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一招鲜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行测逻辑推理高频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其中,一些高频题型常常让考生感到棘手,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轻松应对。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些高频题型及其解题的法门。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加强削弱类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个论点和一些论据,然后要求我们从选项中选择能够加强或削弱论点的内容。
对于加强型题目,我们要着重寻找能够补充新论据、建立论据与论点之间联系或者通过举例来支持论点的选项。
比如说,如果论点是“经常运动能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那么“一项长期跟踪研究发现,坚持运动的人群心脏病发病率明显低于不运动的人群”这样的选项就能有力地加强论点。
而对于削弱型题目,则要留意那些能够直接否定论点、切断论据与论点之间联系或者给出反向论据的选项。
例如,上述论点下,“最近一项研究表明,运动与心脏病发病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这样的表述就会对论点起到削弱作用。
在解题时,我们要仔细分析论点和论据的核心内容,明确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要注意选项中一些常见的干扰项,比如无关选项、不明确选项等。
其次,再来说说翻译推理题型。
这种题型往往涉及到逻辑关联词,如“如果……那么……”“只有……才……”等,需要我们根据给定的条件进行推理。
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和翻译这些逻辑关联词,并运用推理规则得出结论。
比如,“如果 A 那么B”可以翻译为“A→B”,“只有 A 才B”则翻译为“B→A”。
在推理过程中,要熟练运用“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的规则。
以“如果天气晴朗,我就去爬山”为例,如果已知天气晴朗,那么根据规则就能得出我会去爬山的结论;如果我没有去爬山,那就可以推断出天气不晴朗。
然后是分析推理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人物、事件以及相关的条件,要求我们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推理和判断。
解题方法多种多样,比如排除法、最大信息法、假设法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

公务员行测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之一公务员考试等公职考试判断推理中逻辑判断题考点内容丰富,形式变化灵活,熟悉普通逻辑常识的同时了解掌握快速阅读、快速解答的方法和技巧,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的途径。
本文通过实例剖析了逻辑判断快速制胜十二招之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
考试中逻辑判断题题干必然要给出一些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这些条件快速求解。
面对试题,从哪里“撕开裂口”,然后让解析的思路一气呵成,这是快速解析的关键。
当题中已经给出某个确定条件时,这个既定的条件就是切入点,继续搜索与其相关的条件关联推演。
然后,把推演的结果再作为确定条件,继续寻找相关条件推演,直到完成求解。
这样的方法称做“关联推演法”。
既定条件是指直接断定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或特征的条件。
如: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北京人是翻译。
凡属假设的语句或否定的语句,都不是既定条件。
如:若上海人是编程工程师,则北京人是翻译。
(假设的条件未确定)上海人不是医生。
(否定的条件未确定)华图提示:1. 有些看似否定的语句,实际是既定条件。
如:甲不是女的。
——可知甲是男的。
2. 在直观上不能确定的条件,但经过相关关系可推断出既定条件。
如:甲、乙、丙三人分别是警官、检察官和法官,甲和法官是朋友,乙和法官是同乡。
——可推知丙是法官。
关于条件能确定,相关做推演这一逻辑判断快速制胜技巧的运用见下文实例。
例1.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
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82]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答案: C华图解析:(1)确定条件是:丁说真话。
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秒杀”逻辑推理.doc

华图教育针对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题难解的情况,经过挖掘、揣摩、总结出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如何秒杀逻辑推理,助力各位学子的2016国家公务员
考试!
