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DNA的提取
实验讲义

酵母菌的分离鉴定、固定化及酒精发酵酵母菌(yeast)是一类单细胞真菌。
一般呈圆形、卵圆形、圆柱形,其菌落呈乳白色或红色,表面湿润、粘稠,易被挑起。
酵母菌多数为腐生,专性或兼性好氧,广泛生长在偏酸性的潮湿的含糖环境中,例如水果、蔬菜、蜜饯的内部和表面以及在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
酵母菌在有氧环境下将葡萄糖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主要用于馒头、面包等食品发酵;在工业上,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将葡萄糖、果糖、甘露糖等单糖吸入细胞内,在无氧的条件下,经过体内酶的作用,把单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此作用即酒精发酵。
C6H i2O6(葡萄糖)T 2 C2H5OH(酒精)+2 CO2 f 在酿酒酵母酒精发酵的生产和应用中,由于细胞破碎和酶纯化等操作往往导致酶活性和稳定性都受影响,从而降低产酒精效率。
而利用细胞固定化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方法主要有三种:载体结合法,交联法和包埋法,其中固定包埋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
包埋法就是将微生物细胞均匀地包埋在多孔的水不溶性的紧密结构中,细胞中的酶处于活化状态,因而活性高,活力耐久。
目前,利用聚乙烯醇(PVA)—海藻酸盐是包埋法中比较高效的一种,这种方法以PVA-海藻酸钠作为混合溶胶,将酵母细胞固定起来进行酒精发酵,不仅可以使细胞浓度增加,而且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酵母培养增殖所消耗的糖分;操作简单、过程迅速、颗粒不粘连、颗粒强度大大提高,且增加了颗粒的生物活性和稳定性,因此可实现连续化生产,提高酒精生产效率。
【实验一】一、酵母菌的分离与培养一、【实验目的】学习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酵母菌。
二、【实验原理】大多数酵母菌为腐生,其生活最适pH值为4.5〜6,常见于含糖分较高的环境中,例如果园土、菜地土及果皮等植物表面。
酵母菌生长迅速,在液体培养基中比霉菌生长得快。
利用酵母菌喜欢酸性环境的特点,用酸性液体培养基获得酵母菌的培养液(这样做的好处是酸性培养条件则可抑制细菌的生长),然后在固体培养基上用划线法分离纯化出酵母菌。
酵母的dna提取实验报告

酵母的dna提取实验报告
(最新版)
目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材料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果
五、实验讨论
六、实验结论
正文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酵母的 DNA,研究酵母的基因组成,并为后续的基因工程实验提供 DNA 样本。
二、实验材料
1.酵母菌种
2.蒸馏水
3.乙醇
4.氯化钠
5.滤纸
6.蒸馏器
7.离心机
三、实验步骤
1.酵母菌种的准备:选用新鲜的酵母菌种,将其放入蒸馏水中,保持适当的浓度。
2.提取 DNA:将酵母菌种放入离心机中,离心一定时间后,取出上清液。
向上清液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钠,使 DNA 逐渐析出。
3.滤过:将析出的 DNA 溶液倒入装有滤纸的漏斗中,通过滤纸将杂质滤除。
4.洗涤:将滤纸放入蒸馏水中,反复洗涤,直至滤纸上的 DNA 纯净。
5.乙醇沉淀:将洗涤后的滤纸放入乙醇中,静置一段时间,DNA 会逐渐沉淀。
6.收集 DNA:将沉淀后的 DNA 收集起来,即为提取的酵母 DNA。
四、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成功提取到了酵母的 DNA,实验结果符合预期。
五、实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加入氯化钠后,DNA 的析出速度较快,说明氯化钠对 DNA 的析出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通过多次洗涤和乙醇沉淀,我们成功地提取到了纯净的酵母 DNA。
六、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了酵母的 DNA,为后续的基因工程实验提供了必要的材料。
酵母基因提取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酵母基因提取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利用CTAB法提取酵母基因组DNA的方法。
3. 熟悉DNA纯化、定量和鉴定等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酵母基因提取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酵母细胞中的DNA与蛋白质、RNA等杂质分离的过程。
CTAB法是一种常用的DNA提取方法,其原理是利用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DNA的结合能力,以及酚/氯仿等有机溶剂的界面作用,将DNA从细胞中提取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酵母菌(如酿酒酵母)、Tris-HCl缓冲液、NaCl、CTAB、酚/氯仿、无水乙醇、RNase A、DNA标准品、琼脂糖凝胶电泳系统等。
