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乾人主任治疗肿瘤经验初析
公开四十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斗士经验

公开四⼗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症⽃⼠经验癌之为癌,古少今多。
患上此病,徒叹奈何。
先⽣治病,善于斟酌。
⽬之所见,⽿之所闻。
先⽣出⼿,救活多⼈。
对于癌症,我是内⾏。
处⽅布阵,战略万全。
扶正逐邪,不伤正⽓。
软坚散结,活⾎通瘀。
只杀癌瘤,卓有见地。
先⽣⼀⽣,爱众亲⼈。
襟怀博⼤,医理精深。
分秒必争。
救命⽽前。
⾼贵医德,尽⼈皆知。
⼝碑载道,⼤公⽆私。
济世苍⽣,造福⼈类。
公开四⼗四位纯正的中医“治癌”⽃⼠,他们都是我们国家最精华的那⽀中医队伍⾥⾯的精英纸上⼀句话,纸下⼗年功,他们的这些经验,⼀句话,看似轻描淡写的话语,其实,都是这四⼗四位的中医⼤师们的经验之谈,⼀句话的经验,也许是他们⼏⼗年摸索出来、摔了⽆数跟头换来的肺腑的经验!今将他们伟岸的名字记录于下,吃⽔不忘打井⼈!(排名不分先后)1 孙秉严,1920年⽣,民间优秀抗癌中医,2 刘炳凡,1910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3 钱伯⽂,1917年⽣,上海中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4 何任,1920年⽣,浙江中医学院院长,5 胡安邦,1911年⽣,秦伯未弟⼦,6 吴圣农,1914年⽣,上海龙华医院中医内科主任7 王⽟润,1919年⽣,徐⼩圃先⽣传⼈,上海中医学院院长,8 李岩,1931年⽣,中国抗癌学会传统医学分会副秘书长,9 吴翰⾹,1918年⽣,上海曙光医院⾎液病研究室主任,10 周霭祥,1926年⽣,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液病研究室主任,11 颜德馨,1920年⽣,中华中医学会理事,12 郑荪谋,1913年⽣,福建四代中医世家,13 陈树森,1918年⽣,中国⼈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科主任,14 王羲明,1930年⽣,上海市中医院中医科主任,15 张泽⽣,1895年⽣,江苏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6 李修伍,1923年⽣,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主任,17 谢远明,1932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18 顾丕荣,1912年⽣,上海第四⼈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19 万⽂谟,1923年⽣,武汉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20 关幼波,1913年⽣,中医肝病第⼀⼈,北京中医院副院长,21 薛盟,1917年⽣,浙江省中医研究院,22 贾堃,1919年⽣,陕西省中医研究院23 华良才,1938年⽣,海南省中医院院长,24 沈炎南,1920年⽣,⼴州中医学院,25 范中林,1895年⽣,四川名医,26 杜⾬茂,1934年⽣,陕西名医,27 王乐善,1912年⽣,辽宁省中医院副院长,28 潘国贤,1905年⽣,浙江中医学院肿瘤研究室主任,29 刘嘉湘,1934年⽣,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主任,30 陈茂梧,1926年⽣,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31 ⾕铭三,1904年⽣,⼤连市肿瘤学会主任,32 哈荔⽥,1921年⽣,中华中医学会常务理事,33 庞泮池,1918年⽣,上海名医,34 刘绍武,1906年⽣,太原市中医院内科主任,35 李济舫,1918年⽣,上海名医,36 沈仲理,1912年⽣,上海中医学院教授,37 施今墨,1881年⽣,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四⼤名医,38 马龙伯,1904年⽣,北京东直门医院妇科主任,39 秦秀兰,1934年⽣,内蒙古中医院妇科主任,40 王季儒,1910年⽣,天津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41 朱仁康,1908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42 夏少农,1918年⽣,上海曙光医院中医外科主任,43 肖梓荣,1908年⽣,湖南中医学院外科主任,44 俞岳真,1911年⽣,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患癌九⼤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精神因素。
中药让患者“带瘤生存”23年!

