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原核微生物分类和代表

合集下载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44
2、细菌细胞的特殊构造: 不是所有细菌细胞都具有的构造,称作特殊构造
1)、糖被(glycocalyx)
(1) 概念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
胶状物质。糖被按其有无固定层次、层次厚薄又可 细分为荚膜(capsule或macrocapsule,大荚膜)、 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slimelayer)和菌胶团 (zoogloea)。
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必须。 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 抗原性,敏感性。
19
20
(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
特点:厚度大(20~80nm) 、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90%肽聚 糖和10%磷壁酸
21
肽聚糖单体:由双糖单位(N—乙酰葡糖胺与N— 乙酰胞壁酸组成)、四肽尾或四肽侧链、肽桥 或肽间桥三部分组成。
结构简单、胞壁坚韧、 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 生物。
3
一、细胞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
(一)形态和染色
球状

本 形
杆状

螺旋状
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4 少.
1、球菌:球状的细菌称为球菌(coccus)。 有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
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
5
根 据 分 裂 方 向 及 随 后 相 互 间 的 连 接 方 式
比正常有细胞壁的细菌更易导入外源遗传物质,是 研究遗传规律和进行原生质体育种的良好实验材料。
34
35
c.球状体(sphaeroplast) 革兰氏阴性细菌被处理后而获得的残留部分细胞壁( 外壁层)的球形体。与原生质体相比,它对外界环境 具有一定的抗性,可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36
d 支原体(Mycoplasma): 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

1食品微生物--原核微生物

1食品微生物--原核微生物
(2)节孢子
▪ 节孢子又称粉孢子,细胞膜和细胞壁同时内陷,逐渐向内缢缩,形成 横膈,把孢子丝缢裂成一串孢子,多为杆状或柱状。
场所。
3.细胞质
▪ 细胞膜内除核质以外的一切物质统称为细胞质。细 胞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核酸、核糖、脂类、糖 类、无机盐和水等。
▪ 细胞质内含有多种酶系统,是细菌细胞进行合成代 谢和分解代谢的重要场所。
▪ 细胞质中没有真核细胞所具有的细胞器,但含有许 多内含物,主要有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肝糖 粒、淀粉粒、液泡等。
(二)杆菌
▪ 菌体呈杆状的细菌称杆菌。杆菌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 分为:
1、长杆菌 2、短杆菌 3、球杆菌
图1-2 各种杆菌的形态
(三)螺旋菌
▪ 菌体弯曲的杆菌称为螺旋菌。根据菌体弯曲程度的不同可分
为弧菌和螺菌两种类型(图1-3)。
1.弧菌
菌体仅一个弯曲,形如弧形、
逗号或香蕉状,螺旋不满一环,
▪ G+ 菌:细胞壁厚,肽聚糖含量高,交联度大,当乙醇脱色时,肽聚 糖因脱水而孔径缩小,故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在细胞内,细胞不 能被酒精脱色,仍呈紫色。
▪ Gˉ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因其含 脂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酒 精将细胞脱色,细胞无色,沙黄复染后呈红色。
菌体外着生的比鞭毛细、短、直、硬,且数目多的蛋白质丝 或细管。不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 大小:其直径为5nm~10nm,长为0.2μm~0.5μm。 ▪ 分类:它可分为普通纤毛和性纤毛。 ▪ 普通纤毛:能使细菌相互黏着或附着在某种物体上或液面上 形成菌膜。 ▪ 性纤毛:又称性菌毛(F-菌毛),其功能是细菌在接合作用 时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原核微生物的分类呀。

你说这原核微生物,就像是一个庞大的微生物家族。

里面的成员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特点呢。

先来说说细菌吧,这可是原核微生物里的大部队啊!它们无处不在,土壤里、水里、空气里,甚至咱们的身体上都有它们的身影。

有些细菌那可是人类的好帮手呢,就像那些能帮忙发酵制作美味酸奶、泡菜的细菌,多棒呀!但也有一些坏家伙,会让人生病,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然后呢,还有支原体,这些小家伙个头小小的,没有细胞壁,就像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灵。

它们能在一些特殊的环境里生存,生命力可顽强啦!
再讲讲立克次氏体,它们就像是微生物世界里的神秘侠客。

虽然平时不太起眼,但是一旦发作起来,那威力也不容小觑呀!
还有衣原体呢,它们就像是隐藏在暗处的小调皮,有时候会偷偷搞点小破坏。

原核微生物的世界是不是很奇妙呢?它们虽然微小,却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就好像是一个微观的宇宙,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你想想看,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它们的存在。

