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_中轴线上的城市 PPT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ppt课件

20
(1)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3)中轴线北延
21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 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 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圄联 军入侵北 京,中轴线也开始遭受一定程度 的破坏。民国期间, 中轴线上保护的工作 居多.但改造仍不可避免。这 段时间,北 京的中轴线开始改变,故将清末到19 49年建国前归为一个阶段,期间中轴线上的变 化 可从保护和改造两个方面来记述。
26
第四,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面貌全部更新。 第五,紫禁城南部开放为古物陈列所,成立故宫博物院。
27
民国期间对待中轴线的态度是“保护,为我而用”。 对中轴线上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体现了这条历史轴 线在城市的地位依然重要,适当的改造并设有削弱它 的重要性,现代交通的发展又起到了发展、加强中轴 线的作用。
22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23
一:保护
24
二:改造
25
5
(1)确立与建造 (2)演变与形成 (3)继承与发展
6
7
北京中轴线的历 史可上溯到元朝, 其形成与元大都 的规划建设密切 相关。至元四年 (1267年),在金 代琼华岛离宫(现 在北海公园)的基 础上, 开始营造 都城 。
8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 ,首先于积 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 心(相当今鼓楼处), 设中心台, 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 切积 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 后门桥处), 引一条正南正北的 直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 就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 之始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元大 都整体(包括城郭)基本竣工 。
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 16、社稷坛(一)社稷坛的主体建筑

北京中轴线系列幻灯片(16)社稷坛(一)社稷坛的主体建筑手动翻页摄制:孙琦厚修改:王新谋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的场所。
根据周礼“左庙右社”规制,社稷坛建在皇宫的右前方,与太庙对称。
“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
土地和五谷是农业社会的根基,因此古代帝王、诸侯对社稷神的祭祀是最为隆重的。
1914年社稷坛对民众开放,称中央公园。
1925年改为中山公园。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平面图社稷坛有两重围墙,主体建筑集中在内垣内,包括祭坛、拜殿、戟门、神库、神厨等。
在辟成公园前,社稷坛有三个大门,都在东墙,面向午门至天安门的中心御道。
南、西、北三面均不开门。
土属阴,因此社稷坛的方向与太庙相反。
太庙座北朝南,社稷坛座南朝北。
内坛虽四面都有门,但正门是北门,皇帝祭祀时都从内坛北门进出。
社稷坛街门(背面)是社稷坛的正式大门,在明朝祭祀时皇帝由此出入,清帝和王公大臣们并不由此门出入,而是走东北门。
社左门(背面,在社稷坛拍摄)是社稷坛的旁门,皇帝主祭时,陪祭的王公大臣皆由此出入。
明朝祭祀时皇帝王公大臣从社稷街门和社左门进入后,沿这条路向北走,过这个月亮门,从内坛北门进入祭坛。
东北门。
明朝时专供兵卒、夫役及小官吏出入。
在清朝,则是社稷坛出入的总大门,中门洞专供皇帝出入,左右两门洞供其他人出入。
内坛有东西南北四个门,这是北门。
北门是内坛的正门,祭祀时皇帝和王公大臣都从北门出入。
戟门始建于明代,是社稷坛的宫门。
面宽五间,原辟三个门洞,1914年辟为公园后,将社稷坛宫门改装为殿堂,五间均改为隔扇门。
戟门背面。
原来三个门洞,每个门洞里陈列24支大铁戟,共72支,铁戟是一丈一尺长的“银镦红杆金龙戟”列宫门左右,既壮丽,又威严。
戟门,现在是北京市政治协商会议常委会会议厅戟门南面是享殿,又称拜殿,原为皇帝到此祭祀时休息或遇雨时行祭之处。
始建于明代。
孙中山逝世时曾在此停灵,现在叫中山堂。
拍照时中山堂内正举行孙中山、宋庆龄研究成果展。
北京中轴线

