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常识(课堂PPT)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诗律知识课件

第七页,本课件共有9页
五、近体诗的句法 1.活用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
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
即事》)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9页
06.12.2002211
(2)二、四、六可以不分明的情况: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了仄, 那么第六字必须改为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可以用仄 ,但其对句的第五字必须改用平声。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9页
四、近体诗的对仗
1.近体诗是怎样对仗的 律诗一般是颔联、颈联对仗,也有尾联对仗的, 还有四联都对仗的。不过律诗至少颈联必须对仗。
律绝大都不对仗,也可以让其中的一联对仗,也可 以都对仗。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都得对仗。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9页
2.近体诗中特有的对仗 借对:利用一字多义或一字多音的现象进行对仗。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杜审言《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西湖留别》) 流水对:字面是对仗,但意义却是相承的。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9页
3.拗救问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一、三、五也要论的情况: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
否则,句尾就是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近体诗
中不许出现。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子必须是平。否则 ,除韵脚之外,全句就剩下一个平声字,叫做“犯孤平”。 救的办法是将本句的第五字改为平声。
五、近体诗的句法 1.活用 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岑参《登总持阁
》) 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王维《从岐王
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2.错位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王维《春日上方
即事》)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杜甫《遣意》)
第八页,本课件共有9页
06.12.2002211
(2)二、四、六可以不分明的情况: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用了仄, 那么第六字必须改为平。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六字可以用仄 ,但其对句的第五字必须改用平声。
第五页,本课件共有9页
四、近体诗的对仗
1.近体诗是怎样对仗的 律诗一般是颔联、颈联对仗,也有尾联对仗的, 还有四联都对仗的。不过律诗至少颈联必须对仗。
律绝大都不对仗,也可以让其中的一联对仗,也可 以都对仗。
排律除了首、尾两联外,一律都得对仗。
第六页,本课件共有9页
2.近体诗中特有的对仗 借对:利用一字多义或一字多音的现象进行对仗。 酒中堪累月,身外即浮云。(杜审言《秋夜宴临津郑明府宅》)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温庭筠《苏武庙》)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白居易《西湖留别》) 流水对:字面是对仗,但意义却是相承的。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李商隐《隋宫》)
第四页,本课件共有9页
3.拗救问题:“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1)一、三、五也要论的情况: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须是仄。
否则,句尾就是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近体诗
中不许出现。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子必须是平。否则 ,除韵脚之外,全句就剩下一个平声字,叫做“犯孤平”。 救的办法是将本句的第五字改为平声。
诗词格律 (课件)

一 律诗的平仄谱
