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学案

第21课书法与绘画学案1.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2.人物画进入黄金时期是在( )A.汉代 B.晋代 C.唐代 D.宋代3.山水画达到高峰是在(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 C.宋元时期 D.元明时期4.《清明上河图》属于( )A.花鸟画 B.人物画 C.山水画 D.风俗画5.张旭、怀素擅长的书法是(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隶书6.“颜筋”“柳骨”说的是( )A.颜回柳公权 B.颜真卿柳公权C.颜真卿柳永 D.颜回柳永7.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生活在 (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 ( ) A.魏晋时 B.晚唐时 C.初唐时 D.北宋时9.“圆、转、遒、丽”形容的是谁的书法? ( ) A.颜真卿 B.苏东坡 C.赵孟兆页 D.黄庭坚10.《步辇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 B.阎立本 C.张择端 D.徐渭11.吴道子被誉为( )A.“书圣” B.“画圣”C.“诗圣”D.“医圣”12.南宋山水画的特色是( )A.高度写实B.宏观描绘 C.高度抽象 D.“残山剩水”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在宋代( )A.苏州 B.临安 C.东京 D.洛阳14.花鸟画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是在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15.下列艺术门类中,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是 ( )A.绘画艺术B.音乐艺术 C.舞蹈艺术 D.书法艺术16.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句话中被其极力推崇的书法大家是 ( ) A.怀素 B.柳公权 C.颜真卿 D.张旭17.当今人们习字入门常以“颜体”“柳体”居多,这是因为 ( ) A.两种字体书写简练 B.两种字体重视结构,书写不易走形C.两种字体书写随意 D.其他字体水平不高,欠缺美观大方18.郝书法刚开始习字,他想临“颜体”帖,下面几幅帖他应选 ( )A.B.C. D.19.在中国书法史上,自创一体的有 ( )①颜真卿②黄庭坚③柳公权④赵孟兆页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20.古代的书法得以流传的重要形式是 ( ) A.碑刻 B.墓藏 C.家藏 D.国藏21.考古队在一古墓室中发现了大量壁画,画中多为佛教中的人物,人物的服饰尤为生动。
书法与绘画导学案

变化: 宋代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生活丰富; 重文轻武 理学兴起 北宋完成统一、两宋之际民族阶级矛盾激化 影响: 书法:追求个性,忽视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更加追求意境 出现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 宋词繁荣 通俗的内容丰富的说书普及
3
历史导学案
课题 编写 学习 目标: 重难点: 学法:
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
2、特征:以笔墨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抒情达意。 编号:6 两个阶段: 自发阶段——魏晋以前(注重实用性)自觉阶段——魏晋以后(突出审美性) 3、书法艺术的发展 时代 魏晋 隋唐 宋代 特点 虚玄灵动、潇洒自然的风韵 背景 代表人物 地位 定型时期 高峰、书法 理论成熟
【课堂训练案】
1、(2013 年江苏高考 2 题)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 的文字史画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2、(2013 年四川高考 1 题)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 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学生姓名 时间
小组 2013、10
审核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和发展脉络。
装
学生采用讨论交流学习法,在观看图片、阅读史料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导 学案,通过分组讨论,寻求答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学习和自主 学习的能力。
明代
祝枝山、文徵明
【课前预习案】
一、汉字的演变: 1、字体演变 字 体 创立或成熟时间 新石器时期 商代 商、周 创始于秦代(秦朝推行“书 同文字” )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 魏 形成于汉末 开始盛行于晋代 起源于汉初.成熟于东晋 特 文字的渊源 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大篆标准字体) 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实用 性) 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曲折处由圆转 改为方折,字体扁 字形方正,规矩严整 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又活泼 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奔放跃动 点 刻画符号 甲骨文 金文
第21课第2个课时共案

【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说说读完之后的感受
【合作探究】一、检查复习
1、游戏引入,巩固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二、新课探究
1、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划出画家画牛的相关语句。
2、从第二、三自然段知道夸赞是什么意思吗?
3、你觉得这位大画家的画画技术怎么样?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共案)
执笔:周旭慧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课题:21、画家和牧童课时:第2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语言,读好人物语气。
2、理解课文部分内容,从对话中体会画家的谦虚和牧童的勇敢。
【以学定法导学并进】
【导学难点】
【导课】
【课内自学】
【组内合学】
【组际研学】
【巩固拓学】
【导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言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2、理解文内容,体会画家戴嵩谦虚接受批评和牧童敢于指出错误的优秀品质。
【知识链接】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第一关:完成课后的“读读写写”
第二关:
第二十一课书法与绘画

