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 16、社稷坛(一)社稷坛的主体建筑
北京九坛八庙——社稷坛

北京九坛八庙——社稷坛社稷坛,是祭祀社稷的场所名称,位于天安门西,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
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
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
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
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
因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拜殿中,1928年命名为中山公园。
全园面积为24万平方米。
社稷坛于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梁海燕先生讲,中国历代帝王在“父天母地”观念之下,都非常重视社稷坛的建造和祭祀。
社稷祭礼属于祭地之礼的范畴。
金代的社稷祭礼不仅继承了中原农业民族祭社稷的精神实质,而且注重进行他们认为具有实用意义的祈雨活动。
北京的社稷坛(中山公园)基本保留着明代遗留的社稷坛。
社稷坛的最上层铺着五色的土壤。
社稷坛中,五色土是最引人注目的: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也象征东、南、西、北、中五方。
坛中央原有一方形石柱,又名“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
石柱半埋土中,后全埋。
社稷坛的五色土在历史上都是由各地进贡而来,表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在古代,不仅五色土的进贡有限制,五色土的多少也有限制,因此厚度也不一。
五色土的颜色排列也非常有讲究,古人认为,五个方位与五方尊崇的神物结合:东方尊太嗥,辅佐为木神;南方尊炎帝,辅佐为火神;西方尊少昊,辅佐为金神;北方尊颛顼,辅佐为水神;正中尊黄帝,辅佐为土神。
五种颜色的位置刚好与五方神代表的五行相应。
社稷坛整体布局略呈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垣,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
内坛墙南北长266.8米,东西宽205.6米,红色墙身,黄琉璃瓦顶。
每面墙正中辟门,北门为主门,是一座砖石结构的三座门,黄琉璃瓦歇山顶,通面阔20米,进深7米,明间为仿木绿琉璃重昂五踩斗拱,三座门均为拱券式。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ppt课件

20
(1)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3)中轴线北延
21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 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 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圄联 军入侵北 京,中轴线也开始遭受一定程度 的破坏。民国期间, 中轴线上保护的工作 居多.但改造仍不可避免。这 段时间,北 京的中轴线开始改变,故将清末到19 49年建国前归为一个阶段,期间中轴线上的变 化 可从保护和改造两个方面来记述。
26
第四,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面貌全部更新。 第五,紫禁城南部开放为古物陈列所,成立故宫博物院。
27
民国期间对待中轴线的态度是“保护,为我而用”。 对中轴线上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体现了这条历史轴 线在城市的地位依然重要,适当的改造并设有削弱它 的重要性,现代交通的发展又起到了发展、加强中轴 线的作用。
22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23
一:保护
24
二:改造
25
5
(1)确立与建造 (2)演变与形成 (3)继承与发展
6
7
北京中轴线的历 史可上溯到元朝, 其形成与元大都 的规划建设密切 相关。至元四年 (1267年),在金 代琼华岛离宫(现 在北海公园)的基 础上, 开始营造 都城 。
8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 ,首先于积 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 心(相当今鼓楼处), 设中心台, 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 切积 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 后门桥处), 引一条正南正北的 直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 就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 之始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元大 都整体(包括城郭)基本竣工 。
某市中轴线上的建筑概述经典课件(PPT30页)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 建筑匠师蒯祥。
端门
