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完整)

中外历史大事年代对比详表中国历史简表中国外国史前时期(距今约170万年——约公元前2070年)距今七八千年,发明了最早的松土农具——耒耜。

我国农业进入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集体耕作,平均消费。

夏朝(公元前2070年—前1600)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商朝(公元前1600年-前1046)政治上:皇位实行兄终弟及制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的影响经济上:使用贝壳做货币;商朝人善于经商,工商食官;出现少量青铜农具,但是价格昂贵文化科技:出现甲骨文。

现存最大的古代青铜器司母戊鼎出现原始瓷器。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核心)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宗法制在政治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含义: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目的:巩固奴隶制统治。

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统一。

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经济上:井田制(奴隶制贵族土地所有制);◆文化上:周礼出现铁器,懂得开沟排灌,除草培土,怄制绿肥,治虫灭害。

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雅典城邦建立。

小国寡民(城邦制度的特点)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前476年)◆政治上: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进行变法。

楚庄王问鼎(表明周天子王权弱,诸侯挑战分封制)◆经济上:铁犁牛耕开始出现;公元前594年,鲁国“初锐亩”。

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垄作法开始出现,钢剑出现。

◆思想文化上:考子创立道家学说。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思想精华:辨证思想。

孔子创立儒家学说。

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有保守部分,也主张改良。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任意刑杀。

约公元前6世纪左右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后编定成书。

古今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PPT课件

古今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PPT课件
10
现代化的类型
• (1)从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 • 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如英法美 •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如日、俄和亚非拉国家 • (2)从经济体制看,可分为: • 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 • 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 • 混合经济模式: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混合 • (3)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 •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
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 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11
6、20世纪中期年代
“变化”:1、中国社会转型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2、国际关系:美苏从同盟关系(反法西斯同盟)
变为敌对关系(冷战)
12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
“变化”:1、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一大片” 2、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3、从国家大力干预到减少干1预3
政治制度: 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
思想文化: 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阶级关系: 社会主义等思潮
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形成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 社会生活: 属于西方。
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价值观念 7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变化”: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
17
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变化”: 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区域化、
全球化加强
14
【概念明晰】 “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是垄断资 本主义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 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由基 本矛盾尖锐化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由国家直接或 间接干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初步发展(以美 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二战后进一步发展,其主要 特点是国家采取措施干预经济生活。

中外古代史对比简表

中外古代史对比简表

中国古代史商周时期(前17世纪至前771年)春秋战国(前770年—前221年)秦汉时期(前221年—220年)魏晋南北朝(220年—589年)隋唐时期(581年—907年)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阶段特征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奠基时期。

国家产生;尚未实现最高统治权力的集中;以血缘为纽带;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传承秩序确立和完善;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政治:奴隶制瓦解,封建制确立经济: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关系确立思想:“百家争鸣”,思想活跃,具有浓厚的农耕文明的特色。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时期。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和巩固。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

思想文化:是古代文化的大发展时期,不仅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政治:国家分裂,政权并存;民族融合加强。

经济:北方战乱,生产遭破坏,但也有短暂恢复期;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南方不断发展;战乱导致商品经济水平低。

文化: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政治: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政治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经济:封建经济繁荣。

文化: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容并蓄。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政治: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商品经济活跃,海外贸易有了重大发展文化:文学技术文化出现高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学出现。

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的逐渐衰落。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化:承古萌新。

中外历史时间对比

中外历史时间对比

1966年 “文化大革命”开始
1971年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 1972年 《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1976年 4月 四五运动 9月 毛泽东逝世 10月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 大革命”结束 1978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87年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路线的提出 1992年 邓小平讲话,加快改革开 放 1997年 香港回归祖国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确立 1999年 澳门回归 2001年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 成功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上海召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时间表
中国史 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到约公 元前21世纪) 约170万年前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 元谋一带 约70~20万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 京周口店一带 约3万年前 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 周口店一带 约7000~5000年前 河姆渡、半坡 母系氏族公社 约4000~5000万年前 大汶口文化 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约170万-约前2070 传说中的炎帝 、黄帝、尧、舜、禹时期
1945年 8月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0月 重庆谈判《双十协定 》签订 1946年 6月 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 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1948年9月~1949年1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 役,并取得胜利 1949年 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 渡江战役,国民政府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2012 年) 1949年 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 1950年 10月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 朝作战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 废除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 行,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 功

