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中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合集下载

中药副作用

中药副作用

中药副作用
专家强调,目前许多江湖医生打着偏方、验方的旗号,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云海教授研究发现,有近50种中药对肾脏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

这些可导致肾脏损害的中药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

世界肾脏病日 警惕滥用药引起肾损伤

世界肾脏病日 警惕滥用药引起肾损伤

世界肾脏病日警惕滥用药引起肾损伤专家简介:张艳宁,解放军第202医院肾脏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

从事肾脏内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擅长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难治性肾病及其急、重症的抢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肾脏病的临床研究等方面有丰富经验。

担任辽宁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军肾脏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沈阳军区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军区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每年三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病日。

今年的肾脏病日的主题是全民关注肾脏健康。

这里的全民,不仅仅指的是有肾脏病高危因素的人群,同时包括无症状的“健康”人群,因为肾脏疾病早期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可以鉴别,常常让人忽视。

解放军第202医院肾脏内科张艳宁主任根据日常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总结了一些导致肾脏疾病的原因,希望能给大家带来警示。

含马兜铃酸中药有肾毒性很多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认为中药温和毒副作用小,然而实际上像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一类中药有较强的肾毒性,短时间大量服用可造成服用者急性肾衰竭。

早在多年前,肾脏科医师就已经明确,部分中草药中含有一种“马兜铃酸”的物质会引发肾损伤,临床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马兜铃酸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不应用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欧美等国已全面禁止该类药物的使用。

国内常见此类药物为:冠心苏合丸、龙胆泻肝丸等。

非甾体类药易致急性肾损伤有些人患了感冒,随便买点药就吃了,有时候甚至吃多种药物,随后出现尿量改变、血肌酐升高等情况,其实是发生了急性肾衰竭。

不同的感冒药,起效成分大多是一类药物,比较常见的是解热、镇痛等缓解不适症状的非甾体类药物。

再加上得病期间饮水量少、饮食下降,大剂量的药在体内蓄积,给肾脏造成了极大负担,最终演变成急性肾衰。

警惕增强CT造影剂引发肾病增强CT是指经静脉注入水溶性碘造影剂再行扫描,可让病变显影更为清楚。

有些冠脉造影检查或治疗的患者,经常在检查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

纯中药制剂也有毒副作用崇尚自然的观念,令传统的中医中药越来越吃香,很多人认为“纯中药制剂,无不良反应,无毒副作用”。

实际上,中草药并非没有毒副作用,一旦使用不当,人参也可以“杀人”。

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大量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必须引起大家的重视。

李先生得了尿道炎,到当地医院就诊,医生给他开了一个星期的西药和中成药,吃完之后感觉好多了。

由于害怕西药有毒副作用,他擅自停了西药,继续服用名叫“××丹”的中成药。

本以为中成药应该没有毒性,可当他服用一个月之后,灾难降临了———他的血肌酐值严重超标,肾脏受到明显的损害,原因是他一直在服用的中成药中含有“木通”,对肾脏有毒性,长期服用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引起肾衰。

临床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不能不提高警惕。

能损害肾功能的常用中草药主要有: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鱼胆、毒蕈、仓耳子、木通、防己、泽泻、巴豆、草(川)乌、马钱子、朱砂、雄黄、轻粉、洋金花、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朱砂莲、细辛、使君子、番泻叶、芦荟、白头翁,等等。

以上这些药物中,有的可以直接损伤肾脏中的肾小管,有的可损伤肾小球,有的会引起肾的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肾功能损害,严重的可以引起尿毒症。

其中以斑蝥、雷公藤、钩吻、山慈姑、关木通、山豆根、鱼胆、泽泻的肾毒性最大,应严格控制这些药物的剂量和适应症,有慢性肾炎的病人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不仅如此,长期服用含有这些药物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龙胆泻肝丸、龙荟丸、妇科分清丸、耳聋丸、纯阳正气丸、大黄清胃丸、冠心苏合丸等,也同样有可能引起肾功能损害。

