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西省太原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学业诊断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说明: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钟鼓、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北京中轴线”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皇家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国家礼仪和公共建筑以及居中道路遗存等五大类遗存共同组成,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现了《周礼·考工记》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摘编自施雨岑、王鹏、徐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申遗成功》)材料二中轴线上大部分建筑的前身都可以追潮到明代,清代在继承明北京城的基础上虽略有改建,但整体依然承袭历史。

近代后,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中轴线上的建筑几乎都丧失了原本的功能,坛庙辟为公园不再是祭祀仪礼场所,紫禁城被开放成为博物馆,钟鼓楼也不再进行报时工作……旧的功能被新功能取代,在不断适应着新的时代与社会。

除了文化遗存,元大都的水系规划也一直被明清沿用,并且保存至今,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一环。

一根中轴线记录了三朝的历史,留下了三朝的遗迹。

若干个历史拐点在这条中轴之上发生,自元代开始,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物质遗存也都集中于此。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6分)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近期学校组织“走近中轴线”系列学习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完成1-4题。

【溯源·了解】1. 同学们搜集整理了北京中轴线的资料,准备装订成册。

请你阅读下面小西同学整理的文稿, 完成(1)-(2)题。

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7.8公里,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盛赞为“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甲】这条横亘北京城的传奇“脊梁”,将左右对称的建筑群连在一起,使城市呈现出“中轴突出、两翼对称”的特色。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

它是北京城的空间之轴,更是文化之轴,张显了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遗产价值。

2022年5月 25日,【乙】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乙】获通过,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

越来越多的重点文物、古建筑得以腾退修缮,恢复了历史风貌。

北京中轴线因多方的不辍努力焕发出新的生机。

(1) 文稿中加点词语“张显”书写有误,请你用楷体正确、规范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2分)(2)在文稿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 【甲】”。

【乙】 “ ”B. 【甲】。

”【乙】 “ ”C. 【甲】。

” 【乙】《》D. 【甲】”。

【乙】《》【探寻·感悟】同学们在“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后,以不同形式呈现自己的收获。

2.下面是小北同学在活动后为校刊写的一则消息。

请你根据要求,完成(1)-(2)题。

我校同学积极参加“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10月24日,我校同学参加了“探寻中轴文化”线上学习活动。

上午,同学们翘首以盼的“探寻中轴文化”系列活动启动。

随后同学们有选择地参加了线上学习活动:有的参加了“中轴线上读懂故宫”故宫建筑艺术公开课公益活动,有的观看了纪录片《北京中轴线》,有的聆听了“中轴线上的声音”民俗文化艺术讲座。

2022-2023学年北京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初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2023学年北京东城区广渠门中学初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2北京广渠门中学初三(上)期中语文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2022.11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城的中轴线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首都新文化风貌。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中轴线,学校组织了“探访中轴名胜,触摸北京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撰写了关于中轴线的介绍性文字。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6分)如果把北京比作一本书,中轴线无疑就是书脊.。

一线牵一城,中轴线上【甲】了北京建筑的精华,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明清中轴线南起永定门,沿线北行便是正阳门,它的正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御路。

沿着御路北行,天安门巍然屹立。

走过天安门,迎面是端门,之后便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再往北便依次是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自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东西对称.分布。

暮鼓晨钟,古老的报时中心已成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的建立使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现代,最终与大自然(róng)为一体。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乙】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在新时代依旧风(cǎi)无限。

1.撰稿的同学对下面的注音和汉字没有把握,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书脊.(jǐ)对称.(chèng)融为一体风彩B.书脊.(jí)对称.(chèn)溶为一体风采C.书脊.(jí)对称.(chèng)溶为一体风彩D.书脊.(jǐ)对称.(chèn)融为一体风采2.同学们就【甲】【乙】两处词语的使用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汇集彰显 B.凝结彰显C.汇集凸显 D.凝结凸显第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介绍了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第3—4题。

(4分)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

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末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脊梁一样,贯穿南北,两翼对称。

梁思成先生把这种在中国古代大建筑群平面中统帅全局的轴线称为“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被称为中国都城规划的典范之作。

元朝四年(1267年),在金代琼华岛离宫的基础上开始建造元朝的都城。

先在积水潭东北岸设置中心台,再由中心台引一条正南正北的直线作为全城的中轴线。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扩建外罗城,修建永定门。

