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第五章-地下水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地下水

nf Vf V 100%
裂隙主要是地壳运动对岩石造成破坏而形成的,岩石成岩时及在地表 遭受风化也会形成裂隙。 岩石的裂隙率一般比松散泥积物的孔隙率小得多。裂隙率常小于3%
溶隙:溶隙是可溶岩(如石灰岩)在地下水流长期溶蚀下形
成的空隙
溶隙率
Vk nk 100% V
5.1.1 地下水及含水层
①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水发育 ②多为层状裂隙水,在一定范围内互相连通; ③多属潜水,也可是承压水;
构造裂隙水 特征:
①构造应力分布均匀,形成层 状构造裂隙水;构造应力分布 不均匀,形成脉状构造裂隙水 ②可以是潜水,也可是承压水 ③渗透性各向异性;
脉状裂 隙水 层状裂 隙水
岩溶水
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 膏、岩盐等)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的地 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主要胶体成分
a.以碳、氢、氧为主的有机质通常以胶体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 b.很难以离子状态溶于水的化合物也以胶体形式存在于地下水中, 主要有Fe(OH)2、Al(OH)3、SiO2
岩石中的裂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而裂隙岩石的导水性具有 明显的各向异性
按成因分为: 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 特征:
①多为层状裂隙水; ②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 方向随深度减弱; ③多属潜水,也有上层滞水; ④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季节性 循环交替;以泉的形式排泄
成岩裂隙水
特征:
正地形
负地形
5.2.4 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孔隙水
—广泛分布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潜水深埋带 溢出带 下沉带
洪积物中地下水
冲积物中地下水
上游:厚度不大,由河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好 中游:上层构成隔水层,下层为承压水 下游:上部通常为埋藏很浅的潜水,下部为多层承压水
裂隙主要是地壳运动对岩石造成破坏而形成的,岩石成岩时及在地表 遭受风化也会形成裂隙。 岩石的裂隙率一般比松散泥积物的孔隙率小得多。裂隙率常小于3%
溶隙:溶隙是可溶岩(如石灰岩)在地下水流长期溶蚀下形
成的空隙
溶隙率
Vk nk 100% V
5.1.1 地下水及含水层
①岩浆岩中成岩裂隙水发育 ②多为层状裂隙水,在一定范围内互相连通; ③多属潜水,也可是承压水;
构造裂隙水 特征:
①构造应力分布均匀,形成层 状构造裂隙水;构造应力分布 不均匀,形成脉状构造裂隙水 ②可以是潜水,也可是承压水 ③渗透性各向异性;
脉状裂 隙水 层状裂 隙水
岩溶水
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如石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 膏、岩盐等)的溶隙溶洞(洞穴、管道、暗河)中的地 下水,又称喀斯特水。
主要胶体成分
a.以碳、氢、氧为主的有机质通常以胶体方式存在于地下水中; b.很难以离子状态溶于水的化合物也以胶体形式存在于地下水中, 主要有Fe(OH)2、Al(OH)3、SiO2
岩石中的裂隙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而裂隙岩石的导水性具有 明显的各向异性
按成因分为: 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 风化裂隙水 特征:
①多为层状裂隙水; ②水平方向透水性均匀,垂直 方向随深度减弱; ③多属潜水,也有上层滞水; ④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季节性 循环交替;以泉的形式排泄
成岩裂隙水
特征:
正地形
负地形
5.2.4 孔隙水、裂隙水及岩溶水
孔隙水
—广泛分布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的地下水
潜水深埋带 溢出带 下沉带
洪积物中地下水
冲积物中地下水
上游:厚度不大,由河水补给,水量丰富水质好 中游:上层构成隔水层,下层为承压水 下游:上部通常为埋藏很浅的潜水,下部为多层承压水
工程地质学第五章地下水

第五章 地下水
•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
• 第三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 (孔隙、裂隙和溶
隙)中的水。 一、岩石的空隙 ★ 孔隙——松散介质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呈小孔状分 布的空隙。 ★裂隙——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影响 产生的空隙。 ★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 水 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
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 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浮托力。
5、基坑突涌
建筑基坑存在承压水时,当开挖基坑减少了基坑底部 隔水层的厚度,当隔水层较薄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 基坑底部的现象。 基坑 其后果是基坑冲毁,地基破坏 。
M wH
6、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重力 水。
★ 潜水面 ★ 潜水位 ★ 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地表地形的影响
(1)
潜水面的起伏经常与地形一致,只是比 地形起伏平缓一些;潜水面与地表面的 形态具有相似性。
(2)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含水层厚度的影响
地下水某些成分含量过多时,对砼可溶性石料,管 道、钢铁等都有侵蚀危害。 结晶类腐蚀 分解类侵蚀 结晶分解复合类侵蚀
作业题:
1. 潜水和承压水有什么区别?
