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翻译推理关键词形式表达逻辑含义推理规则如果P,那么Q 所有的P都是Q 为了P,一定Q P需要QP离不开Q P→Q P是Q的充分条件肯前必肯后:P→Q否后比否前:非Q→非PP→Q,Q→R 可得P→R非P和Q作为前提的时候,不能得到肯定的结论,能够得到的是可能的结论。
只有Q,才P不Q,不P除非Q,否则不P Q是P必不可少的Q是P的基础P→Q Q是P的必要条件且、和、既…又…A且B AB两者并存或,至少有一个A或B AB中至少有一个存在否定肯定式:非A→B非B→A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 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所有S都不是P (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 S → P②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 S →—P③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 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 S → P⑤不是S都是P 翻译—S → P⑥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基础知识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Part1啥是逻辑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Part4推理规则Part5矛盾关系Part6 反对关系Part1啥是逻辑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讲一个超级变态的例子来加深大家的印象:这是一道逻辑推理题例1.有一群人,里面有15个非男人,有16个非女人,男女一共25人,问,男人有几人,女人有几人?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那怎么解?非男人+男人=总数1。
15+男=总非女人+女人=总数2。
16+女=总3。
男人+女人=251。
+2。
=4。
4。
15+16+男+女=2总于是15+16+(男+女)=2总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公务员基础逻辑试题及答案

公务员基础逻辑试题及答案在公务员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测试内容。
通过逻辑题的训练,可以提高考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考试。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公务员基础逻辑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 好奇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答案:正确。
好奇心能够激发人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促使他们去探索新的领域,推动社会的进步。
2. 公务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答案:正确。
作为一名公务员,他们需要与上级、同事和社会大众进行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和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3. 环境保护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答案:正确。
环境保护是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前提,每个公民都有义务保护环境,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 金钱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
答案:错误。
金钱并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人们还应该注重个人的品德、社会贡献以及家庭幸福等方面。
二、推理题1. 如果明天下雨,那么我就会带伞。
今天没有下雨,我今天没有带伞。
问题:今天下雨了吗?答案:不知道。
题干中只给出了条件语句,但并未提供是否发生的信息。
2. 所有的猫都爱吃鱼。
小明有一只猫。
问题:小明的猫喜欢吃鱼吗?答案:不知道。
题干中并未提到小明的猫喜不喜欢吃鱼的信息。
三、演绎题1. 员工A工作认真负责,办公室整洁有序。
员工B工作认真负责,办公室杂乱无章。
因此,员工A的工作绩效比员工B好。
答案:错误。
题干中只提供了两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办公室的情况,并不能得出员工A的工作绩效比员工B好的结论。
2. A、B两个人都要去参加会议,但只有一辆车。
A是个老实人,B是个骗子。
我们让A负责开车。
答案:不正确。
题干中只提到A是个老实人,B是个骗子,并未提到他们开车的能力或经验,无法得出A应该负责开车的结论。
以上是一些公务员基础逻辑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逻辑推理是需要多加练习和思考的,希望以上内容对您在备战公务员考试中有所帮助!祝您成功!。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公考中判断推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一、必然性推理(一)命题1.直言命题:表达一个意思、一个判断的命题。
共有六种形式:(1)所有是:所有的女孩都是爱漂亮的。
凡是毛主席说的都是对的。
(2)所有非:所有的女孩都不喜欢刘亦菲。
(3)有些是:有些同学考试及格了。
(4)有些非:有些同学考试不及格。
(5)某个是:张三是公务员。
(6)某个非:张三不是公务员。
2.模态命题:表示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命题。
