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分析与预测上机报告

合集下载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精选11篇)

上机实验报告篇1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可读性:有注释。

b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c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分层缩进、隔行书写。

3.上交时间:12月26日下午1点-6点,工程设计中心三楼教学组。

请注意:过时不候哟!四、实验报告内容0.顺序表的插入。

1.顺序表的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插入。

3.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删除。

注意:1.每个人只需在实验报告中完成上述4个项目中的一个,具体安排为:将自己的序号对4求余,得到的数即为应完成的项目的序号。

例如:序号为85的同学,85%4=1,即在实验报告中应完成顺序表的删除。

2.实验报告中的源代码应是通过编译链接即可运行的。

3.提交到个人空间中的内容应是上机实验中的全部内容。

上机实验报告篇2一、《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内容1.顺序表的建立、插入、删除。

2.带头结点的单链表的建立(用尾插法)、插入、删除。

二、提交到个人10m硬盘空间的内容及截止时间1.分别建立二个文件夹,取名为顺序表和单链表。

2.在这二个文件夹中,分别存放上述二个实验的相关文件。

每个文件夹中应有三个文件(.c文件、.obj文件和.exe文件)。

3. 截止时间:12月28日(18周周日)晚上关机时为止,届时服务器将关闭。

三、实验报告要求及上交时间(用a4纸打印)1.格式:《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上机实验报告用户名se××××学号姓名学院①实验名称:②实验目的:③算法描述(可用文字描述,也可用流程图):④源代码:(.c的文件)⑤用户屏幕(即程序运行时出现在机器上的画面):2.对c文件的要求:程序应具有以下特点:a 可读性:有注释。

b 交互性:有输入提示。

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报告

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报告

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报告第一篇: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报告会计信息系统上机报告这个学期的一到九周,我们学习了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而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在机房学习如何运用金蝶财务软件处理会计业务即会计电算化。

在上机过程中,我按照课堂上所讲的,遵循运用金蝶财务软件结合会计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流程:建账——用户管理——初始化——日常业务——过账——编制报表——结账。

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遇到了几个问题:第一,在初始化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表10-4 原材料、包装物和低值易耗品余额表”,其中涉及到数量单价,那么在上面录入明细科目余额信息,建立相关的二级或者三级会计科目时就要注意选择数量金额式的辅助核算并确定计量单位。

结果为了保证在后面填制会计凭证时能顺利正确,我又得回过头查找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信息修改。

第二,在用户管理中,我以管理员的身份为财务部相关的人员授予权限时没有注意授权范围不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没有选择授权给所有人,导致了后面我在固定资产卡片上面用到固定资产变动功能时,我以管理员身份变动固定资产资料后,所变动的信息会计员都看不到。

以至于我在填制会计凭证过程中想要修正固定资产信息时始终都没办法改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方科目。

第三,在初始化录入明细科目余额过程中,我在输入数据时犯了麻痹大意的错误,在输入银行存款科目余额时就不小心输错了数据。

导致我在第一次试算就不平衡了。

还好我对照了正确的数据后发现,错在某个数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不对,于是我采取对照有小数点的数据的办法找错,索幸的是在第二行银行存款项处就找出来了错误。

第四,结转本月损益时,在计算机自动生成凭证后,我没有先回头对生成的凭证进行过账就去生成报表,结果是导致生成的报表是不平的总体上来讲,本次我个人的全程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

在实验的全程操作过程中总体上比较顺利,没有遇到太多困难。

究其原因,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因为系统的初始化阶段各项基本设置和基础资料的录入基本上都是按照实验资料的指导来进行,没有出什么差错。

信息检索上机实验报告

信息检索上机实验报告

1. 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常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和系统。

3. 提高信息检索技能,提高信息获取效率。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浏览器:Chrome3. 信息检索工具:百度、谷歌、必应等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一: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1)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概念,如信息、知识、数据等。

(2)掌握信息检索的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检索、信息评估等。

(3)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方法,如布尔检索、短语检索、自然语言检索等。

(4)通过实验,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2. 实验二: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1)了解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的特点和优缺点。