2. 分析潜水等水位图主要用途。
3. 地下水对工程有哪些影响,简述之。
承压水的分布
——自流斜地
承压水具的特征: 无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 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补给与区排泄区分布不一致。 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比较稳定,受气候影响小。
•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地下水的类型
• 第三节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
第一节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 (孔隙、裂隙和溶
隙)中的水。 一、岩石的空隙 ★ 孔隙——松散介质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呈小孔状分 布的空隙。 ★裂隙——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影响 产生的空隙。 ★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 水 流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
4、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建筑物基础底面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地 下水对基础底面产生静水压力,即浮托力。
5、基坑突涌
建筑基坑存在承压水时,当开挖基坑减少了基坑底部 隔水层的厚度,当隔水层较薄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冲破 基坑底部的现象。 基坑 其后果是基坑冲毁,地基破坏 。
M wH
6、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2、潜水 ——埋藏在地面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自由水面的重力 水。
★ 潜水面 ★ 潜水位 ★ 潜水的埋藏深度 ★潜水含水层的厚度
地表地形的影响
(1)
潜水面的起伏经常与地形一致,只是比 地形起伏平缓一些;潜水面与地表面的 形态具有相似性。
(2)当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含水层厚度的影响
地下水某些成分含量过多时,对砼可溶性石料,管 道、钢铁等都有侵蚀危害。 结晶类腐蚀 分解类侵蚀 结晶分解复合类侵蚀
作业题:
1. 潜水和承压水有什么区别?
2. 分析潜水等水位图主要用途。
3. 地下水对工程有哪些影响,简述之。
承压水的分布
——自流斜地
承压水具的特征: 无自由水面,并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 承压含水层的分布区、补给与区排泄区分布不一致。 承压水的水位、水量比较稳定,受气候影响小。
工程地质 第5章 地下水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I —— 水力坡度
断面1
断面2
Q O
h L
H1 H2
O’
A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二、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运动的计算
基坑开挖时,流入 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如不及时排除,会使施 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 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 承载力。施工排水可分 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 地下水位法两种。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meq/L
<1.5 1.5~3.0 3.0~6.0 6.0~9.0
>9.0
mol/L
<7.5×10-4 7.5×104~1.5×108 1.5×10-3~3×10-3 3×10-3~4.5×10-3
>4.5×10-3
5.4地下水分类
1 岩土的空隙性
概念: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 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1 岩土的空隙性
意义: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其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 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点