2. 仪器:高速离心机、恒温培养箱、紫外分光光度计、凝胶成像系统、电泳仪、微波炉等。
四、实验步骤1. 酵母菌培养:将酵母菌接种于YEP培养基中,于28℃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对数生长期。
2. 酵母菌收集:用无菌吸管吸取适量酵母菌培养液,转移到无菌离心管中,以8000 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
3. 细胞裂解:向离心管中加入适量Tris-HCl缓冲液、NaCl、CTAB、酚/氯仿,混匀后室温放置10分钟。
4. 分相:将上述混合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以12,000 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
5. DNA纯化:向沉淀中加入适量Tris-HCl缓冲液、酚/氯仿,混匀后室温放置10分钟。
6. 分相:将上述混合液转移至新的离心管中,以12,000 r/min离心5分钟,取上清液。
7. 洗涤:向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10分钟。
8. 离心:以12,000 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
9. 洗涤:向沉淀中加入适量70%乙醇,混匀后室温放置5分钟。
10. 离心:以12,000 r/min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
11. DNA溶解:向沉淀中加入适量TE缓冲液,室温放置5分钟,使DNA溶解。
12. 定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DNA的浓度和纯度。
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构建及转化

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构建及转化酵母菌表面展示系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工具,可用于表面展示重要的蛋白质、肽段等分子,以扩大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
酵母菌表面展示系统具有许多优势,如易于操作、高效表达、易于纯化等。
因此,构建和转化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是实施这种系统的关键步骤。
1. 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构建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通常由两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酵母表面蛋白的扩大子和目标蛋白的插入序列。
以下是构建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的一般步骤:1.1 提取酵母菌基因组DNA:使用适当的方法从酵母菌中提取基因组DNA。
可以选择一种高质量的DNA提取试剂盒来确保DNA的纯度和完整性。
1.2 扩增酵母菌表面蛋白的扩大子:根据需要选择具体的表面蛋白扩大子,并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序列。
需要使用具有相应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的引物。
1.3 准备载体:选择合适的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并使用同样的限制性内切酶切位点将其线性化。
线性化的载体将提供插入序列的位点。
1.4 进行反应与连接:将扩增的酵母菌表面蛋白扩大子与线性化的载体进行连接。
这一步可以在体外进行,使用DNA连接酶(例如T4 DNA连接酶)。
1.5 转化大肠杆菌:将连接好的载体导入大肠杆菌,并培养在含有适当抗生素的培养基上,以筛选带有目标载体的菌落。
1.6 纯化载体:从培养的重组大肠杆菌中提取目标载体,并使用DNA纯化试剂盒纯化。
2. 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转化转化是将目标载体导入酵母菌的过程。
以下是酵母菌表面展示载体转化的常见方法:2.1 胞壁酶处理酵母菌细胞:使用蛋白酶K等酶处理酵母菌细胞,使细胞壁变薄,提高载体的导入效率。
2.2 制备酵母菌细胞的质粒DNA:通过将酵母菌细胞进一步培养扩增,提取质粒DNA,并确保其质量和纯度。
2.3 酵母菌细胞的化学转化:通过将质粒DNA与聚乙二醇(PEG)或锌盐等化学物质一起处理酵母菌细胞,使质粒DNA进入细胞内。
2.4 酵母菌细胞的电转化:使用高压电脉冲将质粒DNA导入酵母菌细胞,通过瞬时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使DNA进入细胞。
酵母菌DNA

采用3种方法对不同酵母菌的总DNA进行提取,经琼脂糖凝胶电泳、ND-1000型微量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以及酶切、连接、预扩增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酵母菌的总DNA质量最好,基本无DNA碎带,蛋白质污染小。
