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梁板式筏形基础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梁板式筏形基础)

梁板式筏形基础课程设计计算书一、 荷载计算1. 假定不考虑风载与地震作用。
不考虑地下水对基底的上浮力。
2. 基础承受的荷载根据建筑结构每平方米的重量估算。
(1)建筑每平米重量=10.8 kN/㎡ (2)建筑面积计算:地上主体结构:(7.8.2×7.8.0+0.8)×(3×7.8.2.0+0.8)+(3×7.8.0+0.8)×2=97.8.20.7.84㎡ 97.8.20.7.84㎡×11=107.87.8.27.8.2.04㎡ 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层高3.0m>2.2m , 建筑面积为a×b=7.8.2.0×7.8.0=42.00㎡总建筑面积=107.87.8.27.8.2.04+42.00=107.8.219.04㎡ (3)基础承受荷载=10.8×107.8.219.04=1137.8.288.80kN二、 基础尺寸初步估算1. 基础底板面积确定:用荷载标准值,全反力(包括筏基底板自重),根据地下一层层高及建筑面积,设筏板厚0.7.8m ,基础埋深d=3.9+1.4-0.45=4.85 m ,基础板(7.8.2×7.8.0+0.8)×(3×7.8.2.0+0.8)+(3×7.8.0+0.8)×2=97.8.20.7.84㎡ 2. 基础梁尺寸确定:计算梁高:mm l h 1000666==≥计算梁宽:⎥⎦⎤⎢⎣⎡∈h h b 21,31,h 为梁高。
梁宽取7.800mm ,梁高取1200mm 。
如图1所示:图1 梁截面尺寸示意图(尺寸单位:mm )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修正对于0.80.850.750.85L e =<=<,I 的粘性土,查承载力修正系数表得:0.3, 1.6b d ηη==,则:2/48.341)5.085.4(186.1)36(183.0200)5.0()3(m kN d b f f m d b ak a =-⨯⨯+-⨯⨯+=-+-+=γηγη4.验算地基承载力 上部荷载总和为:∑=kN Fk80.113788筏基底板自重为:kN G k 00.14310256.000.954=⨯⨯= 基底反力平均值:=k p =+∑AG Fkk970.6414310.0013788.801+=134.282/kN m 2/48.341m kN f a =<所以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
梁式筏板基础-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

梁式筏板基础-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梁式筏板基础是一种常用的深基础形式,主要用于承受大型建筑物和桥梁等重要工程的荷载。
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一、梁式筏板基础的概述梁式筏板基础是一种由混凝土梁和板组成的基础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较大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
梁式筏板基础的梁和板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底部与地基紧密接触,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减小地基沉降。
二、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的作用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是指在基础的两端和四周设置的一些构造物,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基础的稳定性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能够增加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在承受荷载时发生倾斜或滑移等情况,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2、减小基础的沉降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减小基础的沉降,保证建筑物的平稳运行。
3、防止基础受到外力的影响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能够有效地防止基础受到外力的影响,如地震、风力等,保证建筑物的稳定性。
三、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的种类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种类较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基础边缘加强带基础边缘加强带是指在基础边缘设置的一种加强带,其作用是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基础边缘梁基础边缘梁是指在基础边缘设置的一种梁,其作用是增加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基础外侧加强墙基础外侧加强墙是指在基础外侧设置的一种加强墙,其作用是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4、基础外侧加强带基础外侧加强带是指在基础外侧设置的一种加强带,其作用是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总之,梁式筏板基础的端部等截面外伸构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地增加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力,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箱形基础 的组成