分类: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
孔隙
裂隙
溶隙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5.1 概述
1 什么叫地下水
赋存和运移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 水层的水。
2 地下水的功能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工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良程 地地
质质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现问 象题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断面1
断面2
Q O
h L
H1 H2
O’
A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二、地下水向集水建筑物运动的计算
基坑开挖时,流入 坑内的地下水和地表水 如不及时排除,会使施 工条件恶化、造成土壁 塌方,亦会降低地基的 承载力。施工排水可分 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 地下水位法两种。
5.5 地下水运动与动态
<4.2 4.2~8.4 8.4~16.8 16.8~25.2
>25.2
meq/L
<1.5 1.5~3.0 3.0~6.0 6.0~9.0
>9.0
mol/L
<7.5×10-4 7.5×104~1.5×108 1.5×10-3~3×10-3 3×10-3~4.5×10-3
>4.5×10-3
5.4地下水分类
1 岩土的空隙性
概念:将岩土空隙的大小、多少、形状、连通程度,以及分布 状况等性质统称为岩土的空隙性。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1 岩土的空隙性
意义:是地下水赋存场所和运移通道,其多少、大小及其分布规 律,决定着地下水的分布与运动特点
分类:岩土空隙的成因不同
孔隙
裂隙
溶隙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5.1 概述
1 什么叫地下水
赋存和运移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指赋存于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 水层的水。
2 地下水的功能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不工
地下水是地球内部地质演变的信息载体
良程 地地
质质
地下水是极其重要的生态环境因子
现问 象题
地下水是一种很活跃的地质营力
5.2 地下水的基本概念
工程地质课件 第五章 地下水

裂隙水按基岩裂隙成因分类有: 1. 风化裂隙水 2. 成岩裂隙水 3. 构造裂隙水。
5.2.4 裂隙水及岩溶水(2)
岩溶水: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 管道、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
根据岩溶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 1. 岩溶上层滞水 2. 岩溶潜水 3. 岩溶承压水
5.2.5 泉
5.1.1 地下水及含水层
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如岩石 裂隙、溶穴、土孔隙等)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毛细水:在岩土细小的孔隙和裂隙中,受毛细作 用控制的水叫毛细水,它是岩土中三相界面上毛 细力作用的结果。在地下水面以上,由于毛细力 的作用,一部分水沿细小孔隙上升,能在地下水 面以上形成毛细水带。
毛细水对建筑的意义
产生毛细压力,对于砂土特别是细砂、粉砂,由 于毛细压力作用使砂土具有一定的粘聚力(称为 假粘聚力)。
毛细水对土中气体的分布与流通有一定影响,常 常是导致产生封闭气体的原因。
当地下水位埋深变浅时,由于毛细水上升,可助 长地基土的冰冻现象;使地下室潮湿;危害房屋 基础及公路路面,促使土的沼泽化、盐渍化。
5.2.2 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 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 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 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 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主要)、地 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主要有: 1. 降低地下水位会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 2. 不合理的地下水流动会诱发某些土层出现流砂现
