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施工图说明

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1、设计依据及规范

1.1设计依据

1.1.1我院与建设方签定的设计合同。

1.1.2重庆市规划局建设工程方案设计规划审查意见(渝规沙坪坝方案函(市政)〔2015〕0027号)。

1.1.3《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高家花园至嘉陵江段)初步设计的批复》(渝建初设﹝2015﹞164号)

1.1.4建设方提供的测量、地勘及现状管网资料。

1.1.5建设方提供的1/500现状地形图。

1.1.6《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1.7《长江水利委员会关于关于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涉河建设方案的批复》(长许可﹝2015﹞23号);

1.1.8《重庆市水利局关于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的函》(渝水函﹝2015﹞181号)

1.1.9《沙磁广场片区主城排水B干管迁建工程》(2015.07)。

1.1.10本工程其余专业提供的设计联系图。

1.2设计规范、规程及国家标准图集

1.2.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

1.2.2《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2.3《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2.4《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1.2.5《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1.2.6《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1.2.7《防洪标准》(GB50201-94)

1.2.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1.2.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

1.2.10《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1.2.11《室外给水排水工程设施抗震鉴定标准》(GBJ43-82)

1.2.1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

1.2.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1.2.14《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3:2002)1.2.15《埋地给水排水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夹砂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ECS129:2001)

1.2.16《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23:2007)1.2.19《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

1.2.21《市政给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7MS101)

1.2.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建质[2013]57号)

1.2.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2.24《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设计规范》(GB50974-2014)

1.2.2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要

本次设计为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市政道路工程的附属工程。该工程位于沙坪坝井双片区,起点位于沙坪坝区高家花园桥头,终点向北延伸至沙坪坝区的区界处,全长约12km,为城市次干道,设计车速40km/h,以服务功能为主,采用双向四车道,道路宽度26m。

本次排水设计主要是重庆市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中高家花园~磁器口段道路部分(长度2.3km)的雨、污水系统设计。其中包含以下部分:(1)主线,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Km/h,双向四车道,总长2.3km;

(2)凤凰山隧道,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Km/h,双向四车道宽24m,本次设计长597.93m;

(3)国道212连接线,城市次干道,设计速度40Km/h,双向四车道宽25m,总长690.048;

本次设计标段为高家花园立交段:匝道E线、沙滨路连接道路基段。

2.2、设计区域概况

(1)通过前期收集相关规划资料,确保本次设计与其上位的相关规划符合。目前与

本项目相关的规划有:《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沙坪坝区井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3版)》;《重庆市沙坪坝区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总体规划》;《重庆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本次排水设计是对上位规划的吸收和深化,能确保施工图即遵循规划,又和现状条件紧密结合,保证经济性和可实施性。

(2)本工程位于嘉陵江的西岸,沿线地形地貌主要为丘陵地带为主,现状地形基本为西高东低,道路穿越的较大的溪沟主要有清水溪、凤凰溪。

本工程雨污水系统分属于沙坪坝流域的二个排水子流域,分别是:清水溪流域、凤凰溪流域。

2.3、现有排水工程概况

根据现场踏勘和调查,本次设计范围内的现有排水工程特点如下:

道路起点(高家花园)—磁器口段:已完成雨污分流,现状污水系统有已建成的主城排水B干管(BxH=2x2m)、清水溪和凤凰溪二级干管(含凤凰溪污水泵站)以及相应的三级管网;现状的雨水沟渠是清水溪和凤凰溪,以及在特钢厂附近一现状雨水涵洞(BxH=1.6x1.4m)。

2.4、上阶段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

1、排水系统规模按远期(2020年)规划考虑不妥当,规划目标年太近,请核实修改。回复:采纳审查意见,设计就排水系统的规模问题,和沙坪坝规划局进行了相应核实,目前远期2020年为最新规模,道路及排水系统均按此规模考虑建设。

2、请补充完善磁器口隧道、F匝道隧道、凤凰山隧道排水系统设计说明、水力计算(隧道排水边沟、雨水泵房等)等,特别应注意t1、ψ、P等参数的选择及渗水量。

回复:采纳审查意见,设计在施工图中已补充了磁器口隧道、F匝道隧道、凤凰山隧道排水系统设计说明及水力计算表,并明确了t、ψ、P等参数的选取值大小,其中t值为5~8分钟、隧道敞开部分ψ=0.95,重现期P=50年,结构渗水量按1升/m2.d。