因此,即使服用中成药也要多个心眼,弄清各种中成药中所含有的成分。

一些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某类中成药时,必须咨询医生,了解其所含的成分及是否具有肾脏毒性。

服药期间要加强肝、肾功能的监测,肾功能衰竭者更是要禁用具有肾脏毒性的中草药和中成药。

常见西药也有肾毒性除中草药之外,不少常用的西药也具有较大的肾毒性,必须严格遵医嘱服用,儿童、老年人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更要慎重,肾脏病患者最好不要使用这些药物。

滥开中药危害健康事例

滥开中药危害健康事例

滥开中药危害健康事例
滥开中药是指没有正确的医学指导和判断,过度使用中药材或者滥用中药的行为,可能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以下是一些滥开中药危害健康的事例。

1. 肝损伤:某些中药含有毒性成分或具有潜在的肝毒性,若使用剂量过大或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肝功能损害、肝细胞坏死等。

2. 肾损伤:一些具有利尿作用的中药在过量使用时,可能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导致肾功能损害,甚至引发肾衰竭。

3.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使其药效增强或减弱,从而导致药物副作用的增加或疗效的下降。

4. 过敏反应:个别人对某些中药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5. 滥用抗菌中药导致耐药性增加:抗菌中药有时会被滥用,未经严格判断和监管,使用不当容易导致菌株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在使用中药前,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严格按照医嘱使用,避免滥用和超量使用。

此外,购买中药时应选择有合法资质的药店,避免购买到劣质和不合规的中药产品。

中药伤肾

中药伤肾

药也是药,是药就有三分毒。

中药如果使用不当,同样可以引起诸多问题,其中以肝脏、肾脏损害居多。

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是当今的一种时尚,传统的中医中药学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以原生药为主的中草药,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地用来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但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肾损害的报道陆续出现,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对中药双重作用的很好概括。

民间和有关媒介宣传对中药的用药安全及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存在着片面的理解和错误的认识,如“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纯中药制剂,绝无副作用”、“中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等。

因此,进一步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肾毒性,掌握其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现代大量临床研究中也发现一批长期或过量应用可产生不同程度肾毒性的中药,目前有68种。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密切关注与高度警惕。

根据其来源的不同这类长期或过量应用可引起肾毒性的中药具体可分为三类,常用的药品有:1.植物类中药如木通、厚朴、防己、泽泻、柴胡、草乌、芫花、甘遂、巴豆、芦荟、苦参、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苍耳子、牵牛子、马兜铃、天花粉、荆芥、大青叶、山慈菇、千里光、夹竹桃、补骨脂、胖大海、土贝母、千年健、钩藤、昆明山海棠、曼陀罗花、望江子、铁脚威灵仙等。

2.动物类中药如鱼胆、蛇胆、斑蝥、蜈蚣、海马、红娘子等。

3.矿物类中药含砷类(如雄黄、砒霜、砒石、红矾);含汞类(朱砂、轻粉、升汞);含铅类(铅丹)和明矾等。

上述中药长期或过量应用将可能会导致肾损害,具体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腰痛、腹痛及多尿、少尿或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更甚者可昏迷,甚至死亡。

有相关统计称,在214例因雷公藤服用不当引起的肾毒性患者中有64人死亡;7例因服用木通不当引起的严重肾毒性患者于服药后7~10日死亡。

另有患者在服用100ml以草乌泡制的药酒1小时后即出现血尿与昏迷,虽经医生全力抢救,仍于2小时后死亡。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

中药材的副作用与禁忌使用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尽管中药有许多疗效显著的优点,但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副作用和禁忌。

本文将对中药材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的副作用1.过敏反应中药材中的某些成分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人们对某些中药材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头晕等不适症状。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需注意是否有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应慎重使用。

2.肝毒性某些中药材具有肝毒性,长期或过量使用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

例如,一些中药材中含有毒性物质,如果使用不当或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肝功能不全。

因此,使用中药材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注意控制用量。

3.药物相互作用中药材与西药之间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如某些中药材可能加强或减弱其他药物的作用,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