前 门
中华门
中 华 门
中华门
• 明朝时期此门叫做大明门,后来清朝建立 以后,直接把牌匾翻过来,在背面写上了 大清门。到了民国时期,本想再反过来写 上中华门,结果发现背面已经用过,所以 重新做了一个牌匾,挂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 后来,因为天安门广场的修建,中华门被 拆除,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中华门所 在地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
天 安 门
天安门
•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承天门”。皇城城门的正门,即南 门。 • 最初时,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 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天顺元年 (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 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 五间的城楼。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 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 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满语“受命于天, 安邦治民”之意。 • 在天安门城台的下部开有城门五阙。正中的门 洞高大宽敞,专供皇帝出入。 • 城门上原挂“天安门”牌匾,1949年前,曾 挂过蒋介石画像,1949年以后改挂巨大的毛 泽东画像。
乾 清 宫
交泰殿
坤 宁 宫
后三宫
• 后三宫,是紫禁城内廷中最重要的三 座宫殿,依序为;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这三座宫殿的总称。 • 乾清宫和坤宁宫各为皇帝和皇后的正 式寝宫。乾清宫代表皇帝和天,是阳 的象征;坤宁宫代表皇后和地,为阴 的象征,配上交泰殿,后三宫所象征 的意义即为:“阴阳交泰,万世昌 隆”。
天 桥
天 桥
• 天桥原为汉白玉石桥,三梁四栏。因明清 两代皇帝祭天时必经此路而命名为天桥。 • 天桥是个罗锅桥,据说站在天桥南边你看 不见前门,站在天桥北边看不见永定门。 • 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使得 杂耍表演成为天桥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 多,而且技艺超群。
北京中轴线

title Here
பைடு நூலகம்
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 长,也是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 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 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 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 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 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 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 底的规模。”
老北京的中轴线
新北京发展轴线
Title Text Here
Title Text Here
Title Text Here
Title Text Here
Title Text Here
Title Text Here
民国时期的永定门
永定门城楼(1952年)
正阳门城楼
中华门(1954年)
连接天台的中轴线
• 北京中轴线南起外 城永定门,经内城 正阳门、中华门、 天安门、端门、午 门、太和门,穿过 太和殿、保和殿、 乾清宫、坤宁宫、 神武门,越过万岁 山万景亭,寿皇殿、 鼓楼,直抵钟楼的 中心点。
•
中轴线既是北京城市框架的 脊梁,又是展现北京历史文 化名城的主线,现代北京建 设的“一线两翼”发展战略, 也是中轴线自然成为“新北 京、新奥运”的生长点。北 京因举办奥运而选择确立的 奥运主中心区,即国家体育 馆已经使原有的背景中轴线 再次延长至现在的25公里, 使奥运场馆的建设与背景古 城建筑的布局谐调地融合在 一起。这就是我们从第29 届奥运会开幕式看到的焰火 燃放从永定门燃到了国家体 育馆的实际中轴线
天安门城楼(1950年)
建在中轴线西侧的人民大会堂
建在中轴线东侧的国家博物馆
紫禁城俯瞰
景山南望北京市中轴线(2002年)
空中北望北京市中轴线(1999年)
•
Thanks
北京PPT

( 密昌丰 合 云平台 计个 、、年 街个大门 北 道县兴头 京 ( 个、 、沟 市 合 乡 怀、 级 计柔石辖 行个 、景东 政镇个平山城 单、县谷、、 位 级 房西 )个行个山城 、 乡政 、区市、海 通淀 辖 个划区州、 民单和、朝 族位延顺阳 乡)庆义、 * 147 144 33 5 2014 2 16 329
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 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八达岭长城为居庸关的重要前 哨,古称“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
明长城的八达岭段被称作“玉关天堑”,为明代居庸 关八景之一。八达岭长城是明长城向游人开放最早的 地段,八达岭景区以八达岭长城为主,兴建了八达岭 饭店和由江泽民主席亲笔题名的中国长城博物馆等功 能齐全的现代化旅游服务设施。
我国Beijing ),简称京,中华人 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是中 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 公所在地 。
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 中心位于北纬 39 °54 ′20″,东经116° 25 ′ 29″,总面 积16410.54平方千米。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 ,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3]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 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市下辖16个区县。2015年6月,北京市常住人口 2168.9万人。 北京拥有 7 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 多的城市。 2014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330.8亿元。
八达岭景区是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以其宏伟 的景观、完善的设施和深厚的文化历史内涵而著称于 世,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ppt课件

