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G101图集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合集下载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 识图通俗易懂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    识图通俗易懂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识图通俗易懂根据16G101-1、-2、-3图集整理、解析,简述了平法结构钢筋图集的识图与算量。

将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试供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及工程造价人员参考。

第一节柱纵筋变化钢筋计算1.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图4-1)图4-1 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绑扎搭接)多出的钢筋需要插筋,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

短插筋=max(Hn/6,500,hc)+llE+1.2laE(4-1)长插筋=max(Hn/6,500,hc)+2.3llE+1.2laE(4-2)2.下柱钢筋比上柱多(图4-2)图4-2 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绑扎搭接)下柱多出的钢筋在上层锚固,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

短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梁高+1.2laE(4-3)长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1.3llE-梁高+1.2laE(4-4)3.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图4-3)图4-3 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绑扎搭接)(1)绑扎搭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1.3llE(4-5)上柱纵筋插筋长度=2.3llE+max(Hn2/6,500,hc)+max(Hn3/6,500,hc)+llE(4-6)上层柱纵筋长度=llE+max(Hn4/6,500,hc)+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2.3llE(4-7)(2)机械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8)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max(Hn3/6,500,hc)+500(4-9)上层柱纵筋长度=max(Hn4/6,500,hc)+500+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0)(3)焊接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1)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max(Hn3/6,500,hc)+max(35d,500)(4-12)上层柱纵筋长度=max(Hn4/6,500,hc)+max(35d,500)+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3)。

三维立体图集16G101-03第四章梁平法识图

三维立体图集16G101-03第四章梁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BIM)、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精益建造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 数字建造(BIM)、装配式建造、智慧建造、精益建造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16G101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

16G101系列钢筋平法工程图文详解
•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 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 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钢筋计算原理 • 我们在计算钢筋工程量时,其最终原理就是就算钢筋的长
度。如(图1)
图1
钢筋计算的方法:传统方法、平法。
11G101系列平法应用
11G101-1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 (替代03G101-1 、04G101-4)
11G101-2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 (替代03G101-2)
11G101-3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独立基础、条型基础、筏型基础及桩基承台) (替代04G101-3、08G101-5、 06G101-6)
混凝土保护层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冰冻线以上与无侵蚀性的水或土壤直接接触的环境。
三a
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受除冰盐影响环境 ;
海风环境。
三b
盐渍土环境 ;
受除冰盐作用环境 ;
海岸环境。

海水环境。

受人为或自然的侵蚀性物质影响的环境。

注:1、室内潮湿环境是指构件表面经常处于结露或湿润状态的 环境。
2、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 设计规范》GB 50176的有关规定。 3、海岸环境和海风环境宜根据当地情况,考虑主导风向和结构
11g101系列平法应用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替代03g101104g101411g1012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板式楼梯替代03g1012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型基础筏型基础及桩基承台替代04g101308g101506g1016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11g1011p54环境类别墙板梁柱一1520二a2025二b2535三a3040三b40501表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适用于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16G101第四章梁、板平法识图

16G101第四章梁、板平法识图

第四章:梁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页图集号16G101-1-84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范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楼层框架梁KL 纵向钢筋构造≥L aE 且≥0.5h c +5d搭接长度≥非搭接区≥梁上部第二排钢筋 梁上部第一排钢筋梁下部钢筋注: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三维钢筋构造示意傅华夏hc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中间层中间节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5纵向钢筋构造abE锚固长度伸入柱内长度5d ,搭接长度≥L LE非搭接区≥1.5h 0梁上部通长筋梁下部纵筋梁上部纵筋1.跨度值 L n 为左跨 L ni 和右跨 L ni+1之较大值,其中i =1,2,3..2.图中h c 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3.梁上部通长钢筋与非贯通钢筋直径相同时,链接位置宜位于跨中L ni /3范围内;梁下部钢筋连接位置宜位于支座L /3内;且在同一连接区段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大于50% 。

4.一级框架梁宜采用机械连接,二、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连接。

....ni 注:傅华夏廖宜香hc≥1.5h0≥llE 顶层中间节点梁下部筋在节点外搭接(梁下部钢筋不能在柱内锚固时可在节点外搭接。

相邻跨钢筋直径不同时搭接位置位于较小直径一跨)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1-86框架梁水平、竖向加腋构造1.括号内为非抗震梁纵筋锚固长度2.当梁结构平法施工图中,水平加腋部位的配筋设计未给出时,其梁腋上下部斜纵筋 (仅设置第一排)直径分别同梁内上下纵筋,水平间距不宜大于200;水平加腋部位侧 面纵向构造筋的设置及构造要求同梁内侧纵向构造筋。

16G101三维图集第七章基础

16G101三维图集第七章基础

第七章:基础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129-剪力墙竖向钢筋剪力墙水平钢筋剪力墙拉筋筏板基础底部钢筋网1a-1a(内剪力墙)审核校对设计墙身竖向分布钢筋在基础中的构造1-1(外剪力墙)基础高度满足墙身竖向钢筋直锚时墙竖向分布钢筋隔二下一伸入基础中支承载筏板基础的钢筋网片上。

