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疗法
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药外治疗法的7大方法

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药外治疗法的7大方法“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药外治疗法的7大方法”的内容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们为此整理了“2020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中药外治疗法的7大方法”,详情如下:1.熏洗法是利用中药的药液及蒸气熏蒸、擦洗人体外表的一种治法。
如夏日高热无汗,可用香薷煎汤熏洗,发汗退热;麻疹发疹初期,为助透疹,用生麻黄、浮萍、芫荽子、西河柳煎汤后,加黄酒擦洗头部和四肢,并将药液放在室内煮沸,使空气湿润,体表亦能接触药气。
2.涂敷法是将新鲜的中草药捣烂,或用药物研末加入水或醋调匀后,涂敷于体表的一种外治法。
如用鲜马齿苋、青黛、紫金锭等,任选一种,调敷于腮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用吴茱萸粉涂敷于足底涌泉穴,治疗滞颐等。
3.罨包法是将药物置于皮肤局部,并加以包扎的一种外治法。
多用于汗证、积滞等病证。
如用皮硝包扎于脐部,治疗积滞;用五倍子粉加食醋调罨包脐内,治疗盗汗等。
4.热熨法是将药炒热后,用布包裹以熨患部或腧穴的一种外治法。
如炒热食盐熨腹部,治疗中寒腹痛;用生葱、食盐炒热,褽脐周围及小腹,治疗尿闭等。
5.敷贴法是将药物制成软膏、药饼,或研粉撒于普通膏药上,敷贴于局部的一种外治法。
如用丁香、肉桂等药粉,撒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治疗寒证泄泻。
再如在夏季三伏天,用延胡索、白芥子、甘遂、细辛研末,以生姜汁调成药饼,中心放少许丁香末,敷于肺俞、膏肓、百劳穴上,治疗哮喘等。
6.擦拭法是用药液或药末擦拭局部的一种外治法。
如冰硼散擦拭口腔,或用淡盐水,或银花甘草水拭洗口腔,治疗鹅口疮、口疮等。
7.药袋疗法选用苍术、白芷、砂仁、丁香、肉桂、甘松、豆蔻、沉香、檀香等芳香药物,根据病情,选药配合成方,研成粉末,制成香袋、肚兜、香枕等。
经常佩戴使用,其有辟秽解毒、增进食欲、温脾理气、防病治病等作用。
【小儿用药5大原则】2020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证书2020年中医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证书: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月经先期的针灸推拿治疗手法”中医确有专长医师资格考核。
中医外治

中医外治的开展,要求医师有扎实临床基本功, 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在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 辨证论治为原则前提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 开拓思维,将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相结合,掌握 中草药最新研究及药理作用,精选具有不同治疗 作用药物配伍、调制,结合中医经络学说,作用 于特定穴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临床医师在提 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复习所学知识并进一步深入 研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水平,更 好地服务于患者。
中药足浴
三、经济效益分析
2014-2015全年中药外治总计7013例,总收入为: 70130元。其中穴位贴敷5674例,艾灸680例、中药 湿敷111例,中药离子导入105例、中药泡洗53例、 中药保留灌肠65例、穴位注射95例、中药溻渍82例、 TDP神灯照射88例、针灸60例。 1.成本分析:中医外治各种方法多选用中草药或 中药颗粒,按各种中草药市价,平均每剂中药材 成本为3元,外用敷料、艾条、灌肠器、橡胶手 套等成本约为2元,总计成本为5元。
一、中医外治疗法国内现状
国家大力倡导中医,1991年《中医外治杂志》创
刊,2002年4月中华医学会外治分会在深圳成立,国
内多家医院肿瘤科积极开展中医外治疗法,主要开 展外治项目为针灸、中药贴敷等,临床疗效显著。 在当今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洪流中,中医外治以其特 色和优势成为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成为我国科技
中医外治疗法

针灸学——针法
针具:代表性的毫针刺法技术。最广泛应 用,适用于全身任何穴位。
毫针的结构
古代九针
现代毫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针灸学——针法
毫针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基本手法:提插法和捻转法。 针刺得气:“针感”,医者感觉描述:“气之
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气未至也,如闲 处幽堂之深遽”。病人感觉:酸、麻、胀、 痛、重、传等。 在得气基础上的补泻手法。 辩证取穴!穴位处方加针法
导引:气功,运动体育疗法.一种主动运动.
