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合集下载

2010考研经验——自我经历篇(东南大学-唐鑫)

2010考研经验——自我经历篇(东南大学-唐鑫)

3.心理学专业课
所用书籍:普通心理学(彭聃龄),教育心理学(冯忠良、刘儒德),发展心理学(林崇德),实验心理学(郭秀艳、朱滢),心理统计(张厚璨),心理测量(戴海琦),重难点手册,MJ大纲解析,北师大备考指南,北师大习题册,毕鸿雁心理学核心教程,恩波模拟题。
复习经历:第一年我基本把书都看了一遍了,不过掌握的不好,所以刚开始7月份的时候,我先把毕鸿雁的核心教程看了一遍,熟悉下大体的框架,看的比较慢,看了一个月,到8月份时,看冯版的教育心理学,仔细的看了一遍,还详细做了笔记,但我发现进度实在是太慢了。到了9月份,花一个星期看了普心,再一个星期看了发心,再然后看了实心、统计、测量。书过了一遍之后,到了10月份,听了些辅导班的音频,其实都很基础,自己看书也差不多能到那种程度。10月中旬后,把教材后面的习题做了一遍,但是感觉不太好,总是感觉眼高手低,然后我根据efishtao的建议开始自己做笔记,我是这样做的:打印MJ大纲解析,打印单面的,然后另一面留着自己看书做笔记,这样可以同时把自己对书的理解和MJ的笔记的结合起来,当然还可以将其他的资料的内容也记在相应知识点上。做完这一工作之后我对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到了12月上旬,我做了恩波的模拟题,同时自己整理了可能考的大题,我找了跟试卷差不多大小的纸,按照考试所能写的篇幅写出来,到最后就背这些东西了。
2010考研经验--自我经历篇(东南大学-唐鑫)
一、背景介绍
我先来简单介绍下自己,2010年考研成绩是347分,其中英语57,专业课222,录取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成绩实在是一般,但我自认为还是有些体会的,愿与大家分享。
我是二战了,一战考的是北大,我记得那个时候从7月放暑假开始,起早贪黑的,晚上12点才睡,早上7点就起来了,中午只在教室趴一下,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后面我总结自己的失败教训,认为有两个,一是备考效率太低,每天休息时间不充足,大脑昏昏沉沉的,看似花了不少时间,实则学不到什么东西。二是目标有些太高,自己是三跨考生,挑战顶级学校,本身信心不太足,加上后来自觉复习不好,导致最后冲刺阶段几乎放弃。所以,一定要保证复习效率,选定合适的目标。

全国应用心理学院校排名

全国应用心理学院校排名

全国应用心理学院校排名1、专业简介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

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应用心理学学科。

应用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各种实际领域的应用,包括工业、工程、组织管理、市场消费、社会生活、医疗保健、体育运动以及军事、司法、环境等各个领域。

随着经济、科技、社会和文化迅速发展,应用心理学有着日益广阔的前景。

2、就业前景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

3. 专业主要分支分支领域:工业/组织心理学,临床/咨询心理学(区别在于临床取向),医学/健康心理学,消费/商业心理学,环境/社区心理学,司法/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4. 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能够系统掌握应用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应用心理学的新进展,学习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能独立完成应用心理学实验研究或现场研究。

在理论与应用方面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毕业后能胜任应用心理学教学或研究工作,并能在实际部门从事有关应用心理学的工作。

5、推荐院校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专业排名排名学校名称等级1 北京师范大学 A+2 浙江大学 A+3 北京大学 A+4 西南大学 A+5 华东师范大学 A专业录取分数统计分析2008,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资格线报考学科门类(专业) A类考生* B类考生* C类考生*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总分单科(满分=100分)单科(满分>100分)2008年教育学[04] 310 49 147 300 45 135 295 43 129 2007年教育学[04] 305 50 150 300 48 144 295 45 135其中:*A类考生:报考地处一区招生单位的考生。