中药让患者“带瘤生存”23年!
97年10月份,一位特殊的病人因胰腺癌疼痛难忍,夜不能寐,当时也没有特别好的治疗办法,召集了一些专家进行会诊,当时所有人都对胰腺癌没有太大把握,但从中医理论来讲,胰腺病变主要为湿热内阻有关,而古方三仁汤有着很好的清热化湿的功效,我建议可以尝试,同时加上几味抗肿瘤的中药,结果效果超乎所有人预料,疗效非常不错。
慢慢的病人情况开始好转,同时我也开始了深入了解和研究胰腺癌的治疗方案中,通过不断的调整摸索,最终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治疗体系,并且临床效果非常显著,很多患者都突破了胰腺癌活不过1年的魔咒,生存期超5年的患者远高于其他治疗手段,而最初的哪位特殊患者,至今已成功“带瘤生存”了23年。
陆为民诊治大肠癌癌前病变经验举要

大肠癌癌前病变包括腺瘤样息肉 、 腺瘤 ( 管 状 善 患者 的 临床症 状有着 举 足轻 重 的作用 。陆为 民教 腺瘤 、 绒毛管状腺瘤 、 绒 毛状 腺 瘤 ) 、 低 级 别 上 皮 内 授 系 江苏 省 中 医院 主任 中医 师 , 南 京 中医 药 大学 博
瘤变 ( 轻、 中度 异 型增 生 ) 。 目前 有研 究 认 为 腺瘤一 士 研究 生 导 师 , 从医2 0余 年 , 师从 首 届 国医 大师 徐
[ 3 ] 中华 医 学会 心 血 管 病 学 分 会 .中 国心 力 衰竭 诊 断 和 治 疗
失措 , 毁 人 于恶 难 。有 血 脉 凝 寒 , 四肢 逆 冷 或 肾 阳 指南 2 0 1 4 . 中华 心 血 管 病 杂 志 , 2 0 1 4 , 4 2 ( 2 ) : 1 0 4 虚, 阴寒 内结 者 , 可 用 附子 。在心 衰并 阳脱 之 时可 以 f 4 1 罗汉 民. 加 用黄芪注射 液治疗扩张 型心肌病 3 6例 . 广 西 大 剂 量 应 用 以 回阳 固脱 ,平 时不 宜 长 期 大 剂 量 应 中医药, 2 0 0 7 , 3 0 ( 2 ) : 2 2 用, 以防 伤 阴散气嘲 。 其 常用 剂量 3 - 3 0 g 。 干 姜守 而不 [ 5 ] 张培影 , 李志刚.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心 力 衰 竭 的 优 势 、 劣 势 及 趋 势. 中 医杂 志 , 2 0 1 4 , 5 5 ( 5 ) : 4 4 9 走, 与 附子 合 用 , 温 补 肾 阳之 力 精 而 专 , 其 常 用 量
论 治: 湿 热 蕴 结型 用香 连 丸 , 气滞 血 瘀 型 用血 府 逐 瘀 汤 , 脾 肾不 足 型 用 参 苓 白术散 舍 四神 丸 , 随 症加 减 。 临证 主 张 重视 补
陆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总结

陆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总结陆明作为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名专家,是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
陆明教授长期坚持中医诊疗、教学、科研工作,在中医内科疑难杂病、恶性肺癌等方面有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
陆明教授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严谨的治学态度、力求创新的治学精神,已成为后学者一份宝贵财富。
作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从事中西医结合诊治肿瘤疾病十余年,近年随先生侍诊,聆听教诲,受益匪浅。
现试将陆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癌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1.陆明教授诊疗肺癌的诸多理论见解肺癌是常见的肿瘤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死亡率皆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尤其因大部分患者发现肺癌时已处于中晚期,增加了治疗难度。
与此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达到的临床效果甚佳,中医药结合化疗、靶向治疗肺癌的方法日益受到重视。
中医学认为,肺癌的形成主要是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淫之邪乘虚而入,邪内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阻郁,气机不畅,血行受限,津液失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气滞血瘀,瘀阻络脉,因而成疾[1]。
陆明教授认为,肺癌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特别是晚期肺癌患者多有远处脏器转移,恶病质,正气亏虚,且痰瘀证候明显;虚证则以气虚、阴虚为根本病理改变;虚实夹杂以肺阴亏损、热毒内盛为主,肺癌的病因为正气亏虚,外感邪毒,情志抑郁、痰湿内停,湿、毒、郁、痰、瘀复合为积[2]。
