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维生素C注射液的作用及功能主治引言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C注射液是一种通过注射途径给予机体维生素C补充的药物。
维生素C在人体内具有多种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增强免疫力,还对心血管、神经系统等有益。
本文将介绍维生素C注射液的主要作用及其在临床上的主要应用领域。
作用及功能主治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以下的作用和功能:1.抗氧化作用:维生素C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能够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害,从而起到抗衰老、抗氧化的作用。
2.抗感染作用:维生素C能够促进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对抗细菌、病毒和其他病原体的感染。
3.促进胶原合成:维生素C是胶原合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辅因子,可以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维持皮肤、骨骼和血管等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4.增强免疫力:维生素C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降低血清胆固醇: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能够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6.缓解压力和焦虑:维生素C在神经系统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改善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7.辅助癌症治疗:维生素C注射液在一些癌症治疗中作为辅助治疗使用,能够提高化疗的疗效,减轻癌症患者的副作用。
8.预防贫血:维生素C是铁的吸收辅因子,能够改善铁的吸收效率,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发生。
临床应用维生素C注射液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感染性疾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疗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中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可以加速疾病康复。
2.免疫系统疾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3.心血管疾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中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4.神经系统疾病: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神经炎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维生素C注射液的检查和含量测定

无菌检查
总结词
确定注射液中无微生物污染
详细描述
通过无菌检查的方法,对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确保注射液中无微生物污染,符合无菌要求。
热原检查
总结词
检测注射液中的热原物质
详细描述
进行热原检查以确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是否存在热原物质。通过鲎试剂法或其他相关方法进行检测, 确保注射液不含有热原物质。
控制措施
加强生产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定期对 操作人员进行卫生培训,提高他们的 卫生意识。对原辅料进行严格检查和 控制,确保其无菌状态。
可见异物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原因
生产过程中异物混入、过滤器破损、灌装过程中产生等。
控制措施
加强生产现场的清洁和整理,确保无杂物混入。定期对过滤 器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完好无损。优化灌装工艺参数, 减少灌装过程中产生的可见异物。
维生素C注射液的检查和含 量测定
目录
• 维生素C注射液的简介 • 维生素C注射液的检查 • 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 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问题及控
制 • 维生素C注射液的储存和运输要
求
01
维生素C注射液的简介
维生素C的作用和用途
抗氧化作用
维生素C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 除体内的自由基,减少氧化应激反应,保 护细胞和组织不受损伤。
02
维生素C注射液的检查
外观检查
总结词
判断注射液的外观是否符合规定
详细描述
检查维生素C注射液的外观,包括颜色、透明度、是否有沉淀、杂质等,以确保 其外观正常,无明显缺陷。
装量检查
总结词
确保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准确
详细描述
按照相关规定,对每支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装量检查,确保每支注射液的装量准 确,符合规定。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

维生素C注射液含量测定维生素C,也称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维护结缔组织、治疗感染、促进铁吸收、增强免疫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C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人体无法自己合成,必须从外部获得。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中。
为了满足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维生素C注射液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
然而,由于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维生素C含量偏低等问题,因此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进行测定,是确保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的重要措施。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对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2. 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 熟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维生素C有特征性吸收波长,可以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测定,得到图谱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和试剂仪器:紫外-可见光谱仪;试剂:含0.1% H3PO4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维生素C注射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① 维生素C标准曲线的制备取维生素C标准溶液1mL,加入10mL比色管中,加入0.1%的磷酸溶液和适量的双氧水,用0.1mol/L NaOH溶液调节pH值为3.0,加适量去离子水至刻度即可。
将所选维生素C注射液10mL加入容量瓶中,加入0.1% H3PO4溶液,用去离子水定容至10mL;2. 测定实验① 范围测试设置紫外-可见光谱仪的波长范围为200~400nm,用去离子水校准基线,并检查荧光灯是否正确打开。
② 确定波长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选择波长为265nm,记录基线的吸光度值。
将处理好的维生素C注射液1000μL加入试验药液中,稳定立即记录吸光度值。
④ 计算维生素C含量根据维生素C标准曲线,计算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处理好的维生素C注射液的吸光度为0.505。
根据维生素C标准曲线计算,该维生素C 注射液的含量为90.3mg/10mL。
维生素C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