代表词:必然(肯定、一定,表示所有情况都如此)和可能(也许、或许,表示有些情况如此)。
四种形式:(1)必然P:张三必然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2)必然非P:张三必然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是100%)(3)可能P:张三可能考上公务员。
(张三考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4)可能非P:张三可能考不上公务员。
(张三考不上公务员的概率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100%)3.联言命题——同时成立如:(1)小王长得很帅,而且很有钱。
(2)今天不仅很晴朗,还很凉爽。
(3)我家有床,但是没有沙发。
(4)因为今天下雨,所以演唱会取消了。
4.选言命题——选择性成立两种形式(1)可兼容——或,或者:他或者是个诗人,或者是个歌唱家。
(2)不可兼容——要么……要么:他要么是个老人,要么是个小孩。
5.假言命题——假设、假如日常语言逻辑形式等价命题如果A,那么B;只要A,那么BBA?非B?非A只有A,才B B?A非A?非B除非A,否则B非A?B(1)非B?A注意:假设命题A→B为真,只有其矛盾命题(A且非B)肯定为假,其他三种情况都有可能成立:①A且B;②非A且B③非A且非B。
(二)矛盾关系1. 对于同一事物的描述只分为A 、B 两种情况,且A 、B 不交叉,我们称A 和B 是矛盾关系。
即是A 就不是B ,是B 就不是A;不是A 一定是B ,不是B 一定是A 。
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命题永远一真一假。
2. 命题形式矛盾命题直言命题有些非所有是有些是所有非某个非某个是模态命题可能非P 必然P 可能P必然非P联言命题 A 且B非A 或非B选言命题兼容:A 或B不兼容:要么A ,要么B 兼容:非A 且非B不兼容:非A 且非B 或 A 且B 假言命题A →BA 且非B3.典型习题(1)班里的玻璃晚上为打碎了,调查得知是班里的甲、乙、丙、丁中的一人所为。
行测——逻辑推理理论(简明汇总)

逻辑常识(逻辑学习总体把握)一、逻辑推理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推导出另外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
一切推理都必须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一般来说,作为推理依据的已知判断称为前提,所推导出的新的判断则称为结论。
推理大体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一)直接推理只有一个前提的推理叫直接推理。
例如:有的高三学生是共产党员,所以有的共产党员是高三学生。
(二)间接推理一般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前提的推理就是间接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必会受到惩罚,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今天你们终于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
一般说,间接推理又可以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三种形式。
(1)演绎推理所谓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性的前提得出了特殊性的结论的推理。
例如: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所以,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人民的惩罚的。
这里,“贪赃枉法的人是必定会受到惩罚的”是一般性前提,“你们一贯贪赃枉法”是特殊性前提。
根据这两个前提推出”你们今天是必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和人民的惩罚的”这个特殊性的结论。
演绎推理可分为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
a三段论b假言推理c选言推理(2)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到一般,即从特殊性的前提推出普遍的一般的结论的一种推理。
一般情况下,归纳推理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a完全归纳推理也叫完全归纳法,是指根据某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别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正确运用完全归纳推理,要求所列举的前提必须完全,不然推导出的结论会产生错误。
例如:在奴隶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封建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文学艺术有阶级性;所以,在阶级社会里,文学艺术是有阶级性的。
(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四种社会形态构成了整个阶级社会。
)b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根据同一类事物中部分事物都具有某种性质,从而推出该类事物普遍具有这种性质的结论。
公务员考试逻辑推理公式

