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与预防

合集下载

高血压的病因及相关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病因及相关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病因及相关预防措施一、高血压的病因探究高血压,也称为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当人体动脉血管内的压力持续升高时,就会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那么,高血压的主要病因是什么呢?在探索高血压的病因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正常的血压范围。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理想血压应该在120/80毫米汞柱(mmHg)附近。

然而,如果收缩压(主动脉收缩时心脏泵出的最大力量)超过140mmHg,并且舒张压(心脏放松时动脉内流经的最小阻力)超过90mmHg,那么就被认为患有高血压。

1. 遗传与家族史遗传因素被认为是引起高血压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很多人患有家族性高血压倾向,并且如果父母或其他近亲患有高血压,则自身患上该疾病风险相对较高。

遗传因素涉及体内的多种基因变异,其中一些可能影响到血管壁的弹性、肾脏功能以及神经调节等重要机制。

2. 生活方式与饮食因素许多人们习惯于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这使得高血压成为一个流行病。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下会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提高血压。

此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被证明是高血压发病的一大原因。

含盐量过高的饮食会引起钠摄入增加,导致水分潴留和体液增加。

这会对心脏和血管产生负担,并最终导致高血压。

3. 肥胖和缺乏运动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子之一。

通过过量进食形成脂肪堆积,特别是腹部肥胖可导致代谢紊乱、激素异常和炎症反应等生理上的改变,这些都对心脏和血管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同时,与肥胖相关的缺乏体力活动也可以促进高血压的发展。

缺乏运动会导致心肺功能下降,血管壁变硬以及肌肉萎缩,这些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因素。

二、高血压的预防措施了解了高血压的病因后,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

1. 合理饮食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和减少盐分摄入,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建议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低脂奶产品的摄入,同时限制红肉、加工食品、甜食和含酒精饮品等高能量、高钠饮食。

2. 减轻体重对于超重和肥胖者来说,减轻体重是改善血压控制和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的一步。

高血压预防知识

高血压预防知识

高血压预防知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

它是指血液在动脉内的压力持续升高,超过正常范围。

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健康风险,如果不加以预防和控制,可能会导致心脏病、中风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高血压,本文将提供详细的预防知识。

1. 了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遗传因素、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环境等。

了解高血压的风险因素可以帮助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常见的高血压风险因素包括:-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会增加。

- 家族史:如果你的父母或近亲有高血压病史,你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加。

- 饮食:高盐饮食、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膳食纤维的饮食习惯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 肥胖:超重和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 缺乏运动:缺乏体力活动和运动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

2. 保持合理的体重肥胖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

通过保持合理的体重,可以降低患高血压的风险。

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控制体重:- 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盐和高糖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 控制饮食量:控制每餐的食物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

- 增加体力活动:坚持每天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

3. 限制盐的摄入量高盐饮食是导致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过量的盐摄入会导致体内钠离子增多,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为了降低高血压的风险,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控制食盐摄入:每天的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下。

- 避免高盐食物:避免食用过咸的食物,如腌制食品、方便面等。

- 注意食品标签:购买食品时,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上的盐含量,选择低盐或无盐的产品。

4. 健康饮食习惯饮食对于预防高血压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健康的饮食习惯建议:- 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对降低血压有益。

- 选择低脂肪食物: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选择低脂肪的乳制品和瘦肉。

-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血压,可通过食用全谷物、豆类和坚果来增加摄入量。

高血压_百度百科

高血压_百度百科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 m H g 和(或)舒张压≥90m m H 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 m H 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高血压的原因与预防措施1、饮食不合理我们常会看到有些人口味比较重,在饮食中会加入很多的盐,而这样长期下去,就可能出现高血压。

我国的饮食特点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有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的倾向。

而高钠饮食很容易引起高血压,而低钾、低钙和低动物蛋白质饮食结构又会加重高钠对血压的不利影响。

2、酗酒在人们生活中适当的小酌对于是有益于身心的,而如果养成酗酒的习惯,那对于身体健康会十分不利。

虽然少量的饮酒不会造成血压的升高。

但是无论是收缩压还是舒张压,都与每天的饮酒量相关。

3、限制饮酒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血压升高,限制饮酒量则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风险。

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25克。

女性不应超过15克。

不提倡高血压患者饮酒,如饮酒,则应少量:白酒、葡萄酒或米酒与啤酒的量分别少于50ml、100ml、300ml。

4、吸烟吸烟是一种不健康行为,是心血管病和癌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被动吸烟也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