维生素C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一、引言维生素C(化学名为抗坏血酸)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维生素C注射液是一种通过静脉注射给予患者的药物形式,用于治疗维生素C缺乏症、感染性疾病、癌症等疾病。
为了确保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和有效性,进行工艺验证是必要的。
本文档旨在制定维生素C注射液工艺验证方案,从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对注射液的生产过程进行验证。
二、工艺参数1. 成分配方维生素C注射液的成分主要包括维生素C、辅料溶剂、防腐剂等。
成分配方需根据药品注册批准文号以及药典规定确定。
2. pH调节维生素C注射液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pH值的调节,常用的调节剂有柠檬酸、氢氧化钠等。
在工艺验证中,需要确定最适宜的pH值范围。
3. 温度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药典要求,确认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温度范围,以确保药物的稳定性和活性。
三、工艺流程1. 原料准备(1) 维生素C选择符合要求的维生素C原料,确保纯度、含量和质量稳定。
(2) 辅料溶剂选择适合的辅料溶剂,常用的溶剂有水、甘油等。
2. 溶解和混合将维生素C与辅料溶剂按一定的比例溶解和混合,确保溶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pH调节将溶解和混合后的溶液进行pH值的调节,确保药品在适宜的pH范围内。
4. 灭菌对调整好pH值的注射液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温高压灭菌和过滤灭菌。
5. 储存和包装对灭菌后的注射液进行储存和包装,确保药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质量和安全。
四、质量控制1. 外观检查对注射液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颜色、浑浊度等指标,确保药品无明显异物和污染。
2. pH值测定测定已调节好pH值的注射液的具体pH值,确保药品在合适的pH范围内。
3. 维生素C浓度测定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中维生素C的浓度,确保符合药典要求。
4. 灭菌效果验证对灭菌后的注射液进行微生物检验,验证灭菌效果,确保药品无细菌污染。
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的功能主治

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是一种专门为新生儿设计的药物,其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是以维生素C为主要活性成分,经过药物制剂学的科学配伍及加工而成的药物。
2. 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的功能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具有以下功能:•补充维生素C:新生儿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身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量增加。
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能够帮助抵抗自由基的损害,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提高免疫力:维生素C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促进白细胞的生成和活性,增强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可以提高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促进铁元素在肠道的吸收。
这对于新生儿来说尤为重要,因为铁是新生儿生长发育和肝脏功能的关键元素。
3. 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的主治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主要用于以下情况:•预防佝偻病: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中的维生素C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改善新生儿贫血:维生素C能促进肠道非血红素铁的吸收,提高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改善新生儿贫血的状况。
•提高免疫力:维生素C在新生儿期间的补充,可以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其他疾病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抗感染和抗炎作用,可以辅助治疗一些炎症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的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按照医嘱正确使用。
4. 用药注意事项使用新生儿维生素C注射液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使用药物,不可随意更改剂量或频次。
•针剂的使用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确保注射液的纯净。
•存储时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保持药物的稳定性。
•注意药物的过敏反应,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就医。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安全标准研究

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安全标准研究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安全标准研究维生素C是一种重要的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市场上常见的维生素C产品有口服片剂、片剂和注射液等。
在临床上,为了快速补充维生素C,医生常常选择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治疗。
然而,随着维生素C注射液使用的普及,人们越来越关注其质量安全问题。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标准进行研究。
第一,维生素C注射液的成分及含量的研究。
维生素C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的溶液,其含量应符合相应的标准。
根据国家药典等权威标准,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一般应在100mg/ml到500mg/ml之间。
同时,还需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辅料进行研究,确保其成分安全稳定,不对人体产生不良反应。
第二,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工艺的研究。
生产工艺直接影响到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
首先,需要对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过程进行严格控制,确保加工过程中不受到外界污染。
其次,需对生产过程中所用的设备设施进行监测和验证,确保其符合相应的质量安全标准。
同时,还需建立起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每一批产品的质量一致性。
第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
在维生素C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质量安全评价方法来保障产品的质量安全。
包括对注射液的外观、颜色、透明度等进行评价,同时还需对注射液的溶液稳定性、PH值、滴定酸度、含量测定等进行检测。
最后,需对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产品不受到细菌、霉菌的污染。
第四,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的研究。
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
应制定相应的监控指标,并建立采样、检测和监控机制,对维生素C注射液进行定期的质量监测。
同时,应对监控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标准研究对于维护人们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对维生素C注射液成分及含量、生产工艺、质量安全评价方法和监控体系的研究,才能确保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安全。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

