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话简介

合集下载

二个卷儿大同话意识

二个卷儿大同话意识

二个卷儿大同话意识
大同话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下面的满藏语支系中的一种话语,主要流行于中国大同地区,是当地汉族人民的母语。

大同话结构复杂,词汇丰富,受汉朝、金朝、元朝以及明清等朝代文化影响深厚,比较完善地保存了汉藏藏缅语系中大量古代词汇。

大同话的文化源远流长,流传于大同及周围的地区,是台湾、海南、云南、贵州、福建、广西等九个省份的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化语言,也在东北和北京等其它地区得到广泛的分布。

但由于藏缅语的官方支持大大减弱,乃至被汉考扼杀,使大同话很不普及,基于大同话的书写形式也只有限,很少有人会写。

大同话仍然持续流传着。

由于在大同地区,一旦文化境地脽比较封闭,大同话可以很好地反映保守的传统文化思想。

使用大同话仍然是一种社会认可。

由于大同话一代代流行下去,极其特殊的发音方式,语调多变而难以被模仿,所以掌握起来并非易事,也许这就是大同话保留原汁原味的原因所在。

此外,还有许多音乐、艺术和宗教活动使得大同话得以保持传承。

大同话不仅是语言,还代表着汉族和藏族深厚的文化结晶。

它不仅是一种生活用语,更是文化遗音,是汉藏语系中不可多得的历史遗产。

凝练的语句里蕴藏着满藏文化古老的历史渊源,表达出生活的无限魅力和智慧的活力,反映了满藏民族深刻的人文观念和崇高的宗教信念。

大同话保留着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它既是古老的瑰宝,又是当代的宝藏,是无价的人类文明的精华。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原创版)
目录
1.引言:介绍大同方言以及本文的主题
2.大同方言的特点
3.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
4.结语:总结文章并强调大同方言的魅力
正文
在我国各地方言中,大同方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表达方式。

作为一种地方性语言,大同方言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这将带领我们进一步了解大同方言的魅力。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首先,大同方言的声调较为复杂,有 5 个声调,这使得它在表达上有很强的表现力。

其次,大同方言的词汇丰富,有很多富有地方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再次,大同方言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相似,但有时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如主谓宾的顺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这些特点使得大同方言具有很高的表达效率,同时也为研究汉语方言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是“女人走路像麻雀儿飞”。

这个表达充分体现了大同方言的形象生动和富有地方特色。

将女人走路的姿态比喻成麻雀儿飞,既表现了女人走路时的轻盈和优美,又展现了大同方言独特的表达手法。

这种表达方式让人一听就能想象出女人走路的美丽画面,是大同方言中的一种经典表达。

总之,大同方言作为我国众多方言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表达方式。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表达“女人走路像麻雀儿飞”既展现了大同方言的形象生动,又彰显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可爱的大同话

可爱的大同话
可爱的大同话
四组
欢迎来自台湾的朋友们
大同话的起源和特点
大同方言属中国北方方言大系秦晋方言小系中的 一支,由于特定的地域,大同方言融合了汉、蒙 、满多民族语言,因而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风貌特 色。大同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入声。相对于普通话大同方言多了一个入 声,同时入声带了一个喉塞韵尾,所以发音都很 短促。
柴氏兄弟————柴京云,柴京海
代表作品打麻将,家丑外扬,望子成龙等ADD YOUR TITL Nhomakorabea17
学说大同话
这里输入文本信息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LOGO
这里输入文本信息
Type something here type something here.
LOGO

2
只有语言才适合于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 最隐蔽的秘密,民族智能特性 需要到每一种语 言中结构中去发现。
————洪堡特
3
总的来说 相对于南方的言语, 大同的方言比较直率,且大同方言 的口音也很直白,很少有南方语言 的那种温柔缠绵的感觉,甚至很少 有需要舌头卷曲起来发的词语 语 言与风俗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 也许,大同方言的这些特点就是由 大同淳朴爽快的民风造就的吧。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山西十大土话方言
1.晋语:山西省的官方语言,以太原话为标准,流行于省会和周边地区。

