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二节
中山市小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方案(

中山市小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方案(广中江高速公路安置地)一、项目概况广中江高速公路已经列入广东省第三批扩大内需项目清单,公路建成后对加快珠三角交通一体化进程、完善路网布局、改善区内交通具有重要意义。
因广中江高速公路建设征用了小榄镇宝丰社区、北区社区、绩东二社区、联丰社区、埒西一社区、盛丰社区、西区社区和竹源社区部分土地,致使被征地村民需另择土地建设住房。
为保障被征地村民的利益,在充分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小榄镇人民政府提出了在北区社区、绩西社区、九洲基社区、盛丰社区、西区社区和竹源社区安排广中江高速公路被征地农民生活安置区用地,为被征地村民提供各项生活配套设施齐全的生活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小榄镇新农村的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
二、规划修改的原因根据现行规划,项目用地大部分位于小榄镇规划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外,不符合现行规划,但本项目属于广东省重点项目涉及安置地,为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需对现行规划进行局部修改。
三、规划修改具体情况(一)调入地块土地利用情况本次规划修改调入位于小榄镇北区社区、绩西社区、九洲基社区、盛丰社区、西区社区和竹源社区,面积为6.0158公顷,其2012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6.0158公顷,其中园地4.4150公顷、其他农用地1.6008公顷。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1 调入地块土地利用现状情况表单位:公顷土地分类土地坐落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合计小计耕地园地林地其他农用地北区社区 3.3241 0 2.6200 0 0.7041 0 0 3.3241 绩西社区0.2856 0 0.2856 0 0 0 0 0.2856 九洲基社区0.0700 0 0.0700 0 0 0 0 0.0700 盛丰社区0.1616 0 0.1135 0 0.0480 0 0 0.1616 西区社区 1.6246 0 1.1954 0 0.4292 0 0 1.6246 竹源社区0.5501 0 0.1305 0 0.4195 0 0 0.5500 总计 6.0158 0 4.4150 0 1.6008 0 0 6.0158 注:数据是在中山市2012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基础上统计形成。
中山市小榄镇旧城河涌_水色匝更新规划设计研究

中山市小榄镇旧城河涌———水色匝更新规划设计研究王冀曼1,2许靖涛1,2(1.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60; 2.重庆大学,重庆,400044)【摘要】本文以中山市小榄镇“旧城河涌———水色匝”为研究客体阐述了其滨水空间更新规划内容,首先分析了“水色匝”面临的问题,其次划定改造范围及确定规划改造目标,最后提出了总体改造策略及三个层次的规划设计体系,希望此种针对旧城滨水空间的改造规划思路及规划体系能对相似的规划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山小榄镇;旧城河涌;滨水空间;改造规划【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2010年参观世博“中国馆”的游客也许会看到一个来自中山小榄镇的生态旅游项目———“水色匝”涌①,其优美的岭南水乡景色出现在中国馆小城镇展区多媒体宣传片中。
这条涌在2007年以前,还是一条有名的“臭水沟”、“墨水涌”,2009年底基本完成整治工作,目前“水色匝”水陆环境焕然一新,“水色匝”涌鱼虾、螃蟹、螺又重现,夏日常见群众在“水色匝”涌游泳、戏水,已成为休闲旅游的亮丽风景线。
本文将重点回顾设计组②2008年期间参与此旧城滨水空间更新项目时而制定的规划设计内容,以期对相似更新实践有借鉴意义。
1“水色匝”面临的问题中山市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的中心镇,如图1。
近年来随着南部新区的产业发展、城市中心的转移,旧城空间活力逐渐丧失。
改革开放以前,城镇范围内水网交错,水巷、小桥、埠头、榕树、轻舟、骑楼、花市……等等编织成一幅具有浓郁岭南水乡风情的画卷,然而这种典型的水乡特征亦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化及规模化扩张、城市机动车交通体系蔓延逐渐被抹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水乡文化衰落和水网空间特征衰败现代产业经济的发展依赖于快速便捷的陆运交通,随着小榄经济的腾飞,城市的发展极核不再受制于水网,逐渐向周边的新区转移。
旧城水网空间的衰败不可避免,只留下因水而生的整体空间格局,填充其间的功能、事件、生活、文化等都正在或图1小榄镇区位已经没落。
1710亩!小榄永宁螺沙旧改重启!要建产城融合示范区!