逻辑推理公式1、所有的S是P 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 有的S不是P推论:不是所有的S是P = 有的S不是P不是所有的S不是P=有的S是P总结1:A不是后移;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S是P=不是有的S不是P总结2:A否定前件,B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C是变不是,不是变是总总结:否定前件,所有的变有的,有的变所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2、必然P 必然非P可能P 可能非P推论:不可能非P=必然P不必然非P=可能P(这两个公式根据矛盾关系可推出)推论:不是所有的S必然是P=有的S可能不是P不是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是P不是有的S不必然不是P=不是有的S可能是P=所有的S必然不是P=>所有的S可能不是P=>有的S可能不是P(这个例句多看看,对照一下,注意等号和箭头)总结:“不必然不,不可能不”先变更为“可能,必然”(没有“不必然不、不可能不”的不需要变更);否定前件;有的变所有的,所有的变有的;是变不是,不是变是;可能变必然,必然变可能;3、如果P,那么Q P -------> Q 非P<——非Q 或者非P,或者Q只有P,才Q P ----- Q 非P——>非Q 或者P,或者非Q总结:否定之后变方向,另外注意箭头的读法,顺着箭头读“如果XXX,那么XXXX”;反着箭头读“只有XXXX,才XXX”几个典型题目:a.已知A B,C非B,非C D,现在非D,求A还是非A,B还是非 Bb.已知A或B C,现在非C,求A、B、A和B、非A、非B、非A和非B等,此题答案是非A和非B;c.已知A和B C,现在非C,可推出非A或非B,或非A非Bd.假如“如果P,那么Q”为真,可以推出“P并且Q”;假如为假,可以推出“P但非Q”e.假如“只有P,才Q”为真,可以推出“Q并且P”;假如为假,可以推出“Q但非P”(d.e此类题目一般都考是假的情况)f.更复杂点的是这几类集合到一块考6、上反对关系,必有1假,可以同假;下反对关系,必有1真,可以同真;矛盾关系,必有1真1假。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必备技巧与经典例题剖析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必备技巧与经典例题剖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掌握必备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解答逻辑推理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逻辑推理的必备技巧,并通过经典例题进行剖析。
一、直言命题推理技巧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其推理技巧主要包括对当关系和推理规则。
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比如,“所有的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是矛盾关系;“所有的 S 都是P”与“所有的 S 都不是P”是反对关系。
推理规则方面,“所有→某个→有的”的推出关系要牢记。
例如:所有公务员都廉洁奉公。
根据推理规则,可以推出“某个公务员廉洁奉公”,进而推出“有的公务员廉洁奉公”。
例题:已知“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那么下面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有的苹果不是水果B 有的水果是苹果C 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D 有的水果不是苹果解析:“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根据推理规则,可以推出“有的水果是苹果”,B 选项正确;A 选项“有的苹果不是水果”与已知矛盾,错误;C 选项“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过于绝对,错误;D 选项“有的水果不是苹果”与已知不符,错误。
二、联言命题推理技巧联言命题表示多个命题同时成立。
其逻辑形式为“p 且q”。
当“p 且q”为真时,p 和 q 都为真;当“p 且q”为假时,p 和 q 至少有一个为假。
例如:“小王既聪明又勤奋”,如果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小王聪明”和“小王勤奋”都为真;如果这个命题为假,那么要么小王不聪明,要么小王不勤奋,或者两者都不具备。
例题:如果“小张有才华且有能力”是假的,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张有才华但没有能力B 小张没有才华但有能力C 小张没有才华且没有能力D 小张要么没有才华,要么没有能力解析:“小张有才华且有能力”为假,根据联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可知小张要么没有才华,要么没有能力,D 选项正确。
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

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
1. 概念关系这可是很重要的呢!比如说,苹果和水果,苹果就是水果这个概念里的具体例子呀。
这不就像班级里的你是学生的一员一样嘛。
2.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哎呀呀,就像你要去一个好玩的地方,有地图就是充分条件,而你要出门那就是必要条件。
想想看,没地图也可能找到,但不出门怎么去呀!
3. 翻译推理,可以这样理解啦,把一些话变成特定的公式来推理,就好像把复杂的密码解开一样。
比如说“如果下雨就带伞”,一旦下雨,不就得带伞嘛。
4. 真假推理超有趣的哦!就跟分辨真假话游戏似的。
比如有几个人说话,有的真有的假,你得找出真相呀。
5. 归纳推理啊,就好像总结一堆事情的共同点或规律。
好比你观察一群动物,总结出它们的一些习性特点呢。
6. 削弱论证就像是给一个说法挑刺儿。
比如说有人说这个东西特别好,你找出一些例子证明它没那么好,不就削弱了嘛。
7. 加强论证呢,相反啦,是给一个说法找支持的证据。
像有人说这个计划很棒,你找到很多证据说明它确实很棒,就是加强啦。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行测逻辑推理知识点真的很有意思,好好掌握它们,对解决各种问题都很有帮助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让你一天就看懂的逻辑推理基础知识本帖中我讲的逻辑基础是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比如最加强,最削弱等等问题,比较复杂,这帖子里就先不讲了……)不过兔子个人认为必然性推理是逻辑里面最简单最好掌握的,所以拿出来分享*^_^* 在行测中一道逻辑分值肯定大于0.7,一般在0.8~0.9之间,省考题少的话有可能一道一分,如果你逻辑强,速度快,是非常合算的。