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 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 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
保和殿
是汉族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中的一 座殿宇式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几经焚毁、重建。现存主体梁架仍为明代建筑。
乾清门
为紫禁城内廷的正宫门。
乾清宫
是中国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明清两代皇帝在 紫禁城中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明朝的十四个 皇帝和清朝的顺治、康熙都以乾清宫为寝宫。
5.老虎型给他明确方向的语言、让他 知道做 这件事 对他的 好处, 说话中 要给他 很肯定 的感觉 ,不要 怀疑他 或不放 心,直 接说明 不要拐 弯抹角 ,请他 记录彼 此沟通 的内容 。
6.孔雀型先聊轻松的话题再进入主题 、运用 图画方 式进行 沟通, 对于事 情就事 论事不 责骂当 事人, 给他赞 扬及鼓 励,多 运用一 些肢休 语言, 可到热 闹场合 进行洽 谈。
3.如果安全绳没有垂直地固定在工作 场所上 方,发 生坠落 时将使 得工人 在空中 出现摇 摆,并 可能撞 到其他 物体上 或撞到 地面造 成伤害 。
4.一个有才能的领导者会给所在的团 队或组 织带来 成功的 希望, 使人们 对他产 生一种 敬佩感 。敬佩 感是一 种心理 磁铁, 它会吸 引人们 自觉去 接受影 响力。
中国公路零公里标牌
正阳门
前门是正阳门的俗称,包括箭楼和城楼,原由 瓮城墙连为一体,后因修路分割成了两个部分。
中国建筑史】4-8第四章_宫殿、坛庙、陵墓幻灯片PPT

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台而不屋为坛,设屋而祭为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明北京 城坛庙 分布
月坛 日坛
地坛
紫禁城
社稷坛
太庙
先农坛
天坛
一、坛庙的种类
寝殿 正殿 两庑
正殿门
元代岱庙
五镇: 中镇霍山(山西霍县) 东镇沂山(山东沂州) 西镇吴山(陕西陇州) 北镇医巫闾山(辽宁北镇) 南镇会稽山(浙江绍兴)
寝殿 中殿 大殿 御香殿
二山门
山门 牌坊
四海: 东海(山东莱阳) 北海(山海关)望祭,无庙 南海(广东番禺) 西海(山西永济)望祭,无庙
·
四渎: – 江渎(四川成都) – 淮渎(河南唐县) – 河渎(山西永济) – 济渎(河南济源)
4)明堂 明堂辟雍
实测总平面
总平 面复 原想 象
中心建筑 实测平面
中心 建筑 复原 想象
2、祭祀祖先
– 1)太庙
立七庙或九庙 ; 同堂异室 奉先殿
– 2)官员家 庙
3、先贤祠
– 1)文庙 – 2)关帝庙等
二、实 例
1。北 京天坛
1)平面布局与重要建筑物
– 两重坛墙,四组建筑
1、祭祀自然神
– 1)天地日月, 风云雷雨
– 2)社稷坛 社:五土之神稷 地坛 :五谷之神
– 3)山川神—五岳、五镇、四海、
四渎
泰
五岳:
安
岱
东岳泰山(山东泰安岱庙)
庙
西岳华山(陕西华阴庙)
北岳恒山(山西浑源和河北曲阳)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1.引言1.1 概述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它是祭祀社稷神和土地神的地方,也是朝廷举行重要祭祀仪式的场所。
社稷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土地、农业以及国家安宁的敬意和祭祀之情。
在北京,最有名的社稷坛位于东城区天坛公园内,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重要遗址之一。
社稷坛的建筑特点独特而雄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与风采。
坛内主要有社殿和稷殿两座建筑,中间以台基和台阶相连。
社殿是祭祀社稷神的场所,稷殿则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两殿以壁隔开,形成了一个中轴对称的布局。
社稷坛作为北京的一处重要古迹,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
同时,社稷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社稷坛的现状并不乐观。
历史的风雨和人为的破坏使得社稷坛的建筑、壁画等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社稷坛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修复和整治工程、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社稷坛的保护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同时,加强社稷坛的文化价值宣传,增加公众对其的认识和重视,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只有坚持文化传承与保护并举,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社稷坛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关注和爱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章节分布,它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让文章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