我们吃的食物、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和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也可以给我们带来麻烦。

这不就像是生活中的朋友一样吗?有的朋友能给你带来快乐和帮助,有的朋友可能会让你有点头疼,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呀!
所以呀,我们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原核微生物。

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这样才能更好地和它们相处呀!怎么样,是不是觉得原核微生物的世界很有趣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这个神奇的微观世界吧!。

第一章 原核生物

第一章  原核生物

蓝细菌
巨大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 肺炎球菌 嗜血流感菌
nanobacteria 50nm
纳米细菌
How to comprehend bacterial size?
A、芝麻(3毫米)= ? 个E.coli 长度。 1500个
B、头发直径(60微米)= ? 个E.coli “肩并肩”紧挨在一块。 120
3、螺旋菌(spirilla)
弧菌 螺菌 螺旋体菌
弧菌:
蛭 弧 菌
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其程度不足一圈, 形似“C”字或逗号,鞭毛偏端生。
霍乱弧菌
螺菌
菌体回转如螺旋,螺
旋数目和螺距大小因
(a)具有可见的双极生鞭毛的迂回螺菌(×4种50)而异。鞭毛二端生
(b)迂回螺菌;相差显微镜( ×550)
细胞壁坚韧,菌体较 硬。
蜡样芽胞杆菌L型的镜下形态(多形性)
细菌L型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普通营养基上 不能生长,培养时必须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
细菌L型在高渗的含血清的培养基上生长后形成三种类型的菌落
油煎蛋样菌落 (典型L型菌落)
颗粒型菌落
丝状菌落
原生质体(protoplast):是指在人为条件 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 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 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
周质空间(periplasmic space)
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 间的狭窄空间(宽约12~15nm),呈胶状。
在周质空间中,存在着多种周质蛋白 (periplasmic proteins),包括: ①水解酶类,例如蛋白酶、核酸酶等; ②合成酶类,例如肽聚糖合成酶; ③结合蛋白(具有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④受体蛋白(与细胞的趋化性相关)。

原核微生物类型

原核微生物类型

原核微生物类型
原核微生物是指没有真核细胞核的微生物。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原核微生物分为以下几类:
1. 真细菌(Bacteria):真细菌是最常见的原核微生物,它们以单细胞形式存在,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可以通过分裂繁殖。

真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有些真细菌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技术应用价值。

2. 古菌(Archaea):古菌是另一类常见的原核微生物,它们在形态和结构上与真细菌类似,但在基因组和生化特性上与真细菌有所不同。

古菌广泛存在于极端环境,如高温泉、盐湖、沼泽地和深海热泉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适应能力。

3. 蓝藻(Cyanobacteria):蓝藻是一类光合作用原核微生物,它们具有类似真核植物的叶绿素和光合色素,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蓝藻广泛分布于水生环境中,一些蓝藻也存在于陆地的土壤和岩石上。

4. 原核真核过渡生物(Nanoarchaeota):这是一类罕见的原核微生物,它们被认为具有介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间的特征。

原核真核过渡生物是古菌的一种分支,目前尚不清楚它们的生理特性和生态角色。

这只是原核微生物的一小部分示例,实际上原核微生物在分类上非常多样化,还存在许多其他进一步分支和分类。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

原核微生物及其分类

编辑课件
27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
2、细胞的群体形态(菌落形态、斜面菌苔、液体培养形态)
(2)菌苔: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线接种,培养3-5天形成的培养物。如果多个 菌落连成一片,或者用大量纯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 上,则长成的培养物就是菌苔。
特点:
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 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 的小菌落(直径在0.1mm左右);
编辑课件
22
由于细菌细胞微小又透明,一般先要经过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 观察清晰。
细菌染 色方法
死菌 活菌
简单染色法 正染色:
鉴别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法 抗酸性染色法 芽孢染色法
编辑课件
亚种
5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分类鉴定依据
形态学 生理生化 免疫学 遗传学
编辑课件
6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分类鉴定方法
经典方法 数值分类法 分子分类法
编辑课件
7
Hale Waihona Puke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二、细菌分类鉴定的依据和方法
(一)经典方法(依据细菌形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特性)
编辑课件
2
第一节 细菌的分类与鉴定
1、细菌含义的界定 三原界中的真细菌 原核生物:真细菌和古细菌
真细菌 古细菌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2、细菌分类学的工作内容
分类:依据相似性和进化关系划分 鉴定:通过系统测定,确定菌株在类群中的所属关系 命名:根据国际通用法则给所鉴定的菌株以学名。