(2)学会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如关键词搜索、按时间搜索、按网站搜索等。

(3)掌握使用学术搜索引擎,如CNKI、万方、维普等,获取学术资源。

(4)通过实验,学会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获取所需信息。

3. 实验三: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1)了解信息检索策略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方法,如关键词选择、检索式构造等。

(3)通过实验,学会制定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

1. 实验一: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1)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在浏览器中输入关键词,观察搜索结果,了解搜索算法。

(3)分析搜索结果,总结信息检索的方法。

2. 实验二: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1)在浏览器中输入关键词,使用百度、谷歌、必应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

(2)尝试使用搜索引擎的高级搜索功能,观察搜索结果的变化。

(3)使用学术搜索引擎,查找相关学术资源。

3. 实验三:信息检索策略的制定(1)根据实验要求,确定关键词。

(2)构造检索式,进行信息检索。

(3)分析检索结果,调整检索策略。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信息检索原理与方法通过实验,掌握了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信息检索的流程。

同时,学会了使用信息检索工具进行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结0.25

信息分析与预测总结0.25

信息分析与预测(加粗字体为老师所划的考试重点,有些部分根据课本做适当的具体补充更适。

) 1.绪论1.1信息分析与预测的概念信息分析语预测是一项内容广泛的信息深加工活动,其活动的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已知信息内容的深加工;二是建立在这种分析基础上对未知或者未来信息的科学预测。

1.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功能作用和特点功能:信息分析语预测对其所研究的对象具有整理、评价、预测与反馈四项基本功能。

整理功能:对信息进行搜集、组织,使之由无序变为有序。

评价功能: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价,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辨新、权重、评价、荐优。

预测功能:通过对已知信息内容的分析获取未知或者未来信息;反馈功能:根据用户的实际消费效果对预测结论进行审议、评价、修改和补充。

1.2.2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作用: 1)为科学决策服务 2)为R&D 服务 3)为市场开拓服务1.2.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特点: 1)针对性 2)系统性 3)科学性 4)近似性 5)局限性1.3信息分析与预测的产生和发展 1.3.1信息分析与预测产生背景: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信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首先产生于科技信息分析与预测领域,是科技、经济和信息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9世纪及其以前的科技信息工作还不能完全称得上信息分析与预测,但它却是一个标志,表明科技信息与分析已经萌芽。

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分析与预测是产生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主要是微机)科技与远程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利用使信息分析与预测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与深化。

信息分析与预测成果的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直到这时,信息分析与预测才真正诞生。

1.3.2我国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发展状况 1)1956——1966产生和初步发展 2)1966——1976年的停滞时期3)1976——1992年的恢复和重新发展时期 4)1992年以后的发展新时期 2.信息分析与预测发展趋势1)信息分析与预测方法日趋完善2)信息分析与预测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① 研究开发智能化信息分析与预测软件系统 ② 建立信息分析与预测专用数据库 ③ 开发利用互联网络资源3)信息分析与预测产业化步伐逐渐加快 4)信息分析与预测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显著 IA 的主要环节第一部分 信息分析与预测程序 2课题选择与课题计划 2.1课题选择2.1.1课题选择的原则 1) 政策性原则 2) 必要性原则 3) 可能性原则 4) 效益相原则 2.1.2课题的来源1)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课题 2)信息用户委托的课题3)信息分析与预测人员自己提出的课题 2.1.3课题的选择选题应该严格遵循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规律,按科学的程序进行。

信息论上机实验报告

信息论上机实验报告

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报告实验一:计算离散信源的熵一、实验设备: 1、计算机2、软件:Matlab 二、实验目的:1、熟悉离散信源的特点;2、学习仿真离散信源的方法3、学习离散信源平均信息量的计算方法4、熟悉 Matlab 编程; 三、习题:1. 甲地天气预报构成的信源空间为:1111(),,,8482X p x ⎡⎤⎡⎤⎢⎥=⎢⎥⎢⎥⎣⎦⎣⎦ 小雨云 大雨晴 乙地信源空间为:17(),88Y p y ⎡⎤⎡⎤⎢⎥=⎢⎥⎢⎥⎣⎦⎣⎦小雨晴 求此两个信源的熵。