因此,在治疗肺癌的过程中应以扶正为主,并注重肺、脾、肾三方面的辨证治疗。
1.1 治疗肺癌善用虫类药陆明教授认为虫类药乃血肉有形之品,以咸味、辛味居多,气温或平,且多有小毒。
辛味“能散,能行”,加之性温,多能通,可消除壅滞;咸以入血、软坚散结,《素问·宣明五气篇》曰“咸走血”;又以取类比象法,虫类药性善走窜,剔邪搜络,攻坚破积,其药效多强,药力多猛,一般用于重症、顽症的治疗,抗肺癌效果甚佳。
周维顺治疗恶性肿瘤经验简介

伤脉 伤络 , 血溢 脉外 , 留在 经 脉 、 停 脏腑 组 织 之 间 ,
凝结久 长 , 可形 成 肿 块 和肿 瘤 。 因此 , 血 化瘀 也 活 也是治 疗各 种恶 性 肿瘤 治 法 之 一 。既能 活 血 化瘀
1 5 软坚 散 结 : 内经 》 . 《 中早 巳指 出 : 坚 者 削之 , “ 结者 散之 , 者 除 之 ” 客 。肿 瘤 的形 成 本 身 就 是 痰 、 瘀 、 互结 而成 , 毒 因此 , 采用 软坚 散结法治 疗 。可 应 选用 清热散 结 、 毒 散 结 、 解 化瘀 散 结 、 气 散结 、 理 消 食散结 药 。既能 软坚散结 又 能抗 癌 的药物 有 : 夏枯 草、 牡蛎 、 猫爪 草 、 天虫 、 昆布 、 藻 、 海 土贝母 、 山慈菇
虚扶 正能预 防肿 瘤 的 发生 和 发 展 。这里 所 指 的扶
祖 国医 学 认 为 , 性 肿 瘤 的病 机 主 要 为 气 、 恶 血、 、 、 、 , 痰 瘀 毒 虚 即气 滞 血瘀 , 凝 湿 聚 , 毒 内 痰 热 蕴 , 络 瘀 阻 , 腑 失 调 , 血 亏 虚 。在 机 体 免 疫 经 脏 气
之。
归 、 黄芪 、 子参 、 生 太 女贞 子 、 杞子 、 丝子 、 枸 菟 山萸 肉 、 甲 、 首乌 、 鳖 何 大枣 、 苓 、 参 、 茯 沙 麦冬 、 地 。 生
14 清热解 毒 : 性肿瘤 常有邪 热瘀 毒 , . 恶 痰湿久 滞 化热之毒 , 阴虚之 热 毒及 肿 瘤本 身 坏 死感 染 之 毒 , 互 为蕴结 , 而 出现 邪 热 壅盛 之 证 。因此 , 从 清热 解 毒 也是治 疗 各 种 恶 性 肿 瘤 必 不 可 少 的重 要 治法 。
仙、 降香 、 枳实 等 。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

《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1991年组稿至1998年完成,历时八载,分五册出版,收集了近百名全国各地德高名重的名家一生的心血结晶,洋洋五百多万字,可见其工程之浩大。
该巨著所选取的专家对象,是国家确定的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是首批师承工作的导师,其绝大多数是各专业学科的学术带头人,而且遍及全国各地,可见,总结其一生绝学,是高水平的,对反映当代中医药学术水平有较广泛的代表性。
该巨著是由入选的专家的学术继承人及得意门生所撰写,其编写过程可视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延续,对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产生了推动效应。
该书在体例上设置:编者按、引语、小传、学术精华、临床特色、名案评析、医论医话、经验方等部分。
既能独立成章,又能相互辉映;既能把专家们几十年的成就浓缩提炼概括,又能突出其绝学所长;既有精妙的理论,又有灵巧的运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是后学的津梁,也是实践、科研、教学的启迪篇章。
该书所载的,是名家们穷一生之努力所得,是当代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反映,相信它将融入祖国医药的伟大宝库之中,将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立足传统重在创新要从事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防治肿瘤已成为全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要课题和迫切任务。
近年来,国内外在肿瘤防治研究工作中虽已取得了不少进展,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等,但对整体的损伤较大,尚不够理想,尤其是中晚期肿瘤往往因患者体质虚弱不能接受或难以耐受。
而中医学在肿瘤的治疗中既考虑到整体,又考虑到局部,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他治疗方法所不及的优点。
因此,目前国外也开始重视植物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我国是中药的发源地,更应尽快探索和研究防治肿瘤的有效药物。
本人从20 世纪50 年代末就开始从事中医中药治疗肿瘤的研究工作,通过半个世纪的临床实践,发现不少中药对肿瘤确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现将中医药防治肿瘤从基因层面上作一探讨。