2. 晋中话:流行于晋中地区,与晋语有些许差别,但仍然属于晋语范畴。

3. 晋南话:流行于山西省南部,与晋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但互相可以理解。

4. 绛州话:绛州是晋中的一个县,绛州话在晋中地区也比较流行,与晋中话相似。

5. 忻州话:忻州是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地级市,忻州话在当地比较流行,与晋语有些差异。

6. 吕梁话:吕梁是山西省西部的一个地级市,吕梁话在该地区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差别。

7. 运城话:运城是山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运城话在该地区比较流行,与晋语有一些差异。

8. 大同话:大同是山西省北部的另一个地级市,大同话在当地比较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9. 临汾话:临汾是山西省中部的一个地级市,临汾话在该地区比较流行,与晋语也有一些差异。

10. 晋普话:晋普话是山西省的一种方言,也称为山西方言,是以晋语为基础,吸收了周边地区的方言而形成的。

- 1 -。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
摘要:
1.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的背景和意义
2.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
3.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文化内涵
4.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演变
正文:
大同方言是山西省大同市的地方方言,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当地的民俗文化中,夸女人走路是一种对女性美貌和优雅姿态的赞美,体现了大同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在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表达方式丰富多样。

比如:“你家女子走道儿真带劲!”、“瞧那姑娘,走起路来跟花儿似的。

”等。

这些表达方式充满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充分展现了当地人对女性美的欣赏和赞美。

大同方言中夸女人走路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这种表达方式体现了大同人对女性角色的尊重。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较低,而夸女人走路正是对女性美的肯定,使她们在社会中得到认可。

其次,这种表达方式也体现了大同人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并乐于与人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在现代社会中也发生了一定的传承与演变。

一方面,这种表达方式仍然在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成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现象。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流动和文化交流的加强,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也逐渐被其他地区的人们所熟知,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地方
文化符号。

总之,夸女人走路的大同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大同人对女性美的欣赏,又彰显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大同方言

