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岩》为例指导中学生阅读红色经典名著的教学设计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红岩》名著导读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中考《红岩》名著导读优
秀教案
本文档整理了一份名著导读优秀教案,旨在帮助语文中考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红岩》这部作品。
教案涵盖了《红岩》的核心内容和重点章节,通过教学引导和练题目的设置,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指导。
教案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红岩》概述
通过介绍作品的背景和作者信息,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并简要概述了《红岩》的核心主题和情节梗概。
2. 重要人物角色分析
针对《红岩》中的关键人物角色,提供了详细的分析,包括角色的性格特点、生活背景以及在作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3. 核心章节导读
选取了作品中的几个核心章节,通过详细的导读,帮助学生掌
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以及人物关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
分析。
4. 主题探究与讨论
提出一些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 练与评价
设置了一些与作品相关的研究练题目,包括阅读理解、词语理
解等,帮助学生巩固研究成果,并提供了评价标准,以便学生自我
评估和教师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本份优秀教案全面而简洁地呈现了《红岩》这部名著的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作品。
通过研究本教案,学生将提升语文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为应对语文中考做好准备。
以上是《红岩》名著导读优秀教案的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

《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红岩》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背景设定。
- 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深入理解《红岩》的主题和情感。
- 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阅读《红岩》,增强对我国革命历史的了解和尊重。
- 学生能够培养爱国情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 《红岩》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 作品中的文学手法和修辞技巧。
2.2 教学难点- 对《红岩》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 批判性思维的运用。
3. 教学过程3.1 课前准备- 学生自主阅读《红岩》。
- 教师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资料。
3.2 课堂讲解- 教师对《红岩》进行详细讲解,包括情节、人物、文学手法等。
-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3.3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红岩》中的经典场景。
- 学生撰写读后感,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4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红岩》背后的历史背景。
4.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5. 教学资源- 《红岩》原著、相关历史资料。
- 教学PPT、视频、音频资料。
6. 教学建议-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 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以上是《红岩》课外阅读推荐的教学设计方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红岩》阅读教学设计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小说中的主题和意义。
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拓展 ,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革命 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 值观。
鼓励学生追求真理、自由和正义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03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红岩》的背景和作者罗广 斌、杨益言。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探究,如阅读相关历史资料、观看相关影 视作品等,加深对《红岩》的理解和认识。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
阅读理解测试
01
通过设计针对《红岩》内容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文本
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表现
0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发言次数、观点表述、倾
听他人意见等方面,以评价其阅读深度和合作能力。
《红岩》阅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0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作业布置与课外拓展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传承红色基因
落实立德树人
通过《红岩》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 解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 生的爱国情怀。
说的阅读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渴望了解革命历史,学习革 命精神,需要通过阅读《红岩》
等经典作品来满足这一需求。
0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红岩》的背景 、主要人物和情节。
学习小说刻画人物形 象的方法和技巧。
理解小说中革命斗争 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 义。