教教学设计:第二十一课书法与绘画
教材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科书/四川教育出版社版
内容来源: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九主题
课时:1课时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设计者:曾真怀、刘勇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的第二十一课,属于第九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主要讲述了书法、绘画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在中国历史上的艺术价值。
3、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对本课中国历史上这个阶段比较陌生,大部分同学的认识也来源于电视剧、小说等,学生对中国历史缺乏了解,对现代的日韩等感兴趣,缺乏历史的真实性,因此引导学生通过本课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认识书法、绘画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在中国历史上的艺术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与课堂讨论,学生知道书法的历史变迁
2、通过学习,了解绘画的历史变迁
3、通过分析史料,认识和了解书法、绘画的历史变迁、体现了在中国历史上的艺术价值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
评价目标
任务1:通过播放课件和视频和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找出书法的历史变迁。
(检测学习目标1)
任务2:通过播放ppt课件和视频,找出绘画的历史变迁。
(检测学习目标2)
教学过程。
21课导学案第一课时

【识字,读准下列词语:
戴嵩价钱购买浓妆淡抹轻描淡写
兄弟批评翘起驱赶苍蝇惭愧拱手
3、我知道:课文介绍了一个什么样的画家和什么样的牧童?
4、小组合作,四人一组,分角色朗读课文,再表演评议。
5、读了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写下来。
【组际研学】
【巩固拓学】
【导学重点】1、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2、初步感悟课文内容。
【知识链接】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后人谓得“野性筋骨之妙”。
【学法指导】朗读感悟为主自读自悟
【自主学习】1、自由读课文说说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年级语文导学案(个案)
执笔:周旭慧审核:审批:学案编号:
课题:21、画家和牧童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授课时间:
【导学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会写2个形近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任人物的语言,体会不同的语气。
【以学定法导学并进】
【导学难点】
【导课】
【课内自学】
【组内合学】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第一关:看拼写词语。
第二关:把画家和牧童之间的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第三关:收集有关戴嵩的资料和图片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第21课《书法与绘画》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21课《书法与绘画》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了解阎立本、吴道子、张择端等绘画大师及其代表作。
2、过程与方法:比较书法中“颜体”“柳体”“赵体”的特点,通过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汉字及经过书法表现后的独特魅力,感受绘画艺术绽放出的夺目光彩,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增强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和《清明上河图》教学难点书法和绘画的特征课时安排 1课时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2课建筑奇观教学设计川教版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与明长城,培养比较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培养其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地位(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通过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与结构等,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二、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课内容就四大发明有关内容提问)二、(讲授新课)(一)、赵州桥首先组织学生阅读赵州桥一目,然后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下问题:1、赵州桥修建于何时?位于何地?设计、主持建造者是谁?2、赵州桥在结构上有何特点?这些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结构特点:第一、单孔跨度大,便于派洪;第二、坦弧,桥面平缓、坡度小、便于行人、车马往来;第三、畅肩拱,即的大拱两边配两个小拱,有利于防洪、排水,减缓急流的冲击造型美观:架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九学习主题 中国古代文化(下) 第21课《书法与绘画》教案 川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21课《书法与绘画》教案川教版一、教学目标:了解唐朝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元朝赵孟頫的书法特点。
了解唐朝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难点:对书法绘画所传达的审美理想与情感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设情激趣】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汉字的演变,知道汉字由甲骨文演变到楷书、行书等,那么在汉字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书法家有哪些呢。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1: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他们的书法的特点是什么?点拨1:张旭、怀素的草书,流走快速,连字带笔,一派飞动。
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讲究形式,严格规范,形成颜体和柳体,成为书法正统、千年楷模。
探究2:除了唐代,还有其他哪些书法家?点拨2:宋代的书法家有苏轼和黄庭坚。
元朝的书法家有赵孟頫。
探究3:隋唐至明清出现过哪些画派,这些画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主要是?点拨3:人物画,主要有阎立本和吴道子。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山水画,主要有南宋的“残山剩水”和元代水墨山水。
风俗画,以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代表。
花鸟画,充实、成熟而美丽,代表人物:徐渭。
【成果展示】书法与绘画作家朝代派别或类型特点或评价代表作张旭、怀素唐代草书“迅疾骇人”颜真卿、柳公权唐代楷书“颜筋柳骨”宝塔碑、玄秘塔碑苏轼、黄庭坚宋代书法个人情怀《寒食帖》赵孟頫元代“赵体”阎立本、吴道子唐代人物画着笔沉着清俊,富于立体感、空间感和真实感。
“画圣”《步辇图》《历代帝王图》张择端北宋风俗画反映市民日常生活《清明上河图》【拓展延伸】让学生仿写书法大家的作品,感受书法家的魅力四、课后反思: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5课《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教案川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认识中国发明的印刷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第二十一课 书法与绘画(教案)(川教版)