3、为保证磁器口隧道和F匝道隧道的高区雨水不进入隧道排水系统,请增加相应的工程措施。

回复:采纳审查意见,设计考虑在隧道敞开段部分设置加密雨水口及横截沟的方式保证高区雨水不进入隧道排水系统。

4、建议选取合适的内涝防治重现期对雨水涵(沟)、雨水管道等进行防涝论证,防止内涝事故发生。

回复:采纳审查意见,设计在施工图中对雨水系统进行防涝论证的编制。

5、隧道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1)磁器口隧道、F匝道隧道为一类隧道,消防用水量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3小时计算,请核实。

回复:采纳审查意见,本次设计磁器口隧道、F匝道隧道为一类隧道,隧道内消防用水量应按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3小时计算。

2)磁器口隧道、F匝道隧道为一类隧道,应在隧道两侧设置ABC类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小于4具,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米,请核实;凤凰山隧道为两车道的三类隧道,可在隧道一侧设置ABC类灭火器,每个设置点不应少于2具,灭火器设置点间距不应大于100米,请核实。

回复:采纳审查意见,本次设计磁器口隧道、F匝道隧道为一类隧道,凤凰山隧道为三类隧道,设计均在隧道两侧均布置了灭火器,其中在一侧按不大于50米距离设置灭火器箱(内设4具灭火器),而另一侧也按不大于50米距离,在消火栓箱内设置4具灭火器。

3、设计范围

本次污水系统设计目的主要是:结合滨江路的建设进一步改造和完善特钢厂地区的污水系统。雨水系统设计目的是:沿新建滨江道路两侧布置雨水管道和边沟,用于收集道路两侧及转输上游地块雨水;沿线雨水根据道路纵坡分别排入雨水涵洞和现状保留溪沟,最终排入嘉陵江。

4、设计要点

4.1设计原则

4.1.1排水管网设计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相关规划成果为依据。

4.1.2排水管网设计应满足地区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同时注意远期发展与分期实施相结合。排水管道均按远期设计,并能适应片区建设需要,同时考虑分期实施的可能性。

4.1.3新建排水管网充分考虑区域排水现状及地块建设的情况,结合地块建设规划,在排水管道断面形式、平面布置、高程设计上适应功能的需要和接入的可能性、便利性。4.1.4排水管网设计注意技术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尊重事实,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尽量考虑利用现有管网体系和排水设施,并将其整合以发挥功能。

4.1.5排水管道的平面、高程布置充分考虑各种城市管线的敷设走廊,在考虑经济性的同时预留足够的空间,为管线综合提供有利条件。

4.1.6设计选材在不断总结科研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既考虑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同时又兼顾经济投入的合理性,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

4.2设计标准及参数

4.2.1设计年限:本工程为新建区域永久性市政排水工程,排水系统规模均按远期(2020年)规划进行设计。

4.2.2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 4.2.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

Q s =q ψF

式中,Q s -------雨水设计流量(L/s );

q --------采用(渝建[2013]625号)《重庆市主城区暴雨强度修订公式》中沙坪坝

区暴雨强度公式:

4

26.0)6.947()

lg 633.01(609.6315++=

t P q (L/s·hm 2);

ψ-------径流系数:道路路面部分ψ=0.90,周边地块部分ψ=0.70,立交部分ψ

=0.95,涵洞部分ψ=0.60;

F--------汇水面积(hm 2); P--------暴雨重现期(年):普通道路部分P=5年,立体交叉道路部分P=50年,

12 t 1--------地面集水时间(min ):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种类通过计算

确定,道路部分地面t 1=5~8分钟,涵洞部分t 1=8~15分钟;

t 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4.2.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

Q max = K s ×K z ×Q ave

式中,Q max -------设计污水流量(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L/s )

Q ave --------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 ),根据综合污水量标准q 计算 Q ave =q×流域面积(km 2)/(24×3600)(L/s ) 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 )