通过对野生酵母菌菌株的验证试验,进一步证明采用改良氯化苄法提取的总DNA产量稳定、重复性好,可以直接用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试验,完全适于AFLP分析及一些其它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要求方法三:酵母菌genomics/" target="_blank">基因组DNA的提取一:仪器:同方法一二:试剂:SE缓冲液(1M山梨醇,0.1MEDTA pH7.5);溶菌酶(50mg/ml);20%PVP;蛋白酶K缓冲液(10mM Tris pH7.6 0.5% SDS 1mM EDTA);其余同前三:操作1.5ml 对数生长期细菌细胞离心,12000rpm,1-2min沉淀溶于590ulSE缓冲液中混匀+10ul溶菌酶37℃,1hr离心,12000rpm,8-10min沉淀溶于100μL,0.5μl蛋白酶K,混匀,37℃,1hr加入1.2ml的CTAB/NaCL,200μl20%PVP 混匀 65℃,30min等体积酚/氯仿/异戊醇混合液,混匀,离心,12000rpm,4-5min上清,以下操作与方法一中有机溶剂抽提、沉淀、干燥、除RNA 、复溶等步骤一致。
酵母抽提物是一种优良的天然调味料,在食品行业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对国内和国外酵母抽提物的发展状况做了分析,综述了酵母抽提物应用新进展酵母DNA的提取酵母DNA的提取 1. x新鲜的菌体中加入150ul(200ul)bufferiI25(30)ul蜗牛酶(30mg/ml),37度,10Min(可以30min水浴,中间隔5分钟,振荡一次,避免细胞沉到管底。
2. 离心10000rmp,10min,去上清,沉淀中加入bufferII250ul 3. 加入25ul,10%SDS。
酵母质粒的提取注意事项

酵母质粒的提取注意事项1. 实验前准备在进行酵母质粒提取实验之前,需要准备好所需材料和试剂。
常用的材料包括酵母培养物、细胞裂解液、酶切酶、离心管、离心机等。
试剂方面,需要注意购买高质量的试剂,并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保存和使用。
2. 细胞培养与处理在进行酵母质粒提取实验之前,需要进行酵母菌的培养和处理。
首先,将酵母菌接种到含有所需培养基的琼脂糖平板上,培养一夜,然后挑取单个菌落转移到液体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所需菌量。
此外,在进行酵母菌细胞处理时,需要注意细胞浓度的控制,避免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3. 细胞裂解与质粒提取酵母菌细胞裂解是酵母质粒提取的重要步骤。
一般情况下,细胞裂解可通过化学方法、机械方法或酶解方法实现。
其中,酶解方法常用于酵母菌质粒提取,具有操作简单、效果较好的特点。
在进行细胞裂解时,需要注意裂解液的选择和浓度,以及裂解时间和温度的控制,以确保细胞完全裂解,质粒DNA充分释放。
4. 质粒DNA纯化与保存在进行质粒提取后,需要对提取得到的质粒DNA进行纯化和保存。
纯化可以通过酚/氯仿法、硅胶柱纯化法或商用质粒纯化试剂盒等方法实现。
在选择纯化方法时,需要根据实验要求和样品特点进行选择,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纯化后的质粒DNA应及时保存,可以用TE缓冲液稀释保存在-20°C或-80°C的冰箱中,以避免质粒DNA的降解和损失。
5.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在进行酵母质粒提取实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操作事项:- 实验室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避免外源性DNA的污染。
- 实验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口罩和实验服,避免实验中的化学品对身体造成伤害。
- 实验前应仔细阅读所用试剂的说明书,了解其性质和使用方法,按照要求准确称取和调配试剂。
- 实验中的离心操作要注意离心管的放置位置和离心速度的选择,以避免样品的溢出和离心管的破裂。
-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台面和相关器材,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和无菌。
重组法酵母转基因的操作流程

重组法酵母转基因的操作流程1.酵母基因组DNA的提取酵母基因组DNA提取的目的是获取酵母菌体内的DNA用于后续的操作。
一般采用裂解酵母菌体的方法提取DNA,具体步骤如下:-通过酵母预培养,得到酵母菌悬浮液。
-沉淀酵母菌悬浮液,去除培养基。
-使用细胞裂解缓冲液裂解酵母细胞,释放DNA。
-使用丙酮沉淀DNA,去除其他杂质。
-通过洗涤、溶解等步骤得到纯化的酵母基因组DNA。
2.外源DNA的构建外源DNA的构建是将目标基因或其他DNA片段经过特定的操作,构建成可用于转基因的载体DNA。
-针对目标基因,进行PCR扩增或使用其他适当的方法获得目标DNA片段。
-将目标DNA片段与载体DNA进行连接,一般采用限制酶切和DNA连接酶的方法。
-外源DNA还可以构建其他特殊序列,如启动子、标记基因等,以实现特定的目标。
3.酵母菌体的转化转化是将外源DNA导入酵母中,使酵母细胞能够表达外源基因。
酵母菌体转化一般有两种方法:化学法和电转化法。
-化学法转化:-制备酵母靶菌株,包括选择合适的酵母菌株及对应培养基成分的调整。
