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学基础实验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实训 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电子技术实训 第4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第二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加深理解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验证电压串联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放大倍数,通频带及输入、 输出电阻的影响。 3、学习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 负反馈放大器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 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本实验以电压串联负 反馈为例,分析负反馈对放大器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实验原理 图如图4-2所示。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第一节
单管放大电路的调整与测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与调试方法,研究静态工 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学会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测试方法。 3、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观察饱和失真 和截止失真的现象,了解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4、进一步熟悉函数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数字万用表和直流 稳压电源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U o (
RF R U i1 F U i 2 ) R1 R2
图4-4-3
反相加法运算电路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3、积分运算电路 积分运算电路如图4-4-4所示,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运算关
系是
1 t u0 ui dt u c (0) R1C 0
图4-4-4
积分运算电路
目录 返回 上一页下一页
电子技术实训
实验三
集成运算放大器参数的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主要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对集成运算放大器 μ A741主要指标的测试,熟悉集 成运算放大器组件的主要参数定义和表示方法。 二、预习要求 1、查阅μ A741 典型指标数据及管脚功能。 2、测量输入失调参数时,为什么运放反相及同相输入端的 电阻要精选,以保证严格对称。 3、测量输入失调参数时,为什么要将运放调零端开路, 而 在进行其它测试时,则要求对输出电压进行调零。 4、测试信号的频率选取的原则是什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件

625
270
625
190
400 1100
二极管
三极管
二、常用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仪器
VC9802A+数字万用表 GFG-8216/9A型函数信号发生器 CA9040型双踪示波器 HG2172型交流毫伏表 THM-1模拟电路实验箱
模拟电子电路中常用电子仪器布局图
数字万用表
仪器面板
电源 开关
输出频率由LED数码管显示,清晰直观。
主要技术指标
波形:正弦波、正矩形脉冲、TTL电平 频率范围: 1Hz~1MHz,共分6档。(1Hz ~ 10Hz、
10Hz ~ 100Hz、100Hz ~ 1KHz、1KHz ~ 10KHz、 10KHZ ~ 100KHz、100KHz ~ 1MHz)
在转换频段时,数显小数点自 动切换,指示管显示相应的Hz 或KHz。
直流稳 压电源
电位器
练习二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几个正弦信号,用毫伏表、示波 器测量信号。将测量结果填入表1-1。
表1-1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调至频率为1KHz,幅值为2V的正弦波, 经RC移相网络获得频率相同但相位不同的两路信号ui和uR,分别加到双踪 示波器的Y1和Y2输入端。
实验二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练习
返回
实验目的
了解元器件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元器件的种类、 规格及用途。
了解常用低频实验仪器的技术指标、工作原理并掌握其 使用方法。
一、常用元器件
电阻 电容 半导体器件
电阻
电阻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电子元件之一。其在 电路中的主要用途是:分压、限流和充当负载。
CA9040型双踪示波器具有交替、显示,以及信号的 和、差运算功能。

模电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模电实验报告【范本模板】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学号:**********日期:2015。

12.21实验1:单极共射放大器实验目的:对于单极共射放大电路,进行静态工作点与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实验原理: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是指在接通电源电压后放大器输入端不加信号(通过隔直电容将输入端接地)时,测量晶体管集电极电流ICQ 和管压降VCEQ.其中集电极电流有两种测量方法。

直接法:将万用表传到集电极回路中.间接法:用万用表先测出RC 两端的电压,再求出RC两端的压降,根据已知的RE的阻值,计算ICQ。

输出波底失真为饱和失真,输出波顶失真为截止失真.电压放大倍数即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之比。

输入电阻是从输入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入电阻一般用间接法进行测量.输出电阻是从输出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输出电阻也用间接法进行测量. 实验电路:实验仪器:(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

(3)示波器一台。

(4)毫伏表一台。

(5)万用表一台。

(6)三极管一个.(7)电阻各种组织若干。

(8)电解电容10uF两个,100uF一个。

(9)模拟电路试验箱一个。

实验结果:经软件模拟与实验测试,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结果基本一致。

实验2:共射放大器的幅频相频实验目的: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实验原理:放大器的实际信号是由许多频率不同的谐波组成的,只有当放大器对不同频率的放大能力相同时,放大的信号才不失真。

但实际上,放大器的交流放大电路含有耦合电容、旁路电容、分布电容和晶体管极间电容等电抗原件,即使得放大倍数与信号的频率有关,此关系为频率特性。

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是指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与输入信号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一端频率范围内,曲线平坦,放大倍数基本不变,叫作中频区。