补充一点,兔子很啰嗦,废话可能有点多,讲得很细,觉得浅了点的大人们可以直接从Part4开始看不过Part1必看!逻辑的东西真的不多,现在给个目录Part1啥是逻辑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Part4推理规则Part5矛盾关系Part6 反对关系Part1啥是逻辑请问我们讲的是什么题?逻辑推理题!OK,既然是逻辑推理,那么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题目中说对的都是对的,题目中说错的就是错的,题目中没说的我们都不知道!千万不能用言语理解的思维来做逻辑推理,否则吃亏吃大了,一方面影响做题,另一方面很容易掉进出题人挖的陷阱里去,第三就是,会浪费时间。
笑了吧笑了吧?按常识,非男人,不就是女人嘛!可是一加,就不对了吧?为什么?因为这是逻辑推理!题目没说非男人就是女人吧?没说,那你就不能凭自己常识来做题!那怎么解?非男人+男人=总数1。
15+男=总非女人+女人=总数2。
16+女=总3。
男人+女人=251。
+2。
=4。
4。
15+16+男+女=2总于是15+16+(男+女)=2总总=(15+16+25)/2可求总数=28人,男人=28-15=13 女人=28-16=12那剩下来的那三个是什么人?你不要管!题目没说,就当做不知道!这才是逻辑的思维,题目的不容置疑性!Part2关键词(基础的基础)什么叫关键词?关键词就是你在题目里看到它们的时候要印在脑子里的词!先讲逻辑语言中的关键词。
表示范畴的词:所有(任何)、有些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单独看这些词,好简单哦,可是如果把它们联系起来变成一道长长的题目头就大了现在我们来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先说范畴吧,所有(任何)和有些所有大家都没什么异议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3. 有些A是B 等价于有些B是A4. 有些A非B 不能推出有些B非A关于所有和有些的关系,我们用文氏图来说明比较让人好懂(怕看了会晕的话,就跳过吧……)集合A和集合B的相互关系1.A和B相异(所有A非B,所有B非A)2.A和B相交(有些A是B,有些B是A)3.A真包含于B 例,福建人(A)真包含于中国人(B)(所有A是B,有些A是B,有些B是A)4.A真包含B 例,中国人(A)真包含福建人(B)(有些A是B,所有B是A,有些B是A)5.A和B全同A和B范围完全一样(所有A是B,所有B是A,有些A是B,有些B是A)掉要注意的是肯定的前提只能推出肯定的结果,否定的前提只能推出否定的结果!千万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再强调一次!比如,我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都笑了,就可以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就不能说,所有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不多说然后要注意的地方来了如果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很多人想都没想就得出“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这个结论,是不是?在逻辑题里,这是错误的,推不出!在逻辑语言里的有些,有三种含义,举例说明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具体情况可以有以下几种:1.只有一个人笑了2.有两个人笑了3.有九个人笑了以上都是符合“有些”的含义的情况那么现在我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笑了,你还能笃定地说“有些看这帖子的人没笑”吗?很多人觉得我讲这些简直就是废话,但栽在这废话上的人还真不少,等会我再找个例子给你表示可能性的关键词:必然、可能这两个词单讲都没什么意思,但是一旦它们和所有跟有些连在一起的时候,就非常容易让人头大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B.有的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以下几个等价式子开始看着会有点吐血……“不可能所有是”等价于“必然有些不是”“可能有些是”等价于“不必然所有不是”“不必然所有是”等价于“可能有些不是”看出点道道没有?我这里就不列出所有的排列组合情况了这就是必然和可能的转换解题的钥匙所在1.必然/可能加上否定词后用另一个替换2.所有/有些直接替换3.肯定的变成否定,否定的变成肯定所有这类逻辑题都是这样扰乱考生视线的,明白转换关系以后就可以英勇地扫掉一大片类似的题目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圈出这三个关键词!然后一一对比,得出答案,要注意的一点是,一定要三个然后我们代入题目里去吧……题面:所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都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有些天气预报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A.有的天气预报不必然不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可能是准确无误的C.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D.所有的天气预报必然是准确无误的等价于有的天气预报不可能不是准确无误的累……这题的所有分解都在这里了,会了这题应该这一类题都会了吧……不过还是要做其他题巩固巩固才能提升我们的速度哦~速度快才是王道嘛!*^_^*表示选择性的关键词:或、且这个高中数学大家就学过了,简单点带过吧,讲或和且,主要讲的是判断真假性要使命题(A且B)为真,那么要求A和B均为真要使命题(A且B)为假,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假即可要使命题(A或B)为真,那么只要A和B中有一个为真即可要使命题(A或B)为假,那么要求A和B均为假相关的关联词:表示“且”关系的关联词有:“既……又……”“不但……而且……”“不仅……这里我们要补充一点的是“A或B”因为“或”这个词所带来的关系它包括了两种大的情况一是A和B相容(至少其一)A或者B二是A和B不相容(必居其一)要么是A,要么是B;不是A,就是B怎么理解这两句话,怎么区分这两种情况,我们用关联词区分(我在重新看这部分的时候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的,除了关联词之外,千万要再三确认到底是什么情况)比如:有一天晚上,有家小店被小偷光顾了,街只上只发现甲和乙两个人鬼鬼祟祟的,于是警察就把这两位请去谈话了。