锚固弯钩的水平段为6d ≥150 1a-1a 基础高度不满足墙身竖向钢筋直锚时墙竖向分布钢筋全部伸入基础中支承载筏板基础的钢筋网片上。

锚固弯钩的水平段为15d (做法见详图①)(外剪力墙)筏板基础中部约束边转角墙2约束边翼墙约束边转角墙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3-661.图中hj 为基础底面至基础顶面的髙度。

对于带基础梁的基础为基础梁顶面至基础梁底面的高度。

当柱两侧基础梁标 高不同时取较低标髙。

2.锚固区横向箍筋应满足直径≥d /4为插筋最大直径), 间距≤10d(d 为插筋最小直径) 且<100mm 的要求。

3.当插筋部分保护层厚度不一致情况下( 如部分位于板中部分位于梁内),保护层厚度小于的部位应设置锚固区横向箍 筋。

4.当柱为轴心受压或小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高度不小于1200mm ,或当柱为大偏心受压,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高度不小于1400mm 时,可仅将柱四角插筋伸至底板钢筋网上(伸至底板钢筋网上的柱插筋之间间距不应大于1000mm),其他 钢筋满足锚固长度LaE(La )即可。

5.图中d 为插筋直径。

间距≤500.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筋)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弯折长度6d且,≥150基础顶面基础底面基础顶面基础底面间距≤500.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筋)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锚固区横向箍筋(非复合筋)基础底面基础顶面基础顶面基础底面弯折长度6d且,≥150锚固区横向箍筋(非复合筋)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长度为≥0.6L abE (≥0.6L aB )柱纵筋在基础中构造注:-13-基础底面基础顶面间距≤500.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筋)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501006d且≥150h j(a )保护层厚度>5d ;基础高度满足直锚插筋保护层厚度>5d ;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基础保护层厚度≤5d ;基础高度满足直锚基础底面基础顶面间距≤500.且不小于两道矩形封闭箍筋(非复合筋)50100h j1-基础底面基础顶面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501006d且≥150h j锚固区横向箍筋(非复合筋)基础底面基础顶面50100h j1-锚固区横向箍筋(非复合筋)基础底面基础顶面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0.6L )≥0.6L 基础保护层厚度≤5d ;基础高度不满足直锚基础底面基础顶面插至基础底板部支在底板钢筋网上(≥0.6L )≥0.6L 15d 15d6d且≥150-130-审核校对设计页图集号16G101-3-67独立基础DJ J 、DJ 底板配筋构造独立基础BJ J 、BJ P 底板配筋构造独立基础DJ J 、DJ BJ P 底板配筋构造独立基础底板配筋构造适用于普通独立基础和杯口独立基础。

平法图集16G101—3深度解读

平法图集16G101—3深度解读

平法图集16G101—3深度解读16G101-3在11G101-3的基础上做了修改,增加和变化了部分内容。

本文对比新旧图集,对新增加和变化的内容做了深度解读,为建筑行业技术人员重新学习新图集提供了方便,有助于更加深刻理解和运用16G101-3图集,指导现场施工与验收。

标签:平法图集;16G101-3;变化0 引言混凝土结构施工图采用平面整体表示方法,有利于规范和统一全国制图规则,提高图纸的标准化和规范法,减少设计人员的绘图工作量,同时为施工、监理、造价计算的使用提供方便。

1 修订的背景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新的建筑理念和建筑型式广泛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版)》GB 50010-2010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相继实施。

同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已于2016年8月1日起实行。

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15自2016年6月1日起实行,该标准中取消不设防区,且适当调整提高部分城镇的地震基本烈度。

为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更好地与新规范衔接,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要求,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对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系列图集进行了全面修编,16G101系列图集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批准,已于2016年9月1日起实行。

新的平法图集是对国家现行标准内容的落地、细化、延伸与补充。

2011年9月,11G101-3《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承台)替代了原来的04G101-3、08G101-5和06G101-6,变化较大。

2016年9月,16G101-3替代11G101-3,增加了新的内容,局部有些变化,本文对16G101-3中新增或变化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学习和理解图集。

