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改进_张金波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1. 引言1.1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意义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有效降低对传统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依赖,提升能源供应的多样性与稳定性。
尤其是在我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的背景下,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煤层气开发可以实现煤矿瓦斯等危险气体的综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环境污染。
通过科学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可以实现瓦斯的安全抽采和利用,同时减少燃煤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在经济层面,煤层气开发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
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意义在于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依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完善,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
1.2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现状而在国内,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煤层气资源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相关企业也加大了对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投入。
国内煤层气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震勘探、测井技术、测井压裂技术等,开发技术方面也在逐步优化和创新,实现了一些重大突破。
国内外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在技术研究、应用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煤层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2. 正文2.1 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煤层气勘探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效、节能技术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煤层气勘探技术将更加注重高效、节能的方向发展。
通过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并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多元化勘探手段的整合:未来,煤层气勘探技术将更加注重多元化勘探手段的整合,包括地球物理方法、地球化学方法、遥感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煤层气开采技术现状分析

煤层气开采技术现状分析摘要:随着新能源与化工原料的开发,高效利用煤层气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
我国在煤层气开发利用方面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技术手段也不断创新发展,但是整体水平并不高,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本文针对煤层气开发工作,阐述了我国煤层气基本状况,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煤层气开发技术,分析了当前制约煤层气开发的各类因素。
关键词:煤层气;开采技术;现状引言煤层气的开采有利于优化我国能源结构,起到保护环境、促进煤矿安全生产的作用。
当前我国的能源供应紧张,正处于由煤层气资源大国朝着煤层气生产大国转型的关键阶段,尽管勘探开采工作获得了一定进步,但是要实现高效率开采还要解决更多的问题。
1 煤层气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1.1 煤层气开发利用技术没有突破我国在煤层气抽采技术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但是煤层气地面抽采项目的选区评价、勘探、压裂、排采、提纯等关键技术,至今尚未实现整体性突破,造成开采能力有限。
再加上各公司之间的技术封锁使得煤层气发展较为缓慢。
主要原因:一是资金投入不足,使得煤层气技术研究在很小的范围进行,技术难以有很大的突破;二是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封锁技术,导致成本不断提高,建产达效慢;三是从事煤层气技术研发的科技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从而导致技术创新步伐缓慢;四是激励政策力度不够,未能在全社会形成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1.2 相关政策力度不够目前,在煤层气的开采、利用等环节,国家出台了相应的财政补贴政策,来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参与煤层气开发利用的积极性。
如,在开采环节,中央财政补贴标准从0.2元/m3提高到0.3元/m3;在利用环节,煤层气上网电价在投产之日15年内享受0.25元的补贴电价。
然而,在开发环节的补贴力度不高,导致企业利润少,开采煤层气资源的积极性就会打折扣;在利用环节,发电补贴一旦高出燃煤机组标杆电价,则会导致电网公司没有收购的积极性,造成“窝电”。
此外,在煤层气资源税方面,财政部规定资源税率为1%~2%,与当前天然气开采的6%税率差距过大,不利于当地政府增加财政收入,保护生态环境。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煤层气是一种富含甲烷的天然气,在石炭岩中存在的煤炭中,具有丰富的资源量和潜在的能源价值。
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是提取煤层气资源的关键环节,对于实现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
