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重新阅读红色经典

如何重新阅读红色经典
如何重新阅读红色经典

重读红色经典小说

红色经典指的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在对红色经典小说的阅读中,我觉得红色经典小说最吸引我的一个特点是小说所具有的历史性。不论是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还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岩》、《红旗谱》、《红日》以及《林海雪原》和《青春之歌》,都以非常朴素的风格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斗争生活,其中包含了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创作的小说深受毛泽东文学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强调政治是文学的目的,而文学则是政治力量为实现其目标必须选择的手段之一,即所谓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同时强调生活为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以及认为新文化的建立必须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精神产品,(虽然这种继承是有很大的选择性的)。因而红色经典小说也必然表现出与这些文学思想相关的特点。

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尽管因为过分强调主人公的英雄形象而导致人物的虚空,但是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语言以及某些作为主人公反衬的人物的刻画却显示出非常强烈的真实性;。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柳青在《创业史》中所刻画的梁三老汉,严家炎先生认为从美学的标准上来看,梁三老汉的形象非常“丰满”“厚实”;从题材的价值问题上看,这一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处于观望、动摇的“中间状态”的

农民,在揭示社会生活面貌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除了梁三老汉以外,对于代表主任郭振山、富裕中农郭世福以及富农姚世杰等人的刻画也极具代表性。其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对于代表主任郭振山的描写。在《创业史》中,郭振山是作为梁生宝的反衬人物存在的,郭振山是蛤蟆滩唯一的真正的的中共党员,但是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却有自己的私心,希望从中得到好处,他贪恋家业,一步一步计划着自己的创业。这一切与预备党员梁生宝的绝对无私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但是郭振山这样真实的人物个性无疑使梁生宝的人物形象更加虚空。

同样的,在《红岩》中,尽管甫志高是作为叛徒的角色出现的,但是从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上来看,甫志高的心里描写无疑是非常精确,人物刻画是非常成功的,极具代表性。小说《红岩》第二章中对甫志高有过这样的叙述:“随着全国胜利形势的逼近,他心里的许多打算,现在应该尽快地着手进行。······这种急于参加活动的情绪在他反复研读《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以后,变得更加明显和强烈。革命发展到转折点了,这多少年来的革命斗争,眼看就要胜利了。”甫志高的这种思想在《红岩》中的许云峰、江姐等英雄人物来说是极为危险的,因为这是非常典型的非无产资产阶级思想,与一个中共党员的身份是极为不符合的。但是我觉得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中共党员应有的思想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过于神化了中共党员的形象。相反的,我认为像甫志高这样在面对这种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形势之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个人前途的考虑其实是可以

理解的一种情绪,只是他将这种情绪完全付诸于行动,直接导致了党的利益损失,这一点的确是不容置疑的。然而这样有血有肉的角色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物,后来在联络站暴露之后,甫志高为了自己的妻子冒险回到了可能已经被敌人包围的家中。被捕直接导致了甫志高叛变,但是甫志高却有一种“人情味”,他在危险之中还想着为妻子买她最喜欢的牛肉,而其他的英雄人物却极少涉及亲情爱情等的羁绊。

历史性是红色经典小说显著的一个特征,从红色经典小说中我们可以窥见特定历史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其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关于爱情的一些看法。《红岩》华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爱川北的人,我绝不爱她!”其实我难以理解华为对于成瑶的爱是什么样的,爱一个人与这个人爱不爱自己家乡人有必然的联系吗?所以我觉得他们之间更像是因为彼此的共同的信仰而互相吸引,以共同信仰为基础的爱情应该是那样一段艰苦的斗争时期被主流价值所认可的。

不过关于爱情,《红日》中军长沈振新与医生黎青之间的“爱情”也是典型的一种历史状况。因为战略需要,黎青必须转移到后方的医院去,这意味着与丈夫的离别。黎青不禁想沈振新虽爱她,但是却和她没有心谈。小说中还叙述道:“有时候,她竟怀疑工农出身的干部,尤其是工农出身的高级干部,是不是真的懂得爱情。”我认为黎青心里所渴求的当时所不被认同的小资产阶级式的爱情,这也显示了知识分子与工农阶级的一种精神上的分离,但是由于战争的特殊环境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当然,纵观红色经典小说,其实对于所谓的爱情的描述是很克制

的。尽管《青春之歌》这一小说中主人公林道静前后经历了三次不同的爱情,但是这些经历更多的是为了将主人公推上成长的道路;《林海雪原》这部极具中国古典小说叙述风格的小说中对于小白鸽与少剑波的爱情的描写也只是作为主体故事的一个小分支而已。

当然,关于爱情与工作的关系在红色经典小说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

在红色经典小说中,无论是《红岩》中所描写的共产党人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监狱中极为艰辛的斗争生活;《林海雪原》中剿匪小分队与各路土匪的斗智斗勇,还是《创业史》中当面对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时,农村中不同的力量之间的较量与各种矛盾冲突所构成的历史大画卷,其实红色经典小说的可读性很强,情节紧凑曲折,引人入胜。但是这些小说最大的缺憾是环境描写的缺少,环境描写不仅仅是小说的装饰,更是小说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典型环境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作家的独特的写作风格。比如提到沈从文,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把他与他笔下所刻画的唯美的湘西世界联系起来,在他的名作《边城》中,黑而俏丽的女孩翠翠与傩送、天保之间的爱情遗憾却也唯美。但是这篇小说还着落地渲染了边城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城的唯美风光,而这也为爱情的叙述做了铺垫。

