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合集下载

鸡的生理特点

鸡的生理特点

鸡的生理特点鸡在动物学分类上属于鸟纲,鹑鸡目,雉科家禽。

鸡的祖先为原鸡,经过人类长期驯养进化成为现代鸡。

鸡按经济用途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肉用型,以生长速度快,体型大,产肉多,肉质好,产蛋低,就巢性强为特征。

如白洛克、艾维茵、双A等;二是蛋用型,以产蛋多,体型较轻,活泼好动,性成熟早,无就巢性为特征。

如来航鸡、海兰鸡等;三是兼用型,介于肉用和蛋用型之间,兼有二者特点。

如澳洲黑、洛岛红、固始鸡等;四是特用型,如观赏鸡、斗鸡、药用泰和乌鸡等。

鸡和禽类与哺乳动物的生理结构大不相同,归结有以下几个方面:1、鸡的体温高,一般在41—42℃,新城代谢旺盛。

2、鸡的消化器官特点:(1)喙,角质化的嘴,尖锐而粗短,向下微弯曲,便于啄食和撕裂食物。

为防止啄伤,所以蛋鸡要断喙。

(2)嗉囊是禽类特有的消化器官,是食道下部的扩大部分,主要作用是贮藏和软化食物。

嗉囊液不含消化酶,无消化食物能力。

受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收缩与扩张,将食物送入腺胃。

(3)腺胃又称前胃或真胃,容积不大,呈纺锤形,胃壁较厚,能分泌消化液,含蛋白酶与盐酸,消化蛋白质和溶解矿物质。

饲料不能长期在此久留,很快进入肌胃。

(4)肌胃,又叫筋胃或砂囊,主要起机械消化作用,呈扁圆形,肌肉发达,内壁有坚厚黄色角质膜(鸡内金),因为鸡无牙齿,靠肌胃角质膜与沙砾起研磨食物作用,所以鸡饲料中不可缺少沙砾。

3、鸡的呼吸器官特点是有九个气囊(锁骨间1个,颈部2个,前胸2个,后胸2个,腹部2个),气囊与肺的小支气管相通,可加强肺的呼吸作用,调节体温,对水禽有漂浮作用。

气囊壁很薄,缺乏血管,口服药物治疗气囊炎很难发挥作用,只有喷雾方可到达气囊病灶。

4、鸡的泌尿器官特点:鸡无膀胱,尿液在肾中形成经输尿管进入泄殖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5、鸡生殖器官的特点:母鸡卵巢在背部,成熟卵子落入输卵管喇叭口送入子宫形成蛋,然后输送到泄殖腔产出。

公鸡的交接器已退化,在泄殖腔开口处下端中央残留个痕迹叫生殖突起,以此进行雌雄鉴别。

鸡生活习性

鸡生活习性

鸡生活习性
鸡是人类常见的家禽之一,它们的生活习性有着独特的特点。

鸡的生活习性主
要包括日常活动、食性和社交行为等方面。

首先,鸡是白天活动的动物,它们在清晨醒来,开始觅食和活动,一直到夜幕
降临才会进入休息状态。

在白天,鸡会在农场或者家禽场中自由地觅食、觅食和活动,它们会在草地上寻找昆虫、种子和植物来满足自己的食欲。

而到了晚上,鸡会找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如鸡舍或树上,来休息和睡觉。

其次,鸡的食性比较广泛,它们是杂食性动物。

鸡会吃各种昆虫、蠕虫、种子、植物和谷物等食物。

在饲养鸡的过程中,人们会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需要,给予不同种类和营养成分的饲料,以保证鸡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此外,鸡是群居动物,它们喜欢生活在一起并进行社交活动。

在鸡群中,会有
一只公鸡和若干只母鸡组成家庭群。

在这个群体中,公鸡会负责保护母鸡和幼鸡,同时也会进行求偶和繁殖行为。

而母鸡则会负责孵化蛋和照顾幼鸡,同时也会进行群体活动和社交行为。

总的来说,鸡的生活习性是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

了解鸡的生活
习性不仅有助于饲养和管理鸡的工作,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关爱这些可爱的动物。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和关爱鸡,让它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鸡生物学特征

鸡生物学特征

鸡生物学特征禽类实验动物属鸟纲(Aves),分为鸡形目(Galliformes)、雁形目(Anseriformes)和鸽形目(Columbiformses)三个目,其中较为常用的实验动物的有鸡、鸽、鸭、鹌鹑等多个品种。

