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SA的治疗方案除了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

合集下载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治疗(英国指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流行是一个严重的临床医学及公共卫生问题。

2021年,英国MRSA感染治疗指南更新,指南主要推荐意见如下。

脓疱疮1.为了预防抗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考虑应用局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的替代方案,如局部杀菌剂(1%的过氧化氢乳膏)治疗MRSA局部感染引起的局限性、非大疱性且患者临床状况良好的脓胞病。

仅当已知MRSA分离菌群易感时,可考虑将局部应用夫西地酸或莫匹罗星作为二线治疗选择。

(弱推荐)2.采用全身抗菌治疗复杂性脓包疮时,药物的选择由药敏试验结果决定。

(强推荐)脓肿1.MRSA引起的脓肿采取切开引流治疗。

(强推荐)2.对于MRSA引起的脓肿,如果直径<5cm,且患者没有全身反应(发热和/或蜂窝组织炎)和/或免疫缺陷,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细胞免疫缺陷,则不应常规应用抗生素治疗。

(强推荐)3.由于MRSA PFGE USA300型菌株引起的脓肿,或在该菌株是常见菌株的情况下,应采取抗生素联合切开引流治疗。

(强推荐)4.当需要口服治疗且MRSA是已知的易感菌株时,口服克林霉素或复方新诺明。

(强推荐)其他皮肤和皮肤结构感染1.对于MRSA引起的严重蜂窝织炎/软组织感染,静脉应用糖肽类抗生素治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强推荐)2.利奈唑胺(口服或静脉注射)或达托霉素(静脉注射)作为替代选择。

(强推荐)3.当一线和二线药物存在禁忌证,且分离菌群易感时,可以考虑应用替加环素。

(弱推荐)4.对于MRSA引起的轻度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患者,考虑口服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或强力霉素(分离菌群易感)治疗或口服降级治疗。

(弱推荐)5.考虑应用近期获批的药物,如头孢洛林、德拉沙星、奥利万星或特拉万星,作为MRSA引起的蜂窝组织炎/软组织感染的替代治疗选择。

(弱推荐)6.在治疗MRSA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时,与标准治疗药物相比,头孢吡普、达巴万星和特地唑胺的使用没有任何建议。

MRSA感染合理用药

MRSA感染合理用药
结果:共纳入24 项试验。整体而言,全因死亡率相近 (RR,0.95;95%CI,0.74-1.21),总不良事件(RR, 0.61;95%CI,0.50~0.74),肾毒性(RR,0.44;95%CI, 0.32~0.61)和红人综合征的发生率,替考拉宁显著较 低。
结论:替考拉宁在疗效方面不逊于万古霉素,而且比万 古霉素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MRSA医院感染严重程度与宿主机能状态有很大关系, 急慢性肾衰和重症肝病病死率分别高达75%和63.6%。 肾衰严重限制了有效抗生素的使用,万古霉素的肾毒性 不能满足MRSA感染患者的疗程和剂量。 1,2
1 史伟峰、陈菊茂、等人。中华传染病杂志 2000;18(2):126-127
2 吴本权、唐英春、等人。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10(5):341-343
4
抗MRSA感染药物的要求
高效
安全、耐受性好
低耐药率
临床对抗MRSA感染药物的要求
5
2009年中国12家教学医院 G+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目的:调查2009年我国革兰阳性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性。 方法:收集2009年6-12月9个城市12家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1169
株非重复革兰阳性球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 菌浓度(MIC)值。 结果: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苯唑西林菌株分别占
RVS:万古霉素敏感度降低;MSSA: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糖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糖球菌 VISA: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hVISA:异质性万古霉素中介金黄色葡萄球菌
8
Satish K. Pillai, et al. 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 2009; 49:1169–74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引起的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效果比较

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引起的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效果比较

血管患者中进行试验,并扩大样本量,以多维度的观察指标来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以PEAR1(rs12041331)基因型为导向,进而来指导患者阿司匹林的使用,达到个体化应用的目的。