本文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北京社稷坛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是指本文的章节分布,这里的结构是按照大纲中的1、2、3三个主要部分来组织的。
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四章宫殿、坛庙、陵墓 PPT

6、孔庙:(文庙)
①汉代起就已建立孔庙于孔丘故里鲁城阙里;唐代始, 全国范围建孔庙
②现存曲阜孔庙的规模为宋代奠基
③建筑:沣池、棂星门、大成殿、月台(舜乐用)
二、实例
(一)、天坛(见图) 1、布局特点 ①创于明初,天地合祭;清代改为祭天(冬至祭于
曲阜孔庙泮池(璧水)
曲阜孔庙大中门(第三道门)
曲阜孔庙同文门(第四道门)
曲阜孔庙奎文阁(明)
曲阜孔庙大成殿
大成殿前檐石刻龙柱
大成殿内孔子像
曲阜孔庙寝殿
思考题 1、坛庙包含的内容是什么?有哪几种类型? 2、岱庙是祭什么的?孔庙是祭什么的,又称什么? 3、日祭、月祭、天祭、地祭的方位如何?色彩的方
乾陵附墓——懿德太子墓甬道终端所绘双阙之一
乾陵永泰公主墓壁画
6、宋陵 ①八座,位于河南省巩县,洛河南岸,嵩山北麓,东 西绵延二百里 ②陵墓名称为永□陵(以永昭陵为例见图)
宋仁宗永昭陵
宋陵石驭象蕃臣
宋陵瑞禽图
宋陵石兽、石羊
宋陵石雕文、武臣像
宋朝(北)陵制特点: (1)特点:
二、唐大明宫(东内)
1、宫室:严格规整、明确中轴线 2、大明宫(考古发掘):含元殿、宣政殿、紫辰殿 3、纵列:三朝并置→纵深布置 4、三朝五门,后加大花园(见图)
5、含元殿所依据的承天门型制(隋)是门阙,因此建 立翔鸾、栖凤两阁,全组建筑形成“∏”形平面。 这一形式直接影响五代洛阳五凤楼,宋东京宣德门 和明清故宫午门。
(ⅴ)代表了一种(或多种)文化,特别是在面临不 可逆转的变迁时的传统人类居住或使用土地的突出 范例
(ⅵ)直接或明显地与具有突出普遍重要意义的事件、 生活传统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 ,首先于积 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
心(相当今鼓楼处), 设中心台, 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 切积 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 后门桥处), 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 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就 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之
始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元大都 整体(包括城郭)基本竣工 。
学习交流PPT
21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学习交流PPT
22
市肌理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 局。
学习交流PPT
4
二、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演变与 形成
• (1)确立与建造 • (2)演变与形成 • (3)继承与发展
学习交流PPT
5
建立与建造
学习交流PPT
6
北京中轴线的历 史可上溯到元朝, 其形成与元大都的 规划建设密切相关。 至元四年(1267年), 在金代琼华岛离宫 (现在北海公园)的 基础上, 开始营 造都城 。
央公园向市民开放,并改名为中山公园,增
至此.北京目城的中轴 线南起永定 门,北迭钟鼓楼, 全 长约7.8km。
学习交流PPT
15
继承与发展
学习交流PPT
16
清朝定都北京,完全继承了明北京城的中轴 线。只是将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名字改为新名,如 大明门更名为太清门,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 以及 更换宫城内大殿和后寝的名称,来表明已经改朝换 代。此后历代修缮维护,于乾隆年间, 提高永定门 规制,增建箭楼;并将天坛、先农坛的形制完善并 确定下来。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 -回复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回复【北京社稷坛讲解词】北京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庙宇,也称为社稷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东安定门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社稷坛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北京城内现存唯一的社稷坛,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祭祀习俗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北京社稷坛的建筑风格独特典雅,占地面积广阔,坛内设有社和稷两庙。
社是指帝王祭司天的地方,而稷是指祭祀地方官员颁布教化法令的地方。
社稷坛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坛门、城台、千步廊、中门、紫轩、黄衣阙、春秋庑、祭场和礼库等建筑物。
