22236.23亿元,比上年的18586.70亿元增长19.64%。
二、落实《教育法》规定的“三个增长”情况1.全国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拨款,基建拨款,教育费附加)为20314.17亿元,比上年的16149.47亿元增长25.79%。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支出3781.55亿元,按同口径比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长情况。
2012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是:(1)全国普通小学为6128.99元,比上年的4966.04元增长23.42%。
其中,农村为6017.58元,比上年的4764.65元增长26.30%。
普通小学增长最快的是贵州省(47.35%)。
(2)全国普通初中为8137.00元,比上年的6541.86元增长24.38%。
其中:农村为7906.61元,比上年的6207.10元增长27.38%。
普通初中增长最快的是陕西省(41.49%)。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栋梁的重要角色。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统计指标来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基础教育中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并对其涵义进行解释。
一、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越高,说明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充分,教育资源越丰富。
而如果这一比例较低,则可能意味着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反映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
这些比例可以分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各级教育经费分配比例以及各领域教育经费分配比例等。
通过对这些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育经费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分配情况,评估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正,并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师生比师生比是指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师生比越低,说明学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教师更有精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而如果师生比较高,则可能意味着学校资源不足,教师难以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
四、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
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衡量,也体现了国家教育机会公平性的一面。
较高的义务教育入学率意味着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五、初中阶段转学率初中阶段转学率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转换不同学校的比例。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学生就学过程中的流动情况以及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程度。
较低的转学率通常意味着学生更加稳定地接受教育,可能与良好的学校资源配置和就近入学政策有关;而较高的转学率则可能意味着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选择权利受限等问题。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布日期】2023.11.21•【文号】教财〔2023〕8号•【施行日期】2023.11.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公告教财〔2023〕8号关于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一、全国教育经费情况2022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61329.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7%。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为48472.91亿元,比上年增长5.75%。
二、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情况(一)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基建经费和教育费附加)为392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4.79%。
其中,中央财政教育经费5715.56亿元,比上年同口径增长2.7%。
(二)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情况2022年全国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为15731.97元,比上年增长2.44%。
其中:全国幼儿园、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增长情况分别是:1.全国幼儿园为10198.39元,比上年增长7.29%。
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3.09%)。
2.全国普通小学为12791.64元,比上年增长3.32%。
增长最快的是山西省(10.38%)。
3.全国普通初中为18151.98元,比上年增长2.14%。
增长最快的是西藏自治区(9.82%)。
4.全国普通高中为19117.92元,比上年增长1.64%。
增长最快的是福建省(11.03%)。
5.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17461.54元,比上年增长2.14%。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

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教育部二〇一五年八月引言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统计工作对教育管理、科学决策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组织专家对1991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试行)》进行了修订。
修订工作广泛征求了教育部各司局、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以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的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对监测指标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测算验证。
本次修订更加关注促进教育公平和科学监测教育发展的需要,参照国际教育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结合新修订的教育统计报表,在原监测指标的基础上,删减了部分陈旧指标,新增了教育信息化、学生体质健康、学校安全以及教师培训等相关指标。
同时,修订了部分指标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明确了指标定义、适用范围和数据来源。
修订后的指标体系分为五类102项,与修订前的指标体系相比,保留原指标9项,修订原指标18项,新增指标75项;修订后的指标有12项为国际组织的常用教育指标,如毛入学率、净入学率等;有9项借鉴了国际教育指标,并基于我国教育事业统计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了适当调整,如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
本指标体系可用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科学开展教育事业发展监测与评价工作。
各地可结合本地实际,参照使用。
说明1.指标体系中,城乡划分参照国家统计局2010年发布的《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将城乡分为三大类,即城区(含主城区、城乡结合部)、镇区(含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特殊区域)、乡村(含乡中心区、村庄)。
同时,若无特殊说明,指标中农村指大农村(镇区+乡村)。
2.指标体系中,若无特殊说明,幼儿园指独立设置幼儿园;小学指普通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阶段包括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含中等职业学校和技工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指按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并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包括调整后中等职业学校、普通中专、职业高中和成人中专等,未含技工学校。
2021教育经费统计