教学因设计而改变

教学因设计而改变

教学因设计而改变——《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学习收获10月31日上午,听了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李慧老师的课——《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李老师的课深入浅出,生动有趣,把理论、活动、案例分析、交流讨论熔于一炉。

李老师,不愧为“学习科学”研究的专家,她的课,让我受益匪浅,现简要概括如下。

首先,在我平时的教学中,教学评价的设计往往没有,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总结性评价从来没有形成性评价,李老师在课上给我们指出: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评价的设计。

确实,小学科学的学习方式主要是探究,而探究式的学习活动是需要形成性评价的。

其次,通过学习,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有了新的认识。

在平时的教学中,因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因此教学设计时,不再去分析学生的学情。

李老师在课上给我们讲: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

同时,李老师还给我们介绍:脑科学研究表明,要改变学生的前概念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可见,教学设计时,分析学习对象不可缺少,分析学习对象,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已有经验,会让我们去精心设计探究活动,考虑教学策略,同时让我们让我们清楚学生的前概念是什么,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改变学生的前概念。

第三,李老师介绍的有关记录单的知识,如记录单的形式、富有个性化的科学记录本等,有利于学生积累科学资料,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在教学设计时,没有过多去考虑记录单,只是依照教材让学生做记录,上完课后,学生的记录单也扔掉,现在才知道记录单对学生学习学科是那么重要。

第四,在案例分析《七岁孩子对声音的说法》中,李老师分析道:本案例有开放式提问,也有封闭式提问,封闭式提问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教学目标靠近。

我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的关系,对学生难理解的科学概念或离学生的生活太远的内容,通常用讲解的方法,老师讲,学生听,收效甚微,苦涩难懂,原因在于不会设计关键问题。

李老师的课,给我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师的关键问题的设计,如果设计得好,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向教学目标靠近,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时不再被动,而是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体,而老师自然而然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考试焦虑的故事

考试焦虑的故事

74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杨元魁,博士,就职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儿童情感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评测与培养。

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考试几乎贯穿于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每一个年龄阶段,从小到大要经历无数次大考小考。

现在已经是5月底了,很多学生将迎来自己求学生涯的一次重要考试——中考或高考。

在每年的这种选拔性考试中,你会发现学生的表现大致有这么几种情况:考前准备充分且超常发挥,考出了从未有过的好成绩;考前准备充分且发挥稳定,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绩;考前准备充分但临场发挥失常,成绩远逊于自己的平时成绩;考前准备不充分但超常发挥;考前准备不充分且正常发挥;考前准备不充分且发挥失常。

同样是面对考试压力,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呢?考试考得好不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长期面临着一种压力问题——考试焦虑。

南京大学周仁来教授及其在东南大学研究生团队的最新研究表明,初高中生考试焦虑的比例近15年来一直稳定在30%左右,大学生的考试焦虑比例随着年代迁移而逐年增高。

从心理学的定义来看,考试焦虑是一种情境特异性的人格特质,表现为在面临考试或评价情境时,部分学生会表现出过度担忧、无关思维、心理混乱、紧张及相应的生理唤醒。

过度担忧往往表现为茶饭不思、自言自语等行为改变;无关思维往往表现为胡思乱想、思维频繁跳跃、说话逻辑性差等行为改变;心理混乱表现为难以长时间保持注意力、记忆力下降、在平时作业中出现低级错误等行为改变;紧张表现为敏感性增强、误触误碰增多等行为改变;生理唤醒包括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紊乱、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或其他躯体不适症状等生理改变。

考试焦虑是一种非常情境化的特质焦虑,同时伴随有生理和行为的变化,并且焦虑程度也有高低水平之分。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教学-梁宗保-2

