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图集16G101 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16G101-1解读(对比11G101-1)

16G101-1解读(对比11G101-1)
各种锚固长度La、Lab、LaE、LabE及搭接长度Ll、LlE均以表格形式详细列出
省去11G中系数计算过程,将计算结果直接列出,便于确定长度。
14
P62
拉结筋构造:明确给出两种拉筋做法
16G明确给出一边90°,一边135°的做法,便于现场施工。
15
P65
刚性地面上下各加密500
16G给出两侧刚性地面标高不相同时的做法
跨高比:跨度与其梁截面高度之比值。
注写规则同框架梁,节点详图见P80。
5
P15
设计施工注意III
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域拉筋沿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逐根设置。
6
P17
3.2.5.8 LLk注写规则
同4
7
P21
3.6.3抗震等级为一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详细说明位置配筋等情况。
施工缝: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设计要求或施工需要分段浇筑,而在先、后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所形成的接缝。节点构造见P74。
8
P27
表4.2.2 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TZL)
扁梁:宽度大于或等于梁高的梁。托柱转换梁类似于框支梁,见P96
9
P27
注3:区分非框架梁、井字梁端支座锚固平直段
L、JZL表示端支座铰接(平直段≥0.35Lab);Lg、JZLg表示充分利用抗拉强度(平直段≥0.6Lab)
16
P69
KZ边柱,角柱柱顶等截面伸出时纵向钢筋构造
该节点为16G新增节点,分直锚和弯锚两种构造。直锚长度为自梁顶起≥LaE,弯锚时伸至柱顶且≥0.6LabE,外侧钢筋弯折15d,内侧钢筋弯折12d
17
P71
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筋做法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平法图集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知识讲解

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

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

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

(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

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

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

(现第3款内容为“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

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本图集第103页)等”;第8款增加内容为“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讲——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

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讲——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

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讲——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16G新平法知识体系第三节课正式开讲,细致讲解,助你快速掌握新变化。

1柱一、平法制图规则和标准构造详图小结:1、上部嵌固部位注写,新增3种场景的说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为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

11G中要求由设计注明;3、层高表中,双细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双虚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要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的表示方法。

小结:1、转换柱编号代替旧图集框支柱。

小结:1、对应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2、11G中没有对非对称配筋的注写要求,16G新增注写要求。

小结:1、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实际图纸说明;2、层高表中,双细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嵌固部位;双虚线表示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要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的表示方法。

2柱二、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小结:1、“同一连接区段”与“同一截面”区别?(严格来讲是有区别的)2、与纵向钢筋的连接接头说法保持一致“同一连接区段内”。

3柱三、地下一层增加钢筋在嵌固部位的锚固构造小结:1、虚线部分表示弯折既可以内侧、也可以外侧弯折;2、原“基础底面”,修订为“基础顶面”。

4柱四、梁上柱LZ纵筋构造小结:1、梁上柱节点,柱纵筋伸入节点内长度和弯折长度发生变化;2、16G要求伸至梁底且≥20d,弯折长度15d。

5柱五、KZ、QZ、LZ箍筋加密区范围小结:1、注4修改无梁且无板连接时,箍筋加密范围的Hn取值;2、梁上柱,梁内箍筋间距不大于500要求,至少两道柱箍筋(不是只设置两道柱箍筋就可以了)。

6柱六、关于“非抗震KZ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小结:1、总说明已经明确: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6-9度地区,非抗震KZ不适合本图集。

7柱七、KZ边柱和角柱柱顶纵向钢筋构造小结:1、节点①:11G是有柱纵筋直径≥25时条件才设置,16G可以理解为必须设置;2、节点⑤:11G无且伸至梁底的要求。

16G101系列新平法知识体系---新旧平法对比解析

16G101系列新平法知识体系---新旧平法对比解析

16G101系列新平法知识体系---新旧平法对比解析目录第一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概述-------------------------------2 第二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总则和一般构造------------------ 5 第三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柱部分---------------------------12 第四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剪力墙部分----------------------22 第五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梁部分---------------------------38 第六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板、楼板-------------------------53 第七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2)楼梯部分-------------------------60第八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3)基础部分(包括总则、墙柱插筋构造、独立基础、条形基础)-------------------63 第九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3)基础部分(包括基础梁、桩、桩承台、基础相关)------------------------------74第一章新旧平法对比解析(16G101-1)概述一、实施时间新平法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替代11G101-1、11G101-2、11G101-3)二、变化及影响16G101-1不适用于非抗震现浇混凝土墙、梁、板等主体结构的设计;锚固搭接长度及做了局部的调整;抗震等级、钢筋种类、保护层等方面影响不大。