利益冲突:作者已申明文章无相关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1]严浩,陈莉,毛士龙.阿司匹林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J].医药前沿,2020,10(2):10-11.[2]姚懿.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7:1-98.[3]彭文星,冯频频,石秀锦,等.阿司匹林抵抗的基因多态性及个体化治疗[J].中国药房,2016,27(23):3172-3174.DOI:10.6039/j.issn.1001-0408.2016.23.02.[4]鲁燕,徐炳欣,郭明拴.PEAR1基因多态性对冠心病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与相关性分析[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11(2):188-191.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9.02.15.[5]Gasparyan AY,Watson T,Lip GY.The role of aspirin in cardiovascular prevention:implications of aspirin resistance[J].J Am Coll Cardiol,2008,51(19):1829-1843.DOI:10.1016/j.jacc.2007.11.080.[6]Backman JD,Yerges-Armstrong LM,Horenstein RB,et 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genetic variation in 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reveals aspirin-dependent effects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Pathways[J].Clin Transl Sci,2017,10(2):102-109.DOI:10.1111/cts.12438.[7]楚明明,王强,张喆,等.西南地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药效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药业,2019,28(18):15-17.DOI:10.3969/j.issn.1006-4931.2019.18.006.[8]Lewis JP,Ryan K,O'Connell JR,et al.Genetic variation in PEAR1is associated with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J].Circ Cardiovasc Genet,2013,6(2):184-92.DOI:10.1161/CIRCGENETICS.111.964627.[9]杨阿莉,胡亚梅,向莉,等.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阿司匹林抵抗及PEAR1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9,22(1):1-5.DOI:10.12083/SYSJ.2019.01.001.[10]边林,张丽芳.抗血小板药物基因多态性与血小板聚集率相关性研究[J/CD].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53):4-7.DOI:10.3969/j.issn.1671-3141.2020.53.002.[11]高富强.CYP2C19、PEAR1基因多态性检测在PCI 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新乡:新乡医学院,2016.[12]赵亚子.CYP2B6,B4GALT2基因多态性及生化学因素对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7:1-44.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MRSA 引起的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效果比较袁慧姣韩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沈阳110032通信作者:袁慧姣,Email :【摘要】目的比较静脉注射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治疗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 )引起的复杂皮肤和软组织感染(complex 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 ,cSSTIs )的临床效果。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ICU内MRSA肺部感染疗效比较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ICU内MRSA肺部感染疗效比较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ICU内MRSA肺部感染疗效比较覃桦;陈强;吴英林【期刊名称】《徐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6【摘要】目的比较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ICU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疗效。

方法选择MRSA肺部感染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各45例,分别给予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

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比较治疗前后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

结果A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清除率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患者WBC、TNF-α、PCT及CRP水平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和C组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利奈唑胺治疗ICU内MRSA肺部感染疗效及细菌清除率优于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肺部炎症反应控制效果更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可优先选择。

【总页数】5页(P398-402)【作者】覃桦;陈强;吴英林【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一区,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1【相关文献】1.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J], 李静2.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法优化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在ICU患者治疗MRSA感染的给药方案 [J], 孙芳3.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MRSA肺炎的临床观察 [J], 王月芳;钟伟;陈东琳4.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体外诱导耐药性比较 [J], 王玉颖;王镇山;薛欣;聂大平5.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ICU内MRSA肺部感染疗效比较 [J], 覃桦;陈强;吴英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93.
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治疗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李 静 (河 南省 南阳 市 中心 医院 西药 科 南 阳 473000)
摘要 :目的 观察对于院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炎采用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将 在我院近期收治 ,以 MRSA肺 炎为诊 断的 6O例 患者 ,随机数 字法平均分成三组 ,每组 20例,其中利奈唑胺 治疗为 A组 ,替考拉宁治疗为 B组 , 万古霉素治疗为 c组。结 果 临床 疗效由高至低依 次为 A组、B组、c组 ,其 中 A组与其余 两组相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 应:A组 出现 3例 (15%),B组 4例 (20% ),c组 5例 (25% ),差异无 统计 学意金 黄 色葡萄球 菌 (MRSA)肺炎而言 ,采用利奈唑胺治疗效果优 于替考拉 宁与 万古霉素 ,且不 良反应较 少,有在临床 上普及 、推 广、使 用价值 。 关 键 词 :利奈唑胺 ;替考拉 宁 ;万古霉素 ;院 内耐甲氧西林金 黄 色葡萄球菌 ;MRSA肺炎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中图分 类号 :R969.4 文献标 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3765(2018)-01-1867-0187-02
耐甲氧西林 金 黄色葡 萄球 菌 (MRSA)多 重耐 药特性 ,有 着 “超级细菌 ”的称 谓 ,为 医院获 得性 肺炎 致病 菌其 中之 一 , 病死率高 于 HIV感 染 ,选择有 效且不 良反应较 低 的抗 菌药物 是为首要 问题 … 。万古霉素 长期应 用于 临床 ,已产生 耐药菌 株 ,对 MRSA的敏感性有所 下 降。替考拉 宁作 为一种糖 肽类 抗菌药物 ,而利奈唑胺 为新 型唑烷 酮类抗 菌药 物 J。本 院将 近期 (2016年 01月 ~2016年 12月 时期 )收治 ,以 MRSA肺炎 60例患者 ,采用三种药物 治疗 ,取得 较好效果 ,现 将结果 报道 如 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纳入及 排除 方法 纳 入方法 :经 临床症状 结合放射线 与化验 室检查 确诊为 MRSA肺炎 ;既往多种 抗菌