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与教学-梁宗保-2

• 社会媒体
– 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会获取一些错误的知识。如许
多媒体在报导中对重量、重力、质量不分,混淆了路程和距离。
儿童前科学概念的特点
1.
2. 3. 4.
儿童前科学概念中具有感性成分和表象化特征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内容上的丰富性和获取途径上的广泛性 儿童前科学概念在形成过程中是自发的,并且所受到的限制和规范
动物 甲虫 昆虫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 毛毛虫 蜘蛛
黄鱼 中华鲟
概念的分类
• 按所包含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
– 具体概念:事物指认属性、感知属性形成的概念 – 抽象概念:事物内在、本质属性形成的概念
• 科学概念都是指抽象概念
再说什么是科学概念
什么是科学概念?
• 科学概念:指自然科学领域内经过检验或验证,能够 解释和预测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属性或规律的描述
几个学龄阶段讲授,概念的内涵逐渐增加,外延不断变化。例如儿童
很容易用前一阶段学过的概念去解释将要学习的更加复杂的概念。儿 童通常会用质量的概念去理解重量。
儿童前科学概念产生的原因
• 概念学习不牢固
• 概念掌握不牢固,对事物所包含的各种特征了解不全面,造成对概 念的外延不合理的缩小或扩大,变成相异构想。如,许多儿童把能
比较少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由于是伴随着成长而建立起来的,印刻在思想观 念和价值体系中,牢固而持久对成长产生影响
5.
6.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一定的非显性和潜意识性
儿童的前科学概念具有相对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儿童前科学概念的诊断
• 提问
– 比如师:把一勺糖放到一杯透明的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糖消失 了,变成糖水了。师:糖还在杯子里吗?生:不在了。

东南大学研究生08-10年分数线

东南大学研究生08-10年分数线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 081105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法学院 030101 030103 030105 030180
仪器科学与技术 导航、制导与控制 法学理论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民商法学 法律硕士 生理学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140 21 25 72 75 132 6 49 8
2008年硕士研究生报名录取情况汇总
院系名称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专业代码 050403 081301 081302 081303 081304 081320 081321 专业名称 美术学 报名人数 录取人数 录取推免生人数 67 11 2 25 81 12 28 10 52 26 12 5 1 43 42 9 10 5 8 3 110 18 36 57 171 7 9 15 54 14 32 13 26 28 22 29 13 86 4 5 8 17 1 7 67 16 22 17 2 18 10 0 2 1 19 8 3 2 3 4 1 25 8 5 15 17 49 0 1 4 13 3 6 4 8 11 7 5 4 23 2 0 5 5 1 1 16 5 9 7 录取院系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建筑学院
72 9 7 14 20 30 3 16 4 2 2 2 5 1 5 10 6 5 1 4 36 4 3 12 1 20 5 0 2 7 2 4 1 2 1 16 5 17 22 15 13 9 19 36 17
10 3 2 2 7 0 0 4 0 0 0 0 0 0 0 2 3 1 0 3 7 1 0 2 0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2 0 0 1 0 12 1 3
32 64 11 1 24 9 55 2 51 13 0 11 10 9 11 35 3 28 50 25 26 10 141 108 29 1 35 0 3 31 6 21 7 26 16 11 18 3 9 3 43 11 58 9 0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10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40110

东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技术学(教040110)
一.学科简介
学习科学的研究旨在探索与人类(特别是儿童)学习能力相关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机制,研究影响人类学习能力的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因素及其客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研究不同人群或者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学习能力,研究相应的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方法。

学习科学是通过在心智、脑科学和教育之间建立桥梁,将脑科学的最新成果(从基因到行为)应用于教育和学习过程。

学习科学是由生命科学和教育科学二大学科交叉形成的研究领域,涉及分子生物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以及生物医学工程和信息科学等众多学科。

二.培养目标
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有机地进行结合,具有独立从事从多层次研究儿童发展与情绪能力研究的能力,并具备独立进行教学工作和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培养适应现代教育技术事业发展、掌握学习科学理论基础的既懂教育、心理、认知神经科学,又懂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的高级综合性人才。

三.研究方向
1 信息系统与科学教育
注:1. 硕士生在校期间课程总学分最低要求为:理工类28学分,医学类30学分,文管类3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最低学分要求为:理工类16学分;文管医类18学分,其余为非学位课程。

此外,还应完成必修环节3学分。

2.要求硕士生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半内完成,其中学位课程学习一般应在入学后一学年内完成。

