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式筏型基础设计

合集下载

筏板基础详解

筏板基础详解

(一)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的表示方法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法施工图,是在基础平面布置图上采用平面注写的方式进行表达。

2.当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时,应将其所支承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或混合结构的柱、墙平面与基础平面一起绘制。

3.通过选注基础梁底面与基础平板底面的标高高差来表达二者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明确其:“高板位”(梁顶与板顶一平)、“低板位”(梁底与板底一平)、“中板位”(板在梁的中部)三种不同位置组合的筏形基础。

4.梁板式筏形基础构件的类型和编号;a)梁板式筏形基础由基础主梁,基础次梁,基础平板等构成。

(二)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1.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a)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的平面注写,分板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与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纵筋的原位标注两部分内容。

当仅设置贯通纵筋而未设置附加非贯通纵筋时,则仅做集中标注。

b)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贯通纵筋的集中标注,应在所表达的板区双向均为第一跨(X与Y双向首跨)的板上引出(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 向)板区划分条件:i当板厚不同时,相同板厚区域为一板区。

ii当因基础梁跨度、间距、板底标高等不同,设计者对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分区域采用不同配置时,配置相同的区域为一板区。

各板区应分别进行集中标注。

集中标注内容规定如下:注写基础平板的编号。

‚注写基础平板的截面尺寸。

注写h=XXX表示板厚。

ƒ注写基础平板的底部与顶部贯通纵筋及其总长度。

先注写X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在注写Y向底部(B打头)贯通纵筋与顶部(T打头)贯通纵筋,及其纵筋长度范围。

(图面从左至右为X向,从下至上为Y向)贯通纵筋的总长度注写在括号中,注写方式为“跨数及有无外伸”,其表达形式为:(xx)无外伸、(xxA)一端有外伸,(xxB)两端有外伸。

注:基础平板的跨数以构成柱网的主轴线为准;两主轴线之间无论有几道辅助轴线,均可按一跨考虑。

梁板式筏形基础

梁板式筏形基础
梁板式筏形基础
一组:袁丰珍、郭宝家

郑岩、张帅
、张梦豪、 于潇、商
胜威、程传航
精选完整ppt课件
1
目录
• 1.梁板式筏型基础概念 • 2.梁板式筏型基础图例 • 3.梁板式筏型基础钢筋构造 • 4.筏板基础选用原则 • 5.梁板式筏板基础的优缺点
精选完整ppt课件
2
梁板式筏形基础
当柱网间距大时,一般采用 梁板式筏形基础。根据肋梁 的设置分为单向肋和双向肋 两种形式。单向肋梁板式筏 形基础是将两根或两根以上 的柱下条形基础中间用底板 连接成一个整体,以扩大基 础的底面积并加强基础的整 体刚度。双向肋梁板式筏形 基础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 的柱下都布置肋梁,有时也 可在柱网之间再布置次肋梁 以减少底的厚度。
• 但同时存在筏板高度大,受地基梁板布置的影 响,基础刚度变化不均匀,受力呈现明显的“跳 跃”式,在中筒或荷载较大的柱低易形成受力及 配筋的突变,梁板钢筋配置复杂,降水及基坑支 护费用高,施工难度大等不足
精选完整ppt课件
7
再见
谢谢观赏
精选完整ppt课件
8
精选完整ppt课件
9
精选完整ppt课件
3
梁板式筏形基础图例Biblioteka 精选完整ppt课件4
梁板式筏形基础
精选完整ppt课件
5
筏形基础的选用原则
• 1、在软土地基上,用柱下条形基础或柱下十字交梁条形 基础不能满足上部结构对变形的要求和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 2、当建筑物的柱距较小而柱的荷载又很大,或柱的荷载 相差较大将会产生较大的沉降差需要增加基础的整体刚度 以调整不均匀沉降时,可采用筏形基础。
• 3、当建筑物有十室或大型储液结构(如水池、油库等) ,结合使用要求,可采用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