大同方言

磕达(”磕”读入声)虐待。

“人老了,儿女们也磕达得可厉害呢。

”哇命(”哇”读去声)害命。

踅摸(代用字踅读xue)寻找东西。

日粗说大话,吹牛。

“你少在我面前日粗哇。

”捣腾 (1)清扫,搬挪。

“你给我往出捣腾一间房。

”(2)做小买卖。

“他最近捣腾衣服呢。

”白烙毛无报酬给人干活。

“我最近又白烙毛啦。

”不尿不理睬。

“甭看他有钱,我才不尿他呢。

”又称“不尿习”。

不拦涮不放在眼里。

“就凭我现在的武功,三五个灰猴我不拦涮他们”。

不夺旦不娇惯。

“我那几个孩子从小就不夺旦他们。

”不好家身体不舒服。

“这两天我可不好家呢。

”不难为活该。

“吸毒吸得家破人亡,不难为。

”不吕乎没注意。

“他从这里过没过去,我真的不吕乎。

”不挨拐不吃亏。

“一块钱买了个盆子不挨拐。

”不失闲始终忙着。

“甭看他退休啦,每天还是不失闲。

”不觉意不知不觉,没留意。

“不觉意半年又达过去啦。

”巴花儿绣花儿。

”过去巴花儿绣芸儿是姑娘们的看家本事。

马奔子(“马”读“莫”音)奔跑。

“他拉上马又到野外马奔子去啦。

”打眼儿(1)车轮下放障碍物。

“车下坡时你给打眼儿”(2)诅咒人被汽车碾死。

“你迟早会给汽车打眼儿”(3)对男子交媾行为的隐晦说法。

“你除了会打眼儿还会干啥?”打麻烦婴幼儿哭闹。

“孩子想他妈啦,就是打麻烦呢”打整人整人。

“他们单位头头儿可能打整人呢。

”打月饼做月饼。

“八月十五家家都打月饼呢。

”打掩护掩护。

玻璃就是他打烂的,你少给他打掩护。

打野鸡(1)打山鸡,“他上山打野鸡去啦。

”(2)嫖娼。

“老也老啦没正经,成天出去打野鸡。

”打板墙用混凝土筑围墙。

“咱们村会打板墙的老年人不多啦。

”打下手当助手。

“这营生我只能打下手。

”打鼾水打鼾。

“我爷爷一睡着就打鼾水。

”刁空儿抽时间。

“你刁空儿去我家一趟。

”耐宛儿本来,原来。

“就是你不下请帖,耐宛儿我也要来。

”点灰皮说别人坏话。

“好点灰皮的人总有一天被别人识破。

”抱大腿抱粗腿,找靠山。

“这年月谁抱住大腿谁就沾光。

”朋窝儿搭伴儿生活。

大同方言简介

大同方言简介

大同方言简介大同方言属于晋语。

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

大同方言主要包括的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

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大同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只有前四声,没有入声。

大同方言的入声带了一个喉塞韵尾,所以发音都很短促。

大同方言虽然保留着入声,但是古代读入声的字有一部分在大同方言里已经不读入声了。

例如:粥拉杂盒敌白眨给肉目。

大同方言根据有无zh、ch、sh这三个声母而分为两类。

一类大都有zh、ch、sh声母,称为老大同话,主要分布在城区内、东部地区。

一类大都没有zh、ch、sh声母,称为新大同话。

如柴氏兄弟表演大同数来宝,说的便是新大同话。

在语音方面,大同方言和普通话韵母差别较大。

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有20个韵母大同方言没有。

主要包括16个鼻韵母和ai、ei、uai、uei。

在词的结构方面,大同方言有不少带词头“圪、忽”的词,带词尾“达”的词,也有不少合音词、分音词。

带儿化音的词比较多。

在语法方面,大同方言多数时候不用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凭语调来表示问句。

并且还有一些特殊的副词、介词。

大同方言的语音特点一、大同方言有入声普通话共有四个声调:阳平、阴平、上声、去声。

大同方言除了这四个声调外,还有一个声调――入声。

古时候的入声字,绝大部分在大同方言仍然读入声。

大同方言的入声是个很短促的声调,音节的末尾带着一个喉塞韵尾,音节不能延长。

如:法国、出发、积极、掠夺、哭泣、突击、阅读、特别等等。

二、普通话里用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大同方言都用n作声母。

如:挨碍矮爱安鞍岸按暗案肮熬奥俄额恶饿殴偶藕。

三、大同方言没有带鼻音韵尾(-n、-nɡ)韵母。

普通话里的en、eng,in、ing,un、ong,ün、iong四组拼音,在大同话里分别合并成为一个不带鼻音的韵母。

大同方言中动词的特点

大同方言中动词的特点

大同方言中的动词,地域特色很浓重,也是由于一方水土养一方语言而形成的。

除了用字遣词,还有语音问题,该地区保存了相当多的古汉语入声字,有些动词就是入声字的读音。

【逐打】打人的一种,程度较轻。

例:“气急了,伸手逐打了几下。

”【捶打】同上。

例:“小孩儿,假装捶打两下完了。

”【日噘】骂人。

例:“日噘了半天,还没完哩。

”【瞭一瞭】看一看。

例:“你去瞭一瞭,咋还不回来?”【眊眊】探望的意思。

例:“去医院眊眊病人。

”【圪瞭】眼睛有毛病,相当于斜视。

例:“他看人眼睛有点儿圪瞭。

”【跌皮】犹言讹人。

例:“惹不起,躲得起,小心他跌皮。

”【圪侧】慢慢地走。

例:“圪侧回家啦。

”【看唱】看戏。

例:“正月里看唱。

”【探】伸手。

例:“放得太高了,还是探不着。

”【啖】吃。

例:“收工晚,肚子直叫,啖了个饱。

”【老偃】去世。

例:“年纪大了,说不定哪天就老偃啦。

”【帮耧】播种时在耧前牵牲口的人。

例:“小孩能帮楼吗?”【刻刮】类似于剔骨。

例:“把羊腿上的肉刻刮刻刮,包一顿饺子吃。

”【撒搭】使劲甩的意思。

例:“他真的生气了,撒搭着门走啦。

”【圪触】来回摩擦。

例:“镰刀不快了,寻块石头圪触圪触就管用。

”【拔水】从井里提水。

例:“拔桶水饮一饮牛。

”【圪厮】慢慢腾腾。

例:“快点哇,甭圪厮啦。

”【搋糕】用黄米面蒸糕,熟后再抟巴成一坨食用。

例:“搋糕可烫手哩。

”【圪责】与亲近的人生气。

例:“灰老伴成天圪责人。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同话简介大同话简介更多精彩内容请到:/dtxxgz大同方言属于晋语。

