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

!!!!!!!Educationa l Practice and Research理综中考研究J 一、试卷总体分析2018年的河北省中考物理试卷较为稳定,整套题的特点可以用五个字概括“新、高、细、全、稳”。

“新”是指命题的立意新;“高”是指对物理核心素养的考查体现了一定的高度;“细”是指对物理实验的考查关注到了细节;“全”是指对初中物理知识的重点覆盖很全;“稳”是指整套题的命题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对物理知识及科学素养进行考查,没有任何偏题、怪题,题型稳定。

2018年的河北省中考理综试题物理部分与2017年相比难度略有下降,区分度良好,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较好的区分和选拔功能。

二、试题特点分析(一)试题内容注重基础2018年的河北中考物理试卷依然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考查放在首位,如选择题15、16、18、19、20、22题,都是每年必考的估测、声与电磁波、力与运动、透镜的成像规律、电路分析等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知识点的考查,连续多年考查,不惧重复,注重基础。

(二)试题素材源于教材命题素材出自教材,通过对素材的灵活组织与巧妙设计,深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如第19题是教材中的凸透镜演示实验,第26题是教材中观察熔化实验的演示实验,第27题是教材中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演示实验,第32题、33题、34题也都来自教材中的演示实验。

这是河北中考的选材特点,即引导初中物理教学回归教材。

(三)试题背景贴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是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学以致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第14、15、16、17、18、23、24小题,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在浓厚的生活气息中体现着物理学科的特色,熟识的生活情境能让考生感到亲切,进而自然又顺畅地融入其中。

(四)试题实验注重探究物理学科更注重对科学探究精神、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2018年的中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分析景世群(石家庄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分析2018年河北省中考物理试题的特点,剖析典型试题,梳理教学启示,以此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2018年河南中招考试物理试题分析

2018年河南中招考试物理试题分析
答案:10000N , 15
5、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10Ω,R2=20Ω, 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开关S1、S3断开,S2闭合 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当开关S1、S3闭合, S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A,R2的电功率 为 W。为了保障电路安全, 两个开关不能 同时闭合。
答案:0.9A;18W;S1和S2
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 C、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
力是相互作用力 D、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
是一对平衡力
13、(双选)如图7所示,水平木板上有甲、乙 两个木块,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两木块下 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甲、乙分别在水平拉力 F1和F2的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直线运动了 相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特别是第六题,是河南省中 招试题的一个标志。填空题从易 到难,把握有度,设计新颖。
1、物理学拓展了人类对微观世界和宏观宇宙的 认识。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
构成的。在天文观测中,人们通常用光年表 示 单位。 .答案:分子或原子;长度
2、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
的。地面上江、河、湖、海中的水在太阳的 照射 下不断 成水蒸气,流动的水蒸气遇到
不受力,竖直方向二力平衡状态所速直线运动,
所以不相撞。
二、选择题的设计也比较巧妙。第7题是 一个简单的概念——绝缘体,然后是 应用和分析问题,包括判断哪些是费 力杠杆、摩擦起电等。常规的考点也 重复出现了,例如能源和信息、凸透 镜的成像规律、物体受力分析等。最 后是两个双选题,虽然描述的现象也 很常见,但每个选项都涉及到一个新 的问题,非常耐人寻味,体现出出题 人的意图:题量有限但覆盖面一定要 大。

2018年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菏泽市中考物理试卷分析2018 年菏泽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为依据,结合近几年菏泽市课程改革实践的实际,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试题命制遵循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的指导思想;按照推进“知识立意”到“能立立意”的转变、落实“立德树人、能力为重”的基本思路,突出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评价,从结构、考查方向等方面与前两年保持一致,难度较前两年有所提高,既有利于选拔学生,又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正确的导向,促进我市中学物理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一、试题结构物理试题总分 70 分,学生答卷时间为 70 分钟。

共设置四大部分 28 个小题,按试题类型分为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计算与应用。

其中 1--12 题是客观题,试题设置为单项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24 分。

13--28 题为主观题,满分 46 分。

其中:13--18 为填空题,每空 1 分,满分 9 分;19 题为作图题,满分 2 分;20--25 题为实验探究题,满分 19 分;26--28 题为计算与应用,满分 16 分。

二、试题特点1.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上的学生探究性实验、物理规律、习题等都可以作为科学探究的素材纳入试题中。

(1)考查“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并提出问题是创新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创新素养。

第 22 题根据“带正电荷的两个轻小物体靠近时相互排斥”这一现象,让学生提出继续探究的问题,考查学生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表述所发现问题的能力。

2018年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中考理综物理试卷分析东盛实验中学张佳一、总体评价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覆盖面很全,难度较往年微量下调,但部分题出现了教材中的典型题和典型配图,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对物理教材的掌握程度,为我们今后学习物理明确了方向。

二、试卷分析:(1)选择题单选题基本上考查的是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需要细心得分。