家鸡学名Gallus domesticus, Chicken,属于鸟纲(Aves)、鸡形目(Galiformes)、雉科(Phasianidae)。

实验鸡近交程度很高,生产和饲养环境控制水平高,SPF鸡和鸡胚是我国得到最广泛应用的SPF级实验动物。

(一)鸡的一般生物学特征1.生活习性白天视力敏锐,听力灵敏,家鸡还具有神经质的特点,极易惊恐,突然的声响和突然发出的光都会使其惊恐万状。

2.仍然保持鸟类某些生物学特性没有汗腺,通过呼吸散热,怕热更甚于怕冷。

生长快,代谢旺盛。

3.采食习性家鸡习惯于四处觅食,不停活动,用灵活的两脚爪向后刨。

常常对色彩很敏感,如鲜红的血会对鸡形成刺激,引起鸡追随啄食,造成严重损伤。

环境和管理不良易产生异嗜癖。

4.群居性鸡具有成群结队采食的习性,不同群体一般不出现斗殴现象。

(二)生理学特征1.消化系统由口、咽、食管、嗉囊、胃(腺胃和肌胃)、小肠、大肠和泄殖腔以及唾液腺、肝、胰等器官组成。

特点是没有唇、齿,颊也严重退化。

由上下颌形成喙。

唾液腺种类多而体积小。

没有软腭,食管宽大,在入胸腔前扩大成嗉囊。

有两个胃,肠道短,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包括两条盲肠和直肠。

直肠后接泄殖腔。

肝体积较大,分左右两叶,胆囊位于右叶。

胰位于十二指肠袢内。

胆囊和胰都有管道通向十二指肠腔。

2.呼吸系统由鼻腔、眶下窦、喉、气管、支气管、肺、胸膜腔和气囊等器官组成。

3.母鸡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两部分组成。

特点是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发育,右侧的退化。

发育的输卵管可分漏斗部、蛋白分泌部、峡部、子宫部和阴道部,其末端开口于泄殖腔。

4.生理学指标鸡性成熟年龄4~6个月,鸡蛋的孵化期为21天,体温41.7(41.6~41.8)℃,呼吸频率12~21次/分,潮气量4.5ml,心跳频率120~140次/分,血压(颈动脉压)20.00kPa,总血量占体重的8.5%,红细胞335(306~344)万/mm3,白细胞32600/mm3,血小板13万~23万/mm3,血红蛋白10.3(7.3~12.9)g/100ml,红细胞比重1.090,血浆比重1.029~1.034,血液pH 7.42。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

蛋鸡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蛋鸡是人工养殖的鸡类,主要用于产蛋。

下面将从其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理特点1.外观特点:蛋鸡体型较小,肠道相对较短,喙尖锐而弯曲,颈长,眼睛大而黄色,耳垂突出,颜色为红色或白色,全身羽毛丰满而有光泽。

2.生殖系统:蛋鸡的生殖系统可分为卵巢、输卵管和产卵道三部分。

卵巢位于腹腔中,由左右两个卵巢组成。

卵巢中有一些囊泡,每个囊泡内都有一个卵母细胞,当一个囊泡发育成熟时,卵母细胞就会被释放出来,这个过程称之为排卵。

卵巢排卵后,卵子会进入输卵管,通过输卵管的蠕动,慢慢向产卵道输送。

当卵子通过产卵道时,会在产卵道内形成蛋壳,最终从蛋门排出体外。

3.消化系统:蛋鸡的消化系统分为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

它们的食物主要是谷物、豆类、油料和矿物质添加剂等。

蛋鸡的食道较短,口腔中没有牙齿,食物被鸡嘴咬碎后通过搅动咽下。

胃比较大,能分泌胃液帮助消化,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时间,然后通过小肠进行吸收,剩余的经过大肠排出体外。

4.呼吸系统:蛋鸡的呼吸系统包括嘴巴、鼻腔、喉咙、气管和肺组成。

蛋鸡的呼吸方式是通过肺部进行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蛋鸡的呼吸频率和呼吸速度相对较高,有助于提供足够的氧气和排出体内的废弃物。

二、生活习性1.社会性:蛋鸡具有一定的社交性,它们喜欢成群生活,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结构。