至此,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千米全部竣工。

中轴线是中国传统思想在城市建筑上的反映,是古都北京的文化脊梁。

“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中国自古有北极崇拜的居中观,明代北京城扩展南城之后,紫禁城处于全城居中靠北的位置,符合“坐北朝南”“南面而王”的理念。

“象天法地”,将都城位置与天象中的北辰相对,中轴线及两侧建筑群的排布以星辰排布为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信仰。

“左祖右社”,宫殿的左边(东)是皇家太庙,右边(西)是社稷坛,这体现了古代礼制中重祖先、敬土地的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中轴线的重心由紫禁城南移至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成为核心。

在皇家祭祖的太庙以南200米建造了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现合并组建为国家博物馆),蕴含着铭记历史、传承文化的深意;在社稷坛以南200米建造了人民大会堂,这里是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地方,如此规划寓意深刻。

进入本世纪,中轴线逐渐延伸,在北延长线上集中建造了一批规模宏大的体育设施,“鸟巢”和“水立方”分列于中轴线北端的两侧,也形成了对称的格局。

随着中轴线北延南伸的逐步实现,以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脚步渐近,历经风雨的北京中轴线,正像承载着它的这座城,焕发新的生机。

(取材于谭烈飞、张馨予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2023年1月28日,《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公布实施。

2023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2023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含答案)

2023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2023.11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8页。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中轴线是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礼仪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居中道路遗存,与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jǐng然有序的城市建筑群。

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矗立着两座古老建筑——钟楼和鼓楼。

mù鼓晨钟,曾代表最古老、最正宗的北京时间。

自先秦以来,每逢节日庆典,我们的祖先都会击鼓鸣钟,以示庆贺。

钟声高亢阳刚,象征庄严贤明【甲】鼓声悠yáng深沉,象征厚德载.物。

据记载.,钟鼓楼最早建于元代,有着700余年的历史。

2005年春节前夕,钟鼓楼文保所的专家们成功仿制出中国古代的铜刻漏。

当年除夕之夜,随着铜漏壶中的水流尽,铜刻漏东边的铙神准时张开双臂,敲响了悦耳的铙声。

八声过后,五位身穿大红袍的鼓手有节奏地敲响了鼓楼上的定更鼓。

北面的钟楼上,制一条中轴线,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气魄和底蕴,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乙】时序更替,万象更.新。

钟声与鼓声汇合,历史与现代交响。

人们在这里分享古都文明,聆听时代声音。

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 厚德载.物 zài记载. zǎi脊.梁 jǐ万象更.新 gēngB. 厚德载.物 zǎi记载. zài脊.梁 jí万象更.新 gèngC. 厚德载.物 zài记载. zǎi脊.梁 jí万象更.新 gèngD. 厚德载.物 zǎi记载. zài脊.梁 jǐ万象更.新 gēng2. 根据拼音,依次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 井暮扬B. 井幕杨C. 景暮杨D. 景幕扬3. 根据文段内容,在【甲】和【乙】处填入标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甲,乙” 。

北京市怀柔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市怀柔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附答案)

北京市怀柔区2023_2024学年九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模拟测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城的中轴线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首都新文化风貌。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中轴线,学校组织了“探访中轴名胜,触摸北京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撰写了关于中轴线的介绍性文字。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第1—2题。

(6分)如果把北京比作一本书,中轴线无疑就是书脊。

一线牵一城,中轴线上【甲】了北京建筑的精华,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北行,明清中轴线南起永定门,沿线北行便是正阳门,它的正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御路。

沿着御路门,之后便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再往北便依次是紫禁天安门巍然屹立。

走过天安门,迎面是端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自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东西对称分布。

暮鼓晨钟,古老的报时中心已成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的建立使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现代,最终与大自然(róng)为一体。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乙】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在新时代依旧风(cǎi)无限。

1.撰稿的同学对下面的注音和汉字没有把握,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2分)A.书脊(jǐ)对称(chèng)融为一体风彩B.书脊(jí)对称(chèn)溶为一体风采C.书脊(jí)对称(chèng)溶为一体风彩D.书脊(jǐ)对称(chèn)融为一体风采2.同学们就【甲】【乙】两处词语的使用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汇集彰显B.凝结彰显C.汇集凸显D.凝结凸显第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介绍了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第3—4题。