谈癌色变成既往,可防可治在今朝

谈癌色变成既往,可防可治在今朝陆建邦整理2003年4月3月癌症对于人类的危害确实是严重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统计,进入新的21世纪,全世界每年有近1000万人发生癌症,死亡达700多万。
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人也达180万,死亡150万,现症患者在200万以上。
我省每年发生癌症15万人,死亡12万人,现症患者18万左右。
多数癌症病人发生在40-65岁之间,这些人正是年富力强,是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和骨干。
尤其是当病人躺在病床上呻吟极度痛苦的时候,我们想想,癌症给我们的社会和家庭带来的灾难和危害是何其大也!但是,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对于癌症平常疏于防范。
一旦得了病或住进了医院,这时候本人才后悔莫及,家庭、单位同事、亲朋好友也才倍加关注。
我们的先人尚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勿临渴而掘井,临斗而铸兵,不宜晚乎!因此,对于肿瘤的防治,也一定要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国家、从社会、从个人,首先从个人做起。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癌于未然。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这决不是一句空话,这是大量科学研究的事实所证实了的。
例如,所有由于吸烟和大量饮酒引起的癌症应该是完全能够预防的。
因吸烟和饮酒引发的癌症死亡大约占到全部癌症死亡的1/3还要多,只要认真控制吸烟和限制饮酒,那么将有30%多的癌症会被控制。
又如,科学研究证明,有30-40%的癌症死亡是由于不健康的饮食、肥胖以及不经常参加运动而引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饮食方面加以注意,不仅有1/3多的癌症将被控制,心脑血管病等其他慢性病也会明显减少。
再如,一些感染因子引发的一些癌症,象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类乳头状病毒(HPV)感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则可以通过行为改变、疫苗和抗体注射而加以预防。
还有,象乳腺癌、皮肤癌的自查,以及诸如食管癌、胃癌、肺癌、肝癌、肠癌、子宫颈癌、鼻咽癌等等,通过有计划的筛查,有半数以上的病人可以在疾病的早期被发现而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5年生存率有望达到95%以上。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

有关癌症的论文荟萃(三)(2015-03-27 18:51:18)标签:健康文章一:中医治疗癌症的一些切身体会一、半数以上癌症可以治愈癌症多为虚实夹杂。
正虚体现为气血大亏甚或元气衰败;邪实则是痰气郁结或是瘀血湿浊内阻,因而扶正祛邪就成了治疗癌症的不二法门。
但祛邪恐有伤正之虞,扶正又有恋邪之患,所以何时适于祛邪何时应予扶正,及如何祛邪如何扶正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直接关乎成败。
1·因虚致实,扶正即是祛邪抗癌据笔者二十余年的临床观察,癌症患者均以元气大亏为本,以痰凝血瘀为标。
普通的气虚血亏者一般是不会癌变的,而其痰凝血瘀则多为气血大亏、失于运化所致,其根源仍在正虚上。
有的癌症患者貌似强健,饮食体力均不逊常人,但其脉常沉涩,色常晦暗,已隐气血衰败之机矣。
尝接诊一王姓肝癌患者,体健硕,日前仍在山上采石,仅稍觉腹胀耳,B超提示占位110mm*80mm,并有中量腹水。
告之病重,反以为欺之而拒绝治疗,十四日后其人遂殁。
另治一肝癌患者李某,2000年在某市医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占位60mm*110mm,确诊之初即由亲属来我院代为求药。
由于未见患者,不知虚实,来人则谓其体质壮实,看不出有何病状,唯时称上腹痛。
思其占位颇大,必历时较久,暗耗气血,加之工作繁重,虽大肉未脱,其虚必矣。
遂以大补元气、益肝健脾、佐以化痰逐瘀为法,用我院科研成果涣膈二号为主,配合涣膈三号,服药6天,上腹疼痛消失;36天,占位缩小为24*60mm;共治疗106天,00年7月MRI检查提示占位消失。
迄今8年,身体健康。
上二例均有邪实体盛之征,然元气实已大亏,几至涣散。
故王某失治而旋殁,李某以固护元气为法而获救。
若只见有形之肿块而忽视元气之将绝,浪施软坚散结、祛瘀解毒等切削克伐之品则李某亦危矣。
现代科学认为,癌症是由于基因突变所致,而这种突变则是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紊乱的基础上渐进形成的。
