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合集下载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一、逻辑判断并非(A或B)=非A且非B⏹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六种关系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①某个S就是P,某个S不就是P; ②所有S都就是P,有的S不就是P;③所有的S都不就是P,有的S就是P; 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⑥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反对关系⑤有的S就是P,有的S不就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就是P,所有S都不就是P(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例: 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就是真的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就是假的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二、翻译推理1、单句判断①所有(凡就是)S都就是P 翻译S →P②所有(凡就是)S都不就是P 翻译S →—P③没有S就是P (所有S不就是P) 翻译P →—S 见没有改所有④没有S不就是P (所有S就是P) 翻译S →P⑤不就是S都就是P 翻译—S →P⑥不就是S都不就是P 翻译—S →—P2、否定关系1、并非所有A都就是B 等价于有的A不就是B(并非所有换成有的,就是换不就是)2、并非有的A就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就是B(并非有的换成所有,就是换成不就是)3、等价关系1、所有的A都不就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就是A2、有的A就是B 等价于有的B就是啊五个解题步骤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削弱题型方法:1、否因削弱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她因已知推理主线:因→果她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公务员考试之判断推理

公务员考试之判断推理
A。【解析】:由题干“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 ,可 知 “所有河南来京打工的都有就业许可证”,即B项为真;又“有些河南来京的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可知“有 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即C项为真;由“有些武术学校的学员当上了门卫,所有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 许可证”,可知“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即D项为真;由“所有河南来京打工的都有就业许可证”和“所有 的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可知“所有河南来京打工人员都不是武术学校的学员”,因此A项为假 。故答案选A。
A。甲排行第二,是男孩;乙排行第三,是女孩:根据甲、乙、丙三人的陈述都为真,可推出四人 关系为:丙(女孩)>甲(男孩)>乙(女孩)>丁(女孩)。根据此关系选择A 项。
20
四、复合命题 形式:直言命题A,直言命题B,
加上逻辑词项(关联词) 即复合命题两个直言命题用一个逻辑关联词连起
来得到的命题。
21
4、矛盾关系: 不存在中间状态的命题关系 永远一真一假,对一方的否定就是对另一方的肯定 (反之也对)
12
5、对当关系: (1)矛盾关系:全肯---特否; 全否---特肯
单肯---单否 (2)上反对关系: 这两个命题有中间状态, 不会永远一真一假,可能一真一假,也可能两个都是假的 即,至少一假(不能同时成立,至少一个不成立)
所以这些学生是唯物主义者 D.吃素的人不吃鱼,陈某吃素,所以陈某不吃鱼
7
例、王晶:因为李军是优秀运动员,所以,他有资格进入
名人俱乐部。
张华:但是李军吸烟,他不是年轻人的好榜样,因此,李
军不应被名人俱乐部接纳。
张华的论证使用了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Ⅰ、有些优秀运动员吸烟。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整理

公务员考试数量关系公式整理

代入排除法范围:1.典型题: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

2.看选项:选项为一组数、可转化为一组数(选项信息充分)。

3.剩两项:只剩两项时,代一项即得答案。

4.超复杂: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

方法:1.先排除:尾数、奇偶、倍数。

2.在代入:最值、好算。

数字特性一、奇偶特性:范围:1.知和求差、知差求和:和差同性。

2.不定方程:一般先考虑奇偶性。

注意是“先”考虑。

3.A是B的2倍,将A平均分成两份:A为偶数。

4.质数:逢质必2.方法:1.加减法: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a+b和a-b的奇偶性相同。

2.乘法:一偶则偶,全奇为奇。

4x、6x必为偶数,3x、5x不确定。

二、倍数特性1.整除型(求总体):若A=B×C(B、C均为整数),则A能被B整除且A能被C整除。

试用范围:用于求总体,如工作量=效率×时间,S=VT,总价=数量×单价。

2.整除判定法则:口诀法:a)3/9看各位和,各位和能被3/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9整除。

例:12345,能被3整除不能被9整除。

b)4/8看末2/3位,末2/3位能被4/8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8整除。

例:12124,能被4整除不能被8整除。

c)2/5看末位能否被2/5整除。

2看末位能否被2整除,即是不是偶数,5是看尾数是不是0或5。

拆分法:要验证是否是m的倍数,只需拆分成m的若干被+-小数字n,若小数字n能被m整除,原数即能被m整除。

例:217能否被7整除?217=210+7,所以可以被7整除。

复杂倍数用因式分解: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整除,这个数拆解后的数是否能被整除,拆分的数必须互质。

3.比例型:a)某班男女生比例为3:5,即可把男生看成3份,女生看成5份。

男生是3的倍数,女生是5的倍数,全班人数是5+3=8的倍数,男生女生差值是5-3=2的倍数b)A/B=M/N(M、N互质)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A+B是M+N的倍数,A-B是M-N的倍数。