主要有七法:
一、机械法。
就是主要依靠机械、刻板的思维方式来推导。
有时与常识相悖,依然按照死教条来推理。
注意:做逻辑题,选择答案不是看这个选项是否符合客观实际,而是看这个选项是否能由题干推出,在这个推出过程中是否符合机械原则。
二、画图法。
即:边读题,边用箭头、符号、图表来简化推理关系,明确逻辑主线,从而迅速找到解题突破口。
这是击破公考行测难题之逻辑推理篇的重要武器。
三、代入排除法。
方法是将题干中的已知条件,依次代入4选中,一一排除4选中的三项,求出一项。
代入排除法也是逻辑推理中的常用方法。
四、矛盾法
即首先逮住直接矛盾的两项,则其中必有一真,而且是一真三假,另两项也就肯定是假的了。
题目迎刃而解了。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有哪些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有哪些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的逻辑推理部分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
但掌握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我们更轻松、准确地应对这类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探讨一下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的解题技巧。
首先,要熟悉各种逻辑推理的题型。
行测中的逻辑推理主要包括翻译推理、真假推理、分析推理、归纳推理、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等。
每种题型都有其特点和规律,通过大量的练习,能够迅速识别题型,从而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
在翻译推理题中,准确理解并翻译题干中的逻辑关系至关重要。
比如“如果……那么……”“只有……才……”等关联词所表达的条件关系,要熟练掌握其翻译规则。
例如,“如果 A 那么B”翻译为“A→B”,“只有B 才A”翻译为“A→B”。
同时,要牢记推理规则,如“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一定”等。
通过正确的翻译和推理,能够快速得出答案。
真假推理题的关键在于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以及包容关系。
矛盾关系必定一真一假,通过找到矛盾关系,可以确定其余论断的真假情况,从而逐步推理出答案。
反对关系也有其特定的真假特性,比如“两个有的,必有一真”“两个所有,必有一假”。
分析推理题通常较为复杂,需要我们有清晰的思路。
可以采用排除法、最大信息法、假设法等。
排除法是通过题干所给信息直接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最大信息法是从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入手进行推理;假设法是在其他方法无法得出明确结论时,通过假设某个条件成立来进行推理。
归纳推理题要注意遵循“从弱原则”,避免过度推断和绝对化表述。
选项中表述过于绝对的往往是错误的,而可能性、或然性的表述更有可能是正确的。
同时,要仔细比对题干与选项的内容,确保选项内容在题干中有依据。
加强论证和削弱论证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加强论证题,要明确论点和论据,然后分析选项是通过补充新论据、建立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还是通过举例加强等方式来加强论点的。
而削弱论证题则相反,需要思考选项是通过削弱论据、切断论据与论点的联系还是直接否定论点等方式来进行削弱的。
国考行测逻辑推理必杀技

行测解题方法总结之逻辑推理一、削弱型解题方法削弱型在国考中所占比例最大。
以2010年几个例题来研究其解题思路。
㈠解题方法总结:解题三步骤1、找出解题对象,了解需要否定的命题到底是什么?2、分析命题,分析结论、论据、论证关系到底是什么?3、分析选项,看其是削弱结论还是论据,亦或论证关系。
一般而言,直接否定结论最强烈,但难度很大。
一般结论很难直接被否定,往往是通过否定论据来否定结论。
故,答案中多数是选择否定论据项。
而否定论证关系是在承认论据的前提下,只是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关联性进行了否定,这种削弱效果往往比较弱,不如直接否定论据那么彻底。
因为对关联性的否定,往往只是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以一种可能性去否定论据和结论之间的必然性。
这个需要在大量练习中体会。
在考试中,必须熟练以上程序,将其内化为一个步骤。
㈡干扰项的设置1、相反项:与题干相反,这种最容易排除。
主要是别看错试题。
到底是削弱还是支持。
2、无关项:这也容易排除,可根据主题法排除。
3、引入新条件,新证据,往往是为了削弱其论证关系,因为它所言并非题干中出现的论据和结论本身,故只能是为了削弱论证关系的,甚至是无关项。
这种选项往往是次佳项,没有最佳项时它也可以成为答案。
4、诉其缺点,不能直接从论据、论证、和论点三方面削弱,因此,削弱性非常小。
㈢解题方法1、主旨法2、排除法,排除可同时成立的选项3、【典型例题1】:2010-81. 海洋中珊瑚的美丽颜色来自于其体内与之共存的藻类生物,其中虫黄藻是最重要的一类单细胞海藻。
二者各取所需,相互提供食物。
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海水升温导致虫黄藻等藻类大量死亡,进而造成珊瑚本身死亡,引发珊瑚礁白化现象。
然而研究发现,珊瑚能通过选择耐热的其他藻类生物等途径,来应对气候变暖带来的挑战。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将削弱这一研究发现?A.一些虫黄藻能够比耐热的其他藻类耐受更高的海水温度B.有些藻类耐热性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C.有些虫黄藻逐渐适应了海水温度的升高并存活下来D.在有些已白化的珊瑚礁中也发现了死去的耐热藻类生物【我的解题分析】:1、先找出解题对象,即要削弱的是什么命题。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推理题型解答方法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推理题型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一部分。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逻辑推理题也并非难以攻克。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下各类逻辑推理题型的解答方法。
首先,我们来谈谈翻译推理题。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些条件和结论,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遇到这种题型,关键是要准确地将题目中的语句翻译成逻辑表达式。
比如“如果……就……”“只有……才……”等关联词,都有其特定的逻辑含义。