主要是对估算、声学和电磁波、物态变化、力学基础、电路图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浮力等基础试题的考点,考查形式也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多选题考查的内容有所变化,考查的内容与2017有所不同,20题由2017年凸透镜成像规律换成了电与磁的内容,降低了难度;21题由2017滑轮组机械效率定性分析转换为浮力,增大了难度。

(2)填空题填空题主要考查了光学、内能、内能的利用、电表、功和机械效率五方面的知识,前三点较为简单,后两方面略难一些。

其中23题考查了物质的熔化和凝固换成了今年的电表知识的解答,提升了难度;27题的材料阅读改成了教材中的典型配图,充分体现了教材在我们学习中所占的重要性。

(3)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32题考查内容变化很大,由往年的“证明微小形变”转换为典型例题“大气压特点”的考查,应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之外,但考查的能力点大多属于学生应该熟练掌握的范畴,降低了难度,考察的问题常规,容易得分;33题由“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变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考查,基础题常规,拓展应用性比较强,易错;34题由“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转换为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的考查,综合性强,需要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强。

“拓展”环节非常巧妙的考查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看似轻松的两个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考查更加深入,如果对实验的理解不是非常的透彻,正确解答很不容易。

这就对学生物理实验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计算题计算题37题考查“压强”的内容,前两问基础考察基本公式计算,很简单,第三问计算量比较大,非常容易出错。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刘建福)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刘建福)

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分析九年级教师:刘建福一、中考试题特点2018年中考物理试卷继续采用理化合卷模式,其中物理部分五道大题:①选择题,6小题;②填空题,8小题;③作图题,4小题;④实验题,2小题;⑤计算与简答题,3小题。

从知识点分布看,涉及到的知识点包含力、热、光、声、电、磁、能源七大板块,共二十二章内容。

从各板块所占分比例看,重点在力学、热学、电学所占分值较大。

1.试卷结构相对稳定,难度适中本套试卷难度适中,达到大多数学生能及格的要求。

面向全体,注重能力考查,努力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获得较理想的成绩。

采取低起点、小坡度、广覆盖的命题原则,(如计算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适当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基本概念的考察)突出其水平测试功能,采用活用教材、注重探究、关注过程、开放创新的方式创设新题,(如11题)以此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体现其选拔功能。

2.探究创新,突出学科特色,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试题中,联系社会实际、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的有第1、2、3、5题,体现了物理的价值在于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的真谛。

这些紧密联系社会、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的物理知识,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突出应用能力的考察本套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体现较为突出,充分体现多元化能力的要求,试题选材新颖,体现了时代性的特征,克服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注重了对物理规律的灵活应用,注重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另外对于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都渗透了在各个题目中,能真正解决全卷题目,这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要求也是不低,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4.计算量降低,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试卷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强化了物理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了能力的考查。

整卷难度适中,重点突出,并没有出现怪题、偏题,特别是基本题比较到位,从整体上紧扣“双基”。

2018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详解(附答案解析、试卷分析)

2018年安徽省中考物理试卷详解(附答案解析、试卷分析)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第5题图201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 理注意事项:1.本卷共四大题23小题,满分90分。

物理与化学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4页)和“答题卷”(4页)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答题是无效的。

3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4 本卷试题中g 值均取10N/kg 。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大客机C919是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干线民用客机.它的巡航速度是920Km/h,该速度值的物理意义是 。

2.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中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向下压活塞,硝化棉就燃烧起来。

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 ,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

3.一棵小树生长在水塘中,图中用带箭头的线段AB 表示小树露出水面的部分。

请在图中画出AB通过水面反射所成的像A ’B ’。

4.如图所示,当工人师傅用400N 的拉力向下拉绳时,可使重680N 的重物匀速上升,此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5.图中R 1=4Ω,R 2=6Ω,把它们并联在U=3V 的电路中,则R 1和R 2并联后的总电阻为 Ω.;通电30s ,电阻R 1消耗的电能为 J 。

6.某定值电阻两端加上10V 的电压时,测得通过它的电流为2A ,则其阻值为 Ω,若电压为0,则它的阻值为 Ω。

7.实验发现,两条平行放置的直导线,当通以相同的电流时相互吸引(如图),这是因为电流能够产生磁场,而磁场对电流又有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它的受力,对a 导线:通电导线b 产生的磁场对它具有向右的作用力;对b 导线: 。

8.某导体的电阻为20 ,当通过它的电流为2A 时,则其1min 产生的热量为J.甲 9.如图甲所示,物块A 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可将物块A 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见图乙)。

请在图乙中画出物块的受力的示意图。

10.一台额定功率为2000W 的电热水器,水箱内装有50kg 的水,要把这些水从200C 加热到600C ,热水器正常工作需要 s ;若水吸收的热量全部由燃烧天然气提供,则需要完全燃烧 m 3的天然气[不计能量损失,已知c 水=4.2×103J/(kg·℃),q 天然气=4.2×107J/m 3]。

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

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兰西三中一、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为100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量为35道小题。

