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的变迁ppt课件

20
(1)民国时期北京城中轴线沿线的变化 (2)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中轴线的发展 (3)中轴线北延
21
如果说元、明、清三代是对北京城传统中轴线的建 设时期,那么从民国时期到现在则是北京城传统中 轴线的破坏与复兴时期。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圄联 军入侵北 京,中轴线也开始遭受一定程度 的破坏。民国期间, 中轴线上保护的工作 居多.但改造仍不可避免。这 段时间,北 京的中轴线开始改变,故将清末到19 49年建国前归为一个阶段,期间中轴线上的变 化 可从保护和改造两个方面来记述。
26
第四,地安门至鼓楼前大街面貌全部更新。 第五,紫禁城南部开放为古物陈列所,成立故宫博物院。
27
民国期间对待中轴线的态度是“保护,为我而用”。 对中轴线上古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体现了这条历史轴 线在城市的地位依然重要,适当的改造并设有削弱它 的重要性,现代交通的发展又起到了发展、加强中轴 线的作用。
22
一:保护
保护和修缮活动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中轴线上重 要建筑的修缮维护,中轴线道路的展宽、修建及街 道两侧市容的维护.中轴上广场、绿化的设计、建 造.中轴线两侧重要建筑、道路的修建和控制。
二:改造
中轴线上的改造和发展主要是出于交通原因,需 要对局部地区进行拆除等。
23
一:保护
24
二:改造
25
5
(1)确立与建造 (2)演变与形成 (3)继承与发展
6
7
北京中轴线的历 史可上溯到元朝, 其形成与元大都 的规划建设密切 相关。至元四年 (1267年),在金 代琼华岛离宫(现 在北海公园)的基 础上, 开始营造 都城 。
8
元大都的规划设计中 ,首先于积 水潭东北岸选定了全城的几何中 心(相当今鼓楼处), 设中心台, 建中心阁。由中心台向南. 切积 水潭东岸向东最突出的地方(相当 后门桥处), 引一条正南正北的 直线,确定为全城的中轴线,这 就是现在北京旧城中轴线的确定 之始 至元二十二(1285年)元大 都整体(包括城郭)基本竣工 。
北京中轴线的景点介绍

北京中轴线的景点介绍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城的东、西对称轴,南起永定门,途经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公园,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
北京中轴线是世界上最罕有的历史悠久、规模巨大、保存相当完好的城市中轴线,其形成经历了元、明、清三代和当代中国,时间跨度达700多年。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历史文化的脊梁,也是北京老城的灵魂。
沿着这条中轴线,北京城以天安门为中心,向南北延伸,整个城市布局严谨而对称,层次分明,气势恢宏。
这条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市规划的灵魂和脊梁,也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和瑰宝。
沿着北京中轴线游览,可以领略到北京城的历史沧桑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游客可以参观天安门广场、故宫、景山公园等著名景点,这些景点都是北京中轴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其中,天安门广场是北京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
这里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事件的发生地,也是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重要场所。
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之作,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之一。
景山公园位于故宫后门北侧,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园林,园内建有亭台楼阁和人工山石,景色秀美。
此外,北京中轴线上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钟鼓楼、德胜门箭楼、南锣鼓巷等。
这些景点虽然不如天安门广场、故宫等著名,但同样具有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
和独特的魅力。
写作素材: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中轴线

中轴线: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开篇的话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从夏商周到元明清,出现过许多朝代,有的王朝一统天下,封疆万里;也有的王朝各自分立,割据一方。
不论是哪个朝代,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皆设置有自己的统治中心——都城。
这些都城是整个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王朝发展最繁荣的地方,也是社会影响最广泛的地方,如汉唐时期的长安和洛阳、元明清时期的北京。
作为统一王朝的都城,大多数都是经过精密规划才建造起来的。
而在古人的都城规划中,中轴线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如果说,一座都城是这个朝代的核心,那么,中轴线就是这座都城的核心,也就是一个朝代核心中的核心。
当然,历代都城的中轴线并不是同样的模式,而是随着历史文化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的。
今天北京的中轴线就是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发展变化的最终见证。
中轴线是北京城的生命线,在城市发展史与建筑艺术史上,为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给予其高度赞誉。
他说:“贯通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申、一贯到底的规模。
”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一曲用建筑演绎的华丽乐章,这样的比喻恰当而富有意义。
当然,这样的优美乐章也是有其前奏的。
北京中轴线的完美呈现,离不开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的发展与积累,包括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探索。
何谓中轴线中国古代文献,并没有明确提及“轴线”一词,更别说“中轴线”了。
直到清末民初,著名建筑学家乐嘉藻在其代表作《中国建筑史》中提出,“中干之严立与左右之对称”。
这是在描述中国古代建筑布局的特点而涉及到后世所谓的“中轴线”。
而真正明确提出“中轴线”这一概念并阐释其文化内涵的,则是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在其所著的《中国建筑史》绪论中指出,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多座建筑组合而成,其最突出的,就是主要中线的设计。
北京城的中轴线