箱形基础的 布置
26
箱形基础的特点 (1)有很大的刚度和整体性,能有效的调整基础的不均 匀沉降,常用于上部结构荷载大、地基软弱且分布不均的 情况,当地基特别软弱且复杂时,可再用箱基下桩基的方 案。
4
肋梁可设在板下使地坪自然 形成,且较经济,但施工不方便 。肋梁也可设在板的上方,施工 方便,但要架空地坪。
布置纵横向肋梁时,应使其 交点位于柱下。
肋梁向下突出,断面可做成 梯形,施工时利用土模浇注混凝 土。
通常采用肋梁向上突出的形 式。
肋梁
填土或低标号混 凝土或盖板
5
第二节 筏形基础的设计原则和构造
筏板悬臂长度,横向不宜大于1000mm,纵向不宜大 于600mm。如采用不埋式筏板,四周必须设置联连梁。
13
第三节 筏形基础内力的简化计算
❖筏形基础的受力特点 合理确定基底反力分布是问题的关键。 在工程实际中,筏形基础的计算常采用简化方法,
即假设基础为绝对刚性、基底反力按直线分布,并按静 力学的方法确定。
第五章 筏形与箱形基础
第一节 筏形基础的类型与特点
上部结构荷载较大,地基承载力较低,采用一般基础 不能满足要求,可将基础扩大成支承整个建筑物结构的大 钢筋混凝土板,即成为筏形基础或称为筏板基础。
筏形基础的优点: (1)能减少地基土的单位面积压力,提高地基承载力 (2)增强基础的整体刚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多跨连续双向板计算。纵 向肋及横向肋可按多跨 连续梁计算。
18
右图所示的筏形基础, 在柱网单元中布置了次肋, 次肋的间距也较小。筏基梁 板的内力可采用平面肋形楼 盖的算法。筏基底板按单向 多跨连续板计算。
梁板式筏形基础布筋解析

梁板式筏形基础在施工前,正确理解和掌握梁、板的布筋顺序和施工方法是施工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之一。
依据现行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和《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筏形基础)》(04G101—3)的要求,结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的具体要求及以往施工中的实践经验,编制切实可行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文件是十分必要的。
梁板式筏形基础由梁和板两个部分组成,一般分为高板位(梁顶与板顶一平)、中板位(板在梁的中部)、低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及暗梁型(梁在上下层板筋中间)等形式。
筏板的布筋原则:下层筏板筋短跨向钢筋在下,长跨向钢筋在上;上层筏板筋反之。
基础梁的布筋原则:当双向等高基础主梁交叉时,基础主梁A的梁顶部纵筋与底部纵筋均在基础主梁B的纵筋上交叉,基础主梁B的上下纵筋均在基础主梁A的纵筋下交叉;当两向不等高基础主梁交叉时,截面较高者为基础主梁A,截面较低者为基础主梁B;次梁的纵筋均在基础主梁A、B纵筋下交叉。
现对低板位和暗梁型筏形基础钢筋布筋具体解析如下。
一、低板位的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层面布筋解析低板位的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层面布筋见图1。
(1)板底下筋位于B向梁纵筋的保护层内。
(2)基础筏板底部最下层钢筋(短跨向钢筋),基础主梁B向箍筋的下平直段,二者相互插空,平行布置。
(3)基础主梁B向底部纵筋,基础筏板底部第二层钢筋以及与B向垂直的基础主梁A向箍筋下平直段,三者相互插空,平行布置。
(4)与基础主梁B向垂直的基础主梁A向的底部纵筋。
(5)与基础底部筏板钢筋相反布置的上部双向筏板钢筋。
(6)基础主梁B向的顶部纵筋。
(7)与基础主梁B向垂直的基础主梁A向的上部纵筋,基础主梁B向箍筋上平直段,二者相互插空,平行布置。
(8)基础主梁A向纵筋以及A向梁箍筋的上保护层。
二、暗梁型的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层面布筋解析暗梁型的梁板式筏形基础钢筋层面布筋见图2。
(1)板底下筋位于B向梁箍筋的保护层内。
筏形基础

筏板上网钢筋
柱及剪力墙插筋
梁钢筋
1、钢筋施工程序
放线并预检 成型钢筋进场 排钢筋 焊接接头 绑扎 柱墙插筋定位 交接验收
2、模板施工程序
3、混凝土施工程序
6.3 钢筋绑扎工艺
筏板基础地梁钢筋绑扎示意图
6.4 模板工程
筏板基础模板工程示意图
6.5 混凝土工程(现场搅拌泵送)
6.6 筏板施工的要点
四、筏形基础的优缺点
在通常设计中平板式筏形基础使用较为普遍, 其原因是平板式筏形基础在钢筋绑扎、模板支撑、 混凝土浇筑等施工过程中施工比较简便,施工速度 较快,对加快施工进度较为有利,致使整个基础工 程的钢筋和混凝土使用量相对梁板式筏形基础较浪 费,对控制基础工程的总造价不利。梁板式筏基与 平板式相比具有材耗低、刚度大的优点,缺点是基 础相对复杂,钢筋绑扎难度大,模板支撑和混凝土 浇筑也较平板式相对麻烦。