求各种天气的自信息量。

代码:x=[1/2,1/4,1/8,1/8]; y=[7/8,1/8];HX=sum(-x.*log2(x)) HY=sum(-y.*log2(y)) IX=-log2(x) IY=-log2(y) 答案:() 1.75;()0.5436H X H Y ==2、 某信息源的符号集由A 、B 、C 、D 、E 组成,设每一符号独立出现,其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4,1/8,1/8,3/16,5/16,试求该信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

代码:x=[1/4,1/8,1/8,3/16,5/16]; HX=sum(-x.*log2(x))答案:H(X) = 2.2272bit/符号3、设有四个消息分别以概率1/4,1/8,1/8,1/2传送,每一消息的出现是相互独立的。

试计算其平均信息量。

代码:x=[1/4,1/8,1/8,1/2]; HX=sum(-x.*log2(x)) 答案:H(X) =1.75bit/符号4. 设一个二元信源(只有0和1两种符号)其概率空间为:(),1X p x p p ⎡⎤⎡⎤=⎢⎥⎢⎥-⎣⎦⎣⎦0 1编程画出H 与p 的关系,并说明当P 呈什么分布时,平均信息量达到最大值。

(说明:H=-p.*log2(p)-(1-p).log2(1-p);) 代码:p= 1/1000000:1/1000:1;H=-p.*log2(p)-(1-p).*log2(1-p); plot(p,H) grid on xlabel('p'); ylabel('HP'); 图:实验二:验证熵的可加性与强可加性1. 【例2.6】有一离散无记忆信源123111(),,244a a a X p x ⎡⎤⎡⎤⎢⎥=⎢⎥⎢⎥⎣⎦⎣⎦验证二次扩展信源2X 的熵等于离散信源X 的熵的2倍,即2()2()H X H X =代码:x=[1/2,1/4,1/4];hx=sum(x.*log2(1./x))x2=[1/4,1/16,1/16,1/8,1/8,1/8,1/16,1/8,1/16] hx2=sum(x2.*log2(1./x2)) 答案:2() 1.5;() 3.0H X H X ==2. 验证两个统计独立的信源,X Y ,验证:()()()H XY H X H Y =+其中:123111(),,244a a a X p x ⎡⎤⎡⎤⎢⎥=⎢⎥⎢⎥⎣⎦⎣⎦123111(),,333b b b Y p y ⎡⎤⎡⎤⎢⎥=⎢⎥⎢⎥⎣⎦⎣⎦代码:x=[1/2,1/4,1/4]; y=[1/3,1/3,1/3];xy=[1/6,1/6,1/6,1/12,1/12,1/12,1/12,1/12,1/12] hx=sum(x.*log2(1./x)) hy=sum(y.*log2(1./y)) Hxy=sum(xy.*log2(1./xy)) 答案:() 1.5,() 1.585() 3.085H X H Y H XY ===3、条件熵的计算与熵的强可加性 验证离散二维平稳信源,满足:12121()()(|)H X X H X H X X =+某一离散二维平稳信源0121141(),,3694X p x ⎡⎤⎡⎤⎢⎥=⎢⎥⎢⎥⎣⎦⎣⎦12X X 其联合概率分布12()p X X 为:编程计算:1) 联合熵12()H X X 2) 条件熵21(|)H X X3) 验证:12121()()(|)H X X H X H X X =+代码:x1=[11/36,4/9,1/4]; x2=[11/36,4/9,1/4];b=[1/4,1/18,0;1/18,1/3,1/18;0,1/18,7/36]; HXY=0;for i=1:size(b,1) for j=1:size(b,2) if b(i,j)>0HXY=HXY-b(i,j).*log2(b(i,j)); end end end HXYHx1=sum(x1.*log2(1./x1)) Hx2=sum(x2.*log2(1./x2))b0=b(1,:); b1=b(2,:); b2=b(3,:);x1x2=[b0./x2;b1./x2;b2./x2]; Hx1x2=0;for i=1:size(x1x2,1) for j=1:size(x1x2,2) if x1x2(i,j)>0Hx1x2=Hx1x2-b(i,j).*log2(x1x2(i,j)); end end end Hx1x2 答案:12112121() 1.5426;(|)0.8717() 2.4144()(|) 2.4144H X H X X H X X H X H X X ===+=实验三:离散信道的平均互信息的计算1. 