K s ---------雨水或地下水渗入量系数,本次设计取1.1

综合污水量:根据《重庆主城排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0年主城区人均综合污水量为370 l/cap ·d ;2020年主城区人均综合污水量为420l/cap ·d 。根据该污水量标准,结合规划人口密度,单位面积污水流量按120m 3/d ·hm 2计。

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 Q=vA (l/s )

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

2/13/21i R v n

= (m/s ) 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 2 (m 2)——h ﹤D/2

水力半径:

r

R os θ

θθθ2)

sin (-=

(m )

过水断面:A=(π-θ+sinθcosθ)r 2 (m 2)——h ﹥D/2

水力半径:)

(2cos sin θπθ

θθπ-+-=R (m )

4.3平面布置

4.3.1 雨水管道 (1)平面位置

道路部分:

沙滨路主线路基段:沿道路双侧布置雨水管道,雨水管道位于距路缘石1.5m 的

人行道下。

沙滨路匝道段:沿道路检修道的两侧布置雨水边沟。沿边沟每10~15m 距离设置

铸铁雨水篦。

国道212连接线:沿道路双侧布置雨水管道,西侧雨水管道位于距路缘石1.5m 的车行道下,东侧雨水管位于距路缘石1.5m的人行道下。

沙滨路连接道:沿道路双侧布置雨水管道,两侧雨水管道均位于距路缘石1.5m 的车行道下。

E匝道:沿道路检修道的两侧布置雨水边沟。沿边沟每10~15m距离设置铸铁雨水篦。

在车行道两侧布置雨水口,用于排除路面雨水;道路两侧绿化带每隔25m断开,人行道路面雨水通过该断口流入车行道上的雨水口。

(2)预留接口

在国道212连全线接线和沙滨路主线K1+820~K2+320段,沿道路桩号上每隔150~200m左右预留雨水支管,方便特钢厂段的西侧地块雨水的接入。

(3)雨水出路

本次设计道路雨水排出口具体位置详下表:

雨水管道(沟)排出口布置情况表

4.3.2隧道排水

本次设计隧道有3座,分别为磁器口隧道、凤凰山隧道以及F匝道隧道,隧道排水包含雨水排水、消防水、结构渗水、冲洗水。设计沿隧道内两侧检修道旁布置雨水边沟,边沟断面尺寸为0.4x0.4m,沿边沟每10~15m距离设置一道铸铁雨水篦,雨水边沟具体做法详见大样图。

1、隧道排水设计参数

隧道敞开部分暴雨设计重现期采用50年,地面集流时间为5~8分钟,径流系数为0.95。结构渗水量按1升每天每平方米。冲洗水量按4.0~8.0立方米每天冲洗一次计(消防时不考虑冲洗水量)。

2、凤凰山隧道

根据道路纵坡,凤凰山隧道内的雨废水均可通过重力流的形式排至市政雨水系统。

3、磁器口隧道

根据道路纵坡,设计考虑在磁器口隧道进出口敞开段设置横截沟拦截排水,保证外水外排、内水内排;并在隧道内设置两座雨水泵房,别为1号和3号雨水泵房,其中1号雨水位于主线里程K0+850处,3号雨水泵站位于主线里程K0+018处,具体布置详见泵站大样图。泵站拟采用一体化潜水泵提升措施抽排至市政雨水系统或就近水体。

1号雨水泵站:

位于磁器口隧道最低点,主要收纳隧道出口的敞开段汇水面积0.56 hm2,计算设计流量为367.23L/S;结构渗水量按1升/m2.d ,计算渗水量为0.46L/S;冲洗水量按8.0立方米每天冲洗一次计。隧道内消防水量为20L/S。

设计流量总计:367.23+0.46+20=387.69L/S

3号雨水泵站:

位于磁器口隧道起点。在起点前2米设置排水横截沟,主要接纳隧道敞开部分雨水,设计流量为125L/S。

4、匝道F隧道

在匝道F里程K0+240处设置一座2号雨水提升泵房。

隧道敞开段汇水面积0.09hm2,计算设计流量为59L/S;结构渗水量按1升/m2.d ,计算渗水量为0.05L/S;冲洗水量按4.0立方米每天冲洗一次计。隧道内消防水量为20L/S。

