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安全设计(第一部分基础篇)
操作系统与网络安全讲义

操作系统与网络安全讲义第一部分:操作系统安全1. 操作系统简介- 定义:操作系统是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管理程序运行和协调设备操作的系统软件。
-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MacOS、Linux等2. 操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性- 保护数据:操作系统需要保护计算机上的敏感数据,避免未经授权的访问。
- 防止恶意软件:操作系统需要能够识别和清除各种恶意软件,包括病毒、木马等。
- 管理访问:操作系统需要控制用户对系统的访问权限,以防止未经授权的操作。
3. 操作系统安全性的实现- 更新系统:定期更新操作系统可以修复系统中的漏洞,增强系统的安全性。
- 安装防病毒软件:安装防病毒软件可以及时发现并清除计算机中的恶意软件。
- 设置安全策略:设置访问权限、密码策略等可以有效保护系统安全。
第二部分:网络安全1. 网络安全概述- 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不被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泄露、病毒感染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
- 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络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涉及到个人和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
2. 网络安全的威胁- 恶意软件:包括病毒、蠕虫、木马等,可以对网络系统和数据造成伤害。
- 网络入侵:黑客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入侵网络系统,进行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
3. 网络安全的保护措施- 防火墙:设置防火墙可以阻止未经授权的访问,提高网络安全性。
- 加密技术:网络传输中使用加密技术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
- 定期备份:定期备份数据可以在遭受攻击或者数据丢失时快速恢复。
结语:操作系统和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加以重视。
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安全措施和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性,保护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不受威胁。
4. 网络安全的最佳实践- 应用安全:确保在使用网络应用程序时,用户的数据得到保护,避免恶意软件和网络攻击。
例如,确保网页上使用了HTTPS协议,或者使用安全的网上银行渠道。
操作系统第一章ppt课件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1.2 操作系统的含义 • 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 • 操作系统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 • 操作系统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方便、友好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1.2.1 手工操作阶段
• 50年代早期,出现了穿孔卡片。程序写在卡片上然后读 入计算机,而不用插板,但计算过程则依然如旧。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内存扩充(覆盖、交换和虚拟存储):提高内存利 用率、扩大进程的内存空间
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 健康皮 肤进行 自体移 植,但 对于大 面积烧 伤病人 来讲, 健康皮 肤很有 限,请 同学们 想一想 如何来 治疗该 病人
第一章 绪论
设备管理
– 管理目标:方便设备的使用、提高CPU与I/O 设备利用率
• 设备操作:利用设备驱动程序完成对设备的操作 • 设备独立性(device independence):提供统一的I/O
设备接口,使应用程序独立于物理设备,提高可适 应性;在同样的接口和操作下完成不同的内容 • 设备分配与回收:在多用户间共享I/O设备资源 缓冲区管理:匹配CPU和外设的速度,提高两者的 利用率。主机与外设并行
CPU
寄存器组
《操作系统安全》第一章_绪论

1.1 操作系統面臨的安全威脅
資訊安全的發展過程
通信保密階段 電腦安全階段 資訊安全階段 資訊安全保障階段
操作系統安全威脅
按照安全威脅的途徑來分:
• • • • • • 不合理的授權機制 不恰當的代碼執行 不恰當的主體控制 不安全的進程間通信 網路協議的安全漏洞 服務的不當配置
1.2 操作系統安全和資訊系統安全
操作系統完成以下功能
用戶標識和身份鑒別 存取控制 審計
操作系統安全威脅
安全威脅的主要表現形式:
• • • • • 病毒 駭客攻擊 蠕蟲 邏輯炸彈 後門
1.2 操作系統安全和資訊系統安全
操作系統的安全性在電腦資訊系統的整體安全性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標
保證自身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按安全策略對用戶在系統中的操作進行存取控制 防止用戶對電腦中資訊的非法存取 保證系統中資訊的安全性(保密性和完整性)பைடு நூலகம்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操作系统安全课程编码131530019 课程类型(学院内)跨专业课程适用范围信息安全学分数 3 先修课程操作系统、数据结构学时数48 其中实验学时其中实践学时考核方式考试制定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执笔者审核者一、教学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任务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领域重要的核心技术, 在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操作系统安全》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信息安全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也是信息安全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 其为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安全设计、操作系统评测和安全应用提供一些入门方法, 使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有一个清晰和完整的认识。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具有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知识, 具备对操作系统安全进行分析的基本专业素质和能力。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有关概念及相关问题, 包括Windows、UNIX等流行操作系统的存在的安全问题, 了解高安全级别操作系统的有关安全机制, 了解操作系统安全评测、安全操作系统的应用和国外在安全操作系统领域的新进展。