导引图
古老中医的五大医术
中草药、汤药:最早源于食疗,有“药食同源”说 ,如红枣、山药、桂圆、莲子、生姜等。家里的 厨房调料就是百药箱!
古称毒药:药物的偏性,是药便是三分毒,以毒 攻毒!
大多数是草本植物,也叫草药:《本草纲目》 古代医家一针二灸三用药
非药物外治疗法:针法、灸法、推拿技术 等。
其他外治疗法技术:中药外治等。
古老中医的五大医术
《黄帝内经》记载中医医疗技术包括砭、针 、灸、导引按摩、药物(汤药,草药)五种 疗法。也称 中国古代五大医术。
砭石:早在远古时代,距今约50万年前,我 们的祖先已经在生产劳动的同时,在长期与 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开始 保健医疗活动,出现了最早的医疗器械------砭 石 《说文》“砭,以石刺病也”。
现流行于民间的刮痧疗法。
古老中医的五大医术
针针:法“的砭前而生刺,之作”为逐古渐代发最展原为 始针的法针,刺砭和石切是 割用具逐渐有了较进步的石针、骨针、竹 针、陶瓷针、铁针、金针、银针等。目前 人们普遍使用的是不锈钢针。
现火代 针针 和具 小:针毫刀针等、数三种菱。针、梅花针、芒针、 方法:体针、头针、耳针、电针等。
中医传统外治法与

临床实践指南
临床实践指南包括对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 症、操作规范、药物配伍等方面的规定和建议
。
临床实践指南还需要对治疗方法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 估,以便及时更新和完善指南内容,提高治疗效果和
安全性。
临床实践指南是中医传统外治法的实践指导, 旨在规范治疗方法的使用,提高治疗效果和安 全性。
现代应用
现代中医外治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 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创新 和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 选择。
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
药物作用
中医认为,经络是人体内气血运行的 通道,外治法通过作用于经络上的穴 位,调节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 病的目的。
中医传统外治法中使用的药物大多具 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等 作用,能够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缓 解症状,促进康复。
推拿按摩
总结词
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舒缓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和治 疗疾病的效果。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手法按摩和推拿,舒缓肌肉 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达到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的效果。推拿按摩可以治 疗多种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等。
拔罐疗法
特点
中医传统外治法具有简单易行、 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尤 其适用于一些不宜内服药物的疾 病,如皮肤疾病、疼痛等。
发展历程
起源
中医传统外治法的起源可以追溯 到古代,早在《黄帝内经》中就
有关于外治法的记载。
发展
随着中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医 传统外治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改进,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法。
中医外治法 ppt课件

八、中药足疗
1、简介: 中药足疗是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其中的有效中药成分在热水的热力帮助下, 渗透进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改善体质,调理体质,治疗 疾病的效果。 2、足疗放的配伍原则和使用方法:足疗方不仅可以与内服药同用,增加疗效,更重要的是有补偏纠弊的作 用,内服有碍,不方便服药者可采用泡脚方法,扩大了重要的使用范围,增加了中药使用的依从性。 3、注意事项: A.评估病人具体情况 B.温经通络,透皮吸收为原则,要用一些温热性药物和行气活血的药物,如干姜,肉桂,川穹,红花等, 能够流通血脉,活血通络,还可加几滴风油精帮助药物透皮吸收。 C.辨病用药,如肿瘤病人常用仙鹤草,龙葵,胰腺炎病人常用虎仗,败酱草,黄柏等。 D.颜色要恰当,不要太黑,不要太清。 E.药味不宜过多,3-6味药,用药量比口服量大,因为不需要经胃吸收,不会对胃产生刺激。 4、操作方法:泡脚水温控制在60-70度。不断加热水,保持温度,浸泡双脚,水量以能淹没脚踝部为宜, 自行用两脚掌和脚背互相搓擦,动作要柔和,连贯,轻重适宜,每次20-30分钟,每日二次,饭前,饭 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
一、 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面带微
三、 笑一笑,十年少;微笑会使一个人
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中医外治法的作用
一、 在与他人进行交流的时候,面带微 笑让你看起来更加和善,会为你带来不少良 协调脏腑, 平衡阴阳 好的人际关系! 二、乐观向上,善待人生,这样的人才 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会产生吸引别人的魅力! 三、 笑一笑,十年少;微笑会使一个人 补虚泻实, 扶正祛邪 心情愉悦,经常微笑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