而在红色经典小说中,却很少看到关于典型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的缺少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小说的美感,同时也失去了人物刻画的一大特色。如《创业史》中故事发生的环境是秦岭山脚下的小村庄下

堡村以及终南山,可是作者在小说中极少着墨描写独特的陕西风光,从他的景色描写中很难感受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读者难以融入作者的小说世界。当然,在环境描写这一方面也有着墨较多的,比如《林海雪原》。我觉得《林海雪原》的环境描写的精彩之处在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民谣与民间传说,一方面完整地呈现了林海雪原的独特景观,另一方面让这些景观充满了神秘感和美感。在《蘑菇老人神话奶头山》一章中,为了说明奶头山的地势险要,蘑菇老人讲了这样的民谣:“上了奶头山,魔法能翻天。入了仙姑洞,气死孙大圣。”同时蘑菇老人还讲述了一个关于灵芝菇娘和同部落少年狄英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小说中大量的关于林海雪原的独特环境描写都是借由当地居民来进行生动的叙述,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红色经典小说能够成为经典,必定有其所不可替代的历史意义。而我从这类小说中所看到的是对于特定历史时期生活的展现,因而在红色经典小说中,我最为欣赏的是柳青的《创业史》。著作的扉页引用了毛泽东对于社会主义的一个论断,而柳青的小说则以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来阐明毛泽东的论断的正确性,即社会主义这样一个新事物的出生是要经过与旧事物的不断斗争才能实现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启示。今天的我们由于没有亲身经历那样一个时代,我们对于历史的了解也大都局限于教科书的结论。而事实上,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这样的一个重大的社会变革作何表现,我们知道的却是寥寥无几,像柳青这样的反映实际生活式的文学作品对于我们

增强对真正历史生活状况有很大的作用。在这启示之下,反观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们也许就会以一种更加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当下的社会改革。

红色经典读后感10篇优秀版

《红色经典读后感》 红色经典读后感(一):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经典的小说,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书籍还有电影,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诞生的标记,没有这些书籍、影音制品,我们怎样样看到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的富强?所以红色经典是十足的珍贵的。 红色经典读后感(二): 在这个国庆长假里,我怀着崇敬的情绪读完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这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用书,里面描述众多革命的英雄人物:爱国主义者李大钊在临死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民族赤子俞秀松,他舍己为人,默默无闻的把生命奉献给祖国、还有巾帼不让须眉人女英雄赵一曼,她受尽酷刑,从不畏惧,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昂首挺胸的和敌人对抗到底也不屈服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钦佩的还是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当他得知所在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又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在弹药用尽的状况下,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我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

传承红色经典 发扬革命精神

传承红色经典发扬革命精神红色,象征着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从瑞金、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无一例外的都是因为红色而典藏的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永存的向往的殿堂! 缅怀过去,传承未来,跨越时空的隧道,去寻找历史的足迹,你定会为之震撼;面对革命英雄的大义凛然,面对他们宁死不屈的决心,你定会为之感动;面对壮士们不畏艰险,面对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你定会为之折服。祖国的山河中,处处闪烁着红色革命的光芒,处处印迹着红色革命的史迹。透过历史的年轮,我们不仅会了解到历史的故事,更会深刻体会出中国人民的灵魂、气质及精神!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所以我们必须为中国的和平而努力奋斗,为维护祖国的领土完整而和侵略者斗争到一兵一卒,决不允许中国土地沦陷敌手。为了维护祖国的和平,大批仁者志士前赴后继,他们用信念和热血为历史写下了不朽的一页。 今年的国庆,恰逢新中国成立第69周年华诞。69年家国巨变,把我的思绪带回69年前的沧桑岁月,无数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赴汤蹈火的志士仁人,革命先烈的形象活生生的如在眼前。我似乎一下子就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似乎又看到了苦命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奋战疆场的情景。有英名长存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黄继光奋力堵抢眼、刘胡兰英勇屠刀下......下面我先讲一位志士的故事吧! 1946年秋,国民党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部队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了转移通知,但是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来打击敌人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

阅读红色经典心得体会

阅读红色经典《毛泽东选集》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9日) 毛泽东虽不是农民出身,但却对于农民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很早就意识到了农民阶层对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并一直致力于发动农民群众的工作。他回到家乡湖南,对当地的农民运动情况做了三十多天的实地考察,并写了考察报告,借此纠正党内部分人士对农民运动的错误看法。一个梦想大的人,即使实际做起来没有达到最终目标,可他实际达到的目标可能比梦想小的人最终目标还大。毛泽东就是这样的的一个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明可专心致志的做一件事,通过一如既往的努力,就会达到预期的目标。可以说,共产党能够取得的所有光辉成就,都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正应了那句“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一点不仅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用辛勤汗水养活我们的农民,没有他们,就没有你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毛泽东同志将革命重心从阶级矛盾转移到民族矛盾,准确地把握住了革命的唯一出路,那就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争取抗战的胜利。当然,“团结”不是盲目的,毛泽东在强调统一战线重要性的同时,没有忘记点出无产阶级应坚持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对共产党来说,这是实现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的前提和条件。为了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保持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毛泽东强调,一定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开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随后毛泽