吸烟可导致血管内皮损害,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风险。

戒烟的益处十分肯定,而且任何年龄戒烟均能获益。

1.心理调整高血压病人要保持心态平和、性情开朗,积极参加社会和集体活动,避免性情急躁、争强好胜,树立治疗信心。

2.参加体育锻炼具体项目可选择步行、慢跑、太极拳、门球、气功等。

3.改善生活习惯减轻体重,减少钠盐的摄入,补充钙和钾盐,减少脂肪摄入,戒烟限酒,慎用药物。

4.进行药物治疗选用药物的时候必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不要盲从。

5.自我保健血压随季节、昼夜、情绪等因素有较大波动,病人自己要学会识别血压升高的先兆,如出现心悸、头晕、头痛、恶心等情况后要立即静卧,及时求医,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1、限制盐的摄入量每日包括烹调用盐及其他食物中所含钠折合成食盐的总量应逐渐减至6g以下,即普通啤酒盖去掉胶垫后一平盖。

这样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体内的钠水潴留。

2、限制脂肪的摄入用植物油烹调食物,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海鱼类,从而氧化并降低血浆胆固醇,延长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防止中风。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太全了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及防治 ,太全了高血压在专业上的定义不仅仅是我们日常认知上的、没有区别的高血压疾病,具体根据高血压出现的原因,可以分为继发性高血压和原发性高血压两种情况来看。

高血压产生的原因有哪些?1.继发性高血压大多数疾病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许多继发性高血压是可以通过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有所缓解。

继发性高血压是特定的疾病或病因引起的血压上升,占高血压类型疾病的比重不大,随着诊断手段的增加,这个比例依然在上升。

2.原发性高血压体重增加也是血压上升的危险因素,肥胖人群出现高血压症状的几率比较大。

肥胖也可能在遗传中出现,因此形成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部分高血压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集中性,父母双方有高血压的情况下,孩子有将近大半的几率也会患上高血压,更有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中超过一半的病人,家族中都有过高血压患者。

就环境因素来说,是患者所在的周边生活情况有关,比如饮食上盐和高蛋白的摄入量,过多都会引起血压上升,这与患者所在地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有的地方的人吃饭时喜欢喝酒,饮酒过量时,血压自然就低不下来。

由于其他原因服用药物药物也会让血压上升。

根据临床研究,高血压不是同质性疾病,不同人之间身体情况不同,诱发高血压产生的原因就不同。

高血压的治疗知多少?在高血压的治疗上目前还没有非常有效的治愈方法,尤其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来说,只能采取药物维持的办法保持血压的稳定状态。

高血压不能不重视,我们降低过高的血压就是在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对于普通的高血压患者来说,血压要维持在140以下;有其他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高血压患者,对药物没有不良反应的话,应该更低一些,维持在130以下;年纪大的患者要根据病人身体情况来决定,65岁以上的老人一般保持在150以下就是正常现象。

(一)高血压治疗方法1.干涉生活方式根据研究,采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方法能够帮助血压的降低,少吃盐、油脂含量丰富的食物,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坚持适度运动等都可以有效控制血压。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与预防控制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广泛的流行。

据统计,成年人中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患有高血压,这一比例在老年人群中更加突出。

高血压的不良影响被广泛认可,因此,对高血压的流行病学进行研究,以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高血压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

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血压的发生和流行。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的患病率是衡量其流行程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抽样调查,可以了解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高血压的患病率普遍呈上升趋势,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等因素有关。

1.2 高血压的风险因素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风险因素密切相关。

流行病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到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如家族史、高盐饮食、肥胖、缺乏体力活动、饮酒过量等。

研究结果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1.3 高血压的地域差异高血压的流行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一些与地域有关的特点,如饮食结构、居住环境、气候条件等对高血压的影响。

这为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高血压的预防控制策略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控制策略:2.1 健康教育与宣传加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与宣传是预防控制的首要任务。

通过组织公众的健康教育活动,普及高血压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减少盐的摄入、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等。

2.2 干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高血压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通过干预生活方式,如饮食调整、戒烟限酒、增加体力活动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也对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起到积极的作用。

2.3 控制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至关重要。

常见病之高血压的患病原因分析

常见病之高血压的患病原因分析

常见病之高血压的患病原因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高血压的患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在许多高血压患者中,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或近亲患有高血压,那么他们本身罹患高血压的风险会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基因在决定血管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某些突变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过度或扩张不足,从而提高了血压。

二、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也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

长期处于忙碌和紧张状态下工作以及经常暴露在各种不健康环境中都可导致心理和生理上的应激反应,进而引起细胞内产生大量肾上腺素和去氢肾上腺素。

这些激素的大量释放将导致血管收缩、动脉硬化,最终使血压升高。

饮食方面,长期高盐饮食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摄入过多的钠会造成体内水分增加及钠潴留,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并导致血压升高。

此外,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也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导致高血压。

三、肥胖与缺乏运动肥胖与患高血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少参与体力活动,在办公室久坐不动成为常态。