筏形基础

JL2与JL4交叉点的作用力 F4= β F2 JL4上A、C 轴线外地基净反力产生的线荷载 q = pj a2 JL4端部:地基四个转角处地基净反力产生的集中力 F5= pj a1⋅ a2
各梁的内力计算可 参照柱下条形基 础的计算方法。
各梁受力图
例题图
各 梁 受 力 图
第五节 倒楼盖法——双主肋梁板式筏基
荷载传递路径: 地基净反力 传给底板,底 板传给主肋。 基础梁受荷情况: 三角形荷载与梯 形荷载。边梁还 有轴线以外地基 传来的均匀线荷 载。
纵横梁荷载分布图
一、基础底面尺寸确定 对于中心受压情况 对于矩形基础 二、基础底板厚度确定 根据构造初步确定,再进行抗冲切、抗剪切验算 。
∑ N k + Gk pk = ≤ fa A ∑ Nk A≥ fa − γ Gd
按平均值进行修正,柱荷载的修正系数
各柱修正值分别为αFi,修正的基底平均净反力
最后采用修正后的柱荷载及基底净反力,按独立的 柱下条形基础计算基础内力。
第四节 倒楼盖法——主次肋梁板式筏基
倒楼盖法计算基础内力步骤:将筏基作为楼盖,地基 净反力作为荷载,底板按连续单向板或双向板计 算。 注意:采用倒楼盖法计算基础内力时,在两端第一、 二开间内,应按计算增加10%~20%的配筋量且上下 均匀配置。 主次肋筏基荷载传递路径: 地基净反力传给底板,底板传给次肋,次肋传给 主肋。
2.尽可能使荷载合力重心与筏基底面形心相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偏心距宜符合下式要求
e ≤ 0.1W/A
式中W ⎯⎯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抵抗矩; A ⎯⎯ 基础底面积。 如果偏心较大,为减少偏心距,可将筏板外伸悬 挑,悬跳长度不宜大于边跨柱距的1/4;对于肋梁不 外伸的悬挑筏板,挑出长度不宜大于1.5~2.0m,如做 成坡度,其边缘厚度不小于200mm. 3.如有软弱下卧层,应验算下卧层强度,验算方法 与天然地基上浅基础相同。

第2节梁板式筏形基础

第2节梁板式筏形基础

第2节梁板式筏形基础第⼆节梁板式筏形基础【要点】本节根据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受⼒特点,说明梁板式筏形基础的设计要求、技术要点、使⽤条件及相关经济性指标,应特别注意框架结构的⽆地下室或⼀层地下室筏基的抗震设计要求,还应重视框架-核⼼筒结构(或荷重分布类似的结构)在核⼼筒四⾓下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应⼒集中问题。

⼀、梁板式筏基的组成梁板式筏基由地基梁和基础筏板组成,地基梁的布置与上部结构的柱⽹设置有关,地基梁⼀般仅沿柱⽹布置,底板为连续双向板,也可在柱⽹间增设次梁,把底板划分为较⼩的矩形板块(图6.2.1)。

图6.2.1 梁板式筏基的肋梁布置(a)双向主肋(b)纵向主肋、横向次肋(c)横向主肋、纵向次肋(a)双向主次肋梁板式筏基具有:结构刚度⼤,混凝⼟⽤量少,当建筑的使⽤对地下室的防⽔要求很⾼时,可充分利⽤地基梁之间的“格⼦”空间采取必要的排⽔措施等优点(图6.2.2a)。

但同时存在筏基⾼度⼤、受地基梁板布置的影响,基础刚度变化不均匀,受⼒呈现明显的“跳跃”式(图6.2.2b),在中筒或荷载较⼤的柱底易形成受⼒及配筋的突变,梁板钢筋布置复杂、降⽔及基坑⽀护费⽤⾼、施⼯难度⼤等不⾜。

图6.2.2 梁板式筏基的特点(a )梁格的利⽤(b )地基反⼒的突变由于梁板式筏基在技术经济上的明显不⾜,因此,近年来该基础的使⽤正逐步减少,⼀般仅⽤于柱⽹布置规则、荷载均匀的某些特定结构中。

⼆、梁板式筏基的计算要求1.(“地基规范”第8.4.5条、“箱筏规范”第5.3.2、5.3.3条)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计算正截⾯受弯承载⼒外,其厚度尚应满⾜受冲切承载⼒、受剪切承载⼒的要求。

2.(“地基规范”第8.4.5条)梁板式筏基的底板受冲切承载⼒按式(6.2.1)计算:l F ≤0m t hp 7.0h u f β(6.2.1)式中 l F ——底板冲切⼒设计值,即:作⽤在图6.2.3中阴影部分⾯积(l A )上的地基⼟平均净反⼒设计值(j p ),l F 按公式(6.2.2)计算:j l l p A F = (6.2.2)0h ——基础底板冲切破坏锥体的有效⾼度;t f ——混凝⼟轴⼼抗拉强度设计值;m u ——距基础梁边0h /2处冲切临界截⾯的周长。