常见抗MRSA抗菌药物

常见抗MRSA抗菌药物

常见抗MRSA抗菌药物
众所周知,目前细菌耐药日渐加剧,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加上病原学的变迁,我们仍然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一种流行范围广、治病力强、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病原菌。

人体一旦感染,特别是抵抗力降低的患者如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较长时间应用光谱抗菌药物的患者和老年人,可引起败血症、肺炎和毒血症等,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如治疗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的生命。

笔者对比了临床上常用的三种抗MRSA 抗菌药物的基本信息,以供临床使用时参考。

对于最常见的医院获得MRSA感染,我们不仅要合理的使用抗生素,更要注重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缩短术前住院时间、控制住院时间、控制基础疾病、纠正营养不良
和低蛋白血症、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水平、重视手术中患者保温等综合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药品说明书。

2.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MRSA感染的治疗指南

MRSA感染的治疗指南

MRSA感染的治疗指南MRSA(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耐药的细菌,常常引起严重的感染。

这些感染可以发生在皮肤、血液、呼吸道和其他身体部位。

由于其高度耐药性和广泛的感染范围,MRSA的治疗变得越来越复杂。

因此,治疗MRSA感染需要依据临床情况和感染部位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针对MRSA感染的一般治疗指南:1.根据病情和感染部位进行评估:治疗方案的制订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感染部位和患者的医疗历史。

对于轻度感染,可能只需要局部清洗和抗生素软膏,而对于严重感染,可能需要静脉抗生素治疗。

2.选择合适的抗生素:由于MRSA对许多常规抗生素的耐药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重要。

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是常用的静脉给药抗生素,用于严重感染的治疗。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局部抗生素软膏,并酌情加用口服抗生素。

3.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医疗历史、药物过敏史和吸收消化能力等因素,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需要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频率。

对于存在对抗生素过敏反应的患者,需要选择其他合适的抗生素。

4.手部卫生和隔离措施:由于MRSA的高传染性,手部卫生和隔离措施非常重要。

患者应经常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或含洗手液。

在医疗机构中,应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以阻止MRSA的传播。

5.外科处理:对于严重的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可能需要进行外科处理。

这包括打开和排空脓肿、清创和愈合创面。

外科处理可以帮助加速治疗进程,并减少感染的严重程度。

6.监测疗效和复发:MRSA感染的治疗通常需要一段时间。

患者应在治疗过程中接受定期随访和监测,以确保疗效。

如果感染复发或病情没有好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治疗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

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及处理方案MRSA(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缩写,是一种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的细菌感染。

MRSA感染可以导致广泛的临床症状,包括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和血液感染等。

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处理方案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详细介绍MRSA感染的相关临床症状以及处理方案。

一、MRSA感染的临床症状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MRSA最常见的感染形式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红肿、热感和脓液排出等症状。

感染部位可能伴有溃烂和蜂窝组织炎症,严重感染可导致败血症。

2. 呼吸道感染:MRSA感染也可以累及呼吸道,尤其是在医院内感染。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需要考虑抗生素耐药情况,避免使用无效的抗生素。

3. 血液感染:MRSA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

患者可能出现高热、寒战、乏力、头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

严重感染可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

二、处理方案1. 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处理方案:首先,应尽可能彻底清创,将患者的皮肤或软组织切除。

清创后,应进行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由于MRSA对常规抗生素耐药,通常需要使用特定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或替考拉宁等。

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

2. 呼吸道感染处理方案:对于MRSA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可以使用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静脉抗生素治疗。

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体温、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合理用药原则,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的发展。