高中历史中外史实对比时间表

高中历史中外史实对比时间表

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史重要史实对比西方:十四,十五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意大利尼德兰。

十五世纪晚期~十六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十四~十七世纪,文艺复兴。

1640~168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89,《权利法案》的颁布。

十七世纪中叶~十八世纪前期,法.俄.普.奥的革(未改变社会性质的改革,但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使知识融会贯通,需了解)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1775.4~1781.10,美国独立战争1776.7.4,《独立宣言》的颁布,美宣布独立1783,美国得到英国承认。

1787,美国宪法的制定(资本主义第一部成文宪法)。

1789,美国成立第一届联邦政府。

1789.7.14~1794.7.27,法国大革命。

1791,《人权宣言》颁布(注意与之前英,美《权利法案》和《独立宣言》做比较)。

1795,热月党人成立都政府。

1799.11~1804.12,拿破仑建立执政府。

1804.12~1814.3,拿破仑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法国殖民地海地独立(拉美第一个独立1804,《民法典》的颁布。

1765~1840,英国工业革命。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1861,俄国废除农奴制(资产阶级性质改革)1861~1865,美国内战(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1862,《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1862~1871,德国统一(资产阶级革命)。

1852~1872,意大利统一(资产阶级革命)。

1864,第一国际成立。

1871,巴黎公社中国:1368,明朝建立。

1421,靖难之役。

1405~1433,郑和七下西洋(比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但性质不同,注意比较)。

1553~1565,戚继光抗倭(新航路开辟影响之一)1553,葡萄牙人登陆澳门。

十六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636,清朝建立,并实行闭关政策(新航路影响之1661~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

【历史】中外历史对照年表

【历史】中外历史对照年表

中外历史对照年表1️⃣ 引言:历史的长河浩渺无垠,东西方文明在这条河流中各自孕育、发展,交织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为了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影响与独立演进,本文将通过中外历史对照年表的形式,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索那些关键节点上的辉煌与沧桑。

2️⃣ 古代文明的曙光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埃及文明兴起,金字塔与象形文字成为其不朽的象征;与此同时,中国进入夏朝,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青铜器的使用标志着生产力的飞跃。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进入黄金时代,哲学、戏剧、民主制度蓬勃发展;而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儒家、道家等思想体系开始奠定中华文化的基石。

3️⃣ 帝国的辉煌与衰落罗马帝国在公元1世纪至2世纪达到鼎盛,其法律体系、建筑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同期,汉朝在中国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公元5世纪至15世纪,欧洲经历中世纪黑暗时期,而中国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科技、艺术、文学均取得了巨大成就。

4️⃣ 近现代的变革与革命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开启,欧洲列强开始全球扩张,世界逐渐连为一体;同期,明朝虽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随后闭关锁国,错失了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

18世纪至19世纪,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而在中国,清朝晚期,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开始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相继展开。

5️⃣ 20世纪的动荡与新生两次世界大战席卷全球,深刻改变了世界格局,同时也催生了联合国的成立,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国在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后,于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冷战期间,东西方阵营对峙,科技竞赛与太空探索成为新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化进程,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6️⃣ 结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中外历史的对照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

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对照时间表

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对照时间表

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对照时间表古代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不言而喻。

全球各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经历了各种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历史文化、社会体系和民族性格。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与世界古代历史的比较研究,是一项重大的学术课题。

以下是一份世界古代史与中国古代史对照时间表,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对比,看到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在公元前六千年和公元前四千年之间,世界各地都出现了最早的农业社会,为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打下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中国和世界的古代文明都出现了很多相似的特点。