原核微生物1

原核微生物1

第二节 细菌(Bacteria)
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
1、细菌细胞的形态 2、细菌细胞的大小
一、细菌
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其次
自 然 界 中 哪 种 最 多?
最多
最少
a.球菌(coccus)
单球菌 双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 链球菌
1. 分裂方向
2. 分裂后相互间 的连接方式
成分
占细胞壁干重的%
G+
G-
肽聚糖 含量很高(30-95) 含量很低(5-20)
磷壁酸 含量较高(<50) 0
类脂质 一般无(<2) 蛋白质 0
含量较高(10-20) 含量较高
革兰氏阳性的细胞壁
G-细菌细胞壁的构造和化学组成
G-细菌细胞壁较薄,但有多层构造,其化学组成除有肽聚糖外, 还有一定量的类脂质和蛋白质等成分。G-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 比G+更复杂。主要成份为:脂多糖、磷脂、脂蛋白、肽聚糖。
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 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 质分开,使两者有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 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 氏体、内质网等,进行有丝分裂。包括除 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 物、微型后生动物等。
细菌
原核微生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 放线菌
(3)脱色(95%乙醇10~20S) (4)复染(蕃红30 ~ 60S)
A
A
A
B
机 制
B B

A

B

(3)脱色(95%乙醇30-45S)

(1)初染(结晶紫30S)
兰 氏 染 色
(2)媒染剂(碘液30S)