东又尖锐地提出,在经历了17年锻炼后的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内部的团结,内部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团结各阶层去争取抗战胜利的最基本的前提。历史证明,“团结就是力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要善于发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去实现共同的目标。胡锦涛主席在庆祝我国首次载人飞行圆满成功大会上曾指出:“必须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载人航天精神”正是对毛泽东伟大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在其他领域,我们也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万众一心共创伟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无论何时何地个人利益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极端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为人民的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替剥削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比鸿毛还轻,这就是共产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是检验党和党员的思想和工作对与错、成与败、得与失的最高标准。 我们的很多人并不是因为懒惰而失败,而是因为没有梦想或选错了方向,一个人无论现在多大年龄,他真正的人生之旅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以前的日子不过是绕圈子而已,有了方向,我们就知道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它是我们成功的向导。对于中国革命这是极其重要的,中国政治是长期革命的产物,革命的政治和政治的革命中国革

读红色经典作品有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名:胡浩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院系:重庆汽车学院 2009年9月 一原著阅读 1 2 3 篇二:红色经典读后感 读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前不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停滞不前呢?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们沐浴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红色经典阅读交流会

“红色经典阅读交流会”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和最诚挚的朋友,用书中的知识去充实自身是当今知识社会的必然要求。如今,正处于和平年代,身为大学生,身为未来的接班人,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不能忘却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我们应该怀着永远的感恩之心来怀念他们。为此我院学生会学习部举行红色经典阅读交流会这一活动。 二、活动目的: 1、引导同学们去读书,特别是读与红色经典有关的书籍,并广泛宣传读书的意义; 2、借此活动调动同学们阅读书籍的兴趣,分享阅读体会,赏析优秀作品,给广大同学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锻炼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增强同学们对烈士的感恩之情; 4、介绍自己喜欢的书的同时给予听众们对所讲书一个大致的了解,使他们能被书籍中的某个人,某个情节,或者演讲者的某个感悟所启发,展示自己的同时带动他人,形成良好的阅读风气。 三、活动对象: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全体大一学生 四、时间地点: 2014年3月23日 N5-101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1)将活动告诉团委老师,征的老师允许后,借用教室。 (2)到各班宣传此活动的目的和具体流程,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邀请新闻部同学进行报道撰写; (3)邀请嘉宾进行评比(做好邀请函及台签); (4)提前借好活动场地并布置好会场; (5)确保参赛学生提前来到会场。 2、活动过程 (1)赛前抽签决定比赛顺序; (2)主持人介绍此次活动,引出主题。引出主题的同时配有多媒体设备同步放映一些书籍有关的图片,并且可以用配乐调动气氛; (3)主持人提出让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有关红色经典的书,此时参赛学生上台发言,介绍自己喜爱的书,可以包括书的内容介绍、书中人物的介绍、自己的观点或体会、读书方法介绍等(发言的学生有条件的可自带制作的PPT,起到演讲的效果); (4)由嘉宾给出每位选手的得分,主持人宣布获奖选手名单; (5)颁发奖状。 3、活动后期 (1)收拾会场; (2)要求干事对此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撰写活动小结。 六、注意事项: 1、做好宣传工作。 2、确保嘉宾以及参赛选手准时到场。 七、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

心得体会-红色经典读后感400字 精品

红色经典读后感400字 《开国大典》读后感一 读《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我被那盛况空前的大典震撼了,想了很多。 《开国大典》一文记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风采。 在文章最后一句"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让我感受至深,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全中国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1949年10月1日,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因为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里我们应加倍珍惜,刻苦学习,同时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众多革命先烈打下来的江山,以后我们要接这个接力棒了,一定到肩负起这个重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王二小》读后感二 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 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 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 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 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 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 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 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 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

阅读红色经典的读后感

阅读红色经典的读后感 导读:本文阅读红色经典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这些被称为红色经典的书籍,每读起来总是给人前进的力量。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阅读红色经典的读后感,欢迎阅读!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读后感栏目。 《红岩》读后感我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用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这本书主要描述的事革命者们在狱中与反动派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于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斗争中牺牲了,但她却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线奋斗。之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万县被捕,后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再那里,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但是她丝毫没有动遥甚至于当敌人残忍地将竹签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时,她也是面无惧色,还说:“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就这样,江姐宁死不屈,就在重庆即将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

我读完书后,又深入地查了资料。我发现其实书中的众多烈士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如许云峰的原型徐建业,敌人用酷刑拷打,他只字不招,之后改用利诱,他仍然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给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罚,但他仍是沉默。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奄奄一息的他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最后,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我们这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历史,我们怎样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应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终如一,这对我们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 此刻的许多人,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下。但革命先烈们在遇到数十倍、数百倍于此的困难时他们畏惧了吗?他们退缩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用鲜血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石,这难道不应发人深省吗?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岩,出现了那些为了革命胜利而献身、为了争取自由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代,但我们时刻都应铭记:胜利的旗帜是烈士们用鲜血染红的!如今的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我们更应为了完美的明天而奋斗! 《红色之旅》读后感《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