我们要牢记“如果 A 就B”可以翻译为“A→B”,“只有 A 才B”则翻译为“B→A”。
在推理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一定”的推理规则。
通过这些规则,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得出结论。
再来说说集合推理题。
这类题目往往涉及到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在解题时,我们要清晰地理解“所有”“有的”等词汇的含义和逻辑关系。
“所有”可以推出“某个”和“有的”,但“有的”不能直接推出“所有”。
同时,还要注意集合推理中的换位规则,比如“有的 A 是B”可以换位为“有的B 是A”。
通过这些基本的概念和规则,我们能够有效地解决集合推理问题。
分析推理题也是常见的类型之一。
对于这类题目,我们可以采用排除法、代入法等方法。
如果题目条件较为明确,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条件进行排除,逐步筛选出正确答案。
当条件比较复杂时,不妨尝试代入选项,看哪个选项能够满足所有的条件。
此外,还可以通过列表、画图等方式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更直观地分析题目中的关系。
真假推理题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解题的关键在于找矛盾关系、反对关系等。
一旦找到了这些关键的逻辑关系,就能迅速判断出真假情况。
比如“A→B”和“A 且¬B”就是一对矛盾关系,两者必然一真一假。
通过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我们可以逐步推断出各个论断的真假,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加强削弱题是逻辑推理中的重点题型。
对于加强论证的题目,我们要从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过程等方面去思考。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必备技巧与经典例题剖析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必备技巧与经典例题剖析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对于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
掌握必备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解答逻辑推理题目。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逻辑推理的必备技巧,并通过经典例题进行剖析。
一、直言命题推理技巧直言命题是逻辑推理中最基础的部分。
其推理技巧主要包括对当关系和推理规则。
对当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比如,“所有的 S 都是P”与“有的 S 不是P”是矛盾关系;“所有的 S 都是P”与“所有的 S 都不是P”是反对关系。
推理规则方面,“所有→某个→有的”的推出关系要牢记。
例如:所有公务员都廉洁奉公。
根据推理规则,可以推出“某个公务员廉洁奉公”,进而推出“有的公务员廉洁奉公”。
例题:已知“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那么下面说法一定正确的是()A 有的苹果不是水果B 有的水果是苹果C 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D 有的水果不是苹果解析:“所有的苹果都是水果”,根据推理规则,可以推出“有的水果是苹果”,B 选项正确;A 选项“有的苹果不是水果”与已知矛盾,错误;C 选项“所有的水果都是苹果”过于绝对,错误;D 选项“有的水果不是苹果”与已知不符,错误。
二、联言命题推理技巧联言命题表示多个命题同时成立。
其逻辑形式为“p 且q”。
当“p 且q”为真时,p 和 q 都为真;当“p 且q”为假时,p 和 q 至少有一个为假。
例如:“小王既聪明又勤奋”,如果这个命题为真,那么“小王聪明”和“小王勤奋”都为真;如果这个命题为假,那么要么小王不聪明,要么小王不勤奋,或者两者都不具备。
例题:如果“小张有才华且有能力”是假的,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小张有才华但没有能力B 小张没有才华但有能力C 小张没有才华且没有能力D 小张要么没有才华,要么没有能力解析:“小张有才华且有能力”为假,根据联言命题的真假关系,可知小张要么没有才华,要么没有能力,D 选项正确。
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朴素逻辑题秒杀技巧

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朴素逻辑题秒杀技巧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
更具体的各个部分的详细情况,我们来看看河北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点击这里可以>>>在线咨询。
大家在公务员备考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朴素逻辑这类题目,而且对于这类题也十分头疼,要么是推不出来,要么是用的时间过多。
对于这种题目有没有便捷的方法呢?下面中公教育专家为大家支招,帮助大家秒杀这类题型。
一、代入排除法对于选择题而言,代入排除法是一种常用方法,更应该是我们优先思考的方法。
具体来说带入排除法包含两种形式:第一,将选项带入题干,看其是否满足题干所给条件,若能则是正确答案,反之则为错误答案。
第二,将题干带入选项排除,即当我们读完题干的某一句话并由此得到某一结论后,不要急于往下推理,而应将其带入到选项中看能否排除掉错误选项。
例1:宋江、林冲和武松各自买了一辆汽车,分别是宝马、奥迪和陆虎。
关于他们购买的品牌,吴用有如下猜测“宋江选的是陆虎,林冲不会选奥迪,武松选的肯定不是陆虎”,但是他只猜对了其中一个人的选择。
由此可知:A.宋江选的是奥迪,林冲选的是陆虎,武松选的是宝马B.宋江选的是陆虎,林冲选的是奥迪,武松选的是宝马C.宋江选的是奥迪,林冲选的是宝马,武松选的是陆虎D.宋江选的是宝马,林冲选的是奥迪,武松选的是陆虎【答案】C。
中公解析:代入法。
将A项代入,林冲和武松的选择都猜对了,矛盾;将B 项代入,宋江和武松的选择都猜对了,矛盾;将C项代入,只有林冲的选择猜对了,符合;将D 项代入所有人的选择都猜错了,矛盾。
故答案选C。
例2:甲、乙、丙、丁是四位天资极高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舞蹈家、画家、歌唱家和作家,尚不能确定其中每个人所从事的专业领域。
已知:(1)有一天晚上,甲和丙出席了歌唱家的首次演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明:本资料由大家论坛公务员考试专区/index_66.html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自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index_66.html大家论坛,全免费公益性公务员论坛,等待您的光临!