例如,双江文化和甘肃鸭舌坪文化在中国的黄河流域出现,同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印度河流域文明也在同一时期分别出现在亚洲地区,它们都发展出了自己的农业经济。

此外,这个时期的中国和西亚地区都出现了铜器文化,指向了古代文明的高度。

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在公元前四千年至公元前一千年之间,各大古代文明都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古文明间呈现出了更为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通过不断的农业、贸易、商业和创新,已经形成了不少文化的特点。

此时的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有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商文化和西周文化。

而在西亚地区,出现了较为重要的亚述、波斯、菲尼基亚和古巴比伦文化。

在埃及,古代王国的三大文化时期扎根于尼罗河流域,并成功地形成了独特的天文、数学和医学等方面的学科。

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500年在公元前一千年至公元前五百年之间,中国古代文明开始进入春秋和战国时期,各种学派和思想逐渐发展。

而在西亚地区,古希腊、波斯和亚述等帝国兴起,同时,犹太文化和基督教信仰也逐渐形成。

此外,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在这个时期也逐渐崛起。

这个时期,中国的儒家、道家、名教、墨家等学派悄然诞生,随着战国时期的朝代更迭,这些学派逐渐扮演起了重要的历史角色。

古今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古今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工商业和海外 奴隶制经济瓦解,小农经 经济 贸易繁荣(商 济/封建地主制经济产生 品经济) 从宗法分封制逐步走向专 民主、法治 政治 (雅典 、 罗马) 制主义中央集权
文化 从百家争鸣到文化专制
人文精神起源
(智者学派 、 苏格拉底)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14-18世纪
中国(明清) 经济 政治
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在无产阶级掌握国
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存在的,以各种形式同国 营经济相联系的、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 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它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 性质,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 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毛泽东《关 于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 义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 一种手段和过渡经济政策。
苏联/俄国、日本、欧盟、中 国、不结盟运动 )
经济
2、经济区域化(欧盟、
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3、全球化加强(WTO)
对外 关系
全方位、多边外交,不 结盟
“变化”: 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区域化、 全球化加强
【概念明晰】
“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是垄断资 本主义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 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由基 本矛盾尖锐化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由国家直接或 间接干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初步发展(以美 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二战后进一步发展,其主要 特点是国家采取措施干预经济生活。
5、 20世纪30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1)从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 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如英法美 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如日、俄和亚非拉国家 (2)从经济体制看,可分为: 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 计划经济模式:如苏联 混合经济模式:国家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混合 (3)从社会经济的性质看,可分为: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 化模式又可分为苏联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和中 国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工商业和海外 奴隶制经济瓦解,小农经 经济 贸易繁荣(商 济/封建地主制经济产生 品经济) 从宗法分封制逐步走向专 民主、法治 政治 (雅典 、 罗马) 制主义中央集权
文化 从百家争鸣到文化专制
人文精神起源
(智者学派 、 苏格拉底)
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14-18世纪
中国(明清) 经济 政治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与国家资本主义虽然都是与 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但是它们 的社会基础和阶级属性完全不同,前者 是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后者是资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两者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由谁 (哪个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掌握国家 经济命脉。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西方(西欧)
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垄 断阶段(帝国主义)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 界市场最终形成
学习西方(制度层面), 救亡图存 瓜分世界,资本输 出
“变化”: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 对外侵略要求从商品输出、掠夺原料为主转向 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为主
学习西方(器物层面), 救亡图存
自由主义、社会主 义、民族主义等 工业革命的完成 发动侵略战争,商 被迫对外开放 品输出
想一想:19世纪中期中外政治经济等变化可以归根 于什么历史事件?
【规律总结】
• 19世纪发生的重大事件基本上都是工业革 命影响下的产物。那么,工业革命产生了 哪些影响呢? •
(1)“横看成岭侧成峰”,请用各种不同史 观分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主义社会 2、国际关系:美苏从同盟关系(反法西斯同盟) 变为敌对关系(冷战)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