在一个鸡舍中,蛋鸡会形成明确的等级体系,而且会互相进行打赌和争夺生存资源的斗争。

2.运动能力:蛋鸡的运动能力相对较差,它们更喜欢站立和行走,不擅长长跑。

对于蛋鸡的养殖来说,需要提供充足的空间和合适的环境,以保证它们的正常生活活动。

3.温度适应能力:蛋鸡对温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对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在高温天气中,蛋鸡容易受热应激影响,产蛋量下降;在寒冷的冬季,需要提供适当的保温措施,避免寒冷对蛋鸡的影响。

4.睡眠习性:蛋鸡比较喜欢在夜间活动,白天则喜欢休息和睡觉。

公鸡生活习性

公鸡生活习性

公鸡生活习性
公鸡是农村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之一,它们在农村田园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每天清晨便开始了它们的活动。

公鸡的生活习性有着独特的魅力,让人不禁想要了解更多。

首先,公鸡的生活习性与日出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到清晨,公鸡便会在农村田间振翅高鸣,它们的鸣叫声响彻整个田野,这也成为了农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公鸡的鸣叫声不仅能够提醒农民起床,也成为了农村生活的一种乐趣,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其次,公鸡在日常生活中也表现出了对领地的守护意识。

公鸡会在自己的领地上来回巡视,以确保领地的安全。

一旦有其他动物或陌生人进入它们的领地,公鸡便会振翅高鸣,以示警告。

这种守护意识让公鸡成为了农村田园中的守护者,也让人们对它们充满敬意。

此外,公鸡还有着喜欢觅食的习性。

它们会在田间地头觅食,寻找各种昆虫、种子和谷物。

公鸡的觅食行为不仅能够满足它们的生理需求,也有利于农田的害虫防治,起到了一定的生态平衡作用。

总的来说,公鸡的生活习性展现出了它们对领地的守护意识、喜欢觅食的习性以及与日出有着密切联系的特点。

它们的存在丰富了农村田园的生活,也成为了农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让我们一起珍惜这些可爱的动物,感受它们带给我们的乐趣和美好。

雉鸡的生活习性 雉鸡生理习性四大特点

雉鸡的生活习性 雉鸡生理习性四大特点

雉鸡的生活习性雉鸡生理习性四大特点雉鸡的环境适应性较强地球上除南北极气温严寒的地方外,从低海拔的丘陵、草原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雉鸡生存繁衍。

在野外,雉鸡随季节变化只在小范围内进行垂直迁徙。

雉鸡夏天栖于海拔较高的针,阔叶混交林边缘的灌木丛中,秋季之后迁徙到低山的避风向阳处、山麓草场及山边耕地。

这些都表明雉鸡耐高温、抗寒冷,对环境温度的适应性较强。

这一特性也使得人工饲养雉鸡易于成功。

雉鸡食性很杂在野生状态下,多以各种昆虫,螺、蚯蚓,农作物,杂草、树籽、碎嫩叶片为食,并喜食砂砾。

雉鸡的食物因栖息地和季节等情况变化而有所不同。

如在江苏南部,雉鸡冬时主要吃麦芽及田同洒落的稻谷和豆类,开春后主要以草茎、草芽等植物性材料为食,至繁殖期则吃很多的粘虫幼虫。

在吉林,雉鸡冬季啄吃野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果实、豆类和各种谷类的籽实,而在夏季主要以草原的蝗蛹及其他昆虫的幼虫为食,还兼吃不少草籽,春天喜到庄稼地啄食刚播种的谷粒和禾苗,至秋收后也常群集在耕地上觅食。

雉鸡的食物种类虽然多而繁杂,但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需经常食用植物性蛋白与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如喜食豆类),以及绿色植物的茎叶(青草、麦苗、菜叶等)。

二是繁殖期喜食高蛋白、易消化的昆虫,既利于成年雉鸡繁殖,又有利于育雏。

刚出壳的雏雉即是以昆虫为食。

雉鸡喜少吃多餐堆鸡嗦囊较小,容纳食物量少,需要少吃多餐。

雄鸡在野生状态下,不断地觅食、采食,自然就形成了少吃多餐;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不需要觅食(饲料盛在食槽中),但雉鸡仍不改此习性,吃食时往往吃一点走一圈,回来再吃,如此重复直到吃饱为止。

雉鸡有饮水活动雉鸡饮水主要在夏秋季炎热天气,多在上午觅食活动结束和下午开始觅食之前。

饮水时,往往由一公堆鸡率先走到水源,并发出“咯… … ,咯… … ”的叫声,接着其它雉鸡会相继前去饮水。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的生活习性
野鸡是一种生活在田野和林地中的鸟类,它们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