第一章前言1 引言1.1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维生素C注射剂(即L-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
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
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
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丁糖酸。
由于维生素C 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
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1.1.1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1.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
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2.. 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5、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6、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7、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2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理性质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1.1.3药代动力学蛋白结合率低。
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
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1.1.4适应症(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VC注射剂的制备方案

纯水 蒸 馏
粗
洗
粗 精
入
库
过 滤
干燥灭菌 冷 却
灌 熔
包
装
印字贴签
灯 检
灭菌检漏
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单机灌装工艺流程及环境区域划分示意图
三、制备
用5%Vc注射液的制备为例
仪器:721型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灌注 器,水浴,电炉,G3垂熔玻璃漏斗,安瓿 (2ml),熔封器,量瓶等。 材料:维生素C,碳酸氢钠,注射用水, 二氧化碳,亚硫酸氢钠,硫酸铜,硫 酸铁,依地酸二钠,浓硫酸,高锰酸 钾,蒸馏水等。
1ml
5.颜色:
取本品,照分光 光度法(《中国 药典》2005年 版二部附录Ⅳ 项),在 420nm的波长 处测定,吸收度 不得超过0.06。
四、结果与结论
操作注意
(1)配液时,将碳酸氢钠加入V C 溶液中时速 度要慢,以防止产生大量气泡使溶液溢出,同时 要不断搅拌,以防局部碱性过强,造成VC破坏。 (2)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与金属用具接触。
质量要求
无菌:不得含有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无热源: 澄明度: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不溶性 微粒,1ml中含10μ m以上不超过20个,25 μ m以 上不超过2个。 pH值:4~9 渗透压:等渗,可稍高渗,不可低渗 安全性:无毒无刺激性 稳定性: 降压物质: 含量、色泽、装量等
VC注射剂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
不良反应:(1)长期应用每日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3g可引 起停药后坏血病。(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 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 结石。(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昏 厥
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
使用注意事项: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 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 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 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 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对诊断的干扰。大量应用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 的结果:①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②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 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③尿糖(硫酸铜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④尿中草酸盐、尿酸盐 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⑤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⑥尿pH 下降。 (3)下列情况应慎用:①半胱氨酸尿症;②痛风;③高 草酸盐尿症;④草酸盐沉积症;⑤尿酸盐性肾结石;⑥糖 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⑦葡萄糖-6-磷酸脱 氢酶缺乏症;⑧血色病;⑨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 血;⑩镰形红细胞贫血。 (4)长期大量服用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 故宜逐渐减量停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生素C注射液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维生素C注射液
英文名称:Vitamin C Injectio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维生素C,化学名称:L- 抗坏血酸。
辅料为:碳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盐酸半胱氨酸、依地酸二钠。
【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
2、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
3、特发性高铁血红蛋... 【用法用量】
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每次100-250mg,每日1-3次;小儿每日100-300mg,分次注射。
【不良反应】
1、长期应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2、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
3、快速静脉注射可引起头晕、晕厥。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维生素C对下列情况的作用未被证实:预防或治疗癌症、牙龈炎、化脓、出血、血尿、视网膜出血、抑郁症、龋齿、贫血、痤疮、不育症、衰老、动脉硬化、溃疡病、结核、痢疾、胶原性疾病、骨折、皮肤溃疡、枯草热、药物中毒、血管栓塞、感冒等。
2、对诊断的干扰。
大量服用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2)能干扰血清乳酸
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5)血清胆红素浓度下降;(6)尿pH 下降。
3、下列情况应慎用:(1)半胱氨酸尿症;(2)痛风;(3)高草酸盐尿症;(4)草酸盐沉积症;(5)尿酸盐性肾结石;(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7)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8)血色病;(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10)镰形红细胞贫血。
4、长期大量服用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故宜逐渐减量停药。
【特殊人群用药】
儿童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妊娠与哺乳期注意事项:
本品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
孕妇大剂量服用时,可产生婴儿坏血病。
老人注意事项:
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药物相互作用】
1、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3、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4、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5、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6、不宜与碱性药物(如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等)、核黄素、三氯叔丁醇、铜、铁离子(微量)的溶液配伍,以免影响疗效。
7、与维生素K3配伍,因后者有氧化性,可产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两者疗效减弱或消失。
【药理作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
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织细胞间
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制剂色泽变黄后不可应用。
【有效期】
18个月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33021744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宁波大红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生产地址:浙江省宁波市科技园区明珠路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