3.学位课程根据此表,非学位课程从“研究生课程目录”中选择。

硕士研究生课程(教育技术学040110)开设目录
学习科学研究中心
负责人:
2007-6-25。

额叶脑电偏侧化的故事

额叶脑电偏侧化的故事

额叶脑电偏侧化的故事作者:杨元魁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8年第05期杨元魁,博士,就职于东南大学学习科学研究中心(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负责儿童情感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和青少年社会情绪能力的发展、评测与培养。

前文从过程与策略、测量与评估、儿童早期和青春期的发展特点等方面对情绪调节进行了讨论,本文将具体介绍一些可用于评估儿童气质、社会退缩行为、情绪调节能力的重要电生理指标之一:额叶脑电偏侧化。

现有的大量证据表明,情绪功能是全脑网络协调工作的结果,但是也呈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偏侧化,即左右半脑是一定程度专门化的,负责不同的情绪功能。

例如,有关情绪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普遍观察到左侧杏仁核更加活跃;有关面部表情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人的面部表情从左脸开始呈现,当完全呈现出来时,左脸表情也更加明显,这意味着可能是右半脑主导着面部表情。

上期文章中曾经提到,双侧杏仁核与双侧前额叶之间有着解剖结构上的直接神经投射,它们之间联系的有效性对情绪调节能力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左右两侧杏仁核与前额叶之间的神经效能也并不一致,这就引起了在脑电活动上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额叶脑电偏侧化,有时也被称为额叶脑电不对称性。

双侧杏仁核与双侧额叶的位置如图1所示。

从脑电信号的角度上看,额叶脑电偏侧化实际上测查的是左侧额叶和右侧额叶α波(8~13 Hz)活动强度的差异。

α波是正常人脑电波的一种基本节律,在人们清醒、安静闭眼时表现最为明显;当人们睁开眼睛或接受其他刺激时,α波会立刻消失。

由此可见,α波活动强度与所对应的皮层脑区活动强度成反比,α波活动越强表明该脑区活动越弱。

计算额叶脑电偏侧化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右侧和左侧额叶特定位置(一般是F4和F3,详见图2)电极测得的α波强度取自然对数,然后将二者相减。