这种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容易导致体重增加,体内脂肪堆积。

这些都会引起机体代谢紊乱,并对心血管系统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肥胖时身体内部组织需要更多氧气和养分供给,结果就会出现新陈代谢异常以及心脏负载加重的情况。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会导致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增加等,最终引起高血压。

四、其他潜在原因除了遗传因素、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及肥胖缺乏运动外,还有一些其他潜在原因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首先是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功能逐渐下降,包括血管的弹性降低以及心脏泵血能力减退等。

这些变化都会为高血压出现提供条件。

其次是性别与荷尔蒙变化。

研究表明,在女性更年期前,由于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女性较少患上高血压。

影响高血压发病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血压发病率的因素分析

影响高血压发病率的因素分析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其病程较长,可以导致许多严重的并发症,比如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

因此,对于高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至关重要。

一、个人因素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血管弹性下降,血压也会相应地增加。

因此,年龄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因素。

2. 性别:男性患高血压的比例更高,可能与男性更容易出现体重过重、饮食不规律、吸烟等与高血压相关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3. 饮食:长期大量摄入高盐、高脂肪、高糖等不健康的食物,容易导致血脂、胆固醇等指标异常,从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4. 运动: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导致身体缺乏运动和锻炼,血压可能会相应地增加。

二、环境因素1. 空气污染:空气中的污染物可以刺激人体交感神经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血压值。

2. 工作压力:长期在高压、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人体会产生超负荷的应激反应,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3. 生活环境:长期生活在噪音、光污染、交通阻塞等不良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人体不适应,增加血压值。

三、遗传因素遗传因素是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的人,更容易患上高血压。

遗传因素通常表现为血管壁的改变,导致血压持续升高。

此外,由于饮食、锻炼等生活习惯也可遗传,因此遗传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四、心理因素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状态下,可以增强交感神经的兴奋度,导致血压值的增加。

此外,由于心理压力可以引起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变化,比如吸烟、过度饮酒、过度进食等,从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五、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地位低下、贫穷、教育水平低等社会因素,会导致人们的生活环境差,营养供应不足,生活习惯不良等,从而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

综上所述,高血压的发生与许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包括个人因素、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等。

因此,应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体育锻炼、有效的压力管理等多种方法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与预防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分多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高血压的发病诱因,并阐述了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最后重点总结了高血压的预防措施及高血压病人的个人护理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诱因;预防措施;0引言高血压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着的95%以上;在不足5%患者中,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本身有明确而独立的病因,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1][2]]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可引起高血压本身有关的症状以外,长期高血压还可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并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

[13]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死亡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3][6]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1发病的诱因血压升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1性别和年龄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尤其35岁之前;35岁之后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升高幅度可超过男性,可能与女性妊娠、孕期及产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变化有关。

无论男女,平均血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其中收缩压增高比舒张压更明显。

[4[8]1.2职业从事脑力劳动和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较体力劳动者高,城市居民较农村居民患病率高,且发病年龄早,其可能原因与生活紧张程度、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职业有关。

[9]1.3饮食饮食与血压业已证实,摄入过多钠盐,大量饮酒,长期喝浓咖啡,膳食中缺少钙,饮食中饱和脂肪酸过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值降低,均可促使血压增高。

[7]相反,饮食中有充足钾、钙、镁和优质蛋白,则可防止血压增高。

素食为主者血压常比肉食为主者低,而经常食鱼地区血压水平也往往较低。

由此可见,饮食和营养因素对血压调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5吸烟吸烟不仅对呼吸系统有不良影响,也是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并可使血压升高,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入过多的烟碱和镉可导致血压升高。

1.6肥胖和超体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

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往往合并存在,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常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

因此减肥不仅可降低血压,对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均有裨益。

1.7遗传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多数学者认为高血压属多基因遗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高血压患者的孪生子女高血压的患病率明显提高,尤其是单卵双生者;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

相反,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

目前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某些先天性遗传基因与许多致病性增压因素和生理性减压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多因素疾病。

1.8 地区差异不同地区人群血压水平不尽相同,我国北方地区人群收缩压平均数比南方地区高,高血压的患病率也相应增高,其可能原因与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有关外。

不同种族人群之间血压水平的差异,除上述因素外,还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1.9.精神心理因素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文化素质、经济条件、噪音、性格等均可能影响血压水平。

2高血压的临床表现2.1在发病期间患者会经常感觉自己的四肢有突然的麻木感,这是需要及时医治的。

高血压患者的手指、脚趾会出现麻木感,活动受限,甚至会出现蚁行感,麻木感甚至会蔓延其他部位,严重者会造成半身不遂。

[14][12]在日常大家应该积极的加强对高血压的诊断意识,尤其要注意掌握高血压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什么,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高血压的发生,对避免病情延误的不良情况非常有益。