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中医外治法是指中医在治疗皮肤病时采用的外治疗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外部手法等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皮肤状况。
与中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疗效明显、见效快、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势。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医外治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及优势。
中医外治法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治疗中,包括湿疹、痤疮、皮肤瘙痒、癣症等常见皮肤病。
其中,湿疹是中医外治法的主要应用对象之一。
湿疹是一种多发性、反复发作的皮肤疾病,中医认为其发病与体质失调、脏腑功能紊乱等有关。
中医外治法通过选择不同的药物和手法,可以达到清热解毒、祛风止痒、润燥止痒等治疗目的。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中药外敷、中草药浸洗等,外部手法主要包括针刺、刮痧、按摩等。
通过中医外治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改善湿疹患者的皮肤症状和生活质量。
中医外治法在治疗皮肤病中具有以下优势:1. 疗效明显:中医外治法采用中药外敷和中草药浸洗等方式,使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能够迅速缓解皮肤症状。
中医外治法还通过针刺、刮痧等手法刺激相应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进一步增强治疗效果。
2. 见效快:中医外治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外部手法直接作用于患处,药物迅速被皮肤吸收,能够迅速达到治疗效果。
一般来说,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等皮肤病的效果可在短时间内显现,患者往往会感觉到皮肤症状的明显缓解。
3. 安全无副作用:中医外治法采用的药物主要为中药,药性温和,副作用较小。
中医外治法通过外用药物或外部手法直接作用于患处,避免了药物通过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减少了药物对全身器官的影响和副作用。
4. 经济实用:中医外治法治疗皮肤病所需药物和材料相对较少,制剂简便,适合广大患者使用。
与西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的治疗费用较低,经济实惠。
5. 个体化治疗:中医外治法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特点进行针对性治疗。
中医医师会结合患者的四诊信息,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脏腑功能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增加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中医外治法

药物外治法的剂型
传统中药的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汤、饮、胶、 茶、糕、锭、线、条、棒、钉、灸、熨、糊等,有些剂型因 为制备和使用很不方便,已经很少使用。众所周知,这些剂 型绝大部分可为中医外治所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中 药剂型也在不断创新,产生了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气雾 剂、注射剂、膜剂等,这些剂型大多也可为外治所用,如注 射剂可用来雾化吸入,可用来直肠给药等。随着中药提取、 纯化、浓缩、干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现代药物制剂学的微囊、微球、脂质体、微乳、微粉等技术 不断应用于中药研发,可为中医外治所用的新剂型也不断出 现。光适合五官九窍及肺部粘膜给药的剂型就有:贴膜、贴 片、含片、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凝胶济、脂质体、微 球、滴鼻剂、软膏剂、泡沫剂、海绵剂、栓剂、微型灌肠剂 等数十种,还有皮肤给药的巴布剂等。这些外治的同一剂型 往往有多种给药途径,可能多次出、中医外治多涉及剂型和所应用的器械,因 此中医外治与现代医学、药物制剂学、生物医学 工程等学科多有交叉,这些学科的进展往往给中 医外治的发展带来突破,这种学科交叉是中医外 治获得新的生命力的重要来源。参照国家中医药 管理局2009年4月《关于发展中医诊疗设备的意 见》(第六稿)对中医诊疗设备定义的理念,符合 中医基本理论开发的外治医疗器械,或者是按照 现代科技原理研发但是可以为中医基本理论指导 下的外治科研、医疗所用,都属于中医外治研究 的范畴。
中医外治概念的特点
第一、"外治"与"外治法"不同,"外 治"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研究范围 内既有外治理论又有外治临床;既有 外治相关的药物,也有相关的材料、 器械和工具。"外治法"概念较单一, 仅是从治疗方法而言。从另外方面来 说,"外治"可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 但是"外治法"仅是这一学科的组成部 分。
中医外治法的原则与应用

中医外治法的原则与应用中医外治法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它通过外部手段对病患进行治疗,如按摩、拔罐、艾灸、针灸等。
与中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明显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在中医外治法中,有一些基本原则和应用技巧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医外治法的原则和应用。