目前,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在勘探方面,常用的技术包括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和岩心分析等。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是通过测量地表的地震反射和地面重力异常等来揭示煤层气的存在。
地质勘探则通过分析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来确定煤层气的分布、构造和厚度等。
岩心分析则是通过采集煤层中的岩心样品,并进行物性测试和有机质分析等,从而确定煤层气资源的勘探潜力和开发可行性。
在煤层气的开发方面,主要涉及到煤层气井的钻探、完井和压裂等。
钻井是指通过钻孔方式打造煤层气井,在煤层中建立储层的通道。
完井则是通过套管和尾管等设备来固定和封装井眼,保证煤层气在井眼中的安全控制。
压裂则是通过注水和注轻烃等方式,使煤层气从煤中向井眼中逸出,增加气体的产出量和采收率。
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煤层气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资源分布不均匀和技术难度较大等问题,需要研发更加精确的勘探技术和开发工艺。
目前煤层气开发中主要采用的是水力压裂技术,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环境影响仍然存在争议,需要改进和创新高效、环保的开发技术。
煤层气的生产和利用技术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提高产出量和采收率到净化和利用煤层气,提高其经济效益和能源利用率。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在实践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通过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勘探和开发水平,优化煤层气的产业链,可以实现煤层气资源的高效利用,为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煤层气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资源丰富等特点,被誉为“煤炭之气”,在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技术已成为当前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方向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煤层气勘探技术的应用现状煤层气勘探技术是煤层气开发的基础,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煤层气资源的勘探程度和开发效益。
当前,国内外对煤层气勘探技术日趋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勘探技术:地质勘探是煤层气勘探的第一步,其主要手段包括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测井技术、地球化学勘探等。
在这方面,煤层气的勘探已逐步实现多层次、多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探。
(2)成像技术:近年来,随着地震反演、核磁共振成像等新型技术的应用,煤层气地质模型的表征精度和广度有了明显提高,对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和储量评价有了更加准确的刻画。
(3)新型勘探技术:煤层气开发中,无孔解释技术、核磁共振成像、电磁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有力地促进了煤层气资源的勘探工作。
(1)水平钻井技术:水平钻井技术是煤层气开发中的重要技术手段。
通过此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煤层气的开采效率,降低成本,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压裂技术:压裂技术是煤层气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煤层进行水力压裂,可以显著提高煤层气产能和采收率。
(3)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在煤层气开发中,提高采收率的技术包括CO2注入、井间压力综合联合管理等,可以有效地提高煤层气的采收率。
(1)多尺度、多参数综合勘探技术: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充分挖掘地下资源信息,提高资源勘探效率。
未来,煤层气综合勘探技术将朝着更加多元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2)新型成像技术:新型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领域,煤层气勘探也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不少尝试,未来的发展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成像精度和技术成本的进一步提高。
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改进

233煤层气是一种新型清洁能源,属于非常规天然气中的一种。
开采煤层气不仅可以对现有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而且还可以对大气环境起到保护作用,同时保障煤矿整个生产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当前,我国正处于能源转型的重要时期,从煤层气资源大国逐渐朝着煤层气生产大国发展。
虽然现阶段煤层气在整个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已经取得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要想实现煤层气产业更加高效发展,就必须要针对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和处理,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为煤层气开采技术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 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1.1 钻井成本普遍比较高煤层气开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钻井成本占投入比例较高。
经过详细的统计计算分析发现其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在50%以上。