3. 血液感染处理方案:MRSA感染引起的血液感染是一种重症感染,需要紧急治疗。

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使用静脉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选择,一般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或利奈唑胺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August 2013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3
万古霉素 (黄金时代)
输液结束后2小时 峰浓度: 30-40 mg/L
conc. (mg/L) at 3th VAN dose
葡萄球菌:前60年……
1881年: Alexander Ogston 首次在脓液中观察到
了葡萄球菌
“球菌被注射时毒性 巨大,但是当它在伤 口及溃疡表面时似乎 是无害的.”
Br Med J 1881;1:369e375
1884年:
Friedrich Rosenbach 首次对金黄色葡萄球 菌和白葡萄球菌进行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15%的患者万古 霉素谷浓度大于 20ug/ml。
6
万古霉素: 持续输注是否有效?
疗效
50
25-30 mg/L
毒性
体内万古霉素稳态浓度> 28 mg/L 增加肾毒性风险 [OR 21.236; P = 0.004]
19世纪七十年 代:
甲氧西林耐药 菌种在医院内
传播
19世纪八十年代: 再次大规模使用
万古霉素*
1997年:出 现对万古霉素 敏感菌性减少
的菌株
Kirst et al.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8: 42:1303-4.
* 1955-57年,引入万古霉素。
(Antibiot Annu. 1955-1956;3:606-322 and 1956-57;4:75-122)
(VAN BID 1g q12h)
2011年,万古霉素的 相关报导
Clin Infect Dis. 20血流感 染,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 脑膜炎,肺炎,由MRSA引起的 重症皮肤软组织感染,建议万古 霉素谷浓度达到15-20μg/mL 。
❖ 药物相互作用:
细胞色素P450: 无特殊作用 抗生素::利福平使利奈唑胺的血清水平降低21% 单胺氧化酶抑制 (可逆的, 非选择性抑制剂):
肾上腺素和血清素制剂 (预防) ❖ 骨髓抑制 (包括贫血,白细胞减少症,全血细胞减少症, 及血小板减少
症)
(警惕) ❖ 低血糖 ❖ 乳酸性酸中毒 (预防措施 – 立即药物治疗) ❖ 周围和视神经病变 (> 28 天) ❖ 抽搐
Toh et al. Mol Microbiol. 2007;64:1506-14.
8
利奈唑胺的折点
非常接近 耐药
24 August 2013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9
利奈唑胺的毒理学局限性
了鉴别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近半数伤亡是金 黄色葡萄球菌感
染所致
1940-45年: 青霉素(当时抗葡 萄球菌*是普遍有 效的)的生产方法 仍然是个军事秘密
24 August 2013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7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利奈唑胺
1996年:首 次报导利奈唑

1998-2002年: 靶
点突变引起利奈
唑胺耐药
(保持比例)
2007年:
对甲基化的利奈
唑胺耐药 (cfr)
24 August 2013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1940年,在大肠埃希菌
中首次发现β-内酰胺酶
24(ANugautsut r2e0113 46, 837 (28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2
December 1940)
金葡菌:1961年至今……
24 August 2013
0
6 12 Time (h)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5
2013年,万古霉素 的相关报导
24 August 2013
78例患者发生 了肾毒性(23 % )
VAN serum.conc. (mg/L)
MIC = 1.5 mg/L
28.0
400
time (h)
24
Moise-Broder et al. Clin Pharmacokinet. 2004;43:925-42 24 August 2013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I:nbgerayomn,dPv.aRnc.oemt yacli.nJa.nAdntimicrob. Chemother. 2008 Jul;62 (1): 168-71. linezolid (3d SICCMAC)
(VAN BID 1g q12h)
谷浓度: 5-10 mg/L (下一次给药之前)
24 August 2013
0
6 12 Time (h)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MRSA: beyond vancomycin and linezolid (3d SICCMAC)
4
Conc. (mg/L) at 3th VAN dose
*弗莱明(1928)首次观察到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葡萄球菌:接下来的17年……
1994年,首次
描述了金葡菌*
的β-内酰胺酶
1950-70年,几乎 所有的金葡菌产
β-内酰胺酶
1960年,引入甲 氧西林……1961 年,出现甲氧西
林耐药
Lee, S. (2008). State of C2/C3 substituents of ?lactam antibiotics in the -lactam ring cleavage by -lactamases. Article number 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