因为免疫调节功能失调,体内肿瘤抑制基因失去了对原癌基因的监控能力,导致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这种低分化细胞具有无限生长性,这就形成了癌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中医药陆乾人主任治疗肿瘤经验初析△朱卫红*王晓军**关键词:陆乾人;肿瘤;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58-02*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201200)**上海市黄楼卫生社区服务中心(201200)△基金项目]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中青年骨干培养项(PWZ2008-20-j10)2011年11月1日收稿陆乾人主任系上海市浦东新区名中医,从事中医内科工作40余年,在中医药防治肿瘤工作有30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提倡恶性肿瘤应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互相取长不短,提高疗效。
擅长恶性肿瘤术后、放化疗后的中医药治疗和晚期癌症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
作为名中医工作室成员和继承人的我有幸师从陆乾人主任,侍诊左右,现将陆乾人主任辨治肿瘤经验思路初步概括如下。
1勤学医理,把握肿瘤病机:本虚标实《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外证医案》明确指出:“正气虚则成岩”;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积聚篇》:“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都说明了肿瘤的形成主要由于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以致邪毒乘虚而入,蕴聚于经络、脏腑,致使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功能障碍,故而导致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相互胶结,日久形成肿瘤。
老师认为不论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还是内伤七情、饮食、劳倦,以及痰湿瘀血等各种病理因素的损伤,只有通过正虚这一内因才能引起肿瘤的发生,正气虚损是形成肿瘤的内在依据,邪毒入侵是形成肿瘤的条件。
癌瘤的生长又会进一步耗伤正气,正不遏邪则助长癌瘤的发展。
癌肿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正邪相争的过程。
癌肿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通常是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本虚标实之病证。
晚期癌症者正气虚损尤甚,因此,治病必求于本,以扶正培本为主,坚持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为治疗大法。
2从整体观出发,辨证、辨病相结合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整体,并强调人体的完整性。
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整体的反应,而不仅仅是局部的病变,治疗疾病也应强调从整体出发,全面了解和分析病情,不但要看到发生病变的局部情况,看到疾病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同时也要看到与其他方面的联系,从而调整机体,气血阴阳平衡,消除病邪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机演化和疾病的转化,通过整体作用于局部,从而达到消除病邪目的。
癌肿是一个全身性的疾病,虽有局部的一系列表现,但这仅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辨证论治方法是以四诊八纲为主要手段,通过综合临床各种证候表现,来推究疾病的病因、病机和发生发展的规律,认识疾病的寒热温凉、虚实、阴阳转化。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有很多病人通过常规体检如作血液生化检查;作B 超、胃镜、肠镜、膀胱镜、CT 、MRI 等物理检查发现有异常,再予以CT 或MRI 增强、PET 等进一步检查协助诊断及疾病范围,最后通过细胞病理学确诊为恶性癌肿。
但有些病人无症状出现,出现无证可辨。
这时应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确定疾病部位,从中医病因病机学角度来确定治疗原则,以消除致病因素,使机体得以修复。
这就是辨病治疗。