就全部晋语来说,按当前普遍认同的说法,大同方言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山西北部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境内的晋语来说,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

大同方言主要包括大同市区、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山阴、怀仁等区域。

浑源、灵丘方言列入山西方言五台片,广灵方言属河北语系,列入北方官话区。

大同方言有五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普通话只有前四声,没有入声。

大同方言的入声带了一个喉塞韵尾,所以发音都很短促。

大同方言虽然保留着入声,但是古代读入声的字有一部分在大同方言里已经不读入声了。

例如:粥、拉、杂、盒、敌、白、眨、给、肉、目。

大同方言根据有无zh、ch、sh这三个声母而分为两类。

一类大都有zh、ch、sh声母,称为老大同话,主要分布在城区内、东部地区。

一类大都没有zh、ch、sh声母,称为新大同话。

如柴氏兄弟表演大同数来宝,说的便是新大同话。

大同话的语音在语音方面,大同方言和普通话韵母差别较大。

普通话有39个韵母,其中有20个韵母大同方言没有。

主要包括16个鼻韵母和ai、ei、uai、uei。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音节当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的高低.中古时有平、上、去、入四声.入声是一种收塞音韵尾的声调今天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舒化并归入其它几类声调中.而汉语方言中,入声却不同程度地得到保留.属山西晋语的大同方言存在中古入声.大同话的入声自成一个调类,独立而稳定地存在于大同方言的声调系统中.大同话入声韵尾已合并,收喉塞音韵尾. 入声只有一个,不分阴阳.入声韵母系统也大为简化,只剩下两组八个入声韵.中古的入声字在今大同方言中绝大多数保留着入声读法,也有些已经完全舒化,归入其它四调.还有部分字为入舒两读,呈现出入声向舒化发展的过渡性状态.尽管如此, 总体上看,大同方言的入声仍以一种较为稳定的姿态存在着.同时,有一部分中古的舒声字,在今大同方言中也读成了入声, 即所谓"舒声促变".这种促变现象虽表现于语音方面,却不有区分语法功能和意义的作用.这种现象可能与音节的急读和轻读有关, 也可能是部分上古入声的遗留.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舒化是大同方言入声发展的趋势.大同方言的入声已经开始出现了舒化的现象.在普通话的影响下,它必将继续舒化下去直致完全消失,大同话的声调系统将呈现舒声声调的格局.当然,这种变化是逐渐的漫、长的,入声在一定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大同话的特点1、在词的结构方面大同方言有不少带词头“圪、忽”的词,带词尾“达”的词,也有不少合音词、分音词。

带儿化音的词比较多。

大同方言中有许多四字格,大部分用来表达贬义,这与四字格的结构形式有关。

这些结构既有附加式,又有复合式。

贬义性是大同方言四字格主要的语用特色。

2、在语法方面大同方言多数时候不用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吗”,凭语调来表示问句。

并且还有一些特殊的副词、介词。

3、儿话音儿化是大同方言中一种非常重要的语言现象,通过比较大同话和普通话,使我们认识到大同话儿化的特点是基本韵母儿化后趋于相同,儿化韵母比普通话少,儿化词比普通话多,儿化在方言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大同地处山西北部的塞外高原,大同方言是晋语大同片的代表,儿化是大同方言的一种突出语言现象,是造成大同方言地方特色浓厚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普通话儿化比较,大同话的儿化现象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别具特色:主要就是大同方言儿化的语音特点大同方言有37个基本韵母,除卷舌韵母r之外,36个韵母均可以儿化。