公务员行测逻辑推理一招鲜
公务员行政能力测验的逻辑部分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方面,最终反映的是应试者各方面的个人素质,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练习。
但是对于研究公务员考试的新东方公务员考试团队而言,如何教授学员技巧,在短暂的备考时间和考试时间里尽可能地拿多分,并且要结合每一位学员的接受能力,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应试技巧则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目标。
就行政能力测验的逻辑部分而言,目前市面上有很多针对逻辑的讲义,但是个人认为与其通过讲授逻辑学的专业知识,不如告诉学员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技巧,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理由有三:第一、作为测验应试者逻辑专业知识的形式逻辑题已经淡出大家的视野,未来的大趋势正如MBA入学考试考纲所言:“逻辑推理试题的内容涉及自然和社会各个领域,但并非测试有关领域的专门知识,也不测试逻辑学专业知识,而是测试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与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第二、就逻辑推理本身的性质而言,是一种已知推未知的过程,报考公务员的应试者大多受过高等教育,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些就是一个已知的积累,因此他们具备已知推未知的前提条件;第三、在已知推未知的过程中必然涉及逻辑学的知识,但是这些也应该是大家平时了解,我们新东方公务员团队所要做的是利用大家都熟悉的逻辑基础知识达到解题的结果,并且保证速度和准确度。
下面就给大家谈谈如何用逻辑学最基础的一些知识解答大多数逻辑推理题里涉及的逻辑学的部分。
基础知识回顾:
一、何为逻辑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者多个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得思维过程,逻辑是关于推理和论证的科学。
用公式表达就是A→B。
二、三段论
由A→B,B→C得到A→C
特别注意貌似三段论的陷阱:A→B,C→B是否可以得到A-?-C,答案是不可以,在三段论中前一个逻辑关系的结论必须是后一个逻辑关系的前提,这样才能应用三段论。
三、条件关系
在A→B中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箭头指向必要条件,必要条件表达大前题。
大家在无法进行条件的判断时可以运用:充分条件--有之必然,无之未必不然;必要条件--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口诀,当然这个口诀也表达了充分和必要条件的含义。
三、等价命题的转换
原命题等价于其逆否命题,不等价于其逆命题或者否命题
四、学会把日常语言转换为条件关系
表充分条件:只要A就B、如果A就B、因为A所以B、想要A就要B等
表必要条件:不B不A、除非B不A、一定/必须B、只有B才A等
注:A表充分条件,B表必要条件
把日常语言转换为条件关系主要的作用在于把考察逻辑知识的论述题目转换为简单的表达
式,达到简化和节约时间的目的。
例题讲解:
1、【02年B】67.犯罪行为不是合法行为,故意杀人是犯罪行为。
故此我们可以推出( )。
A.故意杀人不是合法行为
B.不合法行为是犯罪行为
C.不是犯罪行为一定合法
D.有的犯罪行为是合法行为
解析:此题运用三段论,正确答案A。
2、【03年B】37.一些投资者是乘船游玩的热心人。
所有的商人都支持沿海工业的发展。
所有热心乘船游玩的人都反对沿海工业的发展。
据此可知( )。
A.有一些投资者是商人
B.商人对乘船游玩不热心
C.一些商人热心乘船游玩
D.一些投资者支持沿海工业的发展
解析:此题运用三段论,正确答案B。
3、【04年B】85.亚里士多德学院的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逻辑者不得入内”。
这天,来了一群人,他们都是懂逻辑的人。
如果牌子上的话得到准确的理解和严格的执行,那么以下诸断定中,只有一项是真的。
这一真的断定是()。
A.他们可能不会被允许进入
B.他们一定不会被允许进入
C.他们一定会被允许进入
D.他们不可能被允许进入
解析:此题考察不……不……表示的条件关系以及等价命题的转换,正确答案选择A。
4、【04年B】82.有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能有效率地运作经济,就一定能创造财富而变得富有;而这样的一个国家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它所创造的财富必须得到公正的分配;而财富的公正分配将结束经济风险;但是,风险的存在正是经济有效率运作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从上述观点可以得出以下哪项结论?( )。
A.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富有不可能并存