一、基本原则1. 针对疾病症状:中医外治法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同的病症需要不同的外治法才能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
2. 个体差异化: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中医外治法在应用时需考虑个体差异。
同样的外治方法,对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
3. 综合治疗:中医外治法通常与其他中医疗法结合使用,如内治法、草药等。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全方位地提高治疗效果。
4. 个别化调配:不同的疾病可能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中医外治法在应用时要根据病情的不同,个别化调配治疗方案。
二、常见应用1. 按摩疗法: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僵硬,改善气血不畅等症状。
常见的按摩手法有推拿、揉捻、拿捏等。
2. 拔罐疗法:拔罐是一种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加热或产生负压,使其吸附于皮肤表面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解除淤血和湿气等症状。
拔罐疗法常用于肌肉疼痛、感冒等病症的治疗。
3.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利用中药艾叶燃烧产生的热量和特殊的药性,刺激相应的穴位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方法。
它可以通过温补气血、祛寒湿、调理气机等,常用于寒湿痹痛、虚寒体质等问题的治疗。
4.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外治法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针具,调节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在中医外治法中可以用于肌肉骨骼疾病、内脏疾病等多种病症的治疗。
三、观点和理解中医外治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把穴位贴敷疗法治疗疾病的范围推及到内、外、妇、儿、
皮肤、五官等科,提出了“以膏统治百病”的论断。并依
据中医基本理论,对内病外治的作用机理、制方遣药、具
体运用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论述,提出外治部位“当分
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选………与针灸之取穴同
一理”之论点。
10
?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一方面运用现代生物、物理学等 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研制出新的具有治疗作用的仪器并与 穴位贴敷外治协同运用,另一方面研制出不少以促进药物 吸收为主,且使用方便的器具。开始注意吸收现代药学的 成果,用来改革剂型和贴敷方式:用橡胶和配合剂(氧化 锌、凡士林等)作为基质,加入中药提炼的挥发油或浸膏 制成的硬膏剂,如麝香虎骨膏、关节止痛膏、麝香痛经膏 等;还有在贴敷方中加入透皮吸收促进剂来促进治疗性药 物高效率地均匀持久地透过皮肤的贴敷剂,如复方洋金花 止咳平喘膏等。
15
? 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 穴位贴敷有许多较简单的药物配伍及制作,易学易用,不
需特殊的医疗设备和仪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或家属, 多可兼学并用,随学随用。 ? 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 穴位贴敷法所用药物除极少数是名贵药材外(如麝香), 绝大多数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 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花椒等。且本法用药量很少, 既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又可节约大量药材。
9
? 宋明时期,中药外治法不断改进和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穴 位贴敷疗法的内容。《圣济总录》中指出:“膏取其膏润, 以祛邪毒,凡皮肤蕴蓄之气,膏能消之,又能摩之也”, 初步探讨了膏能消除“皮肤蕴蓄之气”的中药贴敷治病机
理。
? 清代,可以说是穴位贴敷疗法较为成熟的阶段,外治之宗'
吴师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理瀹骈文》一书。书
27
中药干粉敷
? 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 的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局部刺 激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 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药性生猛燥烈,芳香走窜 及动物类中药。
28
热庵包
29
30
11
作用机理
12
作用机理
13
作用机理
? 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
穴位贴敷作用于人体主要表现是一种综合作用,既有药物对穴位的刺 激作用,又有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且在一般情况下往往是几种治疗因 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共同发挥的整体叠加治疗作 用、首先是药物的温热刺激对局部气血的调整,而温热刺激配合药物 外敷必然增加了药物的功效,多具辛味的中药在温热环境中特别易于 吸收,由此增强了药物的作用、药物外敷于穴位上则刺激了穴位本身, 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使之更好地发挥了行气血、营阴阳 的整体作用。