梁板式筏形基础集中标注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集中标注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集中标注内容梁板式筏形基础是很常见的基础形式,它是由混凝土梁和板块组合构成的。

在进行这种基础设计时,需要进行一些集中标注的内容,以保证其安全可靠和施工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些梁板式筏形基础的集中标注内容。

1.基础尺寸标注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尺寸标注是非常重要的。

在进行基础的设计时,必须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严格进行基础尺寸的标注。

这包括曲线弧线部分和直线部分的尺寸。

标注的内容可以包括长、宽、高、半径等相关参数,以确保基础的尺寸符合规范。

2.板块间距标注在进行梁板式筏形基础的设计时,需要注意板块之间的间距。

间距的大小不仅会影响基础的受力性能,还会影响基础施工时的效果。

因此,必须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控制板块之间的间距,并在施工前进行相应的标注。

3.梁高和宽标注梁板式筏形基础的设计中,梁的高和宽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梁的高度和宽度会根据基础的受力要求进行调整。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标注梁的高和宽,以便控制其受力性能。

4.混凝土强度等级标注梁板式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也是需要标注的内容之一。

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基础的承载能力。

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标注混凝土强度等级,以保证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5.钢筋标识标注梁板式筏形基础的钢筋标识标注也是必要的。

通过钢筋标识标注,可以方便施工人员对钢筋进行正确的安装和定位,从而保证基础的受力性能。

在标注时必须准确,错位标注有可能导致基础受力不均。

6.支撑方法标注梁板式筏形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撑。

支撑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关系到基础的施工安全。

因此,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要标注支撑方法,以确保在施工中能够正确的进行支撑。

以上是对梁板式筏形基础集中标注内容的介绍。

尽管梁板式筏形基础看似简单,但是在实际的使用中,设计和施工中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整理)梁板式筏型基础设计

(整理)梁板式筏型基础设计

7、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7.1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衡阳市平安小学综合楼法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下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1.500m。

基础面积为16m×61m,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5.2m,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底板厚800mm,钢筋采用HRB235级钢。

基础梁受力筋为HPB335,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见表7.1;基础平面布置图见图7.1;地质情况见第1部分第一节。

7.1.1.柱荷载图7.1竖向标准荷载分布图柱荷载基本组合kN图7.2基础平面布置简图精品文档7.2设计尺寸与地基承载力验算7.2.1基础底面地下水压力的计算确定混凝土的防渗等级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5米处,此处不考虑水的渗流对水压力的影响。

查《混凝土防渗规范》将底板混凝土防渗等级确定为S6。

7.2.2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由柱网荷载图可得柱的标准组合总荷载为:iN ∑()22417291930811865⨯+++=()22934353037592340⨯++++ ()22839348836292135⨯++++()22525312530711722⨯++++=90398kN其合力作用点:0=c x ,基础左右两边均外伸0.5m3.6)22934235302375922340[(903981⨯⨯+⨯+⨯+⨯⨯==∑∑iii cNy N y7.8)22839234882362922135(⨯⨯+⨯+⨯+⨯+ ]15)22525231252307121722(⨯⨯+⨯+⨯+⨯+=7.5m基础下边外伸长度0.5m ,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宽度为:()()my b c 1625.75.025.0=⨯+=⨯+=则:基础上边外伸长度为:m 5.05.01516=-- 由以上计算,可得基础底面面积为:219760.6116m A =⨯=基础底面积为2976m ,上部基本组合总荷载为111916kN,基低净反力Pa AN p jk 7.114976111916===∑7.2.3地基承载力的验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受力层不存在软弱粘性土的建筑物且不超过8层高度在25m 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筏型基础

筏型基础

第8.4.1条筏形基础分为梁板式和平板式两种类型,其选型应根据工程地质、上部结构体系、柱距、荷载大小以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第8.4.2条筏形基础的平面尺寸,应根据地基土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布置及荷载分布等因素按本规范第五章有关规定确定。

对单幢建筑物,在地基土比较均匀的条件下,基底平面形心宜与结构竖向永久荷载重心重合。

当不能重合时,在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下,偏心距e宜符合下式要求:式中W---与偏心距方向一致的基础底面边缘抵抗矩;A---基础底面积。

第8.4.3条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当有地下室时应采用防水混凝土,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应根据地下水的最大水头与防渗混凝土厚度的比值,按现行<<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选用,但不应小于0.6MPa。