(4分)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

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

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

精品解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北京市怀柔区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北京市怀柔三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三语文期中试题一、基础·运用(共14分)北京城的中轴线展现了北京的历史文化传承和首都新文化风貌。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感受中轴线,学校组织了“探访中轴名胜,触摸北京文化”语文实践活动。

第一组同学在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撰写了关于中轴线的介绍性文字。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如果把北京比作一本书,中轴线无疑就是书脊。

一线牵一城,中轴线上【甲】了北京建筑的精华,见证了北京城的沧桑变迁。

明清中轴线南起永定门,沿线北行便是正阳门,它的正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御路。

沿着御路北行,天安门巍然屹立。

走过天安门,迎面是端门,之后便是紫禁城的正门——午门。

再往北便依次是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

自永定门起: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东西对称分布。

暮鼓晨钟,古老的报时中心已成历史。

奥林匹克公园、鸟巢、水立方的建立使壮美的中轴线从历史延伸到现代,最终与大自然(róng)为一体。

时光流转,岁月荏苒,【乙】中华文化的中轴线在新时代依旧风(cǎi)无限。

1. 撰稿的同学对下面的注音和汉字没有把握,你认为正确的一项是()A. 书脊(jǐ)对称(chèng)融为一体风彩B. 书脊(jí)对称(chèn)溶为一体风采C. 书脊(jí)对称(chèng)溶为一体风彩D. 书脊(jǐ)对称(chèn)融为一体风采2. 同学们就【甲】【乙】两处词语的使用展开了讨论,你认为下列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汇集彰显B. 凝结彰显C. 汇集凸显D. 凝结凸显第二组同学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后,介绍了正阳门在历史上的重要功用。

阅读后请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正阳门曾是国家的礼仪之门。

作为明清两代都城的正门,正阳门在京师诸门中规制最高。

皇帝每年去天坛祭天和到先农坛亲耕,都要通过正阳门。

2024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六十六中初一(上)期中语文2023.11试卷说明 1.本试卷共五道大题,共8页。

2.卷面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题答案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基础·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北京中轴线是由古代皇家宫苑建筑、古代礼仪祭祀建筑、古代城市管理设施、居中道路遗存,与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jǐng然有序的城市建筑群。

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北端,矗立着两座古老建筑——钟楼和鼓楼。

mù鼓晨钟,曾代表最古老、最正宗的北京时间。

自先秦以来,每逢节日庆典,我们的祖先都会击鼓鸣钟,以示庆贺。

钟声高亢阳刚,象征庄严贤明【甲】鼓声悠yáng深沉,象征厚德载.物。

据记载.,钟鼓楼最早建于元代,有着700余年的历史。

2005年春节前夕,钟鼓楼文保所的专家们成功仿制出中国古代的铜刻漏。

当年除夕之夜,随着铜漏壶中的水流尽,铜刻漏东边的铙神准时张开双臂,敲响了悦耳的铙声。

八声过后,五位身穿大红袍的鼓手有节奏地敲响了鼓楼上的定更鼓。

北面的钟楼上,制作于明永乐年间的大铜钟随后响起浑厚的钟声。

“漏刻计时,击鼓定更,撞钟报时”景象在钟鼓楼再现。

一条中轴线,展示了古都北京的气魄和底蕴,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乙】时序更替,万象更.新。

钟声与鼓声汇合,历史与现代交响。

人们在这里分享古都文明,聆听时代声音。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厚德载.物zài记载.zǎi脊.梁jǐ万象更.新gēngB.厚德载.物zǎi记载.zài脊.梁jí万象更.新gèngC.厚德载.物zài记载.zǎi脊.梁jí万象更.新gèngD.厚德载.物zǎi记载.zài脊.梁jǐ万象更.新gēng2.根据拼音,依次填入汉字,正确的一项是()A.井暮扬B.井幕杨C.景暮杨D.景幕扬3.根据文段内容,在【甲】和【乙】处填入标点,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甲,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的中轴线》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18—19题。

(共8分)
①从北京的地图上可以看到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历史上,这条中轴线长达7.8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鼓楼。

建筑大师梁思成这样赞美这条中轴线:“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②中轴线始于元朝对大都城的规划设计,至明清两朝形成了现有的规模。

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前后疏密有致,色彩对比强烈。

进永定门北行,一条笔直的大街会把你引向高大的正阳门楼,在门前百余米的地方一座宽大雄伟的牌楼和一座大石桥为其做了前卫。

过了正阳门,红墙黄瓦的建筑代替了青砖灰瓦的建筑,这就是雄踞于中轴线上的皇城。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门,经长长的御路(民国时已拆除),到天安门,形成第一波的起伏变化。