新增连梁(LLK)、楼层框架扁梁(KBL)、托柱转换梁等墙梁、梁、柱类型。

三、图集主要设计依据本次图集的修编按GB18306-2015《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2016年局部修订、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015年版)等新标准,结合近年来工程实践对图集处理的反馈意见,对原有图集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修订,同时考虑实践工程应用需要又新增了框架扁梁等内容。

《深入解读16G101-1:基础钢筋构造细节与应用》

《深入解读16G101-1:基础钢筋构造细节与应用》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深入解读16G101-1:基础钢筋构造细节与应用》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深入解读16G101-1:基础钢筋构造细节与应用》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深入解读16G101-1:基础钢筋构造细节与应用》(大纲)一、16G101-1标准概述1.116G101-1简介1.216G101-1适用范围1.316G101-1钢筋构造的基本原则二、基础钢筋构造细节2.1钢筋的分类与性能2.2钢筋的锚固与搭接2.3钢筋的焊接与机械连接2.4钢筋的布置与构造要求三、16G101-1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3.1混凝土框架结构中的应用3.2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3.3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应用3.4其他结构类型中的应用四、钢筋构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4.1钢筋锚固不足的解决方法4.2钢筋搭接长度不足的解决方法4.3钢筋焊接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4.4钢筋布置错误的解决方法五、16G101-1钢筋构造的质量控制5.1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2验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5.3质量问题处理及预防措施六、16G101-1与相关标准的衔接6.1与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衔接6.2与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衔接6.3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七、16G101-1在工程案例中的实际应用分析7.1工程案例一:某高层住宅楼7.2工程案例二:某大型商业综合体7.3工程案例三:某桥梁工程一、16G101-1标准概述1.1 16G101-1简介16G101-1是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中的一部重要标准,全名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2024年16G101平法培训课件

2024年16G101平法培训课件

16G101平法培训课件一、概述16G101平法培训课件是一套以我国建筑行业最新规范《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简称16G101)为基础的培训资料。

本课件旨在帮助建筑从业人员快速掌握16G101平法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提高施工图绘制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可以熟练运用16G101平法进行建筑结构施工图的绘制,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16G101平法的基本原理1.平面整体表示方法16G101平法是一种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它将建筑结构的平面、立面、剖面等信息整合在一张平面图上,通过不同的图线和符号来表示。

这种方法简化了施工图的绘制过程,提高了制图效率,同时也便于施工人员理解和施工。

2.制图规则16G101平法规定了详细的制图规则,包括图线、符号、文字、尺寸等方面的表示方法。

这些规则有助于统一建筑行业施工图的表示方式,提高施工图的可读性和准确性。

3.构造详图16G101平法还提供了大量的构造详图,包括节点详图、构件详图等。

这些详图详细展示了建筑结构的构造做法,为施工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施工依据。

三、16G101平法的应用1.施工图的绘制16G101平法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通过对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可以掌握16G101平法的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熟练绘制建筑结构施工图。

2.施工图的审查与修改在施工图审查与修改过程中,运用16G101平法可以快速发现和纠正图纸中的错误,提高施工图的准确性。

3.施工现场的指导16G101平法施工图具有直观、易懂的特点,便于施工现场的技术交底和指导。

施工人员可以依据施工图进行施工,确保建筑结构的施工质量。

4.设计与施工的衔接16G101平法有助于设计与施工之间的衔接,提高建筑行业的工作效率。

设计师可以依据16G101平法制图规则进行设计,施工人员可以依据16G101平法施工图进行施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无缝对接。

四、16G101平法培训课件的内容安排1.制图规则本部分详细讲解16G101平法的制图规则,包括图线、符号、文字、尺寸等方面的表示方法。

101-1平法图集解释

101-1平法图集解释

1,问: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众多内容的原位标注,这里面有哪些道理?在梁的悬挑端上要进行哪些原位标注?答:框架梁的“悬挑端”与一般的“跨”不同,也可以说它是特殊的“跨”,因为“悬挑端”的力学特征和工程做法与框架梁内部各跨截然不同。