文章题目是《北京城的中轴线》, “北京城凸字形平面”是怎么形成的?
研读细品—明确说明对象及特征
阅读第二段,指出中轴线的规模及重要价值? 要求:用圈点批注法圈画出写的是什么?规模有 多大?重要价值是什么?
研读细品—理解说明对象特征及说 明顺序
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中轴线的?
要求: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反复阅读第二 段,勾画出关键句,提取中心词。试画出中轴线的 布局,10分钟后交流。
要求:用圈点批注法圈画出写了什么及特征
1、东西两侧主要街道 (东西两侧) 2、东西单牌楼、东西四牌楼 (东单、西单、东四、西四) 3、各城门的门楼、箭楼及角楼 (四周、四角)
北海、中海、什刹海 琼华岛塔、妙应寺白塔
左 右 对 称 、 高 低 起 伏
不灵 规秀 则之 的气
拓展迁移
收集与北京城中轴线建筑相关的 材料,再实地观察北京城中轴线某 一人文景观,说说自己的观感,或 写一篇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课文介绍了北京城的凸字形平 面的形成,北京城的中轴线的规模 ,中轴线上及其周围 的建筑布局,突出中轴线的雄伟气魄,强调其重要价值, 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第1段介绍北京城的凸 字形平面的形成及对它的评价,目的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 象---北京城的中轴线;第2段具体介绍北京城的中轴线的 规模、重要价值及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突出了中轴线的 雄伟气魄;第3段介绍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京城四周的建 筑特色。中间部分先概括介绍北京城的布局,从而引出 “北京城的中轴线”这一说明对象,进而引出中轴线的规 模及重要价值。紧接着具体介绍中轴线上的建筑布局,突 出中轴线的雄伟气魄。最后总结上文,对中轴线的雄伟气 魄给予高度的评价和赞美。
为什么作者要称这是一条“最伟大” 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元代在元代,元大都城墙即为左右对称,南边正门丽正门即在中轴线上。
皇城坐落在中轴线上,也是左右对称的。
但自皇城以北,中轴线向西偏斜2°。
在这个偏斜中轴线上的地安门向西偏离子午线200多米,而元大都的钟鼓楼已向西偏离子午线近300米。
这个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余公里后,即为忽必烈入主中原前的国都元上都(今锡林郭勒正蓝旗兆奈曼苏默)。
明清除西直门以北城墙的一角外,明清北京城基本按元代的中轴线对称(从卫星地图上看北京故宫可以明显发现其西斜),但北部偏斜的中轴线被矫正过来。
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上建筑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箭楼(1957年拆除)、永定门城楼(1957年拆除,2005年重建)、天桥(1934年拆除)、正阳桥坊(五牌楼)、正阳门(前门)箭楼,正阳门城楼、中华门(明称大明门,清称大清门,民国时改为中华门,1954年拆除)、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坤宁门、御花园、钦安殿、顺贞门、神武门、北上门(1956年拆除)、景山门、绮望楼、万春亭、寿皇门、寿皇殿、地安门(1954年拆除)、万宁桥、鼓楼和钟楼。
从北往南依次为,钟楼、鼓楼、万宁桥、地安门、景山(寿皇殿、寿皇门、万春亭、绮望楼、景山门、北上门)、故宫(神武门、顺贞门、钦安殿、御花园、坤宁门、坤宁宫、交泰殿、乾清宫、乾清门、保和殿、中和殿、太和殿、太和门、午门)、端门、天安门、中华门、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正阳桥坊、天桥、永定门城楼和永定门箭楼。
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东便门─西便门、崇文门─宣武门、太庙─社稷坛、东三座门─西三座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华门─西华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
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故宫的建筑多数东西对称。
太和殿等主要建筑坐落在中轴线上。
北京城的中轴线PPT课件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32
6
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钟鼓楼
地安门
景山
太和殿
神武门
中华门
天安门 正阳门
永定门
7
•中轴线上的建筑有什么特 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 分析。
8
北京的中轴线汇集了北京古代建筑的精髓。
9
高潮
前半极点 前半尾声
序幕
起点(终点)
永 正中太 神 景 地
定 阳华和 武 山 安
门 门门殿 门
门
北 鼓钟 楼楼
10
像一首雄伟的诗,像一首铿锵有力的歌
11
——
建 筑 是 凝 固 的 音 梁乐 思。 成
12
•中轴线周围的建筑有什么 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进 行分析。
13
北 京 城 区 分 区 图
14
北
德胜门
安定门
先农坛
天坛
15
☺了中具轴体线的是形一迹条走,抽甚象进至的文随直建线本筑,:高但度它的因起这伏些而建具筑有而了有
跳动的乐感。它的伟大不仅体现在中轴线及沿线 的建筑上,更体现在它独有的设计理念和因之形 成的城市布局和规模。所以作者盛赞道:“有这 样气魄的建筑总布局,以这样规模来处理空间, 世界上就没有第二个!”
1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馆堂 内的梁思成铜像
2
☼本文是一篇介绍事物的特征的 文章。请思考:
☼文章介绍的事物是什么? ☼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北京中轴线的介绍