-制备产生低盐胆固醇溶液和转化缓冲盐溶液。
-稀释酵母导入质粉末,并加入充足的低盐胆固醇溶液。
-在冰上孵育一段时间,将混合液通过热激冷冻的方法转移到电泳气泡中。
-通过勺子串入导入液,冻结导入液后,电泳电环泵注入电泳。
-电泳过程中伴有导入液的减量。
结束电泳时,针尾切割成小片。
-电转化法转化:-将酵母细胞培养至对应的生长期。
-调整酵母细胞浓度。
-准备转化缓冲盐溶液和性相为空凝气泡的溶液。
-将酵母细胞和目标DNA溶液混合。
-通过不同电压的电击法将酵母细胞进行电转化。
-回收转化后的酵母菌体并进行培养。
4.筛选转基因酵母为了筛选出成功转基因的酵母细胞,一般采用标记基因的方法。
-构建一个可表达特定筛选标记基因的转基因酵母菌株。
-将转化后的酵母菌种悬浮液培养在含有选择性的培养基中,使只有转基因酵母能够存活下来。
-通过对菌落进行PCR扩增或其他方法,确认是否成功获得目标基因的酵母菌株。
酵母菌纯培养的工艺流程

酵母菌纯培养的工艺流程酵母菌的纯培养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选择菌株、预处理、接种、培养、鉴定和保存。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首先是选择菌株。
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研究价值。
在选择菌株时,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或应用需求来确定,常见的有酒精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乳酸酵母菌(Candida utilis)等。
菌株的选择应考虑到其生长速度、产酒或产酶性能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等因素。
接下来是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是为了提高菌株的活力,减少杂菌的污染。
预处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从保存菌株的冷冻管中取出菌株,迅速匀浆于含有营养成分的琼脂培养基上。
然后,将培养基平板置于培养箱内,在25-30下孵育一段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
最后,选择单个菌落进行接种。
接种是将预处理好的菌株接入到适宜的培养基中。
接种有两种常用的方法:平板法和液体法。
平板法即将接种菌株均匀涂布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利用孵育箱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待菌落生长形成后,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液体法则是直接将菌株接入到含有适宜营养成分的液体培养基中,然后在转轴式摇床或培养箱中进行搅拌和培养。
培养是酵母菌纯培养的核心步骤,培养条件的选择对菌株的生长和代谢活性有直接影响。
通常,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浓度和类型的碳源和氮源等。
对于大规模的酵母菌培养,通常会在发酵罐中进行,控制发酵温度、pH值和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此外,还可以通过添加载体来提高酵母菌的产酶能力。
鉴定是为了确认所培养的菌株是否为纯培养。
鉴定常用的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形态学观察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的形状、大小和结构特征。
生理生化检测则是通过测定酵母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等。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是通过提取酵母菌的DNA并进行PCR 扩增和序列比对来确认菌株的种属。
最后是保存。
为了保持酵母菌的活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酵母DNA提取方法
方法一:
石英砂法
1、5000rpm×5min 收集过夜培养的菌体(5ml左右),于200μL 裂解液(50 mmol/ L Tris-HCl pH 8.0 , 180 mmol/ LEDTA pH 8.0 , 1 % SDS , 现配)中,加入3/10 总体积石英砂在涡流混合器上振荡13min,每隔4min 将离心管取出用力甩几下,然后65℃水浴10min。
2、加入200μL 5mol/L KAc,冰浴8min;
3、12000rpm×5min 转移上清至新的离心管中;
4、加入 3 mol/L NaAc 35μl,加入异丙醇200μL混匀后冰浴8min,12000rpm×5min收集沉淀;
5、200μL TE 溶解,加入RNase10μL,65℃水浴10min;
6、加入200μL 氯仿-异戊醇(24:1),抽提;
7、温柔地取上清150μL ,加入20μL 3 mol/L NaAc及375μL 无水乙醇,混匀后
12000rpm×8min 收集DNA;
8、70% 乙醇洗涤沉淀,吹干后TE 溶解,-20℃保藏。
方法二:
蜗牛酶法
1. 接种于5 ml的YEPD培养基中在25℃-28℃振荡培养12-16 h。
2. 3500 rpm离心5min沉淀细胞,用1ml 的无菌水洗涤一次,再加0.5ml solution Ⅰ(1M 山梨醇,0.1M EDTA, pH=7.5)重悬。