【习题3.1】 设信源12()0.6,0.4X x x p x ⎡⎤⎡⎤=⎢⎥⎢⎥⎣⎦⎣⎦通过一干扰信道,接收到符号为12[,]Y y y =,其信道矩阵为:516631,44P ⎡⎤⎢⎥=⎢⎥⎢⎥⎢⎥⎣⎦1) 求信源X 中事件1x 和2x 分别含有的自信息;2) 收到消息(1,2)j y j =后,获得的关于(1,2)i x i =的信息量;3) 求信源X 和输出变量Y 的信息熵; 4) 信道疑义度(|)H X Y 和噪声熵(|)H Y X ; 5) 接收到消息Y 后获得的平均互信息;代码:x=[0.6,0.4];p=[5/6,1/6;3/4,1/4]; Ix1=log2(1./(x(1,1))) Ix2=log2(1./(x(1,2)))pxy=[x(1,1)*p(1,:);x(1,2)*p(2,:)]; py=[x*p(:,1),x*p(:,2)];px_y=[pxy(:,1)/py(1,1),pxy(:,2)/py(1,2)]; I=log2(p./[py;py]) Hx=sum(x.*log2(1./x)) Hy=sum(py.*log2(1./py))Hx_y=sum(sum(pxy.*log2(1./px_y))) Hy_x=sum(sum(pxy.*log2(1./p)))Ixy=sum(sum(pxy.*log2(p./[py;py])))答案:12111221221.()0.737() 1.32192.(;)0.0589,(;)0.263,(;)0.0931,(;)0.32193.()0.971,()0.72194.(|)0.9635(|)0.71455.(;)0.0074I x I x I x y I x y I x y I x y H X H Y H X Y H Y X I X Y ====-=-======2. 二元信道的互信息与信源分布的关系 有二元信源:01()1X p x ωω⎡⎤⎡⎤=⎢⎥⎢⎥-⎣⎦⎣⎦有二元信道,其传递矩阵为:11p p P p p -⎡⎤=⎢⎥-⎣⎦, 其中0.2p =,即传递矩阵0.80.20.20.8P ⎡⎤=⎢⎥⎣⎦编程实现下面题目:1) 画出平均互信息(;)I X Y 随信源分布ω的关系曲线,并求出最大平均互信息。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深入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和运行原理,提高我们对信息管理和处理的能力,培养我们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思维和技能。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数据库管理系统为 MySQL,开发工具为 Visual Studio Code,以及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模拟软件。

三、实验内容1、系统分析与设计首先,我们对给定的企业管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业务流程、数据流程和功能需求等。

通过绘制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和 ER 图,明确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和数据关系。

2、数据库设计与创建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我们使用 MySQL 设计并创建了数据库。

包括定义数据表、字段、数据类型、主键、外键等,确保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完整性,以满足系统的数据存储和管理需求。

3、系统功能模块开发运用 Visual Studio Code 等开发工具,我们实现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如用户登录注册、数据录入、查询统计、报表生成等。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代码的规范性和可读性,采用了结构化和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

4、系统测试与优化完成开发后,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兼容性测试等。

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及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四、实验步骤1、需求分析(1)与企业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企业的业务现状和管理需求。

(2)对收集到的需求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确定系统的目标和功能范围。

2、系统设计(1)绘制业务流程图,清晰展示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各环节的处理逻辑。