过程与方法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红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红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会阅读长篇名著《红岩》的方法;以“江姐"为例学会寻找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红岩”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长篇名著《红岩》的方法;以“江姐"为例学会寻找细节分析人物形象;感受“红岩”精神。
教学流程导入同学们,红,红色,烈士的鲜血;岩,岩石,脚下的土地。
方圆多少的土地,当然是960万平方公里,包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清明时节忆“红岩"可以说,没有烈士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怀着对烈士的无限崇敬,我们37中学的师生们在清明时节踏进牛驼寨烈士陵园,为英烈们扫墓。
同学们站在纪念碑前,静静聆听英雄的故事;站在烈士的墓碑前,深深地鞠躬,单膝跪地,轻轻擦拭浮在墓碑上的尘土,遥想烈士们的丰功伟绩,默默垂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真挚的情感捧读《红岩》。
二、至真至情捧《红岩》阅读计划:第一阶段(3月):快速阅读全书,大致了解故事情节。
第二阶段(4月):精读部分章节,对主要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第三阶段(5月):对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类,进入深层次阅读,体会“红岩”精神。
第四阶段(6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交流会。
三、快速浏览读《红岩》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
为了配合工人运动,重庆地下党工人运动书记许云峰同志命甫志高建立沙坪书店,作为地下党的备用联络站。
江姐受上级派遣到华蓥山根据地送药品。
当她正满怀憧憬地想象未来的生活时,却发现自己的丈夫、华蓥山纵队政委彭松涛被敌人杀害,人头被高挂在城头。
见到纵对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后,她强忍悲痛,坚决要求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工作。
甫志高被捕并成了可耻的叛徒。
由于他的告密,许云峰、成岗、余新江和刘思扬等人很快相继被捕。
甫志高又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也不幸被捕,被关押在渣滓洞里。
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岩

初中语文教案阅读名著红岩红岩,是巴山蜀水间一个凹陷处的一座。
它以怪石嶙峋、山清水秀而闻名,也以它伟大的革命历史而被流传至今。
红岩作为一部经典的革命题材小说,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红岩》,能够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本教案将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阅读名著《红岩》,学生能够了解红岩这一地理景观的特点,并理解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文本、理解情境、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红岩》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珍视和平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红岩这一地理景观的特点,并深入了解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分析文本、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本解读的能力,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红岩的图片,介绍红岩的地理位置和名字的由来,激发学生对红岩的兴趣和好奇心。
2.阅读与理解:指导学生阅读小说《红岩》的选段,并进行合理的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重要情节。
3.背景知识介绍:通过PPT等多媒体形式,向学生介绍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领导的长征精神与红岩的关系,进一步引发学生对红岩的情感共鸣。
4.写作训练:让学生结合红岩的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展开写作训练。
(1)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红岩”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作文包含红岩的地理特点、红岩在革命历史中的地位,以及自己对于红岩的情感体验。
(2)要求学生以“我的革命先辈”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作文。
要求作文回顾红岩中的革命先辈形象,表达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中学生阅读指导目录《红岩》导读设计

许云峰,从他一出场,就显示出他的高度的政治敏感。甫志高叛变,为了掩护李敬原同志,许云峰临危不惧, 迎着叛徒走去,保护了李敬原。这表现了他顾全大局、独当危难的英雄气概。狱中斗争,突出地展示了他钢铁般的 意志和丰富的斗志经验。最让人刻骨铭心的是,在阴森潮湿的地窖里,他竟然仅用自己的双手挖通了石壁。然而,他 没有从石洞逃走,而是把越狱的通道留给了其他同志。他自己则带着对胜利的坚定信念,从容就义。
“阶级出身不能决定一切,三民主义我早就研究过了,不仅是三民主义,还研究了一切资产阶级的理论和主义, 但我最后确认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真理J
【赏析】刘思扬,乃是“资产阶级出身的三少爷二但他始终信仰着共产主义,坚信共产党。这便是信仰和信念的
量。也正是这种信仰和信念,后来,他在监狱里不折不挠,经受诱惑,为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阅读《红岩》,读者可以欣赏到地下工作者化装侦探、暗号接头、情报传递等跌宕起伏的情节,更可以感受到 革命英雄们坚持真理、无私奉献、团结一心、尽心尽智、舍己为人、坚强不屈等“红岩精神二
该书于1961年12月正式出版,重印100余次,册数超过了一千万。由此可见,该书在中国读者心目中的崇高地 位。
二、作家印象
【片段2】胜利的欢乐和永诀的悲哀同时挤压在孙明霞心头,她从未体验过这种复杂而强烈的感情。“江姐,我 宁愿代替你去……不能,不能没有了你!”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 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一一脸不变色,心不跳J
用心倾听英雄的话语中钢铁一样的意志。比如城门前,江姐忽然发现,城门上被斩首示众的,竟然是自己的丈 夫彭松涛!此时,她热泪盈眶,悲痛无比!但想到党交给自己的任务,想到肩上承担的责任,便忍住悲痛,更加坚 强起来。她低声地,但却非常有力地对华为说:“走吧,不进城了J若非钢铁意志,岂能如此坚定?