所以,在设计图纸时,要保证在“悬挑端”有足够信息的原位标注。

在使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时,也要在“悬挑端”做好原位标注。

需要注意的具体事项如下:1、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

因为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原位标注在“上部跨中”是应该的。

2、在悬挑端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

悬挑端的下部钢筋为受压钢筋,它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不同于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受拉钢筋)。

换句话说,框架梁第一跨的下部纵筋不伸到悬挑端内,而伸到端部框架柱外侧然后拐15d的直钩。

3、在悬挑端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

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

因为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一般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采用φ8@100/200(2) 这种格式。

而悬挑端的箍筋一般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采用φ8@200(2) 这种格式。

4、在悬挑端进行梁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

悬挑端一般为“变截面”构造,例如,梁根截面高度为700,而梁端截面高度为500,设梁宽300,则其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为:300*700/500。

在软件操作中,则把它标注在原位标注的“截面尺寸”一栏中。

2,多肢箍时,外箍是包住梁主筋,内箍包住几跟钢筋呢?比如梁主筋为5根,我的内箍应该怎么箍法?答:我的观点是:1、梁的主筋(不论是上部纵筋还是下部纵筋),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具体说是应该在外箍宽度的范围内)均匀分布。

2、采用“大箍套小箍”方式的梁内箍的每个垂直肢(不论是双肢箍还是单肢箍的垂直肢),都应该在梁宽范围内对称分布。

3、根据上述原则,当“梁主筋为5根”时,梁内箍应该箍住第2、4两根梁主筋。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 识图通俗易懂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    识图通俗易懂

16G101图集解析(一)使平法钢筋识图通俗易懂根据16G101-1、-2、-3图集整理、解析,简述了平法结构钢筋图集的识图与算量。

将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试供建筑施工技术人员及工程造价人员参考。

第一节柱纵筋变化钢筋计算1.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图4-1)图4-1 上柱钢筋比下柱钢筋多(绑扎搭接)多出的钢筋需要插筋,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

短插筋=max(Hn/6,500,hc)+llE+1.2laE(4-1)长插筋=max(Hn/6,500,hc)+2.3llE+1.2laE(4-2)2.下柱钢筋比上柱多(图4-2)图4-2 下柱钢筋比上柱钢筋多(绑扎搭接)下柱多出的钢筋在上层锚固,其他钢筋同是中间层。

短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梁高+1.2laE(4-3)长插筋=下层层高-max(Hn/6,500,hc)-1.3llE-梁高+1.2laE(4-4)3.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图4-3)图4-3 上柱钢筋直径比下柱钢筋直径大(绑扎搭接)(1)绑扎搭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1.3llE(4-5)上柱纵筋插筋长度=2.3llE+max(Hn2/6,500,hc)+max(Hn3/6,500,hc)+llE(4-6)上层柱纵筋长度=llE+max(Hn4/6,500,hc)+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2.3llE(4-7)(2)机械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8)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max(Hn3/6,500,hc)+500(4-9)上层柱纵筋长度=max(Hn4/6,500,hc)+500+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0)(3)焊接连接下层柱纵筋长度=下层第一层层高-max(Hn1/6,500,hc)+下柱第二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1)上柱纵筋插筋长度=max(Hn2/6,500,hc)+max(Hn3/6,500,hc)+max(35d,500)(4-12)上层柱纵筋长度=max(Hn4/6,500,hc)+max(35d,500)+本层层高+梁高+max(Hn2/6,500,hc)(4-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16G101-1修订主要内容1、总说明取消了原101图集中总说明第2条的平法系列图集包括的内容。

2、总说明增加了第3条中的设计依据的规范:《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调整了2本规范依据的版本,新增了当依据的标准进行修订或者有新的标准出版实施时,图集与规范标准不符的内容、限制或淘汰的技术产品,视为无效。

3、总说明第5条调整了图集的适用范围。

取消了原11G101-1图集中的非抗震设计。

本图集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9度地区的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框架—剪力墙和部分框支剪力墙等主体结构施工图设计。

以及各类结构中的现浇混凝土板(包括有梁盖板和无梁盖板)、地下室结构部分现浇混凝土墙体、柱、梁、板结构施工的设计。

4、平面整体标示方法制图规则中第1.0.2条图集制图规则适用范围取消了楼板部分也适用于砌体结构这句话。

(本图集制图规则适用于基础顶面以上各种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框架、剪力墙、梁、板(有梁楼板和无梁楼板)等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设计。

)5、第1.0.9条,取消了第3款非抗震设计部分的要求;调整了第5款中可选用图集构造做法的例子所在图集的页数。

在第5款的选用构造新增了非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是否设置外圈封闭箍筋,取消了非框架梁部分的内容。