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至少其一,既可能是他们一起偷的,也可能后警察调用了小店里的监控录像,发现只拍到一个人跑进来偷了东西又逃走了,这时候,小偷就是甲乙两个人中必居其一,如是是甲,就不是乙,如果是乙,就不是甲。
这时候,警察就会说:“你Part3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逆否命题先介绍一个符号推出符号=>(这个东西念“推出”,做逻辑题肯定要用到的东西,废话一句……)在这个符号左边的东西称为前件,右边的东西称为后件A=>B 这是一切逻辑关系的基础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我们说,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这都没什么关键的地方是一句文字表达的话,你怎么抽象出这样一个式子和关系表示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如果A那么B”“如果A就B”“只要A就B”“若A则B”“一A就B”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充分条件关系(即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前件推后件A=>B 表示必要条件的关联词“只有A才B”看到这些关联词,说明句子表示的是必要条件关系(即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后件推前件B=>A判断条件是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这很重要。
因为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你的判断就关系到这个式子的写法正确与否。
接下来是逆否命题,在这里我们说两点,1.原命题和逆否命题同真假2. A=>B的逆否命题是非B=>非A表示特殊关系的关联词.“除非A否则B”记一下就好,有个非字,所以是非A=>B不理解就记下来逆否命题的使用很重要!为什么重要?因为这个往往可以让我们发觉出题目中给的隐藏条件。
举例说明首先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解释一下。
别看这题简单,以上几个知识点都有了例4.毛爷爷说过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人不犯我是我不犯人的充要条件B.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充分条件C.人不犯我仅是我不犯人的必要条件D.当且仅当人不犯我,我就不犯人呵呵,只看这句话没什么,当是如果拿来分析,用言语理解来想问题的童鞋们估计很容易就晕掉,那怎么从题面中抽象中逻辑语句来呢?首先把文字转化为字母人犯我=A;我犯人=B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非A=>非B 等价于B=>A人若犯我,我必犯人A=>B 等价于非B=>非A整理一下我们获得的信息有1. 非A=>非B2. B=>A3. A=>B4. 非B=>非A我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看起来像是废话的东西?为什么顺序是1234不是1423?因为要再强调一次,逻辑符号=>是不能逆推的!2是由1得出的同真假命题,同理,4是由3得出的同真假命题最后综合1和4,2和3你才能得出以下结论5. A=>B ,B=>A 于是A<=>B 符号<=>,就是我们前面常说的“等价于”,可以逆推6. 非A=>非B,非B=>非A由5我们知道A是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充要条件,另外,“等价于”的另一种表述就是“当且仅当”由6我们知道非A是非B的充分且必要条件于是本题选AD很多人觉得唉呀,这有什么,太小儿科了,那么~再来一道真题实战演练例5.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那么b);如果W国的食品经常出现违规(如果b),那么联盟将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c);如果联盟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c),那么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那么d);如果联盟民众反应强烈(如果d),那么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检测(那么a),如果联盟决定在所有的入境口对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如果a),那么联盟的民众不会反应强烈(那么非d)。
由此可见AA.联盟不会提醒各成员国采取相应的措施B.W国的食品将经常出现违规C.联盟的民众将反应强烈D.联盟将决定在所有入境口岸对从W国的进口产品实行100%的检测对于循环论证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像我上面写的那样,把长长的条件全都用字母代替,然后转化为直接的字母逻辑题来判断,就会变成简单很多经过简化,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为真:1.a=>b (等价于非b=>非a)2.b=>c (等价于非c=>非b)3.c=>d(等价于非d=>非c)4.d=>a (等价于非a=>非d)5.a=>非d(等价于d=>非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