基本韵母被儿化后,把有些原来不同的韵母变得相同了,形成了14个儿化韵。

其中舒声韵、人声韵音变情况不同,也表现出不同的语音特点。

“人类语言结构之所以会有种种差异,是因为各个民族的精神特性本身有所不同。

”“只有语言才适合于表现民族精神和民族特性最隐蔽的秘密(民族智能特性)需要到每一种语言中结构中去发现。

”依据此话可以看出:总的来说相对于南方的言语,大同的方言比较直率,且大同方言的口音也很直白,很少有南方语言的那种温柔缠绵的感觉,甚至很少有需要舌头卷曲起来发的词语。

语言与风俗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也许,大同方言的这些特点就是由大同淳朴爽快的民风造就的吧。

大同方言程度词特点大同方言的表示程度的词,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挺”。

大同方言表示程度“很”时,用“挺”。

如:挺贵、挺多、挺热、挺结实、挺不赖。

2、“X了个X”。

相当于普通话的“非常X”。

如“热了个热”即“非常热”、“多了个多”即“非常多”、“日脏了个日脏”即“非常日脏”。

3、“再没肘(偶)A”。

相当于普通话“特别A、最A”。

肘即“这么”的合音,偶是“那么”的合音,分别表示现在和过去时态。

如“再没肘热”即“特别热”,表示现在天气热的程度,“再没偶贵”即“特别贵”,表示过去买卖东西价格高的程度。

4、“习”。

大体相当于普通话“特别、非常”。

如:“那个人习软”,“那根棍儿习长。

”5、“可”。

三种程度:一是“可”读ke时,表示程序减轻,如“可疼啦”是“疼得轻了”;二是“可”读入声调,在大同话读成“客”时,表示很、非常的意思。

“可冷呢”即“非常冷。

”三是“可”读成ká(在去声字前)kà(在非去声字前)时,相当于“特别”,如~甜着呢、~远着呢、~长着呢、~多着呢。

6、“过”。

相当于普通话“格外”。

如“那天气过冷,可把我冻灰啦。

”“那男人过懒”。

有时也说成“过逾”。

大同话介词特点大同方言除有一些普通话中的介词外,还有一些特有的介词,这些介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1、迎。

相当于普通话“从”、“向”、“朝”。

“他迎南来,迎东走啦。

”2、赶。

相当于普通话“比”。

“我赶他快。

”“张三赶李四岁数大。

”3、评。

相当于普通话“比”。

“我评他胖。

”“今天评前天冷。

”4、往。

表示朝、向的介词。

大同话读“屋”,如“一直往里走,再往东拐。

”5、辟。

有时相当于“照”,“辟脸唾了他一口。

”有时相当于“从”,“辟手把瓜刁走啦。

”6、串。

有时相当于“从”。

“串房上跳下个人”。

有时相当于“向”,“那只狼串山坡下来,串河沟跑啦。

”大同话词汇特点一、大同方言有很多以“圪”做词头的词“圪”大同话里最常用的一个词头。

它常常加在一些单音节的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构成双音节词。

带词头“圪”的名词如:圪台、圪棱、圪角、圪崖、圪疤、圪蛋。

带词头“圪”的量词如:圪截儿、圪节儿、圪绺儿、圪堆儿、圪撮儿。

带词头“圪”的动词最多,例如:圪吵、圪怯、圪奓、圪抓、圪嚼、圪卷、圪摆、圪叨、圪瞪、圪沓、圪扭、圪肋、圪爬、圪翻、圪躺、圪挤、圪蜷、圪眨、圪谄、圪颤、圪揉、圪挪、圪摇。

带词头“圪”的形容词如:圪腥、圪朽、圪腻、圪瘆、圪搐、圪蔫。

带词头“圪”的词有不同的重叠形式:一是“圪X圪X”相当于“X一X”。

“圪涮圪涮”相当于“涮一涮”,“圪挪圪挪”相当于“挪一挪”,“圪挤圪挤”相当于“挤一挤”,“圪转圪转”相当于“转一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