国考省考行测公式汇总

国考省考行测公式汇总

国考省考行测公式汇总行测是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它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包括文字理解、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等方面。

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掌握一些行测的公式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国考省考行测的公式汇总。

一、文字理解1.追求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行测中,理解题目的文字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长篇阅读材料。

为了追求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可以采用以下技巧:-空读法:快速浏览整篇文章,了解大意和段落结构。

-分段阅读法:对文章进行分段阅读,理解每一段的主旨和要点。

-标记法:使用笔记本或者考试纸上的便签,标记关键词和关键句,方便后面查找。

2.推理判断的常用逻辑行测中的推理判断题目,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逻辑关系和推理方法:-全部推断法:通过观察或者推理,得出一个全部的结论。

-对应推理法:根据已知条件,通过对应关系进行推理。

-排除法:通过排除其他选项,确定最合适的答案。

-因果关系:根据因果关系进行推理和判断。

二、数量关系1.比例关系行测中经常出现比例关系题目,考察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比例公式:-速度=距离/时间-面积=长度*宽度-扇形面积=(弧长*半径)/2-比例=较小数/较大数2.积分关系积分关系是数量关系题目中常见的一种类型,涉及到正比例、反比例和多元线性关系等。

常见的积分关系公式有:- 正比例关系: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反比例关系:y=k/x(其中k为比例常数)- 多元线性关系:y = ax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三、判断推理1.图形推理图形推理是判断推理题目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涉及到图形的变化关系和规律。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图形推理公式和技巧:-线段长度的变化:计算线段的长短,观察线段的延伸方向。

-图形形态的变化:观察图形的形态、组成部分和排列方式。

-图形位置的变化:观察图形的位置关系和排列顺序。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公考资料公式汇总

公考资料公式汇总

公考资料公式汇总公务员考试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职业选择。

但是,公务员考试是一项非常严格的考试,需要准备充分和掌握各种公式和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公考资料的公式汇总,帮助您更好地准备公务员考试。

一、数学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2. 一元二次方程公式ax^2+bx+c=0x=frac{-b±sqrt{b^2-4ac}}{2a}3. 三角函数公式sin^2x+cos^2x=1tanx=frac{sinx}{cosx}cotx=frac{cosx}{sinx}4. 对数公式loga(mn)=loga(m)+loga(n)loga(frac{m}{n})=loga(m)-loga(n)5. 概率公式P(A∪B)=P(A)+P(B)-P(A∩B)P(A|B)=frac{P(A∩B)}{P(B)}6. 统计学公式均值=frac{总和}{样本数}方差=frac{∑(x-均值)^2}{样本数}标准差=sqrt{方差}二、英语公式1. 时态公式现在时:主语+动词原形过去时:主语+动词过去式将来时:主语+will+动词原形2. 代词公式主格代词:I, you, he, she, it, we, they宾格代词:me, you, him, her, it, us, them 3. 被动语态公式be动词+过去分词4. 比较级和最高级公式比较级:形容词/副词+er,more+形容词/副词最高级:形容词/副词+est,most+形容词/副词 5. 非谓语动词公式动词不定式:to+动词原形现在分词:动词-ing形式过去分词:过去式形式三、逻辑公式1. 命题公式命题是一个陈述句,可以为真或假。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

”2. 命题联结词命题联结词用于组合命题,包括“且”、“或”、“非”等。

例如:“今天天气晴朗,且我要去爬山。

”3. 真值表公式真值表用于判断命题联结词的真假。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笔记

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笔记

第一章图形推理一、规律推理:.解题原则:忽略图形的实际意义。

先观察整体、后观察局部两个数字不能构成数列.根据图形特征将图形分为三类:1、元素组成相同看位置2、元素组成相似:考虑样式3、元素组成凌乱:先看属性,后数数量(一)位置规律:.图形特征:元素组成相同.变化规律:平移(互换)、旋转、翻转.解题思维:1、黑块移动:顺时针、逆时针令黑块在外圈移动上下左右、黑在内其中,左右:行的黑块数量不变,上下:行的黑块数量改变。

2、先看整体再看局部位置换位规律:相邻的对比、跟排头对比3.旋转和翻转:判断方法: 时针方向改变:翻转时针方向不变:旋转注意画箭头的方向要统一。

4、当分类的题目中,出现了相同的元素,注意这些相同元素的位置区别,及把相同的元素一起看。

二,样式规律图形特征:元素组成相似变化规律:样式遍历、运算、变色解题思维1、整体:相同的元素出现相同的次数局部:每一个图形都出现过位置:考虑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