在中频段以外的频率放大倍数都会变化,放大倍数左右下降到0.707倍时,对应的低频和高频频率分别对应下限频率和上限频率。

通频带为:f BW=f H-f L实验电路:实验结果:理论估算值实际计算值参考f L f H f L f H=2k欧17.98H Z53.13MH Z17。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功能与性能指标。

2、掌握常用电子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和设备GDS—2062数字存储示波器、EE1411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SZ-AMA智能网络化模拟电路实验台(交流毫伏表、万用表等)。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在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直流稳压电源、万用表等,用它们完成对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和测量。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以连线简捷、调节顺手、观察与读数方便等原则进行合理布局,仪器与被测实验装置之间的连接如图1.1所示。

接线时应注意:为防止外界干扰,各仪器的公共接地线应连接在一起,称“共地”。

示波器、信号源和交流毫伏表的连接采用专用电缆探头线,电源线用专用导线。

图1.1 电子电路中电子仪器布局及连线图1、示波器、交流毫伏表、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使用①用示波器、交流毫伏表测量不同频率正弦信号参数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输出频率为1kHz输出幅度为有效值V rms=1V的正弦波信号。

示波器的使用只需按下『Auto Set』键,即可扫描到波形,按下『Measure』键,即可在屏幕上读出波形的频率、峰-峰值等参数。

按表1.1要求测量并记录。

表 1.1 不同频率信号的比较测量函数信号发生器输出信号频率1kHz为的正弦波。

输入不同电压值的信号,测出相关电压值。

填入表1.2表1.2 不同幅值信号的比较测量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使它的输出信号波形分别为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信号的频率为2kHz,电压峰-峰为2V,用示波器测量其周期和峰-峰值,计算出频率和有效值,记入表1.3中。

表 1.3 不同波形信号的比较测量注:正弦波有效值V=V PP/(2×1.41)三角波有效值V=V PP/(2×1.73)方波有效值V=V PP/23.测量三极管β的值1.按实验线路图接线,打开电源、顺时针调节RW,使V E=3.2V2.将万用表调到电流档,按下图要求分别串入电路中,按表1.5进行测量表1.5 三极管β值测量四、实验报告与预习要求1、整理实验数据,将实验结果与标称值或计算值进行分析、比较,若出现误差,则分析误差值和误差原因。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引言: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中的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模拟电路的设计、分析与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

本报告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等方面进行讨论。

实验原理:本次实验主要涉及到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重要内容,它能够将输入信号放大到所需的幅度。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来搭建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和元件是否齐全,并确保实验台面整洁。

2. 搭建电路:按照实验指导书上的电路图,将二极管、电阻和电容等元件连接起来。

注意正确连接元件的正负极性,避免短路或反接。

3. 调试电路: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入端,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幅度,观察输出信号的变化。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电路参数,使得输出信号达到所需的放大倍数。

4. 测量数据:使用示波器测量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5. 总结实验: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目的、方法和结果。

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的方向。

实验结果:经过调试和测量,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放大电路,并获得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一定范围内,输入信号的幅度与输出信号的幅度成线性关系。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输出信号的相位滞后于输入信号,这与放大电路的特性相符合。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原理和实验方法。

我们不仅学会了搭建放大电路并调试,还掌握了使用示波器进行信号测量和分析的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但通过不断尝试和思考,最终解决了这些难题。

这次实验不仅增加了我们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理解,还提高了我们的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结语:模拟电子技术是电子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通信、控制、电力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初三物理模拟电学基础

初三物理模拟电学基础

初三物理模拟电学基础电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电荷、电流、电压等电学基础概念。

初三学生在学习电学基础时,常常需要通过实验模拟来加深对电学原理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三物理模拟电学基础的实验。

实验一:串、并联电路的模拟实验目的:通过模拟串、并联电路,了解电流和电压在不同电路中的分布和变化。

实验材料:电池(2节)、导线、灯泡(2个)、开关。

实验步骤:1. 将电池连接在一起,形成串联电路。

将灯泡连接在电池的两端。

2. 测量并记录电池的电动势(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压)和灯泡的亮度。

3. 将灯泡改为并联连接,再次测量并记录电池和灯泡的电压和亮度。

4. 比较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和电压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器之间是相同的,而电压会分配给每个电器。

灯泡的亮度受到电压的大小影响,电压越高,灯泡越亮。

在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器之间是相同的,而电流会分配给每个电器。

所以,在并联电路中,每一个电器都可以获得相同强度的电流,灯泡的亮度也会保持一致。

实验二:电阻的模拟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电阻,了解电阻对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实验材料:电池(1节)、导线、灯泡、可变电阻器。