(一)七律的平仄谱 七律的平仄谱,是用七言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型,按一 定顺序组合而成的。这四种基本句型,按不同搭配, 一共可以组成四种平仄谱式。七律的四种基本谱式中 所包含的平仄基本句型排列次序如下: 第一式:首句平起不入韵式
①②③④①②③④ 第二式:首句仄起入韵式
②④①②③④①② 第三式:首句仄起不入韵式
二 五言律句的四种平仄基本句型
五言律句有四种平仄基本句型:
① 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仄
② 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③ 平起仄收句
平平平仄仄
④ 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第三节 平仄谱式
近体诗按照一定的规则将四种平仄基本句 型组合搭配,制成各个诗体固定的平仄格 式。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又叫做平仄谱式, 简称平仄谱,或诗谱。平仄谱式,是学习 近体诗平仄音律的重要内容。写近体诗, 都要按照平仄谱式规定的声律,不能任意 改变。
(2)古四声的特点:
唐·释处忠《元和韵谱》:“平声哀而安,上声 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明·释真空《直指玉钥匙门法》:“平声平道莫 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
声短促急收藏。”
清顾炎武《音论》:“平音最长,上去次之, 入则诎然而止,无余音矣。”又说:“平声轻
迟,上去入之声重疾。”
(3)式句的第五字只能用平声字,不能用仄声字。 (3)式句的第六字、第七字都是仄声字,如果在 第五字上再用仄声字,就是三仄调了。三仄调,指 句中连用三个仄声字。如果三仄调出现在句尾三字 脚上,就叫三仄脚,亦称三连同。古仄脚是古体诗 常用的一种格式,所以不能用在近体诗中。
(4)式句的第五字只能仄声字,不能改仄为平。 (4)式句的第六字、第七字是两个平声字连用, 如果第五字再用平声字,就犯了三平调。三平调, 是指句中连用三个平声字。如果这三个平声字用在 句尾的三字脚中,就叫三平切脚或三平脚。三平调 是古体诗专用的平仄格式,近体诗也应尽力避免。
古诗词格律.ppt

四、三字尾的平仄
所谓“三字尾”,即指近体诗的 一句诗最后三字都为平声或仄声。 这是近体诗的另一大忌。在写作近 体诗时尽量要避免。
五、拗 救
在近体诗的中,如果有的字不 符合规定格律,即称为拗,出现拗 字的句子称为拗句。而为了拗句避 免犯孤平(广义)和三连平之忌, 改变本句中或对句中的其他字的平 仄,称为救。
四、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中是很常 见的,它和常规的诗句一样常见, 所以不算孤平。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五、拗 救
1、五言的拗救 ①仄仄平平仄 ②平平仄仄平 ③平平平仄仄 ④仄仄仄平平
五、拗 救
1、五言的拗救
①仄仄平平仄 只能变成“平仄平平仄”。 不能“仄仄仄平仄”或“平仄仄平 仄”,因为这样就犯孤平。 所以这种形式没有拗救。
五、拗 救
1、五言的拗救 ②平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字变成仄的话,第三字 必须变成平,即“仄平平仄平”, 而不能“仄平仄仄平”,以免孤平。 这就是拗救。
三、孤 平
2、五言中的孤平 在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
中,第一字必须用平声;如果用了 仄声字,变成“仄平仄仄平”,就 是犯了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 只剩一个平声字了。
三、孤 平
3、七言中的孤平 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
仄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型中,第三 字如果用了仄声,变成“仄仄平平 仄仄平”,也叫犯孤平。
一、粘 对
1、对
高考复习:诗之格律ppt课件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2)仄起式
(甲)首句入韵
B.○仄仄平平○仄仄平 A.○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联
a.○平平○仄仄○平平仄 颔联
B.○仄仄平平○仄仄平 联 b.○仄仄○平平○平仄仄
左思《郁郁涧底松》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古诗·迢迢牵牛星》
七言诗 2+2+3=2+2+1+2 2+2+3= 2+2+2+1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燕歌行》选句
城春草木深。
颔联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对 颈联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尾联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1)仄起式
(乙)首句入韵(律诗) 终南山 王维
A.○仄仄仄平平
太乙近天都,
B.平平○仄仄平 b.○平平○平仄仄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A.○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绝 青霭入看无。 句 分野中峰变,