象和机械潜蚀; 3. 地下水对位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
5.2.4 裂隙水及岩溶水(2)
岩溶水:赋存和运移于可溶岩的溶隙溶洞(洞穴、 管道、暗河)中的地下水叫岩溶水。
根据岩溶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 1. 岩溶上层滞水 2. 岩溶潜水 3. 岩溶承压水
5.2.5 泉
5.1.1 地下水及含水层
地下水:存在于地壳表面以下岩土空隙(如岩石 裂隙、溶穴、土孔隙等)中的水称为地下水。
毛细水:在岩土细小的孔隙和裂隙中,受毛细作 用控制的水叫毛细水,它是岩土中三相界面上毛 细力作用的结果。在地下水面以上,由于毛细力 的作用,一部分水沿细小孔隙上升,能在地下水 面以上形成毛细水带。
毛细水对建筑的意义
产生毛细压力,对于砂土特别是细砂、粉砂,由 于毛细压力作用使砂土具有一定的粘聚力(称为 假粘聚力)。
毛细水对土中气体的分布与流通有一定影响,常 常是导致产生封闭气体的原因。
当地下水位埋深变浅时,由于毛细水上升,可助 长地基土的冰冻现象;使地下室潮湿;危害房屋 基础及公路路面,促使土的沼泽化、盐渍化。
5.2.2 潜水
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 自由水面的重力水叫潜水。
潜水的自由表面,承受大气压力,受气候条件影 响,季节性变化明显,春、夏季多雨,水位上升, 冬季少雨,水位下降,水温随季节而有规律的变 化,水质易受污染。
潜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主要)、地 表水、深层地下水及凝结水。
5.4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不良影响主要有: 1. 降低地下水位会使软土地基产生固结沉降; 2. 不合理的地下水流动会诱发某些土层出现流砂现
象和机械潜蚀; 3. 地下水对位于水位以下的岩石、土层和建筑物基
《工程地质学》第五章地下水解析

4 流砂的防治
产生流砂现象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内 因
取决于土的性质,当土的孔隙比大、含水量大、粘粒含量少 、粉粒多、渗透系数小、排水性能差等均容易产生流砂现象。流 砂现象极易发生在细砂、粉砂和亚粘土中,但是否发生流砂现象 ,还取决于一定的外因条件。
共70页 第65页
流砂发生后,土完全丧失承载力,土体边挖边冒,施工条件 极端恶化,基坑难以达到设计深度。严重时会引起基坑边坡塌方 ,临近建筑物出现下沉、 倾斜甚至倒塌。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地 下 水 的 类 型
埋藏条件、 空隙性质
组合分类表
含水介质类型 孔 隙 水 ( 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水 ) 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上 包气带水 的重力水,主要是季节性 存在 潜 水 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 水 山间盆地及平原松散沉 积物深部的水 裂 隙 水 ( 坚硬基岩裂隙中的水 ) 岩 溶 水 ( 可溶岩溶隙中的水 ) 埋藏类型
裸露于地表的裂隙岩层浅部 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 裸露于地表的坚硬基岩上部 裂隙中的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上部岩溶通 道中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 裸露于地表的岩溶化岩层中 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 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各类裂隙岩 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岩溶化岩 层中的水 层中的水
承压水
一、上层滞水
(3)用途
与潜水等位埋深 3)承压水头
地形等高线 B
A
含水层顶板等高线 承压水等水压线
嵩山北翼的巩义市米河镇小里河村打成了一口深460米的自流 井,自流量每昼夜120吨,水头高出地面1.5米,是巩义市目前唯 一的自流井。
85 83 81
1)机械潜蚀:土粒在地下水的动水力作 用下受到冲刷,将细粒土冲走,使土的 结构破坏,形成洞穴的作用。 2)化学潜蚀:在地下水和一氧化碳等作 用下,能使岩石中的长石、云母等矿物 变为高岭石、绢云母和其他粘土矿物。 **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起的这种现象叫管涌。
工程地质学第5章 地下水

5.4 地下水的补给、排泄与径流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过程是地下水的循环。地下水以大气降 水、地表水、人工补给等各种形式获得补给,在含水层中流过一段路程, 然后又以泉、蒸发等形式排除地表,如此周而复始的过程便形成了地下 水的循环。
5.4.1 地下水的补给
承压斜地
5.2 地下水的类型
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3.承压水 (3)承压水的表示方法和意义