第8款增加了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仍需考虑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的内容。

(现第3款内容为“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抗震等级,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图集”;现第5款内容为“当标准构造详图有多种可选择的构造做法时写明在何部位选用何种构造做法。

当未注明时,则为设计人员自动授权施工人员可以任选一种构造做法进行施工,例如:框架顶层端节点配筋构造(本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图集第67页)、复合箍筋中拉筋弯钩做法(本图集第62页)、无支撑板端部封边构造(本图集第103页)等”;第8款增加内容为“注明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位置,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也应注明”)。

6、增加了柱平法施工图中2.1.4条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内容。

(第2.1.4条内容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注写:1)、框架柱嵌固部位在基础顶面时,无需注明;2)、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基础顶面时,在层高表嵌固部位标高下使用双细线注明,并在层高表下注明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标高;3)、框架柱嵌固部位不在地下室顶板,但仍需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嵌固作用时,可在层高表地下室顶板标高下使用双虚线注明,此时首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7、表2.2.2柱编号中原来的框支柱变成了转换柱。

7、增加了2.2.2条第4款中“对采用非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必须每侧均注写中部筋”;8、-4.53~59.070柱平法施工图(局部)备注增加“地下1层(-1层)、首层(1层)柱端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及纵筋连接位置均按嵌固部位要求设置”。

9、表3.2.2-2墙梁编号中增加了连梁(LL),增加的注2中跨高比不小于5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

10、第3.2.3条中设计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增加了两条内容为“1、本图集约束边缘构件非阴影区拉筋是沿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逐根设置,施工时应注意,非阴影区外圈设置箍筋时,箍筋应包住阴影区内地二列竖向纵筋(见本图集第75页图)。

当设计采用与本构造详图不同的做法时,应另行注明;2、当非底部加强部位构造边缘构件不设置外圈封闭箍筋时,设计者应注明。

施工时,墙身水平分布钢筋应注意采用相应的构造做法。

”)11、第3.2.4条中拉结筋设置示意修订为“拉结筋应注明布置方式“矩形”、“梅花”布置,用于剪力墙分布钢筋的拉结,见图3.2.4(图中a为竖向分布钢筋间距,b为水平分布钢筋间距)”。

12、修订了第3.2.5条增加了第8款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内容为:“跨高比不应小于5的连梁,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xx),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注写规则同框架梁,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合并绘制”。

13、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修“墙梁侧面纵筋的配置,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该筋配置同墙身水平分布钢筋,表中不注,施工按标准构造详图的要求即可,当墙身水平分布钢筋不满足连梁、暗梁及边框梁的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要求时,应在表中补充注明梁侧面纵筋的具体数值,当为LLk时,平面注写方式以大写字母“N”打头,梁侧面纵向钢筋在支座内锚固要求同连梁中受力钢筋”。

14、第3.3.2条第1款的注写部分内容中,删去了后半部分关于非阴影区部分拉结筋以及设计施工时的注意事项这部分内容。

第3款中增加了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注写方式。

(现第1款内容为“约束边缘构件(见图3.2.2-1)除需注明阴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影部分具体尺寸外,尚需注明约束边缘构件延墙肢长度L,约束边缘翼墙中延墙c肢长度尺寸为2b时可不注。

”;第3款中增加的内容为“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f按框架梁设计时(代号为LLkxx),注写规则同本规则第3.2.5条第8款(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注写规则同框架梁,可采用适当比例单独绘制,也可与剪力墙平法施工图合并绘制”)15、第3.4.2条圆形洞口的加强钢筋的构造做法的要求做了调整,并增加了一个例子。

(修订内容为“当圆形洞口直径大于300,但不大于800时,此项注写为洞口上下左右每边布置的补强纵筋的具体数值,以及环向加强钢筋的具体数值”,例如:YD5 600 +1.8002C20 2C16,表示5号圆形洞口,直径600,洞口中心距本结构层楼面1800,洞口每边补强钢筋为2C20,环向加强钢筋2C16)。