实验步骤:1. 将电池与灯泡连接,形成基本电路。

2. 调节可变电阻器,使灯泡亮度逐渐变暗。

3. 记录可变电阻器上显示的电阻数值和灯泡的亮度。

4. 分别改变电池的电压和灯泡的功率,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可变电阻器的阻值越大,灯泡的亮度越暗;阻值越小,灯泡的亮度越亮。

这说明电阻对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和电压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另外,改变电池的电压和灯泡的功率也会影响灯泡的亮度,这进一步验证了电压和功率与灯泡亮度的关系。

实验三:磁铁的模拟实验目的:通过模拟磁铁,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和磁铁的磁性强度。

实验材料:铁钉、磁铁。

实验步骤:1. 将磁铁靠近铁钉的一端,并逐渐靠近或远离铁钉。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实验报告目录一、共射放大电路二、集成运算放大器三、RC正弦波振荡器四、方波发生器五、多级负反馈放大电路六、有源滤波器七、复合信号发生器一、共射放大电路1.实验目的(1)掌握用Multisim 13仿真软件分析单极放大电路主要性能指标的方法。

(2)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基本电子元器件的作用。

(3)学会并熟悉“先静态后动态”的电子线路的基本调试方法。

(4)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学会调试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

(5)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6)测量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2.实验器材(1)双路直流稳压电源一台;(2)函数信号发生器一台;(3)示波器一台;(4)毫伏表一台;(5)万用表一台;(6)三极管一个;(7)电阻电位器;(8)模拟电路实验箱;3.实验原理及电路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采用基极固定分压式偏置电路。

电路在接通直流电源Vcc而未加入输入信号(Vi=0)时,三极管三个极电压和电流称为静态工作点。

根据XSC1的显示,按如下方法进行操作:现象出现截止失真出现饱和失真操作减小R7 增大R7当滑动变阻器R7设置为11%时,有最大不失真电压。

静态工作点测量将交流电源置零,用万用表测量静态工作点。

理论估算值实际测量值BQ U CQ U EQ U CEQ UCQ I BQ U CQ U EQ U CEQUCQ I3.98V 6.03V 3.28V 2.75V 2.98m A 3.904V6.253V3.186V3.067V2.873m A1. Q 点过低——信号进入截止区2. Q 点过高——信号进入饱和区二、集成运算放大器1.实验目的(1)加深对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电路和性能参数的理解。

(2)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特点,掌握集成运算放大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基本应用电路。

(3) 掌握由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比例、加法、减法、积分和微分等基本运算电路的功能。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报告撰写模实验名称:反向恒流源一、实验目的:1.了解反向恒流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2.学习如何使用反向恒流源电路给不同的电路提供恒定的反向电流;3.了解反向恒流源电路的应用场景。

二、实验器材:1.电源供电器;2.示波器;3.电阻、二极管、反向恒流源实验电路板等。

三、实验原理:反向恒流源是一种常用的电子电路,可以提供恒定的反向电流。

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反向恒流源电路来给各个电路提供反向电流,并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

四、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将电源、示波器、电阻、二极管和反向恒流源实验电路板进行正确连接。

2.开启电源:将电源供电器正负极分别连接到电路的正负电源端口,并将电源设定为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值。

3.调整示波器: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测量位置,并调整示波器的垂直和水平刻度,以便观察到电路的波形和信号。

4.观察电路:通过示波器观察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

5.更改电路参数:调整电源的电压和电流值,并观察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波形变化。

五、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我们发现在不同的电路参数下,反向恒流源电路可以提供稳定的反向电流,并且各个电路的工作状态和波形变化也会有所不同。

六、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反向恒流源可以在不同的电路参数下提供稳定的反向电流;2.反向恒流源可以根据电路参数的变化而展现不同的工作状态和波形变化;3.反向恒流源在具有一定的应用场景,例如在反向电流测试和恒定反向供电的电路中。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反向恒流源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并学会了如何使用反向恒流源电路给不同的电路提供恒定的反向电流。