第二十一课《书法与绘画》教案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1)了解唐朝张旭、怀素、颜真卿和柳公权,宋代苏轼、黄庭坚,元朝赵孟頫的书法特点。
(2)了解唐朝人物画家阎立本、吴道子,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以及明代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的内容。
(3)通过学习,掌握书法、绘画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图片,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制作我国书法、绘画艺术的表格,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不同时期书法、绘画艺术的特点。
(2)指导学生临摹不同时期的书法作品,从中体会各书法家书法特点。
(3)帮助学生设计表格,综合归纳这一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历史知识体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引导学生对这些艺术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情操,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了解我国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与意义书法和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书法和绘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中要使学生了解到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所以说这一节课算是一堂艺术欣赏课、体验课,所以要求老师对课本内容熟练掌握,对书法和绘画也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应该以直观教学为主,在教学中可采用艺术欣赏的形式,使学生在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中掌握知识,分析特点,陶冶情操,提高能力,可以从书画大家的轶闻趣事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材的编排特点、重点和难点。
(1)特点:本课安排在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课,属于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导学案
点击新目标
1.记住隋唐宋元时期著名书画家名字。
2.了解颜真卿和柳公权书体的艺术特点。
3.欣赏阎立本、吴道子和张择端的代表画作。
链接旧知识
1.列举我国著名的三大石窟名称和所在地
2.中国历史上的“书圣”是哪个朝代的哪位书法家?
课堂进行时
【情境创设】
书法是一种艺术,字写得漂亮给人以美的享受。
绘画也是一样的。
中国书画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体现出不同的风采,留下各自辉煌的成就。
今天我们走入隋唐宋元时期去领略那些书画大家的艺术才华吧!
【课堂热身】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初步了解隋唐宋元时期的书画家及其他们的艺术成就,边看边圈画重点信息。
然后完成同步训练知识建构。
唐代: 、 的草书“迅疾骇人”。
、
的楷书严格规范,形成“ ”和“ ”,
成为书法楷模。
宋代: 、 的书法抒发个人情怀。
元代: 创造出骨力遒劲的“ ”
物画: 代进入黄金时期,著名画家
有 、 ,其中被誉为“画圣”的是 山水画: 时期达到高峰。
风俗画:北宋画家 的 为代表。
花鸟画: 代走向成熟和完美。
的大写意花鸟把
中国传统绘画推向近代绘画艺术新阶段。
【新课解读】
第一步:欣赏颜真卿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玄秘塔碑。
第二步:欣赏苏轼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赵孟頫书法作品
第三步:老师为同学们讲解《步辇图》和《送子天王图》中的故事。
书法 第21课
书法与绘画
绘画
第四步:各小组组内欣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和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不同的画风。
并请一两个小组为全班同学分析这些作品不同的画风。
【课堂小结】
这谈书法,人必称晋代风韵、唐代法度、宋代抒情;谈绘画,人必称唐代人物、宋元山水、明清写意。
以后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还会有更深的体会的!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黑板上的知识建构,熟悉所学知识。
课堂大练兵
1.颜真卿和柳公权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2.人物画进入黄金时期是在( ) A.汉代B.晋代C.唐代D.宋代
3.山水画达到高峰是在( ) A.秦汉时期B.魏晋时期C.宋元时期D.元明时期
4.《清明上河图》属于( ) A.花鸟画B.人物画C.山水画D.风俗画
5.张旭、怀素擅长的书法是( ) A.行书B.草书C.楷书D.隶书
6.“颜筋”“柳骨”说的是( ) A.颜回柳公权B.颜真卿柳公权
C.颜真卿柳永D.颜回柳永
7.著名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生活在( ) 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8.《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生活在( ) A.魏晋时B.晚唐时C.初唐时D.北宋时
9.“圆、转、遒、丽”形容的是谁的书法?( ) A.颜真卿B.苏东坡C.赵孟兆页D.黄庭坚
10.《步辇图》的作者是( ) A.吴道子B.阎立本C.张择端D.徐渭
11.吴道子被誉为( ) A.“书圣” B.“画圣” C.“诗圣” D.“医圣”
12.南宋山水画的特色是( ) A.高度写实B.宏观描绘C.高度抽象D.“残山剩水”
13.《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城市市民的日常生活是在宋代( ) A.苏州B.临安C.东京D.洛阳
14.花鸟画变得充实、成熟而完美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5.下列艺术门类中,为中国所特有的一种艺术是( ) A.绘画艺术B.音乐艺术C.舞蹈艺术D.书法艺术
16.苏轼“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天下之能事毕矣。
”
这句话中被其极力推崇的书法大家是( ) A.怀素B.柳公权C.颜真卿D.张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