微生物学-第一章

微生物学-第一章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 功能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放线菌 第三节 蓝细菌 第四节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
第一章 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原核生物(procaryotes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真核微生物(eucaryotic microorganisims ):真菌: 酵母菌、丝状真菌——霉菌、大型真菌— —蕈菌;显微藻类 ;原生动物。
细菌的DNA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
第一节 细 菌
⑵ 质粒(plasmid) 质粒: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一种染色体
以外的遗传成分,为小型环状 DNA 。 质粒已成为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
第一节 细 菌
6、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存在一层厚度 不定的胶状物质,称为荚膜。
◆ 大荚膜 :较厚,约 200nm,与细胞壁结合紧 密。
第一节 细 菌
第一节 细 菌
◆ 磷壁酸(又称垣酸):是 G+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G+细菌细胞壁构造
第一节 细 菌
(2)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构造 G-较 G+细胞壁复杂,可分两层: ◆ 内壁层:由肽聚糖组成,较薄,约 1-2 层,占细胞干重不到 10 %。 紧贴细胞膜,其肽聚糖组成仅具多糖链和短肽。 肽聚糖: 多糖链: G – M – G – M….. 短肽: L-Ala - D-Glu - DAP - D-Ala ★ 没有肽“桥”,直接由Ala-DAP连接。 ◆ 外壁层:由脂多糖(LPS)构成,是G-所特有的,位于细胞壁最 外层的类脂多糖类物质。
第一节 细 菌
G-菌:
因其壁薄,肽聚糖含量低,交联松散,故遇乙醇后,肽聚糖 网孔不易收缩,加上它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乙醇将类脂溶解后, 在细胞壁上会出现较大的缝隙,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就极易被溶 出细胞壁,因此,乙醇脱色后,细胞呈无色。再经番红或沙黄等 红色染料进行复染,使 G-菌获得了一层新的颜色 —— 红色,而 G+菌仍呈紫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第二版将原 核生物分为古细菌和真细菌2个界,下 设25门,39纲,89目,207科,包括852 属,5000余种,分为五卷本出版。
原核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分类学包括三个方面:
➢ 分类(classification):根据各种细菌的相似性 进化关系将其分为类群,排放在适当的单元中
1923年第1版 1974年第8版:将微生物分成十九个部分 1994年第9版:以细菌形态和生理类型为依据,结合 系统发育知识,将细菌分为35个群,4个大类: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 ❖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古细菌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第1版:1984年 四卷 第2版:2000年 五卷 纳入研究核糖体RNA测序的结 果,分古细菌、真细菌两个界共31个部分
➢ 鉴定(identification):是分类的操作过程,经 过一系列测定来确定所研究的菌株属于哪个类群
➢ 命名(nomenclature):根据命名的国际法规对所 鉴定的菌株给以科学名称
原核生物的分类单位
➢原核生物的分类等级 原核生物界(Kingdom)、门(Phylum)、纲 (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 种(Species)。
➢种的概念 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是表型特征和包括 DNA和16SrRNA在内的基因序列特征高度相 似的菌株群,且和其它类群又有明显的差别。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学名使用拉丁文,
分类单位的拉丁名称,有些级别的词尾是 比较固定的。
这些词尾是: 目的词尾ales 亚目的词尾ineae 科的词尾aceae 亚科的词尾oideae 族的词尾eae 亚族的词尾inae 属、种没有共同的词尾
按《国际细菌命名法则》命名,该方法采用的是 林奈在1753年提出的双命名法
学名:属名+种名加词(斜体表示)
属名:拉丁文或希腊文,名词,单数,第一个字母大写, 描述微生物的一般的和主要的特征
种名加词:拉丁文或希腊文,形容词,字母小写, 描述该 菌具体的、次要的特征, 并在学名之后写出命名人的姓氏
例如: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erliner 1915
一个微生物的种具有如下特征
1.形态、生理特征相同。 2.有共同的起源。 3.是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进化的单位。 4.是繁殖的单位,同种才能产生后代,不同的种
不能产生后代。 5.种有遗传的稳定性,同时也存在变异性。
种与其它分类级的区别在于: 1.它是繁殖的基本单位。 2.它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菌种命名原则
属名 种名ຫໍສະໝຸດ 定名人 定名时间如果泛指某一属的微生物,或某菌种,知其 属但种名未定,可用“sp” “spp”作加词
如 Bacillus sp:一个尚未定名的芽胞杆菌
Bacillus spp:泛指芽胞杆菌属的菌种
种以下分类
亚种(subspecies, subsp.):指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 与模式种不同的种,例:
要依据,其特点是描述非常详细,包括对细菌各个 属种的特征及进行鉴定所需做的实验的具体方法。
伯杰氏系统简介
《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第九版)》将原核微生物分 为35群,归纳为四大类(或四个门):
第一类: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阴性真细菌 第二类:具细胞壁的革兰氏阳性真细菌 第三类:无细胞壁的真细菌 第四类:古细菌
古细菌原界:由甲烷菌、嗜盐菌、嗜热菌等 真细菌原界:除古细菌外其它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原界:原生生物、真菌、动物、植物
原核生物的分类系统
当前比较有权威的分类系统有三个:
• 前苏联克拉西尼柯夫系统 • 法国的普雷沃系统 • 美国的伯杰氏系统
美国微生物学会组织编写《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第一章 原核生物
The Prokaryotes
(分类方法及主要代表类群 )
原核生物包括真细 菌和古细菌两大类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 1、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古生菌的形态特
点及各类群代表微生物的主要特点及应用价值。 2、原核微生物分类,命名的基本知识。
重点: •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代表种类的特征。 难点: • 代表原核微生物的拉丁学名和主要特点。
Outline
细菌的分类和鉴定 细菌:Bacteria 放线菌:Actinomycetes 蓝细菌:Cyanobacteria 古细菌:Archaeobacteria
原核微生物的分类
分类的目的
(1)为了研究工作,生产应用,便于 查找。
(2)了解生物进化途径。 (3)了解各生物间的亲缘关系。
生物的分类系统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20世纪 80年代末期)
《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伯杰氏手册是目前进行细菌分类、鉴定的最重
• 1753年,瑞典人林奈(Carl vpm Linne)提出两界 分类系统。 植物界和动物界
• 1969年,惠特克(R. H. Whittaker)提出五界系统 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蓝细菌 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 真菌界:真菌、酵母 植物界 动物界
• 70年代后期,沃斯(Wose 1978) 根据核糖 体结构、16SrRNA的碱基序列将生物划分 为3个域(domain)或原界
《伯杰氏鉴定细菌学手册》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细菌学教授 伯杰 (D.Bergey) (1860-1937)
1957年第七版后,由于越来越广泛地吸收了 国际上细菌分类学家参加编写 (如1974 年第 八版,撰稿人多达130多位,涉及15 个国家; 现行版本撰稿人多达300多人,涉及近20个国 家),所以它的近代版本反映了出版年代细菌 分类学的最新成果,因而逐渐确立了在国际 上对细菌进行全面分类的权威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