如果差值为正,则说明左侧额叶比右侧额叶活动强烈,数值越大,左侧化程度越高;如果差值为负,则说明额叶活动没有出现左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EM教育:是科学(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 学(Mathematics)教育的统称,出现于上 世纪八十年代末的美国大学校园。
在科学界和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于本世纪 初逐渐走入基础教育,特别是2010年前后成 为以美国、英国为代表的国际科学与技术教 育新兴的教育实践和研究范式的主流。
非正规(课外)科学活动对科学 学习起关键作用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2009年出版《 在非正规环境中学习科学》,是学者们对人 在非正规场景中的学习研究的一个总结。
研究发现:人们可以从日常生活经验、特定 场所(博物馆、科技馆、科S学TE中M心也是、正动规植教物 园等)、非学校组织的科学育活与动非当正中规教,育不衔分 年龄层,而且比学校教学更接有与效融地合学的习焦科点学 。
报告认为:非正规科学活动对科学学习起关 键作用
STEM教育项目的教学特征
一个STEM项目实施时,教师可能提出一个问题, 然后要求学生组成一个班级范围内的探究小组开展 原创性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被要求使用各种 技术和方法搜集信息、证据和数据、分析数据,并 设计、测试和改进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然后与其 他同伴交流研究成果、分享信息。这个看上去“杂 乱无章(INTELLECTUALLY MESSY)”的教学情境,强 调的是学生设计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可能 涉及纳米技术、生物医学和天体生物学等多种学科 知识与技能。
Sci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ce 科学
用于设计满足人类需 求的物品、流程或体 系的系统的、经常反
复的途径和方法
Engineering 工程
Mathematics 数学
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都将为其他领域打开进步的 空间,任何一个领域的素质都是未来公民基本素 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是最简单的科学现象和问题,都可以在人类生 活中找到它的影子,找到它转化为技术和工程的途 径;
例:利用LED开展的STEM活动
以基于LED的STEM活动为例,大部分学生对LED既 熟悉又陌生,市场上有许多LED产品,如LED照明灯、 LED钟表等;但他们对LED的发光原理知之甚少,更 没有思考过如何借助LED方便我们的生活。
两个标志:
2009年美国奥巴马总统宣布启动“教育创新”运 动(“EDUCATION TO INNOVATE” CAMPAIGN )
2013年发布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Next Generation Science Standards)
对自然世界 的改造,以 满足人类的
需求。
Technology 技术
科学和工程学的极大融合
- 将工程的思想和实践引入科
学课堂,中小学科学教育中重 视工程教育(Engineering Education)
- 侧重于连接科学与工程的少数 重要概念
- “工程知识与实践”和“科学 知识与实践”为具有同等重要 性的两大主题,开发和科学探 究与工程技术相关的实践
- 新的课程、教学设计和资源
STEM教育的特征
STEM的教学也并不是简单地将科学与工程组合 起来,而是要把学生学习到的零碎的知识与机械 过程转变成一个探究世界相互联系的不同侧面的 过程。
STEM教育并不仅仅是把科学教育、技术教育、 工程教育和数学教育这四个词堆叠在一起,而具 有翔实的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研究基础 ,并具有知识社会对创新人才需求的内涵和教育 意义。
这具骨架会引起什么话题?
• 陈述/猜测往事(死因?) • 祭祀、暴力、风俗、灵魂 • 土葬类型 • 保存方法 • 葬礼习俗 • 计算骨骼的年龄/时代(土
壤辐射、DNA、等) • 手镯? • 风水?
• 比较类似骨骼 • 讨论饮食和健康(如,龋
齿和营养不良) • 疾病(肺结核) • 分析骨骼的技术 • 道德 • 城市/农村居民? • 挖墓工具的证据? • 我们人类的特征是什么?
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科学与工 跨学科概念
程实践
Crosscutting Concep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
g Practices
学科的核心 概念Core Ideas in disciplines
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ext Generation of Science Standard)与之前标准的变化:
K-12的科学教育应反映科学与真实世界的内在联系。( 来源于生活)
应在持续的科学教育中将知识、工程实践、跨学科的核 心概念结合在一起。(学科内)
关注儿童学习发展的进程。(新的研究领域) 关注科学与技术、工程、数学、语言学习的关系。(学
科间-STEM)
对学习的理解发生根本的改变
学习的目的: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概念,而 不是一大堆罗列的事实;
学习的定义:学习是知识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学、 思、做),不能把学习和实践割裂开来,变为两 个各自不同的内容与过程;
实践的定义:实践是一种有意义的学科实践活动, 是学习者主动参与建构、完善和运用学科知识去 解释世界的过程,是个人融会贯通的过程,而不 是一个生搬硬套的程序和单纯的技巧或方法训练。
当人类在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时,想到的不仅 是技术、是设计、是工程,同样也必须考虑其中涉 及的科学原理和规律,只有遵循这些原理和规律, 才能真正找到问题的本质;
而数学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其他三个领域中被广 泛使用。
STEM教育的本质
在众多孤立的学科中建立一个新的桥梁, 为学生提供整体认识世界的机会,通过把这 四个领域内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整合到 一种教学范例中,使学生学习的零碎知识变 成一个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这样就消除了 传统教学中各学科知识割裂、不利于学生综 合使用解决实际问题的障碍,是一种跨学科 的的学习方法。
支持STEM 进入课堂
将STEM引入科学课堂
非正规教育告别边缘和补偿地位
美国教育部在2007发布的《美国学术竞争力 咨询报告》称:非正规教育是美国教育系统 的三个相互整合的部分之一,即K-12教育、 高等教育、非正规教育,从而保证“美国在 经济上的竞争力、尤其是保证国家教育机构 培养公民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 学)素养、培养未来科学家、工程师、数学 家和技术专家的未来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