如何重新阅读红色经典

重读红色经典小说 红色经典指的是在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精神指导下创作的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政治运动和普通工农兵生活的典范性作品。 在对红色经典小说的阅读中,我觉得红色经典小说最吸引我的一个特点是小说所具有的历史性。不论是农村题材小说《创业史》还是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红岩》、《红旗谱》、《红日》以及《林海雪原》和《青春之歌》,都以非常朴素的风格展现了一定历史时期里的斗争生活,其中包含了不同历史时期以及不同历史人物的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价值观。这些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创作的小说深受毛泽东文学思想的影响。毛泽东文学思想的核心问题是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强调政治是文学的目的,而文学则是政治力量为实现其目标必须选择的手段之一,即所谓的“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同时强调生活为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以及认为新文化的建立必须继承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精神产品,(虽然这种继承是有很大的选择性的)。因而红色经典小说也必然表现出与这些文学思想相关的特点。 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刻画中,尽管因为过分强调主人公的英雄形象而导致人物的虚空,但是小说中对于人物的语言以及某些作为主人公反衬的人物的刻画却显示出非常强烈的真实性;。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柳青在《创业史》中所刻画的梁三老汉,严家炎先生认为从美学的标准上来看,梁三老汉的形象非常“丰满”“厚实”;从题材的价值问题上看,这一形象的刻画表现了处于观望、动摇的“中间状态”的

农民,在揭示社会生活面貌的“深度和广度上具有深刻的意义。 除了梁三老汉以外,对于代表主任郭振山、富裕中农郭世福以及富农姚世杰等人的刻画也极具代表性。其中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的是对于代表主任郭振山的描写。在《创业史》中,郭振山是作为梁生宝的反衬人物存在的,郭振山是蛤蟆滩唯一的真正的的中共党员,但是在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他却有自己的私心,希望从中得到好处,他贪恋家业,一步一步计划着自己的创业。这一切与预备党员梁生宝的绝对无私构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但是郭振山这样真实的人物个性无疑使梁生宝的人物形象更加虚空。 同样的,在《红岩》中,尽管甫志高是作为叛徒的角色出现的,但是从小说对人物的刻画上来看,甫志高的心里描写无疑是非常精确,人物刻画是非常成功的,极具代表性。小说《红岩》第二章中对甫志高有过这样的叙述:“随着全国胜利形势的逼近,他心里的许多打算,现在应该尽快地着手进行。······这种急于参加活动的情绪在他反复研读《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这篇文章以后,变得更加明显和强烈。革命发展到转折点了,这多少年来的革命斗争,眼看就要胜利了。”甫志高的这种思想在《红岩》中的许云峰、江姐等英雄人物来说是极为危险的,因为这是非常典型的非无产资产阶级思想,与一个中共党员的身份是极为不符合的。但是我觉得书中所体现出来的对于中共党员应有的思想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过于神化了中共党员的形象。相反的,我认为像甫志高这样在面对这种即将到来的全国胜利形势之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个人前途的考虑其实是可以

红色书籍读后感200字

红色书籍读后感200字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红色书籍读后感200字(一) 今天,我读了刘胡兰的一个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 1947年的冬天,17岁的刘胡兰为了处理一些事情和机密文件,没有及时转移,不幸落在了国民党狗子军国民党特务手里。这时,一个认识刘胡兰的叛变民兵,恶狠狠的说:“刘胡兰,你今天要当心,呆会儿向你问话,你可得老实说,否则你就别想过关。” 在审问的过程中她死也没有说出实情,死也不投降!刘胡兰毫不畏惧在敌人面前,他从容地躺到铡刀下顷刻间只见鲜血喷洒,染红了白雪掩盖的黄土地……那年她才17岁! 我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的感想是:我们现在的社会,都是那些革命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也都是那些革命的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他(她)们为这个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我们身为少先队员,应该尊重他(她)们,我们是接班人,应该把社会弄得更好! 红色书籍读后感200字(二) 今天,老师让我们阅读了《红色之旅》这本书,它讲述的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历史的故事。 在最近一段时间里,学校开展了“八访见八行,争做校园八颗星”

活动。其中“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这两条醒目的标语,不禁让我想起了在我国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并为祖国做出伟大贡献的一个个人民战士的身影。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女战士,她的名字叫赵一曼。 赵一曼是一位着名的女英烈。“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派到东北去工作,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三军二团政委。一次战斗中,赵一曼被俘。敌人用钢针刺她的伤口,用烧红的烙铁烫她的皮肤,她没有动摇;敌人用掺着辣椒水的汽油往她嘴和鼻子里灌,她没有畏惧;敌人把她拉到她曾战斗过的地方“游街示众”,她没有屈服。 就这样,年仅31岁的赵一曼为祖国和人民献出了她年轻宝贵的生命。在开赴刑场的火车上,她给远离自己的儿子写下了遗书:“……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际行动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诿过而牺牲的……” 同学们,直到现在,祖国各地还传诵着许多英雄的名字和他们英勇牺牲的光荣事迹,邓铁梅、杨靖宇、朱瑞、董存瑞、杨子荣……这些英雄的名字闪耀着反抗外国侵略、保卫神圣家园的伟大民族精神,以及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雄伟气概!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勇拼搏,长大后为我们伟大的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红色书籍读后感200字(三) 《飘扬的红领巾》,这部电影讲述了红领巾是怎样诞生的悲壮故