19
炮制中药
? 第二步:炮制中药,每贴膏药取中药粉15g或配方颗粒1-2 小袋(根据每付配方颗粒量多少)黄酒四份,蜂蜜两份, 芝麻油一份,浸泡1-2h,调成糊状。
20
第三步:交叉纱布
21
第四步:放置药膏
22
第五步:折叠纱布
23
第六步:制成饼状
24
第七步:置敷料上
25
第八步:贴于穴位
26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发展历史
?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用树叶、草茎之类涂敷伤口治疗与猛 兽搏斗所致的外伤而逐渐发现有些植物外敷能减轻疼痛和 止血,甚至可以加速伤口的愈合,这就是中药贴敷的起源
? 春秋战国时期,对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和疗效已有一定的 认识逐步运用于临床。在《灵枢·经脉篇》记载:“足阳 明之筋……颏筋有寒,则急引颊日移口,有热则筋缓,不 胜收放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桂,以涂其 缓者……”,被后世誉为膏药之治,开创了现代膏药之先 河。
16
? 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 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
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 着,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 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17
常用方剂
18
穴位贴敷制作八步法
? 第一步:准备用物包括 白蜡、黄酒、蜂蜜、香 油。醋有收敛的作用, 蜂蜜有中和、发粘、保 湿的功效。黄酒:以止 痛为目的用的比较多。 香油可以保护皮肤。根 据临床观察,用醋调制 的敷贴,贴的时间长了, 病人容易过敏,所以我 院几乎所有的敷贴都是 以黄酒、蜂蜜、香油调 制的。
8
? 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烙、熨、 外敷、药浴等多种外治之法,而且列举的各种贴敷方,有 证有方,方法齐备,如治劳损的五养膏、玉泉膏,至今仍 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 晋唐时期,穴位贴敷疗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晋·葛洪 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治疟疾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临发时,以醋和附子末涂背上”,并收录了大量的外用膏 药,如续断青、丹参青、雄黄膏、五毒神膏等,注明了具 体的制用方法。
贴敷注意事项
? 贴敷时间冬季6h,夏季4h,根据个人皮肤情况可加减贴敷 时间,每天贴一次,贴敷后用温水擦拭局部皮肤,保持皮 肤干燥,贴服最佳时间为上午。
? 如果局部皮肤发红、破溃、起水泡、皮疹、瘙痒、疼痛时 应立即停止贴敷,待症状好转,再行贴敷。外用药物切忌 口服。外用中药属于配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局部症状, 但其余治疗应继续或遵医嘱。
2
3
中医外治特色治疗项目
? 邹平县中医院肿瘤科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种类近20种:中药 穴位贴敷外治疗法、中药干粉敷、中药超声药物透入治疗、 灸法、中药保留灌肠、中药泡洗、中药湿敷疗法、刮痧、 拔罐、耳穴压豆、放血疗法、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等等。
4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5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治疗疾病依据祖国医学的 经络学说,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起到穴位刺激 和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它 属于灸法的延伸,药物组方多选药性生猛燥烈,芳香走窜 及动物类中药。
14
优势特点
? 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 穴位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并通过透皮吸收,
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其适 应证遍及临床各科,“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 及”,对许多沉疴痼疾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显着功效。 ? 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 穴位贴敷疗法不经胃肠给药,无损伤脾胃之弊,治上不犯 下,治下不犯上,治中不犯上下。即使在临床应用时出现 皮肤过敏或水泡,亦可及时中止治疗,给予对症处理,症 状很快就可消失,并可继续使用。
中药穴位贴防治中心成立于1997年,是邹平县最早 成立的肿瘤治疗中心,采用中医药为主,结合放、化疗、 手术、微创介入等多种治疗手段,施行规范化综合治疗。 并与上海中山医院合作成立了肝胆胰肿瘤治疗实验培训基 地、与省肿瘤冷冻治疗研究所联合成立了滨州市冷冻治疗 中心。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建设单位山东省重点中医专科、 山东省中医药特色专科、滨州市知名科室、滨州市青年文 明单位、工人先锋号、滨州市护理工作三等功、滨州市首 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