承压水面特征通常用等水压线图来表示 。 等水压线图是将某一承压含水层的测压 水位相等各个点连线而成的,也称为承 压水测压等水位线图。
图中表达的 含义??
5.2 地下水的类型
5.2.2 地下水按含水介质类型分类及其特征
土壤水带
中间带 包 气 带
毛细水带
地下水面
饱 水 带
5.2 地下水的类型
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2.潜水
(1)潜水的基本特征
饱水带中第一个较稳 定隔水层以上、具有 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 的重力水称为潜水。
5.2 地下水的类型
5.2.1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类及其特征
2.潜水
(2)潜水面的形态特征
地下水类型 淡水 微咸水 咸水 盐水 卤水 总矿化度(g/L) <1 1~3 3~10 10~50 >50
5.3 地下水的性质
5.3.2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2.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3)地下水的硬度 水的硬度取决于水中Ca2+、Mg2+的含量。硬度可分为总硬度、暂时硬度和永久硬 度。国际上采用的硬度单位是以CaCO3含量(mg/L)表示。 总硬度:水中所含Ca2+、Mg2+的总量。 暂时硬度:是指水加热沸腾后,由于脱碳酸作用,而使水中部分Ca2+、Mg2+以 CaCO3、MgCO3形式沉淀析出的含量。故暂时硬度可以通过加热从水中除去。 永久硬度:是指水加热沸腾后,仍留在水中Ca2+、Mg2+的含量。主要是Ca2+、 Mg2+的硫酸盐和氯化物。在数值上等于总硬度与暂时硬度之差。 水的硬度大小对生活及工业用水都有不良的影响。它会造成肥皂气泡少;煮饭做 菜不易熟;锅炉用硬水容易形成锅垢,甚至会引起爆炸等。
第5章--地下水概论课件

5.1 自然界中的水
3、给水性
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其下降范围内饱水岩石及相应 的支持毛细水带中的水,在重力作用下,从原先赋存的 空隙中释放出,这一现象称为岩石的给水性。
给水性在数量上用给水度表示。 给水度定义为:在单位水平面积岩层柱体中,当潜水 位下降一个单位时,在重力作用下释放出来的水量。给 水度以小数或者百分数表示。
5.2 地下水分类
5.2 地下水分类
上层滞水因完全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直接入渗 补给,水量受季节控制特别显著。一些范围较小的上 层滞水旱季往往干枯无水,当隔水层分布较广时可作 为小型生活用水水源。
这种水的矿化度一般较低,但因接近地表,水质 容易污染,作为饮用水源时必须加以注意。
5.2 地下水分类
5.1 自然界中的水
4、气态水、固态水
在未饱和的岩石空隙中,存在着气态水。气态水与 大气中的水汽联系紧密,随空气流动而运移,在一定温 度、压力条件下,与液态水相互转化,两者之间保持动 平衡。
岩石的温度低于0度时,空隙中的液态水转为固态水。 我国北方冬季常形成冻土。东北及青藏高原,有一部分 地下水多年中保持固态,这就是所谓的多年冻土。
三、潜水
1、潜水的特征
潜水是埋藏于地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 自由表面的重力水。
它的上部没有连续完整的隔水顶板,通过上部透 水层可与地表相通,其自由表面称为潜水面。
5.2 地下水分类
图5-8
5.2 地下水分类
潜水的埋藏条件,决定了潜水具有以下特征。
(1)由于潜水面之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存在,因 此具有自由表面,为无压水。有时潜水面上有局部的隔 水层,且潜水充满两隔水层之间,在此范围内的潜水将 承受静水压力,而呈现局部承压现象。
工程地质学第五章-地下水

• • •
• Darcy定律适合于层流(砂土)。
5.2 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性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三大类:即包气带
水、潜水、承压水;
根据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地下水可分为孔隙水、 裂隙水、岩溶水。 通过这两种分类的组合,可得九类不同特点 的地下水。见教材p124。
裂隙水
孔隙水
含水层
承压水井 自流水井 潜水井 承压水位 潜 水 位
6、 地下水的循环:补给、排泄
上层滞水循环:大气降水补给,垂直蒸发、下渗排泄。 潜水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水的补给,含水层之间的补给①越流 补给②直接补给,凝结水,人工补给。 潜水排泄:蒸发,泉的排泄,地表水排泄,人为排泄。 承压水补给:大气降水,地表水,潜水。 承压水排泄:潜水排泄,泉的排泄,地表水排泄。
承压水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图
用途:流向,水力坡度,初见水位,水位埋深,水头
5.3 地下水的性质
一、地下水的物理性质
1、温度:主要受气候条件和地热控制