北京中轴线的介绍北京中轴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重要景观线之一,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
它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线路,东起景山公园的中轴线标志牌,西至天坛,全长约7.8公里。
中轴线贯穿了北京市的许多重要历史和文化景点,如天安门广场、故宫、天坛等,成为了北京古都的核心标志之一。
在北京古都的规划中,中轴线被视为天人合一的象征物。
相传,明代皇帝朱棣在建筑故宫时,曾亲自站在天安门上观察山水及道路的走向,根据风水学原理挑选而成。
中轴线被认为连接了人类与自然的纽带,也象征着君主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明、清两代的皇帝们在这条线上修建了一系列宫殿、寺庙、坛亭等宏伟建筑,形成了一片古老而庄严的皇城文化。
中轴线上最重要的景点当属故宫。
故宫,原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之首。
故宫坐落在中轴线上,占地面积约为179公顷,建筑面积达到15.7万平方米。
它由外廷和内廷组成,外廷是行政办公区,而内廷是皇帝及其家族居住的地方。
故宫充满了古老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是游客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绝佳场所。
中轴线上的另一个重要景点是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的皇家祭祀场所,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祭天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天坛占地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祈年殿等。
圜丘坛是天坛的核心建筑,形似圆形坛,象征天地相合,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场所。
祈年殿是天坛的主殿,皇帝在此祈祷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等,以祈求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
天坛以其庄严而庄重的气氛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
除故宫和天坛外,中轴线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景点,如天安门广场、景山公园、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这些景点既有古代建筑的庄严肃穆,又有现代建筑的雄伟气势,集中展示了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文化和风貌。
总之,北京中轴线作为中国古都北京的重要景观线,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游览中轴线上的景点,不仅可以领略到中国古代皇城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可以感受到现代北京的繁华和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北京中轴线

前 门
中华门
中 华 门
中华门
• 明朝时期此门叫做大明门,后来清朝建立 以后,直接把牌匾翻过来,在背面写上了 大清门。到了民国时期,本想再反过来写 上中华门,结果发现背面已经用过,所以 重新做了一个牌匾,挂在了原来的位置上。 • 后来,因为天安门广场的修建,中华门被 拆除,1976年毛主席去世后,在中华门所 在地建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毛主席纪念堂。
天安门
天 安 门
天安门
• 天安门: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 原名“承天门”。皇城城门的正门,即南 门。 • 最初时,它仅是一座三层五间式的木结构 牌楼,名字叫做“承天门”。天顺元年 (1457年),牌楼毁于雷火,八年后的成 化元年(1465年)重建为面阔九间、进深 五间的城楼。
•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承天门再次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在 废墟上进行了大规模改建,重修为一座城楼, 名字也改成“天安门”,取满语“受命于天, 安邦治民”之意。 • 在天安门城台的下部开有城门五阙。正中的门 洞高大宽敞,专供皇帝出入。 • 城门上原挂“天安门”牌匾,1949年前,曾 挂过蒋介石画像,1949年以后改挂巨大的毛 泽东画像。
乾 清 宫
交泰殿
坤 宁 宫
后三宫
• 后三宫,是紫禁城内廷中最重要的三 座宫殿,依序为;乾清宫、交泰殿、 坤宁宫这三座宫殿的总称。 • 乾清宫和坤宁宫各为皇帝和皇后的正 式寝宫。乾清宫代表皇帝和天,是阳 的象征;坤宁宫代表皇后和地,为阴 的象征,配上交泰殿,后三宫所象征 的意义即为:“阴阳交泰,万世昌 隆”。
天 桥
天 桥
• 天桥原为汉白玉石桥,三梁四栏。因明清 两代皇帝祭天时必经此路而命名为天桥。 • 天桥是个罗锅桥,据说站在天桥南边你看 不见前门,站在天桥北边看不见永定门。 • 解放前,许多江湖艺人在天桥撂地,使得 杂耍表演成为天桥一大特色,不但项目繁 多,而且技艺超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材料: 20世纪80年代末,为迎接亚运会 的召开,北京打通了北中轴线,这是 元大都兴建以来700多年间,中轴线第 一次向北延伸,其长度由过去的7.8公 里增加到13公里。根据北京市1991年 至2010年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中轴 线将由现在的13公里延伸至2城的中轴线》 梁思成
梁思成
主要内容
第一段: 介绍北京凸字形平面是逐步发 展而来及对它的评价。
介绍北京中轴线的规模价值、 第二段: 建筑布局。
介绍北京中轴线东西两侧及北 第三段: 京城四周的建筑特色。
1.朗读全文,整体感知。 思考:本文要说明的事物是什么? 课文以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北京城的中轴线 空间顺序(从南到北) 2.作者抓住了北京中轴线的什么特征 进行说明的?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
(长达8公里、最长 最伟大、贯穿全 城 规模宏大,气魄雄伟)
3.为什么说中轴线是伟大的? 中轴线伟大在何处呢?
4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度都一样吗? 高度相同和不同各给人什么感觉?
5 .根据第二段内容画北京中轴 线的平面图,并做简单的讲解。
永定门
南
北 京 城 的 中 轴 线
北
6.时代在发展,北京在发展,北京中轴线 有没有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