坛门是进入社稷坛的入口,呈两层结构,上部悬挂着“社稷坛”三个大字,下部有两侧对称的望柱。
进入坛门之后,便来到了城台。
城台呈方形,四周设有斜坡石阶,坛台顶部有石栏杆,整体构造稳固。
城台向前走,便是千步廊,廊下呈拱形,上方覆盖着琉璃瓦,廊檐下挂有一幅幅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景。
从千步廊中穿越而过,来到了中门。
中门是社稷坛的主要出入口,门洞宽敞,门楣上悬挂着两排金字匾额,上面刻有“赫鲁晓皇”和“明时伟业”等字样,寓意帝王祭祀的庄严和威严。
穿过中门,进入紫轩,紫轩是社稷坛中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它是为皇帝举行重大祭祀仪式而准备的,以蓝色瓦片覆盖,紫色栏杆装饰,富丽堂皇。
紫轩后面是黄衣阙,它是皇帝在社稷坛祭祀仪式中更衣的地方,阙顶有大量彩绘图案,彰显皇家的尊贵。
黄衣阙的后面,便是春秋庑。
春秋庑常用于举行祭祀庆典,主要用于供奉太祖、高祖和太宗的牌位,庑内有6根高大的石柱,支撑着整个建筑物,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春秋庑前是祭场,祭场呈方形,设有中间和四周的提示柱和三级石级,供皇帝和朝臣叩拜祭祀。
祭场两侧是礼库,礼库是储存祭祀供品的地方,内部有大小不等的长方形仓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种类的供品,如粮食、织物和皇帝的玉牒等。
北京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历史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16)
社稷坛(一)
社稷坛的主体建筑
手动翻页摄制:孙琦厚修改:王新谋
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的场所。
根据周礼“左庙右社”规制,社稷坛建在皇宫的右前方,与太庙对称。
“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土地和五谷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因此古代帝王、诸侯对社稷神的祭祀是最为隆重的。
1914年社稷坛对民众开放,称中央公园。
1925年改为中山公园。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平面图
社稷坛有两重围墙,主体建筑集中在内垣内,包括祭坛、拜殿、戟门、神库、神厨等。
在辟成公园前,社稷坛有三个大门,都在东墙,面向午门至天安门的中心御道。
南、西、北三面均不开门。
土属阴,因此社稷坛的方向与太庙相反。
太庙座北朝南,社稷坛座南朝北。
内坛虽四面都有门,但正门是北门,皇帝祭祀时都从内坛北门进出。
社稷坛街门(背面)是社稷坛的正式大门,在明朝祭祀时皇帝由此出入,清帝和王公大臣们并不由此门出入,而是走东北门。
社左门(背面,在社稷坛拍摄)是社稷坛的旁门,皇帝主祭时,陪祭的王公大臣皆由此出入。
明朝祭祀时皇帝王公大臣从社稷街门和社左门进入后,沿这条路向北走,过这个月亮门,从内坛北门进入祭坛。
东北门。
明朝时专供兵卒、夫役及小官吏出入。
在清朝,则是社稷坛出入的总大门,中门洞专供皇帝出入,左右两门洞供其他人出入。
内坛有东西南北四个门,这是北门。
北门是内坛的正门,祭祀时皇帝和王公大臣都从北门出入。
戟门始建于明代,是社稷坛的宫门。
面宽五间,原辟三个门洞,1914年辟为公园后,将社稷坛宫门改装为殿堂,五间均改为隔扇门。
戟门背面。
原来三个门洞,每个门洞里陈列24支大铁戟,共72支,铁戟是一丈一尺长的“银镦红杆金龙戟”列宫门左右,既壮丽,又威严。
戟门,现在是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会会议厅
戟门南面是享殿,又称拜殿,原为皇帝到此祭祀时休息或遇雨时行祭之处。
始建于明代。
孙中山逝世时曾在此停灵,现在叫中山堂。
拍照时中山堂内正举行孙中山、宋庆龄研究成果展。
祭坛在享殿以南,为汉白玉石砌成的正方形三层平台,四出陛,各三级。
上层边长15米,第二层边长16.8米,下层边长17.8米。
象征着“天圆地方”之说。
坛上层铺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象征五行。
五色土是由全国各地纳贡而来,象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
祭坛座南朝北,两个大香炉放在坛的北面。
坛四周建有宇墙,边长62米,高1.7米。
短墙按方向覆盖四种颜色琉璃瓦和琉璃砖。
四面均立一汉白玉石棂星门,门框亦为石制。
北墙的棂星门
北宇墙顶部覆盖着深青色的琉璃砖和琉璃瓦
西墙的棂星门,西面的宇墙墙顶覆盖的是淡黄色的琉璃砖和琉璃瓦。
这是墙的西南角
从坛墙的西南角拍摄
南墙的棂星门,墙顶覆盖的是橙红色的琉璃砖和琉璃瓦。
东墙的棂星门,东面的宇墙墙顶覆盖的是深蓝色的琉璃砖和琉璃瓦。
祭坛在内坛的中心,有路直通南门、东门和西门。
这是西门门洞,与祭坛中心和东门在一条线上。
在西门南侧,内坛墙内有神厨、神库,座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五檩,南北并列,之间加建一过厅。
这是神厨。
过厅北侧是神库。
在神厨南侧的内坛墙处开一拱门,外通墙外的宰牲亭,宰牲亭为屠宰祭祀用牺牲之处,拱门将神厨、神库与宰牲亭连接起来。
宰牲亭位于西内坛墙拱门右前方。
出西门向南走即可看到宰牲亭。
宰牲亭黄琉璃瓦歇山顶,四角重檐,方形,每边均面阔3间。
内坛南门,这对宋代石狮是后来从河北大名古刹移来的,用木棍敲打它们,就会听到一个狮子发出铁音,另一个却是铜音,甚为奇妙。
祭坛正对着内坛南门
外坛大量种植松柏等长青树,营造祭坛的庄严肃穆氛围。
社稷坛在元代就是一座著名寺庙,古柏树很多,有些甚至超过千年。
请看下集
第17集《社稷坛(二)辟为公园后增加的建筑和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