设计流量总计:59+0.05+20=79.1L/S

5、泵房工艺设计

1)1号泵站规模:473.44L/S L/s。

2号泵站规模:91L/S。

3号泵站规模:125L/S。

泵房为全地下式集水池配潜污泵的一体化泵站形式,其中1号和2号泵站进水井与机器间合建,在隧道侧墙开门,泵房顶部设置起吊设备,方便水泵检修。本次设计泵站为无人值守泵站,通过集水池位的变化来自动控制水泵的开启台数和运行时间。

2)进水井:为地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1号泵房的井内空尺寸2.0m*1.5m,2号泵房平面内空尺寸1.5m*1.5m,3号泵站的井内空尺寸1.2m*1.3m。

3)出水管:1号、2号、3号泵房水泵吸水后分别由DN500、DN250、DN300的压力出水管道接入凤凰溪和沙滨路连接道新建雨水管网。

4)泵站给水

为方便进行冲洗,在维护间内设置一个DN25水龙头,并配备相应的冲洗软管。4.3.3雨水涵洞设计

(1)防洪标准

根据《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2007--2020)》实行分区防护,并依据业主提供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1996-2020)》、《重庆市主城区城市防洪规划(2006~2020)》、《嘉陵江重庆段防洪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报告》的有关规定,综合几方面的要求,最终确定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2)涵洞布置

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堤防工程上的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余度。”的规定,本工程涵洞设计标准与护堤标准一致,为50年一遇冲沟流域暴雨洪水。

因此依据《嘉陵江磁井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雨水涵洞的设计,并结合片区市政道路雨水系统分析,本次2.3Km道路范围内布置了1处雨水涵洞,内空断面2x2m。

4.3.4雨水系统水力计算表

涵洞水力计算表

BxH=2x2 0.015 17083 4.54 57 18150

雨水管沟水力计算表

雨水管沟设计管径(mm) 设计坡度设计流量

( l/s)

流速

(m/s)

服务面

积(hm2)

过流能

力(l/s)

Y-5~Y-6 d400 0.005 121 1.52 0.28 191 BXH=1.2X1.5m BXH=1.2X1.5m 0.005 3954 2.37 15.7 4260 Y-58~Y-59 d600 0.005 520 2.00 1.5 564 Y-64~Y-59 d400 0.005 108 1.52 0.25 191 Y-100~Y-101 d1500 0.005 5453 3.68 21.65 6498 Y-108~Y-101 d1000 0.005 1742 2.80 6.45 2004 1号雨水泵房d500(进水管)0.015 447.98 3.06 0.76 601 2号雨水泵房d400(进水管)0.01 79.1 2.15 0.09 271 3号雨水泵房d400(进水管)0.01 125 2.15 0.19 271 磁器口隧道边沟0.4x0.4m 0.038 447.98 2.99 480 匝道F隧道边沟0.4x0.4m 0.034 79.1 2.83 450 凤凰山隧道边沟0.4x0.4m 0.005 22 1.09 170 4.3.5污水管道

(1)平面位置

结合《重庆市沙坪坝区排水设施建设与管理总体规划》相关资料。本次污水系统设计目的:

沙滨路主线里程K1+230~本次终点段:顺利收集特钢厂地区的沿江地块产生的污水,管道沿道路布置纵向布置,最终排入井口污水处理厂。

本次设计考虑沿道路西侧布置污水管道,管道位于距路缘石3.0m的人行道下。(2)预留接口

在沙滨路主线道路K1+480、K1+660、K1+780、K1+910、K2+050处预留d400污水支管,方便西侧地块污水的接入。

(3)污水出路

本次设计道路污水排出口具体位置详下表:

污水管道排出口布置情况表

道路名称及桩号排出口

国道212连接线全线及沙滨路主

线K1+820~K2+300段

在主线里程K2+300排入下游污水系统

(4)污水系统水力计算表

管段编号设计管

径(mm)

设计坡度设计流量

( l/s)

流速

(m/s)

服务面

积(hm2)

过流能力

(l/s)

