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是指根据土地利用的不同情况,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进行统计、分析和管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制定对于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介绍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农用地。
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
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农作物的种植情况,农用地可以分为粮食作物种植地、经济作物种植地、果园、茶园、林地、草地等类型。
二、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乡建设的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根据土地的利用功能和建设规模,建设用地可以分为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交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类型。
三、水域及湿地。
水域及湿地是指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所占用的土地,包括河流、湖泊、水库、沼泽、河滩、湿地等。
根据水域和湿地的类型和功能,水域及湿地可以分为自然水域、人工水域、湿地保护区、水利设施用地等类型。
四、特殊用地。
特殊用地是指用于特定目的的土地,包括矿产资源开发用地、生态保护用地、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遗址等。
根据土地的特殊用途和管理要求,特殊用地可以分为矿山用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类型。
五、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是指暂时未被开发利用的土地,包括荒地、荒山、沙漠、滩涂等。
根据土地的自然条件和开发潜力,未利用地可以分为荒地、沙漠化土地、滩涂等类型。
以上是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相关内容,通过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分布、利用状况和潜力,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各地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24年版) 精选1篇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2024年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关注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
本文将对2024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进行简要介绍。
一、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等。
根据2024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农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耕地: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其他农作物的土地。
根据不同国家的农业生产需要和土地资源状况,耕地的划分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耕地可以分为基本农田、优质农田和高产农田等。
2. 林地:主要用于种植林业作物和提供木材的土地。
林地可以分为天然林地、人工林地和混合林地等。
其中,天然林地是指自然生长的森林,人工林地是指人工种植或恢复的森林,混合林地是指既有天然林地又有人工林地的区域。
3. 草地:主要用于草本植物生长和畜牧业生产的土地。
草地可以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管理措施等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气候条件,草地可以分为寒漠草原、温带草原、亚热带草原等;根据土壤类型,草地可以分为沙地草地、湿地草地、盐碱草地等;根据管理措施,草地可以分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等。
4. 农田水利用地:主要用于农田灌溉、排水和供水等设施建设的土地。
农田水利用地包括水库、水渠、泵站、堤防等设施及其周边土地。
二、建设用地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市建设、工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土地。
根据2024年版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建设用地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城市居民住宅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城市居民居住的房屋及其周边配套设施的土地。
根据城市规划和管理需要,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可以分为住宅小区、独立住房等多种形式。
2. 工业用地:主要用于建设工厂、仓库和办公楼等工业设施的土地。
工业用地可以根据产业类型、规模和技术要求等因素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产业类型,工业用地可以分为制造业用地、仓储物流用地、科技园区用地等;根据规模,工业用地可以分为大型工业园区、中小型工业园区等;根据技术要求,工业用地可以分为高污染工业用地、低污染工业用地等。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最新)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
10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101铁路用地
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102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119冰川及永久积雪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12其它土地
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它类型的土地。
121空闲地
指城镇、村庄、工矿内部尚未利用的土地。
122设施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123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103街巷用地
指用于城镇、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道树的用地。包括公共停车场、汽车客货运输站点及停车场等用地。
104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105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106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09特殊用地
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091军事设施用地
指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设施用地。
092使领馆用地
指用于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驻华使领馆、办事处等的用地。
093监教场所用地
指用于监狱、看守所、劳改场、劳教所、戒毒所等的建筑用地。
二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 时磊Sr彳…----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类)2007年8月5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表1.1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06 丄矿 仓储用 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061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 施用地。
062 米矿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 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063 仓储用地 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
07 住宅 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 设施的土地。
071城镇住宅 用地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 属设施用地。
包括普通住宅、公寓、别墅等用 地。
072农村宅基 地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08公共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 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一级类 二级类编 码名称编码名称含义053商务金融用 地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
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 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所等用地。