因此,在使用中药材的同时,必须告知医生所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二、中药材的禁忌使用1.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儿童的身体较为脆弱,对中药材的耐受性可能较差。

中药材的成分可能通过胎盘或母乳传递,对胎儿或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这些人群在使用中药材时需慎重,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身体无法有效代谢和排除体内废物,使用中药材时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因此,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中药材时需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3.心脏疾病患者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功能较弱,使用某些中药材可能引起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脏病情加重或诱发心脏病发作。

因此,心脏疾病患者在使用中药材时必须谨慎,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其他禁忌使用情况除上述人群外,有以下情况的人也不适合使用中药材:(1)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如血友病、白血病等;(2)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术后患者等;(3)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如癫痫、帕金森等。

总之,中药材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使用情况。

常见易带来肾损伤的药物清单

常见易带来肾损伤的药物清单

常见易带来肾损伤的药物清单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为了“排便通畅、脸色红润”,借着在药厂工作之便,每天从厂里拿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服用。

几年一过,肾功能病变。

在肾病病例中,这样滥用药物、包括部分中药,最后演变成肾损伤,甚至慢性肾病晚期——尿毒症,还不在少数。

日常生活中,儿童一感冒,不少家长会拿出抗生素,效果看似“药到病除”;应酬频繁的商务人士喝完酒,则服一粒“龙胆泻肝丸”,名曰“护肝”,这其实都很危险。

多位肾脏科医生提醒:长期滥用药物,容易引发肾功能病变。

这些药物除了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外,少部分中药也被列入伤肾“黑名单”。

肾脏病,又称“腰子病”。

它的病变与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甚至脸色苍白、骨骼疼痛等临床表现都可能与肾损伤有关。

在评估肾功能时,一定要在全身寻病因,比如病人若来看胃病,医生不光要看胃,还要排查肾功能;如果病人说肾不好,医生则要排查是不是肾外疾病引发的。

只是这种全身排查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很多肾病患者不是因为自身脏器器官病变得病,而是因为“长期乱吃药”。

根据数据:在急性肾损伤病例中,由药物引发的高达20%,6%的患者甚至严重到需进行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

目前,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1%,初步估计总患病人数超过1亿。

规范药物治疗和早期治疗,已成为预防慢性肾病和相关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措施。

药物为什么容易伤肾?这与肾脏功能有关。

肾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排毒重任。

以人每天排出1.5-2升的尿液来算,肾脏每天实际上要循环往复地处理180升原尿,是前者的100倍左右。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依靠肾脏进行,而药物的分子量大小、脂溶性、蛋白亲和力会影响肾代谢,形成积聚。

在肾脏的过滤工序中,一旦药物反复、长期积聚在肾中,容易引发肾损伤。

目前被发现的伤肾药物包括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非甾体抗炎药,比如消炎止痛药;抗肿瘤药物、利尿剂、造影剂等。