虽然在目前钻井工艺中,以欠平衡钻井技术为主,该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优势,但在对钻井液的选择和利用上,仍然面临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空气、泡沫等类型的钻井液只适用于在浅煤层中,而对于超过1000米的深部煤层,通常还是以使用泥浆携带钻屑的钻进液为主[1]。
这就造成一旦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煤层受到严重污染,其自身的渗透性也会大幅降低,对后期煤层气排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针对这种情况,研发低伤害、低污染、高携带性能的钻井液体系尤为突出,同时还要考虑低成本钻井的开发要求,达到钻井效果与成本控制的有机统一,这样才能保证煤层气开发效果达到预期。
1.2 压裂技术问题水力压裂是当前煤层气开发比较成熟的一种增产技术手段,该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煤层煤质较软,所以石英砂等支撑剂在煤层中很容易就会直接镶嵌进去,造成裂缝孔隙性下降,孔隙出现严重的闭合,造成增产改造效果差。
此外,部分遇水膨胀的煤层水力压裂后,其自身的渗透率就会下降,同样影响增产改造效果。
同时在进行压裂液选择时,不同类型压裂液体系成本相差较大,例如纤维压裂液体系、胍胶压裂液体系成本还比较高,清水、滑溜水等压裂液体系存在改造液量大、砂量大等问题,都会变相提高增产改造风险,延长投资回报周期。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煤层气(Coalbed Methane,CBM)是一种埋藏在煤层中的天然气,具有高含量的甲烷和其他烃类。
煤层气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开发利用煤层气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天然气的依赖,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煤层气勘探方面,主要应用了地质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质勘探主要通过钻探和采样,分析测井数据和煤样性质,了解煤层的拟静态物性、成岩演化历史、气源和成因等信息,为后续的地球物理勘探提供基础数据。
地球物理勘探主要采用地震、电阻率、声波、密度等技术,通过测量和分析不同参数的变化,判断煤层气的分布、储量和产能。
地震勘探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它通过测量地震波在地下的传播情况,得到地下储层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判断出煤层气的分布和赋存方式。
煤层气开发技术主要包括煤层气钻井、煤层气开放与压裂、煤层气井网布置等。
煤层气钻井是指以煤层气为开采目标,在目标煤层中进行钻探和完井操作的技术过程。
煤层气开放与压裂是指通过改造煤层气井,增加煤层与井筒之间的连通性,提高煤层气的产能。
煤层气井网布置是指根据煤层气储集体的特征和开发需要,合理布置煤层气井的空间位置和井距。
目前,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在我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储量大约为103万亿立方米,排名世界第三。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体系,实现了规模化生产。
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煤层气资源分布不均匀,有些地区的勘探难度较大。
煤层气开发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成本较高。
煤层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水利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解决相关的环境问题。
未来,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发展方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望。
技术应用将更加智能化,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勘探效率和准确性。
煤层气开发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取合理的水利处理和废弃物管理措施。
煤层气开发将与其他能源领域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电气化进程。
贵州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贵州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摘要煤层气的开采利用有利于缓解贵州的能源供需紧张的矛盾和优化贵州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还可以减少贵州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的瓦斯事故。
作者对贵州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做了总结,并结合贵州实际作出对策分析。
关键词煤层气;开采利用现状;对策分析煤层气是指成煤母质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并储集于煤层及煤层邻近岩层中的非常规天然气,也称煤层吸附气、煤层甲烷或煤层瓦斯。
其一般组分为CH4、C02、02,N2、CO、H2S、NOx,是一种优质、洁净和高效的能源。
贵州以“西南煤海”著称,全省煤炭资源远景储量2410亿t,保有储量为498亿t,是江南其他12个省区的总和,居全国第5位,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埋藏浅、分布聚、组合好的特点。
煤层中还蕴藏有丰富的可供开发煤层气。
煤层含气量高,预测煤层气资源量为3.15万亿m3,占全国总量的22%,仅次于山西,居全国第2位,具有储量大、分布集中、品味高等优点。
1贵州煤层气利用现状贵州作为中国南方产煤大省,煤炭资源丰富,在煤层中蕴藏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煤层气。
其中富甲烷(CH4含量≥8m3/t)的煤层气占全省总资源量的92.7%;埋深1500m以浅目前开采技术可采深度的煤层气达2.56万亿m3,占全省总量的81%。
全省煤层气的分布,基本与矿区的分布一致,相对集中于西部,以六盘水煤田最丰,次为织(金)纳(雍)煤田与黔北煤田。
贵州煤层气已有初步开发利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省18个国有重点煤矿中的16个矿井,在陆续建立瓦斯(煤层气)抽放系统过程中,相继在六枝与水城、盘县地区11对矿井建立了煤层气抽取利用系统,供民用、发电等。
2009年贵州省煤层气发电站总数达16座,但开发利用目前尚处于小规模的状态。
现在我省煤层气的开采处于煤层气勘探开发试验初期和煤层气井下抽放利用阶段并正向煤层气勘探开采试验全面展开和井下规模抽放利用阶段过渡发展。