1710亩!小榄永宁螺沙旧改重启!要建产城融合示范区!小榄螺沙片区改造意愿调查工作重启!12月20日,小榄镇人民政府发布了《永宁社区螺沙片区改造项目意愿调查》公告,拟改造范围面积约114公顷(1710亩)!|图源:小榄政府官网调查范围1710亩!至2022年6月20日止!从公示文件得知,本次拟改造调查范围:东至永宁工业大道,南至广福路、螺六大涌,西至瑞和路,北至联岗路。
|永宁旧改范围图源:小榄政府官网范围内涉及旧村庄、旧国有宅基地、旧工业厂房及部分未开发用地,面积约114公顷(1710亩)。
本次调查实施单位为广东置信勘测规划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意愿调查从2021年12月20日起,至2022年6月20日止。
|永宁旧改调查范围及内容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项:其一是,住户及房地产等基本情况;核实调查范围内的户籍人数、产权人以及土地、房产权属等情况;其二是,改造意愿情况,征询权利人是否有改造意愿及改造方式、改造内容、补偿方式、配套公共设施等方面的设想、意见与建议。
时代2019年介入意愿调查2021年纳入市级改造计划早在2019年,小榄永宁社区曾启动过“三旧”改造意愿调查,首期旧改包括螺沙、西下、西就片区三个区域。
|图源:永宁社区当时拟改造范围是螺沙663亩、西就约382亩、西下旧区72亩,永宁社区首期旧改面积合计约1117亩(744666.7㎡),现在1710亩,范围大了不少!此前中山市捷拓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为永宁社区“三旧”改造前期服务商,经查询可以发现其为时代中国旗下全资子公司!|图源:企查查资料显示,永宁社区是小榄镇辖下一个社区,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有800多年的人文历史。
1980年,永宁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047万元,成为全国第一个“千万富翁乡”;1986年突破1亿元,成为远近闻名的“亿元村”;1993年更是突破10亿元大关,跨入全国十大首富村的行列,名声在外!永宁社区现辖螺沙、宜男、沙垄、西上、西下、永南、东村、北村、洪山、大华、五福、赤松、西就、岗头等十四个村民小组。
小榄镇总体规划文本

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1993年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及1995年调整的《小榄镇总体规划》实施以来,对小榄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城市规划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正确方向,其规划目标已基本实现。
近十年来,小榄镇利用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加快改革步伐,经济迅速增长,城镇建设健康发展,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型镇,发展成为一个发达的、城市型的现代化工业城镇,中山市北部的经济中心、中心镇。
在进入WTO后的现代化发展新形势下,为了进一步保持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协调城乡的现代化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第二条本规划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按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规定而编制。
第三条本期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2年至2020年,近期规划期限到2005年,若干重大问题考虑到2050年的远景发展要求。
第四条本规划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生态的观念、城乡结合发展的观念和适应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观念。
规划的指导思想是:(1) 按照城乡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思想,统一整合、调整城乡用地布局;(2) 为新形势下经济发展新的腾飞和城乡建设的现代化,进行工业用地调整、新一代城乡用地建设和城乡社区改造;(3) 节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 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观念,强化生态建设,弹性城镇布局;(5) 统一城乡规划管理。
第五条规划区范围小榄镇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为全镇镇域,总面积 75.38 km2。
第六条本规划是指导小榄镇镇域内各项建设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小榄镇域各城区、乡村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执行本规划。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规划说明书、研究报告、基础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