理解: 操作系统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和操作系统安全形式化规范与验证以及安全操作系统设计一般过程。
掌握: 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操作系统设计主要的安全模型和安全体系结构、Unix系统安全策略及安全机制、隐蔽通道分析和处理方法。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老师讲授、结合学生自学的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口授结合电脑演示。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涉及到信息安全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等知识, 因而在开设本课程之前需要为学生开设预备课程: 数据结构、密码学原理、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 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教学参考书:1.卿斯汉等著, 操作系统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操作系统的安全课件

内存泄露与越界访问防御
内存泄露检测
操作系统需提供内存泄露检测工具,帮助开发人员及时发现 和修复内存泄露问题。通过监测内存分配和释放情况,定位 泄露源头,防止长期运行导致的系统性能下降和崩溃。
越界访问防御
通过地址空间布局随机化(ASLR)和数据执行保护(DEP) 等技术,防止攻击者利用越界访问漏洞执行恶意代码。ASLR 随机化内存布局,增加攻击难度;DEP将数据和代码分离, 防止攻击者在数据区执行代码。
操作系统的安全课件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05
CONTENTS
• 引言 •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 身份管理与访问控制 • 内存保护与隔离技术 • 文件系统与数据保护 • 网络安全与防御措施 • 应用场景与安全实践
01
引言
操作系统的概念与分类
定义与功能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 件,负责管理硬件、软件资源, 并提供公共服务。
05
文件系统与数据保护
文件系统安全机制
01
02
03
访问控制
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 管理,限制对文件的访问 和操作。
文件加密
对文件进行加密处理,确 保文件内容在存储和传输 过程中不被泄露。
审计与监控
对文件系统的操作进行审 计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 理异常事件。
数据加密与完整性保护
对称加密
采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 和解密,保证数据在传输 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
进程隔离与通信
进程隔离
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进程隔离机制,确保不同进程之间彼此独立运行,互不干 扰。每个进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和系统资源,防止恶意进程对其他进程进行 攻击。
进程间通信(IPC)
提供多种进程间通信机制(如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实现不同进程 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协作。IPC机制需确保通信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文档1.引言1.1 研究背景1.2 文档目的1.3 读者对象1.4 术语解释2.操作系统安全概述2.1 操作系统安全定义2.2 操作系统安全性目标2.3 操作系统安全性威胁2.4 操作系统安全性防护措施3.用户管理与身份验证3.1 用户账户管理3.2 口令策略与管理3.3 双因素身份验证3.4 访问控制模型4.进程权限和访问控制4.1 进程权限管理4.2 文件和资源访问控制 4.3 进程隔离与沙箱技术4.4 进程间通信安全5.审计和安全日志5.1 审计功能与目的5.2 审计日志记录与分析 5.3 日志保护与保留5.4 审计策略与最佳实践6.系统更新与补丁6.1 操作系统更新过程6.2 补丁管理与部署6.3 自动化更新与漏洞修复6.4 更新策略与注意事项7.网络安全与防护7.1 防火墙配置与管理7.2 网络隔离与分段7.3 网络入侵检测与防御7.4 网络流量分析与监控8.数据加密与恢复8.1 数据加密算法与协议8.2 磁盘加密与文件系统加密 8.3 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8.4 数据泄露与数据清除9.反恶意软件与防护9.1 恶意软件分类与特征9.2 扫描与防护软件9.3 恶意软件防御策略9.4 安全软件选择与管理10.物理安全与访问控制10.1 机房与设备安全10.2 准入控制与访问审计10.3 物理介质保护10.4 安全摄像监控与报警系统11.系统漏洞管理与应急响应11.1 漏洞扫描与漏洞评估11.2 漏洞管理与修复11.3 网络安全事件响应流程11.4 应急响应与恢复策略12.附件12.1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检查清单 12.2 操作系统安全性工具推荐 12.3 参考文献本文档涉及附件:附件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检查清单附件2:操作系统安全性工具推荐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法律名词1:注释2.法律名词2:注释3.法律名词3:注释。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
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漏洞及攻击手段,掌握安全防护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出有效的安全优化建议。
2. 学会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固。
3. 掌握基本的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操作系统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加固任务,提高系统安全性。
4. 学生能够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了解最新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趋势。