必要时宜设架空排水层。

第8.4.4条采用筏形基础的地下室,地下室钢筋混凝土外墙厚度不应小于250mm,内墙厚度不应小于200mm。

墙的截面设计除满足承载力要求外,尚应考虑变形、抗裂及防渗等要求。

墙体内应设置双面钢筋,竖向和水平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间距不应大于300mm。

第8.4.5条梁板式筏基底板除计算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外,其厚度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受剪切承载力的要求。

对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4,且板厚不应小于400mm。

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式中Fl---作用在图8.4.5-1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u m ---距基础梁边h/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图8.4.5-1)。

当底板区格为矩形双向板时,底板受冲切所需的厚度h按下式计算:式中ιn1,ιn2---计算板格的短边和长边的净长度;p---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

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V s ≤0.7βhpft(ιn2-2h)hβhs=(800/h)1/4式中V s ---距梁边缘h处,作用在图8.4.5-2中阴影部分面积上的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βhs---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按公式(8.4.5-4)计算时,板的有效高度h0小于800mm时,h取800mm;h大于2000mm时,h取2000mm。

浅谈筏形基础设计与构造

浅谈筏形基础设计与构造

浅谈筏形基础设计与构造【摘要】:筏形基础分为平板式和梁板式二类。

平板型筏基使用较普遍,其优点是施工简便,且有利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

其缺点是当柱荷载很大、地基不均匀即差异沉降较大时板的厚度较大。

梁板型筏基与平板型相比具有材耗低、刚度大的优点。

筏形基础设计1、筏板厚度1.1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及作用在冲切临界面重心上的不平衡力矩产生的附加剪刀的要求,而筏板弯曲对板厚不起控制作用,对高层建筑伐板的最小厚度不应小于400mm,尚应验算距内筒边缘或距柱边缘(计算截面处筏板有效高度)处筏板的受剪承载力及筏板变厚度处的受剪承载力。

根据模型试验表明,筏板的裂缝首先出现在板的角部,向附近边处发展,由于板角点附近土反力的集中效应,等厚度板的边角处是强度的薄弱区,即使筏板面积已满足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要求,宜从柱(墙)边外伸1~1.5倍筏板厚度或局部增加筏板角隅板厚等有效措施。

1.2当个别柱的轴力较大,筏板厚度不足以满足该柱的冲切力,可将该柱下的板局部加厚,或配置抗冲切钢筋来提高受冲切承载力。

1.3高层建筑平板式筏板的厚跨比不小1/6,柱距及相邻柱荷载的变化不超过28%时,筏形基础可仅考虑局部弯曲作用。

内力按净基底反力直线分布,倒楼盖法进行计算。

当不符合上述条件时筏板内力应按弹性地基板理论进行计算。

试验表明,按倒楼盖法与考虑上部结构作用的整体分析法计算结果的弯矩值是一致的且略不大于后者。

1.4多层、小高层建筑墙下平板式筏基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要求,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的短边净跨之比不宜小于1/20; 可按楼层层数每层50mm的经验计算,且不宜小于300mm,不应小于250mm,小高层平筏厚度一般不宜大于600mm。

2、平板式筏板的配筋构造要求2.1、多高层建筑墙下筏板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钢筋网不多于两层时直径不宜大于25mm,间距不应小半150mm,不宜大于250mm,当筏板长度大于30m 或厚筏收缩温度应力较大时,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且钢筋连接按受拉钢筋要求搭接头或机械连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板式筏形基础设计1、工程概况与工程地质条件衡阳市平安小学综合楼法上部结构为框架结构,下部为粉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1.500m。

基础面积为16m×61m,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埋深5、2m,基础混凝土强度为C30,底板厚800mm,钢筋采用HRB235级钢。

基础梁受力筋为HPB335,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上部结构竖向荷载见表7、1;基础平面布置图见图7、1;地质情况见第1部分第一节。

1、1、柱荷载图1、1竖向标准荷载分布图柱荷载基本组合kN柱号荷载(kN) 柱号荷载(kN) 柱号荷载(kN) 柱号荷载(kN) 合力(kN) A1 2112B12631 C1 2877 J1 2282 9902A2 3775B2 4491C2 4648 J2 378516699A3 3839B3 4321 C3 4371 J3 359316124A4 3105 B43520 C4 3634 J42974 13233A5 3105 B5 3520 C5 3634 J5 297413233图2基础平面布置简图2设计尺寸与地基承载力验算2、1基础底面地下水压力得计算确定混凝土得防渗等级地下水位位于地面以下1.5米处,此处不考虑水得渗流对水压力得影响。