(2)绘制数据流程图,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和处理过程。

(3)设计 ER 图,建立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确定实体、属性和关系。

3、数据库实现(1)在 MySQL 中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

(2)设置字段的数据类型、约束条件和索引,优化数据库性能。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上机实验报告本次实验内容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上机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我们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学习。

管理信息系统是指在管理决策活动中,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对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利用的系统。

根据其功能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管理信息系统分为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等不同类型。

通过学习,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和分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为后续的操作打下了基础。

其次,我们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操作实践。

在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常用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如SAP、Oracle等,并进行了相关操作。

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和分析,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技巧。

这些操作不仅加深了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最后,我们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我们了解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对市场进行分析、制定营销策略、优化生产计划、管理供应链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深刻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管理信息系统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学习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总之,本次实验对我们加深了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我们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将来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信息系统上机报告3

信息系统上机报告3

《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分析》上机报告学期:2015 1 专业班级:计应1302学号:20131201049 姓名:熊佳琦实验三、领域对象建模一、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系统类图和对象图。

2、掌握对系统类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3、掌握用状态图描述类的状态变迁;二、实验要求1、使用visio建立系统类图;2、使用visio建立系统类之间的关系;3、使用visio建立状态图;三、实验内容1、课后习题8.11。

2、画出图书管理系统中读者类的状态图。

3、某酒店预定系统中,预定房间用例的用例规约描述如下:用例名称:预定房间参与者:酒店前台描述:酒店前台人员根据旅客的入住请求,预定某个时间指定档次的房间,预定的同时旅客按规定须提交10%定金。

前置条件:前台工作人员必须已经登录到这个系统后置条件:预定信息正确的记录到系统中主事件流:1) 前台人员向系统提供需要预定房间的类型、时间和预定天数。

2) 系统确认有相应档次的空闲房间,并计算出总费用和定金。

3) 前台人员向系统提供旅客信息(姓名、地址、联系电话、证件号等)。

4) 系统记录旅客信息。

5) 前台人员确认已经交纳定金。

6) 系统记录房间已经预定,工作完成。

备选事件流:2a.没有指定类型的空闲房间,可以转到第一步或者取消预定,用例结束5a.顾客没有交纳定金,前台工作人员取消预定,用例结束。

画出类图,画出房间类的状态图。

4、某剧组售票业务如下:剧组排练好剧目后,售票中心对外宣传并通过多个售票终端进行售票。

顾客可多次买票或订票,但每一次买票或订票只能由一个顾客来执行。

票分两种:个人票或团体票;前者只是一张票,后者包括一或多张票。

每一张票不是个人票就是团体票中的一张,但是不能又是个人票又是团体票中的一张。

顾客可采用两种途径买票:一种是通过售票中心,另一种是通过自动售票机,但订票只能通过售票中心。

另外,买个人票可以通过售票中心,也可以通过自动售票机,但买团体票只能通过售票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内实践实训实验报告(2016至2017学年第一学期)
理论课程:信息分析与预测
专业名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行政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赵静
报告时间: 2016 年 11 月 26 日
一、实践实训实验基本情况描述
二、实践实训实验过程记录
B.再换关键字为作者进行分析
如图中绘制的关键字知识图谱,左侧表格是关键出现的频率进行排序的,右侧是网状的联系图,在图谱中,连线密集的是和搜索主题人力资源关系密切的,右图可以分析,人力资源和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和人力资源等有较为密切的关
人力资源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学科,各个作者可能观点观念不尽相同,所以各个
CSSCI数据为基础的引文分析,如上图所示是在《管理科学学报》发表论文的机构共现网络和在《管理科学学报》发表论文的作者共现网络。

尤其注意的是用CiteSpace
时间: 2016 年11月13 日聚类表
由以上分析可知,《情报科学》的研究热点为:数字图书馆、文献计量、研究热其中关键词为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架
三、实践实训实验总结
四、实践实训实验成绩评定
- 10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