红色经典读后感1000字读红色经典书籍有感想

红色经典读后感1000字读红色经典书籍有 感想 《苦菜花》这本书是以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半岛昆嵛山区的王官庄为背景,以仁义嫂一家的遭遇为中心线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抗日根据地军民在反扫荡中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根据地人民那种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亲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亲--仁义嫂的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而丰满的革命母亲英雄形象,具有相当的典型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人物画廊增添了一个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同时,也标志着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无限的深情来塑造母亲的形象的,鲜明地刻画了母亲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亲置于王官庄极其严峻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在公与私、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爱心肠与革命意志这两个特征,真实地描写了她的觉醒和成长,具体地写出她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并注意揭示母亲性格发展过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亲的形象血肉丰满,也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变为灵魂高尚的革命母亲的过程。

当大女儿娟子拿起猎枪参加革命活动时,母亲的一家正处在极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数口被恶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亲独自拉扯着5个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帮手,母女相依为命,而且,斗争的环境又是那样的险恶,母亲怎么能不为娟子担惊受怕呢?但是,公审大会和娟子亲手枪毙大仇人王唯一的现实教育了她,“有一种东西,像是一把火从她内心里烧起来”--母亲的革命意识开始苏醒了。面对封建家族的传统压力,她更加认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干革命工作。 母亲的觉醒反映了千百万贫苦农民的觉醒;母亲的成长代表了千百万革命母亲的成长。她的那种伟大母亲的慈爱心肠和革命意志,从一个只知爱自己子女的母亲到爱革命、爱一切革命的子女,勇于为革命奉献一切的革命母亲的性格发展过程,使得读者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怎样成长为革命母亲的过程。虽然今日早已不同往昔,但是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很多品质很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个母亲,她是慈爱的,作为一个女人,她是坚强的,作为一个革命者,她是伟大的。她外表虽然柔弱,但她有着惊人的毅力与坚定的意志,她的牺牲,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伟大。在战争年代,她鼓舞我们为革命奋斗,而现如今,她教我们如何坚强的去面对生活中的艰难困苦。 《苦菜花》这本书很值得一读,它可以教会我们很多东

红色经典红岩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红色经典红岩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00字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红岩读后感1 在新中国的文本里,能够完整地全方位展示第一共和国的社会面貌的,我见过的竟然是第一章,与这篇并非纯文学小说相比,我国很多享有盛名的纯文学大师们,描写的角度都显得太狭隘,太个体化,仅仅展示了与自己私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范围,而在当中,闹市,街道,工厂,大学,商店,就这么一笔两笔地勾勒了出来,那嘈杂的,混乱的,喧嚣的,光怪陆离的世界,那个一切都在生长之中而一切都并不成熟的充满野性欲望的世界,那是一个并不完美却有着无限可能的活着的社会,在那里你或许没有钱,没有保障,没有权,但是,至少,你还拥有自由。自由,是一切可能的开始,办报的自由,卖报的自由,开店的自由,摆摊的自由,反抗拆迁的自由,把国保轰出大学去的自由,观看低俗电影的自由,这里面每一项自由都是庸俗的,低俗的,媚俗的,不可分割也不能剥夺的,它们就构成了一种反崇高的,真实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像包围我们的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在拥有的时候不觉得珍贵,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到窒息的痛苦。 这个生活世界是必须的,不可缺少的,是需要我们捍卫的。什么是权利,权利就是在街头摆地摊的自由,就是听黄色歌曲,读鸳鸯蝴蝶派小说的自由,就是上电影院看的自由。就是一个人可以按照他的心愿来主宰自己而不被人干预不被人强制的自由。 红岩读后感2

《红岩》是当代文学中的一部分优秀革命英雄,这部长篇小说是革命的大进和反革命的捶死挣扎的极为壮烈的一幕。狱中斗争这部小说的主要部分,主要围绕江姐和许云峰几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红岩》主要记叙了1948----1449年解放战争临近尾声,蒋介石集团反动统治最黑暗日子里的山城重庆。黎明时刻,我党的活动比住何时期都要活跃,敌人的镇压迫害也比任何时期残酷,敌我双方最后的这场战斗显得异常激烈。为了革命工作需要,许云峰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小说主要写了江姐,许云峰两位革命英雄,在集中营与国民党反动派所作的残死斗争。特别是江姐,敌人严刑逼供,竹签子针入她指,却豪不屈服,深爱同志们的敬仰爱戴。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的安全,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士观,这一人是共产主义战士的真善美的化身。 《红岩》这部小说读后我心声非常震撼,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红岩读后感3 拿起《红岩》这本书,看着凝重、深沉和刚毅的封面,想着爸爸曾经给我讲过的故事,我轻轻地、慢慢地打开书,从看到的第一个字开始,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怀着对前辈英雄们的崇敬之情,开始了我的阅读之旅。 《红岩》是一部中国革命题材的文学名著。它描写了江姐受尽酷