5.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提高操作系统安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常见类型。
-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风险。
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学习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核心安全机制。
- 分析各类安全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3. 常见操作系统漏洞与攻击手段- 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 了解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拒绝服务和网络攻击等。
4. 安全防护策略与工具-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如最小权限原则、安全配置等。
- 了解并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5. 安全编程与最佳实践- 掌握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最佳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操作系统安全_第2章_操作系统安全理论基础概述

2.2 操作系统 安全模型 (cāo zuò xì tǒnɡ)
安全模型是设计和实现安全操作系统的基础, 安全模型有两种表述方式,一种(yī 表达 zhǒnɡ) 方式从安全模型的组成出发,认为安全模型 是安全策略形式化的表述,是安全策略所管 理的实体和构成策略的规则。另一种(yī zhǒnɡ) 从系统的安全需求出发,认为安全模型是被 用来描述系统的保密性、可用性和完整性等 需求的任何形式化的表述。
④ 减少病毒感染机会,从而延缓这种感染的传播
⑤ 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免(yǐmiǎn)受到偶然的和蓄 意的侵犯
共七十三页
2.1.2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实行
① 确定要保护的资源 ② 授权 ③ 确定访问权限 ④ 实施访问权限
概括的说,就是首先(shǒuxiān)识别与确认访问 系统的用户,然后决定该用户对某一系统资 源可以进行何种类型的访问(读、写、删、 改、运行等)
行过某一操作进行否认(fǒurèn); 可用性(availability):保证授权用户对系统信息的可访
问性。
共七十三页
2.2 操作系统 安全模型 (cāo zuò xì tǒnɡ)
状态机模型
用状态机语言将安全系统描述成抽象的状态机,用状态变量表示 系统的状态,用转换规则描述变量变化的过程。状态机模型用于 描述其他系统早就存在,但用于描述通用操作系统的所有状态变 量几乎是不可能的。状态机安全模型通常只能(zhī nénɡ)描述安全 操作系统中若干与安全相关的主要状态变量。
共七十三页
2.1.2 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机制分类
自主访问控制(DAC) 强制访问控制(MAC) 基于(jīyú)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
共七十三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1.1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操作系统在整个安全系统中的地位 操作系统是什么? 操作系统管什么? 操作系统有何用?
2016/3/2
14
1பைடு நூலகம்1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用户程序 库管理程序 编辑程序 诊断程序 编译程序 解释程序 装配程序
操作系统
裸机
操作系统安全是整个系统安全的基础 任何想象中的、脱离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的高安全性, 就如同幻想在沙滩上建立坚不可摧的堡垒一样,毫无根 基可言。 没有安全的操作系统支持,网络安全也毫无根基可言。
21
1.1 操作系统安全的实例
2016/3/2
22
1.2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安全目标: 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
计 算 机 系 统 安 全
2016/3/2
应用安全 网 数据安全 络 安 操作系统安全 全
技术层
防火墙、入侵检测、防水墙、计算 机病毒、可信计算等 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协议等 密码学
1988 年,AT&T Bell 实验室的。System V/MLS; 1989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安全TUNIS;
1990 年,TRW 公司的ASOS 系统;
1991年,UNIX国际组织的UNIX SVR4.1ES,符合B2级;
2016/3/2 32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1991年,英、德、法、荷四国制定了信息技术安全评定 标准ITSEC; 1992~9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安全计算公司SCC 设计实现了分布式可信Mach操作系统DTMach;
物理安全
物理层:受灾、环境、电源、电磁辐射等
管 理 层 : 法 律 、 法 规
23
构建整个系统的安全
Performance
Functionality
100% secure
Harris:Find the balanced solution between price, function,and performance
/crypto-gram.html Ross Anderson Security Engineering /users/rja14/book.html
2016/3/2
3
课程要求
课程形式 课堂教学,大作业、实验 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结课成绩60%+考勤成绩10%+实验成 绩15%+大作业15%
1986 ,IBM 公司的V.D. Gligor 等设计了基于SCO Xenix 的安全Xenix 系统,基于安全注意键(secure attention key,SAK)实现了可信通路(Trusted path)。
2016/3/2
31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1987年美国Trusted Information Systems公司开发了B3级的 Tmach(Trusted Mach);
2016/3/2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
6
作业要求
大作业
2016/3/2
计算机系统安全原理与技术
7
基本目的
理解掌握操作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及安全性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概念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安全模型、安全体系结构 了解安全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 根据操作系统安全目标能设计并评价安全操作系统