按照7:2:1的难易程度设计。

2.试题分四大题,题型与分值如下表所示:题型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试验综合应用探究题量10 13 10 2分值20 26 39 15二、试题特点1.立足教材,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由于中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必然构成中考卷面分数的主体。

基本覆盖了初中物理重点知识,考查面广,各部分知识考查均衡,叙述明确,没有偏怪难试题,没有误导学生、存在歧义的试题,易、中、难试题比例合理,知识来源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或体验到的实例,这样的试题让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学习物理,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这些熟悉的生活实例,是学生感到学习物理有用,使学生有种成功感。

2.强调应用,注重创设情境、联系实际问题来进行考查2018年中考物理试题体现了“应灵活多样地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教学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这一命题原则,大部分试题把物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融入精心设计的学生熟悉的具体、真实、新颖、自然的问题情境之中,要求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例如第11题、13题、19题、21题、25题,考查长度测量、声音的特性、串并联电路电压电阻规律、摩擦力及其方向,二力平衡知识。

3.重视实验,注重科学探究过程与科学方法的考查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绥化市历年中考中物理实验题的分值比重和难度系数一直是比较适中的。

今年涉及的实验题目与往年相当,比较突出的特点是既加强了对学生常规实验操作能力的考查,又加强了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究设计的考查。

例如28题“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29题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注重了科学方法的考查,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了许多人类探索自然规律过程中的科学探究方法,例如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模型法、理想推理法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让学生适当体会这些方法,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大有用处。

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大全)

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大全)

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大全)第一篇: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大全)2018年物理中考质量分析一、试卷结构1.试卷结构与2017年基本一样,试卷满分为80分,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题量为22道小题。

按照7:2:1的难易程度设计。

2.试题分四大题,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试图作图、实验探究、计算:二、成绩分析:1、初中物理中考成绩分析:我校今天参加中考人数80人,及格人数7人,无优秀人。

2.从整体分析学生入口差,欠账多,基础薄弱,尖子生不突出,中等学生学习不积极,面对难题不克服,无法突破,成绩不够稳定,学困生基本处于放弃状态,作业不做或抄袭这是导致中考完全败北的原因。

六、反思引发的教学策略根据以上的分析和反思,我认为物理教学必须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策略。

1.加强双基训练,细化知识结构。

中考试题虽然有不少内容情境性强、涉及面广,但是处理问题所需要的物理知识始终是最基础的,所以在教学中把有内在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归纳,是学生在整体上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有助于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来认识物理问题,形成能力。

2.加强变式训练,提高解题能力。

如果学生只顾做题,而缺乏必要的归纳总结,不懂得举一反三,不会触类旁通的话,那么做再多的题、再多的练习也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而采用变式教学,通过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变式专题训练,把说法改变、条件改变、结论改变、观察角度改变、由一般化到特殊化、由正向到逆向等策略的选择,既能很好的训练学生聚合性和发散性两种解题思维能力,又能通过指导学生对题目要求的判断和关键条件的分析等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过程设计。

随着中考改革的深入,实验题在物理中考中尤显举足轻重,实验考查已经着重于实验创新设计、实验探究方法、实验问题分析等过程,因而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又要注重开放型实验、设计型实验、探究性实验的训练,在实验仪器的选择、实验方法的确定上要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在过程设计上求新、求异、求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中考物理试卷分析
2018年的试卷基本题型和分值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其中:第一道大题填空,共六小题14空14分,第二道大题选择,共八小题16分,其中包含两道双选题目;第三道大题画图,共两小题4分;第四道大题实验探究,共三小题18分;第五道综合应用题,共两小题18分;合计共70分。

知识点分布上,声学占2分,出在填空题中;光学占4分,出在选择和作图题中;热学占7分,出在填空和综合应用题中;电学占27分,各类题目中都有涉及;力学占30分,也是各类题目都有涉及。

可见今年重难点侧重上力学会较多。

在填空题中,重点在力学和电学的计算上,同时对声学的考察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涉及到了相关的实验,更加考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但是最后一道自主探究分析类的题目难度就相较去年有所下降。

在选择题中,除了直白的基础知识考察,也添加了相应的综合性分析的题目,需要将不同模块的知识联合起来,难度有所上升,尤其体现在最后两道双选题上。

作图题今年力学、光学各考一道,但是今年的难度有所上升,主要体现在光学绘图上,需要学生变化思路,将图简化成常见的形式。

实验探究今年考察了电磁、浮力及电学的三个基础实验,其中电磁和浮力的实验比较简单,都是基础知识的考察;而电学的单表测电阻是实验探究的难点。

综合应用第一道是热电转换的题目,第二道是力学题目,相比去年,难度比较小。

综合来看今年的卷子,难度相比去年没有较大改变,但是难点的侧重由大题转移到了前边的题目,一些知识点的考察方法也有所变化,可以说是规范中透漏着创新,也加大了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察,需要学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1/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