红岩教学设计范文(3篇)

红岩教学设计范文(3篇)红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红岩》的主要故事情节和艺术特色2、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和品质3、学习革命前辈的红色精神前置学习:1、作者作品简介1、《红岩》的作者是、。
2、狱中斗争是小说的主要部分,围绕、两位人物的斗争活动展开,真实地表现了共产党人英勇无畏的精神,揭露了敌人的残暴。
相关事件性格特点发现郑克昌可疑,立即命令放弃沙坪书店这个联络站;为掩护市区委书记李敬原,挺身而出,说自己是《挺进报》的领导人;用手和铁镣挖穿地牢,绝不自己逃生大义凛然面对死亡二、《红岩》中你最喜爱的人物事迹和性格相关事件性格特点示例一:许云峰示例二:江姐交互学习:一、梳理人物1、交流人物所做的事件及人物性格、精神品质2、片段欣赏(江姐的故事)结合书籍相关页码的故事情节二、总结归纳作品的主题1、请谈谈你对“红岩”二字的理解?2、“红色岩石永远刻下了你的容颜和故事”的意义是什么?红岩之魂是什么?三、中考考题预测:1、猜猜他是谁:“还有一点小消息,我也不想隐瞒。
”徐鹏飞再次露出奸笑,端详着许云峰满怀信心的脸。
“共产党的胜利就在眼前,可是看不见自己的胜利,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我不知道此时此地,许先生到了末日,又是何心情?”他无动于衷地笑了笑。
“这点,我完全可以奉告。
我从一个普通的工人,受尽旧社会的折磨、迫害,终于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变成使反动派害怕的人,回忆走过的道路,我感到自豪。
我已看见了无产阶级在中国的胜利,我感到满足。
风卷残云般的革命浪潮,证明我个人的理想和全国人民的要求完全相同,我感到无穷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
” 他是他是长江兵工总厂厂长、中国共产党员,负责《挺进报》的印刷工作;遭受敌人的严刑拷打,绝不屈服;被敌人注射“诚注射剂”,凭借顽强的毅力保守党的秘密;在狱中实仍坚持办《挺进报》。
他是他是来自资本家家庭的共产党员,负责《挺进报》的收听、抄录工作;在监狱中同敌人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

《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引言《红岩》是中国作家罗红光创作的一部革命题材小说,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地下党员在四川红岩山区的斗争为背景。
本教学计划旨在通过课后阅读推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的了解和理解能力。
- 培养学生对革命精神和英雄主义的认识和思考能力。
-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独立阅读小说《红岩》- 学生每周阅读指定章节,并记录阅读心得和问题。
-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阅读的节奏,但要求每周至少完成一个章节的阅读。
2.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周进行一次小组讨论。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解答彼此的问题,并进行思想碰撞和交流。
3. 阅读笔记和写作- 学生需要每周整理并提交一篇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理解和思考。
-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写一篇与小说相关的短文或评论。
4. 研究资源推荐- 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文学批评文章,供学生深入了解和研究。
评价方式- 阅读笔记和写作的质量和完整性。
- 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和贡献度。
- 对抗日战争时期历史背景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成果展示- 学生可以选择将自己的阅读笔记和写作发表在学校网站或其他合适的平台上。
- 学生还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理解,参加学校组织的读书分享会或其他相关活动。
结束语通过《红岩》课后阅读推荐教学计划,我们希望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思考,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精神,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和启发,成为有思想有情怀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岩》读书指导课教学设计
零口中学周成文
设计思想:
《红岩》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具有强大的可读性。
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因为青少年在受教育时期读什么书,不是无足轻重的问题,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问题。
当今社会流行的“快餐式”文学作品,大多数作品无从评估其艺术性和思想性,它们属于成年人的休闲读物。
给青少年的阅读以正确的引导,用文学的经典著作滋养下一代,用革命文学的经典激励下一代,这是语文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巴金说过:“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
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是要人变得更好。
”
初中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崇拜偶像,崇拜英雄。