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二章城镇性质、规模、城镇发展总目标第七条城镇性质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中心镇,全国音像、小五金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中(山)、顺(德)、江(门)交界地域的经济中心。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规划条件论证报告的批复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规划条件论证报告的批
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2.04.01
•【字号】中府函〔2022〕101号
•【施行日期】2022.04.0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规划
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规划条件论证报告的批复
小榄镇人民政府:
你镇《关于批准实施〈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规划条件论证报告〉的请示》(榄府请〔2022〕14号)收悉,经研究,批复如下:
一、经审核,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建设用地拟落实的规划设计条件已经中山市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委员会审议,符合《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中山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因此,原则同意《中山市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规划条件论证报告》,该报告所提规划条件作为小榄镇东升片益隆村益隆六经济合作社榄益街边工业区用地的规划审批依据。
二、你镇要加强对上述规划条件实施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应认真执行,不得
随意调整。
你镇应加快相关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编制进度,将已批规划设计条件落实到相应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或村庄规划)中。
三、你镇应在上述规划设计条件获批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日。
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二节

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二节第一篇:小榄镇总体规划—第二节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2002~2020年)说明书第二节区位、历史、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史第二节区位、历史、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史一、区位小榄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经113013’,北纬22047’,属中山市管辖,是中山市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镇。
小榄镇东和北与东凤镇隔河相望,东南与东升镇相连,西南与横栏镇接壤,西与古镇连接,西北与顺德市均安镇为邻。
镇域面积71.47km,另有新增土地3.91 km2,合计75.38 km2。
二、历史沿革早在宋末至元初间,南雄珠玑人大规模南迁至小榄,开村于岗头村,明、清两代称为“榄乡”,辛亥革命初期改为“榄镇”,民国初年设小榄镇,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小榄前属南海县地,设香山县后属大榄都,清光绪初年改称榄都(含今古镇、东升二镇全境,东凤、横栏二镇大部,及坦背镇的一部分)。
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三区。
1930年改称西海区,翌年复称三区。
1952年划出古镇、东凤、横栏及镇区,称下三区。
1957年撤区并乡,分为古镇、永宁、五埒3个乡,1958年合并为小榄公社(含镇区),1963年析出镇区和古镇,小榄的行政体制分为小榄镇和小榄区。
1986年12月镇、区合并为小榄镇,同时划出东南部63个自然村给东升镇。
小榄原是水陆交错、岗丘点缀、环境优美的水乡泽国。
域内山峰五座(大榄岗、凤山、石岗、圆榄岗、龙山),金木水火土,五星聚境,旗鼓把门;古时榄镇河涌纵横交错、曲折有序,有“九龙入洞”之称(注:九龙指:鸡肠滘、芷海、东埒口、米步滘、流板、第一埗、第九涌、寨前、九滘等九条内河涌。
),又有“菊城”和“九洲八景” 之称(注:八景为:林步酒家、驼峰夕照、双桥立鹭、泰宁诗社、沙堤杨柳、楼树巢鸦、凤岭朝霞、深埠芰荷。
)。
古文云:“东有跃龙,西有起凤,登云望月,渔翁归晚,老树巢鸦,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
岁岁黄花看不尽,诗谈酌酒赏花村”。
中山市小榄镇旧城河涌——水色匝更新规划设计研究

日 的核心 区域和关键 空间 。 城
业态单 一 、 开发 档 次 不 高 , 衍 生 出 滨 水公 共 设 施 并
渐 于陈 旧 、 筑 年 久 失 修 、 路 不 畅等 次 生 问 题 。 建 道
若要还 原水乡风 貌 , 必须 在 旧城 滨水 区重新 置入 城
市 的现 代公 共 服 务 职 能 , 休 闲 、 乐 、 贸 、 区 如 娱 商 社
为传 承历 史 文 脉 , 造 岭 南 水 乡 的城 市 特 色 , 打
同时 使城 市 可 持 续 发 展 , 时缓 解 陆 上交 通 压 力 , 适
【 文章编号】06 36 (010 04 — 9 10 — 8221 )7— 07 0
{ 毽l 辍
中 山市 小 榄 镇 旧城 河 涌
王 冀 曼 许 靖 涛 。
