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分析复习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重点分析复习资料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拼音集训1. 看拼音,写词语。
zhuānɡ shùxiànɡ quān shān hónɡbào fāměnɡ zhǎnɡqīn rùcū lüèzhù lùàn bǎo dǎnɡ zhānɡ2. 看拼音,写词语。
wěn zhònɡjūn hénɡxié shānɡɡuǎi piàn bīn kèzì diǎn chāo jiāzuì rén qiè chǎnɡjù jué3. 看拼音写词语。
sī kāi tiǎo dòu xià hu yúɡōu chuán cānɡhǎi ōu miáo zhǔn mào zi niǔ tóu fàng shì4. 看拼音,写词语。
zào shēng jǐ bèi jūn lièdīng xiékǎo shìzhǐ xièkù shǔjì sù5. 看拼音,写词语。
sāng yèhú diédù jìshān gāngqìng zhùshuāi jiāo huī jiāng máo dùnsàng qìyí biǎo gēng yún mà zha词语补充6. 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____)(____)如生(____)(____)吞枣美中(____)(____)心(____)神(____)生灵(____)(____)处心(____)(____)(____)衣(____)食足(____)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把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知识点整理复习专项考点练习及答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拼音集训1. 看拼音,写词语。
yún tián mà zha bàng kéchú tou nà hǎnzhē dǎng xiā shuōdié zi guàng jiējī è2. 看拼音,写词语。
léi gǔcí xiáng shǒu wàn tì tóu hóu lóngzhì zǐcáo cāo dū du chéng fáléi gǔyuán zhùguǐ jìtuō zhùxiè qìdǎ quán3. 读拼音,写词语。
huǐ mièshā jūn qián shuǐmiǎn qiǎng qīn lüèlǎn duòsōng shǔfán zhígū liang huī huáng4. 看拼音,写词语。
fáng liáng miǎo máng zào yìsāo yǎngqín shòu luó sīniǔ kòu zēng wù5. 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整洁美观。
bái hèdiǎn lǐyóu yǒng fán zhíshòu ruòhuāng tang lǎn duòhuī huáng词语补充6. 先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小学五年级部编人教版语文下册课文内容阅读理解专题练习题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课内语段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选段中“理所当然”的意思是()A.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B.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
2.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事例,突出了乡亲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4.走搭石时见到的情景当然不止这两个,还会有哪些情景呢?请你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内阅读。
海力布知道着急也没有用,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
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
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
他想到这里,就镇定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大地。
你们看,鸟都飞走了............。
.”.接着,他就把怎么得到宝石,怎么听见一群鸟议论避难,以及为什么不能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别人,都原原本本照实说了。
海力布刚说完,就变成了一块石头。
1.画“”的句子属于___,体现了___的高贵品质。
2.从画“”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__”可以体会到海力布牺牲自己救乡亲们的坚定决心。
3.联系全文,说一说海力布为什么会变成石头。
【2020优品】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复习资料:专题三 句子专项练习及答案人教

专题三部编五年级下册句子专项练习一、选择。
1.下面四句话属于祈使句的是()A.开花,多么有意思啊! B.他不得不去拉黄包车。
C.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 D.还有人活着吗?2.和例句句意不同的一句是()例句:蝴蝶飞得那么快,哪里会追得上?A.蝴蝶飞得那么快,不会追不上。
B.蝴蝶飞得那么快,追不上。
C.蝴蝶飞得那么快,怎么可能追不上?D.蝴蝶飞得那么快,追得上。
3.给下列病句原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A.同学们在这次考试中普遍的成绩提高了。
B. 一个人难免有缺点错误,知道了改正就好。
C.小红穿上棉衣和帽子走出了家门。
D.济南的冬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①搭配不当②重复啰唆③概念不清④次序颠倒A.④②①③ B.③④①② C.②③①④ D.①②③④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他的自信心增强了。
B.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要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C.刘琳被授予2019届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D.晓玲办事很武断,从不拖泥带水。
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尼罗河是埃及生命的摇篮。
B.这只猴子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C.屋顶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刷板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D.我好像被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牵扯着、牵扯着……6.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排序正确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B.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①对偶②比喻③夸张④象征⑤借喻⑥反问A.①②③④ B.①⑤③④ C.④⑤⑥① D.④⑤③①7.下列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前路千难万险,我就勇往直前。
B.无论出于哪一种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
C.因为田忌换了马的出场顺序,所以最后转败为胜了。
D.如果诸葛亮造不成十万支箭,就会受到惩罚。
二、扩句和缩句。
1.扩句。
(1)船夫驾驶小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飞走了。
最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单元主题归纳--课文内容填空复习重点

第1单元课文主题归纳1.《古诗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
这首诗描写了乡村农人耕织的情景,展现了农家(繁忙、热闹)的劳动场面,塑造了乡村男女(勤劳、朴实)的形象,也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童趣)。
《稚子弄冰》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古诗通过写孩子做冰锣、玩冰锣时高兴的心情以及冰锣破碎后的失望,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内心情感丰富)的儿童形象。
《村晚》描绘了一幅幽静美丽、富有生活情趣的乡村晚景图,生动描写了牧童横坐吹笛的神态,刻画了一个(天真调皮、闲适自在)的儿童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山村自然风光的热爱),(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2.《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记叙了作者在自家大花园中,在祖父爱的呵护下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3.《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季羡林)。
本文以(月亮)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4.《梅花魂》通过记叙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
第2单元课文主题归纳1.《草船借箭》根据(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相关内容改写,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了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突出表现了诸葛亮(杰出的才干)和(过人的智慧)。
2.《景阳冈》选自(施耐庵)的(《水浒传》)。
课文记叙了(武松)来到阳谷县,酒后上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事,表现了武松(勇敢机智、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3.《猴王出世》选自(吴承恩)的(《西游记》),生动地叙述了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美猴王)的一段经历,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4.《红楼春趣》选自(曹雪芹)的(《红楼梦》)。