由于地下水形成的环境不同,其温度变化范围很大; 常随埋藏深度不同而异,埋藏越深、水温越高。 纯净的地下水是无色的,当含有某些化学成分或悬浮物质时, 2、颜色: 会带有一定颜色。 纯净的地下水是透明的,但含有有机质、矿物质及胶体时, 3、透明度: 地下水将变得浑浊不清。 地下水一般是无嗅无味的,当含有气体或有机质时,会具有特殊 4、气味:
特点:空间分布极不均匀,动态变化强 烈,流动迅速,排泄集中。
在土木工程建筑地基内有岩溶水活 动,不但在施工中会有突然涌水的事故 发生,而且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也有很大 影响。因此,在建筑场地和地基选择时 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针对岩溶水的情 况,用排除、截源、改道等方法处理, 如挖排水、截水沟,筑挡水坝,开凿输 水隧洞改道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隧洞改道等等。
A
30
5、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出露
泉的类型按补给源可分为三类:包气带泉、潜水泉、 自流水泉,按水头性质分为上升泉和下降泉,按出露 原因分为侵蚀泉、接触泉和断层泉。
河谷切割到潜水含水层时,潜水出露成侵蚀下降泉。河 谷切穿承压含水层的隔水顶板时,承压水喷涌成泉,称 为侵蚀上升泉。透水性不同的岩层接触,地下水沿接触 面出露称为接触泉。断层使承压含水层被隔水层阻挡, 当断层导水时沿地面出露的承压水称为断层泉。
A
45
②结晶性侵蚀:
主要是硫酸盐侵蚀,是含有硫酸盐的水与砼发生反应,在砼的孔洞中形成石 膏和硫酸铝盐晶体;由于结晶膨胀作用使砼的强度降低以致破坏。
①主要离子成分 阳离子—Na+、K+、Ca2+、Mg2+ 阴离子—Cl-、SO42-、HCO3-
②主要气体成分 —O2、N2、CO2、H2S ③胶体成分与有机质 Fe2O3、Al2O3、H2SiO3
C、H、O为主的有机质
2、氢离子浓度
氢离子浓度是指水的酸碱度,用PH值表示:PH = lg[H+]
根据PH值可将地下水分为5类:
C a O H 2 + 2 H + C a 2 + + 2 H 2 O
碳酸性侵蚀:由于CaCO3在侵蚀性CO2作用下溶解使砼遭受破坏
C a O H 2 + C O 2 C a C O 3 + 2 H 2 O C 3 H a 2 O C 2 O C H 3 a 2 C C 2 O 2 H a3
隔水层(aquiclude): 不透水但可含水的岩土层。
含水层的形成条件:
一是岩石中要有空隙存在,并充满足
够数量的重力水;二是这些重力水能够在
岩石空隙中自由运动。
A
10
3、岩土的水理性质
1.含水性
• 容水度:岩土空隙完全被水充满时的含水
量。
• 持水度:岩土在重力作用下释水时仍能保
持的含水量。
2.给水性: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能自由排出的
A
28
特点:空间分 布极不均匀, 动态变化强烈, 流动迅速,排 泄集中。
A
29
在土木工程建筑地基内有岩溶水活
动,不但在施工中会有突然涌水的事故
发生,而且对建筑物的稳定性也有很大
影响。因此,在建筑场地和地基选择时
应进行工程地质勘察,针对岩溶水的情
况,用排除、截源、改道等方法处理,
如挖排水、截水沟,筑挡水坝,开凿输
腐植 酸盐 暗黄 灰黑
硫细菌 红色
过冷水(低于0℃),冷水(0~20℃),温水(21~
42℃),热水(43~100℃),过热水(高于100℃)
A
41
仙人泉
药水神泉
A
42
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1、常见成分
O2、Ca、Mg、Na、K等元素在地下水中最常见,其溶解度各不相同,多
以离子、化合物分子和气体状态存在于地下水中。
在工程上必须对地下水问题予以重视,以保证建筑 物的安全稳定和正常使用。
A
4
A
5
2、地下水及含水层
地下水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式。 根据岩土中水的物理力学性质可将地下
水分为:气态水、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固态水以及结晶水和结构水。
结合水
强结合水
弱结合水
液态水
毛细水
重力水
非结合水
含水量. 给水度=容水度-持水度
3.透水性:岩土可透过水的性能.用渗透系数
表示。
A
11
土坝蓄水后水透 过坝身流向下游
• 在水位差作用下,水透过土体孔隙的现 象称为渗透
A
12
地下水的运动形式:
地下水在土中孔隙或微小裂隙中以不大的 速度连续渗透时属层流运动;而在岩石的裂隙 或空洞中流动时,速度较大,会有紊流发生, 其流线有互相交错的现象。
3.含水层厚度变大时,潜水面坡度变缓
4.岩层透水性变好时,潜水面A 坡度变缓
23
西 藏 热 水 井 喷 发
A
24
3、承压水:埋藏并充满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是一种有压重力水
承 压 水 埋 藏 示 意 图
A
25
4.裂隙水及岩溶水
(1)裂隙水 埋藏在坚硬岩石裂隙中的地下水称为裂隙水。
固态水
气态水
A
6
(1)毛细水
它指在岩土细小的孔隙和裂隙中,受毛细作 用控制的水,它是岩土中三相界面上毛细力作用 的结果。
A.产生毛细压力,使砂土(主要是细砂、粉 砂)具有一定的粘聚力(假粘聚力);土粒之间 由于这种毛细压力而挤紧,土因而具有微弱的粘 聚力(毛细粘聚力)。