2、样式的运算:相加、相减求同存异去异存同3、黑白叠加:一组图形轮廓相同,颜色不同时考虑黑白叠加。

注意:黑白叠加必须将4个公式都写出来,才不会出错,顺序很重要。

''黑+白"不等于 "白+黑"(三)属性规律图形特征:元素组成凌乱。

先看属性,再考虑数数量。

变化规律:属性:曲直(曲线和直线)开闭对称:轴对称:对称轴的方向:横、竖、斜。

对称轴的数量。

中心对称。

(四)数量规律.图形特征:元素组成凌乱.变化规律:点、线、角、面、素。

.解题思维:1、点的规律:公务员考试中会考察切点、交点、折点、出头点(线与框框之间的点)。

不要算端点。

2、线的规律:直线和曲线>什么样的图形首先考虑数线:①多边形数边数。

②规则新线条的图形>既有直线又有曲线时要分开数。

》一笔画:奇点为0或者2记住一笔画的典型图形:日的变形、田的变形(2笔)。

3、角的规律:角放在最后去想。

记住角的典型图形:扇形(只有一个角)改造后的图形、故意打开的图形(点、角、面发生了变化)三角形考虑数直角。

公务员考试秒杀公式-

公务员考试秒杀公式-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一、数字推理思路框架二、数学运算基本公式1. 整除判断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位数字能否被2(5)整除。

4(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两位数能否被4(25)整除。

8(1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三位数能否被8(125)整除。

3(9)整除:观察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9)整除。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2. 奇偶特性法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如果和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

任意两个数的和是偶数,那么两个数的奇偶相同;如果和是奇数,那么一奇一偶。

3.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4.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求和=中位数×项数=平均数×项数5. 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2)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3)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4)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4,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

6.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7.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与所经历的路程相同,求解平均速度,。

8.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1)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2)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9.流水行船问题公式:(1)顺速=船速+水速(2)逆速=船速-水速10. 无动力漂流公式:漂流时间,其中t1为逆流时间,t2为顺流时间。

11. 等间隔发车公式:发车时间,其中t1为迎面相遇时间,t2为反向追及时间。

12.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1)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2)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13.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14.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推理常用公式
令狐采学
一、逻辑判断
⏹翻译推理
德摩根定律:并非(A且B)=非A或非B
并非(A或B)=非A且非B
⏹真假判断题型解题技巧
六种关系
矛盾关系(主体相同的两句话,必一真一假)
①某个S是P,某个S不是P;②所有S都是P,有的S不是P;
③所有的S都不是P,有的S是P;④P且Q,非P或非Q。

⑤P或Q,非P且非Q⑥ 如果P→Q,P→非Q(如果天下雨,路就滑)
反对关系
⑤有的S是P,有的S不是P(至少有一真);⑥所有S都是P,
所有S都不是P(至少有一假)。

包容关系
例:所有A→B 所有老师都会英语A 校长会英语B
①一直前假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真的
分析,如果A真,B截然为真。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真矛盾,哪么A一定为假
②一假后真如果题目问只有一个是假的
分析,如果B假,A截然为假。

与问题说的只有一假矛盾,哪么B一定为真
二、翻译推理
1、单句判断
① 所有(凡是)S都是P 翻译S → P
② 所有(凡是)S都不是P 翻译S →—P
③ 没有S是P (所有S不是P)翻译P →—S 见没有改所有
④ 没有S不是P (所有S是P)翻译S → P
⑤ 不是S都是P 翻译—S → P
⑥ 不是S都不是P 翻译—S →—P
2、否定关系
1、并非所有A都是B 等价于有的A不是B
(并非所有换成有的,是换不是)
2、并非有的A是B 等价于所有A都不是B
(并非有的换成所有,是换成不是)
3、等价关系
1、所有的A都不是B 等价于所有的B都不是A
2、有的A是B 等价于有的B是啊
五个解题步骤
①符号化;②找关系(六种关系);③推知其余项真假;④根据其余项真假,得出真实情况;⑤带回“矛盾或反对”项,判断其真假。

排列组合题型
1.选项信息充分,运用排除法,
2.选项不处分,找推理起点:信息最大优先,特殊信息优先
■削弱题型方法:
1.否因削弱
已知因果推理主线:因→果
否因削弱:强调原因不成立或起不到作用。

2.他因
已知推理主线:因→果
他因削弱:强调存在别的原因会导致该结果,或者导致不了该结果。

3.反例
已知推理主线:因→果
反例削弱:举出一个反例,即满足了“因”却没有得到所说的“果”。

4.因果倒置
已知推理主线:A、B两个现象同时出现→A导致了B
因果倒置:很有可能是B导致了A。

■假设、支持题型方法:
1.排他因
已知推理主线:因→果
排他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或排除其他可能性,使推理更可信。