这篇课文描写了贾宝玉和大观园的姐妹们一起(放风筝)时开心热闹的场面,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和向往)。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重点知识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重点知识目录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 - 4 -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 4 - 第1课:《草原》................................................ - 4 - 第2课:《丝绸之路》............................................ - 4 - 第3课:《白杨》................................................ - 4 - 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 5 - 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 - 6 - 第5课:《古诗词三首》.......................................... - 6 - 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 - 6 - 第7课:《祖父的园子》.......................................... - 6 - 第8 课:《童年的发现》......................................... - 6 - 第9课:《儿童诗两首》.......................................... - 7 -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 7 - 第10课:《杨氏之子》........................................... - 7 - 第11课:《晏子使楚》........................................... - 7 - 第12课:《半截蜡烛》........................................... - 8 - 第13课:《打电话》............................................. - 8 - 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 - 8 - 第14课:《再见了,亲人》....................................... - 8 - 第15课:《金色的鱼钩》......................................... - 8 -第16课:《桥》................................................. - 9 - 第17课《梦想的力量》.......................................... - 9 - 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著之旅........................................ - 9 - 第18课:《将相和》............................................. - 9 - 第19课:《草船借箭》.......................................... - 10 - 第20课:《景阳冈》............................................ - 10 - 第21课:《猴王出世》.......................................... - 10 - 第七单元:作者笔下的人........................................... - 10 - 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 - 10 - 第23课:《刷子李》............................................ - 11 - 第24课:《金钱的魔力》........................................ - 11 - 第八单元:异域风情............................................... - 11 - 第25课:《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 - 11 - 第26课:《威尼斯的小艇》...................................... - 11 - 第27课:《与象共舞》.......................................... - 11 - 第28课:《彩色的非洲》........................................ - 12 - 第二部分单元重点词语汇总.......................................... - 12 - 第一单元词语汇总................................................. - 12 - 第二单元词语汇总................................................. - 13 - 第三单元词语汇总................................................. - 14 - 第四单元词语汇总................................................. - 14 - 第五单元词语汇总................................................. - 17 - 第六单元词语汇总................................................. - 18 -第七单元词语汇总................................................. - 19 - 第三部分基本知识积累.............................................. - 23 - 第四部分日积月累.................................................. - 25 - 第五部分近义词、反义词总汇......................................... - 26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
五年级下册考试重点

五年级下册考试重点一、语文。
1. 字词部分。
- 会写课本后的生字表中的生字,包括字形、字音、字义。
例如“毯”(tǎn),要知道是毛织的毯子的意思,能准确书写其笔画顺序。
- 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能根据不同的语境准确读音并组词。
- 近义词和反义词,像“勾勒”的近义词是“勾画”,“洒脱”的反义词是“拘束”。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如理解“襟飘带舞”这个词的意思,并能在合适的语境中运用。
2. 句子部分。
-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例如“我把作业做完了。
”可转换为“作业被我做完了。
”- 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转换。
如“这是伟大的奇观。
”改为反问句是“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扩句和缩句,扩句是给句子加上合适的修饰词,如“小鸟飞。
”可扩为“可爱的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
”缩句则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如“美丽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
”缩为“花朵摇曳着。
”- 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义重复等。
如“我断定他可能生病了。
”(“断定”和“可能”语义矛盾)3. 阅读理解。
- 能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找文章的中心句、串联各段段意等方法。
-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文章的描写、用词等方面来体会,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还是对亲人的思念等。
4. 作文部分。
二、数学。
1. 因数与倍数。
-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如12÷3 = 4,3和4是12的因数,12是3和4的倍数。
- 2、5、3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2、4、6、8;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是0或5;3的倍数的特征是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 质数与合数的概念,质数是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合数是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重点句子复习题《草原》1.《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我们曾经学过他写的《猫》《母鸡》。
2.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4.草原的景:辽阔、碧绿;草原的人:热情,好客5.理解句子: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⑵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
⑶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这里是骏马和大牛的天然牧场。
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
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白杨》1.本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2 .理解句子: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句话借物喻人,描述了白杨树的特点:a直,b生命力强,c坚强,不动摇,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献身边疆的精神。
⑵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解释说明。