2开采技术现状及对策分析2.1煤层气的抽采贵州煤层气主要还处于采煤的同时进行抽采的阶段。
关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区域治理调查与发现关于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方向申芳1 张荣荣1 冯武宏2 刘立军3 邹海江11.陕西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652.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73.长庆油田第三采气厂,陕西 西安 710021摘要:煤层气,也被广泛称为瓦斯,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重要能源,属于非常规的天然气品种。
近年来,随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环保节能理念的提出,人们对清洁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煤层气作为新时代的一种优质、无污染能源,对促进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探讨煤层气勘探与开发的新技术,正确认识新能源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以期为我国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煤层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解以后能够形成水和无污染气体,对此应用范围也较广,但一旦在特殊条件下也具有很大的风险性。
例如保管不当或空气不流通,极易引发爆炸、大火等安全事故,这也是煤矿井开采事故频发的主要因素,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只有科学使用好各项先进技术才能有效保障工人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煤层气勘探;开发技术;应用现状;发展方向一、新形势下煤层气勘探与开发技术应用现状1技术应用现状煤层气是指与煤同生共体以甲烷为主要成分,以吸附状态赋存在每层之中,自生自储,能够从地面上加以采收的非常规天然气。
是一种洁净气态燃料和化工原料,我国开发程度还较低。
按照来源可将其分为原始煤层气、煤矿区煤层气、采动区煤层气和矿井通风瓦斯气四大类。
赋存状态为吸着态、游离态、溶解态三种,其中吸着态又被划分为吸附态(主要)、吸收态、凝聚态[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煤层气年均开采量便逐渐提升,直至2011年首次突破了百亿立方米,全面代表着我国煤层气产业进入飞跃式发展时期。
而随着对煤层气开发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矿井勘探与开发效率成为研究重点,这就离不开新型技术的支撑。
对此,依托我国煤层气利用战略研究,着重探索清洁能源的市场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国外采用较多的垂直井技术在我国并不适 用。采用的裸眼洞穴完井技术成本低、效果好,该 技术在美国被广泛应用。但这种技术要求煤层具有 渗透率高、地应力小、煤层顶底板稳定、煤储层强 度大等条件,否则容易造成洞穴塌陷,煤层气运移 通道被堵塞,因此风险性很大,后期维护成本高; 套管完井风险较小,可以确保稳产,但完井费用较 高,完井过程比较复杂,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泥浆侵 入煤层造成污染[1]。
Key words: coal bed methane; coal reservoir; gas drainage recovery rate; well drilling; well completion
煤层气是一种新型非常规天然气,开采煤层气 对于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等方面均 有 重 大 意 义[1]。 目 前 我 国 正 处 于 由 煤 层 气资源大国向煤层气生产大国转型的关键时期[2]。 虽然勘探开采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要实现真正的高 效开采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提高煤层气采
A—韩城 3 号煤; B—韩城 5 号煤; C—峰峰矿区; D—阳泉矿 区 3 号煤; E—阳泉矿区 15 号煤; F—淮南谢李矿区; G—大
城矿区; H—淮北芦岭矿区; I—平顶山矿区
图 1 我国部分矿区煤层气理论采收率
1. 1 煤储层现状 我国含煤区先后经过了多期构造运动改造,地
质条件复杂。断层、褶皱以及岩浆侵入现象普遍存 在,构造煤发育。由于构造活动强烈,导致煤储层 中甲烷大量逸散,煤层中含气饱和度降低; 煤储层 原生孔裂隙系统被破坏,构造应力成为影响渗透率 的关键因素,煤层在被重新埋藏到地下以后,地应 力增大使得渗透率急剧下降。目前多数含煤区储层 渗透率在 0. 5 × 10 - 3 μm2 以下,属超低渗透煤层; 过低的含气饱和度以及超低的渗透率都不利于储层 压力增加[4]。 煤 储 层 本 身 的 沉 积 特 征 和 区 域 小 构 造发育导 致 含 煤 区 非 均 质 性 明 显[5], 因 此 煤 储 层 裂隙间的连通性很差,使煤层气解吸和运移通道被 堵塞。在排采过程中不能形成连续、稳定的降压漏 斗,这对煤层气的开采非常不利。
3) 水力压裂技术的局限性。水力压裂增产是 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但由于煤本身质软,因此支 撑剂容易嵌入煤中,造成孔隙闭合; 某些遇水膨胀 的煤层水力压裂后渗透率会下降; 选用其他压裂液 则存在 低 成 本、低 污 染 与 高 性 能 之 间 的 矛 盾[8]; 我国多数地区煤层不含水或含水量少,压裂液排返 率低而在煤层中滞留[9],易对煤层造成污染; 排 采过程难以控制,过快容易带动煤粉和支撑剂堵塞 煤体孔裂隙甚至钻孔,过慢则不利于储层压力的迅 速下降,影响产气速度; 排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 水,处理不当会影响当地环境; 压裂过程需要众多 大型机械设备,目前尚需进口,成本很高。
平井综合运用应作为我国煤层气开采的主要模式。分析认为采用注入混合气体增产、多级强脉冲加
载压裂、“固氮酶”、“虚拟产层” 等各种新型开采技术来提高我国煤层气采收率,实现高效开采。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储层; 采收率; 钻井; 完井
中图分类号: P618. 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253 - 2336 ( 2012) 08 - 0088 - 04
2. 1 多种技术综合运用 各种开采技术对煤储层适用性不同,根据已研
究的果分析各开采技术适用性见表 1,针对我国现 有的煤储层条件,单纯靠一种技术开采煤层气还不 能满足增产需求。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区域小环境下 选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实现经济效益和开采效果的 最优化是今后努力方向。