3肿瘤的最佳治疗选择是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中医理论范畴与西医不同。
但现代中医肿瘤学的成立、发展也是建立在细胞病理学基础上的,他们治疗肿瘤各司其职。
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西医、中医均有其长处及不足。
西医学在诊断肿瘤,清除癌灶,以争取根治肿瘤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不足是有些手术及放化疗治疗后引起的副反应造成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等。
中医学的长处为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扶正驱邪,攻补兼施,在抗癌的同时,顾护脾胃之气、提升正气,减少医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减轻术、放化疗引起的毒副反应,协助提高放化疗完成率,争取晚期癌肿患者手术切除的时间窗,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使患者有较好的生存质量。
不足是根除癌灶困难,杀灭癌细胞作用不强,抗肿瘤疗效重复性差等。
所以将中西医结合互补其长短,其疗效比单纯的中医或西医治疗效果为好,目前已有很多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临床、基础研究均提示及证明其疗效性。
4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中医药应分阶段治则用药中医药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陆乾人主任结合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以及广阅文献系统总结,认为中医药在肿瘤中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可以减轻放化疗的毒性反应,提高放化疗完成率;②提升机体免疫力,促进肿瘤术后机体的康复,可以防治肿瘤术后复发、转移:③失去手术和放化疗治疗机会的患者,中医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稳定瘤体的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中医治疗应该是“整体治疗”与“序贯治疗”,即根据疾病病情进展、机体邪正消长态始,采取不同的阶段性治疗策略方法。
何时选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何时应用以中医为主的治疗,中医药何以用药治则其间存在极大的临床技巧,需要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目前归纳为①对于需手术治疗的:手术前宜健脾和胃、气血双补为主,以促进术后机体尽快复元;手术后应以健脾益肾、益气补血、活血解毒为主,以提高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机体尽快康复,有利患者尽快进入辅助放化疗治疗阶段,减少复发转移;②化疗用药期间应健脾和胃、补气养血、滋补肝肾为主,以减轻化疗毒副性,提高化疗完成率;减少化疗药物的耐药性,提高化疗的疗效性:③放射治疗时,因中医认为放射线是火毒之邪,治宜养阴生津、活血解毒、凉血补气为主,以减少放疗对机体的毒性,提高放疗疗效,提高放疗完成率;④肿瘤缓解期或稳定期宜结合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以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复发、发展、转移。
⑤失去手术、放化疗机会的晚期癌肿患者宜结合辨证益气、养血、化瘀、解毒、化痰、散结,以抑制肿瘤生长,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⑥对于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根据其治疗手段予以相应的中医治疗法则。
5扶正培本为主,注重脾肾;扶正、祛邪灵活应用肿瘤为本虚标实之征。
治病必审征求因,以扶正培本为主,坚持辨证与辨病,扶正与祛邪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
老师认为,扶正培本法并不是简单地应用一些补益类的方582012年第1期*西安市户县涝店中心卫生院(710307)2011年10月20日收稿中医治疗泄泻姚世宏*中图分类号:R256.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1-0059-01药,而是根据辨证来调节人体气血、阴阳、脏腑、经络功能的平衡,使之功能平衡稳定,祛邪也不是一味地应用一些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类药物攻伐。
而是“补之”、“益之”、“调之”、“和之”、“泻之”等方法灵活加减运用。
5.1注意扶正与祛邪的关系:扶正培本在肿瘤治疗中贯穿始终,但在不同阶段用药时还要分清主次矛盾。