从天安门开始,是一系列大小不一的宫门和广庭,红墙黄瓦,金碧辉煌。

高大的城楼、皇宫、庙堂一层又一层地起伏峋峙①,到神武门结束。

再向北,景山奇峰突起,然后再下滑到寿皇殿、地安门。

由地安门继续往北过一条长长的街市,在这里经过万宁桥这个小小的起伏过渡,接着就出现了高大的鼓楼、钟楼,在这两座建筑周围,成片的绿荫中间掩映着灰墙灰瓦的低矮民居院落。

鼓楼、钟楼传出的报时的鼓声、钟声,不时在这些院落、街巷上空回荡,中轴线就收束在这钟鼓声里。

③明代把天坛、先农坛安排在中轴线起点的两侧,使中轴线一开始就有中心明显,整齐对称、相互呼应的特点。

进入紫禁城,左祖(太庙)右社(社稷坛)对称地安排在紫禁城前面,昭示了左右对称、中轴明显的皇城格局,紫禁城中的建筑基本上都是对称修建,例如御花园中以中轴线上的钦安殿为中心,左面的浮碧亭与右面的澄瑞亭都是四角攒尖顶的方亭,形式相同,形成对称;降雪轩与养性斋,建筑平面分别呈“凸”“凹”字形,形式互补,形成呼应。

中轴线上的景山,是明朝通过挖湖堆山的手法,利用修筑紫禁城挖护城河的泥土和拆除元宫城内宫殿的渣土,在紫禁城后面堆积成的一座土山,它坐落在中轴线的中心点、北京旧城的中心位置上。

它的形成不仅【甲】使紫禁城有了靠山,还【乙】增加了中轴线上的制高点,在此可以纵览南北景色。

清朝又在景山的五座山峰上面修建了五座山亭,景山中峰的山亭正在中轴线的中心点上,由此进一步突出了中轴线的对称和中心点。

中轴线的东西两侧,为北京主要街道的骨干,北京城棋盘式的大小街巷都依据它的定位而展开。

(根据李建平《魅力北京中轴线》、梁思成《北京城的中轴线》编写)
【注】①峋峙(xúnzhì):形容山石、建筑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18.阅读第③段,说出画线的【甲】【乙】两个语句的位置不能调换的三条理由。

(3分)
19.阅读下面材料,借助文章中的知识,简要说明鸟巢、水立方和仰山体现出怎样的布局特点。

(5分)
【材料】
位于中轴线延长线最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分为南区和北区,南区的“千年步道”正处在中轴线上,在它的东西两侧,分别是“鸟巢”(国家体育场)和“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

在建筑造型上,鸟巢是椭圆形的,水立方是方形的;在
建筑结构上,鸟巢复杂,水立方简洁。

作为整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主体之一的仰山,山体主要以公园南区挖湖和改造地形提供的渣土堆积而成,山体主峰高度为48米。

这样,在中轴线上就形成了近、中、远三层山——景山、仰山、燕山。

(1)鸟巢、水立方:
(2)仰山:
答案(共8分)
18.答案示例:【甲】【乙】两个语句不能调换位置,因为,其一,【甲】句与前面的“紫禁城”一句直接相关;其二,【乙】句与其后“纵览南北景色”一句以及后面说明清朝在景山修山亭强化了中轴线对称与中心点的内容直接相关;其三,两句调换后,表意的重点就会发生改变,与原意不符。

(共3分。

共3条理由,每条1分)
19.答案示例:(1)根据中轴线两侧建筑要对称或呼应的传统布局特点,鸟巢和水立方体现了对称和呼应的布局特点。

它们的位置分别在中轴线两侧,呈对称之势。

这两座建筑的造型、结构都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彼此呼应的效果。

(2)根据中轴线上的建筑高低起伏错落、前后疏密有致的布局特点,仰山采用了与景山一样的挖土堆山的方法堆积而成,它成为了中轴线上的又一制高点,与景山及中轴线上的其他建筑相呼应,体现了中轴线的建筑景观富于起伏变化和前后疏密有致的布局特点。

(共5分。

“鸟巢和水立方的布局特点”2分;“仰山的布局特点”2分;语言表达1分)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