2.否因否果
已知推理主线:因→果
否因否果:非因→非果,会支持“因→果”
3.建立联系
已知推理主线:因→果
建立联系:因果之间有跳跃,唯有建立联系才可行。

4.推论可行
已知推理主线:因→果
推论可行:因果之间有漏洞,需加前提才可行。

■解释题型关键:
解题技巧:抓住需要解释的关键信息。

■归纳题型技巧:
1.四项原则:从弱原则,整体原则,就近原则、协调原则
2.不能夸大事实
3.不能无根据地猜测
4.结论越宏观不一定好
5.“绝对答案”一般不选:必然、必须、一定、肯定。

二、图形推理
■规律推理类解题思路图
讲课老师是:点、线、角、面、素顺序讲课
做题顺序素、面、角、线、点逐一找解题切入点
列如下图,其实考察的是面的个数
1、点
A、有端点
B、拐点
C、交点
1、2\
列如上图1中有4个端点1个拐点2个交点
列如上图2中有4个端点5个拐点6个交点
2、线
A、线的线段(包含曲线、直线)
B、线的笔画
C、图形几笔画成
1、2、
列如上图1中有2个曲线1条直线
列如上图2中有7条直线2个面
*(注意:出现中文字一般都是算笔画)
3、角
A、内角(锐角直角钝角)
B、外角(锐角直角钝角)
1、2、3、
列如上图1中有5个内角5个外角
列如上图2中有7个内角4个外角
列如上图3中有1个内角0个外角(注意:扇形是极特殊图形,由2条直线与一条曲线组成,看见此图必先数角)4、面——就是封闭区域的意思
1、8
2、
3、胆列如上图1中有4个面(中间的8代表2个面)
列如上图2中有6个面
列如上图3中有4个面(胆字有4个封闭区域)
5、素(组成图形的元素)
1、No
2、?
3、
列如上图1中有2个元素(N与o)
列如上图2中有2个元素
列如上图3中有2个元素
*1、上图中的乱序解释,如果给定的题目中是24653 但是给定答案中如果没有
数字7 哪么就看有没有数字1
*2、上图中同余3854是奇偶奇偶下面的33?936 哪?处就应该选能被3整
除的数字
二、图形的位置关系
1、相离
2、相交
静态位置
3、相切外切和内切
4、内含
1、相离还分为相邻级结构
*上图表示一个0余长方形相邻、下两个图表示结构,都有左右结构组成一个字或者一个图
1、平移——元素的对应*用标号法来解题动态位置
2、旋转——元素的方向*用箭头法来解题
3、翻转——用时针法来解题(如正面描三点是顺时针,哪么
反面就用正面所描的三点就是逆时针旋转)
►►►:(组成元素完全相同就看位置,看位置如何变化)
1、平移
2、旋转连2黑点指向单独黑点为箭头方向,解题方法,箭头尾巴相交,一看
全是旋转135度
下图中位置全是逆时针旋转90度
1、抽对称A
1、对称性
2、中心对称Z
3、抽+中心对称O
三、样式属性2、曲直
1、封闭O
3、封闭与开放2、开放
C 、U
3、半封闭R 、A
(注:解题顺序—先看样式遍历,再看加减同异、存同求异、存异求同)
*下面图中就是上面图形全是轴对称,下面覆盖图形也是对称的,再直线压住曲线,三点解题,答案选A
四、空间重组
■立体折叠解题技巧总结
1.特殊面法:针对不规则的立体图形(有凸凹),选择一个特殊面(特殊面)
2.2.相邻面法:相邻面的位置关系在折叠前后要对应,不能有变动(相对面)
3.相对面法:相对面不能同时出现,但是必现其一。

(时针法及描线法)
■图形重组解题技巧总结
1.子图前后对应:原有子图在重组后要对应,不能出现多余或新图形。

2.旋转而不翻转:每个子图只能旋转,而不能翻转。

五、平面重构类
■ 数个数法:图形中分解出来不能少图,也不能多图形
■ 看时针法:图形中分解出来不能发生翻转
三、类比推理
■解题技巧
1.想关系:词义、范围、对应、条件、程度、矛盾(非A及B-生与死)
2.造句子:加“谓语”、加“宾语”、谓宾结构
3.看词性:动词、名词、形容词;抽象和具体
四、定义判断
■解题技巧
1.提取定义中的“关键信息”,并将其作为判断依据作为快速解题的切入点。

2.使用“代入法”与“排除法”相结合解题。

3.定义要件过长时,可将定义进行合理拆分,从而找出符合或不符合定义要件的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