3. 转移细胞至1.5 ml 的离心管中,加入0.1蜗牛酶(30mg/ml)溶液,37℃保温30-60min, 以获得原生质体。
4. 最大转速离心1min以沉淀细胞,用500ulsolutionⅡ(50mMTris-HCl, 20mM EDTA,pH=7.4)溶液悬浮,然后加入50μl 10% SDS, 混合65℃保温30min。
5. 加入200μl 5M 醋酸钾,放于冰上30 min。
6. 最大转速离心15min,转移上清液至新的离心管中,用等体积的异丙醇沉淀DNA。
7. 室温下放置5min,离心10min,用70%的乙醇洗涤一次,真空干燥,用50ul pH=7.4 TE溶液溶解。
方法三:
蜗牛酶过夜处理法
将酵母接种到YPD培养基中30℃过夜培养16~18h,离心收集1.5mL,用灭菌水洗涤两次;加入600μL裂解液,35μL蜗牛酶,37℃消化过夜;加入饱和酚450μL,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150μL,轻轻颠倒混匀使溶液成为乳状,并保持10min,3000r/min离心10min;吸取上清液,用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4:1)450μL再抽提1次,10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加入异丙醇800μL,-20℃静置30min;10000r/min离心5min,沉淀物用70%乙醇洗两次,自然干燥后溶于30μL TE缓冲液;加入0.5μL10mg/mL的RNaseA,37℃温浴30min,自然冷却后保存。
方法四:
蜗牛酶反复冻融法
收集过夜培养16~18h的菌体1.5mL,加入500μLPBS溶液重悬菌体,12000r/min离心2min,用PBS重洗一次;将沉淀溶于35μL的蜗牛酶溶液中,加入65μL的PBS,45℃作用2h,加100μL裂解液,-20℃冷冻,然后室温振荡溶解,反复3次;向悬浮液中加入150μL 5mol/L KAc(pH8.9)轻轻混匀,然后10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加入两倍体积的无水乙醇,轻轻混匀,室温放置5min;12000r/min离心10min,将沉淀溶解在100μL TE中;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5:24:1),轻柔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重复抽提1次;加1/10体积的3mol/L醋酸钠(pH5.2),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20℃放置30min;10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用70%乙醇溶液洗涤沉淀两次,室温干燥后用20μL TE溶解;加入0.5μL 10mg/mL的RNaseA,37℃温浴30min,自然冷却后保存。
方法五:
溶解在100μL TE中;加入等体积的酚-氯仿-异戊醇(体积比25:24:1),轻柔颠倒混匀,12000r/min离心5min,重复抽提1次;加1/10体积的3mol/L醋酸钠(pH5.2),2.5倍体积的无水乙醇,-20℃放置30min;10000r/min离心5min,弃上清液,用70%乙醇溶液洗涤沉淀两次,室温干燥后用20μL TE溶解;加入0.5μL 10mg/mL的RNaseA,37℃温浴30min,自然冷却后保存。
方法六:
1、配一个破菌缓冲液:
Triton X-100 2%(v/v)SDS 1%(w/v)
NaCl 100mM Tris-HCl(pH 8.0)10mM
2、把酵母细胞离心收集,加200ul的石英砂或玻璃珠,加入200μl的破菌液再加200μl的酚氯仿,涡旋一分钟,放在冰上一分钟,一共反复4次
3、加入500μl的ddH2O,涡旋,离心,抽上清和等体积的酚氯仿混合
4、涡旋,离心,抽上清和等体积的酚氯仿混合,重复4直到离心后两层之间没有蛋白出现
5、抽上清加1ml的无水乙醇,放在-20度30min
6、离心,抽上清,再用70%乙醇洗一次,真空干燥,用TE或ddH20溶解
方法七:
接种酵母到2.5ml 酵母试管培养基中(YPD培养基),30℃,培养16~18h;取1.5ml 酵母培养液,室温下,1500 × g 离心5~10min 收集菌体;菌体用灭菌水洗1 次,1500 ×g 离心5min;菌体用200μl SCED(1mol/L 山梨醇、10mmol/L 柠檬酸钠、10mmol/LEDTA、10mmol/L DTT 二硫苏糖醇)溶液重悬,加入3 0μl 10mg/ml 溶菌酶(Lysozyme)37℃温浴1h;加入100μl 2%SDS 混匀,-20℃冰冻,然后室温震荡溶解,反复3 次;向悬浮液中加入150μl 5mol/L KAc(pH 8.9)轻轻混匀,然后10000r/min 离心5min;将上清转移到一新的1.5ml 离心管中,加入 2 倍体积的乙醇,轻轻混匀,室温放置5min 后12000r/min 离心10min;除去上清,将沉淀溶解在300μl TE(10mmol/L Tris-HCl,pH7.4,1mmol/L EDTA,pH8.0) 中,加入6μl RNase (10mg/ml),37℃温浴30min;加入饱和酚和氯仿各150μl 充分混匀,然后10000r/min 离心5min;转移上清到新的1.5ml 离心管中,加入1/2体积的7.5mol/L NH4Ac(pH7.5)和等体积的异丙醇,-20℃放置20min 后12000r/min 离心10min;除去上清,加入300μl 70% 乙醇漂洗沉淀一次,10000r/min离心5min;风干除去乙醇,用2 0μl TE 溶解酵母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