查《混凝土防渗规范》将底板混凝土防渗等级确定为S6。

2、2基础底面尺寸得确定由柱网荷载图可得柱得标准组合总荷载为:=90398kN其合力作用点:,基础左右两边均外伸0、5m3.6)22934235302375922340[(903981⨯⨯+⨯+⨯+⨯⨯==∑∑iii c Ny N y=7、5m基础下边外伸长度0、5m ,为使合力作用点与基础形心重合,基础总宽度为:则:基础上边外伸长度为: 由以上计算,可得基础底面面积为:基础底面积为,上部基本组合总荷载为111916kN,基低净反力2、3地基承载力得验算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地基受力层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得建筑物且不超过8层高度在25m 以下得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得抗震承载力验算。

仅演算一般情况下得地基承载力。

先对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进行计算:查规范GB 50007-2002,得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注:以上系数按照土孔隙比及液性指数均小于0、85得粘性土取值。

按照下部土层资料,土得平均重度为:=218、32kPa由于上部竖向荷载作用于基础得重心,故基础为轴心受压基础。

基底处得总竖向力:kNG G F k k 10699097656.0976*******=⨯+⨯⨯+='++基底平均压力:所以,满足要求要求。

由于地基土层不存在液化性土层故可以不考虑液化影响。

3筏形基础底板抗冲切承载力与抗剪承载力验算3、1验算底板受冲切承力:梁板式筏板基础得底板厚 为600mm ,单排布筋,板底 有150mm 素混凝土垫层,因 此取钢筋合力点至近边得距离 则,混凝土为C 30图7.3.1底板冲切计算示意图验算底板受冲切承载力得 示意图如图7.3.1所示。

单向板板格: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底板受冲切承载力按下式计算:(2、11)式中:--------作用在图上阴影部分面积上得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 --------基础底板冲切破坏锥体得有效高度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距基础梁边h0/2处冲切临界截面得周长(图7.3.1) 对于单向板: 当时,取满足)(kN 8.567kN 1.892456.096.7214300.17.0560.0)]560.06.04.2()560.06.00.9[(214300.17.07.00>=⨯⨯⨯⨯⨯=⨯--+--⨯⨯⨯⨯=h u f m t hp β因此,筏板得厚度满足要求。

3、2验算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2、13)----距梁边缘处,作用在图7.3.2中阴影部分面积上得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受剪切承载力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按下式计算:,板得有效高 图3、2 底板斜截面受剪示意度小于800mm 时,取; 大于2000m m时,取验算底板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得示意图如图7.3.2。

对板进行斜截面抗剪验算: ⑴ 对9、0m×2、4m 得板阴影部分面积上得地基土平均净反力设计值:()()满足要求kN V kN h h l f s n t hs 6.270408156.056.024.814300.17.0)2(7.0002=>=⨯⨯-⨯⨯⨯=-β综上所述:筏板底板厚度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

3、3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梁板式筏基得基础梁除满足正截面受弯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外,尚应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有关规定验算底层柱下基础梁顶面得局部受压承载力。

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7.8.1 ,其局部受压区得截面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2、15)式中:----局部受压面上作用得局部荷载或局部压力设计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混凝土等级小于C50时,取1、0,大于C50时取0、8;-----混凝土局部受压时强度提高系数;----混凝土局部受压面积;----- 混凝土局部受压净面积;------局部受压得计算底面积、只需验算竖向轴力最大值即可,柱下最大荷载为4648KN,即。