16、增加了第3.6.3条内容。

(内容为“抗震等级为1级的剪力墙,水平施工缝处需设置附加竖向插筋时,设计应注明构件位置,并注写附加竖向插筋规格、数量及间距。

竖向插筋沿墙身均匀布置”)。

17、-0.030~12.270剪力墙平法施工图中备注第2条删除“约束边缘构件中阴影区拉筋(除图中有标注外):竖向与水平钢筋交点处均设置,直径A8。

”18、表4.2.2梁编号中增加了楼层框架扁梁和托柱转换梁两种梁类。

(具体增加内容为:“1.楼层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KBH;2.本图集中非框架井梁L、井字梁JZL表示端支座为铰链;当非框架梁L、井字梁JZL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在梁代号后加“g”。

”例:Lg7(5)表示第7号非框架梁,5跨,端支座上部纵筋为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

)19、增加了4.2.5条,内容为“框架扁梁注写规则同框架梁,对于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尚需注明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见图4.2.5)”。

例:10C25(4)表示框架扁梁有4根纵向受力钢筋未穿过柱截面,柱两侧各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两根,施工时,应注意采用相应的构造做法。

20、增加了4.2.6条,内容为“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代号为KBH,包括柱内核心区和柱外核心区两部分。

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钢筋注写包括柱外核心区竖向拉筋及节点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端支座节点核心区尚需注写附加U形箍筋”。

柱内核心区箍筋见框架柱箍筋。

柱外核心区竖向拉筋,注写其钢筋级别和直径;端支座柱外核心区尚需注写附加U形箍筋的钢筋级别、直径及根数。

框架扁梁节点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以大写字母“F”打头,注写其设置方向(X向或Y向)、层数、每层的钢筋根数、钢筋级别、直径及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钢筋根数。

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内容为:对、增加了第4.3.4条关于框架扁梁的截面注写方式的内容。

21对于框架扁于框架扁梁尚需在截面详图上注写未穿过柱截面的纵向受力筋根数。

梁节点核心区附加箍筋,需采用平、剖面图表达节点核心区附加纵向钢筋、柱外型箍筋,注写其具体数值)。

核心区全部竖向拉筋以及端支座附加U《混(修订为:条、4.6.2条对规范的版本做了调整。

4.5.2、22第4.4.3条、)。

2015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版)GB50010-2010条在两种连接构造的后面增加了代号标注(内容为设计按铰链4.6.123、第井字当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非框架梁:井字梁:时非框架梁:L;JZL;Lg;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梁:JZLg)。

24、删除了原图集中的第4.6.7条关于托墙框支梁的内容。

25、第5.2.2条设计与施工注意事项中新增了梁板式转换层楼板和悬挑板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内容为:“对于梁板式转换层楼板,板下部纵筋在支座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l;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下部纵筋伸入支座被a长度不应小于lE”)。

a26、新增5.4.1条。

(内容为:“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设计应注明该悬挑板纵向钢筋抗震锚固长度按何种抗震等级”。

)27、新增5.4.3条。

(内容为:“板支撑在剪力墙顶的端节点,当设计考虑墙外侧竖向钢筋与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传力时,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

28、新增6.5.1条(内容为:“当悬挑板需要考虑竖向地震作用时,设计应注明该悬挑板纵向钢筋抗震锚固长度按何种抗震等级。

”)29、新增6.5.2条(内容为:“无梁楼盖板纵向钢筋的锚固和搭接需满足受拉钢筋的要求。

”)30、新增6.5.4条(内容为:“无梁楼盖板跨中板待支撑在剪力墙顶的端节点,当板上部纵向钢筋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大时(锚固在支座中),直段伸至端支座对边后弯折,且平直段长度≥0.6l,弯折段投影长度15d;当设计考虑墙外ab侧竖向钢筋与板上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传力时,应满足搭接长度要求,设计者应在平法施工图中注明采用何种构造,当多数采用同种构造时可在图注中写明,并将少数不同之处在图中注明。

”)31、表7.1.2楼板相关构造类型与编号中,新增了悬挑板阴角附加筋。

构造类型说明序号代号此文档仅供学习和交流.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xx Cis 板悬挑阴角上部斜向附加钢筋悬挑板阴角附加筋(内容为:悬挑板阴角附条悬挑板阴角附加筋的布置方式。

32、新增7.2.9。

悬挑板阴角附加筋系指在悬挑板的阴角部位斜放的7.2.9Cis的引注见图加筋)附加钢筋,该附加钢筋设置在板上部悬挑受力钢筋的下面。

系表示悬C(注写Ces787.2.1033、新增加条新增一种附加筋的布置方式。

7.2.10-3Ces8 ,构造筋的个数按图直径为HRB4007挑板阳角放射筋为根钢筋, 200a的原则确定,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