2 变化或新增的内容基础构件包括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形基础及桩基础。

16G101平法施工图集与旧平法图集的对比

16G101平法施工图集与旧平法图集的对比
为使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更好与新规范衔接、满足建筑工程的实际使用要求,中国建筑 标准设计研究院组织行业专家对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 详图》系列国标图集进行全面修编,以更好服务工程建设需要、促进行业发展。
原有内容系统梳理 适应新规范的修订 考虑实际新增内容
目录
总则和一般构造 柱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剪力墙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梁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板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楼板相关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
16G 无此页
11G P63
1、总说明已经明确: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地区,非抗震KZ不适合本图集。
影响 对设计有影响 算量是依据设计考虑抗震和非抗震计算,没有影响
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
16G P67
影响 对设计、施工有影响 算量有影响。
11G P59
1、节点①:附加角筋,11G是有柱纵筋直径≥25时条件才设置,16G可以理解为必须设置。 2、节点⑤:11G无且伸至梁底的要求。
影响 设计、施工有小的影响,对算量没有影响。
梁上柱LZ纵筋构造
16G P65
11G P61
1、梁上柱节点,柱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和弯折长度发生变化。 2、16G要求伸至梁底且≥20d,弯折长度15d 2、梁上柱,梁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要求,至少两道柱箍筋。(不是只设置两道柱箍筋就可以了)
影响 对设计、施工有影响 算量有影响。
柱嵌固部位的计算
什么是嵌固部位?
嵌固部位即嵌固端就是平常 说的固定端,不允许构件在 此部位有任何位移或相对嵌 固端以上部位位移很小。
嵌固部位的纵计算和箍筋加密
软件设置:
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构造

16G101图集-板的平法标注及分类

16G101图集-板的平法标注及分类

牌号 直径@间距
左支座标注长度
右支座标注长度
单边、双边标注板支座原位标注
单边标注:
编号
牌号 直径@间距
单边标注长度
关于标注符号 1. 支座边起标 2. 支座中起标 3. 无标注(P41)
双边标注:
编号
牌号 直径@间距
左支座标注长度
右支座标注长度
有梁楼盖钢筋分类
板的平法标注及分类
板平法标注
• 板集中标注 • 板原位标注
板块集中标注案例
板块集中标注
板代号 序号 厚度 底筋信息 面筋信息
B:X:C12@200 Y:C10@200
T:X&Y:C8@100
B:底筋 X:沿轴线水平方向 T:面筋 Y:沿轴线垂直方向
单边、双边标注板支座原位标注
单边标注:
编号
牌号 直径@间距
单边标注长度
关于标注符号 1. 支座边起标 2. 支座中起标 3. 无标注(P41)
双边标注:
编号
牌号 直径@间距
左支座标注长度
右支座标注长度
单边、双边标注板支座原位标注
单边标注:
编号
牌号 直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间距
单边标注长度
关于标注符号 1. 支座边起标 2. 支座中起标 3. 无标注(P41)
双边标注:
编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的底部纵筋
附加箍筋或吊筋 外伸变截面高度 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集中标注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原位标注 16G101-3 P30-33
必注内容 选注内容
基础梁编号 JL x(xB)、JCL x (xB) 截面尺寸 b x h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目录
CONTENTS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基础梁的平面注写 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一、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平面注写方式。
16G101-3 P30
筏形基础的分类
一、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组成构件
基础主梁(柱下)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的底部纵筋
附加箍筋或吊筋 外伸变截面高度 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三、基础平板的平面注写
梁板式 筏形基础
基础主梁(柱下) 基础次梁 梁板筏基础平板
16G101-3 P30
顶部(T) 侧面(G/N)
16G101-3 P31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16G101-3 P63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配筋
基础梁箍筋
一种箍筋间距时,级别、直径、间距、肢数
两种箍筋间距时,/分隔,第一种根数及间距 底部(B)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平板的 平面注写
编号 LPB
集中标注
截面尺寸 h= x x
底部及顶部贯通纵筋 B、T 跨数、外伸情况(x A、 x B)
原位标注:板底部附加非贯通筋
16G101-3 P33-35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16G101-3 P37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 筏形基础
基础次梁 梁板筏基础平板
16G101-3 P30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二、基础梁的平面注写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16G101-3 P30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集中标注
必注内容 选注内容
基础梁编号 截面尺寸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的底部纵筋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原位标注 16G101-3 P30-33
附加箍筋或吊筋 外伸变截面高度 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16G101-3 P30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16G101-3 P30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16G101-3 P30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必注内容
基础梁编号
JL x(xB)、JCL x (xB) 截面尺寸
基础梁的底部、顶部 及侧面纵向钢筋
顶部(T) 侧面(G/N)
16G101-3 P31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集中标注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原位标注 16G101-3 P30-33
必注内容 选注内容
基础梁编号 JL x(xB)、JCL x (xB) 截面尺寸 b x h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集中标注
选注内容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的底部纵筋
原位标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附加箍筋或吊筋 外伸变截面高度
16G101-3 P30-33
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16G101-3 P30-31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水平加腋详见标准构造详图,尺寸及配筋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集中标注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原位标注 16G101-3 P30-33
必注内容 选注内容
基础梁编号 JL x(xB)、JCL x (xB) 截面尺寸 b x h
配筋
基础梁底面标高高差
梁支座的底部纵筋
附加箍筋或吊筋 外伸变截面高度 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配筋
基础梁箍筋
一种箍筋间距时
两种箍筋间距时 底部(B)
基础梁的底部、顶部 及侧面纵向钢筋
梁支座的底部纵筋
附加箍筋或吊筋 外伸变截面高度 修正内容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梁板式筏形基础的平法表示
集中标注 基础梁的 平面注写
原位标注 16G101-3 P30-33
必注内容 选注内容
基础梁编号 JL x(xB)、JCL x (xB) 截面尺寸 b x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