而《红岩》小说中的英雄人物个个当之无愧,正是时下孩子们缺少的应当崇拜的偶像。
歌星、球星固然可以成为学生狂热崇拜的偶像,但是青少年的偶像世界更应该有革命先烈的一席之地,不能让我们的孩子精神世界有空白和残缺。
教学目标:
1. 弘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题,引导学生做有信仰、有抱负的新一代中学生。
2. 用复述和过电影以及记读书随笔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强化阅读革命文学经典的兴趣,引导学生走一段“红色阅读”之旅。
教学准备:
1.《红岩》小说做到学生人手一本。
2.有关视频、图片、文字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学生读书现状引出革命小说《红岩》的推荐。
教师指出学生需要拓宽的阅读面,从而引出革命文学《红岩》的推荐——战争的硝烟已经消散,烈士的血痕已经浅淡,但是历史不会忘记,民族不会忘记,我们这无数后来的人不会忘记,那些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革命前辈。
我们应当发扬革命先辈无私无畏的伟大精神传统,前赴后继,完成革命先辈未竞的事业,未了的遗愿,创造更美好的未来……所以在我们的读书世界中,应该有革命文学的一席之地。
《红岩》就是青少年不可不读的“励志读物”。
二、推荐《红岩》的若干理由。
1.请读过《红岩》的同学自由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预设:①故事特别吸引人,想一口气读完。
②长辈特别推荐,用心良苦。
③看电影和电视剧之后,没看够,想再读读原著。
……
2.教师在学生畅谈的基础上进行凝炼和补充。
①小说中的很多人物不是虚构的,而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
字幕打出人物原型参考:
江姐(江竹筠)彭松涛(彭咏梧)成岗(陈然)小萝卜头(宋振中)华子良(韩子栋),1947年8月18日成功越狱(唯一越狱成功的革命志士) 大特务徐鹏飞原型人物:徐远举
叛徒甫志高原型人物:刘国定、冉益智、李文祥、涂孝文等
②作者也都是亲身经历这段历史的人。
杨益言、罗广斌都是在重庆解放前投身反蒋斗争的共产党员。
被捕后,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目睹了许多革命者顽强不屈的斗争和壮烈牺牲的场面,并且自己也亲身经历了光明与黑暗的生死搏斗。
③《红岩》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
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特务在重庆秘密监狱渣滓洞、白公馆制造了骇人听闻的“11.27”大屠杀。
它的历史背景是1948年至1949年重庆解放。
出示字幕:
渣滓洞仅有15人脱险成功:
肖钟鼎、刘德彬、孙重、傅伯雍、周洪礼、张泽厚、杨纯亮、陈化纯、杨培基、刘翰钦、周仁极、杨同生、钟林、李泽海、盛国玉(女)。
白公馆仅有19人脱险成功:
罗广斌、周居正、毛晓初、郑业瑞、任可风、段文明、贺奉初、杜文博、杨其昌、周绍轩、尹子勤、王国源、李荫枫、郭德贤(女)、郭小波、郭小可、江载黎、李自立、秦世楷。
学生阅读,谈感受和发现。
(罗广斌是《红岩》的作者之一)
④影响深远。
(第一版可以算作是珍藏版)。
1961年12月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
在1997年已经第48次印刷。
被译为多国文字,发行量高达千万册,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成长,被誉为“青少年成长不可不读的作品”。
三、阅读《红岩》的方法。
1.读过的同学或者喜欢读书的同学谈成功的读书经验。
预设:
①顺序阅读法。
因为这个故事有清晰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所以很适宜从头读到尾,以便清楚地了解事情前因后果。
②写读书笔记阅读法。
因为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澎湃的故事,每一个英雄人物,甚至反面人物都令人过目难忘。
读过之后,信笔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可以更好地把握阅读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感情,与作者及书中的人物心心相印。
激励自己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世纪新人。
③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法。
在浏览目录的基础上,认真读一读前言,对整个故事的梗概有大致的了解。
然后选择最想首先阅读的章节细细读来。
2.教师推荐适合这本书的几种读书方法。
①形成画面的方法。
读书把语言文字转化成鲜活的形象与画面,这是一个硬工夫,需要我们不断习练。
阅读这本书,可以在自己的脑子里边读边形成画面,这样可以读得特别深入,真正做到入眼,入脑,入心。
播放电视《红岩》视频片断,学生谈感受。
②复述情节的方法。
读过某个章节,我们被书中的情节与人物所深深吸引,情不自禁,特别想与人交流和沟通。
那么,我们可以在各自的小组或者在家里与爸爸妈妈绘声绘色地讲一讲所读的章节,这样还可以练习口语表达,提高口语水平。
学生课堂之上选读某个章节,说主要内容。
再试着在小组内讲一讲。
四、维持读书热情,培养读书习惯。
1.出示其它红色经典推荐书目。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吴强的《红日》、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张品成的《赤色小子》。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2.发出号召。
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我们所能读的内容特别有限。
可是如果大家能够将课外阅读养成习惯,“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贪婪地读书,利用一切可以挤出来的时间读书,相信一定会让大家受益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