五、筏型基础的设计步骤和构造要求
六、筏板基础的施工
6.1 施工机具
1、
手锯 电锯 水性隔离剂 斧子
电钻
扳手
钳子
线坠
2、
砂浆 手推车 搅拌机
大铲
托线板 砖夹子 铁抹子 靠尺板
6.2 筏板基础的施工程序
基地土质验槽 施工垫层
在垫层上弹线抄平
筏板下网钢筋
筏板混凝土(板式) 、筏板及上部(梁式)
梁板式筏形基础 当柱网间距大时,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根据肋梁的设置分为单向肋和双 向肋两种形式。单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中间 用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并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双向肋梁 板式筏形基础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柱下都布置肋梁,有时也可在柱网之间再 布置次肋梁以减少底的厚度。
地基与基础——筏形基础

地基与基础——筏形基础
整个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这种满堂式的板式基础称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由于其底面积大,故可减小基底压强,同时也可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并能更有效地增强基础的整体性,调整不均匀沉降。
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一般根据地基土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及施工条件等确定。
平板式
平板式筏形基础的底板是一块厚度相等的钢筋混凝土平板。
板厚一般在0.5~2.5m之间。
平板式基础适用于柱荷载不大、柱距较小且等柱距的情况,其特点是施工方便、建造快,但混凝土用量大。
底板的厚度可以按升一层加50mm初步确定,然后校核板的抗冲切强度。
底板厚度不得小于200mm。
通常5层以下的民用建筑,板厚不小于250mm;6层民用建筑的板厚不小于300mm。
梁板式
当柱网间距大时,一般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
根据肋梁的设置分为单向肋和双向肋两种形式。
单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柱下条形基础中间用底板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扩大基础的底面积并加强基础的整体刚度。
双向肋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柱下都布置肋梁,有时也可在柱网之间再布置次肋梁以减少底的厚度。
筏板基础的施工程序
筏板基础的施工要点。
筏板基础知识详细解析详解

筏板基础知识详细解析(一)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方式进行表达2.当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时,应将其所支承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合结平面一起绘制。
3.通过选注基础梁底面与基础平板底面的标高高差来表达二者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明确与板顶一平)、“低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中板位”(板在梁的中部)三种不4.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和编号;a)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等构成。
(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a)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分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与板底部标注两部分内容。
当仅设置贯通纵筋而未设置附加非贯通纵筋时,则仅做集中标注。
b)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应在所表达的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双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板区划分条件:i当板厚不同时,相同板厚区域为一板区。
ii当因基础梁跨度、间距、板底标高等不同,设计者对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配置相同的区域为一板区。
各板区应分别进行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内容规定如下:注写基础平板的编号。
‚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ƒ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