读红色经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

读红色经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红色经典心得体会范文5篇,欢迎阅读参考! 读红色经典心得体会(一)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情绪读完了《红岩》这本书。书中的革命志士们一个个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用鲜血谱写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 这本书主要描述的事革命者们在狱中与反动派斗争的故事。书中塑造的许云峰、江姐、成岗、刘思扬、于新江等在酷刑下毫不畏惧,宁死不屈的英雄形象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书中我十分敬佩江姐,江姐的丈夫在革命的斗争中牺牲了,但她却忍着悲痛,接替了她丈夫的工作,任然在工作的第一线奋斗。之后由于叛徒的出卖,她在万县被捕,后被关押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再那里,她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但是她丝毫没有动遥甚至于当敌人残忍地

将竹签子一根根插入她的食指时,她也是面无惧色,还说:“严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就这样,江姐宁死不屈,就在重庆即将解放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的杀害了。 我读完书后,又深入地查了资料。我发现其实书中的众多烈士在历史上都是确有其人。如许云峰的原型徐建业,敌人用酷刑拷打,他只字不招,之后改用利诱,他仍然不为所动。敌人恼羞成怒,给他施加了所有狠毒的刑罚,但他仍是沉默。敌人无计可施,只得将奄奄一息的他关进渣滓洞集中营。最后,他高唱《国际歌》英勇就义。 我们这天过着幸福安定的生活,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当初那么多的革命烈士用鲜血书写历史,我们怎样可能有如今的生活呢?而应对这些牺牲的烈士,他们在酷刑之下信念始终如一,这对我们是不是也有所启示呢? 此刻的许多人,一碰到困难就退缩,一遇到挫折就放下。但革命先烈们在遇到数十倍、数百倍于此的困难时他们畏惧了吗?他们退缩了吗?不,他们没有!他们知难而进,勇往直前,用鲜血开辟了革命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打下了基石,这难道不应发人深省吗? 读完这本书,我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被鲜血染红的红岩,出现了那

红岩-读红色经典心得体会与思想汇报

铭记红岩精神,绽放生命光彩 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怀着无比无比崇敬的心再次读了一遍《红岩》,心中那股不灭的英雄情结和脑海里铭刻的共产党人大无畏壮举再次涌动起来。当我读到“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时,我已不能抑制眼眶中泉涌的泪水,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我想如果男儿的眼泪不是因伤心而流,是因被激昂慷慨的情怀感动而流,那同样也会是一次挥写壮美篇章的序曲。 一.生命的价值到底是用生命衡量的。人们常说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是独一无二的,是很有价值的,但是价值体现在哪里,仅仅是很好的活着,抑或是与周边的家人、朋友相处好,不给他们负担······至少我不认为是这样。《红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区委书记江姐要去华蓥山根据地,江姐到离根据地不远的一座县城时,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的人头被高挂城头。见到纵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江姐是丈夫的妻子,是婆婆的儿媳,将来有可能是孩子的母亲,同时她又是一位年轻的女人,她具备了一位同龄女性的一切特质,甚至有可能更多一份柔弱,如果忽略她的身份,她很普通,但是正是她自己知道身为共产党人的责任和光荣的历史使命,同时他也了解自己的丈夫就是为了这一光荣的历史使命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这是他们的责任,江姐变得坚强,变成有钢铁一般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在她遭受惨绝人寰的非人待遇时,她没有屈服,竹签从指甲间刺过时,她感受到了疼痛,但是刺骨钻心的疼痛,更坚定了她的信念。此时,我感觉到江姐那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的革命正气在我的体内沸腾,犹如熊熊烈火一次一次地净化着我的灵魂。用虔诚的目光注视着江姐,我不得不去思考到底什么才是衡量生命价值的标准,有人说她没有战场杀敌,她没有为人民的解放指明方向,她没有······我只能强忍着悲痛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坚守住自己的岗位就是发挥了自身的价值,在革命中,身为共产党人,坚守住党员的信念,

读少年红色经典――雷锋有感

读少年红色经典——雷锋有感 读《少年红色经典——雷锋》有感 ——尽自己的一点力,为世界做点小事 星火学校八(1)中队张佳冰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片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 是否照亮了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抚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 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持着你的岗位?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 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美丽?你为世界,带来了什么? ——题记 雷锋——一个曾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诸位名人题词:向雷 锋同志学习的传奇人物。雷锋——一个人人皆知,人人向他学习的神话般的人物。雷锋——生命已不再,但精神却永存的伟人。 而这样的一个人,自然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雷锋一生下来,厄运就缠上了他。家里没有温暖的炉火,没有香甜的乳汁,更没有大碗大碗的红烧肉。唯有的,只有那寒冷和饥饿。后来,爸爸被日本鬼子打死, 妈妈被地主恶霸逼死,哥哥被资本家残害致死,弟弟贫病交加冻饿而死。小小年纪就受这样打击的他不但没有轻生的念头,反而会化悲伤为力量,全心全意为 革命为人民服务,他心中沸腾的满腔热血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熄灭的。 记的最深的便是那次外出活动,天上突然乌云滚滚,豆大的雨点下有千斤重般,像箭一般射下来,重重地砸在人的身上。负责打队旗的雷锋吧衣服脱下来,将