2021教育经费统计摘要:一、教育经费统计背景及意义二、2021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及增长情况三、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情况四、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情况五、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情况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情况七、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情况八、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的意义和影响正文:2021 教育经费统计显示,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57873.67 亿元,比上年增长9.13%。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45835.31 亿元,比上年增长6.82%。
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均有所增长。
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总体状况,还可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依据,以更好地规划和使用教育经费,促进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教育经费统计公告也有助于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高。
在2021 年教育经费统计中,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情况表现良好,这表明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等方面的增长,也反映出我国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的逐步完善。
总的来看,2021 年教育经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持续增长,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然而,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我们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分配教育经费,以实现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等。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讲义

四、代码说明--县级属性代码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行政区划属性: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编 制、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 政区划简册》填报。具体标识代码如下: “1”表示市辖区 “2”表示县级市 “3”表示非少数民族县 “4”表示少数民族自治县(凡少数民族自治州下属 各县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县) “5”表示非少数民族自治旗 “6”表示少数民族自治旗(同少数民族自治县) “7”表示特区 “8”表示农场(林场、牧场)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主要指标解释:
教财基1表 --教财基1-1 --教财基1-2 --教财基1-3 --教财基1-4
教财基4
教财基2表 --教财基2-1 --教财基2-2 --教财基2-3 --教财基2-4
教财基3表 --教财基3-1 --教财基3-2 --教财基3-3 --教财基3-4
教财基5
重点讲解
一、统计目的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为了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全国教育经费投入 及使用情况,为国家和地方政府编制教育发展规划、制 定教育政策提供重要决策参考依据,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投入,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 特制定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报表表式,供 全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单位和省(自治区、直辖 市)、地(市、州、盟)、县(市、区、旗)教育行政部门 等填报。
四、代码说明--补充说明(续)
目录 基表 综表 分析表 重点 下一重点
5、对于由省本级财政拨款、教育部门或其他部门举 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地区代码统一填写省本级代码。 6、教育行政单位:指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第205 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中列支的各级教育行政部 门。 除第205类第1款“教育管理事务”外,教育行 政单位用于补助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事业费收支,按 照经费使用的具体“学校类别”分别填报。
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汇报表

教育经费统计情况汇报表教育经费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教育经费的统计情况对于了解教育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制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我国教育经费统计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
一、总体教育经费统计情况。
根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额达到了X亿元,同比增长了X%,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X%。
其中,中央财政拨款X亿元,地方财政拨款X亿元,教育事业收入X亿元,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X亿元。
二、教育经费使用情况。
1. 教育经费使用结构。
教育经费主要用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教育保障。
其中,教育教学经费占比X%,主要用于学校设施建设、教材购置、教师薪酬和奖励、学生资助等方面;教育管理经费占比X%,主要用于教育行政管理、教育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教育保障经费占比X%,主要用于义务教育保障、特殊教育保障、职业教育保障等方面。
2.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是衡量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教育经费使用效益逐年提升,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稳步提升,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育公平得到进一步保障。
三、教育经费统计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1.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尽管教育经费总额在逐年增加,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仍然较低,特别是在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公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 教育经费使用不够精准。
部分地区和学校存在教育经费使用不够精准的情况,存在着浪费和滥用的现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影响了教育公平。
3. 教育经费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管和使用情况的审计,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合理、透明、公开。
四、教育经费统计下一步工作建议。
1. 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保障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公平水平。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
一、填表目的
此报表旨在统计全国各地区教育经费支出情况,为教育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帮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二、填表范围
报表的填报范围包括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经费支出数据,数据时间跨度为一年,截止日期为每年12月31日。
三、填表内容
1.表格一: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学校经费支出 | 数值 | 各地区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总额 | | 教育设施建设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育设施建设的经费 |
2.表格二: | 数据项 | 类型 | 说明 | |——————|———-|—————
—————-| | 教育教学设备经费 | 数值 | 各地区用于教学设备的经费 | | 师资培训费用 | 数值 | 各地区教师培训的经费支出 |
四、填表方法
1.请按照表格中所列的数据项填写相应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
整性。
2.所填写的数据应当是当年的实际支出情况,若有调整或变动,请在备
注栏中说明原因。
3.对于特殊情况或数据计算方式有疑问的,请在备注栏中注明,并提供
相关说明文档或证明材料。
五、填表截止日期
所有报表均需在次年1月15日前提交教育部门进行审核,逾期提交的报表可能会影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
六、备注
请保证填写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一切数据均需经过审核确认后才能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对于数据不实或填报错误的情况,责任自负。
以上是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的填表说明,请各地教育部门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填写报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