这是一个设问句。
爸爸以白杨自勉,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⑶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指像爸爸一样的边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指边疆建设者的孩子们。
这句话的含义:爸爸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
《古诗词三首》1.要掌握《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诗词、词的意思、诗的意思。
2.《牧童》是唐代诗人吕岩的作品。
诗的第一句话写原野,第二句写笛声,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上给人感受,诗的三四句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塑造了一个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牧童形象,表达了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3.《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
诗中,前两句话描写的是作者的所见,后两句描写的是作者的所悟。
我们还学过他写的《宿新市徐公店》4.《清平乐?村居》是一首词。
词,又叫长短句。
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
(他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代表作《稼轩长短句》。
)《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我们曾经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课文围绕童年生活写了四个生活片断:学骆驼咀嚼,关于驼铃的想象,看骆驼脱毛,想念骆驼队。
3.为什么骆驼要系着铃铛?爸爸的解释是为了防狼,“我”的想法是拉骆驼的人耐不住长途路程的寂寞,增加行路的情趣。
你的猜想是。
《童年的发现》1.本文写了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胚胎发育规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梦中飞行;思考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产生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的疑问并对此进行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2.费奥多罗夫是个有求知欲望、探究精神,敢于大胆想象的孩子。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举例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一语双关。
它既讲出了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某些真实情况,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又是“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发明与发现的人列在一起,这是真正能让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
《杨氏之子》1.《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2.全文意思: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3.理解句子: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⑵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说话婉转,礼貌,思维敏捷,语言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首尾照应。
2.晏子是一个能言善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人。
《再见了,亲人》1.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写作方法的共同点:以谈话的口气叙述,以请求的语句开头,反问句结尾,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叙述。
2.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3.句子理解: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用反复呼唤的方式来表达。
“再见了”说明“依依惜别”,“亲人”表现“关系亲密”;呼唤“亲爱的土地”强调“深深的眷恋”。
这里的呼唤简短而亲切,真挚而感人,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⑵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列车已经开动,志愿军战士请求“列车慢一点儿开”,以延长在朝鲜土地上的停留时间,以推迟与亲人分别的时间。
进一步说明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⑶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这是志愿军战士心的呼唤,也同样是朝鲜人民的心声,它告诉人们: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中朝两国人民结下了亲如家人、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谊。
《桥》1.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他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2.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是老支书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这座桥梁正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⑴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⑵ 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
⑶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4.句子理解。
⑴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群众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⑵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将相和》1.本篇课文时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文写了三个小故事,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其中, “完璧归赵”是事件的起因,“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负荆请罪”是这件事的结果。
3.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实质原因是廉颇的错误认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原因是: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草船借箭》1.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
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周瑜不得不叹服诸葛亮的才能超过自己。
2.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箭如期如数交付周瑜,周瑜自叹弗如。
3.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4.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⑴ 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
但他不动声色,出人意料地提出只要三天,并按周瑜意愿立下军令状。
⑵ 他算到了天气,知道第三天四更时分一定有大雾;⑶他算好了受箭的方法,二十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排开,两面受箭;⑷ 他也算好了人,知道鲁肃忠厚守信,特向他借船,知道周瑜聪明过人,所以不让鲁肃提借船之事,知道曹操谨慎多疑,看不清虚实不会轻易出兵,因而大张旗鼓,雾夜佯攻曹营;⑸ 他甚至算到了周瑜取箭后必然疑惑,但绝不会直问原因,所以请鲁肃同船取箭,做个见证,回去好向周瑜讲述取箭经过。
5.人物特点:诸葛亮:神机妙算,有胆有识,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周瑜:自负,嫉贤妒能,智谋过人,心胸狭窄;鲁肃:忠厚守信;曹操:多疑谨慎。
6.句子理解⑴ 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
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
不过不能让都督知道,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计划就完了。
”这是诸葛亮为借箭所做的准备。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善用。
他早在立军令状之前,就算好了人,想好了整个草船借箭的计划。
⑵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① 选择“大雾漫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②曹操不敢“轻易出动”,所以只叫弓弩手射箭。
③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既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使受箭面积大。
④军士“擂鼓呐喊”,既是为了虚张声势,制造进攻的假象,吸引曹操军队的注意力,又是让曹军明确射箭的目标、方向。
可见,诸葛亮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⑶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诸葛亮为什么笑着说?因为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