这对我们今后的电子技术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单击“OK”
修改其余元件属性参数
• 将R2修改为Rc • 将R3修改为RL,100k • 将C1、C2值修改为10u • 将V1修改为Vcc,6V • 将V2修改为Vi,VOFF=0,
VAMP=20m,FREQ=1k
电路原理图保存
•执行命令
(二) 电路的仿真(瞬态分析) 1、建立电路网表
结束互连线绘制
将R1修改为Rb
• 将鼠标对准R1,双击鼠标左键,出 现“Display Properties”窗口
• 在“Value”栏填入“Rb”
• 单击“OK”
将R1值由1k修改为560k
• 将鼠标对准R1值1k,双击鼠标左键, 出现“Display Properties”窗口
• 在“Value”栏填入“560k”
• 在Location框中键入 该项目的保存路径 (如:E:\0221033)
• 在Create a New Project Using复选框 中选择Analog or Mixed-Signal Circuit
• 单击“OK”
• 出现“Create Pspice Project”对话 窗口
• 在Create base upon an existing project复选框中选择simple.opj
• 将顶峰处电压数值与谷底处电压数 值相减,得到输出波形峰峰值 Vopp=0.813576-(-1.6407)=2.4543V
• 输出波形峰峰值Vopp与输入波形峰 峰值Vipp相除,得到系统放大增益 Av= Vopp/Vipp=2.4543V/40mV=61
放置激励电源符号
• 执行P1ace/Part命令 • 在 “Libraries”列表框
中选择“SOURCE” • 在 “Part”列表框中选
择“ VSIN” • 单击“OK” • 将激励源VSIN移至合
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 元器件状态
放置地符号
• 执行P1ace/Ground命令 • 在 “Libraries”列表框
模拟电子学 基础实验
晶体管放大器的仿真
实验步骤
(一) 电路原理图输入
1、启动OrCAD/Capture
•选 择 “ 开 始 ” → “ 程 序 ” → “ OrCAD 9.2”→“Capture” , 以 进 入 Capture 的工作环境
2、创建新项目
•执行命令
• 在Name框中键入欲 建立项目的名称(如: Amplifier)
中选择“ANALOG” • 在 “Part”列表框中选
择“ R” • 单击“OK” • 将电阻R移至合适位置,
按鼠标左键 •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
元器件状态
放置电容符号
• 执行P1ace/Part命令 • 在 “Libraries”列表框
中选择“ANALOG” • 在 “Part”列表框中选
择“ C” • 单击“OK” • 将电容C移至合适位置,
• 按键盘Del键
放置晶体管符号
• 执行P1ace/Part命令 • 在 “Libraries”列表
框中选择 “BIPOLAR” • 在 “Part”列表框中 选择“ Q2N2222” • 单击“OK”
• 将晶体管移至合适 位置,按鼠标左键
• 按ESC键以结束绘
放置电阻符号
• 执行P1ace/Part命令 • 在 “Libraries”列表框
按鼠标左键
•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 元器件状态
放置直流电源符号
• 执行P1ace/Part命令 • 在 “Libraries”列表框
中选择“SOURCE” • 在 “Part”列表框中选
择“ VDC” • 单击“OK” • 将直流源VDC移至合
适位置,按鼠标左键
•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 元器件状态
中选择“SOURCE” • 在 “Symbol”列表框中
选择“ 0” • 单击“OK” • 将地符号0 移至合适位
置,按鼠标左键
• 按ESC键以结束绘制元 器件状态
元器件间的电连接
• 执行P1ace/Wire命令
• 将光标移至互连线的起始位置处,点 击鼠标左键
• 移动鼠标,互连线出现 • 在互连线终点,单击鼠标左键 • 继续移动鼠标,以绘制下一段互连线 • 单击鼠标右键,选择End Wire子命令,
• 执行PSpice/Create Netlist命令
2、仿真参数类型设置
• 执行PSpice/Edit Simulation Profile命令
• 在Analysis Type栏,选择Time Domain(Transient)
• 在Start ng data栏填写0ms • 在Run to栏填写10ms
• 在Maximum step栏,填 写0.01ms
• 点击“确定” 按钮
3、放置仪器探头
• 执行PSpice/Markers/Voltage Level命令 • 将电压探头拖至输入端Vi、输出端RL处 • 按ESC键,以结束仪器探头放置
4、运行仿真分析程序
• 执行PSpice/Run命令 • 屏幕上出现PSpice仿真分析窗口
5、波形测量
• 执行Trace/Cursor/Display命令
• 点击分析窗口左下角“V(C2:2)”,选择 输出端C2与RL连接处的输出电压波形
• 执行Trace/Cursor/Peak命令,测量标尺 定位于输出波形顶峰
•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显示输出 波形顶峰标尺坐标
• 单击“OK”
3、电路原理图编辑
• 在项目管理器中,依次双击 “Design Resources”、 “Amplifier.dsn”、“Schematic1”、 “Page1”
• 自动进入原理图编辑器界面
• 删除原理图编辑区左边的多 余符号,方法是:
• 用鼠标对准欲删区域左上角, 按下鼠标左键不放。将鼠标 移至欲删区域右下角,防开 鼠标左键
• 第一位置坐标为顶峰处时间数值 • 第二位置坐标为顶峰处电压数值
• 执行Trace/Cursor/Trough命令,测量标 尺定位于输出波形谷底
• 执行Plot/Label/Mark命令,显示输出 波形谷底标尺坐标
• 第一位置坐标为谷底处时间数值 • 第二位置坐标为谷底处电压数值
输出峰峰值以及系统增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