054其它商服用 地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包括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馆、理发 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地。
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分类》中05、06、07、08、09 一级类和103、121二级类按表1.2进行归并。
表1.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二调新12类)

用地
宗教
094
指专门用于宗教活动的庙宇、寺院、道观、教堂等宗教自用地。
用地
殡葬
095
指陵园、墓地、殡葬场所用地。
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土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
码头、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交
铁路 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
101
通
用地 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 12 类)
2007 年 8 月 5 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 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 12 个一级类、 56 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城镇
住
指城镇用于生活居住的各类房屋用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包括普通住
071 住宅
宅
宅、公寓、别墅等用地。
07
用地
用
农村
地
072 宅基 指农村用于生活居住的宅基地。
地
公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
共
地。
管
机关
08 理 081 团体 指用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自治组织等的用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
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新12 类)2007年8月5 日,《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开始颁布执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将直接采用《土地利用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 个一级类、56 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分类的地类编码和含义见表1-1 :表1.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分类和编码商服05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用地06 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所的土地。
061工业用地指工业生产及直接为工业生产服务的附属设施用地。
062采矿用地指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
063 仓储用地指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用地。
07 住宅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一级类二级类编码名称编码名称含义051批发零售用地指主要用于商品批发、零售的用地。
包括商场、商店、超市、各类批发(零售)市场,加油站等及其附属的小型仓库、车间、工场等的052住宿餐饮用地指主要用于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用地。
包括宾馆、酒店、饭店、旅馆、招待所、度假村、餐厅、酒吧053商务金融用地指企业、服务业等办公用地,以及经营性的办公场所用地。
包括写字楼、商业性办公场所、金融活动场所和企业厂区外独立的办公场054其它商服用地指上述用地以外的其他商业、服务业用地。
包括洗车场、洗染店、废旧物资回收站、维修网点、照相馆、理发美容店、洗浴场所等用开展农村土地调查时,对《土地利用分类》中05、06、07、08、09 一级类和103、121 二级类按表1.2 进行归并。
表1.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最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最新)9月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9月3日电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志着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第一次拥有了全国统一的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 个一级类、56 个二级类。
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确定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严格按照管理需要和分类学的要求,对土地利用现状类型进行归纳和划分。
这个分类系统能够与以往的土地分类进行有效衔接,不至于造成土地基本信息“断档”。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出台,为今后科学划分土地利用现状类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对于国家掌握真实的土地资源数据、全面摸清土地资源利用家底、为国土资源科学化管理乃至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具有重大意义。
、目标任务1、按照《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对应关系,对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数据进行地类转换,将更新调查《全国土地分类》过渡分类(以下简称旧分类)转换成《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规定的新分类(以下简称新分类)。
2、地类转换中具有“一对一” (旧分类对新分类,以下同)和“多对一” (旧分类对新分类,以下同)对应关系的可直接转换; “一对多” (旧分类对新分类,以下同)关系的情况要进行标识,然后进行详细内业核实,需要外业核实的要进行补充调查; 最后修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地类码和数据字典,对转换后的成果数据进行统计汇总、表格输出和成果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设、生态保护等多种形式。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分类和标准化的体系,对于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土地利用现状可以按照土地利用功能进行分类。
根据土地利用功能的不同,可以将土地分为农用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等多个类别。
农用地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包括耕地、园地、林果地等;林地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草地则用于畜牧业的发展;水域则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城镇建设用地用于城市建设和居住;工矿用地则用于工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清晰地反映土地的利用功能,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其次,土地利用现状还可以按照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方式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工矿用地等多种类型。
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园地则用于果树和蔬菜的种植;林地用于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草地用于畜牧业;水域则包括湖泊、水库等;建设用地用于房屋建设和市政设施的建设;工矿用地用于工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全面地反映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最后,土地利用现状还可以按照土地利用强度进行分类。
土地利用强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密度等指标的综合表现。
根据土地利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土地分为高强度利用地、中强度利用地、低强度利用地等多个类别。
高强度利用地主要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中强度利用地主要包括农业用地和园林用地;低强度利用地主要包括森林用地和草地。
这种分类方式可以客观地反映土地的利用强度,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
综上所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是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科学分类和标准化的体系,对于保护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土地利用功能、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地利用强度的分类,可以更好地反映土地资源的特点,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