表 1 不同开采技术适用性分析
开采技术
地应 渗透 煤体 含气饱 力 率 强度 和度
煤层 厚度
储层 压力
裸眼 ( 洞穴) 井 小 高 大 高
中厚
大
套管 ( 压裂) 井 大 高 较大 高 中厚、多煤层 大
4) 注入 CO2 能有效提高采收率,但制备大量 较纯净的 CO2 费用高,且会在煤矿生产中随煤重新 回到地面,因此仅适用于没有开采价值的煤层。还 有研究表明: CO2 注入会导致煤基质膨胀[10],降低
89
2012 年第 8 期
煤炭科学技术
第 40 卷
煤层渗透率,存在技术风险。
2 煤层气开采技术改进方法
第 40 卷第 8 期
2012 年 8 月
煤炭科学技术
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40 No. 8 Aug. 2012
地质与测量
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改进
张金波1,2 ,吴财芳1,2
( 1. 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2.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008)
煤层气开采技术主要包括钻井完井技术、强化 增产措施、井网布置、排采工艺 4 个方面[6],其主 要目的可以概括为: 保护煤层自身稳定性,确保开
2012 年第 8 期
采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强烈扰动; 改善煤储层渗透 性,提高导 流 能 力[7]; 最 大 限 度 降 低 储 层 压 力, 促使更多煤层气解吸,提高采收率。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国际合作,我国成功引 入美国的煤层气开采技术,并在沁水盆地南部等地 区煤层气开采中取得了理想效果。但由于我国煤层 气开采条件差,现有技术还不能满足煤层气开采的 要求,所以需要有更多低成本、高可行性、效果理 想的新技术为我国煤层气开采事业服务。总结现行 煤层气开采技术,主要存在以下 4 个方面的问题。
88
张金波等: 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改进
1 开采现状与原因分析
从我国部分矿区所得理论采收率来看,其变化 范围在 6. 7% ~ 76. 5% ,平 均 只 有 27. 0%[1] ( 图 1) 。而美国、加拿大等主要煤层气生产国的采收 率普遍高于我国。因此,我国要实现煤层气的高效 开采,就必须解决采收率过低的问题。
收率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采收率是计算煤层气 可采资源 量 的 重 要 依 据[3], 提 高 煤 层 气 采 收 率 不 仅可实现煤层气增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最 大限度降低煤矿瓦斯事故发生概率。此外,提高采 收率能有效降低煤层气开采成本,有利于尽快实现 煤层气产业化,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收稿日期: 2012 - 03 - 08; 责任编辑: 曾康生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 973 计划) 资助项目 ( 2011CB219605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 ( 2011ZX05034 ) ; 国家自然科 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 ( 4073042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40802032) 作者简介: 张金波 ( 1987—) ,男,河北南宫人,硕士研究生。Tel: 18795426212,E - mail: xiaopo688@ 126. com 网络出版时间: 2012 - 08 - 13 05: 17: 57;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 www. cnki. net / kcms / detail /11. 2402. TD. 20120813. 1717. 201208. 88_024. html 引用格式: 张金波,吴财芳. 煤层气开采技术应用现状及其改进 [J]. 煤炭科学技术,2012,40 ( 8) : 88 - 91,96.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low average drainage and recovery rate of the coal bed methane in China,the paper had an analysis on the reservoir features and mining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circumstances,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uitability of the differeeolog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advantages of the each new development technology. The study held that“low content saturation,low permeability and low reservoir pressure”features of the coal reservoir and the poor suitability of the avail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were the main two causes to the low drainage and recovery rate of the coal bed methane in China. The casing ( fracturing) completion,ultra short radius horizontal well and multi branch horizontal well comprehensive operation could be the main modes of the coal bed methane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analysis held that the mixed gas injection for gas production increased,multi power pulse loading fracturing,nitrogenase,virtual production layer and each new development technology could be applied to improve the drainage and recovery rate of the coal bed methane in China and to realize the high efficient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