计算示意如图7.3.3:C30混凝土,而故局部受压承载力满足要求。

4基础梁内力计算用倒梁法计算梁得内力,即假定上部结构就是绝对刚性得,各柱没有沉降差异,把柱脚视为条形基础得铰支座,将基础梁按倒置得普通连续梁计算。

用结构力学求解器算出基梁内力(横向梁为次梁,纵向梁为主梁)。

JCL-4集中净反力:总反力:JCL-5集中净反力:总反力:JCL-6集中净反力:总反力:JZL-1中柱子荷载合力: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ZL-1纵向基础梁得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就是与JCL-4相交处得反力:与JCL-5相交处得反力:与JCL-6相交处得反力:对JZL-1得中心取矩,可知JZL-2柱子荷载合力: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ZL-2纵向基础梁得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就是与JCL-4相交处得反力:与JCL-5相交处得反力:与JCL-6相交处得反力:对JZL-2得中心取矩,可知JZL-2(2)柱子荷载合力: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L-2(2)纵向基础梁得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就是与JCL-4相交处得反力:与JCL-5相交处得反力:与JCL-6相交处得反力:对JCL-2得中心取矩,可知JZL-3柱子荷载合力:将各梁反力简化成集中力作用在与JL-3纵向基础梁得相交处,且横梁反力大小与总压力成正比,于就是与JCL-4相交处得反力:与JCL-5相交处得反力:与JCL-6相交处得反力:对JZL-3得中心取矩,可知次梁:JCL-4得受力图中各支座分别就是竖向集中荷载961、4kN、1621、3kN、1565kN、1284、8kN、1284、8kN、1621、3kN、1621、3kN、961、4kN,基底反力为143、53kN。

JCL-4得荷载图、弯矩图与剪力图如下:图7、1JZL-4荷载、弯矩、剪力图由以上JCL-4得内力分析可知:支座1处得剪力支座2处得剪力支座3处得剪力支座4处得剪力支座5处得剪力支座6处得剪力支座7处得剪力支座8处得剪力由此可知:支座1处得支座反力(↓)支座2处得支座反力(↓)支座3处得支座反力(↓)支座4处得支座反力(↓)支座5处得支座反力(↓)支座6处得支座反力(↓)支座7处得支座反力(↓)支座8处得支座反力(↓)内力计算JZL-6得受力图中各支座分别就是竖向集中荷载1414、6kN、2385、6kN、2302kN、1890kN、1890kN、2302kN、2385、6kN、1414、6kN,基底反力为208、35kN。

JCL-6得荷载图、弯矩图与剪力图如下:图7、2JCL-6荷载、弯矩、剪力图由以上JCL-6得内力分析可知:支座1处得剪力支座2处得剪力支座3处得剪力支座4处得剪力支座5处得剪力支座6处得剪力支座7处得剪力支座8处得剪力由此可知:支座1、8处得支座反力(↓)支座2、7处得支座反力(↓)支座3、6处得支座反力(↓)支座4、5处得支座反力(↓)主梁:柱子基本组合荷载合力:=111916kN基础内力计算采用基本组合,按照基本组合得竖向导荷计算基底反力:地基梁分布:边缘次梁JCL-4二根,中间次梁JCL-5四根,中间次梁JCL-6二根。

全部折合成中间次梁JCL-5,一共有:作用在主梁JZL-2、JZL-3得总轴向荷载分别为(荷载左右完全对称):②、⑦轴线上:, ③、⑥轴线上:④、⑤轴线上:由7、68根次肋JCL5承担,则有②、⑦轴线上: ,③、⑥轴线上:④、⑤轴线上:在次肋JCL-5两端作用力:次肋JCL-4上作用力为: ,分别为1609kN、1553、6kN、1275kN、1275kN、1553、6kN、1609kN 次肋JCL-4两端作用力为:次肋JCL6梁上作用力为: ,分别为2391、7kN、2309、5kN、1895、3kN、1895、3kN、2309、5kN、2391、7kN次肋JCL-6两端作用力为:主肋JZL-1梁上外伸部分传来得线荷载:JZL-1端部作用力:JZL-1梁:JZL-1梁上外伸部分传来得线荷载:利用结构求解器得到内力图如图4、2。

图7、3JZL-1荷载、弯矩、剪力图由以上JZL-1得内力分析可知:支座A处得剪力支座B处得剪力支座C处得剪力支座J处得剪力由此可知:(支座反力左右正对称)支座A处得支座反力(↓)与支座D处相等支座B处得支座反力(↓) 与支座C处相等而由柱子传下来得支座力分别为:,,,JZL-2梁:利用结构求解器得到内力图如图。

图7、4JZL-1荷载、弯矩、剪力图由以上JZL-1得内力分析可知:支座A处得剪力支座B处得剪力支座C处得剪力支座J处得剪力由此可知:(支座反力左右正对称)支座A处得支座反力(↓) 与支座D处相等支座B处得支座反力(↓) 与支座C处相等而由柱子传下来得支座力分别为:,,,显然所求出得支座反力与实际得作用力相差较大,要进行调整。

其方法就是将其差值以均布荷载形式布置在支座两端1/3跨上,求出内力与以上所求出得支座反力叠加,再与实际作用力比较,误差在5%以内,如不满足要求要求继续调整,直至满足要求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