借对
1.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杜甫:巫峡敝庐奉赠侍御四舅) 2. 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
(以上借义)
4. 马骄珠汗落,胡舞白题斜。(杜甫:秦州杂诗其三) 5.事直皇天在,归迟白发生。(刘长卿:新安奉送穆渝德) 6.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诗词格律常识课件

02 诗词的韵律规则
平仄的规则
平仄定义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基本要素 ,平声指较平缓的声调,仄声指
相对不平缓的声调。
平仄规律
在诗词中,平仄的交替和变化会 产生节奏感,形成抑扬顿挫的韵 律。常见的平仄规律有“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等。
平仄的作用
平仄的运用可以使诗词读起来更 加和谐、悦耳,增强语言的音乐
理解作者的意图。
象征手法可以通过具象或抽象的 方式来表现,如用具体的景物或 形象来象征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情
感。
对比手法
对比手法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形象来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 处。
对比手法可以用来强调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表现,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 解作者的意图。
对比手法可以通过对比相同或不同的事物或形象来表现,如用对比的方 式来突出事物的特点或情感的表现。
详细描述
意境营造要求作者通过描绘景物、抒发情感、表现意象等方式,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使读者在欣 赏作品时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震撼。同时,要注意意境的深远和高雅,避免流于浅薄和低俗 。
THANKS
感谢观看
词牌的运用和变化
词牌的运用
在创作词时,需要根据所选词牌的格式和韵律进行填词,以符合该词牌的要求。
词牌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词牌在流传过程中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不同的变格和别名 。同时,一些词人也会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对词牌进行创新和变化,从而丰富了 词的创作形式和风格。
04 诗词的修辞手法
比兴手法
节奏规律
节奏的形成与平仄、押韵、对仗等要素密切相关,常见的节奏有二 拍、三拍、四拍等。
节奏的作用
节奏可以使诗词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同时 ,节奏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词的情感和意义。
基础诗词格律PPT课件

泊秦淮 作者: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律诗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huàn)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浔阳江头夜送客∆ , 陌
醉不成欢惨将别, 屑 ∆
枫叶荻花秋瑟瑟∆ 。/ 栉
别时茫茫江浸月。 月 ∆
主人下马客在船, 仙 忽闻江上琵琶声, ∆
举酒欲饮无管弦。/ 先 主人忘归客不发。/ 月
∆
∆
古体诗的用韵 ②古体诗可以换韵(近体诗必须一韵到
底)。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 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胡 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 带日已缓。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思 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弃捐物复道,努 力加餐饭。
基础诗词格律
一、格律诗的句数和字数
联:
每2句为一联。
出句和对句:
每联第1句为出句,第2句为对句。
联名:
律诗: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绝句:首联、尾联。
二、格律诗的押韵
1、何谓“押韵”? 押韵 是指在诗歌该用韵的地方用同韵部的字。 格律诗一般隔句押韵,偶句最后一个字押韵。第一句
可用韵,也可不用韵,用韵的叫“首句入韵”,不 入韵的叫“首句不入韵”。五言诗多首句不入韵, 七言诗多首句入韵。 格律诗用韵的字也叫“韵脚”
四、近体诗的平仄 1、何谓“平仄”?
“平仄”指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声调。“平”即 中古的平声,“仄”即中古的上、去、入三声。
诗词格律常识-清华大学-王步高PPT课件

4
CHENLI
4