野鸡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活动,白天则会找到隐蔽的地方休息。

它们喜欢在开阔的地方觅食,主要以昆虫、种子、果实和植物的嫩叶为食。

野鸡的生活习性还包括结群觅食。

它们通常会成群结队地在田野中觅食,相互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当有危险接近时,它们会发出警报声,提醒其他成员迅速逃离。

野鸡还有着良好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季节中找到适合的栖息地,从而保证自己的生存和繁衍。

除了觅食和休息,野鸡还有着一定的社交行为。

它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来传递信息,包括鸣叫、振翅和姿态等。

这些行为不仅可以维持群体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帮助它们找到配偶和保护领地。

总的来说,野鸡的生活习性展现了它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性行为。

它们在田野和林地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着,成为了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动物实验报告鸡

动物实验报告鸡

实验名称:鸡的生理学实验研究实验目的:1. 了解鸡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

2. 掌握鸡的生理实验方法。

3. 分析鸡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实验时间:2021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XX大学动物实验室实验材料:1. 实验鸡:成年鸡,体重约1.5kg,雌雄不限。

2.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体温计、血压计、心电监护仪、显微镜、解剖器械等。

实验方法:1. 鸡的基本生理结构观察:(1)解剖鸡体,观察其内部器官结构,包括心脏、肺、肝脏、肾脏、消化系统等。

(2)使用显微镜观察鸡的心脏、肺、肝脏、肾脏等器官的微观结构。

2. 鸡的生理功能实验:(1)测量鸡的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2)观察鸡在不同温度、光照、饲养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3)对鸡进行麻醉,观察其呼吸、心跳等生理活动的变化。

实验结果:1. 鸡的基本生理结构:(1)心脏:鸡的心脏呈红褐色,位于胸腔中部,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清晰可见。

心脏跳动频率较快,约150-200次/分钟。

(2)肺:鸡的肺呈粉红色,表面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结构明显。

(3)肝脏:鸡的肝脏较大,呈红褐色,位于腹腔右侧,具有分泌胆汁的功能。

(4)肾脏:鸡的肾脏呈红褐色,位于腹腔后部,具有排泄代谢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的功能。

2. 鸡的生理功能实验:(1)体温、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 体温:37.5℃- 血压:120/80mmHg- 心率:150次/分钟(2)不同生理条件下的生理反应:- 温度:在高温环境下,鸡的呼吸加快,心率增加,血压上升;在低温环境下,鸡的呼吸减慢,心率降低,血压下降。

- 光照:在光照条件下,鸡的食欲增加,生长速度加快;在黑暗条件下,鸡的食欲减少,生长速度减慢。

- 饲养条件:良好的饲养条件(充足的食物、清洁的饮水、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有利于鸡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

实验讨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鸡的基本生理结构和功能,为后续研究鸡的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2. 实验结果表明,鸡在不同生理条件下的生理反应与人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研究人类生理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微生物繁殖,应防范饲料发霉变质而不利正常消化吸收。

饲料在鸡体内停留时间短,再加上在肠道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所以鸡粪蛋白质反而超过原饲料。

鸡生殖功能特异性:
公鸡有互斗性,母鸡间有啄癖性,因此要适时断喙。

公鸡的交配器官短,交配动作快,所以笼养和网上养种鸡的底板要坚固,有利于提高受精率。

母鸡的产蛋间隔为24小时,15小时后一般不产蛋。

鸡的排废气量大:
鸡群与猪相同体重下,鸡比猪排出二氧化碳气体多2倍左右。

粪中产生氨气也比猪粪多。

母鸡啄癖是种恶习:
啄癖在断喙后也有发生,因此发现有脱肛病的鸡宜尽快隔离饲养,鸡局部负伤不可涂红药水,而应用紫药水或单独关养。

鸡对环境反应敏感:
鸡舍废气含量高、湿度大,这都十分不利鸡的生长。

鸡对眼前出现从未见过的异物、异色都会引起应激反应。

鸡在产蛋期不能移动也不可乱抓,否则,易引起休蛋。

疾病多:
鸡的疾病比牛、猪等动物多,并且鸡病易产生并发或继发。

对鸡舍的隔离消毒,常保持清洁卫生是防病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