B.一个国家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有效率运作不可能并存
C.一个富有国家的经济运作一定是有效率的
D.一个政治上不稳定的国家,一定同时充满了经济风险
解析:首先把题干文字转换成逻辑语言就是:有效率――》富有,政稳――》公正,公正――》无风险,有效率――》有风险,再根据三段论和等价命题的转换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B。
5、【02年B】70.下列推理哪一项是正确的( )。
A.只有启开电源开关,日光灯才亮,这盏日光灯不亮,所以没有启开电源开关
B.只有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张、王二人的借贷行为是意思表示真实的行为,所以,他们之间的借贷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C.如果黄某是本案作案人,那么他就具有作案工具;如果黄某是本案作案人,那么他就有作案时间。
黄某既不具有作案工具,也没有作案时间,所以,黄某不是本案作案人D.作案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这个公司的人是熟悉现场情况的人,所以,这个公司的人是作案人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日常语言只有……才……,如果……就……,因为……所以……转换
为条件关系以及三段论的可能的陷阱,正确选项是C。
真题演练:
1、【00年】75.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都关心下属的福利,所有关心下属的福利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都很开明;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的所有管理人员不是能干的管理人员,由此可以推出()。
A.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关心下属的福利
B.有些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不开明
C.所有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D.不能干的管理人员在满足个人需求方面开明
解析:首先把题干文字转换成逻辑语言就是:能干――》关心,关心――》开明,再根据三段论和等价命题的转换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C。
2、【01年】85.只有钓鱼技术高超的人才能加入钓鱼协会;所有钓鱼协会的人都戴着太阳帽;有的退休老同志是钓鱼协会会员;某街道的人都不会钓鱼。
由此不能确认的一项是()。
A.有的退休老同志戴有太阳帽
B.该街道上的人都不是钓鱼协会会员
C.该街道上有的人戴着太阳帽
D.有的退休老同志钓鱼技术高超
解析:首先把题干文字转换成逻辑语言就是:钓协――》水平高,钓协――》戴帽,代入有的退休老同志是钓鱼协会会员;某街道的人都不会钓鱼即可得到正确答案C。
3、【02年A】62.如果某人是杀人犯,那么发案时他在现场。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张三发案时在现场,所以张三是杀人犯
B.李四不是杀人犯,所以李四发案时不在现场
C.王五发案时不在现场,所以王五不是杀人犯
D.许六不在发案现场,但许六是杀人犯
解析:此题考察如果……就……和因为……所以……表示的条件关系以及等价命题的转换,正确答案选择C。
4、【02年A】63.凡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都不是公开审理的案件。
据此,我们可以推出()。
A.不公开审理的案件都是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B.公开审理的案件都不是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
C.有关国家机密的案件可以公开审理
D.不涉及国家机密的有些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
解析:此题考察等价命题的转换,正确答案选择B。
5、【03年B】27.为了胎儿的健康,孕妇一定要保持身体健康。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她必须摄取足量的钙质,同时,为了摄取到足量的钙质,她必须喝牛奶。
据此可知( )。
A.如果孕妇不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不好
B.摄取了足量的钙质,孕妇就会身体健康
C.孕妇喝牛奶,她就会身体健康
D.孕妇喝牛奶,胎儿就会发育良好
解析:首先把题干文字转换成逻辑语言就是:胎儿健康――》孕妇健康――》足够钙质――》喝牛奶,再根据等价命题的转换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A。
更多公务员考试信息,考试真题,模拟题:/index_66.html大家论坛,大家学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