充满度W-43~W-44 d500 0.005 70 1.59 28.1 117 0.4

4.4纵断面设计

雨、污水管管道基本沿道路坡向敷设。污水管最小坡度不小于0.005,最小流速不小于0.6m/s;最大坡度不大于0.05,最大流速不大于5m/s;雨水管最小坡度不小于0.005,最小流速不小于0.75m/s;最大坡度不大于0.05,最大流速不大于5m/s。对于陡坡路段,为减少管道埋深,节省工程量,设计采用最大流速可达10m/s的离心球墨铸铁管。

考虑到与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雨水管道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1.70m,污水管最小覆土深度不小于2.20m。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4.5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复核

城镇内涝防治的主要目的是将降雨期间的地面积水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中城镇类型分类,沙坪坝区属于特大城市,内涝重现期取50年。

使用推理公式法进行内涝重现期复核:

①雨水管渠按压力流计算其临界设计流量,即雨水管渠处于超载状态,其水力坡度如上图:

i=(H1-(h2+管高+1))/L

V=(1/n)R2/3i1/2

临界流量Qp=vA

②计算内涝重现期下的设计流量Q30。

③内涝风险判断

临界流量Qp大于内涝重现期设计流量Q50时,满足内涝城镇内涝防治要求,当临界流量Qp小于内涝重现期设计流量Q30时,需进一步复核是否满足地面积水设计标准,如不能满足则应调整相关设计,包括放大管径、增设渗透设施、建设调蓄段或调蓄池等。

4.6管材、基础和接口

4.6.1管道断面形式

道路雨水及污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设计图中排水管道均以d表示其公称内径。

4.6.2管材

(1)排水管

管径d300的雨水口连接支管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雨水管采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污水管道采用玻璃钢夹砂管。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的环刚度应不宜小于8KN/m2。玻璃钢夹砂管在人行道下的环刚度应不小于5KN/m2,车行道下不宜小于10KN/m2。管顶覆土深度大于6m时排水管道环刚度应不小于12KN/m2。

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的质量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223:2007)的相关规定;玻璃钢夹砂管的质量应符合《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GB/T21238-2007)的相关要求;钢筋混凝土管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的相关规定;离心球墨铸铁管的质量应符合《离心铸造球墨铸铁管》(GB13295-1991)的要求,管道内壁采用铝酸盐水泥砂浆防腐,外壁采用石油沥青普通防腐,内外壁防腐均在管道制造厂内完成。按《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要求,排水设施中主要构筑物的主体结构及管道,其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50年,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2)泵房给水管及出水管

给水管采用PPR给水管,热熔接口,管道基础为0.1m厚中粗砂基础,偎砂至管顶以上0.5m。

泵站压力管均采用钢管,钢管与设备相接处采用法兰连接外,其余均采用焊接。埋地钢管采用120°中粗砂基础。

压力管件防腐要求:所有需作防腐处理的金属构件均须先作除锈处理后再涂防腐材料。但直接埋入钢筋砼的钢管件外壁只作除锈处理,不得涂刷任何涂料。

本工程金属管件防腐采用改性聚氨酯新型高分子防腐涂料。

4.6.3基础

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17;覆土深度在3.5~6.0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详06MS201/1-19;覆土深度大于6.0m或小于0.7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360°满包混凝土加固,做法详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管基混凝土标号为C15。

管顶覆土深度在0.7~3.5m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及玻璃钢夹砂管管道采用120°砂石垫层基础;覆土深度在3.5~6.0m的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及玻璃钢夹砂管管道采用180°砂石垫层基础,做法详上述规程(CECS223:2007和GB/T21238-2007)。

雨、污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道路工程和管道基础对承载力的要求。管底填方高度不大于3m时,可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到路基标高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底填方高度大于3m时,应按道路密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

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

埋地段离心球墨铸铁管的基础做法详《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CECS142:2002)的要求,并可参照06MS201/1执行。若置于中等风化裸露基岩面上,不能保证0.7m覆土厚度时,可在每个管接头处设管卡固定,外壁设C15素砼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0mm。

4.6.4管道接口

(1)混凝土基础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做法详06MS201/1-28、29。

(2)管道上覆土高度突变对管道上作用的荷载变化较大的部位;管道天然地基与经地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