队旗和红领巾包起来,自己光着小脊梁任凭风吹雨打。同学说他傻,将队旗和 红领巾洗下不就行了吗? 可他却郑重地说道:“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和队旗一样,都是烈士的鲜血染 成的,咱应该格外珍惜。”而这一句话,却深深地感动了那位同学,从此他也 像雷锋一样,给予红领巾与队旗至高的尊重与崇敬。雷锋总是这样,一次又一 次地感动着周围的人们;雷锋总是这样,一心一意为着人民为着世界。 雷锋的举动,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学校门口那壮观的一面——每到中午,人 山人海便涌入学校对面的小店买午饭,由于人过多,因此只能站着吃,人与人 之间距离远则50公分,近则30公分,那个场面真让我不禁想到“百万雪师逼 江而下”。而这样多的人,造成的危害也是及其巨大的。等人一走,那长长的 街道上留下的竟是塑料杯、一次性饭盒、塑料袋、木棒、易拉罐……放眼望去,整个一条街似乎被朦朦胧盖上一层白色的面纱。说真的,要不是我亲眼目睹, 我真不会相信这种情景竟会出现在我的眼前,而且还是反反复复,日复一日地 出现。和雷锋比起来,我们又是如何呢?他一心一意为人民着想,我们对世界 做了些什么呢?污染罢了,糟蹋罢了。我们为了自己一时的图方便,造成土质 污染、空气污染,因而加深了温室效应,对地球对人们极大的伤害!我们虽然 碰不上战争时代,碰不到民不聊天,不能为国家做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事情, 但我想,只要我们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灯,那也是对国家对人 民的贡献吧!只要把这一件件小地不能再小的事情做好,我们也就问心无愧了,我们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升华。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 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临死的时

以《红岩》为例指导中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名著的教学设计

《红岩》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零口中学周成文 设计思想: 《红岩》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具有强大的可读性。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因为青少年在受教育时期读什么书,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当今社会流行的“快餐式”文学作品,大多数作品无从评估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们属于成年人的休闲读物。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用文学的经典著作滋养下一代,用革命文学的经典激励下一代,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要人变得更好。”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崇拜偶像,崇拜英雄。而《红岩》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个当之无愧,正是时下孩子们缺少的应当崇拜的偶像。歌星、球星固然可以成为学生狂热崇拜的偶像,但是青少年的偶像世界更应该有革命先烈的一席之地,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精神世界有空白和残缺。 教学目标: 1.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中学生。

2. 用复述和过电影以及记读书随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教学准备: 1.《红岩》小说做到学生人手一本。 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学生读书现状引出革命小说《红岩》的推荐。 教师指出学生需要拓宽的阅读面,从而引出革命文学《红岩》的推荐——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烈士的血痕已经浅淡,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这无数后来的人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前辈。我们应当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传统,前赴后继,完成革命先辈未竞的事业,未了的遗愿,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世界中,应该有革命文学的一席之地。《红岩》就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励志读物”。 二、推荐《红岩》的若干理由。 1.请读过《红岩》的同学自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预设:①故事特别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 ②长辈特别推荐,用心良苦。 ③看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没看够,想再读读原著。……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炼和补充。 ①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不是虚构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

读红色经典书籍心得体会

读红色经典书籍心得体会 暑假里我看了一些红色经典,其中在书香闵行上看到的红色经典连环画“赵一曼”尤其令我感动。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争,与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11月,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应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景。之后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与女护士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36年6月,在他们的帮忙下,赵一曼逃出了日军得魔掌,但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泼辣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实情。日军明白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

众”。赵一曼向押 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职责,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日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期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在你长大成人之后,期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保卫延安》是一部著名的红色经典,英雄史诗,作者杜鹏程从基层写起,描写了一九四七年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在国民党军以十倍于我军的绝对优势兵力发动疯狂进攻的情况下,由防御转为进攻,并在青化砭、羊马河、沙家店、蟠龙镇等有名战役中歼灭数倍于我军的敌人,取得了当时西北战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辉煌胜利的故事,赞颂了无数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许多解放军指战员镇定自若、运筹帷幄的大将风度。 整本书以解放军某纵队第一连的经历为主线,重点塑造了周大勇等人的英雄形象。年轻的老革命周大勇既是英勇无畏的战士的代表,又是冷静果断的指挥员的代表。因为他年轻,又有对敌人无限的仇恨,他起初无法理解我军撤出延安的举动,但他是老革命,他还是理解了党中央的智慧决策,逐步成长为优秀的指挥员。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形象。 除了周大勇、卫毅、张培等指挥员和孙全厚、马全有、李江国等战士。书中,作者还第一次描写了彭德怀将军的形象,也是从书中,