水 色 匝 更 新 规 划 设 计 研 究
( .广 州 市 城 市 规 划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 东 广 州 , 1 0 0;2 1 广 5 05 .重 庆 大 学 , 庆 , 0 0 4 重 4 04 )
城市发展研究 1 8卷 2 1 0 1年 7期 Ura tde 1 1 . 0 1 b n Su isVo. 8No 7 2 1
l戆糟 : 壤 |
色 宣传 , 图。 如
王 曼 : 山 小 镇旧 河 — 水 匝 新 划 计 究 冀 等中 市 榄 城 涌 — 色 更 规 设 研
虽 坐拥小 榄人 民公 园 , 脱 离 榄 乡大 涌 , 园与 城 但 公
市 的水 网没有结 合 。在榄 乡 大涌 沿线 , 乎 没有 滨 几 水 绿地 , 涌岸 线 多 为 硬 质 护 坡 , 工 渠 化 的 工 程 河 人 性 河道替 代 了曾经 的 自然 生 态 风 貌 。 自然 绿 地 的 匮乏既影 响环境景 观 , 也无 法 满足 市 民亲 近 自然 的 愿求, 更不利 于河涌 的综合生态 环境维 育。
城乡一体规划的新探索--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

城乡一体规划的新探索--中山市小榄镇总体规划
周榕;文国玮;刘淑英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3(019)011
【摘要】小榄镇是珠江三角洲城镇化发展较快的典型城镇,其总体规划的修编在城乡一体化原则指导下,通过对全镇域工业和城乡用地布局的调整,形成以集中的城市型主城区和相对分散的城乡一体化的小组团相结合的生态型总体布局,解决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阻碍小榄镇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总页数】5页(P50-54)
【作者】周榕;文国玮;刘淑英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北京,100084;小榄镇城市规划管理所,广东,中山,5284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1
【相关文献】
1.县(市)域城乡总体规划编制中的次区域规划探索——以三河市城乡总体规划为例[J], 戚常庆
2.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初探——以抚宁县城乡总体规划(2012—2030)为例 [J], 孙国伶
3.城乡一体化总体规划实施机制及政策措施初探——以山东广饶县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例 [J], 游晓琴;潘爱丰
4.城乡统筹视角下的重庆区县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探讨——以石柱县城乡总体规划为例 [J], 方波;周杜辉;
5.城乡一体化模型在城乡总体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J], 薛小川;王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区位、历史、自然地理、城市规划史
一、区位
小榄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中南部,东经113013’,北纬22047’,属中山市管辖,是中山市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镇。
小榄镇东和北与东凤镇隔河相望,东南与东升镇相连,西南与横栏镇接壤,西与古镇连接,西北与顺德市均安镇为邻。
镇域面积71.47km2,另有新增土地3.91 km2,合计75.38 km2。
二、历史沿革
早在宋末至元初间,南雄珠玑人大规模南迁至小榄,开村于岗头村,明、清两代称为“榄乡”,辛亥革命初期改为“榄镇”,民国初年设小榄镇,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
小榄前属南海县地,设香山县后属大榄都,清光绪初年改称榄都(含今古镇、东升二镇全境,东凤、横栏二镇大部,及坦背镇的一部分)。
宣统二年(1910年)改称三区。
1930年改称西海区,翌年复称三区。
1952年划出古镇、东凤、横栏及镇区,称下三区。
1957年撤区并乡,分为古镇、永宁、五埒3个乡,1958年合并为小榄公社(含镇区),1963年析出镇区和古镇,小榄的行政体制分为小榄镇和小榄区。
1986年12月镇、区合并为小榄镇,同时划出东南部63个自然村给东升镇。
小榄原是水陆交错、岗丘点缀、环境优美的水乡泽国。
域内山峰五座(大榄岗、凤山、石岗、圆榄岗、龙山),金木水火土,五星聚境,旗鼓把门;古时榄镇河涌纵横交错、曲折有序,有“九龙入洞”之称(注:九龙指:鸡肠滘、芷海、东埒口、米步滘、流板、第一埗、第九涌、寨前、九滘等九条内河涌。
),又有“菊城”和“九洲八景”之称(注:八景为:林步酒家、驼峰夕照、双桥立鹭、泰宁诗社、沙堤杨柳、楼树巢鸦、凤岭朝霞、深埠芰荷。
)。
古文云:“东有跃龙,西有起凤,登云望月,渔翁归晚,老树巢鸦,五松六路三丫水,一洞梅花十二桥。
岁岁黄花看不尽,诗谈酌酒赏花村”。
形象描绘了小榄山、水、镇、花鸟树木之间的融合关系,如诗如画般的水乡风景。
小榄镇自然条件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物产丰富,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也是重要的侨乡,与海外,特别是港澳联系广泛,居民素有务工经商的传统。
明末清初榄乡蚕丝、麻织、藤织业兴盛,并有烧制绿瓦;宣统年间广州蒸气动力机械传入小榄,加速了小榄工
业的发展;民国初至建国前,小榄的工业和手工业主要有:电力、机械、碾米、制衣、制砖、建筑器材、竹木器等,带来了商业的繁荣,打下了小榄地方工业的基础。
1986年以前,小榄的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以花卉、蔬菜、水果、养殖等经济作物为主,工业以锁具、粘胶带、日用电器、食品等为骨干,对外贸易日益活跃,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商品集散地之一。