2.3头晕和失眠也是不能忽视的高血压的表现,在这些症状出现以后就要及时医治,把高血压的危害尽早去除。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就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这一高血压的早期症状在女性突然下蹲或起立时表现更明显。

失眠会有很多原因引起,高血压也会引起失眠,多变现为睡眠不踏实、入睡困难、噩梦多、易惊醒。

高血压的早期症状与大脑皮质功能紊乱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有关,如果你经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叹息,怎么就是睡不着,睡着了怎么就开始做一些可怕的噩梦,还经常被各种噩梦惊醒,不要随随便便就吃药了事,这很可能是高血压的前兆。

3高血压的预防措施3.1合理膳食日常饮食是大家在生活中最需要关注的一个方面。

这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要吃的太咸,这对避免高血压发病是非常重要的。

不合理的饮食对引发高血压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饮食应限制脂肪摄入,少吃肥肉、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糕点、甜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3.2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保持身体健康,也是保健的一项必要内容,同时可以起到良好的控制血压上升的作用。

经常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的减肥控制体重,此外还可以增强体质,对预防高血压是很关键的。

3.3心理调节积极的生活态度也可以使我们的身体获益。

经常调节自己的情绪,及时排解内心的压力是防止血压升高的重要措施。

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会使血压升高,我们在生活中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让自己心情愉悦,避免情绪的大起大落。

3.4 限酒或戒酒酒精已被公认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和脑卒中的诱因。

我国成年男子的饮酒率较高,虽然我国近年来已向低度白酒发展,但仍有部分人饮用60 度以上的白酒(国外46度的酒被认为是最高度的烈性酒)。

为预防高血压最好不饮酒,已有饮酒习惯的人要减少饮酒量,每天最好控制在白酒50~100 毫升、啤酒300 毫升以内。

高血压病人,如有家族史者和超体重者均应该戒酒。

3.5 提倡戒烟吸烟和高血压的关系虽然尚未肯定,但与冠心病、某些肿瘤及呼吸道疾病的关系已明确。

那么对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常是对冠心病、脑卒中一级预防的主要内容,故提倡全民戒烟。

3.6 提早预防预防儿童高血压的目的也是预防成人高血压,不但儿童及少年时期血压偏高者成人后患高血压的机会增多,而且许多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习惯都是早年养成的。

另外良好的稳定性格,爱好体育运动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也应从儿童少年时期开始培养。

4高血压病人的自我护理4.1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用药,不能盲目自己做主服用一些保健药,那样是会白白浪费钱财的。

因为目前这种广告宣传非常严重。

由于医药广告经常宣传某种保健药物可以治疗高血压,且常举出某某人服药后的疗效如何如何,使人信以为真,以为此药就是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

实际上保健品对疾病的治疗仅起辅助性作用,无法替代现有降压药。

盲目迷信某些保健品,随意停用降压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大幅波动。

4.2高血压病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应该随身携带降压药,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这是非常关键的。

在各种因素刺激下,高血压患者容易突发血压严重升高,及时、有效的降压治疗是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因此无论居家或外出,都应备有急救降压药物。

心痛定(硝苯地平)与巯甲丙脯酸(开搏通)舌下含服有快捷可靠的降压疗效,可作为急救药5结束语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除遗传外,营养失衡、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精神过度紧张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速,我国原发性高血压的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如不有效干预,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的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将继续增高。

因此,防治高血压已成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延长人类期望寿命的关键。

[11][参考文献][1]贺文帅,赵兴胜.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2]黄振文,张菲斐.高血压[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3]胡大一.高血压与冠心病[M].科学出版社,2010[4]张建,华琦.原发性高血压个体化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3-57.[5]贺文帅,赵兴胜.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 1(11):77-78.[6]杨玺.高血压饮食调控[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09[7]杨淑宏,陈芳,曹莉萍.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防治[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6):671-672.[8]Oke DA, Bandele EO. Misconceptions of hypertension.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Medical Association. September 2004[9]林敬,李国霞.高血压保健百科[M].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2010[10]刘艳,曲鹏,聂群.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2006,29(6)37- 38.[11] Frédérique Thomas,Annie Rudnichi,Anne-Marie Bacri,et al.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Hypertensive Men According to Presence of Associated Risk Factors.Hypertension, 2001, 37:1256-1261.[12]谢良地,林志鸿.高血压饮食疗法[M].福建,福建科技出版社.2008,2(6)10~25.[13] 荣艳芝,宋岩,郑玉杰.“生活干预”在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治疗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保健,2007,15(24):155-156.[14]刘全喜.高血压保健百科[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8[15刘许增.原发性高血压因及防治[J].涟钢科技与管理,2006 (6):5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