2019年语文高考红色经典类阅读理解及答案

2019年高考红色经典类阅读理解及答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以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为核心,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解放的历史进程。“红色经典”肩负着历史叙述、时代精神建构和民族精神塑造的重任,在推动革命历史经典化、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整合民众思想、统一社会价值取向、塑造新生共和国威信、完善当前道德想象和建构当代人的历史认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经典”的复杂文化内涵和巨大影响力使其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不断被解读和改编。 (摘编自段蕴恒《浅论红色经典的影视改编与重塑》) 材料二:根据调查数据, 90.8%的青少年认为自己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 27.3%的学生认为自已非常了解红色经典。(摘编自吴茜《青少年红色经典书籍阅读调查及出版建议》)材料三:红色经典,通常以“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红岩》《红日》《红旗谱》《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为代表,实际上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涌现出的一大批反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土地革命等时代巨变的文学作品。这批红色经典最初走向海外,外文出版社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在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 Goodreads 上,今天仍然能够看到读者对于这批红色经典的评论。一位 37 岁的美国女图书管理员认为《林海雪原》内容有趣、十分吸引人,并为书中的人物精神所感动,该书让美国读者对故事发生的中国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的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罗福林教授今天仍然向该校研究生、本科生们推荐《林海雪原》一书,他认为《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是中国文学的代表,通俗易懂。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的 130 位读者对《青春之歌》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位印度的读者在留言中表达了感激之情:“《青春之歌》这本书让我进入了共产主义文学的世界。它将我带入文学的大门,因此在我心中有特殊的地位。这本书我至少读了 5 遍,我之所以阅读中国文学,都是因为受它的影响。” (摘编自何明星《红色经典在世界的传播》,2017 年 11 月 08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四: 2018 年春节,实景影画剧《红色娘子军》在三亚首映。沉浸在热带雨林中的观众坐在移动座椅上,穿越回到 1931 年的海南岛,五指山上、万泉河边,红色娘子军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战火时光一一呈现……《红色娘子军》是经典故事,与之有关的电影、芭蕾舞等都已家喻户晓。制片方以实景影画剧的形式,将它还原回原生背景——以海南热带雨林为环境意象,以静谧宽广的万泉河水为情感符号。整台演出通过红色娘子军寻找光明与信念的烈火青春,浴血奋战的激烈战争场面,表现出壮烈而又昂扬的娘子军精神。这个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以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焕发出新时代的新内涵,获得新生命力。无疑,它今天为我们提供的是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新动能,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动力。可以说,制片方和三亚所进行的这条将红色文化与实景演艺相结合的新路子为深度整合红色资源、盘活红色文化提供了新可能。 (摘编自罗明标、朱红军《红色经典的新演绎》,2018 年 3 月 1 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关于青少年对红色经典书籍认同度及认知来源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大多数青少年学生认为对红色经典书籍有所了解,52.8%的受访者认为“能够忆苦思甜、更珍惜现在生活”。 B. 青少年学生普遍认同红色经典书籍的教育价值,认为阅读红色经典书籍“对自己毫无意义”的只是极少数人。 C. 调查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青少年学生认为自己认知红色经典的来源为影视剧、教科书、学校活动。 D. 调查数据显示:三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父母、老师、同学的推荐”是自己认知红色经典书籍的来源。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三成以上”说法有误,表格中的比例是 25.2%,不足三成。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 ) A. “红色经典”是产生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它具有复杂文化内涵和巨大影响力,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B. 外文出版社推动了红色经典走向海外,在全世界最大的读者网站 Coodreads 上,现在仍然能够看到世界各地读者的相关评论。 C. 从 Coodreads 上可知,红色经典传播到海外,也感动了美国读者,能够让美国读者理解中国当时的背景和现在的生活。 D. 至少读了 5 遍《青春之歌》的印度读者表达了感激之情:它让我进入了共产主义文学的世界,将我带入文学的大门…… E. 实景影画剧《红色娘子军》使观众穿越回到过去,在五指山上、万泉河边,与红色娘子军一起为追求光明与自由而奋战。 【答案】CE 【解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C 项,“让美国读者理解……现在的生活” 说法有误,文中只说“该书让美国读者对故事发生的中国时代背景有了一定的理解”; E 项,“与红色娘子军一起为追求光明与自由而奋战”说法有误,原文“穿越回到 1931 年的海南岛,五指山上、万泉河边,红色娘子军追求光明与自由的战火时光一一呈现”。 9. 怎样才能更好地传承红色经典及其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4 分)【参考答案】(1)进一步加强红色经典的宣传推介力度,提升广大青少年学生的认同度。(2) (3)进一步扩大红色经典的海外传播途径。 (4) 进一步增加青少年学生对红色经典的认知来源。立足新时代,深度整合红色资源,盘活红色文化。【解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 2、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①中国共产党现在是一个拥有6500多万党员的大党,是一个掌管着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多人口国度的执政党。可是谁能想到,当初她却是诞生在一只小船上。在建党80周年之际,我特地赶到嘉兴南湖瞻仰这只小船。这是一只多么小的船啊,要低头弯腰才能进入舱内,刚能容下十几个人促膝侧坐。当时这12个党代表是何等的窘迫,举目神州,无我寸土。我算了一下,就是把舱里全摆满,顶多只能挤下14个小凳,这就是现在有6500万党员的中共一大会场吗?但不管怎样,工农的党在这条小船的襁褓里诞生了。 ②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未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涛人向涛头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