而中国格律诗词充分发挥了汉字是单音 节字,发音又有四声的变化,声调有高 低长短的变化,如果交叉组合,则和谐 ,有音乐美。
格律诗
近体诗
5
CHENLI
5
格律诗四要素: 文言 押韵、平仄、对仗
6
CHENLI
6
韵
韵头 韵腹 韵尾
G∕u∕an∕g 光
7
CHENLI
7
韵脚: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liu)
CHENLI
17
从现代汉语拼音辨入声字
1、声母 b、d、g、j、zh、z与全部韵母 相拼的阳平声字
2、fa 与 fo 的全声调字均为古入声; 3、d、t、n、l、z、c、s拼 e 的全声调 (实际只有阳平、去声有字)均为古入声字: 4、卷舌音声母 zh ch sh r 拼 –uo 的全声调字(实际无上声)均为古入声字
跌、揭、桀、薛、噎、碣;
27
CHENLI
27
10、药
薄、阁、爵、约、脚、郭、酌、托
、削、铎、灼、凿、着、泊、勺、
嚼、桌、搏、礴、昨;
11、陌
陌、石、白、泽、伯、迹、宅、席
、籍、格、帛、額、
柏、积、夕、革、脊、隔、掷、责
、
惜、择、摘、藉、骼、瘠、昔;
28
CHENLI
28
12、锡 锡、击、绩、笛、敌、滴、镝、檄、激、
诗词格律常识
东南大学 清华大学 王步高
CHENLI
1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元以前的中国
文学史基本是中国诗歌史。即使散文、
小说、戏剧中也有大量的诗词。散文中
的赋、骈文,戏剧中的唱词更多诗歌的
成分。
高中格律诗·词律精选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格律诗对对仗的要求
①律绝不要求对仗,当然四句中前两句 或后两句对仗也可以,四句两联全对仗 也行。
②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一首律 诗共八句,可分为一、二句首联,三、 四句颔联,五、六句颈联,七、八句尾 联。八句四联全对仗也可以。
③排律则除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可以不 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全对仗。
选择需要慎重,既要当机立断,也要瞻 前顾后 。机不 可失、 失不再 来,当 改变人 生的机 遇出现 的时候 ,一定 要马上 抓住, 不要犹 豫。同 时,当 你的力 量不足 以握紧 机遇的 时候, 要思考 利与弊 ,想到 最佳的 应对办 法,才 行,否 则,自 不量力 去奔跑 ,到头 来会伤 害自己 ,就像 一个跑 步者摔 断了脚 踝的韧 带一样 。 每一次选择不是一件事的终点,而是新 的起点 。需要 执着把 所选择 的事情 做好, 才能体 现选择 的价值 。因此 ,路是 自己选 择的, 哪怕是 哭着也 要走下 去。
这是我用第二人称拟写的随笔,感慨 一次老 同学聚 成一种 岁月的 煎熬。 时光永 远都不 能倒流 ,一旦 作出了 选择, 就无法 回头, 是哭是 笑,都 要继续 往前走 。因此 ,我要 告诉身 边的人 ,不仅 要慎重 选择, 还要执 着当初 的选择 。 选择以后的日子何去何从,需要智慧。 睿智的 人,总 是能找 到成功 的捷径 ,并且 懂得如 何巧妙 地避开 路上的 荆棘。 从小到 大,从 年轻到 老年, 都要坚 持学习 ,做一 个思想 与时俱 进的人 。思想 和时代 同步了 ,甚至 超越了 所处的 时代, 才能更 好地看 清未来 的局势 ,才知 道什么 是顺风 奔跑, 只有借 力使力 ,才能 有“四两 拨千斤 ”的轻 盈。当 然,并 不是所 有的成 功都顺 风顺水 ,也有 逆风而 行的时 候,但 那是暂 时的状 态,扛 过去了 ,依旧 是一帆 风顺的 好时光 。
格律诗对对仗的要求
①律绝不要求对仗,当然四句中前两句 或后两句对仗也可以,四句两联全对仗 也行。
②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一首律 诗共八句,可分为一、二句首联,三、 四句颔联,五、六句颈联,七、八句尾 联。八句四联全对仗也可以。
③排律则除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可以不 对仗外,中间各联必须全对仗。
选择需要慎重,既要当机立断,也要瞻 前顾后 。机不 可失、 失不再 来,当 改变人 生的机 遇出现 的时候 ,一定 要马上 抓住, 不要犹 豫。同 时,当 你的力 量不足 以握紧 机遇的 时候, 要思考 利与弊 ,想到 最佳的 应对办 法,才 行,否 则,自 不量力 去奔跑 ,到头 来会伤 害自己 ,就像 一个跑 步者摔 断了脚 踝的韧 带一样 。 每一次选择不是一件事的终点,而是新 的起点 。需要 执着把 所选择 的事情 做好, 才能体 现选择 的价值 。因此 ,路是 自己选 择的, 哪怕是 哭着也 要走下 去。
这是我用第二人称拟写的随笔,感慨 一次老 同学聚 成一种 岁月的 煎熬。 时光永 远都不 能倒流 ,一旦 作出了 选择, 就无法 回头, 是哭是 笑,都 要继续 往前走 。因此 ,我要 告诉身 边的人 ,不仅 要慎重 选择, 还要执 着当初 的选择 。 选择以后的日子何去何从,需要智慧。 睿智的 人,总 是能找 到成功 的捷径 ,并且 懂得如 何巧妙 地避开 路上的 荆棘。 从小到 大,从 年轻到 老年, 都要坚 持学习 ,做一 个思想 与时俱 进的人 。思想 和时代 同步了 ,甚至 超越了 所处的 时代, 才能更 好地看 清未来 的局势 ,才知 道什么 是顺风 奔跑, 只有借 力使力 ,才能 有“四两 拨千斤 ”的轻 盈。当 然,并 不是所 有的成 功都顺 风顺水 ,也有 逆风而 行的时 候,但 那是暂 时的状 态,扛 过去了 ,依旧 是一帆 风顺的 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