1987年至1993年小榄镇处于农业镇向工业镇转变的开拓起步阶段,经济发展以面向市场的来料加工为主,镇办企业迅速发展,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第三产业日益兴旺。
1994年后,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指引下,小榄镇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新的行政管理体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加强土地经营管理,健全了城镇规划管理的体制,新城区的建设展现了优美的城市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
通过深化改革、科学管理,内引外联,积极发展个体、股份、合资大型集团式企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全面发展,成为享誉国内的工业城镇,中山北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并被授予中国乡镇之星、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国家卫生镇等荣誉称号。
三、自然地理条件
1.地形
小榄镇地势北高南低,除凤山、圆峰山、龙山、榄碇岗和飞驼岭5个小山丘外,其余地势平坦微有起伏,地面标高平均为2 m(珠江高程),最高点为飞驼岭,标高48.2 m。
域内河涌众多,遍布鱼塘,植物生长良好。
2.地质
小榄镇属珠江三角洲海陆交互相沉积平原,地质构造自上而下划分为:
(1) 人工填土层(Q ml ):以细砂、含泥砂层为主;
(2) 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Q mc):可划分为淤泥质土亚层、粘土亚层及淤泥;
(3) 第四系残积层(Q el):可划分为粉质粘土亚层和粉土亚层;
2(3)):主要为震旦系砂岩。
(4) 基岩(Z、Y
5
土壤承载力较差,均需进行人工处理后,方可进行建设。
3.地震
小榄镇属非经常地震区,历史记载最大地震为里氏3.8级,历时3秒钟。
根据1990年《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小榄镇地震烈度为7度区域,建筑设防为7度。
4.气候
小榄镇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暖湿润,偶有霜冻,阳光充足,四季常青,年平均气温23℃,1991年以来极端最高气温38.5℃(1994年7月),极端最低气温2.4℃(1991年1月)。
1960年至2001年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60时/年,年平均日照率为42%。
小榄镇雨量充沛,春夏多雨,秋冬稀少,1960年至2001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626 mm,最高降雨量为2465.2 mm(1965年),年平均蒸发量1331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5%。
小榄镇属季风气候,全年污染系数夏季最大为南风,次为东南风、西南风;冬季最大为北风,次为西北风;春秋两季有过渡性。
年平均风速为2.2~3.6 m/秒。
每年4~9月为南海台风季节,年平均4次,以7~9月频率最高,占全年登陆次数的73%,偶有飓风,最大风力12级,并伴有暴雨。
当台风袭击珠江口以西时,台风移向往往对准河口,与潮流方向一致,会加重洪水的威胁。
5.水文
小榄镇河网发育,东北、西两边的小榄水道和横琴海是流经境域两条主要河流。
小榄水道是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流经镇域长度为10.97 km,河面宽约400 m,1952年至2001年间平均水位(以珠江基面高程计)3.258 m,最高水位5.34 m(1994年6月20日),最低水位–0.692 m(1955年),平均水深13 m,枯水期3 m,最大流量2980 m3/秒,河道警戒线3.5 m,防洪堤顶高6.4 m。
横琴海流经镇域长度12.7 km,河面宽约90 m,平均水深2 m,枯水期0.7 m,由于上游建有水闸,水位变化不大。
6.资源
小榄镇自然资源贫乏,没有任何矿产资源。
域内土地资源紧缺,土壤多为砂质土,含肥量低,农业主要为经济作物(花卉、苗木)和养殖业。
四、城市规划史
小榄镇于1992年编制总体规划,规划于1993年经中山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规划的要点如下:
规划年限:1993~2010年
城镇性质: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的中心城镇,以电子、轻工、五金为主的工商城镇。
城镇规模:全镇人口近期为17万人,远期为30万人;
城镇人口近期为9万人,远期为25万人;
近期规划新城区6.094 km2,建成区为9.39 km2;
远期规划城区25.3 km2,远景规划城区38 km2。
规划布局以旧城为依托,以新城区为中心,形成永宁、九洲基、绩西和绩东一,三个次中心为两翼的“组团式”结构。
1995年,根据城乡建设的发展形势,为节约用地,紧凑城镇布局,缩小规模,集中建设新城区,又对原规划作了调整。
调整后的城镇性质为:小榄镇是中山市北部地区的中心城镇和水陆交通中心,以发展五金、轻工、电器为主的工商型水乡城镇。
城镇规模调整为:全镇人口近期为17万人,远期为30万人;
城镇人口近期为11.3万人,远期为18万人;
近期规划城区9.39 km2;
远期规划城区16.73 km2。
规划布局以旧城为依托,以新城区为中心,形成永宁、绩东一、九洲基三个次中心的“组团式”结构。
1997年编制了旧城区整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