(图面从左至右为X 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其表达形式为:一端有外伸,(xxB)两端有外伸。
注:基础平板的跨数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两主轴线之间无论有几道辅助轴线,例:X:BB22@150;TB20@150;(5B)Y:BB20@200;TB18@200;(7A)表示基础平板的X向底部配置B22间距150的贯通纵筋,顶部配置B20间距150的为5跨两端有外伸;Y向底部配置B20间距200的贯通纵筋,顶部配置B18间距20度为7跨一端有外伸;当某向底部贯通纵筋或顶部贯通纵筋的配置,在跨内有两种不同间距时,先注写跨内两前面加注纵筋根数(以表示其分布的范围);再注写跨中部的第二种间距(不需要加分隔。
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课程设计-9页word资料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名 称 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学 院专业 班级 指导 老师 姓 名 学 号年 月地基基础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某建筑物双向板式片筏基础,上部结构传来的总轴力为总N =41012⨯kN, 基础埋深1.8m ,修正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120kN/2m ,混凝土强度等级用C20,钢筋用I 、II 级,试设计此基础。
二、基础尺寸的确定1、按要求调整上部轴力值:2、双向板式片筏基础是一种矩形基础。
按公式:γ===-⨯21190301417.0120-20 1.8a N A m f d所以:令220.14171431,31800,45000m m l b mm b mm l >=⨯==。
满足要求。
3、地基净反力: 2/18.838.3145119030m kN p j =⨯=三、筏板基梁尺寸确定1、板厚的确定:梁板式筏基板厚不得小于300mm ,且板厚与板格的最小跨度之比不宜小于20/1。
取板厚为400mm ,20/17200/400>,满足要求。
2、基梁尺寸的确定: 基梁高按跨度的51-81估算,宽度按高度的21估算,故横梁尺寸取为600mm ×1300mm ,纵梁尺寸为600mm ×1300mm 。
四、基础底板内力计算1、 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9),四边支承的混凝土板应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小于或等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图1:基础平面图2、计算步骤如下:按双列连续板的区格3,区格4和区格5的计算简图,查教材(《地基基础设计与计算》 朱浮生)表5-1~表5-5求得弯矩系数。
计算板的各部位弯矩值如下:角格3m N l p M m N l p M yj y y x j x x ∙⨯-=⨯⨯-=-=∙⨯-=⨯⨯-=-=442344231068.71021.4310178.01008.111045.2990370.0ϕϕ中间格4 mN l p M mN l p M y j y y x j x x ∙⨯-=⨯⨯-=-=∙⨯-=⨯⨯-=-=442444241013.51021.4310119.01047.81045.2990283.0ϕϕ中间格'4mN l p M mN l p M yj y y x j x x ∙⨯-=⨯⨯-=-=∙⨯-=⨯⨯-=-=442444241085.121021.4310295.01000.51045.2990167.0''ϕϕ中间格5 mN l p M m N l p M yj y y x j x x ∙⨯-=⨯⨯-=-=∙⨯-=⨯⨯-=-=442544251009.51021.4310118.01031.71045.2990244.0ϕϕ支座弯矩:计算基础底板支座处的实际计算弯矩时,考虑横向和纵向基础梁宽度m b 6.0=的影响,需对弯矩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梁板式筏形基础
18节原位标注
1.1 1、底部全部纵筋,包括集中标注写过的贯通纵筋在内的所有纵筋
1.1.1
其中原位标注的那两根钢筋注意并非贯通
Subtopic
1.1.3
Subtopic
1.2 主次梁附加箍筋、吊筋(作用:为了起加强作用)
附加吊筋
附加箍筋
1.3 基础梁外伸部位的变截面高度识图
Subtopic
1.4 Subtopic
2第12节钢筋骨架
Subtopic
3第十三节基础主梁钢筋构造知识体系
Subtopic
4第十四节5-14 基础主梁底部贯通筋无外伸构造
Subtopic 4.2
Subtopic
Subtopic
5第十五节基础主梁底部贯通筋无外伸构造
5.1
Subtopic 5.2
Subtopic
65-16 基础主梁底部贯通筋有高差构造6.1
Subtopic
Subtopic 6.3
Subtopic
Subtopic
75-17 基础主梁宽度不同时底部贯通筋构造
7.1
Subtopic
Subtopic
85-18 基础主梁顶部贯通筋构造体系8.1
Subtopic
95-19 基础主梁顶部贯通筋构件(1) 9.1
Subtopic
9.2
Subtopic
Subtopic
105-20 基础主梁顶部贯通筋构件(2) 10.1
Subtopic
Subtopic
115-21 基础主梁顶部贯通筋构件(3) 11.1
Subtopic
Subtopic 11.3
Subtop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