北京城中心点标牌
万春亭
位于景山的中峰,中峰的相对高度为45.7米, 是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最高和最佳的观景点。
北京南北中轴线标牌
地安门
是皇城的北门,天安门则是皇城的南门。明称 北安门,俗称厚载门,亦称后门。
钟楼
位于北京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在鼓楼北,是 老北京中轴线的北端点。原址为元大都大天寿
交泰殿
是一处历史悠久的汉族宫殿建筑,属于北京故 宫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 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 之意。是皇帝和后妃们起居生活的地方。
坤宁宫
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之精华。属于北京故宫内 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交泰殿后面。
位于紫禁城内廷中路御花园内,为钦安殿院落 之南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 院墙时所建。初名“天一之门”,清代改为 “天一门”。
北京中轴线上的建筑
园林13.1 36
永定门
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墙的正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 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城门中最大的 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永定门景观大道
正阳门箭楼占地3047平方米,建筑形式为砖砌 堡垒式,城台高12米,门洞为五伏五券拱券式,
开在城台正中,是内城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 的城门,专走龙车凤辇。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 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是北京的心脏地带,是世界上最大 的城市中心广场。
坐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市的中心、 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 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御用 建筑匠师蒯祥。
端门
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代 紫禁城的正门之一,也是清代皇城的正门,整 个建筑结构和风格与天安门相同。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课件

学习交流PPT
7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 ,首先于积 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
心(相当今鼓楼处), 设中心台, 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 切积 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 后门桥处), 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 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就 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之
始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元大都 整体(包括城郭)基本竣工 。
学习交流PPT
21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学习交流PPT
22
市肌理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影响。 中轴线决定了北京城市的格 局。
学习交流PPT
4
二、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演变与 形成
• (1)确立与建造 • (2)演变与形成 • (3)继承与发展
学习交流PPT
5
建立与建造
学习交流PPT
6
北京中轴线的历 史可上溯到元朝, 其形成与元大都的 规划建设密切相关。 至元四年(1267年), 在金代琼华岛离宫 (现在北海公园)的 基础上, 开始营 造都城 。
央公园向市民开放,并改名为中山公园,增
至此.北京目城的中轴 线南起永定 门,北迭钟鼓楼, 全 长约7.8km。
学习交流PPT
15
继承与发展
学习交流PPT
16
清朝定都北京,完全继承了明北京城的中轴 线。只是将中轴线上重要建筑的名字改为新名,如 大明门更名为太清门,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 以及 更换宫城内大殿和后寝的名称,来表明已经改朝换 代。此后历代修缮维护,于乾隆年间, 提高永定门 规制,增建箭楼;并将天坛、先农坛的形制完善并 确定下来。
北京中轴线

看到照片中间这条路吗?对,这就是北京的中轴线,从尽头的永定门城 楼开始,它会笔直地穿过北京城。
1:46
清冷的秋雨,清冷的街道。现在前门步行街的建筑 也是近年来建成的,直接的目的就是为了一种古城 风情。让我们共同祈祷这些建筑可以长命百岁,因 为至少在100年后,这些建筑也可以称为“历史建 筑”了。虽然这里的建筑缺乏历史感,但这里的吃 食还是非常有历史感的,著名的全聚德烤鸭店、都 一处烧麦馆什么
中轴线的形成
• 元大都实际上确定了现有轴 线的具体方位和走向。作为 中国封建政权中央集权的巅 峰,明清两朝耗数十代时间 打造和完善着中国最具皇权 象征意义的城市,整个帝都 围绕着紫禁城南北和东西方 向延伸,这种规划的影响到 现在依然明显。
中轴线的形成
• 实轴中轴线的特点便是,其 轴线并不是实际的道路,而 是在轴线上坐落了各种建筑, 以此来反应和强调整个轴线。
这是一个秋雨绵绵日子,是预示着北京准备完全进入冬季的日子。 对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天气绝对不是他们希望的,但绝对是我喜 欢的,因为这样的天气正好可以徒步。于是,我决定从位于北京中 轴线南部端点的永定门,步行到北部的端点钟楼。
这是1957年被拆除,又在2004年复建的永定门。11:07,我 从这里出发。
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布局的影响
图示高亮区域为改革开放后中 轴线上重点发展的区域,可见 影响直至4环以外。
北京的中轴线,是帝都百余年权力中心的真实写照,中轴线上的每座建筑,每块青 砖,都烙下了数个王朝兴衰沉浮的记忆,中轴线文化是中国古代延续至今的典型的 中央集权的表现,也是在用建筑和地理去书写一个权力中心的诞生和兴起,而百年 后,这些过往的象征似乎在新兴城市发展的冲击下残破不堪,却又在其中默默的书 写着仍属于数个世纪前的往事,而新时代下的中轴线,在活力和创新下展现着自己 蜕变后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