2cos
pc A r
最适宜形成承压水的地质构造有:
向斜构造
承压盆地
单斜构造
承压斜地
A
34
承压盆地:水位受到气候及地形的 控制,往往具有较好的径流条件
断裂构造形成承压斜地
岩性变化形成承压斜地
A
35
承压水的补给与排泄
A
36
潜水等水位线图:
潜水面上标高相等各点的连线图
用途: 潜水流向 水力坡度 潜水与地表水关系 潜水埋深 潜水出露点 含水层厚度 给排水工程
含水层中水从外部获得大量补充的过程称为地下水的补给
A
32
潜水的补给与排泄
大气降水
河流补给潜水
泉
潜水补给河流
A
33
承压水(自流水)的循环
• 承压水的形成:向斜构造和单斜构造 • 承压水的补给区和分布区不一致 • 补给区远小于分布区
径流条件的好坏与地形条件、含水层的透水性、补给区 与排泄区的水位差、承压含水层的挠曲程度等有关
会带有一定颜色。
3、透明度:纯净的地下水是透明的,但含有有机质、矿物质及胶体时,
地下水将变得浑浊不清。
4、气味:地下水一般是无嗅无味的,当含有气体或有机质时,会具有特殊
的气味。
5、味道:主要取决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6、导电性:取决于电解质的数量和性质,离子含量 多,离子价数 高,导
电性越强
A
40
物质 硬水 低铁 高铁 硫化氢 锰化物 颜色 浅蓝 淡灰 锈色 翠绿 暗红
永久硬度:煮沸时未发生碳酸盐A沉淀的那部分Ca2+、Mg2+含量 44
②根据硬度对地下水进行分类:
极软水、软水、微硬水、硬水、极硬水
5、地下水的侵蚀性
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类型包括分解性侵蚀、结晶性侵蚀和分解结晶
复合性侵蚀。
①分解性侵蚀:是指Ca(OH)2和CaCO3使砼分解破坏的作用
一般酸性侵蚀:水中H+与Ca(OH)2起反应使砼发生破坏
一般所指的地下水如井水、泉水、基坑水 等都是重力水,它具有液态水的一般特征,可 传递静水压力;重力水能产生浮托力、孔隙水
压力;流动的重力水在运动过程中会产生动水
压力;重力水具有溶解能力,对岩石产生化学 潜蚀,导致岩石的成分及结构的破坏。
A
9
含水层(aquifer): 能够给出并透过相当水量的岩土层。
第5章 地下水
A
1
内容提要
➢ 5.1概述 ➢ 5.2地下水的类型及其主要特征 ➢ 5.3地下水的性质 ➢ 5.4地下水对工程建筑的影响
A
2
5.1概述
1、概念
• 地下水是赋存在地表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 岩土的空隙:
松散沉积物中的孔隙 连通性好
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可溶性岩石中的溶隙
分布不均匀
连通性差
v k h ki L
qvAkiA
A
15
• q-渗流量(m3/d或cm3/s);
• A-试样截面积(cm2或者m2)
• k-渗透系数(m/d或cm/s),表征岩土透水性能力大 小的指标。
• v-渗透流速(m/d或cm/s),它不是地下水的实际流 速,而是在一单位时间(s)内流过一单位土截面 (cm2)的水量(cm3 )。
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和第四系松散覆盖层下面的基岩 中,裂隙的性质和发育程度决定了裂隙水的存在和 富水性。
岩石的裂隙按成因可分为风化裂隙、成岩裂隙 和构造裂隙三种类型,相应地也将裂隙水分为三种, 即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
A
26
特点:
风化裂隙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其补 给量的大小受气候及地形因素的影响很大,气候潮 湿多雨和地形平缓地区,风化裂隙水较丰富,常以 泉的形式排泄于河流中。
暂时硬度:由于煮沸而减少的那部分Ca2+、Mg2+的含量
① 水煮沸后,水中一部分Ca2+、Mg2+的重碳酸盐因失去CO2而生成碳 总 酸盐沉淀下来,使水中的Ca2+、Mg2+含量减少。
硬 度
M C2 2 a g 2 H3 C O M Ca3 g 3 C C H 2 O O O C2 O
成岩裂隙为岩石在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空隙,一 般常见于岩浆岩中。成岩裂隙中的地下水水量有时可 以很大,不可忽视,特别是在工程建设时,更应予以 重视。
构造裂隙是由于岩石受构造运动应力作用所形成 的,而赋存于其中的地下水就称为构造裂隙水。
A
27
(2)岩溶水 埋藏于溶隙中的重力水称为岩溶水(喀斯特水)。 岩溶水,可以是潜水,也可以是承压水。一般说来, 在裸露的石灰岩分布区的岩溶水主要是潜水;当岩溶 化岩层被其它岩层所覆盖时,岩溶潜水可能转变为岩 溶承压水。
A
37
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承压水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图
用途:流向,水力坡度,初见水位,水位埋深,水头
A
38
5性质
1、温度:主要受气候条件和地热控制
由于地下水形成的环境不同,其温度变化范围很大; 常随埋藏深度不同而异,埋藏越深、水温越高。
2、颜色:纯净的地下水是无色的,当含有某些化学成分或悬浮物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