政治 经济
世界
对外 关系
1、 两极格局、多极 “文革”使民主与法制遭到 化(日本、西欧、中国、不 破坏 结盟运动等冲击两极格局)、 区域化(欧共体)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2、 70年代 “滞涨” 生产力发展(“左”倾错误、人民公 社化运动、国有企业政企不分,缺少活力) 3、布雷顿森林体系瓦 解 4、凯恩斯主义失灵, 一条线、一大片( 中美、中 减少国家干预
日关系正常化,与西方国家建交热潮)
“变化”:1、中国外交从“一边倒”到“一大片” 2、多极化趋势出现,冲击两极格局 3、从国家大力干预到减少干预
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中国 政治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转变
世界
1、 两极格局瓦解, 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
全球史观:
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文明史观: 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
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 阶级斗争史观: 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 大对立阶级。 社会史观: 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价值观念
生态史观: 环境污染和破坏,威
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2)“横看成岭侧成峰”,请从不同角度分 析工业革命的影响。
经济基础: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6、20世纪中期年代
中国 政治
世界
经济 对外 关系
1、美苏冷战,两极对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 峙格局形成。 社会过渡 2、国家干预经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实行国有化、经济计划
(指导性)、利用财政政策调 节
一边倒(中苏建交和结盟)
“变化”:1、中国社会转型期:新民主主义社会
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推动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和完善
资本主义、自由主义、民族主义、 阶级关系: 社会主义等思潮 工业资产阶级、工业无产阶级形成
国际关系: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东方从 社会生活: 属于西方。 丰富物质生活,改变价值观念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中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 关系
苏联/俄国、日本、欧盟、中 国、不结盟运动 )
经济
2、经济区域化(欧盟、
APEC、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3、全球化加强(WTO)
对外 关系
全方位、多边外交,不 结盟
“变化”: 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区域化、 全球化加强
【概念明晰】
“国家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的一种,是垄断资 本主义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 过渡时期),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产物,由基 本矛盾尖锐化而引起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由国家直接或 间接干预,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初步发展(以美 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二战后进一步发展,其主要 特点是国家采取措施干预经济生活。
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在无产阶级掌握国
家政权和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存在的,以各种形式同国 营经济相联系的、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这 是一种特殊的资本主义经济,它带有很大的社会主义 性质,它主要地不是为了资本家的利润而存在,而是 为了供应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而存在。”(毛泽东《关 于国家资本主义》)实际上,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 义国家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 一种手段和过渡经济政策。
“变化”: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进入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时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
• 现代化(近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 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 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 主要包括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政治的 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
现代化的类型
农耕经济(封建经济)高度发 展,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西方(西欧)
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 展 世界市场开始产生 封建统治逐步瓦解, 资产阶级代议制逐渐 确立
思想 对外 关系
文化专制、西学东渐、早 从人文主义到理性 期民主启蒙思想(黄、王、顾) 主义 闭关锁国 殖民扩张
中外历史重要时期对比
1、前8-前3世纪------古代 2、14-18世纪 3、19世纪中期 近代 4、19世纪末20世纪初 5、20世纪30年代 6、20世纪中期 现代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 8、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
1、前8-前3世纪
中国(春秋战国)
注意:不是 资本主义 西方 萌芽哦!!!
5、 20世纪30年代
世界 (现代化模式、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 中国
社会主义(苏联) 资本主义( 美国) 1936年,高度集中 1933年罗斯福新政, 的计划经济体制确 国家干预经济。 立(斯大林经济体 制)
国共内战 、合作 日本侵华,全民 族抗日;
国际: 二战爆发(法西斯 ) 思想:凯恩斯主义(英国) 经济:国家干预经济
近代科学(实验性、系统 科技 传统科学 (经验性、描述性) 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 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 性,理论性)
3、19世纪中期
中国 政治 经济 思想 对外 关系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近代工业 产生
西方(西欧)
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 确立 工业革命,世界市场 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