中药引起的药源性肾损害

中药引起的药源性肾损害
作者简介: 王敏 ( ) , 女, 河南省周口市人, ( & . . F ( & / $ 年毕业于临沂 卫校, 主要研究护理 ( & & . 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护理学院, 中的用药监护, 已发表论文&篇。 收稿日期: $ % % . F ( ( F ( $
葛根素注射液 + 肾功能明显好转。葛根素是从 H 后, 豆科植物葛根中提取的单一成分 ) , 二羟基 ’ F F / F L F " 葡萄糖醛基异黄酮, 葛根素注射液是以 . % ] 丙二醇 为溶媒配制而成。临床应用疗程长, 易使药物蓄积产 生毒性。该患者可能由于年老, 对药物的代谢、 排泄 功能减退, 疗程长, 更易发生药物蓄积。 " 关木通 近年来, 有关中药关木通所致肾损害的报道逐渐 增多。关木通为马兜铃科植物木通马兜铃的干燥藤 茎, 含有马兜铃酸, 过量或长期使用, 可致肾损害。据
[ ] 王丹华等报道 , - 例新生儿于 $ H 内服用汤剂仅 $
万方数据
剂, 共服用木通末大于( $ T即发生肾衰。刘继红等也
# "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3 3 "年 & <卷
[ ] ! ! " 报道多例患者使用木通引起肾损害 。龙胆泻肝
蟊以发泡疗法治疗。治疗前查血常规正常, 用药 4 ? 后出现尿痛、 尿频、 排尿困难、 肉眼血尿。实验室检 查: 尿E 隐血! 蛋白质! ) 1& 6、 F ) 1! 6、 6、 6。对 症治疗, 有极 % & ( 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斑蟊辛温, 毒, 入大肠、 肺、 肾经。临床用于痈疽、 疔肿、 干癣等。 斑蟊素易自胃肠道吸收, 皮肤也能吸收少量, 致死量 为8 。排泄主要通过肾脏, 肾脏对斑蟊素有很高 3 , ’ 的敏感性, 可引起肾小管、 肾小球上皮细胞严重水肿, 随之白细胞升高, 出现蛋白尿、 管形尿、 血尿等。 # 其它 [ ] % " 据刘仁全等报道 , 患者因4 头痛、 全 (前发热、 身不适, 服用$ , / 。出现颜面 $ $感冒灵冲剂% 3 8次 ( ’ 浮肿且逐渐加重, 神经差, 疲乏无力, 小便量少, 大便 秘结。尿常规: 蛋白 (6) , / , ( ) ; E ) 1&!8 G A F )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滥用中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滥用中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中药,在人们的印象里是“天然、无毒、无副作用”的代名词,许多人甚至煲汤时也会放些中药材。

肾内血液科医师提醒,滥用中药可能导致肾脏损害。

肾脏承担着人体的代谢排毒重任。

以人每天排出1.5—2升的尿液来算,肾脏每天实际上要循环往复地处理180升原尿,是前者的100倍左右。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也依靠肾脏进行,而药物的分子量大小、脂溶性、蛋白亲和力会影响肾代谢,形成积聚。

在肾脏的过滤工序中,一旦药物反复、长期积聚在肾中,容易引发肾损伤。

据统计,有可能致肾脏损害的中药,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为植物类中药,有雷公藤、草乌、木通、益母草、苍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大枫子、山慈菇、曼陀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
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钩藤、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等。

第二类为动物类中药,有斑蝥、鱼胆、海民、蜈蚣、蛇毒等。

第三类为矿物类中药,有含砷、汞、铅类和其它矿物类等。

上世纪90年代初,利用中草药减肥较为流行,然而这些中草药含有马兜铃酸,虽具有利湿清热的功效,但这种成分会损伤肾小管,导致不可逆的肾脏损伤,长期服用可演变为尿毒症。

民间常用的“朱砂煲猪心”,其含过量的汞(水银),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服用。

黄药子常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秘方”,但其中含有毒素,对肝、肾功能有影响,不能久服。

“闯下大祸”的龙胆泻肝丸,因为其中含有马兜铃酸,导致很多服药者发生肾脏损害。

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已经证据确凿,国家卫生部曾发出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12种含马兜铃酸中草药“黑名单”,包括:龙肝泻胆丸、排石冲剂、分清止淋丸、妇科分清丸、甘露消毒丹、复发珍珠暗疮
片、耳聋丸、当归四逆汤、玄珠狼疮丸、冠心苏合丸、跌打丸、独活寄生汤。

含马兜铃酸的常见中药材还有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马兜铃、木防己、天仙藤、细辛等。

长时间用药、大剂量用药及重复用药,特别是滥用中药所谓“偏方”、“秘方”,容易增加药物性肾损害的风险。

专家提醒说,患者发现肾损伤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如向医生全面介绍服药的历史、立即停药,采用更为积极的治疗手段。

如必须继续用中药,也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辨证用药、组方配伍、正确炮制、改变煎药方法、控制用药剂量等办法,减少中药的毒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