病人表现以正虚为主要矛盾时,采用扶正为主、抗癌为辅,抗癌用药以病人能耐受为标准;在邪盛为主要矛盾时,则应采用抗癌为主、扶正为辅的治疗原则;同时在临床中应注意如已有西医之攻伐治疗,则中医以扶正为主,忌大量用中药攻伐类药物,避免损伤正气和胃气。
5.2脏腑气血、阴阳并重;脾肾并重:在临床应用扶正培本治则之时,必须辨别气、血、阴、阳盛衰,分别采取补气、或补血、或补阳、或补阴为主的扶正方法。
依据“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人体的“阴阳互根”和“气血同源”的特性,扶正培本治则在运用时应注意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
如血虚当补血,同时应辅以补气之品,以助生化,以防补血药的壅滞:气虚当补气,同时也应辅以补血之品,使气有所附,以防气旺而化火;阳虚宜补阳,同时辅以补阴之药,使阳有所依附,以阴潜阳;同样阴虚宜补阴,并辅以补阳之药,使阴有所化,以阳制阴,达到滋补而不壅塞。
另外,进一步辨别脏腑虚损,并根据各脏腑的特性来调整其气血阴阳。
如肺为娇脏,司呼吸,易伤气阴,肺失宣泄;脾主运化,脾气主升,易出现脾阳不振;胃主受纳、主降,易出现胃气上逆;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多见阴血不足和肝阳上亢。
“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为其他脏腑阴阳之根本,五脏之病,穷必及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的健运有赖肾阳的温煦。
故扶正培本多从脾肾入手,宜健脾与补肾并重。
5.3遣方用药当顾护脾胃之气:认为健脾、固护正气在疗积中占首要地位。
如《医学心语》:“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
”龙华医院邱佳信教授认为“有瘤必有虚,有虚必有脾虚”,通过健脾益气法治疗肿瘤取得良好疗效。
同时研究发现健脾理气中药不仅可降低癌肿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其低毒、有效性在预防方面也体现出西药及攻伐类中药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有的食物和药物都要经脾胃的运化输布而发挥治疗作用。
肿瘤患者脏腑功能的减退或化疗等原因,脾胃运化功能往往欠佳,特别是在化疗过程中,如果不重视顾护脾胃,不仅所治之病难以获效,且易引起脾胃之疾,出现呕吐、脘腹胀满、嗳气纳呆等症状,有些患者不得不中断治疗。
对于晚期肿瘤患者,尤重视调理脾胃,而慎用攻伐之品,从而使患者体力增强,食欲增加,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6以预防为主的“治未病”思想中医历来重视“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治未病”思想;提出“上工治未病”的理论。
在肿瘤的防治“抗复发及转移”方面应突出中医药这方面的优势,使更多的肿瘤患者受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时间。
摘要:泄泻是一种常见病,对人体损害亦大。
笔者就其病因、病机、治疗诸方面进行论述,并附两典型病案进行讨论。
关键词:泄泻;病机;病案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至泻如水样。
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两季多见。
泄泻主要病变在于脾胃与大小肠。
其致病原因,不外饮食外邪所伤,七情不和,脏腑虚弱,关键在于脾胃虚弱。
1脾胃虚弱是产生各种征象的基本病理脾胃虚弱则气虚,气虚必补气,补气必须健脾,脾运健则气自充。
脾胃主气,脾虚不运,必然导致气极不畅,虚中夹滞。
脾喜燥恶湿,脾虚不运,必导致湿浊停滞。
脾胃虚弱,易受外邪寒湿、湿热之邪侵袭而发病,易受饮食不当、七情不和所伤。
1.1泄泻有急性、慢性之分:急性,起病急,病程短,多由外感寒湿、湿热,饮食不当引起。
外感寒湿,有泄泻清稀,甚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并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瘔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疗解表散寒,芳香化湿,宜用藿香正气散。
外感湿热,有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烦热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清热利湿,主方葛根芩连汤。
食滞肠胃型,有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腹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疗消食导滞,用保和丸。
肝气乘脾型,平时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