1.1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逻辑炸弹 计算机病毒 1)入侵者要写一段程序进行非法操作,程 蠕虫 序的行为方式不会引起用户的怀疑。 2)必须设计出某种策略诱使受骗者接受这 嵌在操作系统里的一段非法代码, 段程序。 渗透者利用该代码提供的方法侵 3)必须使受骗者运行该程序。 内部、外部泄密 一段计算机程序,表面上在执行合法 入操作系统而不受检查。天窗只 4)入侵者必须通过某种手段回收由特洛伊 功能,实际上却完成了用户不曾意料 操作系统 能利用操作系统的缺陷或者混入 木马发作为他带来的实际利益。 不受安全策略控制的、违反安 到的非法功能 系统的开发队伍中进行安装。因 全策略的信息泄露路径。 此,开发安全操作系统的常规技
1993年,美国国防部推出的新的安全体系结构DGSA; 其他:92 年访问控制程序(ACP)和93 年看守员 (custodian)两种范型思想;
2016/3/2
11
第四部分 趋势篇
第十章可信计算技术 第十一章系统虚拟化技术 第十二章操作系统进展及其安全实践
2016/3/2
12
第一章引言
1.1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与安全需求
1.2操作系统安全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1.3国内外安全操作系统发展历史与现状 1.4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划分与评测标准 (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中讲) 1.5相关术语
2016/3/2 26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同年,B.W. Lampson 通过形式化表示方法运用主体(subject)、客体 (object)和访问矩阵(access matrix)的思想第一次对访问控制问题进行 了抽象。 1970 年,W.H. Ware 对多渠道访问的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引起的安全问 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级安全系统和need-to-know原则的实现
2016/3/2
2
参考文献
卿斯汉等 . 操作系统安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林果园等. 操作系统安全.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0 贾春福 郑鹏 操作系统安全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2011
沈晴霓 卿斯汉等 操作系统安全设计 机械工业 出版社 2013
Trent Jaeger Operating System Security MORGAN & CLAYPOOL PUBLISHERS Bruce Schneier Secrets & Lies and Beyond Fear Crypto-gram newsletter
2016/3/2
27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1972年,J.P. Anderson提出了参照监视器(reference monitor)、访问验 证机制(reference validation mechanism)、安全内核(security kernel) 和安全建模(modeling)等重要思想。 1973 年,B.W. Lampson 提出了隐通道(covert channel);同年,D.E. Bell 和L.J. LaPadula 提出了简称BLP 模型。
2016/3/2
28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1975 年,J.H. Saltzer 和M.D. Schroeder 以保护机制的体系结构为中心, 重点考察了权能(capability)实现结构和访问控制表(access control list) 实现结构,给出了信息保护机制的八条设计原则。 1976 年,M.A. Harrison、W.L. Ruzzo 和J.D. Ullman 提出了操作系统保护 的第一个基本理论——HRU 理论。
2016/3/2
29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1967-1979年典型的安全操作系统研究有: Multics Mitre 安全核 KSOS(Kernelized Secure Operating System)采用了形式化说明与验 证的方法,目标是高安全可信性。 UCLA 数据安全Unix PSOS等采用了层次式开发方法,通过形式化技术实现对安全操作系统 的描述和验证,设计中的每一个层次管理一个特定类型的对象,系统中 的每一个对象通过该对象的权能表示进行访问。 这段时期可称为奠基时期。
2016/3/2 30
安全操作系统的发展(续)
1983 年,美国国防部颁布了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安全评 价标准TCSEC橙皮书(Trusted Computer System Evaluation Criteria)。 1984 年,AXIOM 技术公司的S. Kramer开发了基于Unix 的实验型安全操作系统LINUS IV ,达到B2级;
2016/3/2
8
第一部分 基础篇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基本概念 第三章 操作系统基本安全机制 第四章 通用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2016/3/2
9
第二部分 理论篇
第五章 安全策略与安全模型 第六章 安全体系结构 第七章 安全保障技术
2016/3/2
10
第三部分 实践篇
第八章 安全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第九章 安全操作系统的应用
2016/3/2
15
操作系统的种类分布
2016/3/2
16
1.1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控制 广播 工业 通讯
因特网 因特网
信息对抗的威胁在增加
电力
交通 医疗
金融
网络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在加强
2016/3/2
17
1.1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
信息窃取
信息篡改
信息抵赖
信息冒充
2016/3/2
18
触发方式:计数器触发器、时间触发器、 复制触发器(当病毒复制数量达到某个设 定值时激活)、磁盘空间触发器、视频模 逻辑炸弹指附着在某些合法程序上的恶意 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 式触发器(当视频处于某个设定模式或从 代码,其通常处于潜伏状态,但在特定的 能或者破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 设定模式改变时激活)、基本输入输出系 逻辑条件满足的情况下会激活和执行,对 具有隐蔽性、传染性、潜伏性、破坏性等特点 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 统( BIOS)触发器、只读内存(ROM) 系统功能造成严重破坏。 者程序代码 触发器、键盘触发器、反病毒触发器等
2016/3/2
20
1.1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